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326-2019 古建筑白蚁防治技术规程

DB34/T 3326-2019 古建筑白蚁防治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4/T 3326-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5 MB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199352
下载资源

DB34/T 3326-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4/T 3326-2019 古建筑白蚁防治技术规程

3)取出部分饵料形成空间,再在此空间投放饵剂。 3其他诱杀法,是将饵剂直接投放在蚁路、分飞孔或危害物表层,投放时宜 轻微,避免惊扰白蚁,

3)取出部分饵料形成空间,再在此空间投放饵剂。 3其他诱杀法,是将饵剂直接投放在蚁路、分飞孔或危害物表层,投放时宜 轻微,避免惊扰白蚁。 5.6.2粉剂处理方法为喷粉法,处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1将粉剂均匀地喷到尽量多的白蚁个体体表; 2重点对白蚁活动的蚁路、分飞孔、危害物等部位施药; 3遵循“多点少施”的原则。 5.6.3水剂处理方法有喷洒法、杆状注射法、浸渍法,处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1使用喷洒法时,应使用低压力大流量进行喷洒; 2使用杆状注射法时,根据注药压力和古建筑基础实际情况确定注射间距: 3使用浸渍法时,将古建筑中可拆卸木构件或配件放入药液中浸泡一定时间 使木材吸取一定剂量的药剂,药液浓度和浸泡时间应按所选药剂的使用说明书执 行。

5.6.3水剂处理方法有喷洒法、杆状注射法、浸渍法,处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1使用喷洒法时,应使用低压力大流量进行喷洒: 2使用杆状注射法时,根据注药压力和古建筑基础实际情况确定注射间距: 3使用浸渍法时,将古建筑中可拆卸木构件或配件放入药液中浸泡一定时间 使木材吸取一定剂量的药剂,药液浓度和浸泡时间应按所选药剂的使用说明书执 行。

剂处理方法主要为涂刷法GB/T 39675-2020 电网气象信息交换技术要求,处理应符合以

1接地木柱应涂刷木柱的底部和离地1.5m以下的部位; 2所使用的药剂应不影响木构件原来油漆和彩画效果

6.1.1古建筑白蚁防治工程应在白蚁防治施工单位施工质量自检合格后,由古建 筑管理部门组织工程验收。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的,按照文物保护工程相关规定验 收。 6.1.2古建筑白蚁防治工程验收应包括安装质量、白蚁防治效果、档案资料三方 面内容。 6.1.3白蚁防治工程工验收合格后,填写《古建筑白蚁防治工程峻工验收表》 (见附录G),并将工程相关资料存档

6.2监测装置安装质量验收

6.2.1使用监测装置的白蚁防治施工应以一幢古建筑或古建筑群作为一个检验批 母个检验批应抽查不少于安装装置总数的20%,且不少于5个装置。 6.2.2监测装置安装的验收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地上型监测装置应安装在蚁路、分飞孔或危害迹象上,装置与接触面密封 并编号; 2地下型监测装置到墙基的水平距离、相邻装置之间的直线距离和装置的安 装深度,应符合产品技术说明、设计方案的要求。 6.2.3远程实时监测系统除符合6.2.1~6.2.2外,尚应经信号调试,数据可正常传 输。

6.3.1验收标准应符合:

古建筑本体原有白蚁危害点未见白蚁活体且未出现新的白蚁活动迹象,古建 筑外围环境的白蚁危害不超过等级评定I级的标准要求(见附录A)。 5.3.2验收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安装质量验收通过,3个月后实施防治效果验收,选择在白蚁活动盛期 (4月~11月)进行; 2全面检查古建筑本体原危害点有无白蚁活体,有无新增白蚁危害点: 3全面检查古建筑内部庭院及外围环境原危害点有无白蚁活体。按照统计学 方法抽样调查古建筑内部庭院及外围环境,有无新增白蚁危害点,并做好详细记

录,填写《古建筑白蚁防治效果验收表》(见附录H); 4古建筑内部庭院及外围环境验收抽样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树木株数不大于50株时应全部调查,超过时可抽样调查,样本数不少 于总体的10%且不少于50株; 2)草坪和灌木面积不大于1250m时应全部调查,超过时可抽样调查, 抽查面积不小于总面积的10%且不小于1250m。 5对《古建筑白蚁防治效果验收表》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照6.3.1条 验收标准进行评价。 6.3.3当防治效果验收不合格时,白蚁防治单位应调整防治方案重新进行施工。

