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1160-2016 纤维增强塑料设备和管道工程技术规范(完整清晰正版).pdf

GB 51160-2016 纤维增强塑料设备和管道工程技术规范(完整清晰正版).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2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35512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51160-2016 纤维增强塑料设备和管道工程技术规范(完整清晰正版).pdf

包括材料设计、结构设计等内容。

3.3.3本条是对纤维增强塑料设备和管道的设计方提出

具备完整的设计资料包括设计图、设计说明书、计算书等JG/T 423-2013标准下载,才能进 行产品的制造和安装。

3.4.1设备过压的后果是发生化学介质渗漏、设备开裂和破坏,

3.4.1设备过压的后果是发生化学介质渗漏、设备开裂和破环, 持别严重时可发生设备爆裂,导致人身安全和环境污染事故 3.4.2与大气相通设备通常是常压设备,过压保护主要针对连通 形式加以规定:当发生过压时,通过顶部开口并与大气连通来进行 泄压;要求通气口截面积大于设备进口和出口净流通面积之间较 大值的目的是当过压发生时,可使压力不易积聚,确保快速泄压 设置溢流口且其截面积要大于进口的尺寸,同样是确保化学介质 在过压下超过液位时,能快速溢流,减少过压危险,以确保设备和 操作人员的安全。本条是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3.4.3不与大气相通的设备通常是压力设备,压力设备出现超 压导致危害人身安全和环境污染程度比常压设备过压出现的后果 更严重,因此要设置泄放装置,当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超压时,能 确保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安全阀等泄放装置的设置要求应按 照现行国家标准《压力容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150.1一2011 附录B的规定执行。本条第1款是强制性条款,必须严格执行。

3.4.2与大气相通设备通常是常压设备,过压保护主要针对连通 形式加以规定:当发生过压时,通过顶部开口并与大气连通来进行 泄压;要求通气口截面积大于设备进口和出口净流通面积之间较 大值的目的是当过压发生时,可使压力不易积聚,确保快速泄压; 设置溢流口且其截面积要大于进口的尺寸,同样是确保化学介质 在过压下超过液位时,能快速溢流,减少过压危险,以确保设备和 操作人员的安全。本条是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3.4.3不与大气相通的设备通常是压力设备,压力设

4.1.1 纤维增强塑料设备与管道所选用材料各种性能的计算、 评估、试验和验证包括了原材料性能、单层板和层合板性能的确定 及要求。

4.1.2纤维增强塑料设备和管道所用原材料,包括树脂、引发

剂、促进剂、清洗溶剂等均属于化学品,“材料安全数据说明书”,也 称MSDS(MaterialSafetyDataSheet),它简要说明了一种化学品 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性并提供如何安全搬运、贮存和使用该 化学品的信息。作为提供给用户的一项服务,生产企业应随化学 商品向用户提供安全说明书,使得用户明了化学品的有关危害, 使用时能主动进行防护,起到减少职业危害和预防化学事故的 作用。

4.2.1目前国内纤维增强塑料设备与管道所用树脂主要以不饱 和聚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和环氧树脂为主,积累的经验和数据也 主要是这几类树脂

度、压力以及变化、连续或间隙使用等。室温条件下,不饱和聚酯 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的固化速度较快;而环氧树脂则较慢,因此选 择树脂类型时,应该考虑工艺成型条件。 由于树脂与增强材料之间存在着界面,如果二者不匹配,将影 响界面之间的粘结,导致层合板性能下降。 内衬层通常树脂含量高,抗渗性好,而结构层则纤维含量高,

力学性能好。内衬层和结构层采用相同树脂可以避免二者界面产 主相容性问题,防止分层, 如果选用的引发剂、促进剂不能同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酯 树脂相匹配,固化剂不能同环氧树脂相匹配,将会影响树脂固化, 从而导致层合板的性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4.2.3不饱和聚酯树脂品种繁多,按其结构可分为邻苯型、间苯

