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08/T 109-2022 大气城市污染分布、污染时效性监测技术规范.pdf

DB2308/T 109-2022 大气城市污染分布、污染时效性监测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2308/T 109-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2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369891
下载资源

DB2308/T 109-202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2308/T 109-2022 大气城市污染分布、污染时效性监测技术规范.pdf

ICS130.040.20 CCS zZ. 10

DB2308/T 109—2

大气城市污染分布、污染时效性监测技术规 范

城市污染分布、污染时效性监测技术规

工业园建设项目一期制剂车间幕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佳木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308/T1092022

适用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监测方法 质控要求.. 计算方法.. 激光安全, 注意事项 附录A(资料性)大气城市污染分布、污染时效性常规监测记录表

DB2308/T1092022

DB2308/T1092022

城市污染分布、污染时效性监测

本文件规定了大气城市污染分布、污染时效性监测过程中点位布设、监测技术、质量控制、监测记 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激光雷达连续监测系统(后文简称“激光雷达”)对城市大气污染分布、污染时 效性监测,包括城市区域范围内污染指数和高空污染聚散情况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4943.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7247.1激光产品的安全第1部分:设备分类、要求 HJ664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 DB23/T2437大气颗粒物激光雷达连续监测系统检测方法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大气气溶胶Theatmosphereaeroso

大气气溶胶是液态或固态微粒在空气中的悬浮体系。它们能作为水滴和冰晶的凝结核、太阳辐射的 吸收体和散射体,并参与各种化学循环,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雾、烟、霾等都是天然或人为原因造 成的大气气溶胶。

3.2大气能见度Visibility

大气能见度(Visibility)是反映大气透明度的一个指标。一般定义为具有正常视力的人在当时的天 气条件下还能够看清楚目标轮廓的最大地面水平距离。还有一种定义为目标的最后一些特征已经消失的 最小距离。

靠近地球表面、受地面摩擦阻力影响的大气层区域,在该层内,端流活动强烈,污染物主要分 层。[DB 23/T 2437,定义3.6]

监测仪器为符合技术要求的激光雷达

4.2.1监测点位布设原则

DB2308/T1092022

2.1.1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水平和变化规律,客双 市、区域环境空气状况,污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满足为公众提供环境空气状况健康指引的 2.1.2大气城市布点应考虑城市自然地理、气象等综合环境因素,以及工业布局、人口分布等

城市、区域环境空气状况,污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满足为公众提供环境空气状况健康指引的需求。 4.2.1.2大气城市布点应考虑城市自然地理、气象等综合环境因素,以及工业布局、人口分布等社会 经济特点,在布局上应反映城市主要功能区和主要大气污染源的空气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从整体出发 合理布局,监测点之间相互协调。

4.2.2监测点位布设要求

4.2.2.1通过污染物扩散、迁移及转化规律,预测污染分布状况进而寻找合理的监测点位布设, 4.2.2.2区域点应根据我国的大气环流特征设置在区域大气环流路径上,反映区域大气本底状况,并 反映区域间和区域内污染物输送的相互影响

4.2.2.1通过污染物扩散、迁移及转化规律,预测污染分布状况进而寻我合理的监测点位布设。 4.2.2.2区域点应根据我国的大气环流特征设置在区域大气环流路径上,反映区域大气本底状况,并 反映区域间和区域内污染物输送的相互影响。 4.2.2.3区域点和背景点的海拔高度应合适。在山区应位于局部高点,避免受到局地空气污染物的干 扰和近地面逆温层等局地气象条件的影响;在平缓地区应保持在开阔地点的相对高地,避免空气沉积的 凹地。 4.2.2.4污染监控点原则上应设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污染物高浓度区以及主要固定污染源对 环境空气质量产生明显影响的地区。 4.2.2.5污染监控点依据排放源的强度和主要污染项目布设,应设置在源的主导风向和第二主导风向 (一般采用污染最重季节的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的最大落地浓度区内,以捕捉到最大污染特征为原则进

