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Y 06518.5-2016 炼油化工工程绝热涂漆设计规范 第5部分:设备和管道绝热.pdf

Q/SY 06518.5-2016 炼油化工工程绝热涂漆设计规范 第5部分:设备和管道绝热.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1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36067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SY 06518.5-2016 炼油化工工程绝热涂漆设计规范 第5部分:设备和管道绝热.pdf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06518.5—2016

炼油化工工程绝热涂漆设计规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某广电大厦项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符号 一般规定 绝热材料的选择 6. 1 绝热层材料 6.2 防潮层材料 6.3保护层材料 6.4 黏结剂、密封剂和耐磨剂 绝热结构设计 7. 1 绝热结构组成 7.2绝热层设计要求 7.3防潮层设计要求 7. 4 保护层设计要求. 绝热计算 8.1 保温计算原则 8.2 保冷计算原则· 8.3绝热层厚度计算 8.4绝热计算数据的选取· 附录A(规范性附录)绝热厚度计算中D。ln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符号 一般规定 绝热材料的选择 6.1 绝热层材料 6.2防潮层材料 6.3保护层材料 6. 4 黏结剂、密封剂和耐磨剂 绝热结构设计 7.1 绝热结构组成 7.2绝热层设计要求 7.3防潮层设计要求 7.4保护层设计要求. 绝热计算 8.1 保温计算原则 8.2 保冷计算原则· 8.3绝热层厚度计算· 8.4绝热计算数据的选取· 耐录A(规范性附录)绝热厚度计算中D。ln

O/SY 06518.52016

Q/SY06518《炼油化工工程绝热涂漆设计规范》是炼油化工工程设计系列标准之一。该标准分 为以下6个部分: 第1部分: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 第2部分:绝热材料; 第3部分:管道材料标识; 一第4部分:设备和管道防腐蚀涂层、涂料; 一第5部分:设备和管道绝热; 一第6部分:设备和管道钢结构表面色, 本部分为Q/SY06518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 本部分参编单位:中国寰球工程公司、东北炼化工程公司、中国昆仑工程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战淑玲、杨青云、刘洪福

炼油化工工程绝热涂漆设计规范 第5部分:设备和管道绝热

Q/SY06518的本部分规定了石油炼制、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绝热设计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工程及其他相关工程新建、扩建或改 建工建设项目中的设备(塔、换热器、容器、机泵等)和管道绝热工程的设计。 本部分不适用于设备和管道的内绝热衬里设计和有特殊要求的管道、长输管道及临时设施绝热工 程的设计。

SH/T305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绝热thermal insulation 保温和保冷的统称。 3.2 保温hot insulation 为减少设备和管道及其附件向环境散热或降低表面温度,在其外表面采取的包覆措施。 3.3 保冷coldinsulation 为减少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传人低温设备及管道内部,防止低温设备及管道外壁凝露,在其外表面 采取的包覆措施,

SH/T305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绝热thermal insulation 保温和保冷的统称。 3.2 保温hot insulation 为减少设备和管道及其附件向环境散热或降低表面温度,在其外表面采取的包覆措施。 3.3 保冷coldinsulation 为减少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传人低温设备及管道内部,防止低温设备及管道外壁凝露,在其外 采取的包覆措施

O/SY 06518.52016

3.4 防烫伤绝热 personal protection insulation 为防止热管道烫伤人体而采取的局部绝热措施。 3.5 防烫伤防护笼 personal protectingcage 为防止热管道烫伤人体而采取设置的防护设施。 3.6 防冻伤绝热personalprotectioninsulation 为防止低温管道冻伤人体而采取的局部绝热措施, 3.7 经济保温厚度economicinsulationthickness 绝热后年热损失所花费的费用和绝热工程投资的年摊销费用之和为最小值时的计算厚度。 3.8 表面温度保温厚度insulationthicknessforsurfacetemperature 根据规定的保温层外表温度,计算确定的保温层厚度 3.9 绝热材料 insulationmaterial 为保温、保冷、防烫伤或稳定操作等目的而采用的具有良好的绝热性能及其他物理性能的材料 3.10 绝热结构insulationstructure 由绝热层、防潮层、防护层等组成的结构综合体。 3.11 绝热层insulationlagging(insulation) 为减少热传导,在管道或设备外壁或内壁设置的绝热体。 3.12 保温层hotinsulationlagging(hotinsulation) 为保温目的设置的绝热层。 3.13 保冷层coldinsulationlagging(coldinsulation) 为保冷目的设置的绝热层。 3.14 防潮层moistureresistant lagging 为防止水或潮气进入绝热层,在其外部设置的一层防潮结构。 3.15 保护层jacketing 为防止绝热层或防潮层受外界损伤在其外部设置的一层保护结构。 3.16 绝热材料的允许使用温度allowservicetemperatureforinsulationmaterials 绝热材料及其制品在长期使用时,没有变形、熔化、焦化、疏脆、松散、失强等现象的温度。 3.17 绝热材料的平均温度 mean temperature of insulation materials 绝热材料在使用环境下,其绝热层内表面与绝热层外表面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冷桥coldbridge 埋在保冷层中,导热系数很大,以致引起冷量大量流失的部件