能、耐腐蚀性能和耐温性能之间也有所差别, 乙烯基酯树脂是由环氧树脂(双酚A型环氧、酚醛型环氧、漠 化环氧等)与一元羧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等)在催化剂作用下反 应而成,并溶于苯乙烯类反应性单体中。由于树脂结构不同,在力 学性能、耐腐蚀性能、耐温性能等方面有较大差异。 双酚A型环氧树脂在室温下处于固体和半固体状,如果在室 温使用,则要添加活性稀释剂才能达到缠绕、喷射和手糊工艺要 求。 纤维的断裂延伸率通常在2%左右,选用树脂浇铸体的断裂 延伸率要比纤维大,其所受的应力才能有效传递到纤维增强材料 上,因此本规范规定断裂延伸率值不小于2.5%。 树脂的热变形温度HDT就是当树脂浇铸体试件在等速升温 的规定液体传热介质中,按简支梁模型,在规定的静载荷作用下, 产生规定变形量时的温度。 热变形温度表达式说明:选择树脂热变形温度应超过设计温 度20℃以上,这是国内外在温度条件下使用纤维增强塑料的通常 规则,主要是确保作为结构材料的层合板不能在超出其临界温度 的环境下长期运行。所谓临界温度就是高温下层合板性能下降速 度开始急剧增加时的温度,它是判断结构层材料能否在长期高温 下工作的重要依据。试验表明,同种材料在不同受力状态(拉 伸、压缩或弯曲)下的强度和弹性模量下降速度开始急剧增加时的 温度区域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与室温下的强度数值的比值是不

同的。比如拉伸时强度值下降比率较小,是由于拉伸时纤维发挥 了主要承力作用;而45°拉伸时,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处于受平面剪 切应力作用,则强度值下降幅度就比较大。临界温度的范围取决 于层合板的基体树脂和固化体系,而与增强纤维类型和层合板所 受应力状态的类型关系不大。一个结构材料的受力状态往往是 很复杂的,因此结构材料不能在超出其临界温度的环境下长期 工作。 有关树脂耐腐蚀性能的评估方法,本规范根据设计人员多年 的使用经验和工程案例积累,在进行试验和验证的基础上,结合国 内情况,同时参考了国外相关标准内容,编制了本规范附录A,其 中包含了评估单层板和层合板耐腐蚀性能的指标体系,该评估指 标体系在去除了只适用于单层板和层合板的指标(如纤维裸露、分 层等)后,同样也适用于树脂耐腐蚀性能的评判

关剂对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弯曲强膚

从表1可看出不使用偶联剂的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布,其树脂 层合板经水煮2h后,只保留有58%湿强度,大大低于使用偶联剂 的制品。 这也证明了采用偶联剂的增强型浸润剂不但能加强玻璃纤维 与树脂界面的粘结,而且能保护玻璃纤维表面,是提高纤维增强塑 料性能和防止纤维增强塑料老化的有效途径之

腐蚀性能也不相同,尤其对于接触介质的内衬层而言,选择合适的 纤维,就如同选择合适的树脂一样重要。表4.2.8给了设计人员 选择纤维的一个方向和原则

4.3单层板和层合板性能

守,只要采用合格的铺层材料和按照通用要求的工艺进行制造是 可以满足该最低性能要求的,同时在本规范第8章中对上述数据 的测试方法作了规定。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单层板给定性能值是在其纤维(或树脂)含 量较为固定时的值。

4.3.2设计人员获得层合板的力学性能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方

表2t分布临界值与k值

和工程应用情况,同时参考了国外相关标准而确定的,公式中略去 了与运行周期内压力、温度波动相关的分项设计系数,因为在允许 的许用应变水平内,该值取1.0。同时对层合板长期性能的分项 设计系数K,的取值,在本规范表4.3.7中进行了简化。

4.3.4本条详细罗列了当采用铺层计算法和铺层实测法确定材

料性能的试验和验证分项设计系数K,取值时,对于层合板、单层 板的试样条件、数据处理方法等要求。在分项设计系数K,的取 值中,尚需注意: (1)本条第1款的第1、2项中产品性能的历史数据主要指认 可的产品检验报告、产品性能测试报告等; (2)本条第1款的第3、4项和第2款规定了在满足相应条件 下,可以采用5个试样数据为一组的简单试验来检测验证层合板 或单层板的相关性能和取值方法; (3)验证数据所用的单层板为试验室模拟制样,而层合板则分 为试验室模拟制样和制造厂按实际设计铺层加工成设备、再从设 备上取样的两种方法。

