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938-2022 绕管式热交换器.pdf

NB/T 10938-2022 绕管式热交换器.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0.8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38238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0938-2022 绕管式热交换器.pdf

ICS 27.060.30 CCS J75

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能源标准化管理办法》, 国家能源局批准《智能风电场技术导则》等209项能源行业标准(附 件1)、《Specification for Preparation of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forPhotovoltaicPowerProjects》等23项能源行业标准 外文版(附件2)、《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等2项能源 行业标准修改通知单(附件3),现予以发布。

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与定义· 2 通用要求. .3 材料.. 5 6 设计.. 7 制造与检验· 8出厂与验收. ·22 9安装、使用和维护 10能效评价...· · 24 附录A(资料性) 热交换器工艺数据表 附录B(资料性): 典型焊接接头形式 29 附录C(资料性) 热交换器管板应力分析 31 附录D(资料性) 典型中心筒的计算 52 附录E(资料性) 流体诱发振动 56

道路整治施工组织设计NB/T10938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2)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热交换器分技术委员会(SAC/TC262/SC5)组 织起草。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国石化工 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天 津大学、开封空分集团有限公司、镇海石化建安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东海石化重型装备有限 公司、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久立特材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达特钢股份有限公司、无锡腾跃特种钢管有限公司、杭州弘泽新能源有 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换热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特检验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一鸣、陈志伟、张迎恺、顾月章、白博峰、陈永东、刘福录、谭蔚、于旺 张贤安、李明凯、赵国栋、矫明、邵羽、吴利阳、王志标、周洪达、苏厚德、邢玲、陈战杨、周文学 张延丰、张松松。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NB/T10938—2022

1.1本文件规定了奥氏体不锈钢制绕管式热交换器(以下简称热交换器)的材料、设计、制造、 检验、验收、安装、使用及维护的要求。 1.2本文件适用于设计压力不高于10MPa的热交换器。 1.3本文件适用的设计温度不应超过GB/T150.2一2011列人奥氏体不锈钢的允许使用温度范围 1.4本文件不适用于下列场合: a)介质易结垢、结焦、沉淀,存在堵塞风险; b)存在晶间腐蚀风险。

1.5热交换器界定范围

a)热交换器本体及其外部管道连接: 1)焊接连接的第一道环向接头坡口端面; 2)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 3)螺纹连接的第一个螺纹接头端面; 4)专用连接件或管件连接的第一个密封面。 b)接管、人孔、手孔等的承压封头、平盖及其紧固件。 c)非受压元件与受压元件的连接焊缝。 d)直接连接在热交换器上的非受压元件,如支座、垫板等。 e)直接安装在热交换器上的超压泄放装置。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 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0一2011(所有部分)压力容器(含第1号修改单) GB/T151一2014热交换器 GB/T27698.1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27698.8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第8部分:热交换器工业标定 NB/T10558压力容器涂敷与运输包装 NB/T47010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锻件 NB/T47019(所有部分)锅炉、热交换器用管订货技术条件 NB/T47041塔式容器 NB/T47065(所有部分)容器支座 JB4732钢制压力容器—一分析设计标准(2005年确认)

NB/T10938 2022

NB/T 109382022

4.1.1热交换器应符合本文件的规定,未做规定的应按GB/T151一2014的有关规定。 4.1.2热交换器的设计、制造单位应建立健全并有效运行质量保证体系。 4.1.3对不能按照GB/T150.3一2011、本文件及相应标准规定进行设计计算的热交换器或受压元 件,宜按GB/T150.1一2011中4.1.6条规定的方法进行设计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管辖范围内的热交换器的设计单位、制造单位应 应的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

4.2.2.1需方或设计委托方的职责

热交换器的需方或设计委托方应以书面形式向设计单位提出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的设计条件 用户设计规范): a)设计所依据的主要标准和规范; b)操作参数(包括工作压力、工作温度范围、流量、液位高度、接管载荷以及循环载荷等); c)使用地及其自然条件(包括环境温度、抗震设防烈度、风载荷等); d)介质组分与特性; e)预期使用年限; f)几何参数和管口方位; g)设计需要的其他必要条件

4.2.2.2设计单位的职责

热交换器的设计单位至少应包含以下职责: a)应对设计文件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b)热交换器的设计文件至少应包括强度计算书、设计图样、制造技术条件、风险评估报告 (相关法规或设计委托方要求时)、安装与使用维修说明; c)《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管辖范围内的热交换器的设计总图应盖压力容器 设计专用印章; d)应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保存热交换器的全部设计文件

4.2.2.3制造单位的职责

热交换器的制造单位至少应包含以下职责: a)应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进行制造,如需要对原设计进行修改,应取得原设计单位同意修改 的书面文件,并且对改动部位作出详细记载。 b)在热交换器制造前应制定完善的质量计划,其内容至少应包括热交换器或元件的制造工 艺控制点、检验项目和合格指标。 c)检查部门在热交换器制造过程中和完工后,应按标准、图样和质量计划的规定对热交换 器进行各项检验和试验,出具相应报告,并对报告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d)在检验合格后,应出具产品质量合格证。 e)对其制造的每台热交换器产品应在设计使用年限内至少保存下列技术文件:

