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1385-2014 工业锅炉水处理设计导则.pdf

DB44/T 1385-2014 工业锅炉水处理设计导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7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23594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4/T 1385-2014 工业锅炉水处理设计导则.pdf

工业锅炉水处理设计导则

DB44/T 13852014

DB44/T13852014

XJJ 133-2021标准下载DB44/T 13852014

工业锅炉水处理设计导则

本标准规定了新建、扩(改)建工业锅炉水处理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出口蒸汽压力小于3.82MPa、以水为介质的蒸汽锅炉和汽水两用锅炉,也适 为介质的固定式热水锅炉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76 工业锅炉水质 GB/T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18300 自动控制钠离子交换器技术条件 GB/T19249 反渗透水处理设备 GB/T50109 工业用水软化除盐设计规范 DL/T5068 火力发电厂化学设计技术规范 HG/T3134 流动床离子交换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 HG/T3135 全自动固定床钠离子交换器 HG/T20653化工企业化学水处理设计技术规定 JB/T2932 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水的预处理 water pretreatment 对水进行深度处理前而进行的初步处理,通常包括混凝、澄清和过滤处理。 3.2 过滤filtration 水通过多孔性物质层或合适孔径的滤料以除去悬浮颗粒的过程。 3.3 微滤microfiltration 采用特种纤维素或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微孔滤膜作为过滤介质的过滤过程 1.0um

DB44/T13852014

3.4 超滤ultrafiltration 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以压差为驱动力,去除水中悬浮物、胶体颗粒、微生物,而水和小分子溶 剂通过膜的分离过程。过滤精度为0.02μm~0.10μm。 3.5 反渗透reverseosmosis 在膜的原水一侧施加比溶液渗透压高的外界压力,只允许溶液中水和某些组分选择性透过,其他 物质不能透过而被截留在膜表面的过程。 3.6 电除盐 electrodeionization 在电渗析器的淡水室中装填阴、阳混合离子交换树脂,将电渗析与离子交换结合起来,去除水中 离子含量并利用电渗析过程中极化现象对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电化学再生的过程。 3.7 原水rawwater 未经任何处理的水。 3.8 软化水softenedwater 除去全部或大部分钙、镁离子后的水。 3.9 除盐水demineralizedwater 通过有效的工艺处理,去除全部或大部分水中的悬浮物和无机阴、阳离子等杂质后,所得成品水 的统称。 3.10 再生水reclaimedwater 对经过或未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集纳雨水、工业排水、生活排水进行适当处理,达到规定水质 标准,可以被再次利用的水

4.1工业锅炉水处理设计包括预处理系统、软化系统、除盐系统、冷凝水回收处理系统、除氧系统、 取样装置和加药系统的设计。 4.2锅炉水处理系统设计应符合锅炉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根据锅炉的类型、参数、原水水质、补给 水量、水汽质量等因素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性能可靠的水处理工艺。 4.3水处理系统设计,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积极采 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 4.4锅炉原水水源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择自来水、地下水、江河水或再生水等清洁水源。 4.5设计前应取得全部可供设计使用的水源水质的充分资料。根据水源水质分析资料,选择具有代表

DB44/T13852014

性的水质作为设计依据,以全年最差水质作为设备台数的校核依据,以便在水质最坏的条件下,水处 理系统也能满足锅炉正常补给水的要求。 4.5.1软化水处理系统,水质分析资料一般要求如下: 4.5.1.1地表水或自来水应有全年逐月水质分析资料,共12份,主要分析水源水悬浮物、总硬度、 Ca2+、Mg?+、pH值、碱度和溶解固形物。 4.5.1.2地下水应有全年每季度水质分析资料,共4份,主要分析水源水悬浮物、总硬度、Ca2+、Mg2+ pH值、铁、锰、碱度和溶解固形物。 4.5.1.3再生水应有全年逐月水质分析资料,共12份,主要分析水源水悬浮物、总硬度、Ca2+、Mg2+ pH值、碱度、溶解固形物、COD、BOD5、细菌含量。 4.5.2除盐水处理系统,水质分析资料一般要求如下。水质全分析报告格式参见附录A。 4.5.2.1地表水、自来水和再生水至少应有全年逐月水质全分析资料,共12份; 4.5.2.2地下水至少应有全年每季度水质全分析资料,共4份。 4.6对水源除了进行水质分析外,还应了解以下情况: 4.6.1.1采用地表水或自来水作为水源,应了解水源水系情况及水质随季节不同的变化情况,如丰水 期与枯水期的水质;上游各种排水对水质的污染及受海水倒灌的影响。掌握历年水质变化规律的资料。 4.6.1.2采用地下水作为水源,应了解地下水源补给情况和地层地质概况,对于某些浅水井,应了解 其水质被周围厂矿废水污染的问题;对于石灰岩地区的地下水应了解水质的稳定性。 4.6.1.3.采用再生水作为水源,应掌握其来源和组成,再生水水质应符合锅炉水处理系统的使用要求。 若需要再进行深度处理后才能使用,应根据一次性投资、制水成本和技术应用情况等,进行综合比较 后确定是否使用再生水

