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BT4252-2011 耐热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

YBT4252-2011 耐热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7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756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YBT4252-2011 耐热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

耐热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Heat Resistance Concrete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1.0.1为了促进耐热混凝土在工程中合理应用,做到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耐热混凝土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与验 收。 1.0.3在耐热混凝土工程的应用过程中,除执行本规程以外,应 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2.0.1耐热混凝士heatresistanceconcret

3.0.1耐热混凝土必须具有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和耐热度,在 设计使用年限内必须满足结构承载和正常使用的功能要求。 3.0.2应根据其所处环境和预定功能进行耐热度设计。 3.0.3根据胶凝材料养护条件的不同DL/T 5161.5-20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5部分:电缆线路施工质量验收,按下列分类: 3.0.3.1水硬性耐热混凝土 1普通硅酸盐水泥耐热混凝土,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胶 凝材料。 2矿渣硅酸盐水泥耐热混凝土,以矿渣硅酸盐水泥作为胶 凝材料。 3铝酸盐水泥耐热混凝土,以铝酸盐水泥(高铝水泥)为胶 凝材料。 3.0.3.2气硬性耐热混凝土 1水玻璃耐热混凝土,以水玻璃(工业硅酸钠)为胶凝材料。 2磷酸盐耐热混凝土,以一定浓度的工业磷酸或磷酸二氢 铝溶液为胶凝材料。 3.0.4耐热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一般采用C15、C20、C25、C30

岩、花岗岩等火成岩。4·原材料4.3.2使用温度超过500℃宜使用黏土熟料、铝土熟料、耐火砖碎料等经过高温烧结的原料,其技术要求见表4.3.2。表4.3.2500°C以上耐热混凝土骨料的技术要求4.1胶凝材料及固化剂序号材料种类化学成分/%4.1.1不同种类的耐热混凝土应使用不同的胶凝材料,各种胶AlzOsMgOFegO黏土质黏土熟料≥30≤5凝材料及相应固化剂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铝酸盐≤5. 5黏土质耐火砖≥30≤5≤5. 5水泥》GB201、《工业硅酸钠》GB/T4209、《工业氟硅酸钠》HG/T高铝质高铝砖≥45≤53252、《工业磷酸》GB/T2091的相关规定。≤3. 02矾土熟料≥45≤3. 04.2'掺合料注:各耐热骨科的压辞值指标、针片状指标、级配范围等指标及检验方法,应符合《善通混能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4.2.1拌制使用温度500℃以上耐热混凝土时宜掺人以AlOSiO:为主要成分的掺合料。技术要求见表4.2.1。4.3.3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1.5mm,级配应采用连续级配。表4.2.1择制500℃以上耐热混凝土常用掺合料的技术要求4.4外加剂细度/%化学成分/%掺合料名称Al:OsMgOFeg O4.4.1耐热混凝土宜加人一些非引气型外加剂。外加剂的质量80gm方孔筛第余量≥3065≤5. 5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及《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黏土砖粉≤70≥>30≤5≤5. 5程》GB50119的规定。黏土熟料粉≤70高铝砖粉≤70>55≤5≤3. 04.5拌合用水矾土熟料粉≤70≥48≤5≤3.04.5.1耐热混凝土的拌合水与养护水质量要求应符合《混凝土注;对于高炉基墩等长期处于高温、高湿条件下的耐热混瀛土,应参照《水泥压蒸安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定性试验方法>GB/T750测试安定性合格方可用于工程筛工。4.2.2作为掺合料的粒化高炉矿渣粉及粉煤灰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的相关规定。4.3骨料4.3.1使用温度500℃以下的骨料可采用玄武岩、安山岩、辉绿45

5.0.1配合比设计根据耐热混凝土强度等级、耐热度及可施工 性参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以试验确定, 5.0.2胶凝材料在满足设计强度、可施工性等条件下,宜减少用 量,水泥用量不宜大于400kg/m²。 5.0.3配制耐热混凝土时,宜掺加适量外加剂,减少用水量。 5.0.4粗骨料粒径宜选用5mm~31.5mm连续级配;细骨料宜 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大于2.3,含泥量不应大于1%;砂率宜 选用40%~60%。

