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JJ 135-2021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标准.pdf

XJJ 135-2021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XJJ 135-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198820
下载资源

XJJ 135-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XJJ 135-2021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标准.pdf

7.3.1采用高延性混凝土条带加固砌体结构农村房屋,应同时 没置竖向和水平条带,单面加固时条带宜设置在墙体外侧。高延 生混凝土施工时,墙体拐角处及水平和竖向条带相交处应连续压 抹,严禁在此部位留施工冷缝

村房屋的条带最小宽度和最小厚度可按表7.3.2取值。

表7.3.2高延性混凝土条带最小厚度和最小宽度

注:表中a表示外墙拐角处高延性混凝土竖向条带宽度;b表示外墙中部高延性

土条带嵌缝GB/T 40828-2021 绵羊毛分级规程,当施工条件充许时也可全部采取嵌缝处理:砌块砌 体墙的高延性混凝土加固部位宜全部采取嵌缝处理。

(a)条带宽度不小于1200mm时

(b)条带宽度小于1200mm时

7.3.4高延性混凝土竖向条带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7.3.4高延性混凝土竖向条带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7.3.6房屋端山墙外侧有相邻建筑物时,端山墙上的高延性混

7.3.6房屋端山墙外侧有相邻建筑物时,端山墙上的高

7.3.6房屋端山墙外侧有邻建筑物时, 端山墙上的高延性混 凝土水平条带及竖向条带均应设置在墙体内侧,且外纵墙与端山 墙交接部位的高延性混凝土竖向条带应双面布置(图7.3.6)

7.3.6相邻建筑物的端山墙加固平面示意图

7.3.7高延性混凝土水平条带与竖向条带相交部位应设置高延

性混凝土加腋(图7.3.7)。加腋部位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应与高 延性混凝土条带连续施工,严禁留施工冷缝

图7.3.7高延性混凝土条带相交处加腋示意图

7.3.8砌体墙的整体性很差或外墙开洞率大于50%时,应采用 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对整片墙体进行加固,面层厚度可按表7.3.2 取值。

7.4.1墙体裂缝修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墙体裂缝宽不大于1mm时,可参照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 规定对裂缝进行处理: 2墙体裂缝宽度大于1mm时,对裂缝进行处理后,可对整 片墙体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进行加固,面层厚度不宜小 于15mm。

8.1.1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或混凝土结构构件施工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固施工使用的机具应满足施工需求,且性能应稳定 可靠; 2抗压加固时,应卸除构件上部活荷载,必要时应设置临 时支撑; 3施工脚手架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搭设完成并经验收合 格后方可使用; 4宜在施工现场加固构件旁采用相同材料和施工工艺制作 施工样板。 8.1.2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或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施工工 予宜符合下列规定: 清理原构件表面装饰层: 2 砌体表面凿缝或开槽或混凝土表面凿毛处理: 3 安装钢筋网、拉结件及剪切销钉; 4 清理浮灰; 5 浇水润湿构件表面; 6 制作灰饼; 7 压抹或喷射高延性混凝土; 8 养护。

注:“安装钢筋网、拉结件及剪切销钉”的工序只在设计方 案中有钢筋网或拉结件时进行。

8.1.3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或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按下列 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1结构加固设计单位应向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单 立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经审查批准后组织 实施; 2加固施工前,应对原结构、构件进行清理、修整和支护: 清理、修整和支护的具体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加 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的有关规定; 3加固工程的每道工序均应按本标准及国家现行相关标准 的规定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 方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相关各专业工种交接时,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应经监理 工程师帅检查认可: 5本章未涉及的其他验收内容,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的规定,同时应满足设计要求。 3.1.4原砌体构件表面碱蚀严重时,应先清除松散部分并用高 延性混凝土修补,巨已松动的勾缝砂浆应剔除。原混凝士构件表面 有装饰层或油污时,应先将装饰层和油污清理干净,已松动的混 疑土应剔除;在清理、修整原结构、构件过程中发现的裂缝和损 伤,应逐个予以修补,当修补有困难时,应进行局部拆砌或 置换。 原构件温辉

延性混凝土修补,已松动的勾缝砂浆应剔除。原混凝土构件表面 有装饰层或油污时,应先将装饰层和油污清理干净,已松动的混 疑土应剔除;在清理、修整原结构、构件过程中发现的裂缝和损 伤,应逐个予以修补,当修补有困难时,应进行局部拆砌或 置换。

