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文化再造.pdf

60-文化再造.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0.8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620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60-文化再造.pdf

4.保护规划实践的困境

解读与转译,在适应时代发展与保护承载城市文脉的

QQ2727387439

于缺乏针对性的空间控制而无所适从;同时还会面对 实施主体、资金保障等外部操作的变化,常常面临难 以适应的局面。 (3)标本的孤立与动力的缺失 一个城市属于一个空间范畴的概念,一个时代 属于一个时间范畴的概念。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 两种属性,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的两个不 同侧面,两者的传承与交融才能创造无限。如果只是 简单地留下原物,没有延续原有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环 境,成了一片真正的“新”天地,即使留下了,也只 是留下的驱壳,只是成为了无所依傍的孤立的文化标 本。但坚持对历史文化的全方位沿承,坚持将时间轴 上的点铺陈在我们可见的三维空间上时,又不能脱离 时代,必须通过适时的调整,导入现代城市功能JTG/T 3364-02-2019 公路钢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增 强其自身造血功能,来实现街区产业经济的复兴。

片是汉口原租界风貌区四大历史街区之一,位于原英 租界范围内,也是汉口原租界风貌区中建设最早的区 域。现存历史遗存既有汇丰银行、保安洋行等华丽的 公共建筑,又有咸安坊等尺度宜人的里分建筑,整体 历史风貌保存较好。2008年“长江第一隧”建成,交 通的重组和城市空间的转型给该区域带来了新的发展 契机,也对该片区历史文化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此开展了该片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规划范围东起 天津路、西达青岛路、南至沿江大道、北抵中山大 道,总用地面积约为17.75hm²。

编号,普查内容包括建设年代、建筑结构、风格特征、 吏用状况等。同时,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大量查阅 史料,并走访历史学家等。在掌握了一手资料的基础 上,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并辅助GIS的手段实 现对建筑综合性评价。在保护名录的基础上将具有相 当保护价值的11栋建筑以及1处里分定为历史建筑, 结合保护名录建筑划定历史街区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 制地带,并明确保护要求。通过完善和细化保护规划 的保护紫线,进一步落实对历史街区整体风貌的保护。 (2)变则通—适应性的保护策略 历史街区的保护不仅仅是保护历史的记忆,更 应是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转换,使其与现代生活相融 合。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应适应现代生活与城市空间 的发展与变化,立足于长效的保护控制不仅仅需要刚 性的历史要素控制,也需要更加灵活针对城市变化的 引导性控制,指引城市空间变化的过程中对传统空间 环境的延续与有机更新,指引形成丰富而有变化的空 间、多样的场景容纳多样的城市活动,将现代化生活 融入到传统街区的发展中。 青岛路过江隧道工程的建设给这片历史街区带 来了影响,保护规划面临着两个重大问题,一是工程 建设拆迁了部分原里分建筑,留下了较大的空地,二 是很多原位于第二线的建筑成为主要的看面,残破的 建筑急需整治。规划积极探索应对空间转变的方式, 以适应长江隧道工程的变化。一是利用隧道的开澈面 形成广场序列,创建适应于历史街区的步行通道,并 打通与长江的空间联系。二是通过研究传统空间,制 定适合的街巷类型,一方面对新形成的公共空间控

三、青岛路片保护规划的探索

1.青岛路片的文化解读 1861年汉口开埠,在沿江地区建立了租界区。汉 口原租界区是“中国目前集“英、俄、法、德、日’等 多国建筑遗址于一区的历史名区”,租界的数量仅次于 天津,居全国第二位,面积仅次于上海、天津,居全国 第三位。汉口原租界风区是近代武汉城市发展的见 证,历史风貌保存较为完整、历史遗存较多,现已成 为武汉文化特色的显著代表,同时也是城市经济、社 会发展的重要地区,历史保护与发展的压力较大。 根据《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青岛路

青岛路片历史街区文化的转译,不仅仅是立足于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更需要给予传统文化以生命力, 使其能够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达到文化新生的目的。 (1)真则美一科学评估下的紫线划定 留住历史文化是实现文化转译的首要条件,历 史文化的信息包括历史建筑、空间尺度、环境要素等 复合要素,其中历史建筑是构成历史街区最基本的要 素,历史建筑的保护也是实现历史街区完整风貌保护 的基础,而实施整体性保护不应仅仅保护文保单位和 优秀历史建筑等孤立的建筑单体,还应保护构成历史 街区基质的大量非名录历史建筑。同时将历史建筑与 街区空间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要素共同构建历史 文化保护体系,展现城市最具魅力和文化内涵的特色 景观,延续街区的历史记忆。 青岛路片保护规划首先从单栋建筑以及街区现状 调查入手,通过详尽的现状调查,对每栋建筑进行逐一

QQ2727387439

制开散度、完善界面,另一方面控制传统的里分街巷系丝 和空间尺度,保证历史风貌的延续性。三是引入文化生充 修复的理念,通过类型学的归纳,从研究该区域原有肌理 出发,建立适应该区域的肌理原型模块库,综合运用修货 遗存、填补肌理、整合区域、归并功能等手段对各街区违 行设计。并通过将这些修详成果等转化为控制导则,采取 强制性的历史风貌保护导则与引导性建设导则相结合的方 式,实现刚性与弹性的结合、变静态控制为动态控制,刑 成了与规划管理衔接良好的管控方式,指导下步建设。 (3)达则雅一—传承文化的功能谋划 历史街区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缺少前进的动力,单纯 的保护规划无法从根本上使它们摆脱衰败的趋势,仅仅表 面性的改造工程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的表面工程。加强历 史街区“造血功能”,一方面应在规划上寻求整体保护与 适度发展的平衡,另一方面应从功能上进行活化,增强历 史街区自我更新的能力,在现有功能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进 行合适的调整,依据街区的资源察赋和区城域条件推进新兴 产业的发展,从而达到激活街区活力的目的。 青岛路片是汉口原租界风貌区建设的开端,如何以 长江隧道建设项目来带动老汉口的整体复兴呢?规划探 索在保护规划中引入功能策划。首先从区域功能策动出 发,通过综合分析整体功能业态,针对汉口原租界风貌区 四大历史街区形成差异化的功能定位:充分利用长江隧道 和美术馆等重大设施的建设为发展契机,彰显历史文化 风貌特色,将青岛路片定位为具有浓郁艺术与文化气息 的,融文化创意、商业金融、旅游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 万史街区。同时规划延续历史街区功能混合的特征,通过 对现状部分土地的功能置换,以主导功能带动街区多样化 的发展,使得老街区焕发新的活力。根据各地块现状,规 制形成“一带四区”的主题分区,“一带”是指利用隧道 标迁形成的城市浸步带,建设汇丰广场、鲁兹广场、咸安 场、同丰广场四大文化广场。“四区”是指四大主题街 ,包括财智洞庭商务区、风尚郡阳商贸区、悠憩咸安居 区和创意同丰艺术区。其中财智洞庭商务区以汇丰银行 亚油等历史建筑为出发点,将该区域建设为以商务办公 主导的综合区域;风尚郡阳商贸区以平和打包厂、鲁兹 居、东正教堂等历史建筑为特征,将该区域打造成为创 商品销售为主题的区域;悠憩成安居住区以威安坊为 配建中学以及相关服务设施,形成别具历史文化气息 居住区;创意同丰艺术区以美术馆为核心,建设美术馆 区,形成创意产业的聚焦地和艺术宝村范