1)质量计划; 2)制造工艺图或制造工艺卡; 3)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4)焊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文件; 5)标准中允许制造单位选择的检验、试验项目记录; 6)制造过程中及完工后的检查、检验、试验记录; 7)峻工图

a)不同工况下的操作数据,包括流量、气相分率、温度、压力、热负荷等; b)介质组分或物性数据; c)允许阻力降; d)安装要求(几何参数、管口方位)等。 .3.1.2热交换器工艺数据表参见附录A。

热交换器的选型与计算除考虑经济性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安全、传热及能效要求; b) 安装、操作、维修等要求

4.4.1.1设计时应考虑以下载荷

a)内压、外压或最大压差; b)液柱静压力,当液柱静压力小于设计压力的5%时可忽略不计。 4.1.2需要时,还应考虑下列载荷: a)热交换器自重及正常工作条件下或耐压试验状态下内装介质的重力载荷; b)附属设备及隔热材料、衬里、管道、扶梯、平台等的重力载荷; c)风载荷、地震载荷; d)支座及其他型式支承件的反作用力; e)连接管道和其他部件的作用力; f)温度梯度引起的温差应力; g)冲击载荷,包括压力急剧波动引起的冲击载荷,流体冲击引起的反力等; h)制造、运输或吊装时的作用力。

4.4.2设计压力或计算压力

设计压力或计算压力的确定应符合以下规定: a)热交换器上装有超压泄放装置时,应按GB/T150.1一2011附录B的规定确定设计压力; b) 热交换器各程(压力室)的设计压力应按各自最苛刻的工况分别确定; c)若热交换器存在负压操作,确定元件计算压力时应考虑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可能出现的量

NB/T10938—2022

大内外压力差; d)真空侧的设计压力按承受外压考虑;当装有安全控制装置(如真空泄放阀)时,设计压 力取1.25倍的最大内外压力差,或0.1MPa两者中的较低值;当无安全控制装置时,取 0.1MPa; e)对于同时受各程(压力室)压力作用的元件,且在全寿命期内均能保证不超过设定压差 时,可按压差设计,否则应分别按各程(压力室)设计压力确定计算压力,并应考虑可 能存在的最苛刻的压力组合;按压差设计时,压差的取值还应考虑在压力试验过程中可 能出现的最大压差值,并应在设计文件中明确设计压差值,同时应提出在压力试验过程 中保证压差的要求。

设计温度的确定应符合以下规定: a)热交换器的各程(压力室)设计温度应按各自最苛刻的工况分别确定;各部分在工作状 态下的金属温度不同时,可分别设定设计温度。 b)设计温度不应低于元件金属在工作状态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对于0C以下的金属温 度,设计温度不应高于元件金属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在任何情况下,元件金属的表面 温度不应超过材料的允许使用温度。 c)对于同时受两侧介质温度作用的元件应按其金属温度确定设计温度。 d)元件的金属温度可通过以下方法确定: 1)传热计算求得; 2)在已使用的同类热交换器上测定; 3)根据介质温度并结合外部条件确定。

的焊接性能、加工性能及经济合理性。 5.1.2热交换器用材料的通用要求、钢材的技术要求、限定范围(牌号、压力和温度等),应符 合本文件引用标准的规定。 5.1.3热交换器用受压元件材料允许使用的钢号及其标准、附加技术要求、限定范围及许用应力 应符合GB/T150.2—2011的规定,高温性能参考值参见GB/T150.2—2011附录B;低温压力容器材 料应符合GB/T150.3一2011附录E的规定。 5.1.4热交换器用材料,除应符合相应规范、标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要求。

.2.1 热交换器用换热管订货技术条件除应符合NB/T47019的规定外,还应符合设计文件 .2.2换热管不应有环向拼接焊缝

2.3焊接管母材硬度不应超过90HRB或210

5.2.4对于多次变形易导致换热管材料发生不可接受的冷作硬化或导致其在介质中的抗腐饮 不足时,应选择直管供货。盘状供货的换热管,应视材质、规格及设计技术要求等对最小升 管圈径进行控制,盘管圈径一般不应小于1400mm。直管和盘管圆度偏差不应超过0.16mm

5.2.5换热管应按照NB/T47019逐根进行水压试验或水下气密性试验。 5.2.6换热管在制造、运输及储存过程中应充分防护,避免污染。

5.3.1热交换器用钢锻件应符合NB/T47010的规定。 5.3.2用于制造管板、筒体、法兰、接管等锻件应符合GB/T150.2一2011第6章的规定,锻件级 别不应低于Ⅱ级。

热交换器非受压元件内件,包括中心筒、换热管定位元件和包扎筒等,应具有相应介质条件 下的强度、刚度和耐腐蚀性,以满足设计使用年限要求。

结构型式及主要零部件名称

6.1.1根据管板的特征,热交换器分为3种结构型式,分类型式及代号见表1,I、Ⅱ、 交换器结构型式、主要零部件及名称分别见图1、图2、图3。

表1热交换器结构型式分类

热交换器型号由结构型式、公称直径、设备总高(卧式设备为总长某开发区市政道路给水专项施工方案,型号中总长前加“L”) 管程设计压力、壳程设计压力、管程流股数的数字表示。

管程流股数 壳程设计压力/MPa 管程2设计压力/MPa 管程1设计压力/MPa 设备总高(或L总长)/mm 公称直径/mm 结构型式代号 绕管式热交换器代号

NB/T10938—2022

JTT 1435—2022标准下载a) 立式整体管板热交换器(I) 图1 整体管板热交换器(1

b) 卧式整体管板热交换器(1) 图1(续)

NB/T10938—202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