6.4.1档案资料应齐全完整,并应符合表6.4.1的规定

.1工程竣工验收资料

7.0.1白蚁防治单位应做好古建筑白蚁防治工程档案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7.0.2古建筑白蚁防治工程的档案除表6.4.1所列出的内容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 1白蚁防治人员的古建筑、古建筑修知识岗前培训材料及培训记录; 2监测控制系统、白蚁防治药剂采购合同及发票; 3施工日志、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记录、安全生产事故记录; 4白蚁危害照片、施工过程的照片、监测装置诱集到的白蚁照片; 5白蚁标本及危害物标本。

7.0.2古建筑白蚁防治工程的档案除表6.4.1所列出的内容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 1白蚁防治人员的古建筑、古建筑修知识岗前培训材料及培训记录: 2监测控制系统、白蚁防治药剂采购合同及发票; 3施工日志、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记录、安全生产事故记录; 4白蚁危害照片、施工过程的照片、监测装置诱集到的白蚁照片; 5白蚁标本及危害物标本。 7.0.3信息化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古建筑白蚁防治单位应建立白蚁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实时掌握合同签订、 蚁情调查、方案制定、施工及质量监督等业务流程,进行实时工程进度跟踪和便 捷的数据查询统计; 2实行系统信息管理,及时进行信息系统更新和维护; 3古建筑白蚁防治项目收集资料均应扫描,建立电子档案。 7.0.4古建筑白蚁防治项目档案应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将所收集到的档案整 理编目,存档备查。

7.0.3信息化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古建筑白蚁防治单位应建立白蚁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实时掌握合同签订, 蚁情调查、方案制定、施工及质量监督等业务流程,进行实时工程进度跟踪和便 捷的数据查询统计; 2实行系统信息管理,及时进行信息系统更新和维护; 3古建筑白蚁防治项目收集资料均应扫描,建立电子档案。 7.0.4古建筑白蚁防治项目档案应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将所收集到的档案整 理编目,存档备查。

附录A古建筑白蚁危害等级评定

于或等于5%小于10%,其构件或配件蚁害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 于1m,小于2m,未发现其分飞且承重构件未发现其危害; 3)古建筑内部庭院发现乳白蚁、散白蚁、土白蚁或大白蚁等白蚁危害, 发现其分飞或发现树干被蛀空; 4)古建筑外围2m范围内发现散白蚁危害,发现其分飞或发现树干被蛀 空;20m范围内发现乳白蚁、土白蚁或大白蚁等白蚁危害,发现其分飞 或发现树十被蛀空。 古建筑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白蚁危害等级应评定为III级: 1)古建筑本体发现乳白蚁危害,其危害比例大于或等于5%,或发现其分 飞; 2)古建筑本体发现散白蚁、土白蚁或大白蚁等白蚁危害,其危害比例大 于或等于10%,且其构件或配件蚁害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2m: 3)古建筑的承重构件发现白蚁危害。 古建筑白蚁危害现场调查结束后,评定机构应填写《古建筑白蚁危害等级 定表》(见表A.0.1)和《古建筑白蚁危害等级评定报告》(见表A.0.2)

表A.0.2古建筑白蚁危害等级评定报告

附录C古建筑白蚁防治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附录C古建筑白蚁防治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附录C古建筑白蚁防治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附录D古建筑白蚁防治工程监测装置安装记录表

附录D古建筑白蚁防治工程监测装置安装记录表

附:各监测装置安装位置图

附:各监测装置安装位置图

附录F古建筑白蚁防治工程药物施工记录表

附录F古建筑白蚁防治工程药物施工记录表

附录G古建筑白蚁防治工程竣工验收表

附录H古建筑白蚁防治效果验收表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 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 “应按执行”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 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 “应按.....执行”。

《白蚁防治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768 《房屋白蚁预防技术规程》JGJ/T245 《建设工程白蚁危害评定标准》 GB/T51253

古建筑白蚁防治技术规程

l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ermite Control in Historic Buildings

本规程在制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安徽省多年古 建筑白蚁防治工作的实践经验,参照了相关国标、行标的规定,结合安徽省的实 际,制订了本规程。 为了便于广大建设、设计、施工、科研和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 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古建筑白蚁防治技术规程》编制组制定了本规 程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 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程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 和把握规定的参考。