四、文化转译的典型项目

,智民里一 一施工空间的缝补 智民里是20世纪初建设的电信高级职员宿金。是典型

QQ2727387439

咸安坊建于1915年,是典型的里分建筑,共有 两层砖木结构石库门住宅20余栋,其间以纵横交错 的数条巷道连接贯通,是老汉口华人高等住宅区,已 列入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名录。隧道工程施工考虑到 对此片传统里分的保护未进行大面积的施工,因此保 留了大部分的建筑。但仍如大部分的里分一样,这里 也存在着生活配套不足,居民环境恶化等问题。 规划首先建立在对传统里分的保护基础之上, 通过对现状历史价值、建筑质量、环境价值等要素进 行综合评价,最大程度地保留有价值历史建筑进行整 日如旧式修增,还原历史风貌,拆迁搭建部分,增加 禄化空间,改善街区环境。同时考虑到从功能上激活 专统里分,在成安坊里分居住功能的基础,拆处部分 非历史建筑。重点改造并置换沿街建筑的属住功能,

4.鲁兹广场鸟瞰图 5.成安坊沿街改造建筑效果示意 .成安坊里分修继效果示意 东正小教营效果示意

引入必要的商业及文化设施 完善周边公共服务设施 配套,提升该地块的居住环境配套品质,营造富有文 化氛围的传统里分生活环境。

种现在的记忆,是对历史的“解读”与“转译”。历 史的沉淀留下了历史街区的宝贵遗产,成功实现历史 街区的文化解读与转译是实现历史街区长远保护与复 兴的关键,本文以青岛路片的保护规划为例对此进行 了初步的探索,希望借此可以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有一 定的启发借鉴。

3.鲁兹广场一消失空间的重构 鲁兹故居建于1913年,是美国主教鲁兹(中国 名昊施德)于1913年至1938年间居住的住宅,为两 层砖木结构建筑,曾经是不少革命人士的临时避难所 和众多国际国内知名人物往来的居住地。历史上在 其北侧建有一座圣保罗座堂,建于1892年,为主教 吴施德的驻节之地,主办过老汉口很多重大活动, 944年被炸毁,1951年重建,长江隧道建设期间拆 除,留下较大的开散空间。新形成开散空间周边的鲁 兹故居、平和打包厂、东正教堂等历史遗存多处于衰 败的局面,且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空间联系。 规划重点保护施工创面周边的历史遗存,并采用 填补机理的方式,修复隧道工程创面区,整合其他建 筑,形成以历史遗存和隧道通风塔为标识,整体风貌 相协调的城市历史景观区。在广场的设计中充分考虑 了圣保罗座堂的历史印记,通过铺装、绿化等景观要 素的变化再现圣保罗座堂的原址场地,勾起人们对曾 经有过这段历史的回忆。同时通过拆除部分非历史建 筑,打通历史遗迹之间的空间联系,从而激活整个空 间,形成具有文化底蕴新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场地。

区青岛路片保护规划》、(获2007年度全国域乡规划设计二等奖) 及《汉口原租界风貌区青岛路片详细规划》,

[1]丛蓄,黄焕,李晓慧,适应性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研究:以汉口原租 界风晚区青岛路片保护规划为例,中国城市规划学刊,2009[7]. [2]张期,虚构的历史与真实的历史——浅析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特色 创造的关系,理想空间,No.15. [3]《汉口租界志》编绵募委员会,汉口租界志,武汉出版社,2003.12.

历史是时间的长河,历史的保护不是“保护" 历史,而是对历史的一种解释与重塑。正如史学家无 法通过史料到达历史真实,保护者们对建筑遗产的选 择和修复亦不能代表一种真实的过去,而只能代表一

QQ2727387439

基于传统与升华的价值对沈阳历史城区及文化街区保护的探索

终磊主曼 Tong Lei Wang Man

沈阳,有着7200年的人类活动史和2300年的建 城史,自古以来就是北方各民族争夺的重点区域,更 是女真人的故乡和龙兴之地。沈阳的城市空间清晰的 记载着不同时期的演变历程,是我国古代及近现代城 市规划建设史的珍贵实例。

2.商埠地历史城区保护规划图 3.城市发展变化分析图 4.历史城区范围图

规模。 (3)汉末至唐,沈阳设立玄英郡、塔山、石台 子山城等军事城镇 在原侯城城址周边建立军事城镇。 (4)辽至元代,沈阳发展到中等城市规模 公元928年辽建沈州城。大规模修筑土城,开辟 十字大道,设中心庙,通达四方城门,城内外兴修 了佛塔、寺庙,增建民居店铺;元朝重建,改称为 沈阳路。 (5)明重建沈阳城辟十字形大街美定旧城基础 明朝建立沈阳中卫,筑砖墙,规模扩大,以中 心庙为中心,辟十字形大街,直对东、西、南、北 四门。

4.建国以后 建国以后,沈阳成为中国近现代工业代表性城 市。一五、二五期间,沈阳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 在苏联专家指导下,继续推进了铁西工业区和大东工 业区建设,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机械装备基地;2003 年以来,随着沈阳老工业基地改造,对大东和铁西工 业区进行东搬西建,工业区向城区外围迁移。

