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229-2019 城市地下空间兼顾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

DB61/T 1229-2019 城市地下空间兼顾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61/T 1229-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0811
下载资源

DB61/T 1229-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1/T 1229-2019 城市地下空间兼顾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

Aia=Yaqea (2) qib=qa.. 3)

表8直接作用在门框墙上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

表9单扇平板门反力系数

JGJ/T 128-2019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 表10双扇平板门反力系数

)顶板封堵构件的等效静荷载值,见表5

6.4内力分析和截面设计

6.4.1兼顾人防工程结构可将复杂结构简化为基 法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并应取各自最不利的荷载效应组合作为设计依据。平时使用状况下应按国家现行 有关标准执行。 6.4.2兼顾人防工程结构在确定等效静荷载标准值和永久荷载标准值后,其承载力设计应采用公式(4)

Yo(YGSGK+YOSOK)≤R

Yo(YGSGK +YSok)≤R

6.4.3结构构件按弹塑性工作阶段设计时,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5%。当大于1.5%时,受弯构 件或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允许延性比值应采用公式(6)和公式(7)计算获得,a。取值见表12,a可按 本标准6.2.2条的方法确定,Ji可按本标准6.2.2条的方法确定,且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率不宜大于表 19的规定

6.4.4当板的周边支座 折系数 0.7,对板柱结构可乘以折减系数0.9;若在板的计算中已计入轴力的作用,则不应乘以折减系数, 6.4.5当按等效静荷载法分析得出的内力,进行墙、柱受压构件正载面承载力验算时,混凝土的轴心 抗压动力强度设计值应乘以折减系数0.8。 6.4.6当按等效静荷载法分析得出的内力,进行梁、柱斜截面承载力验算时,混凝土的动力强度设计 值应乘以折减系数0.8。 6.4.7均布荷载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梁,按等效静荷载法分析得出的内力进行斜截面承载力验算时, 除应符合本标准6.4.6条规定外,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需作跨高比影响的修正。当仅配置箍筋时,斜载 面受剪承载力应采用公式(8)、公式(9)和公式(10)计算获得。当l/ho≤8时,取Φi=1;当l/ho>8 时,1应按公式(9)计算确定;当Φ1<0.6时取Φ1=0.6;fea可按本标准6.2.2条的方法确定,J可按本 标准6.2.2条的方法确定。

As,= noAsv1

3不配置箍筋和弯起钢筋的一般板类受弯构件,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采用公式(11)和公式(1 获得,β,取值见表13:

≤ 0. 7β,ftabho β = (800/h)/4

表13截面高度影响系数

兼顾人防工程中,支承钢筋混凝王平板防护密闭门门框墙,当门洞边墙体悬挑长度大于1/21 边长时,宜在门洞边设梁或柱;当门洞边墙体悬挑长度小于或等于1/2倍该边边长时,可采用公 )和公式(14)按悬臂构件进行计算

6.5.1现浇混凝士强度等级不应低于表14的却

M=q:l+ql2 /2

表14混凝土强度等级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最小厚度应符合表15规定

表15结构构件最小厚度

15结构构件最小厚度

6.5.3结构变形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防护单元内不宜设置沉降缝、伸缩缝; b)出入口与主体结构连接处,宜设置沉降缝; c)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伸缩缝最大间距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6.5.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表16的规定,且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表16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 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基础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当基础板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b 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按公式(16)计算获得, 见表17:

表17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表18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土1:受压构件的全部级纵向可钢肋最小配助自分率(。 应按上表 规定减小0.05;当采用强度等级500MPa的钢筋时,应按上表规定减小0.1: 注2:当为墙体时,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采用括号内数值: 注3:偏心受拉构件中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注4:受压构件的受压钢筋以及偏心受压、小偏心受压构件的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 受弯构件、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按全截面面积扣除位于受压边或受拉较小边翼缘面 积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注5: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6.5.7在动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和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受拉钢筋的最大配 表19的规定,

表19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百分率

6.5.8钢筋混凝王受弯构件, 百分率;在连续梁支座和框架节点处,且不宜小于受拉主筋面积的1/3。 6.5.9连续梁及框架梁在距支座边缘1.5倍梁的截面高度范围内,箍筋配筋百分率应不低于0.15% 筋间距不宜大于ho/4,且不宜大于主筋直径的5倍。在受拉钢筋搭接处,宜采用封闭箍筋,箍筋间距 不应大于主筋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6.5.10双面配筋的钢筋混凝土板、墙体应设置梅花形排列的拉结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拉结钢筋 的长度应能拉住最外层受力钢筋,梁端弯钩角度不应小于135°,弯钩的直线长度不应小于6倍箍筋直 经,且不应小于50mm,间距不应大于500mm。当拉结钢筋兼作受力箍筋时,其直径及间距应符合箍筋的 计算和构造要求,拉结筋配置形式见图9