冷桥coldbridge 埋在保冷层中,导热系数很大,以致引起冷量大量流失的部件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介质的比热容,[J/(kg·℃)]; 管材的比热容,[[J/(kg·℃)]; D。 一一绝热层的外直径,m; Dmo一一复合绝热外层的外直径,m; D: 一设备或管道外直径,m; , 一 热能价格,元/10°kJ; H.一介质融解热,J/kg; 计息年数,年; 年利率,复利,用百分数表示; K 保冷厚度修正系数; Q 以每平方米绝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散热损失量,W/m²; Q 一球形容器外保冷层外表面冷量总损失量,W: [Q] 以每平方米绝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最大允许散热(冷)损失量,W/m²; 按复利计算的绝热工程投资偿还年分摊率,用百分数表示; 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温度,℃; 环境温度,℃; 露点温度,℃; 管道内介质的终点温度,℃; 算术平均温度,℃; 绝热层外表面温度,℃: 复合绝热结构中的内绝热层外表面温度,℃; 管道1点处或管道起点处的介质温度,℃; 管道2点处的介质温度,℃; S 每米管长介质体积,m²/m;; L V 每米管壁介质体积,m²/m; W 风速,m/s; 绝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W/(m²·K); 绝热层厚度,m; 内层绝热层厚度,m; 52 外层绝热层厚度,m; 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W/(m·K); 人 绝热材料及其制品在常温时的导热系数,W/(m·K); , 复合绝热结构的内层绝热材料制品导热系数,W/(m·K); 入2 复合绝热结构的外层绝热材料制品导热系数,W/(m·K); 介质密度,kg/m; 管材密度,kg/m 0

O/SY 06518.52016

5.1绝热工程应根据工艺、节能、防结露和经济性等要求进行设计。 5.2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设备和管道应进行保温:

a 外表面温度高于50℃。 b) 工艺生产中需要减少介质的温降或延退介质凝结的部位。 设备或管道内的介质在火灾情况下需要控制温度升高时,该设备或管道应采用防火保温 5.3具有下列工况之一的设备和管道应进行保冷: a 为减少冷介质及载冷介质在生产和输送过程中的冷损失。 b) 为防止和降低冷介质及载冷介质在生产和输送过程中温度升高。 C 为防止设备和管道外壁表面凝露。 d 与保冷设备和管道相连的仪表及其附件

5.5下列设备和管道不应进行保温

a 工艺过程要求必须裸露的设备和管道。 b) 要求散热的设备和管道。 c) 对于直接通向大气的排凝、放空管道 d) 疏水阀及其下游管道。需要回收凝结水或防止结冰堵塞者除外 具有移动元件的部件,如膨胀节、转动接头和滑阀等。 ? f) 要求及时发现泄漏的阀门法兰等处。 g) 要求经常检测,防止发生损坏的部位。 5.6 下列常压立式圆筒形钢制储罐应进行绝热: 2 介质储存温度大于或等于50℃。 b) 介质储存温度小于50℃,储罐绝热后有利于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c) 储存于浮顶罐、内浮顶罐的液体因降温在罐内壁产生凝结物而影 d) 储罐设有加热盘管时。 5.7 储罐的绝热设计应按罐壁、罐顶分别进行,并符合下列要求: 罐壁绝热厚度应按液体储存温度计算。

.1.1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性能,应满足Q/SY06518.2的要求,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绝热性能良好,有明确的导热系数方程或导热系数图表。当平均温度等于25℃时,用于绝 热层的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应不大于0.08W/(m·K);当平均温度等于25℃时, 用于保冷层的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应不大于0.044W/(m·K) b 硬质保温材料及其制品的密度应不大于220kg/m,半硬质保温材料及其制品的密度应不大