4.3.8本条第6款列出了设备层合板的许用剪切应力计算公

式,而设备层合板剪切强度表征属面内剪切形式,即检测垂直于层 合板、沿厚度方向的剪切强度,其检测方法在现行国家标准《纤维 增强塑料冲压式剪切强度试验方法》GB/T1450.2中已有规定 当无检测值时,根据国内外使用经验,设备层合板的剪切强度 取50。

Ⅱ管道的许用应力与许用应变

4.3.9本条第1款,管道设计指定值法要求所有载荷组合的最大 应力要小于许用应力,其载荷组合中包括内压、外压、自重、支架位 移等持续载荷,热膨胀载荷、风、地震、临时检修等偶然短时载荷, 但不包括水压试验载荷,水压试验的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3倍,且

4.3.14本条描述了确定简化失效包络线的过程。管

5.1.1、5.1.2设备设计压力和计算压力确定来源于下列三个

(1)现行国家标准《压力容器》GB150一2011的定义为: 设计温度(第3.1.7条):容器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设定的元件

5.1.5纤维增强塑料设备所列儿种设计方法在现行国家标准

纤维增强塑料设备的设计安全系数的选择与成型工艺、载荷 条件、材料性能分散性等很多因素有关,国内外标准中的规定大相 径庭。为便于设计,在参考各标准基础上,本规范给出了最小安全 系数和失效压力。

5.1.6铺层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纤维及制品(织物)类型,树脂

引发剂及配合比,铺层的次序、方向和层数,成型和固化工艺,树脂 或纤维含量以及允许偏差等。

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属各向异性的复合材料,其特点是强度 其有方向性,同时弹性模量低。铺层设计时需要注意:纤维铺设方 可应与主承力方向一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纤维的高强度特 性;为了避免拉剪、拉弯耦合引起的翘曲变形,结构层应按均衡对 称形式设计;相同铺层应沿厚度均布,这样可以提高层间强度而避 免分层。

5.1.7内衬层、内表面层和外表面层的厚度规定,主要根据国内

布;文如由于缠绕层合板的树脂含量低,层间结合力也偏低,因此 在铺层设计中,采用增加短切纤维(短切原丝毡、喷射纱等)的方法 来提高缠绕层的层间结合力。由于结构层的铺层选用情况比较复 杂,本规范无法给出统一数据。对于采用玻璃纤维材料,可根据本 规范第4.3.1条中单层板玻璃纤维含量的规定来计算出树脂 含量。 (4)外表层采用表面毡,在现行行业标准《玻璃钢化工设备设 计规定》HG/T20696一1999规定外表层树脂含量≥90%。本规 范规定同内表面层一样,不低于85%。 5.1.8本条根据国内实际设计和工程应用情况,结合国外相关 标准内容,规定了结构计算中不考虑内衬层、外表层的厚度,但在 计算载荷时应计入

5.1.8本条根据国内实际设计和工程应用情况,结合国外相关 标准内容,规定了结构计算中不考虑内衬层、外表层的厚度,但在 计算载荷时应计入,

5.1.8本条根据国内实际设计和工程应用情况,结合国外相关

5.2.15.2.6有关载荷内容是在现行国家标准《压力容器》 GB150一2011规定的载荷基础上,对纤维增强塑料设备设计时所 应考虑的各种载荷以及在设备不同状态下载荷的组合作了规定。

5.3.1~5.3.3纤维增强塑料设备简体计算内容主要涉及了圆筒 本在内、外压力载荷,设备自重,介质液柱静压力,检修附加载荷, 风载荷,雪载荷以及各种载荷的组合作用下的计算;在外压作用下 的圆简体的轴向屈曲、环向屈曲以及轴向和环向组合压缩载荷作 用下的计算;带内部或外部加强圈的圆柱壳的计算和圆锥形壳体 的计算。 部分计算公式中引用了本规范第4.3.7条的“层合板长期性 能的分项设计系数K4值”概念。

5.3.4~5.3.11对纤维增强塑料设备圆锥壳和锥形封头、

5.4.1平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和本节中涉及的支座、加强圈、接 缝、开孔补强、接管示意图只表示典型结构,设计、制造单位可根据 设备的具体形式采用其他结构,但其强度、刚度及耐腐蚀性等要满

