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施工、调试要点讲解,138页可下载.pdf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施工、调试要点讲解,138页可下载.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5.8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31729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施工、调试要点讲解,138页可下载.pdf

4.3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

4.3.1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明确待理管区域内各种地下 管线的种类、位置及深度,预留未来地下管线所需的埋管 空间及埋管区域进出重型设备的车道位置。 4.3.2地理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最小 计算周期宜为1年。计算周期内,地源热泵系统总释热量宜 与其总吸热量相平衡。 4.3.3地理管换热器换热量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最大吸热量 或释热量的要求。在技术经济合理时, 可采用辅助热源或 冷却源与地理管换热器并用的调峰形式。 4.3.4地理管换热器应根据可使用地面面积、工程勘察结果 及挖掘成本等因素确定理管方式。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T/CSA/TR 008-2019标准下载4.3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

4.3.5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宜根据现场实测岩土体及回填料热 物性参数,采用专用软件(瑞典隆德大学EED、美国Solar Energy实验室TRNSYS等)进行。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也 可按本规范附录B的方法进行计算。 4.3.6地理管换热器设计计算时,环路集管不应包括在地埋管换 热器长度内。 4.3.7水平地理管换热器可不设坡度。最上层埋管顶部应在冻土 层以下0.4m,且距地面不宜小于0.8m。 4.3.8竖直地理管换热器埋管深度宜大于20m,钻孔孔径不宜小 于0.11m,钻孔间距应满足换热需要,间距宜为3~6m。水平连 接管的深度应在冻土层以下0.6m,且距地面不宜小于1.5m。 4.3.9地理管换热器管内流体应保持系流流态,水平环路集管坡 度宜为0.002。

4.3.10地埋管环路两端应分别与供、回水环路 集管相连接,且宜同程布置。每对供、回水 环路集管连接的地埋管环路数宜相等。供、 回水环路集管的间距不应小于0.6m。 4.3.11地埋管换热器安装位置应远离水井及室 外排水设施,并宜靠近机房或以机房为中心 设置。 4.3.12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自动充液及泄漏报 警系统。需要防冻的地区,应设防冻保护装 4.3.13地理埋管换热系统应根据地质特征确定回 填料配方,回填料的导热系数不应低于钻孔 外或沟槽外岩土体的导热系数。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4.3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4.3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

4.3.14地理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实际选用的传热介质的 水力特性进行水力计算。

4.3.15地理管换热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

4.3.16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地埋管换热器的承压能 力,若建筑物内系统压力超过地理埋管换热器的承压能力时, 应设中间换热器将地理管换热器与建筑物内系统分开。 4.3.17地理管换热系统宜设置反冲洗系统,冲洗流量宜为工 作流量的2倍。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4.4地理管换热系统施工

4.4.1地理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前应具备理管区域的工程勘察 资料、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并完成施工组织设计。 4.4.2地理管换热系统施工前应了解理管场地内已有地下 管线、其他地下构筑物的功能及其准确位置,并应进行 地面清理,铲除地面杂草、杂物,平整地面。 4.4.3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检查并做好管 材保护工作。

4.4.4管道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4.4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

4.4.4管道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埋地管道应采用热熔或电熔连接。聚乙烯管道连接应 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理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101的有关规定; 2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U形弯管接头,宜选用定型的U 形弯头成品件,不宜采用直管道爆制弯头: 3竖直地埋管换热器U形管的组对长度应能满足插入钻 孔后与环路集管连接的要求,组对好的U形管的两开口端 部,应及时密封。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4.4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

4.4.5水平地埋管换热器铺设前,沟槽底部应先铺设相当于管 径厚度的细砂。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安装时,应防止石块等重 物撞击管身。管道不应有折断、扭结等问题,转弯处应光滑 且应采取固定措施。 4.4.6水平地理管换热器回填料应细小、松散、均匀,且不应 含石块及土块。回填压实过程应均匀,回填料应与管道接触 紧密,且不得损伤管道。 4.4.7竖直地理埋管换热器U形管安装应在钻孔钻好且孔壁固化 后立即进行。当钻孔孔壁不牢固或者存在孔洞、洞穴等导致 成孔困难时,应设护壁套管。下管过程中,U形管内宜充满 水,并宜采取措施使U形管两支管处于分开状态。 4.4.8竖直地埋管换热器U形管安装完毕后,应立即灌浆回填 封孔。当埋管深度超过40m时,灌浆回填应在周围临近钻孔 均钻凿完毕后进行。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4.5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检验与验收