反映区域间和区域内污染物输送的相互影响。 4.2.2.3区域点和背景点的海拔高度应合适。在山区应位于局部高点,避免受到局地空气污染物的干 扰和近地面逆温层等局地气象条件的影响;在平缓地区应保持在开阔地点的相对高地,避免空气沉积的 凹地。

4.2.2.5污染监控点依据排放源的强度和主要污染项目布设,应设置在源的主导风向和第 (一般采用污染最重季节的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的最大落地浓度区内,以捕捉到最大污染特 行布设。

2.2.6对于固定污染源较多且比较集中的的工业园区等,污染监控点原则上应设置在主导风向 主导风向(一般采用污染最重季节的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的工业园区边界,兼顾排放强度最大的 及污染项目的最大落地浓度

监测记录包括被监测区域平扫半径、监测面积、监测高度、监测时气象条件、监测仪器、监测 纬度坐标、监测点位设置高度、海拔、监测时间、监测时段、测量工况、监测项目、示意图(监 长度、边界、测点等位置)、监测人员、校对人、审核人员等相关信息。

天然气管网便道施工组织设计DB2308/T1092022

监测仪器应定期检定合格,并在有效使用期限内使用。激光雷达附件必须安装防雷设施,并严格按 照相关规定对防雷设施进行定期检测。 激光雷达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应当进行日巡查和周、月、年维护与保养;配备有发电机的机房, 发电机应每月至少启动一次。 至少一月清洗外置传感器的表面一次,至少每年清洁温度传感器的内部一次,每两年校准环境温 度空气传感器。 激光雷达配有水冷系统的,冬天温度低于0℃时要开温控装置,切勿让水在雷达冷却系统内结冰, 雷达停用放置时应排干冷却水。 至少每周检查一次光学窗口是否有灰尘,保持光学天窗干净,每隔半月应用脱脂棉沾酒精擦洗;下 雪天,及时清理积雪。

5.2数据采集频率和有效性规定

激光雷达探测过程中,若探测路径上有除云以外的遮挡物,该组数据应剔除或标记 激光雷达信号显示有效探测距离小于1500m或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0%时,探测数据应做标记,表示该 组数据信噪比低。 数据采集频率:夜间每条廓线采集时间应不小于2min,白天每条廓线的采集时间应不小于5min。 为了提高信噪比,应通过增加单条廓线的观测时间或多次测量(例如3000~10000个脉冲信号)累加 平均。 对直接影响雷达有效探测距离的天气(如浓雾,降雪等),应暂时关闭激光雷达,当大气相对湿度 太于80%应停止雷达探测

县需满足DB23/T2437中机

计算方法参照DB23/T2437。

计算方法参照DB23/T2437

激光危险,直接观察激光束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注意操作过程,错误操作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或对操作人员产生伤害,如果发生紧急情况(起火、 淋水),请紧急断电,迅速切断电源。 激光雷达并启前,请注意光束路径上不要有任何遮挡物,否则可能导致探测器损坏。 激光雷达开启前,请注意做好防静电措施。 禁止在激光光束通过的区域内放置任何金属反射物或反射镜,此类物体会使光束发生反射

某电厂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B2308/T109—2022附录A(资料性)大气城市污染分布、污染时效性常规监测记录表附表1激光雷达监测记录表附表1激光雷达监测记录表监测日期:监测点位:经度:纬度:气象参数海拔:风速(m/s)风向(°)湿度(%)压力(kPa)温度(℃)设置高度:测量工况:平扫半径:监测面积:监测高度:监测项目监测时段污染边气溶胶光PM10PM2.5云底高界层学厚度月日时分至月日时分月日时分至月日时文月时分至月日时分月日时分至月日时分月日时分至月日时分监测仪器名称:型号:编号:示意图:备注:审核人:校对人:监测人员:4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