沈阳历史悠久,具有2300年的建城史,是清文 化的发祥地,清前期都城和中、后期的陪都,是民国 时期的国际大都会,是我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代表 性城市,是体现东北地区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交融的 典型城市。沈阳在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史上具有重要 价值。

(1)7200年前新石器时期,新乐文化的居民 聚落 在原新乐地区保存着沈阳最早的人类活动遗 迹,是沈阳已发现最早的村落遗址,呈现处“穴居野 处”的聚落特征。 (2)夏至汉,沈阳由原始村落发展成为军政 重镇 公元前300年,燕国设立斥候所,为沈阳建城之 始;西汉时建侯城,为中部都尉治所。已初具具邑

清代,沈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单纯军事 性城市变为政治与军事中心,成为两代帝王之都,并 在经济发展上成为东北第一都会。空间上形成了:宫 殿区、内方城、外关城、四面四塔寺的格局。

晚清到民国,在殖民扩张和民族工商业振兴影 响下,满铁附属地,商埠地、沈海工业区、大东工业 区、惠工工业区、东北大学等的先后建设、城区基本

1.山、水、城交融的空间格局特色

盛京城建于浑河与蒲河之间,东北侧的长白山 余脉哈达岭绵延至城区,俗称“龙脉”,与沈水(涩

河)以及城内众多公园、广场、河流水系共同构成“山水盛京”自然景观环境 和都城选址的兴盛格局

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区是由不同时期、多种文化相互交融、又相对独 立的五个部分共同组成的,总体上显示出盛京城、满铁附属地为中心的“拼贴 式”特征鲜明的城区历史格局。 (1)皇城居中,廊圆城方的盛京都城空间格局特色:皇城坐北朝南,中 轴对称,内方外圆,四塔相护,图形感极强,在城市形态上独树一格。 (2)方格网加放射路网的满铁附属地城市空间格局特色:满铁附属地具 有完整的城市功能,采用“巴洛克”式方格网加放射路圆广场的城市空间布局 模式,小尺度的地块划分各类功能用地。 3.反映不同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街区和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

3.反映不同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街区和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 (1)受满族文化影响,盛京皇城整体空间格局上为民族宗教文化与中国 古代都城格局有机结合。 (2)受西方城市规划及建筑思潮影响,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带有明显日 本殖民时代烙印的城市格局和建筑风貌。 (3)受苏联影响,工人村历史文化街区呈现沈阳工业发展时期的居住文 化特征。

规划历史城区以建国初期沈阳城市建成区为主体,包括盛京城、满铁附属 地、商埠地、张作霖时期扩建区、铁西工业区五个部分(80km")共同组成的 “拼贴式”空间布局特色。

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陵”之称。 2004年故宫成功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更加莫定了盛京皇城在沈阳城市 建设中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 沈阳方城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称得上是沈阳发展的历史缩 影。在这个区域内,有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两大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的沈阳 故宫,有张作霖及张学良将军的官邸和寓所张氏帅府。 方城内还有刘老根大舞台、长安寺、中心庙等文博旅游场所和大清城、盛 京古玩城等大型旅游商品市场,以及怀远门、抚近门、盛京城墙角楼等独具特 色的仿古建筑 除此之外,方城的空间结构所反映的中国传统的理想王城的九宫格式结 构,体现着方城悠久厚重、不容忽视的辉煌历史。 盛京城是沈阳城市发展的原点,清朝的故都,是沈阳清文化资源最集中的 地区,具有“城方廊圆,宫城居中,四塔相护”的格局特色。 保护城区内的路网结构、空间轴线、河湖水系、以及井字形视线通廊。 3.满铁附属地历史城区保护

QQ2727387439

QQ2727387439

化特征,具有西方古典主义“方格网加放射路圆广场”的格局特色。 保护范围是满铁附属地发展的核心区,东至和平大街,西至长大铁路 南至南五马路,北至北七马路。面积5.3km。包含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路网格局,以及沈阳火车站看中山路、中华路、民主路的视 线通席

4.商埠地地历史城区保护 商埠地是清末至民国期间沈阳对外开放交流的主要窗口,是***的 革命根据地。具有多种文化、多种空间特征相融合的格局特色。 保护范围是北至哈尔滨路、东至北京街和青年大街、南至南运河、西 到长大铁路,保护面积10.3km²,包含九如巷、皇寺地区、嘉兴街满铁住 宅群的历史风貌区。 保护商埠地地区的路网结构、空间轴线

5.张作需时期扩建区保拍

张作霖时期扩建区主要指东塔兵工业区,是沈阳民族工业文化的主要 承载空间之一。具有相对独立又联系方便的生*、生活空间格局特色。 保护范围北到珠林路、南到南运河、东到新开河、西到东边城路,保 护面积5.3km²,包含和睦路工人村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城区内路网结构和民旅工业遗存。

6.铁西工业区历史城区保护 铁西工业区是日本殖民时期以及建国初期沈阳近现代工业区,具有 “南宅北厂"的空间格局特色。 保护范围北到沈山铁路,西、南到沈山联络线、东至长大铁路,面积 37.9km²,包含铁西工人村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方格网道路格局、铁路专用线及工业遗*

每一个古老的城市都有几处记载了历史传统的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是沈阳市历史文化名城特色风貌的核心承载空间,规划 保护皇城、中山路、铁西工人村、和睦路工人村等4处历史文化街区。 皇城街区保存了清早期都城格局、以沈阳故宫、张氏帅府两大建筑群 为主,反映清至民国时期我国传统城市风貌及其演变。 中山路街区是满铁附属地重要组成部分,保存了20世纪初在西方城市 规划影响下的城市格局,反映日据时期折衷主义建筑风格混杂的城市风貌。 铁西工人村、和睦路街区反映新中国建立初期在苏联规划方法和建筑 风格影响下的新兴工业区职工宿舍风貌。 下面以盛京皇城历史文化街区和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1.盛京皇城历史文化街区

2.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 特征价值:作为满铁附属地内重要的空间节点 和景观廊道,是沈阳城市空间开始板块式发展的标志 区域,在建设上集中体现了20世纪初期在西方城市 规划及建筑设计思潮影响下的带有明显日本殖民时代 格印的城市格局和建筑风貌。