总则 术语· 3.4 3监测控制和药剂 35 4方案设计 38 5施工 6工程验收 44 档案管理· 45 附录A· 46

1.0.3和其他房屋相比,古建筑的白蚁防治工程具有特殊性。对古建筑的保护不 光要保护建筑本体,还要对其艺术风格、建筑技术、施工材料、建筑环境等进行 保护,实施以白蚁综合治理理念为主的区域白蚁治理策略,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对 环境的破坏,有效地控制白蚁对古建筑的危害。 1.0.4古建筑白蚁危害等级评定时,应主要检查散白蚁、乳白蚁、土白蚁、大白 蚁、堆砂白蚁和楹白蚁等白蚁类群的分布及危害情况。全国白蚁危害情况调查结 果表明,从地理分布看,散白蚁的分布范围最大,遍及整个中国大陆的白蚁分布 区,乳白蚁、土白蚁、大白蚁有较大的分布范围,堆砂白蚁、楹白蚁的分布范围 较小。从对房屋建筑的危害性分析,乳白蚁对房屋的破坏性最大,散白蚁对房屋 的破坏性也较大,而土白蚁、大白蚁、堆砂白蚁、楹白蚁在局部地区有时也可对 古建筑造成严重的破坏。安徽省目前未见对堆砂白蚁和楹白蚁的分布报道。 1.0.5本条阐述本规程与其他现行有关标准的关系。本规程主要是关于古建筑白 蚁防治的技术规程,在实施过程中,尚需遵守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定。本规程不 能替代现行的其他有关标准和规定。在涉及古建筑白蚁防治技术应用中,当现行 的标准中没有规定、规定不明确或规定不一致的,本规程有明确规定时,可按本 规程的规定执行。

3.1.1地上型装置安装在古建筑地上部位,主要在古建筑白蚁治理中使用;地下 型装置安装在古建筑周边地下部位,它既可以用于白蚁监测,文可以用于发现白 蚁后的治理;在白蚁治理中应用,有时可以单独使用,有时需要与地上型配合使 用。 3.1.2普通监测控制系统较简单,仅由监测装置组成,主要靠人工检查;远程实 时监测系统是在普通型监测装置的基础上安装了信号传输系统或芯片,运用电子 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智能化检测。 3.1.4白蚁防治药剂属于农药的范畴,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 有关规定。为利于对白蚁防治药剂的管理和白蚁防治单位对药物的规范使用,并 保证所使用药剂的质量,白蚁防治剂必须“三证”齐全,并且农药登记证的登记 范围应包括白蚁防治。 3.1.5白蚁危害的严重程度、危害的范围以及白蚁的种类的不同,其采取的防治 方法、施工措施、用药量、使用药剂的种类也应不同,这就需要根据现场蚁害等 级和白蚁种类选择相应的防治方法和白蚁防治药物的类型,以便有效地防治白蚁 3.1.6药剂使用的浓度和用量对白蚁防治效果有重要影响,因此药剂使用的浓度 和用量应符合药物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3.1.7大多数防治白蚁药剂属于有毒有机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安全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药剂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应按相关规定执行,

3.2.1监测装置是为聚集白蚁盛放饵料和饵剂的装置。这就要求监测装置能使白 蚁自由进出,并把其作为一个活动和采食点,在监测装置内活动采食饵料或饵剂 由于使用的部位和环境多变,监测装置要求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耐腐蚀性、耐 久性等,通常采用具有上述性能的塑料制成,并依据用途设计成一定的规格和形 状。 3.2.2饵料放置在监测装置内,用于诱集或监测白蚁,其要求是白蚁喜食,不易

霉变和腐烂,且较长时间放置不影响白蚁取食。饵料选用的材料以及大小、形状 和松紧程度对诱集白蚁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一般监测控制系统中的饵料选择白 蚁喜食的木块,如白松、马尾松、小叶桉等树种的木块;也有的监测控制系统中 应用的是皱纹纸卷或纸卷包裹的木片等。 3.2.3远程实时监测控制系统实现从普通监测控制系统需要纯人工开仓式检查到 非开仓实时监测装置的转变,并实现检测状态和检测结果的数字化存储、显示及 运用,能在蚁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准确获取信息,并确保在白蚁群体存在的状态下 对其进行喷药灭杀,从而真正达到所需的灭治效果。 一套合格的远程实时监测控制系统,它必须具有非常低的误报率和漏报率, 司时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防水防腐性能和较长的持续工作时间。为了方便、舒适 安全、高效、准确地使用这种产品,需要产品本身具有良好的防冲击、抗震动性 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同时,考虑安装环境较为复杂,这就需要信息接收器具有 定的有效识别距离,并能同时读取多个标签而不致数据混乱。

