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1049-2016 回弹法检测泵送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DB33/T 1049-2016 回弹法检测泵送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3/T 1049-2016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8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1267
下载资源

DB33/T 1049-2016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3/T 1049-2016 回弹法检测泵送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m==含fori/fa.

n 一 试件数。 2 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修正应按下式计算:

fen.i = nf en.id

式中feu.io 修正前第i个测区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MPa), 精确到0.1MPa。 feu,i 修正后第i个测区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MPa) 精确到0.1MPa。 4.1.74 钻芯后,应及时对钻芯造成的构件破损部位进行有效修 补。

4.2.1测量回弹值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混凝土检测 面,并应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 4.2.2每一测区应读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应 精确至1。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离 不宜小于20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理件的距离不宜小手 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同一测点应只弹击一次。

4.3.1计算测区回弹平均值时,应从该测区的16个回弹值中剔 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其余的10个回弹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R.—测区回弹平均值,精确至0.1; R.一第i个测点的回弹值。

4.4.1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测区上

4.1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测区上测量碳

度值,测点数量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30%,应取其平均值为 该构件每个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2.0mm 时,应在每一测区分别测量碳化深度值。

1可采用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洞,其深 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2应清除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并不得用水擦洗: 3应采用浓度为1%~2%的酚酥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 边缘处,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线清楚时,应采用碳化深度测量仪 则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并 应测量3次,每次测读应精确至0.25mm; 4应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并应精确至 0.5mm; 5当碳化深度平均值天于6.0mm时,应取6mm作为该测 区碳化深度值。

5.0.1采用按本规程附录A和附录B的规定进行强度换算的泵 送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普通成型工艺; 2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模板: 3混凝土拌和物落度不低于100mm; 4混凝土表层为干燥状态; 5自然养护,且碎石泵送混凝土龄期为(7~1000)d,卵 石泵送混凝土龄期为(14~1000)d; 6碎石泵送混凝土抗压强度为(15.0~80.0)MPa;卵石 泵送混凝土抗压强度为(10.0~60.0)MPa。 5.0.2符合本规程第5.0.1条的泵送混凝土,测区强度应按下 列规定换算: 1当粗骨料为碎石时,应按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换算: 2当粗骨料为卵石时,应按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换算。 5.0.3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测区混凝土强度值不得按本规程 附录A或附录B进行强度换算: 1泵送混凝土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大于31.5mm; 2检测部位曲率半径小于250mm。 5.0.4构件的测区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应根据各测区的混凝土强 度换算值计算。当测区数为10个及以上时,还应计算强度标准 差。平均值及标准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myu 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MPa),精 确至0.1MPa; n 对于单个检测的构件,取该构件的测区数:对批 量检测的构件,取所有被抽检构件测区数之和; fcu.i 对应于第个芯样部位回弹平均值和碳化深度值 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应按本规程附录A或附录 B查取; S%—结构或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标准差 (MPa),精确至0.01MPa。

5.0.5构件的现龄期混凝土强度推定值(cu。)应符合下列规 定: 1当构件测区数少于10个时,应按下式计算:

fan.e =feuni

式中feu,min 一构件中最小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2当构件测区数不少于10个时,应按下式计算:

3当批量检测时,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k一 推定系数,宜取1.645。当需要进行推定强度区间 时,可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取值 4对碎石泵送混凝土,当构件的测区强度值中出现小于 15.0MPa时,应按下式确定:

f..<15. 0MPa

5对卵石泵送混凝土,当构件的测区强度值中出现小于 10.0MPa时,应按下式确定:

fome<10. 0MPa

1为便于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 执行”或“应符合规定(或要求)”。

《回弹仪》GB/T9138 《回弹仪检定规程》JJG817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

《回弹仪》GB/T9138 《回弹仪检定规程》JJG817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

定的。规程中所提的泵送混凝土,是指按《普通混凝土酉

1.0.3由于本规程规定的方法是处理混凝土质量问题的依据,

若不进行统一培训,则会对同一构件混凝土强度的推定结果存在 着因人而异的混乱现象,因此本条规定,凡从事本项检测的人员 应经过技术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坑检测时的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等,均应遵守相应的国家和浙江 省标准或规范的要求。