.5.1地埋管换热系统安装过程中,应进行现场检验,并应提任 验验报告。检验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材、管件等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2钻孔、水平理管的位置和深度、地理埋管的直径、壁厚及卡长 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回填料及其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水压试验应合格; 5各环路流量应平衡,且应满足设计要求: 6防冻剂和防腐剂的特性及浓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7循环水流量及进出水温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4.5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检验与验收

4.5.2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验压力:当工作压力小于等于1.0MPa时,应为工作压 力的1.5倍,且不应小于0.6MPa;当工作压力大于1.0MPa时, 应为工作压力加0.5MPa。 2水压试验步骤: 1)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插入钻孔前,应做第一次水压试验。在试 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5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 现象:将其密封后,在有压状态下插入钻孔,完成灌浆之后保压Ih。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放入沟槽前,应做第一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 下,稳压至少15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 2)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环路集管装配完成后,回填前应 进行第二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30min,稳压后压力 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4.5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检验与验收

3)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水器连接完成后,回填前应 进行第三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2h,且无 泄漏现象。 4)地理管换热系统全部安装完毕,且冲洗、排气及 回填完成后,应进行第四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 压至少12h,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 3水压试验宜采用手动泵缓慢升压,升压过程中应随 时观察与检查,不得有渗漏:不得以气压试验代替水压试 验。

4.5.3回填过程的检验应与安装地埋管换热器同步进行。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5.1.2地下水的持续出水量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最大 吸热量或释热量的要求。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5.2地下水换热系统设计

5.2.1 热源井的设计单位应具有水文地质勘察资质。 5.2.2 热源井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管井技术 规范》GB50296的相关规定,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热源井抽水量和回灌量、水温和水质; 2 热源井数量、井位分布及取水层位; 3 并管配置及管材选用,抽灌设备选择: 井身结构、填砾位置、滤料规格及止水材料; 5 抽水试验和回灌试验要求及措施; 6 井口装置及附属设施。

5.2.1热源并的设计单位应具有水文地质勘察资质。

5.2.3热源井设计时应采取减少空气侵入的措施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5.2 地下水换热系统设计

5.2.4抽水并与回灌井宜能相互转换,其间应设排气装置。抽

5.2.5热源并数目应满足持续出水量和完全回灌的需求。

5.2.8地下水换热系统应根据水源水质条件采用直接或间接系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5.3地下水换热系统施工

5.3.1热源井的施工队伍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 5.3.2地下水换热系统施工前应具备热源井及其周围区域的工 程勘察资料、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并完成施工组织设计。 5.3.3热源井施工过程中应同时绘制地层钻孔柱状部面图。 5.3.4热源井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GB 50296的规定。 5.3.5热源并在成井后应及时洗并。洗井结束后应进行抽水 验和回灌试验。 5.3.6抽水试验应稳定延续12h,出水量不应小于设计出水量 降深不应大于5m;回灌试验应稳定延续36h以上,回灌量应 大于设计回灌量。

5.3.1热源并的施工队伍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5.4地下水换热系统检验与验收

5.4.1热源井应单独进行验收,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供水管并技术规范》GB50296及《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 凿井操作规程》CJJ13的规定。 5.4.2热源井持续出水量和回灌量应稳定,并应满足设计 要求。持续出水量和回灌量应符合本规范第5.3.6条的规定 5.4.3抽水试验结束前应采集水样,进行水质测定和含砂 量测定。经处理后的水质应满足系统设备的使用要求。 5.4.4地下水换热系统验收后,施工单位应提交热源井成 并报告。报告应包括管并综合柱状图,洗、抽水和回灌 试验、水质检验及验收资料。 5.4.5输水管网设计、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及《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 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规定。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6.1.1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前,应对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运 行对水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 6.1.2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方案应根据水面用途,地表水深 度、面积,地表水水质、水位、水温情况综合确定。 6.1.3地表水换热盘管的换热量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最大吸 热量或释热量的需要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6.2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6.4地表水换热系统检验与验收

1地表水换热系统安装过程中,应进行现场检验,并应提 验报告,检验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材、管件等材料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和性能检验报告: 2换热盘管的长度、布置方式及管沟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水压试验应合格: 4各环路流量应平衡,且应满足设计要求: 5防冻剂和防腐剂的特性及浓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循环水流量及进出水温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6.4地表水换热系统检验与验收

1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水压试验应符合以下规定: 1)试验压力:当工作压力小于等于1.0MPa时,应为工作压 力的1.5倍,且不应小于0.6Mpa;当工作压力大于1.0MPa时, 应为工作压力加0.5MPa。 2)水压试验步骤:换热盘管组装完成后,应做第一次水压 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5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 于3%,且无泄漏现象;换热盘管与环路集管装配完成后,应 进行第二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30min,稳压 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 水器连接完成后,应进行第三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 压至少12h,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 2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水压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 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相关规定。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7.1 建筑物内系统设计