3.3.1具有驱避性的药剂白蚁不会食用,所以应选用非驱避性的药剂作为饵剂; 只有缓慢的毒杀作用是指工蚁取食后,通过白蚁之间的晓,喂食等行为,保证 使药剂传递至整个白蚁群体有足够时间。饵剂的有效成分还应具有在白蚁群体中 得到有效传递和群体水平上消灭白蚁的性能,而不是某一品级类型死亡从而达到 消灭整个白蚁群体的目的。 3.3.2水剂对土壤或墙体处理后,要求药剂能有较强的附着,降解缓慢,形成的 3.3.3木材防治白蚁的药剂最重要的是对白蚁的驱避性,并且能够在木材中具有 持久稳定的作用,这样才能够长期有效的防止白蚁的危害,同时要求处理后的木 材,不应对其相关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如力学性能、可燃性或油漆等。 3.3.4粉剂分散性好,才能充分接触白蚁虫体,利用白蚁的生物学特性,从而达 到最佳的灭治效果。

3.4.1~3.4.3对监测控制装置的贮存和运输进行了规定。由于饵剂要求对白蚁无趋 避性,所以在保存时要求不能污染饵剂,仓库应专库专用。同时,为保证监控装 置的品质,应注意防潮防霉,

~3.4.3对监 测控制装置的贮存和运输进行了规定。由于饵剂要求对白蚁无趋 ,所以在保存时要求不能污染饵剂,仓库应专库专用。同时,为保证监控装 品质,应注意防潮防霉,

4.1.1对于古建筑白蚁防治所采取的具体防治方法,应进一步细化,采取白蚁监 测控制技术为主,药物处理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4.1.2古建筑白蚁防治方案设计应根据古建筑结构、功能和装修特点,古建筑周 力生态环境、有害白蚁种类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充分考虑地域、气候、古建筑结 构持点等,把监测控制技术、药物处理、周围环境综合治理措施相结合,提出最 佳的防治方案,

4.2.2调查是确定危害等级和危害种类,形成设计方案的基础。现场调查工作应 系统、全面、仔细,不仅要对白蚁危害情况进行调查,也要对古建筑情况进行调 查。 4.2.3~4.2.4由于白蚁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它的活动存在季节性, 它的危害存在隐蔽性。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现场调查和蚁情调查宜在白蚁 活跃期进行。此外,由于白蚁活动外露迹象的不确定性,调查统计应根据一定时 期的检查结果,以便全面、准确查清白蚁危害情况。 白蚁危害检查的重点部位应包括: 1木柱、木梁、木楼板、木屋架等承重木构件的结合处及其贴地贴墙、入墙 你准 部位; 2木门框、窗框及其贴地、贴墙、入墙部位 3砖等嵌入墙体的木配件、楼梯接地木扶手及建房时不能取出的木模板等: 吸头 4屋檐及其他易受潮部位; 5靠近水源部位、底层沉降缝和隐蔽空洞部位的墙体灰缝等; 6木天棚、木地板、木踢脚、木墙裙、木壁等; A 7久未搬动的竹木家具、堆放的木材及其他纤维制品; 8电源插座盒及入户管线,

4.3.1~4.3.3当古建筑内发现较多新鲜蚁路,内有大量工、兵蚁活动时,或发现 蚁巢时,优先选用喷粉法。利用粉状药剂直接灭杀白蚁,喷粉施药时,喷出的药 剂应尽可能分散,使药剂与白蚁虫体充分接触。 4.3.4当白蚁危害等级为IⅢI级时,应组织专家论证,确保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合 理性。