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性能,应满足Q/SY06518.2的要求某电力标段工程冬期施工方案,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绝热性能良好,有明确的导热系数方程或导热系数图表。当平均温度等于25℃时,用于 热层的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应不大于0.08W/(m·K);当平均温度等于25℃日 用于保冷层的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应不大于0.044W/(m·K) 硬质保温材料及其制品的密度应不大于220kg/m,半硬质保温材料及其制品的密度应不

Q/SY06518.52016

于200kg/m²,软质保温制品的密度应不大于150kg/m²,保冷材料及其制品的密度应不大 于200kg/m。 硬质保温制品的抗压强度应不小于0.4MPa,硬质保冷制品的抗压强度应不小于0.15MPa。 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pH值应不小于8。 e) 被绝热设备或管道表面温度大于100℃时,应选择不低于GB8624中规定的A2级材料,被 绝热设备或管道表面温度小于或等于100℃时,应选择不低于GB8624中规定的C级材料, 选择B级和C级材料时,氧指数应不小于30%。 用于与奥氏体不锈钢表面接触的绝热材料,其氯化物、氟化物、硅酸根、钠离子的含量应符 合GB/T17393的有关规定,其浸出液的pH值在25℃应为7.011.0。 名 绝热材料及其制品应具有安全使用温度和耐燃烧性能(不燃性、难燃性、可燃性)数据。 必要时尚应提供防潮性能(吸水性、吸湿性、憎水性)、抗压抗折强度、腐蚀或抗腐蚀性、 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渣球含量、纤维直径等的测试报告。对于硬质绝热材料尚需提供 材料的线膨胀率或收缩率。 阻燃型保冷材料及其制品的氧指数应不小于30%。 保温材料的含水率不得大于7.5%(质量分数),增水率应不小于98%,软质保温材料的回 弹率不得小于90%。保冷材料的含水率不得大于1%,用于直埋管道上的保温材料,含水率 应小于3%(质量分数)。 1.2绝热层材料及其制品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设备和管道的保温结构应由不燃烧材料组成;保冷结构可由阻燃材料组成。设备和管道的绝 热层除必须采用填充式结构外,宜选用绝热材料制品。 b) 保温材料制品的充许使用温度应高于设备和管道的设计温度。保冷材料制品的充许使用温 度应低于设备和管道的设计温度。 c 当有多种可供选择的绝热材料时,应首先选用导热系数小、密度小、强度相对高、无腐蚀 性、损耗少、价格低、产地近、施工条件好的制品。如不能同时满足,应优先选用导热系数 小、价格低、密度小、综合经济效益高的材料或制品。 d 设备和管道表面温度高于或等于450℃时,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宜选用复合绝热材料 制品。 e) 保冷应选用闭孔型材料制品。 f) 当选用纤维材料制品时,毡类制品可由玻璃布缝制。 g 使用或生产溶剂的设备和管道的保冷,当保冷材料采用聚氨酯泡沫等有机制品时,应注意 溶剂的渗漏或外溢。如有这种情况时,不宜选用有机制品的保冷材料。 应不选用含石棉材料及其制品。 1 所选用的绝热材料及其制品应有质量证明文件,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设计文件规定。 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性能应符合Q/SY06518.2的要求。

6.2.1防潮层材料应选择具有抗蒸汽渗透性、防水性和防潮性,且其吸水率不大于1%的材料。 6.2.2防潮层材料必须阻燃,其氧指数应不小于30%。 6.2.3防潮层材料应选用化学性能稳定、无毒且耐腐蚀的材料,并不得对绝热层和保护层材料产生 腐蚀或溶解作用。 6.2.4防潮层材料应选择在夏季不软化、不起泡、不流尚的材料,且在低温使用时不脆化、不开裂 不脱落的材料。

某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书.docO/SY 06518.52016

6.3.1保护层材料应选择强度高,在使用的环境下不得软化、不得脆裂、且应抗老化,其使用寿命 不得小于设计使用年限。 6.3.2保护层材料应具有防水、防潮、抗大气腐蚀、化学稳定性好等性能;并不得对防潮层或绝热 层产生腐蚀或溶解作用。 6.3.3保护层材料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或难燃性材料。但烂存或输送易燃、易爆物料的设备及管道 以及与其邻近的管道,其保护层必须采用不燃性材料,

6.4黏结剂、密封剂和耐磨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