7.1.1建筑物内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 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规定。其中,涉及生 活热水或其他热水供应部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 7.1.2水源热泵机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源热泵 机组》GB/T19409的相关规定,且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 运行参数的要求。 7.1.3水源热泵机组应具备能量调节功能,且其蒸发器出 口应设防冻保护装置。 7.1.4水源热泵机组及末端设备应按实际运行参数选型。 7.1.5建筑物内系统应根据建筑的特点及使用功能确定水 源热泵机组的设置方式及末端空调系统形式。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7.1 建筑物内系统设计

7.1.6在水源热泵机组外进行冷、热转换的地源热泵系统 应在水系统上设冬、夏季节的功能转换阀门,并在转换阀 门上作出明显标识。地下水或地表水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 组的系统应在水系统上预留机组清洗用旁通管。 7.1.7地源热泵系统在具备供热、供冷功能的同时,宜优 先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提供(或预热)生活热水,不足部分 由其他方式解决。水源热泵系统提供生活热水时,应采用 换热设备间接供给。 7.1.8建筑物内系统设计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增 设辅助热源、蓄热(冷)装置或其他节能设施。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7.2 建筑物内系统施工、检验与验收

7.2.1水源热泵机组、附属设备、管道、管件及阀门的 型号、规格、性能及技术参数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 备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验报告及产品说明书等文 件。 7.2.2水源热泵机组及建筑物内系统安装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 规范》GB50274及《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R50243的期定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8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

8.0.1地源热泵系统交付使用前,应进行整体运转、调试 与验收。

8.0.2地源热泵系统整体运转与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整体运转与调试前应制定整体运转与调试方案,并 报送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 2水源热泵机组试运转前应进行水系统及风系统平衡 调试,确定系统循环总流量、各分支流量及各末端设备 流量均达到设计要求: 3水力平衡调试完成后,应进行水源热泵机组的试运 转,并填写运转记录,运行数据应达到设备技术要求;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8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

4水源热泵机组试运转正常后,应进行连续24h的系 统试运转,并填写运转记录; 5地源热泵系统调试应分冬、夏两季进行,且调试结 果应达到设计要求。调试完成后应编写调试报告及运行操 作规程,并提交甲方确认后存档。 8.0.3地源热泵系统整体验收前,应进行冬、夏两季运行 测试,并对地源热泵系统的实测性能作出评价。 8.0.4地源热泵系统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除应符合本规 范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和《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 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的相关规定。

×1、广东省恩平市良西镇地表水式系统 ×2、北京市海淀区地埋管式系统 *3、北京嘉和丽园地下水式系统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广东省恩平市良西镇地表水式系统

建筑总面积为2950m2;室外换热系统采用地表水式换热方式:室内换

总面积为2950m²;室外换热系统采用地表水式换热方式;室内 统为地源热泵机组换热系统

总面积为2950m²;室外换热系统采用地表水式换热方式;室P 统为地源热泵机组换热系统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北京市海淀区地理管式系统

北京市海淀区地理管式系统 四层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2070.8m2。空调使用面积约 为1600m2。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北京市海淀区地理管式系统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成都市农贸市场建设技术要求(2019年版)北京嘉和丽园地下水式系统

建筑类型:高档公寓 总建筑面积:88,000平方米 采暖空调面积:70,000平方米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长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具有丰富的低温环境资源 夏热冬冷,需要供热和空调。因此该地区地源热泵技 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地源热泵在南方地区使用可 以,但是不如夏热冬冷地区理想,所以要进行经济分 析和技术分析。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影响土壤源热泵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1、地埋式换热器的传热强化、土壤源热泵系统仿真及 最佳匹配参数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无法为设计提供最简 介的方法; 2、土壤源热泵自身存在的缺点:地埋换热器受土壤性 质影响较大:连续运行时,热泵的冷凝温度或蒸发温 度受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发生波动:土壤导热系数 小,使地理换热器的面积较大等: 3、关于埋地盘管的数学模型和土壤热场特点的理论研 究还不够深入,仍处于试验阶段;由于它涉及钻探工 程,使施工困难,系统投资比较大。因此在热泵技术 开发应用中,应通过热泵的批量生产和技术改进来降 低成本,使热泵技术的优越性更加突出; 4、我国有关地源热泵的现成技术资料不多南宁市南河区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缺少这方 面的设计、生产、安装和维护人员,而且生产相关设 备的厂家少,需加强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这些问题都是制约地源热泵发展的重要因素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