土表面应凿毛处理,完整凿除表层混凝土的深度不应小于5mm

且凿毛后的表面凹凸差不应小于5mm,并宜在原混凝土构件表面 设置剪切销钉。

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CB50550对对钢筋网安装或植筋工程的有关规定。

工现场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加水搅拌而成,应采用强制式搅 拌机搅拌,搅拌机转速不宜小于45r/min,宜按以下顺序进行搅 拌:先加水,在搅拌过程中加入成品干混料并搅拌均匀后加人 维,待纤维分散均匀、手摸无聚团后停止搅拌

8.1.8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且不得离析、

泌水,纤维分散均匀手摸无结团,使用过程中不得受冻,并应满 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8.1.9用于结构加固的高延性混凝土,其拌合物稠度应符合本 标准第4.2.3条的规定。

层厚度较大时,可分层压抹或喷射施工,单次压抹厚度不宜超过 15mm,单次喷射厚度不宜超过20mm,且应在前一层压抹后4h 内进行下一层高延性混凝土压抹或喷射施工。

后,应在高延性混凝土终凝后及时对其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 不应少于7d。日平均气温低于10℃时,养护时间不宜少于14d。 冬期施工时,高延性混凝土的养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 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的有关规定,

8.1.12高延性混凝土的季节性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延性混凝土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且不宜进 行冬期室外施工; 2高延性混凝土冬期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 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的有关规定。冬期施工应制定有针对 生的施工方案,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施工培训; 3雨天不宜进行外墙高延性混凝土施工,如施工时,应采 取防雨措施,且高延性混凝土终凝前不应受雨淋; 4在高温、多风、空气干燥的季节进行室内高延性混凝土 施工时,宜对门窗进行封闭: 5夏季施工时,高延性混凝土应随拌随用,分层压抹高延 性混凝土时,前后分层压抹时间间隔不应超过4h; 6夏季气温高于30℃时,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施工后应采取 措施减缓水分蒸发,并应加强保湿养护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50081的有关规定,养护龄期均为60d,试块的标准尺寸应符合 下列规定: 1测定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试块尺寸为100mm×100mm× 100mm; 2测定抗折强度、等效弯曲强度和等效弯曲韧性的标准试 块尺寸为40mm×40mm×160mm。

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50081的有关规定测定立方体抗压强度,测试结果应乘以尺寸折 算系数0.95; 2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T17671的有关规定进行抗折试验,测定高延性混凝土的抗 折强度; 3按本标准附录A的方法测定高延性混凝土的等效弯曲强 度和等效弯曲韧性

1进场的高延性混凝土材料进场时应检查产品使用说明书、 出厂检验报告(或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全项检验报告或型式 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全项检验报告应包含本标准第4.3.1 条和4.4.1条规定的所有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检验项目,且检验 结果应满足本标准的相关规定; 2高延性混凝土材料进场后应见证取样复验其等效弯曲韧 性、等效弯曲强度、抗折强度和立方体抗压强度,检验合格后方 可用于施工,进场复验的检验和评定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 有关规定

准表4.3.1的要求,同时应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高延性混凝 土力学性能的试块,应在监理工程师见证下,在施工现场随机抽 取,并按本标准第8.2.1条的规定进行制作和养护

1进场见证取样复验的试块,每一批次留置不应少于1组, 每组3个试块; 2用于检查高延性混凝土标准养护60d龄期力学性能的试

块,在施工现场随机抽取,每一批次留置不应少于3组,每组3 个试块。

1高延性混凝土的等效弯曲强度代表值和等效弯曲韧性代 表值取3个试块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2高延性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代表值的计算应符合《水泥胶 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的有关规定: 3高延性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计算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的有关规定。 8.2.7结构实体中的高延性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可通过现场留 置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方式进行检验,同条件养护时的等效养护龄 期可取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1200℃·d时所对应的龄期,日 平均温度为0℃以下的龄期不计入。同条件养护试件性能检验除 应满足以上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 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 8.2.8高延性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应按本标准第4.4.2条的规 定进行测试和评定,其评定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第4.4.1条的规 定,同时应满足设计要求。

8.2.9其他加固材料或产品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加固

高延性混凝土材料应按本标准第8.2.3条的规定进行进

场复验,复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施工过程中,尚应按本 第8.2.4条的规定检验高延性混凝土力学性能