5.1.1对于古建筑白蚁防治施工中,为了能更科学地进行施工,减少对古建筑及 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白蚁防治单位与古建筑管理单位要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 确保古建筑白蚁防治顺利进行。 5.1.3施用过化学药物的部位或土壤对白蚁有驱避或触杀作用,不利于诱集白蚁 装置选点时应避开这些区域。采用地下型监测装置,其安装部位一般设置于古建 筑四周的绿化带,为充分发挥白蚁监测效果,应避开已被化学物质污染的土壤中 包括白蚁防治单位实施的化学土壤屏障区域,园林绿化部门进行虫害防治的施药 区域,以及其他被农药、化学试剂、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土壤等。对于地上型监 测装置,一般设置于木柱、门框、天花板、墙角、墙缝等白蚁活动部位;对于地 下型监测装置,一般设置于室内地面以下或室外绿化带等接地土壤中,在靠近白 蚁活动的区域钻孔安装。因此安装时,应确认这些部位未被农药、化学试剂、有 毒有害物质污染,以免影响防治效果。 5.1.4为了便于跟踪,应对装置进行逐一编号,安装时将编号标记在监测装置安 装示意图上的相应位置

5.2.1选择地上型装置的安装部位原则是:安装部位必须有自蚁活动的踪迹,或 有白蚁的活动,白蚁可以从该部位进入装置内。白蚁灭治的效果通常决定于安装 的位置。适宜于安装地上型装置的部位包括: 息服务平 (1)白蚁的取食点; (2)地面、墙面有白蚁爬出的裂缝处; (3)新鲜的蚁路上或蚁路开始的地方; (4)内部仍有白蚁活动的分飞孔。但有时在分飞孔上安装地上型通常不起作用 其原因在于,分飞孔周围聚集的主要是长翅蚁,该白蚁品级不主动取食; (5)白蚁“不小心”蛙破的地方等。首选的安装位置是白蚁取食点和新鲜的蚁 路上。

安装时在装置底部与安装表面之间有缝隙的地方用胶带等进行密封,是为了 使装置内保持较好的密封性,维持装置内的湿度,以便白蚁进入后还能维持较高 的CO2浓度。

5.3.1尽可能将装置安装在有白蚁活动迹象或白蚁易于入侵的地方,这些地方主 要包括:有白蚁取食点的地方,木桩、树桩、树根边,落水管下端的四周,排水 管的四周,空调设备出水口边,管线进入室内部位的边缘。对于长期积水或干燥 的地方、人为活动频繁的地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地方可以少安装或不安装。 安装的间距,不同的监测装置产品的参数是不一样的,一般而言,体积大 内部饵料多的监测装置,安装间距可较大;体积小、内部饵料少的监测装置,安 装间距较小。用于灭治时,安装的间距较小;用于预防时,安装间距较大。但装 置安装间距的规定也不是强制的,可根据实际使用的环境进行调整。如自蚁活动 迹象多的地方安装间距可适当缩小,土壤环境受到限制的地方或存在白蚁风险小 的地方安装间距可适当增加。 要确定地下白蚁的位置、活动方向和范围是很困难的,因此沿古建筑四周设 置监测装置,常常是最为经济和有效的。一般而言,开始监测时安装间距可以稍 大些,发现白蚁后,在发现白蚁的监测装置或其他需要的位置增加监测装置,缩 小安装距离;白蚁活动迹象多的地方安装间距可适当缩小,安装受到限制(如混 凝土地坪)的地方或存在白蚁风险小的地方安装间距可适当增加。

5.4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安装

5.4.1按照5.2和5.3的规定进行装置安装GB/T 25068.1-2020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 第1部分:综述和概念,监测装置实时检测是否有白蚁活动存 在,在监测区域范围中心安装信号接收器,对每个装置进行实时数据接收,能在 蚁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准确获取信息并运用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在软件平台上 显示。

5.5.1地上型装置的检查时间和频率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检查内容包括

装置内是否有白蚁、白蚁的品级及数量及白蚁活跌程度、饵剂的取食量和剩余量 等。增加饵剂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装置内直接添加;另一种是在已有白蚁的 装置上或装置边再添加一个装置。直接在原监测装置内添加饵剂的,应先准备好 饵剂,打开监测装置的盖子后迅速将药饵塞入,并立刻盖好盖子并密封。添加饵 剂时,应加入适量的水分。 5.5.2检查维护一方面应创造利于诱集白蚁的环境,另一方面应剔除不利于诱集 白蚁的因素。 由于古建筑周边环境、古建筑白蚁危害等级、监测装置的大小、饵料材料与 饵料的多少、白蚁的种类、季节、检查消耗的人力物力等都是决定地下型装置的 检查次数和时间的因素。故古建筑监测系统的方案设计人员和操作人员,要结合 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次检查的时间间隔。 5.5.3远程实时监测系统检查维护要注意信号接收传输系统是否能长时间持续正 常接收信号,确保电源的正常供给和信号的无干扰。确保有专人进行软件平台监 测,发现白蚁入侵预警能及时进行开仓处理