6.5.11钢筋混凝土平板防护密闭门 框墙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a)防护密闭门门框墙的受力钢筋直径应大于等于12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配筋率不宜小于 0.25%,防护密闭门门框墙配筋见图10:

说明 水平受力钢筋锚固长度(mm): 受力钢筋直径(mm)

图10防护密闭门门框墙配筋

防护密闭门门洞四角的内外侧,应配置两根直径16mm的斜向钢筋,其长度应大于等于1000mm, 门洞四角加强钢筋见图11:

图11门洞四角加强钢筋

c)防护密闭门的门框与门扇应紧密贴合; d)防护密闭门的钢制门框与门框墙之间应有足够的莲接强度,相互连成整体。 6.5.11与门框墙连接的通道墙等结构,应能承受由牛腿或悬臂梁根部传来的弯矩、剪力和轴力,门框 墙门前2m至密闭门段通道,通道的顶板、侧墙和底板厚度应大于等于300mm。

7.1.1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战时应按防护单元设置独立的系统,平时宜结合防火分区设置系统, 7.1.2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参数,应符合GB50736中要求。 7.1.3人员临时掩蔽工程的空气环境质量应符合人员卫生要求;物资临时掩蔽工程的通风量和温度、 湿度标准应按工艺要求确定。 7.1.4通风设备、管道系统及设备房间宜采取相应的降噪消声减震措施。 7.1.5兼顾人防工程内的厕所宜单独设置排风系统。 7.1.6引入兼顾人防工程的供暖、空调水管,在穿过人防围护结构处应采取可靠的防护密闭措施,并 应在围护结构的内侧设置工作压力大于等于1.OMPa的防护阀门,人防围护结构内侧距离阀门的近端面 不宜大于200mm,阀门应有明显的启闭标志。! 7.1.7平时使用的风管不应穿越临空墙。

兼顾人防工程战时应设置清洁通风和隔绝防护,工程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采用自然温度及 福 每个防护单元至少应设置一个进风口部,一个排风口部,并宜与平时通风系统相结合。 人员临时掩蔽、物资临时掩蔽、人民防空疏散干(支)道工程的战时进风系统按“坚竖井>防护 >密闭门→除尘室→集气室→内部通风系统"的流程设计,战时排风为口部自然排风。车辆掩蔽 用平时系统进行通风,不另设战时通风系统。

7.2.1兼顾人防工程战时应设置清洁通风和隔绝防护,工程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采用自然 对湿度。

7.2.4战时清洁新风量取值见表20

表20战时清洁新风量

表21战时隔绝防护时间及CO,容许体积浓度、0,体积浓度

7.2.6战时的隔绝防护时间,应按公式(17)进行校核,Co取值见表22。当计算出的隔绝 能满足表21的规定时,应采取生02、吸收CO,等措施,

=1000.Vx n·C

T=1000.V> (17 n·C

7.3平战结合及平战功能转换

7.3.1战时通风系统,宜与平时的通风系统相结合,并应在接口处设置转换阀门。 7.3.2专供平时使用的进风口、排风口和排烟口,战时应采取防护密闭措施。 7.3.3平时和战时合用一个通风系统时,应按平时和战时工况分别计算系统的新风量,按最大的计算 新风量选用清洁通风管管径、粗过滤器、防护密闭门、密闭门和通风机等设备,通过防护密闭门、密闭 门门洞的风量,宜按门扇全开时的风速小于等于10m/s确定。 7.3.4战时的防护通风设计,必须有完整的施工设计图纸,标注相关的预埋件、预留孔位置。

8.1.1战时每个防护单元均应设置独立的给水、排水系统,可结合平时给水、排水系统设置 8.1.2给水引入管、排水出户管、通气管等穿过围护结构时,在其穿墙(板)处应采取以下防 施

8.1.1战时每个防护单元均应设置独立的给水、排水系统,可结合平时给水、排水系纟

)管径小于等于DN150mm的管道穿过兼顾人防工程的顶板、外墙、临空墙、密闭隔墙及防护单 之间的防护密闭隔墙时,在其穿墙(板)处应设置刚性防水套管; 管径大于DN150mm的管道,在其穿墙(板)处应设置外侧加防护挡板的刚性防水套管