4.1.4本条主要引用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

4.1.5本条引用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由于修正系数法既修正强度值,又修正强度标准差,还能看 出钻芯强度与换算强度间的相关性好坏;其次,修正系数大于1 时,采用修正系数法计算出的标准差会大于修正量法计算出的标 准差,反之则小:还有泵送混凝土强度越高相应的标准差也大

而修正量法不能体现这一规律。因此本规程沿用了修正系数法。 表1是浙江省建科院分别用修正系数法和修正量法计算出的四个 不同工程的构件强度推定值。

表1不同取芯修正方法计算的混凝土强度批量推定值

4.1.7对于钻芯造成构件混凝土破损,可采用高手构件混凝士 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适当掺加膨胀剂)、灌浆混凝土等流动 性较好且无收缩材料进行修补。如果钢筋切断,应采用补焊等方 法进行修补,以确保结构安全。

表2不同碳化深度回归的碎石泵送混凝土测强曲线方程及其误差

5.0.1本条规定了浙江省泵送混凝土强度换算方法适用的条件。 骊石泵送混凝土强度段沿用原规程(10.060.0)MPa范围 碎石泉送混凝土测强曲线则重新进行了试验研究。 碎石泵送混凝土测强曲线采用了全省10个地区20家单位试 验的9807组数据,按最小二乘法的原理,用幕函数方程进行回 归计算,碳化深度超过6.0mm时取6mm,其幂函数回归曲线方 程为:

4100%机制砂、机制砂和河砂各50%及100%河砂混凝土测强误

掺不同外加剂的碎石泵送混凝土测强误差验证:掺聚羧酸、 脂肪族、萘系等外加剂的泵送混凝王试验数据分别按本规程测强 曲线计算,其测强误差详见表5。由表5可见掺脂肪族外加剂的 泵送混凝士测强误差偏高。

不同外加剂的泵送混凝土测强误差

掺石灰石粉的碎石泵送混凝土测强误差验证:湖州市雀跃混 疑土制品有限公司141组掺石灰石粉的泵送混凝土试验数据按本 规程计算,其测强误差见表6。由表6可知,其平均相对误差符

表6掺石灰石粉的泵送混凝土测强误差

不同龄期的碎石泵送混凝测强误差验证:9807组数据按 本规程测强曲线计算测强误差,详见表7。考虑到高强混凝土的 天量使用,7天龄期混凝检测需求较大,表10中7天龄期测 强误差也在误差要求范围,因此本规程碎石泵送混凝王龄期规定 为(7~1000)d。

7不同龄期且碎石泵送混凝土测

于没有自密实混凝士、再生骨料混凝土试验数据,因此本 适合该类混凝土的回弹测强。 本条为浙江省回弹法检测泵送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查表要

求。当粗骨料为卵石时SJG 33-2017 深圳市公安派出所建设标准,沿用了原规程卵石测强曲线。当粗骨料 为碎石时,全省20家单位试验汇总数据9807组,回归的测强曲 线、相关系数、平均相对误差及相当标准差详见条文说明第 4.4.3条和5.0.1条。 碎石泵送混凝土芯样强度误差验证,详见表8。

3条和5.0.1条。 碎石泵送混凝土芯样强度误差验证,详见表8。

8碎石泵送混凝土芯样强度误差

5.0.3本条明确指出不适用于回弹法检测泵送混凝

5.0.4本条内容引用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5.0.6本条规定对按检测批检测的构件推定强度,应满足规定

一批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小于25.0MPa,标准差天于 4.50MPa;以及平均值在范围内(25.0~60.0)MPa,标准差大 于5.50MPa,参照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 2010对混凝王搅拌站生产的混凝土“一般”质量水平的规定 高强混凝土已广泛用于工程,混凝王强度平均值大于 50.0MPa时的标准差取值,采用了《深圳市回弹法检测混凝土

DB11/T 1625-2019 场地形成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规程告可按本规程附录C和附录D格式填写。

统书号:1580242:948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