5.6.1~5.6.4古建筑白蚁防治坚持“以治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以 白蚁综合治理理念为指导,运用区域白蚁控制策略,以白蚁监测控制技术为核心: 以粉剂灭杀、水剂药杀、饵剂诱杀、油剂预防等方法为补充,有效控制古建筑内 的白蚁危害,达到最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没有进行药剂处理的古建筑, 在采取药剂处理进行后,可以阻止白蚁的蔓延侵袭,提高建筑物木构件抵抗白蚁 的能力。在用药剂处理之前,要对房屋进行全面检查,发现蚁患先要进行灭治 5.6.2采用多点少施的方法,在白蚁的危害物上,尽量寻找多处施药点,而在每 个施药点上尽可能地少用药,避免药粉堵塞自蚁活动的蚁路,从而影响灭治的效 果。 5.6.3对室内地坪要灌注药液,底层室内地坪在离墙50cm范围内,按间距0.5 m~1m的规格金刚钻凿孔灌注施药。凿孔应达到垫层以下,一般可采取二次灌注 去进行,可使药液充分渗透到垫层之中。对墙边缝、混凝土裂缝、砖间灰缝等 可先采用灌注药液后,再用水泥砂浆或含防蚁药剂的沥青填补。对门木框或木柱

的入地部分和在离地1.3m处钻孔,灌入防蚁药液,使入地部分木材或墙体含有 足够的防蚁药液。对室外散水坡处,沿室外墙体边缘或明沟外缘,挖一条宽30~40 cm、深50cm的闭合沟。挖沟时上面30cm的泥土全部拿出,下面20cm的土 用锄挖松后,保留在沟内。闭合沟挖好后,分两次施药,然后回填平整,喷洒药 液力求均匀。 5.6.4木构件的处理力求全面彻底,在古建筑中,用药剂处理木构件比较麻烦。 有的木构件基本裸露、如木结构房屋的木柱;有的木构件一半裸露,至少还有 面贴墙,如砖木结构房屋中的门框,窗框等;有的木构件大部或全部陷匿,如木 砖、吊顶内的木筋、木地板内的木格栅。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涂刷或钻孔 灌注的方法,尽量将防蚁药剂渗透到木材内部或四周墙与地基内

6.1.1验收时,古建筑管理单位宜同监理单位、白蚁防治单位代表共同在施工的 现场进行,包括对相关资料的查验和实地验收。 6.1.2古建筑白蚁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白蚁防治效果应 实行白蚁防治工程分阶段的验收评价,前阶段主要是对施工质量的验收,后阶段 主要是对防治效果的验收

7.0.1~7.0.3一个古建筑白蚁防治项目对应一个档案,有利于工程档案的管理和资 源的节约。档案资料的保存期限为永久。白蚁防治管理信息系统是白蚁防治单位 实现现代化互联网+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大幅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有效 实行工程全流程管理,加大工程管控力度,促进白蚁防治工作的发展,

GB/T 38862-2020 干部网络培训 课程审核附录A白蚁危害等级评定

测仪等仪器对白蚁危害情况进行检测。 评定为IⅢI级的古建筑不仅需及时进行白蚁治理,而且还需及时进行房屋建筑 修;评定为II级的古建筑需及时进行白蚁治理,且需视情况更换相应的构件 评定为I级的古建筑需进行监测治理。 A.0.7进行古建筑白蚁危害现场调查时,应记录单幢古建筑中每个检查单元的白 蚁危害情况,调查结束后进行检查单元和白蚁危害单元数量统计,分析白蚁危害 情况,填写古建筑白蚁危害等级调查评定表。等级初评和等级审定宜在调查现场 完成,方便审定人员对初评等级有异议时进行现场复核。 由古建筑白蚁危害等级评定机构技术负责人根据等级初评和等级审定情况 等,进行资料审核,出具古建筑白蚁危害等级评定报告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