QQ2727387439

形式,修缮英美烟草公司旧址及整治外部环境,整 治西关回民市场外立面作为回民特色的商业街,修 回民小区、东寺社区沿奉天街建筑立面,凸显民 旅文化特色。

市场却离这个社会越来越远。可以肯定的是,不久的 天,它会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时候人们才意识到 对它的保留与保护何等重要。 而我们为什么要保留?我们要保留的是是一种 历史感,历史是不能被复制的,不伦不类的品也只 能拥有华丽的衣装和内在的苍白,同样沈阳古老建筑 和街巷也是不能被复制的,只有在沈阳这个历史名城 里才能被赋予历史的意义。 因此要提出保护措施,严格保护实胜寺(皇 寺)、太平寺(锡伯族家庙)建筑外观形式,整治两 寺周边环境,恢复历史风貌,成为展现民俗风貌的重 要文化节点。 2.西关历史风貌区 逛过老北市,我们沿市府大道一路向东,来到 了回族聚居地一 一回回营,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 发展,我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着现代社会高速发 展所带来的积极成果。而对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知之 甚少。不同城市的发展开始趋同。而要打造具有特色 的城市新面貌,社区新环境,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 特色在里面,这就需要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打造属 于我们自已的新的生活环境。发展民族*业,特别是 发展沈阳回回营地区的回族*业任重道远,需要我们 为此不懈地努力,走继承与发展并重,开发与保护并 存的道路。相信经过几年的努力,一个全新的“沈阳

市场却离这个社会越来越远。可以肯定的是,不久的 天,它会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时候人们才意识到 对它的保留与保护何等重要。 而我们为什么要保留?我们要保留的是是一种 历史感,历史是不能被复制的,不伦不类的质品也只 能拥有华丽的衣装和内在的苍白,同样沈阳古老建筑 和街巷也是不能被复制的,只有在沈阳这个历史名城 里才能被赋予历史的意义。 因此要提出保护措施,严格保护实胜寺(皇 寺)、太平寺(锡伯族家庙)建筑外观形式,整治两 寺周边环境,恢复历史风貌,成为展现民俗风貌的重 要文化节点。

能拥有华丽的衣装和内 和街巷也是不能被复制 里才能被赋予历史的意 因此要提出保护 寺)、太平寺(锡伯麟 寺周边环境,恢复历史 要文化节点。 2.西关历史风貌区 逛过老北市,我 了回族聚居地一 发展,我们越来越多的 展所带来的积极成果。 甚少。不同城市的发展 的城市新面貌,社区 特色在里面,这就需要 于我们自己的新的生活 发展沈阳回回营地区自 为此不懈地努力,走终 存的道路。相信经过,

抢救性保护沈阳名城除历史文化街区之外有保 护价值的历史地段,促进沈阳名城格局整体保护,整 合现存散点分布的历史遗存及周边环境,实现对名 城历史风貌的修补与再现,使文物保护单位、历史 建筑所承载的历史价值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体现。

城市建设就好像一盘精挑细选的点心,我们盘 中的点心会越来越丰富,但传统小吃永远是其中的一 部分,无论它是否改进了工艺,它所传承的历史意义 与文化精神永远是最值得品味的。所以,持传统, 非守旧而是升华。沈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历经千百万 年风霜雨雪做然挺立,成就了大地上一座座自然神 像、时间雕像,在这片无神的土地上宣告了历史文化 传统的绝对价值。

2.西关历史风貌区 逛过老北市,我们

1.皇寺地区历史风貌区

沈阳的北市场就是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地方。 老北市是“老沈阳”人的一个梦。老北市的政行、小 吃、戏院等,令“老沈阳”们一直难以忘怀。 17世纪30年代,一片荒野上修建了西塔和皇 等。18世纪初期,又修建了太平寺、关帝庙、保灵 寺。1921年张作霖统治下的北洋军阀时期,老北市 贬眼间成了一个人声鼎沸的区域。 北市场就这样与北京的天桥、天津劝业场、 上海的城隍庙齐名,并称为当时中国的“十大杂巴 地”,这里伊然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社会的缩影。 而如今,在整个沈阳都在越来越繁华的同时,北

他山之石 Voice from Abroadl

瓦伦西亚图里亚河床公园改造及其文化再造

IneRedevelopmenfand Culture Reconstruction of Turia River Valencid

卢诗阳 Lu Shiyang

QQ2727387439

如伦敦的泰唔士水闸公园。本文介绍的瓦伦西亚图里 亚河床公园属于后者,将位于城区内的所有干河床 全部打造成公*公园,面积之大堪称罕见,更难得的 是在改造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再造,致使 项目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审。195/年洪水再次泛溢,市政府决定改造这务 河流,将图里亚河在城市最西端一分为二,新的河流 经改道后从城市南部边缘而过,最后汇入地中海。原 有的河流逐渐干,只剩下长达8.9km的河床。这一 改造虽然使人们摆脱了洪水的困扰,但是也给这座城 市留下了伤痕,干润的河床像一道伤疤划过整个市 区。从1970年起,瓦伦西亚就考虑改造和利用这段 废弃河床的问题。图里亚河承载着瓦伦西亚历史和 文化的记忆,如何唤起人们对图里亚河流的怀念和感 情、延续上百年来河流两岸形成的城市和景观文化成 为改造的重要议题。同时考虑到城市的需求,市政府 拒绝了修建高速路的方案,而是把它建造成一座线性 花园一 一个完全公*的文化休闲空间。 这项浩大的工程从1980年开始进行建设,投 资规模约100亿人民币。期间瓦伦西亚女市长Rita Barbera组建了一个团队专门负责这个项目,他们参 观了位于慕尼黑、伦敦和加拿大的类似项目。1988 年关于改造的各项决议被一致通过;1991年5月, 国会通过了土地转让,4个月后开始组织设计竞赛, 1994年开始进行建筑结构设计。1998年除建筑以 外大部分的公园绿地部分已经建成。2000年左右