第8.2.4条的规定检验高延性混凝土力学性能, 8.3.2高延性混凝十材料检验和施工质量检验应按检验批进行, 检验批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延性混凝土材料进场复验时,按同一厂家、同一生产 批次、同一进场时间每100t(成品十混料和纤维)为一个检验 批,不足100t也按一个检验批计; 2加固砌体结构施工时,高延性混凝土力学性能检验和施 工质量检验,以加固的50个自然间(大面积房间和走廊按30m 为一间)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间的也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3加固混凝土构件施工时,高延性混凝土力学性能检验和 施工质量检验,以同一个单体工程的每100个同类构件为一个检 验批,不足100个构件时也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4加固农村房屋施工时,高延性混凝土力学性能检验,以 加固的50栋农村房屋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栋的也划分为一个 检验批,施工质量检验,应以单栋房屋为一个检验批。 8.3.3检验批抽样样本及试块留置均应随机抽取,并应满足分 布均勾、具有代表性的要求。检验批合格质量标准应符合下列 规定: 1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 2一般项自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当采用技术检验时, 处本标准另有规定外,其抽检的合格点率应不低于80%,且不 得有严重缺陷; 3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及质量证明 文件。

8.3.4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在其所含检验批均验收合格的 基础上,按本标准规定的检验项目,对各检验批中每项质量验收 记录及其合格证明文件进行检查。

8.3.5分项工程合格质量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项工程所含的各检验批,其质量均符合本标准的合格 质量规定; 2分项工程所含的各检验批,其质量验收记录和有关证明 文件完整

1分项工程所含的各检验批,其质量均符合本标准的合格 质量规定; 2分项工程所含的各检验批,其质量验收记录和有关证明 文件完整。 8.3.6本章未涉及到的施工质量验收项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和《建筑结构 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等标准的规定。 8.3.7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工程的竣工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8.3.6本章未涉及到的施工质量验收项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和《建筑结构 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等标准的规定。 8.3.7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工程的竣工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的有关 规定

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CB50300和《建筑结构 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等标准的规定。

8.3.7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工程的工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的有关 规定。

8.3.8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其外观质

量不应有严重缺陷。硬化后高延性混凝十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 土面层的严重缺陷应按表8.3.8进行检查和评定。对已出现的向 题应由施工单位提出处理方案,经业主(监理单位)和设计单 立共同认可后进行处理并应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及施工记录

表8.3.8高延性混凝士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外观质量缺陷

3.3.9高延性混凝土与基材界面粘结的施工质量,可采用现场 垂击法或其他探测法进行探查。按探查结果确定的有效粘结面积 与总粘结面积之比的百分率不小于90%进行合格判定。 检查数量:每一检验批抽取5%,且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用小锤轻击或其他探测方法查空鼓, 8.3.10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不应 小于设计要求,且面层厚度仅充许出现正偏差、无负偏差进行合 格判定,抽样合格率不应小于90%。 检查数量:每一检验批抽取5%,且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局部凿开后用钢尺测量,

注:面层厚度检验的检测误差不应天于1mm。 8.3.11新增钢筋、剪切销钉及各种锚固件、预埋件的锚固、连 接、安装应符合设计文件、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及本标准的相关要求;钢筋锚固的长 度或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锚固螺栓应紧固,锚孔注胶应密实; 并应在高延性混凝土施工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观察检查;用扳手检查;核查隐蔽工 程验收记录。

度进行检测,可采用局部凿开检查法或非破损探测法。检测时 应按钢筋网保护层厚度仅充许有5mm正偏差、无负偏差进行合 格判定。 检查数量:每一检验批抽取5%,且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局部凿开后用钢尺测量,或采用非破损探测方法 检测。 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检测误差不应大于1mm。

8.3.13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其外观质 量不宜有一般缺陷。对已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 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量测并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4高延性混凝土抹压面层的端部嵌缝、L型倒角、门窗洞

8.3.14高延性混凝土抹压面层的端部嵌缝、L型倒角、门窗洞

口部位加固等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观察检查。

处理时,嵌缝的部位、范围、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进行隐 蔽工程验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观察检查

8.3.16对砌体基层的清理、修补、剔槽、钻孔等处理应符合设

计要求,加固部位的砌体表面应清洁、干净,不应有松散或风化 的块体、砂浆、浮灰等杂物,并应提前浇水湿润。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观察检查

8.3.17高延性混凝土表面应平整、洁净、表面平整度应小于或

等于8mm,且抽样合格率不应小于85%。 检查数量:每一检验批抽取5%,且不少于5处。 检验方法:用2m靠尺及楔形塞尺检查

8.3.18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农村房屋竖向条带和水平条 带间距及宽度的充许偏差值应符合表8.3.18的要求,其抽样检 验合格率不应小于85%。 检查数量:每一检验批抽取5%,且不少于3处,