5.4.7设备筒体连接及筒体与封头的连接部分的结构参

行行业标准《玻璃钢化工设备设计规定》HG/T20696一1999等标 准中的有关内容。

5.4.85.4.9设备接管及开孔处的补强部分的结构参考了现

行业标准《玻璃钢化工设备设计规定》HG/T20696一1999等标 中的有关内容。

计规定》HG/T20696一1999等标准中的有关内容。

6.1.1、6.1.2管道设计压力、设计温度的确定参考了现行国家标

6.1.3设计中对环境影响采取的措施在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

型,利于选择,后续的计算表格均以此分类为依据。随着增强材料 的发展,可能会出现其他的铺层组合,将不局限于本条中的三种类 型。Ⅱ型层合板中的布是经向和纬向性能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纤维 方格布。

第14章是安全方面的规定,虽然是金属管道的相关规定,但同科 适用纤维增强塑料等非金属管道的设计。

第14章是安全方面的规定,虽然是金属管道的相关规定,但同样也 适用纤维增强塑料等非金属管道的设计。 6.1.13该流程图可以指导相关人员整体了解本章的管道设计计 管路线

6.1.13该流程图可以指导相关人员整体了解本章的管道设计计 算路线。

6.2.1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一2000 第10章中对金属管道支吊架的设计提出了要求,同样也适用于纤 维增强塑料管道。 纤维增强塑料管道和管件与支架之间放人垫板是为防止位移 磨损并减少支撑接触压力。 固定支架是将管道热膨胀等轴向位移断开的装置,固定支架 一侧的变位不会传递到另一侧。 6.2.2本条规定了手糊对接接头和承插粘接接头的构造及计算。 图6.2.2一3中的“内缝密封”,一般是在可以进到管道内部施工时 才可实施,采用内缝密封的接头通常抗水压渗漏的可靠性高。 6.2.3三通构造图表达了对于大开孔率的三通应对主管进行全 包补强的要求。管件尺寸图是考虑管道布置时管件与管道的连接 须有接口空间,指导设计人员合理布置管件的间隔。 6.2.4管道受热后会产生热膨胀,膨胀大小取决于设计温差 T、管材的热膨胀系数和可以自由膨胀的管道长度,而限制管 道的自由膨胀会在管线系统中产生热应力。因此采用半约束管 线系统的三种膨胀节形式,即通过控制固定支架间直管段的长 度和L形、I形膨胀节构造或设置接头式膨胀节(采用波纹管或 伸缩器等管件)来吸收热膨胀;采用该系统要考虑设置足够的滑 动支架承受包括管线自重在内的外载荷,以及保证管线有足够 的柔性吸收热膨胀,这种管线系统设计在管线中会有较小的轴 士

6.2.1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一2000 第10章中对金属管道支吊架的设计提出了要求,同样也适用于纤 维增强塑料管道。 纤维增强塑料管道和管件与支架之间放人垫板是为防止位移 替损并减少支撑接触压力。 固定支架是将管道热膨胀等轴向位移断开的装置,固定支架 一侧的变位不会传递到另一侧。

6.2.3三通构造图表达了对于大开孔率的三通应对主管进行全 包补强的要求。管件尺寸图是考虑管道布置时管件与管道的连接 须有接口空间,指导设计人员合理布置管件的间隔

AT、管材的热膨胀系数和可以自由膨胀的管道长度,而限制管 道的自由膨胀会在管线系统中产生热应力。因此采用半约束管 线系统的三种膨胀节形式,即通过控制固定支架间直管段的长 度和L形、Ⅱ形膨胀节构造或设置接头式膨胀节(采用波纹管或 伸缩器等管件)来吸收热膨胀;采用该系统要考虑设置足够的滑 动支架承受包括管线自重在内的外载荷,以及保证管线有足够 的柔性吸收热膨胀,这种管线系统设计在管线中会有较小的轴 向应力。