瓦伦西亚位于西班牙南部,地中海之滨,是西 班牙第三大城市,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她 东临大海,背靠广阔平原,古木参天,繁花似锦,素 有“果城”和“花城”之称,是欧洲的鱼米水果之 乡。瓦伦西亚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建材、玩具、 灯具、家具和皮具在世界上占领先地位。瓦伦西亚拥 有极度辉煌的历史和悠久的音乐、艺术、建筑文化, 老城举目可触气势恢宏的历史遗迹。

图里亚河是瓦伦西亚赖以生存的母亲河,但是 十分容易发生洪水灾害,甚至有一次夺去了100多条

改造的核心地域 一科学艺术城的各项公*建筑完工并投入使用。现在的图里 亚公园是一座集艺术、科学、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艺术文化河床公园,占地 35km²,总长8.9km。随着一座一座建筑主体竣工交付使用,市民、游客趋之 芳登。

三、设计构思及空间特色

整个图里亚河床公园规划成7段公园 (1)源水公园 源水公园位于整个河床公园的最西端,地形较开阔,公园的设计主要表达的 是对历史景观的回亿和原有植被的恢复。主要分为四个部分:Mirador山、人工 湖、生物公园和游乐园,种植了大量原有植物。整个公园的设计造型让人想起曾 经流动的图里亚河。公园中间建造了大型的人工湖,设有多处游船租赁点。 (2)活力公园 西班牙人特别喜爱体育和户外运动。活力公园中的路径和水系等的设计采 用几何构图,功能上满足市民各种活动的需要,建设了环绕整个图里亚公园的 步道、自行车道,设置有足球场、篮球场、手球场、橄榄球场和专业赛道等多 种户外体育设施。 (3)城市森林 在经过了一个圆形水池后,公园从几何式又变成了自然式。这里人工打造 了丘陵地形,种植多种地中海特有植物,如地中海松、橡树、油橄榄、欧洲黑 杨和桧柏,曲径通幽,峰回路转,仿佛是真正的森林景观。 (4)苗圃公园 苗圃公园拥有多处市政苗圃,种植瓦伦西亚特有的植物,如柑橘,紫荆和松 枣。许多苗圃有专门的市民义务负责,每年有许多节庆活动在这里举行,如植树 节,火焰节,因此这个公园内还设置了几处面积较大的开散空间和一个集市。 (5)中心公园 中心公园位于城市中心区附近,紧邻最受欢迎的科学艺术公园,交通便 利,人流较大,因此公园设有多个入口和多种满足人们休闲活动的设施。公园 以位于中央的音乐厅及喷泉水池为核心组织轴线设计,分成若干个小园区,有 适合儿童的“格列夫”主题乐园区、青年人的滑板运动区、老年人的健身区 等,还设置有许多连廊和休憩平台,充分考虑周边市民的需求。 (6)科学艺术公园 科学艺术公园是整个图里亚河床公园最精彩的部分。为了推动瓦伦西亚 的观光业与国际地位,并将这个位于市中心边界的破败区域与老城区连接,当 地政府决定规划一个占地35万平方公尺的文娱片区与公*空间,吸引居民与游 客。1991年,通过设计竞赛,著名的西班牙建筑大师卡拉持拉瓦获得了为他的 故乡设计这个科学艺术公园的机会。最终的方案是各个建筑呈一字行排开,分 布在原有河道内,主要包括天文馆,科学博物馆,索菲亚艺术中心等,建筑造 型源自自然界的动植物,奇特新额。为了尊重原有的风貌,卡拉特拉瓦又将大 面积水域引入了他的设计之中。这个设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已经成为瓦伦西 亚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 (7)三角洲公园 位于最东面临近原河流入海口的是三角洲公园,这里计划建设成为一片现 代化的新城区,结合大面积的绿地和水系建造多栋高层,打造瓦伦西亚港口的 标志性建筑。除了现状建好的建筑外,计划在未来建设三栋摩天大楼,分别是

QQ2727387439

QQ2727387439

Las Torres Valencia, Castellon, and Alicante, 高 度分别为308m,266m和220m,也由卡拉特拉瓦设 计。可惜目前这项计划实施遇到困难,目前启动的可 能性不大。

四、文化特色及文化与空间再造

1.城市文化中心与文化象征的打造一 一科学艺 术城 当时,科学艺术城所在的地区属于瓦伦西亚的 城市边缘地带,一个破败的被称为“没有希望的”地 区。卡拉特拉瓦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一如何通 过这个项目带动区域的发展,再造城市的文化特色。 在这个方案里他*生一个整体的构思一—用建筑吸引 人流,因此带来的人们的活动促进地区的活力,并尝 试用此方式改变部分地区属性。 卡拉特拉瓦的设计采用了吸引眼球的造型:首 先于1998建成的天文馆形似一个眼帘;2000年建成 的科学博物馆让人想起鱼类的骨骼。2002年12月完 工的水族馆是西班牙建筑师FélixCandela设计的, 造型来源于海星;2005年8月索菲亚艺术文化馆屋 顶仿佛一片巨大的树叶;最后完成的Palmeraldel Umbracle花园种植了大量本土植物。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虽然科学艺术城没有完全 建造完毕,但项目的整体目标却早已达到,成为了城 市文化中心与城市文化的象征,不但建筑的功能满足 了人们对艺术文化和科学的需求,建筑群体新颖的造 型更是提升了瓦伦西亚的知名度。这些建筑群带来的 社会效应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20年

前这里是一个几乎让人没有感觉的地方,而现在这里 已是瓦伦西亚最重要的市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文化 区和欧洲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由建筑项目带来的 经济效益使得地区政府又可以投资进一步改造生活 环境。

