GB/T 25915.10-2021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10部分:按化学物浓度划分表面洁净度等级.pdf

GB/T 25915.10-2021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10部分:按化学物浓度划分表面洁净度等级.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1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33870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25915.10-2021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10部分:按化学物浓度划分表面洁净度等级.pdf

除表面质量浓度(g/m)外, 合物表面数量浓度的单位,如 积有机分子数(分子数/m),或单 原子数C/m)

购可按公式(A.1)~公式(A.3)转换为原表面质量

M[g/mol] (A.1) M[g/mol] N[原子数C/分子] N.[分子数/mol] .(A.2) X M [g/mol] ..(A.3) N.厂原子数C/分子

式中: d一—有机化合物浓度TB∕T 10431-2019标准下载,单位为克每立方米(g/m)

表A.4依据LB膜的单层浓度

图A.1~图A.4分别说明如何将表面数量浓度单位(分子数/m"或原子数C/m")换算为以碳 )或整个化合物(g/m)表示的表面质量浓度单位

图A.1常见有机物表面质量浓度单位(g/m² 与表面分子浓度单位(分子数/m)之间的关系

以碳原子数量表示的常见有机物表面质量浓度 (原子数C/㎡)之间的关系

数量表示的表面原子浓度,单位为原子数每平方米(原子数/m")或原子数每平方厘米(原子数/cm*);

数量表示的常见物质表面质量浓度单位(g/m) (原子数/m²)之间的关系

详细测量方法另见附录D

附录C (资料性) 洁净度评定的基本要素

附录D (资料性) 按化学物浓度测试表面洁净度的方法

为获得表面洁净度的定量信息,应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某些情况下无法判明表面的定量信息 可能获得定性信息。但定性信息不适用于按化学物浓度对表面洁净度分级。

D.1.2测量分析示意图

图D.1为按化学物浓度分析表面洁净度的示意图

图D.1按化学物浓度分析表面洁净度的示意图

化学物浓度分析表面洁

可测量不同类型污染物,以及适合于微粒子的测量

图D.2主要测量方法适用范围

图D.2主要测量方法适用范围

D.2按化学物浓度测量表面洁净度

作为表面洁净度评估和分级的可 量标准,宜确定所附着的全部化学物的量和种类

D.2.2测量方法规定

按待测表面的特征和特性选择测量方法。要点如下: a 有关化学性质及化学耐受性方面的信息(例如材料、浓度); b) 直接测量的位置(直接实时测量仪,如SAW仪); c) 间接测量的位置(间接分析测量仪,如SEM样本托); 测试速度及测试工作量(即:使用随机采样或系列测试); e) 灵活性(即:该方法是否可快速地应用于不同部件的各种表面); 测试过程对表面没有或有极少改变(即:受测表面被清洗液润湿后没有变化)。 根据D.2.2中要点a)至f),D.2.3中描述的测量方法能够针对每种应用进行分类和限定,

D.2.3直接和间接测量法

按化学物浓度对表面洁净度进行评定时,最好是用选定的测量仪对表面进行测量。原则上可使用 下列方法测量表面洁净度: a)直接法; b)间接法,也可包括预处理方法。 一般优先考虑无需预处理的直接法。直接法的测量工作一般都较容易,差错也较少,其给出的结果 比间接法更具再现性。然而,因部件的原因或因复杂件采样的可行性问题,间接法常常是测定表面化学 物浓度的唯一选择。

D.2.3.2采集方法

D.2.3.3剥离方法

可按图D.3使用湿法或十法采集并分析全样本”的污染程度。 沉降样本可采用相同的方法获取,用带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或用有机溶剂将污染物提取出,再将待 分析物放人适当的测试系统进行间接测量。如采用“干法”进行评定,则将材料做成大小适当的切片,直 接放人仪器测量。 第三种方法一提取样本,需要将污染物转移至可以直接放入仪器测量的胶带或SEM的样本托 上。该方法使用低黏度胶,将胶带或样本托置于受测表面上,使其紧紧地接触薄膜。然后将胶带或样本 托置于洁净、密封的运输袋内运至实验室。当拿取样本时,要使用无析出物的洁净室手套。根据所使用 的提取方法及污染物的形式,可将物理采集的样本直接放人分析仪,也可采用化学方法或热方法再对其

D.2.4测试样本的包装

D.2.4.1化学分析样本的包装

D.2.4.2拆除包装

a)宜在即将进入受控环境时,拆除外袋; b)进入受控环境前,不宜拆除内袋。 c)处置内袋时,宜穿着全套洁净服,包括头罩和面罩; d)检测样本时,宜穿戴新的或经洗涤的工腊橡胶或乳胶手套

D.2.6测试方法对明

下列表格仅具指导作用,它既不完整也不全面。表D.1列出了直接法,表D.2列出了可包括预 中间接法。

和测定(定量)。依据“X”的过程进行分级。“Y”描述附加功能,如质谱法对每个色谱峰值的灵敏度可用 于补充定量分析。对“X”的进一步说明,也可标明定性时每个峰值的质量色谱图或质谱等信息。

表D.1直接法及其应用

表D.1直接法及其应用(续)

D.2.8间接法(预处理和测量)

测量法及其应用见表D.

表D.2间接测量法及其应用

表D.2间接测量法及其应用(续)

DB41/T 1827-2019标准下载D.2.9采样、分析及相关质量控制(OC)

采样、分析和相关QC见图D.3

图D.3采样、分析和相关OC内容的总体流程图

D.2.10 分析质量控制

总之,为了监测方法的效果,或为将准备阶段和测试阶段的变动和偏差量化,在关键采样与分析阶 段引入加标样本。分析方法对每个阶段加标水平做出说明。在这个硅晶圆片的例子中,注人加标分析 物的浓度和总离子色谱(TIC)宜在所要求的可靠性范围内,与校准标准物相同,与所加的量相同。例 如,加到晶圆片热脱附的100ng注人加标样本,在浓度和TIC图形(见参考文献[14])上等同于100ng 校准标准物。

附录E (资料性) 测试报告 表E.1是测试报告示例。供需双方商定的其他内容也可作为测试报告的组成部分

NB/T 20450.4-2017标准下载表E.1按化学物浓度测试表面洁净度辅助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