算和导向支架与固定支架的布置。 L形膨胀节、I1形膨胀节公式是统一的,只是L形为一侧的变 形,而11形用的是合计变形。11形推荐的导向支架设置,第一个位 于4倍管道直径处,第二个位于14倍管道直径处。但是这两种布 置均要求管件的承载力能满足膨胀节因变形而产生的弯矩作用。 可根据管件的最大许用弯矩M来计算膨胀节的构造长度,见 下式:

m△ElamxI M

式中:Lleg—管件计算的构造长度(mm); m一一系数,采用II形膨胀节时,取1.5。 为了方便后面的弯头等管件受力计算,可将上式转换为面内 弯矩M;的计算。 在一些情况下所有的管件均要进行锚固,如拼接管件或大直 经管件其许用弯曲应力往往低于管道,这时就要将管件锚固用膨 胀节等来吸收热膨胀。

设计要求,是接头式膨胀节设计选型计算的必要参数,能够保证该 膨胀节在管系热膨胀中有效动作。接头式膨胀节安装的初始伸缩 位置的设定计算是作为在现场闭合管线时应进行的计算指导

6.3.1根据设计压力进行管道的选型,为后续的设计计算选定

建议 对于Ⅲ型,由于管道的可设计性强,轴向和环向的性能差异较 大,本条规定是为便于指导设计计算支撑跨距,最终以设计计算值 为准。对于通常采用的55°交叉缠绕铺层,支撑跨距弯曲应力的 许用值与管道是否承担内水压推力有密切关系,当需要承受该推 力时,往往需要提高管道层合板拉伸刚度等级,以获得轴向强度的 裕度,支撑跨距弯曲应力可以为许用轴向应力的25%左右,如果 采用接头式膨胀节或柔性接头等吸收管道变形,设计内压对管壁 产生很小或不产生轴向应力时,支撑跨距弯曲应力可以取许用轴 向应力的50%

6.3.6本条参照了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6.3.8管道支撑跨距选型表是给设计者一个初步的跨距选择建

6.4管道应力计算和柔性分析

6.4.1、6.4.2管道的应力计算在考虑和计算了热膨胀后较为复 杂,往往需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详细应力计算才能解决。为 了简化计算,在有成功经验或管系通过膨胀节的设定具有足够的 柔性,能够吸收管线由于受热载荷等产生的位移时,可以不进行详 细应力计算,只对内压引起的环向应力、轴向应力以及涉及跨距的 轴向弯曲应力和挠曲变形以及可以方便计算的弯矩和稳定性等方 面进行计算校核即可

面内弯矩M、离面弯矩M.、扭矩M.元

7.1.1直径小的设备和管道,可在制造商的工厂内制作。直任

大、运输有困难的设备或管道,应在项目现场或现场附近有临时围 护结构的场所内制作,这样可满足制造时的环境温度和湿度要求。 可根据用途对制作场所进行区域设置和划分。 采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时,由于树脂中的苯乙烯 是具有膜味的易燃、易挥发化学品,除加强劳动保护外,还应加强 工作场所的通风。 温度过低,树脂固化速度变慢,影响工作效率和固化后产品的 强度;温度过高,树脂固化速度太快,来不及制作的材料会浪费。 湿度大,空气中的水分对树脂固化速度和固化后产品性能会有影 响。环境温度15℃~30℃,相对湿度不大于80%是一个比较适合 的工作环境。若在低于10℃下进行铺层操作,应采取加热保温措 施以保证树脂能够良好固化,同时需要注意,引发剂用量不能超过 树脂厂商的推荐加入量,因为加人过量引发剂会导致树脂固化后 性能变脆。 低温存放,利于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延长存储期 但是在使用时,材料温度宜同环境温度相一致,否则引发剂的用量 不能确定,树脂的黏度也会变大,影响与纤维的浸润。 7.1.2模具表面使用聚酯薄膜或脱模剂(如聚乙烯醇)会提供光 滑的内表面,以保证脱模时不损坏模具表面。 7.1.3本条第3款是强制性条款,原因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和乙 烯基酯树脂常温固化时所采用的引发剂均系过氧化物(如过氧化 甲乙酮.过氧化环已酮等),它同配套的促进剂(如环烷酸钻等)直

7.2.2结构层与内衬层之间的制造间隔时间的控制目的是确保

7.2.2结构层与内衬层之间的制造间隔时间的控制且的

层间附着力,防止设备和管道在运输、安装、运行过程中因发生 撞、温度剧烈变动等情况导致结构层与内衬层的脱层。如果间 时间长了,结构层与内衬层的界面融合就会存在隐患。