8.2.1人员临时掩蔽工程战时人员饮用水量标准为3L/(人·d)~6L/(人·d)、贮水时间为3d 8.2.2饮用水贮水可采用成品桶(瓶)装水或利用平时使用的生活饮用水池(箱)。 8.2.3给水管道应根据平时装修要求及结构情况,可设于吊顶内、管沟内或沿墙明设。给水 穿过通信、变配电设备房间。

,4给水管道上防护阀门的设置及安装应符合

应在围护结构的内侧设置;穿过防护单元之间的防护密闭隔墙时,应在防护密闭隔墙两侧的管 道上设置; b) 防护阀门的公称压力应大于等于1.OMPa; CJ 防护阀门应采用阀芯为不锈钢或铜材质的闸阀或截止阀; d) 兼顾人防工程围护结构内侧距离阀门的近端面宜小于等于200mm。阀门应有明显的启闭标志。 2.5 穿过兼顾人防工程围护结构的给水管应采用钢塑复合管或热镀锌钢管

8.3.1污废水宜采用机械排出。污水泵出水管上应设置阀门和止回阀,管道在穿过兼顾人防 结构时,应在围护结构内侧设置公称压力大于等于1.0MPa的铜芯闸阀。兼顾人防工程围护结 离阀门的近端面宜小于等于200mm。

3.3.1污废水宜采用机械排出。污水泵出水管上应设置阀门和正回阀,管道在穿过兼顾人防工程围护 结构时,应在围护结构内侧设置公称压力大于等于1.OMPa的铜芯闸阀。兼顾人防工程围护结构内侧距 离阀门的近端面宜小于等于200mm。 3.3.2供平时使用的排水泵宜采用自动启动方式,仅战时使用的排水泵可采用手动启动方式。 3.3.3穿过兼顾人防工程围护结构的排水管道应采用热镀锌钢管或其他经过可靠防腐处理的钢管。在 结构底板中及以下敷设的管道应采用机制排水铸铁管或热镀锌钢管,

.4.1兼顾人防工程应存口部洗消用水,不贮存人员洗消用水。 4.2人员临时掩蔽工程、物资临时掩蔽工程口部染毒区墙面、地面的冲洗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需冲洗的部位包括进风竖井、战时主要出入口的密闭通道及其防护密闭门以外的通道,并应在 这些部位设置收集洗消废水的防爆波地漏、防爆波清扫口或集水坑; b) 冲洗水量宜按5L/m~10L/m冲洗一次计算; C) 应设置供墙面及地面冲洗用的冲洗栓或冲洗龙头,并配备冲洗软管,其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5m, 供水压力宜大于等于0.2MPa,供水管径应大于等于20mm; d) 口部冲洗用水应贮存在清洁区内,冲洗水量超过10m²时,可按10m²计算 4.3 洗消废水集水坑不得与清洁区内的集水坑共用。 4.4 集水坑的大小应满足水泵的安装及吸水的要求,可采用手动或移动式排水设备排水

2.1.1兼顾人防工程平时与战时电气系统应分别设计 9.1.2电气设备应选用防潮防霉、节能的定型产品,

.1.1兼顾人防工程平时与战时电气系统应分别设计。

a)电力系统电源: b) 备用电源; c) 封闭蓄电池组。 9.2.2 因平时使用需要设置的柴油发电机组,可作为战时备用电源使用。 9.2.3兼顾人防工程应设置封闭蓄电池组为应急照明供电,蓄电池组连续供电时间应大于等于隔绝防 护时间。 9.2.4每个防护单元应设置人防电源配电柜(箱),自成配电系统。 9.2.5战时用电设备电力负荷分级见表23

表23战时用电设备电力负荷分级

9.3.1从低压配电室至每个防护单元的战时配电回路应各自独立,战时内部电源配电回路的电缆穿过 其他防护单元或非防护区时,应采取与受电端防护单元抗力级别一致的防护措施。 9.3.2每个防护单元均应引接独立的电力系统电源和内部电源,电源回路均应设置进线总开关和内、 外电源的转换开关。 9.3.3兼顾人防工程内的各种动力配电箱、照明箱、控制箱,不得在外墙、临空墙、防护密闭隔墙, 密闭隔墙上嵌墙暗装。若必须设置时,应采取挂墙式明装。