(2)体育文化 瓦伦西亚人历来重视体育,其足球、橄榄球利 水球队经常在国内外比赛上摘得桂冠,瓦伦西亚还排 有F1赛道。不光是专业运动员,普通市民也对体育 运动和健身活动狂热不已。为了满足市民的需求,图 里亚河床公园内设置了几十处运动场所,光是标准足 球场就有两个。许多正式的比赛都会在公园里举行。 (3)亲水文化 整个公园坐落于河流改道后废弃的干凋河床 中,为了重新焕发这一场地的活力,设计构思体现对 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开辟大面积的水面表示对历史上 城市河流的回忆。亲水活动是最受市民喜爱的活动, 近水的空间往往是最受欢迎的公*空间。公园设计充 满了水的元素,喷泉、水池、小溪、瀑布和叠水深受 市民喜爱,如中央公园音乐厅前的大喷泉,橘子园里 的曲水流筋和源水公园里的人工湖。最引人注目的还 是科学艺术城里大面积的水域。所有的建筑均在水中 央,放在刚好浮出水面的基座上,仿佛漂浮在水上一 般。由于浅水池的倒影效果,建筑与倒影形成了奇特 的景观。 (4)历史文化 图里亚河床多变的地形变成了经典的西班牙花 园,有喷泉、拱门和对称设计。图里亚公园的设计处 处体现着西班牙园林的特点:设计上多采用曲线,并 喜爱用色彩鲜艳的花卉进行装饰,犹如花边,通过空 间轴线设计,以主景雕塑和水轴为核心元素,形成宁 静、自然、质朴的文化景观空间。 西班牙历史上是航海大国,瓦伦西亚是西班牙 的第二大海港,对王*日的塑编和进口立业的泊切

2.本士文化的提取与多元文化的融合

在河床公园的改造过程中,瓦伦西亚十分注重 本土文化与特色的延续,现代文化、地域文化与传统 文化有机融合,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就地取材 图里亚河床公园许多设计元素与建筑材料均来 源于本地。如瓷砖生产是瓦伦西亚市主要的工业之 一,科学艺术城内max剧院的球形外表覆盖了一层 当地特产的华丽的瓷砖。采用的瓷砖瓶贴手法也源自 当地的手工艺特色。卡拉特拉瓦曾说,“我利用钢材 和混凝土等最普通的材料,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建 材可以就地取得又是廉价的”,因此,他设计的科学 艺术城有许多来源于本地的材料与技术。 公园里种植了许多当地特有的植物,如棕榈、 紫荆、黑松和石榈等,最有特色的当属位于中央公园 的橘园。瓦伦西亚因土壤肥沃而成为最好的栽种橘子 之地。每到橘子红了的季节,熟透了的橘子落入橘树 下专门设计的景观水道里,流向公园的各个角落,形 成别致的景观。 当地人对于植物的喜爱还体现在建筑上。科学 艺术城中的科学博物馆外墙面采用了树形结构,每两 根斜柱组成一束最上端的“树权”支撑屋面。每一束 “树权”交汇于一根“树枝”上。

现在公园的浮雕、主题园区和景观小品设计上。 瓦伦西亚在历史上还是著名的丝绸交易场所,市 中心保留有欧洲最著名的丝绸交易厅和丝绸广 场。对于这一文化的追溯体现在了图里亚公园许 多路径、花带和细部设计上。

术科学城的另外一边本来就是家乐福大型购物中 心,现在结合图里亚公园的规划设计,更是人潮 不断。

3.市民活动的引入与公共空间曾

3.市民活动的引入与公共空间的塑造 受到市民的喜爱,吸引人流和公共活动是 个规划设计项目成功的体现。在这一点上,图里 亚河床公园的改造无疑是最成功的,长达8.9km 的7个园区中,每一处都能看到市民的身影。公 园有着便捷的交通,人们可以非常方便的从任何 个方向进入图里亚公园。由于图里亚公园是河 床改造而成,因此宽而深的沟道能减弱传来的城 市噪音,让人们可以在公园内安静地休息和阅 读;大面积开散空间和草地让人们尽情享受“日 光之城”的阳光;咖啡厅、酒吧、餐厅成为人们 聚会聊天的首选场所;针对不同人群的体育活动 和游乐设施照照擦;定期举办的节庆活动和比 赛活动(如音乐会等),为公园吸引了更多的人 气。沿河有瓦伦西亚大学等几个西班牙著名的大 学,公园内的单车赛道和滑板公园成为年轻人最 喜爱的场所。除了进入博物馆或者文化艺术馆内 部,所有的地方都是免费开放。 4.与城市空间的有机结合,共同繁荣 图里亚河床公园保留了原来河上的桥,送 些桥不仅连接了河两岸的城市空间,还形成了公 园内独特的景观。公园与周边城市空间保持的良 好的空间与交通联系,设有两个地铁出口和几十 个公园出入口,从瓦伦西亚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非 常便捷的到达图里亚公园。紧邻河流的城市中心 地段集合了许多城市公共建筑,如圣多明各大数 堂、瓦伦西亚大学、皇家修道院和市集广场等, 是城市主要的公共中心。图里亚公园的设计充 分考虑与他们的空间联系和景观视觉效果。公园 的部分空间穿插于城市空间之中,将其周围城市 空间连接起来,并与城市中街道、绿地等要素缩 合,这种穿插组织的结果,能使公园与城市整体 “血脉”重新接合,并通过文化建筑与绿地自身 效益带活周边地区。如卡拉特拉瓦设计的科学艺 术城公园,这个地区原属城市边缘,运用“桥” 等外部空间要素将河床两侧空间连接起来,这利 穿插组织的结果使艺术科学城与城市接洽,成头 瓦伦西亚重要的观光景点,并带动了河床两侧大 型旅馆、购物中心、商业街等的复兴与繁荣。艺

3.市氏活动的大与公共全间的量适 受到市民的喜爱,吸引人流和公共活动是 个规划设计项目成功的体现。在这一点上,图里 亚河床公园的改造无疑是最成功的,长达8.9km 的7个园区中,每一处都能看到市民的身影。公 园有着便捷的交通,人们可以非常方便的从任何 一个方向进入图里亚公圆。由于图里亚公园是河 床改造而成,因此宽而深的沟道能减弱传来的城 市噪音,让人们可以在公园内安静地休息和阅 读;大面积开散空间和草地让人们尽情享受“日 光之城”的阳光;咖啡厅、酒吧、餐厅成为人们 聚会聊天的首选场所;针对不同人群的体育活动 和游乐设施照照携携;定期举办的节庆活动和比 赛活动(如音乐会等),为公园吸引了更多的人 气。沿河有瓦伦西亚大学等几个西班牙著名的大 学,公园内的单车赛道和滑板公园成为年轻人最 喜爱的场所。除了进入博物馆或者文化艺术馆内 部,所有的地方都是免费开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文化面临着 发展危机,如何将文化延续与再造相结合是解决 问题的根本途径。瓦伦西亚图里亚河床公园的改 造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她的成功证明,在 空间改造和文化再造的过程中,在对人文过程 的影响上,应体现出对当地历史文化的珍惜, 能够维护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应体现出 对城市文化的重视,创造出具有归属感和场所感 的开放空间;应满足市民对河流环境感知的需求 和各类游憩活动。城市河流空间的改造要做到历 史文化、风俗民情的保护继承与传统环境的整治 恢复并重。传统文化空间的再造与市民活动丰富 共举,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再造。通过文化再 造,使滨河地段或原河流空间成为城市独具魅力 的文化中心,增加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和活力,保 城市健康发展。