通常在结构层缠绕开始前,先在内衬层表面涂刷树脂,目的是 为了提高层间结合力

.3缠绕成型应控制缠绕张力和缠绕角。缠绕张力大小、各束

7.2.3缠绕成型应控制缠绕张力和缠绕角。缠绕张力大小、名

7.2.4外表层树脂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延缓树脂在室外的

老化;外表层的最外层采用无空气阻聚树脂、胶衣树脂封面或

7.2.5管道制造因长度限制而需按设计要求进行分段切割,切害

7.2.6设备直径大于4m时,由于汽车运输

设备底部在设备安装现场整体制造完成,主要是设备整体成 型的底部平整性、整体性好,易于和基础结合紧密,可以避免使用 过程中基础局部发生沉降而对转角部位造成破坏,同时基础和设 备底部分层的概率也较小;而分瓣预制的设备底部,使用时易产生 分层、起壳、开裂等质量隐惠。 设备筒体与设备底部采用承插连接,内部糊制的转角半径和 增强宽度数据均参照了现行行业标准《耐化学腐蚀现场缠绕玻璃 钢大型容器》HG/T3983一2007的有关规定

7备和管道的固化有常温固化和加热固化两种情况,主要 取决于树脂系统。控制固化度是保证制品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般通过调控树脂胶液中引发剂含量和固化温度来实现。对于常 温固化的制品,应有一段适当的固化和养护周期。加热固化时,升 温速度应平稳,在最高加热固化温度下应保证足够的恒温时间,降 温冷却时应缓慢,不应骤冷;当设备和管道有温度载荷条件下的 耐腐蚀性能要求时,经过常温固化的制品通常还需要进行加热 后固化处理,其加热后固化处理的温度一般应高于制品的使用 温度。

7.3制造过程质量控制

7.3.1设备和管道设计要落实在制造过程中,其中铺层材料及规 格、层数、次序、树脂或纤维含量、树脂胶料的配合比、成型和固化 工艺,缠绕角大小等准确与否,这些因素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耐腐蚀 性能和力学性能等是否满足设计所要求的质量。 7.3.2本条规定了在设备和管道制作过程中的检验项目,强调产 品质量的过程控制。 7.3.3本条规定了在设备和管道制作完成后定量和定性的检验 项目,其中“树脂含量允许偏差值”是体现制造技术水平和产品质

7.3.3本条规定了在设备和管道制作完成后定量和定性的检验

项目,其中“树脂含量允许偏差值”是体现制造技术水平和产品质 量稳定性的重要定量控制指标,而巴氏硬度是表明产品成型固化 程度的定量控制指标

7.4.1本条规定了设备和管道内衬层、结构层和外表层的充许缺 陷,主要参考了现行行业标准《玻璃纤维缠绕增强热固性树脂耐腐

7.4.1本条规定了设备和管道内衬层、结构层和外表层

7.5.2在现场进行二次粘接,当相对湿度大于80%或环境温度 在露点温度3℃以下时会有结露风险,应停止糊制作业。如果必 须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施工,粘接接头施工区域应采取现场遮盖等 防护措施,

规范第7.2.2条执行,每个分次操作的第一层应采用短切原丝毡, 主要是提高树脂含胶量,确保层间附着力。

8.1.2从业人员包括纤维增强塑料设备与管道制造、质检、安装、 验收等各个环节的人员。对从业人员建立并维持一个良好的培训 机制,并取得资质证书方可上岗,同时应记录并保存培训文档。这 是确保检验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什么样的标准温度和相对湿度下进行检测,与被测项目和检测仪 器的精度要求有关,本规范对其无法明确给出范围

8.2.2依照工程惯例,一般遇如下情况应对原材料进行抽检和复 验:设计规定要求复验的,用户要求复验的,材料质量证明书中有 缺项的,制造单位不能确定材料真实性或对材料的性能和成分有 怀疑的,