表8.3.18竖向条带和水平条带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附录 A高延性混凝土弯曲试验方法

A.0.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高延性混凝土等效弯曲强度和等效弯 曲韧性的测定。 A.0.2试验装置(图A.0.2)应符合下列规定:

A.0.2试验装置(图A.0.2)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A.0.2抗弯试验加载装置

一加载分配梁:2一分配梁辊轴:3一试件:

4一支座:5一支座辑轴:6一位移计

1试验机宜采用液压伺服万能试验机或带有弯曲试验台的 司服式压力试验机,量程不超过100kN,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 1.0%,试验时的最大荷载宜在量程的80%以内: 2加载分配梁中点为加载点,在试件标距三分点处设有两 个加压辊轴,辊轴直径10mm~12mm; 3与试件接触的两个辊轴铰支座,辊轴弧形直径10mm~ 12mm,支座长度比试件宽度长10mm:

4挠度测量装置应符合图A.0.2的要求,并应包括固定测 量挠度仪表的支座;挠度测试系统包括电阻位移计或者LVDT位 移计,量程不小于20mm,精度不应低于0.001mm,测试点位于 试件底部跨中位置; 5荷载测量传感器应准确测量施加于试件上的荷载,测量 精度不应低于0.1N: 6测试数据采集应连续自动完成,可通过模数转换器与计 算机连接,有程序控制,采样频率不宜低于10Hz; 7其他:钢直尺、游标卡尺、直角规等。 A.0.3试件成型及养护方法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物理力 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有关规定。每组试验至少 应制备3个试件。 A.0.4试件尺寸为40mm×40mm×160mm,试验跨度取L= 150mm

1从养护地点取出试件,擦净后检查外观,不得有明显缺 损,在跨中1/3的纯弯段内不得有直径大于5mm、深度大于2mm 的表面缺陷; 2将试件成型时的浇筑面作为承荷面,安放在支座上。按 图A.0.2规定尺寸和三分点位置加荷的规定,检查支座及分配梁 立置,所有间距尺寸偏差不应大于±1mm; 3试件放稳对中后启动试验机,当分配梁辊轴与试件接近 时,调整分配梁和支座,使接触均衡。压头及支座不能前后倾 斜,各接触不良处应予以垫平; 4试件安放好后,施加一定的预压荷载,停机检查试件与

等效弯曲韧性(kJ/m²),精确至

图A.0.6等效弯曲强度计算

附录B高延性混凝土力学性能快速检验方法

B.0.1本方法适用于高延性混凝土材料进场检验时的力学性能 进场检验。 B.0.2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可调节温度范围不小于0℃~ 80℃,温度均匀度为±1℃,温度波动度为±0.5℃;湿度范围不 小于20%~98%R.H,湿度均匀度为±2%R.H,湿度波动度为 ± 1% R. H。 B.0.3试验测试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高延性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快速检验对应的可程式恒温恒 显试验箱运行程序应符合图B.0.3的规定,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95%以上:

图B.0.3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运行程序

2高延性混凝土力学性能快速检验的试件尺寸及制作方法 应符合本标准第4.5.1条的相关规定,每批次制作1组试件; 3试件制作成型24h后拆模,检查外观GB/T 25897-2020 剩余电阻比测量 铌-钛(Nb-Ti)和铌三锡(Nb3Sn)复合超导体剩余电阻比测量,不得有明显缺损。 试件拆模后置于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中,上下错位放置,按图 B.0.3的运行程序养护72h后取出,放置室温后再按本标准第 8.2.2条的相关规定进行力学性能测试。 B.0.4快速检验的高延性混凝土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应符合表 B.0.4的要求

表B.0.4高延性混凝土快速养护力学性能指标

能指标除立方体抗压强度为标准值外,其他性能指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利 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充许时首先应这样做的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标准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 “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FZ/T 14044-2019 棉与涤混纺阻燃染色布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5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 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7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 8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 9 《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702 10 《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50728 11 《水泥取样方法》GB/T12573 12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17671 13 《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 14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T50082 15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 16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448 17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 18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 19 《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JGJ161 20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

21 《抹灰砂浆技术规程》JGJ/T220 22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JGJ/T322 23 《农村住房危险性鉴定标准》JGJ/T363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