图里亚河床公园保留了原来河上的桥,这 些桥不仅连接了河两岸的城市空间,还形成了公 园内独特的景观。公园与周边城市空间保持的良 好的空间与交通联系,设有两个地铁出口和几十 个公园出入口,从瓦伦西亚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非 常便捷的到达图里亚公园。紧邻河流的城市中心 地段集合了许多城市公共建筑,如圣多明各大教 堂、瓦伦西亚大学、皇家修道院和市集广场等, 是城市主要的公共中心。图里亚公园的设计充 分考虑与他们的空间联系和景观视觉效果。公园 的部分空间穿插于城市空间之中,将其周围城市 空间连接起来,并与城市中街道、绿地等要素结 合,这种穿插组织的结果,能使公园与城市整体 “血脉”重新接合,并通过文化建筑与绿地自身 效益带活周边地区。如卡拉特拉瓦设计的科学艺 术城公园,这个地区原属城市边缘,运用“桥” 等外部空间要素将河床两侧空间连接起来,这种 穿插组织的结果使艺术科学城与城市接洽,成为 瓦伦西亚重要的观光景点,并带动了河床两侧大 型旅馆、购物中心、商业街等的复兴与繁荣。艺

杜塞尔多夫媒体港的文化与空间重塑

eshapeofCulfureandSpaceinMedienHai

蒋姣龙 Jiang Jiaolong

QQ2727387439

众所周知,城市空间是文化记忆的容器。刘易 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称城市空间具 有“容器”功能:“城市从其起源时代开始便是一 种特殊的构造,它专门用来贮存并流传人类文明成 果"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在协调历史 文化和现代发展,地区改造与城市更新的基础上进行 城市文化与空间重塑,成为每一个城市不得不面对的 难题。 城市文化与空间重塑是在对历史文化、现代发 展需求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下,对城市空间与城市文 化的重新打造,让新与旧有机的融入动态发展的现代 城市形象中去。这意味着重塑后的城市文化与城市空 间,不应是无的放矢或者是缺乏联系的简单拼渍,应 该是具有互动的和谐共生。因此,城市文化与空间的 重塑是建立在新与旧、部分与整体的矛盾冲突中寻找 灵感,在尊重历史、放眼全局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在新 的空间形态上体现清晰的文化内涵,以期满足城市新 的发展需求。在不同的城市环境中,城市文化与空间 的重塑可以有多种诠释;同一城市环境下,不同地 区、不同文化氛围也绝不能复制。

二、杜塞尔多夫媒体港的历史沿革

杜塞尔多夫位于德国鲁尔区重工业区的中心, 有鲁尔区的“办公桌”之称。20世纪60年代,重工 业的衰落以及运输方式的日浙发达使得杜塞尔多夫曾

1.杜塞尔多夫港口改造 规划四大阶段 2.载然不同的两种城市景观 3.2000年媒体港总体规划 4.滨河林荫道的宣人尺度 5.公共空间中的起重机

一度落。而社塞尔多夫港的谨慎更新,不仅实现了 由一个旧工业港向创意产业基地的成功转变,还实现 了城市文化和空间的重塑,对城市的转型发展产生了 巨大的推动作用

缘的杜塞尔多夫港成为内城的一部分,距离旧城中心 只有900m,区位条件大大提升。二是城市发展的需 求。杜塞尔多夫作为州府和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意味 着它需要新的市中心地区,通过城市更新改造来满足 减市日益增长的需求。三是港口自身转型的需求。杜 塞尔多夫市从生产到服务中心的转变,货运交通从海 运交通向道路交通的转移,都使得杜塞尔多夫港对城 市的影响力日趋下降。仅仅靠港口的扩建已经无法扭 转这一局面,因此如何提升港口的品质和经济活力成 为港口转型的迫切需求。于是,杜塞尔多夫港从港口 文化向创意文化的转型丧变烈烈地拉开了雄靠

杜塞尔多夫港的发展沿革

社塞尔多夫港历史悠久,自19世纪开始承担大 规模的航运功能。1886年,政府决定在Lausward地 区建立港口,十年后杜塞尔多夫港正式成立,当时它 是最现代化的港口之一。由于货运量的增加,杜塞尔 多夫港曾风光一时,其面积自1904年开始扩张。经过 二十年的扩张重建之后,它达到了史上最大的规模, 包含拥有8个码头,55hm²的水域面积。根植于这些 旧码头、旧仓库的港口文化,都是杜塞尔多夫发展的 缩影,是城市的特色与神韵。浓的港口文化给城市 带来活力的同时,在港口漫步、目送轮船缓缓驶出港 口、聆听阵阵鸣笛声等也都成为杜塞尔多夫市民的独 特记忆。然而不宰的是,作为德国军备进出口大港的 杜塞尔多夫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受到严重破坏,货 运功能不得不停止?。之后随着其经济功能的下降, 杜塞尔多夫港不得不缩小面积,逐渐萧条起来。

3.从港口文化向创意文化的转型

QQ2727387439

创意工作室、餐饮、零售、多媒体影院等服务机构。 由于当时进驻的企业以传媒领域为主,于是该地区被 称为“媒体港”。十几年前,杜塞尔多夫港还是一片 萧条废弃的景象,而如今,游媒体港,欣赏现代建筑 的外观,体验时尚酒吧和餐馆,感受滨水休闲活动, 已经成为杜塞尔多夫城市旅游的一大亮点。它既有着 历史港口的风情和底蕴,又充满了现代时尚的气息 是一处游走于怀旧与魔登之间的好去处。

每一地块、每一个建筑都能被个性化处理,丰富了城 市肌理,也满足创意产业入驻的需求。这样一来,新 的媒体港与旧城区两地相隔不过十几分钟的路程,却 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城市景观,一边是规规矩矩的欧洲 建筑风格和石板路,另一边却是高塔、不规则形状的 建筑。空间上和谐并置,文化上相互融合,体现了杜 赛尔多去极具包容性的城市特色