4.6.1.1采用地表水或自来水作为水源,应了解水源水系情况及水质随季节不同的变化情况,如丰水 期与枯水期的水质;上游各种排水对水质的污染及受海水倒灌的影响。掌握历年水质变化规律的资料。 4.6.1.2采用地下水作为水源,应了解地下水源补给情况和地层地质概况,对于某些浅水井,应了解 其水质被周围厂矿废水污染的问题;对于石灰岩地区的地下水应了解水质的稳定性。 4.6.1.3.采用再生水作为水源,应掌握其来源和组成,再生水水质应符合锅炉水处理系统的使用要求。 若需要再进行深度处理后才能使用,应根据一次性投资、制水成本和技术应用情况等,进行综合比较 后确定是否使用再生水。

4.7.1对扩建和改建工程,应了解原有各系统、设备布置和运行等情况。 4.7.2掌握锅炉整个热力系统、水汽系统流程、锅炉设备及辅机特点等资料,有蒸汽冷凝水的应将冷 凝水回收系统一同设计。

4.7.41 设计时应掌握锅炉过热器减温方式、回水系统材质、热交换方式等资料。 4.7.5设计时应掌握所选用的水处理设备、材料(包括防腐材料)、药剂、填料等的供应情况(包括 质量、价格、包装和运输方式等)。 4.8设计选用的水处理设备质量和性能应满足JB/T2932、GB/T18300、GB/T19249、HG/T3134和 HG/T3135的要求。 4.9系统选择 4.9.1选择的水处理系统出水水质应满足GB/T1576的要求。 4.9.2软化和除盐系统的选择应根据进水水质和对出水水质、水量的要求及环保要求等情况经技术经 济比较确定。 4.9.3软化系统无法满足锅炉水汽质量要求或使用单位欲提高锅炉水汽质量,或锅炉排污率超过10% 时,宜采用除盐系统。 4.10锅炉水处理设备宜布置在锅炉房或靠近锅炉房处,并合理设置配有必要水质检测仪器设备的化 验室。 4.11再生液酸、碱、盐计量箱的有效容积宜按照单台设备一次再生药量的1.3~1.5倍确定。 4.12设计文件应注明设备、水箱及管道防腐的工艺要求。各类软化、除盐工艺设备及管道应选用合 适的耐腐蚀或带衬里材料。

4.7.4设计时应掌握锅炉过热器减温方式、回水系统材质、热交换方式等资料。 4.7.5设计时应掌握所选用的水处理设备、材料(包括防腐材料)、药剂、填料等的供应情 质量、价格、包装和运输方式等)。 4.8设计选用的水处理设备质量和性能应满足JB/T2932、GB/T18300、GB/T19249、HG HG/T3135的要求,

4.13离子交换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应根据选用的离子交换树脂种类、设备类型、再

DB44/T13852014

DB44/T13852014

工艺、原水水质、出水水质等因素,按树脂的性能参数或参照类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 4.14水箱 4.14.1原水箱、清水箱容积宜为满足最大一台水泵连续运行2h~3h出力要求,同时应至少满足单台 设备反洗或清洗一次的用水量要求。 4.14.2除盐水箱、软化水箱总容积应根据用户的用水量要求及相关标准确定。设计有备用水处理设 备的,不宜少于1h的最大补给水量;未设计备用水处理设备的,应至少满足4h的最大补给水量。 4.15水处理系统和设备的选择应能减少废酸、废碱等废液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并应采取处理 和处置措施满足相关的环保要求,保证整个系统排污水水质达到GB/T8978要求。