比如铺层、配合比、固化、开孔、切割、打磨、返工、修复等过程记录。 制造过程涉及的检测记录一般有外观、尺寸、固化度检测,还有需 要的力学性能检测记录

8.3.2、8.3.3不饱和聚酯树脂和乙烯基酯树脂的液体性能主要 包括酸值、黏度、固体含量、凝胶时间,其浇铸体的性能主要包括力 学性能和热变形温度等。

环氧树脂的性能主要包括黏度、

8.4.1在执行本条时,需要注意如下事项:

酯树脂的固化程度有很大关系,故要求乙烯基酯树脂的固化程度 更高些,本规范取90%;环氧树脂的固化速度较慢,如果达不到足 够的固化度,会大大影响其制品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因此固化程 也要求更高些,本规范也取90%。 本条第7款的第4项内容主要参考了现行行业标准《耐化学 腐蚀现场缠绕玻璃钢大型容器》HG/T3983一2007的有关内容

8.4.2在执行本条时,需要注意如下事项:

1外观检测包括自视检查和声音检测。内表面在100W的 白炽灯照明下目测,外表面的外观质量应在充足的日照下目测;外 观检测时可辅助采用声音检测,如采用小榔头敲打,可以判断是否 形成层间空鼓。 2尺寸检测包括了设备整体和局部的尺寸和厚度的测量,应 特别注意不连续面的厚度部位。 引起厚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有树脂黏度、密度、渗透性、制造技 术等。实际纤维增强塑料设备制造时会出现制品表面的不规则和 不平衡,因此单一点厚度的测量不足以描述层合板的厚度。此外, 小面积厚度的测量也不足以描述层合板的厚度。 3设备层合板的树脂固化程度高低将决定层合板的力学性 能、耐腐蚀性能等一系列复合材料性能的显现程度,从而可以作为 判断层合板是否满足设计和制造质量要求的依据之一。简单而快 速的判定方法是采用巴氏硬度检测法,在制造、安装现场可当场检 测。树脂固化越完全,表现在硬度上也越高;加热后处理后的树脂 固化度会进一步提高,因此巴氏硬度也会提高。由于巴氏硬度检 测点数据具有一定的离散性,而测点过少,会影响准确度,因此本 条对选用不同部位以及每个部位的测点数作出规定。 4在现行国家标准《纤维增强塑料树脂不可溶分含量试验方 法》GB/T2576一2005中,提供了采用丙酮萃取法来检测层合板 固化度的实验室检验方法,该方法更为准确。通常在质量仲裁时 采用该方法。

8.4.8在执行本条时,需要注意如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9.1.1设备标志中的“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设计温度、设计压力、 工作介质、生产厂名、制造日期”等内容为设备的基本信息,明确后 有利于用户根据这些信息和实际使用条件进行比较、判断。 9.1.2~9.1.4条文参考了《玻璃纤维缠绕增强热固性树脂耐腐 蚀立式贮罐》JC/T587一2012等标准的有关规定。 9.1.5设计取向指的是:设计为垂直放置的立式设备应垂直放 置,设计为卧式放置的卧式设备应放置在鞍式支座上或与鞍式支 座包角相当的支撑上。

9.1.6当采用非阻燃树脂时,固化后的纤维增强塑料产品属易 燃品,因此在设备运输、贮存中,应离开热源及火源,确保安全 使用。

9.1.6当采用非阻燃树脂时市政工程--某国际机场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固化后的纤维增强塑料产品属易

9.1.7设备在运输、贮存过程中不得堆压设计要求以外的重

9.1.7设备在运输、贮存过程中不得堆压设计要求以外的重物, 主要是防止因外力作用造成设备变形或损伤。

9.2.1管道标志中的“公称尺寸、设计压力、设计温度、工作介 质、生产厂名、生产批号、制造日期”等内容为管道的基本信息, 明确后有利于用户根据这些信息和实际使用条件进行比较、 判断。

9.2.2管道包装采用的柔性材料通常选择稻草绳、可降解的发泡

9.2.3使用钢丝绳或铁链直接捆绑吊装易损伤管道表面,管道的

9.2.4~9.2.6参考了现行国家标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

10.1.1~10.1.3这几条参考了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 程施工规范》GB50235一2010的有关内容。 10.1.4不得加载吊装主要指在设备本体起吊时不得加载附属设 备及其他重物经济开发区基础建设施工组织设计(边坡_危岩治理_土方工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