于在这里吹吹风、即聊天、喝喝咖啡。就连联系媒体 港两岸的步行桥也被重塑为公共活动的绝佳场所。桥 的两侧设有木质大台阶DB11/T 1610-2018 民用建筑信息模型深化设计建模细度标准,吸引了许多居民和游客在这 里体酸、观景、晒日光浴。

3新旧建筑的对比与融合

杜塞尔多夫媒体港的再开发模式是反传统的, 同时又是符合城市自身发展优势的,丰富的想象与理 性的思考共存于这个产业遗存地的再开发设计中。 因此,如何将新旧建筑对比和融合,是文化与空间重 塑中需要处理的重点。 改造中注重对港口工业文化和工业遗迹的保 护,除了对一些仓库和港口建筑的保留以外,媒体港 还有相当一部分改造的建筑。Spedition街14号是一 幢多层办公楼,也是由一栋小别墅扩建而来,仍然保 留着原来的历史样式。有的建筑也会在立面上添加一 些现代元素,看上去也别有一番韵味。 除此以外,灵活的规划方式,将每一地块单独 运作,为建筑师创造风格各异的建筑形态提供了条 件。新建建筑没有统一的模式束缚,在体现时代精 神和地域特色的同时也独具个性。在媒体港的核心 区,相对于老工业建筑,新建筑在建筑尺度、建筑形 式上都也更具现代感和未来感,新旧建筑对比鲜明、 富有创造性。媒体港最出名的是3幢由建筑大师弗兰 克·盖里设计的新海关大楼DerNeueZollhof,采用 打破传统的流线设计,实体与水里的倒影交相辉映, 动感十足。三幢高度都不超过50m,第一幢和第3 幢分别为自色和红色砖块外墙。中间的那幢是金属不

与过去相比,现代城市对文化和空间的要求发 生了很大改变。从文化的变迁来看,今天的城市已经 很难用一种文化来约束,多元协调、和而不同已经成 为新的潮流。而从空间的演变来看,过去单一空间的 高限性也不难以适合城市转型的新需求。因此,在不 断变化的时代,以开放的思想、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传 统,面向未来,对于当代城市发展来说显得尤为重 要。在媒体港文化与空间重塑的过程中,既传承历史 传统、又创新当代文化;既深传统空间的精华,又 顺应时代的变迁。主要在以下方面做出了努力: 1.城市肌理的丰富 这里曾经是堆满荒废货仓的码头区,经过大规 模的港口改造使这个地方重放异彩,逐步形成集商 业、办公、娱乐、休闲、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 时尚新区。在改造中,对原有街道网络和城市骨架的 改造都土分谨慎,通过采用灵活的地块划分方式,佳

公共空间是城市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其设计 尤为重要。如果没有适宜的城市公共空间去引导人们 的日常活动,城市文化的塑造就无从谈起。经改造 后,以前那个无人问津的破败码头区现在成为内涵丰 富、开放多元、特色鲜明的城市公共空间。尽管经历 了多年的大规模新建,现在的媒体港在展现现代文化 的同时也保持着港口特有的工业氛围,公共空间中的 码头堤岸、码头阶梯、锻铁栏杆、运货的铁轨和起重 机都被保留下来,成为景观上的真正创意。加上莱菌 河滨的地下隧道将莱茵河公路引入地下,使得旧城重 返莱茵河,也大大提高了媒体港公共空间的可达性。 而伸入媒体港的2km长林荫大道两侧种有双排树,环 境清幽,依托莱茵河滨河步行区,通过步行系统和城 市景观上的连贯与呼应,将媒体港的核心地段、市民 公园、菜茵公园和旧城的城堡广场串连在一起,激活 了这片城市原本闲置的空间,强化了城市整个公共空 间系统的整体性。另一方面,媒体港的规划设计非常 注意其公共空间的人性化的尺度,无论是滨河林荫道 还是街头小广场,都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人们很乐

QQ2727387439

体港给人们带来放松的生活气息,容易引发创意人员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独 特的环境。媒体港本身就是创意文化的真实再现与完 美演绎,也是创意人士缅怀过去、畅想未来的地方。

随着大多企业进驻,服务设施相继完成,凭借 莱菌茵河的景观优势,媒体港成为杜塞尔多夫最受欢迎 的休闲场所之一,在这里人们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餐 厅、酒吧、影院、健身房。各个现代建筑旁以及步行 桥边的餐厅都成为上班族、居民和游客的吃饭、聊天 的首选场所。一边就餐,一边观赏莱菌河上来往穿梭 的大小游轮以及河两岸的现代建筑成为一种现代新时 尚…·除了建造满足人们休闲、餐饮需要的建筑,媒 体港还结合四季引入各种户外节庆与文化活动,包括 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水上摩托艇比赛、爵士音乐会、 燃放焰火等,媒体港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一样充 满活力,是人们休闲旅游的理想场所。

与新天地不同,杜塞尔多夫港口不仅仅是一个游 乐场所,更是一流的广告传媒机构争先入驻的理想办 公基地。根据媒体港2011年的产业调查报告,已经 有800多家企业,8600人在这里工作。其中76%的 企业在这里设立了总部,媒体行业占30%提供了绝大 部分的工作岗位。媒体港引入新的创意文化,植入新 的城市功能,还使整个城市实现了从生产型城市向服 务型城市的成功转型GB/T 50491-2018 铁矿球团工程设计标准,成为欧州的创意产业中心。 在相对保守的德国,杜塞夫多夫文化的开放性、 包容性和多元化在媒体港体现的淋漓尽致。无形的创 意文化落实到有形的建筑景观环境中,色彩斑斓、奇 张时尚的建筑群既提升了企业形象,又直接反映了城 市对创意产业的鼓助和包容,加强了媒体港的凝聚 力。创新灵活的规划运作方式使得这个地区的建筑风 格并不整齐划一;古老的建筑修继后变成文化创意产 业的聚集地;国际知名的建筑师弗兰克·盖里,斯蒂 文·霍尔等人大胆的创意设计,也为媒体港注入了时 尚气息。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的相互交融加上媒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