9.4.1兼顾人防工程内使用的线缆芯线,应采用铜芯线。 9.4.2穿过兼顾人防工程外墙、临空墙、防护密闭隔墙和密闭隔墙的各种电缆管线和预留备用管,应 进行防护密闭或密闭处理,且应选用管壁厚度大于等于2.5mm的热镀锌钢管。 9.4.3各人员出入口和连通口的防护密闭门门框墙、密闭门门框墙上均应预埋4根6根备用管,管 经为50mm80mm,管壁厚度大于等于2.5mm的热镀锌钢管,并应符合防护密闭要求。 9.4.4电缆桥架敷设需穿过兼顾人防工程临空墙、防护密闭隔墙、密闭隔墙时,电缆桥架应改为穿管 敷设,并应符合防护密闭要求。

战时照明可利用平时照明。战时正常照明照度

表24战时正常照明照度标准

9.5.2灯具宜选用重量较轻的线吊或链吊灯具和卡口灯头。当室内净高较低或平时使用需要 远用 页灯时,应在临战时加设防掉落保护网 9.5.3从防护区内引到非防护区的照明电源回路,当防护区内和非防护区灯具共用一个电源回路时 应在防护密闭门内侧、临战封堵处内侧设置短路保护装置,或对非防护区的灯具设置单独回路供电

9.6.1兼顾人防工程应采用联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值应按各系统要求的最小电阻值确定。 9.6.2兼顾人防工程内应以防护单元为单位设置等单位连接,相互连通成总等单位,并应与总接地系 统连接。 9.6.3兼顾人防工程内的电气设备、防护密闭门、密闭门、金属构件等的接地应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 执行。

A.2.2口部(出入口和通风口)临战封堵

A.2.2.1口部(出入口和通风口)封堵需填写清楚,采用以下3种方式中的哪种封堵方式: a) 以防护密闭门为主的临战封堵; b)以防护密闭门封堵板为主的临战封堵; c)以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或型钢构件为主的临战封堵。 A.2.2.2临战封堵孔洞个数大于1处的,应分别填写各个孔洞的情况。表格栏数不够的,请相应增加表 格栏数,即“孔洞3#”、“孔洞4#”... A.2.2.3“轴线位置”栏,填写临战封堵所在的纵横轴线,如“2一3轴/G轴”。 A. 2. 2. 4 “封堵构件编号及图号”栏,填写封堵构件的编号以及其详图所在的图纸编号

A.2.3通风采光窗临战封堵

A.2.3.1地下室形式指全埋式地下室(采光窗位于窗井中)或非全埋式地下室(采光窗位于室外地面 以上)。 A.2.3.2封堵方式指位于窗井中的采光窗采用全填土或半填土方式;位于室外地面以上的采光窗采用 封堵板封堵

A.2.4防护单元隔墙孔洞临战封堵

A.2.4.1防护单元隔墙孔洞(平时通行口和平时风管穿墙孔)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之一进行平战转换的, 需填写此大栏: a)双向受力防护密闭门为主的临战封堵; b) 双向受力防护密闭封堵板为主的临战封堵; c)双向受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或型钢构件为主的临战封堵。 A.2.4.2临战封堵孔洞个数大于1处的,应分别填写各个孔洞的情况。表格栏数不够的,请相应增加表 格栏数GB/T 10095.1-2022 圆柱齿轮 ISO齿面公差分级制 第1部分:齿面偏差的定义和允许值.pdf,即“孔洞3#”、“孔洞4#”..

A.2.5上下防护单元相邻楼板孔洞临战封堵

2.5.1多层兼顾人防工程,其上下相邻防护单元之间的楼板或兼顾人防工程顶板上的预留孔洞 堵的,需填写此大栏。 2.5.2临战封堵孔洞个数大于1处的,应分别填写各个孔洞的情况。表格栏数不够的,请相应增 栏数,即“孔洞3#”、“孔洞4#”·。

A.2.6防护单元内部战时房间隔墙(非防护密闭隔墙)临战设置

海南省地方标准-DB46/T359-2015 公共服务设施和行政机构街区导向标志系统设置规范A.2.6.1用于工程战时内部空间分隔

2.6.1用于工程战时内部空间分隔, 临战构筑隔墙(非防护密闭隔墙)的,需填写此大栏, 2.6.2“结构形式”栏,根据隔墙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如“xx砌体”等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