蒸发量小于10t/h的锅炉系统若发现受热面局部氧腐蚀,也应设计除氧器。 4.16.2锅炉给水除氧措施应在经济技术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化学除氧、热力除氧等除氧方式。 4.16.3热力除氧器应设置水位自动调节装置和蒸汽压力自动调节装置。 4.17蒸汽锅炉连续排污水的热量应合理利用,宜根据锅炉总排污水量大小设计配置排污扩容器或排 污水热交换器。 4.18软化、除盐系统各类设备设计数据和主要参数选择应按GB/T50109规定执行

GB/T51416-2020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5锅炉补给水系统出力计算

5.1补给水处理系统的出力应满足锅炉最大补给水量的需要。锅炉最大补给水量应包括以下各项水汽 损失和消耗: a)蒸汽用户的冷凝水损失; b)锅炉房自用蒸汽的冷凝水损失; c)锅炉排污水损失; d)蒸汽管道泄漏损失; e)水处理系统自用水; f)其他用途的水。 5.2系统未设计备用的离子交换器时,水处理设备出力按式(1)估算

5.2系统未设计备用的离子交换器时,水处理设备出力按式(1)估

式中: qm——水处理设备出力,m²/h; T一交换器一个运行周期的制水时间,h: t一一交换器一个运行周期的再生时间,h; m,c7—水处理系统出力,m²/ h。 系统设计备用的离子交换器时,水处理设备

Am—水处理设备出力,m²/h; T一交换器一个运行周期的制水时间,h; t一一交换器一个运行周期的再生时间,h; qmc7—水处理系统出力,m² / h。 3 系统设计备用的离子交换器时,水处理设备出力按式(2)估算

DB44/T13852014

6.1预处理系统应根据原水水质、后续处理工艺对水质的要求、处理水量和试验资料等进行设计。 6.1.1过滤器(池) 6.1.2采用地下水、地表水等水源作原水时,应设计混凝、澄清、过滤器(池)进行预处理, 6.1.3过滤器(池)不应少于两台(个)。当有一台(个)检修时,其余过滤器(池)应能保证正常 供水。 6.1.4过滤器(池)的反洗次数,应根据过滤设备型式、进出口水质、滤料的截污能力等因素考虑, 每昼夜反洗次数不宜超过2次。 6.1.5过滤器(池)应设置反洗水泵、反洗水箱或连接可供反洗的水源。反洗方式应根据滤池型式确 定。 6.1.6各类过滤器(池)的反洗、正洗进水或排水应有限流措施。 6.2活性炭过滤器 6.2.1采用自来水或有机物杂质含量较高的水作原水时,宜设置活性炭过滤器。 6.2.2过滤介质宜选择机械强度好、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大的活性炭。 6.3其他预处理方式 6.3.1原水中碳酸盐硬度、硅酸盐含量较高或者受到污染时,经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石灰、弱酸离 子交换或其他药剂联合预处理方式。 6.3.2原水铁、锰含量较高时,预处理系统应设计除铁、除锰措施。除铁宜采用接触法或曝气氧化法 除锰宜采用接触氧化法。

7.1当原水总硬度小于等于6.5mmo1/L时,可选择一级钠离子软化系统;当总硬度大于6.5mmo1/L, 且一级钠离子软化系统出水无法满足锅炉水质要求时,应选择二级钠离子软化系统。

7.2.1原水总硬度小于4mmo1/L、水质稳定且软化水产水量变化不大时,可选择浮动床、流动床。 7.2.2原水总硬度大于等于6.5mmo1/L时应选用对流再生设备。 7.2.3原水水质季节性波动较大时不宜选用流动床或全自动软化设备。 7.2.4浮动床宜用于制水量大、连续运行的系统NB/T 10112-2018 风力发电机组设备监造导则,宜设有体外清洗设备,定期对树脂进行体外清洗。 7.3·钠离子软化再生用盐宜采用干法储存。再生盐液系统应设置盐溶解过滤器,盐液箱应选用耐氯离 子腐蚀材料或进行防腐蚀处理。 7.4固定床离子交换设备设置不宜少于2台,一备一用,每台再生周期宜按48h~72h设计。锅炉补 给水量较小时,可设置一台,但设备出力应满足设备运行和再生时软化水消耗量的需要。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