6.1.1进场原材料应具有质量证明文件并按照现行相关标准进 行复检。 6.1.2各种原材料应有固定的堆放地点和明确的标志,标明材 料名称、品种、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堆放时应有分界标志。 6.1.3装装粉状材料(水泥、超细粉和粉状外加剂)应防副。 6.1.4液体胶凝材料和外加剂应防止沉淀和分层。 6.1.5袋装粉状材料及液体胶凝材料和外加剂的储存期应遵守 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6.1.1进场原材料应具有质量证明文件并按照现行相关标准进 行复检。 6.1.2各种原材料应有固定的堆放地点和明确的标志,标明材 料名称、品种、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堆放时应有分界标志。 6.1.3装装粉状材料(水泥、超细粉和粉状外加剂)应防副 6.1.4液体胶凝材料和外加剂应防止沉淀和分层。 6.1.5袋装粉状材料及液体胶凝材料和外加剂的储存期应遵守 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6.2.1耐热混凝土的拌制应使用强制搅拌机。 6.2.2耐热混凝土拌和必须按照试验部门签发并经审核的混凝 土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摄自更改。 6.2.3耐热混凝土拌制生产前,应按批准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进行最佳投料顺序和拌和时间的试验 6.2.4耐热混凝土组成材料的配料量均以重量计。称量的允许 偏差,不应超过表6.2.4的规定,

表6.2.4原的社量分许信差

6.2.5水硬性耐热混凝土拌制时,按照《预拌混凝土》GB14902 执行。 6.2.6气硬性耐热混凝土拌制时,掺合料、骨料应先与固化剂拌 7

合均匀,干燥材料应在搅拌机中预先搅拌1min~2min后,再加液 态胶凝材料(水玻璃或磷酸盐)。待全部材料装人搅拌机后,搅拌 均匀。 6.2.7生产过程中每班记录应齐全,包括耐热混凝土的揽拌时 间、品种、数量和应用的工程部位等。

6.3.1运输耐热混凝土的车辆、容器必须将杂物和水清理干净。 6.3.2运输过程中不应发生分层、离析、漏浆、泌水,严禁加水。 6.3.3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耐热混凝土时,整个运输过程直至 卸料浇筑结束的时间不应超过耐热混凝土的初疑时间,

6.3.1运输耐热混凝土的车辆、容器必须将杂物和水清理干净。

6.4.1耐热混凝土拌合物人模温度,宜控制在5℃~35℃。 6.4.2浇筑前应检查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及其保护层厚度、预埋 件等的位置和尺寸,确定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浇筑。 6.4.3运抵现场的混凝土期落度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取 经试验确认的可靠方法调整落度。 6.4.4耐热混凝土的浇筑分层厚度,应根据拌和能力、运输能 力、浇筑速度、气温及振势器的性能等因素确定。一般为300mm ~500mm参照表6.4.4规定;当采用低塑性混凝土及大型强力振 捣设备时,其瓷筑分层厚度应根据试验确定

表6.4.4耐热混凝土漆筑分层的允许量大厚度

6.4.5分层浇筑时,应注意使上下层耐热混凝土一体化,应在下 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在浇筑上层混凝土 时,宜将振捣器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0mm~100mm左右以便形成 整体。

6.5.1耐热混凝土浇筑完毕,在其终凝后即应进行妥善的养护, 避免急剧干燥,温度急剧变化,振动以及外力的扰动。 6.5.2浇筑完毕后,水硬性耐热混凝土采用覆盖、酒水、喷雾或 铺设薄膜等养护措施;气硬性耐热混凝土采用覆盖养护,不得酒 水。养护条件和养护时间宣按照表6.5.2的要求进行。

表6.5.2养护条件和养护时间

6.5.3冬期施工时应用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进行保温养护,水 硬性耐热混凝土不得向裸露部位的混凝土直接浇水养护。

6.5.3冬期施工时应用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 行保温茶护,水 硬性耐热混凝土不得向裸露部位的混凝土直接浇水养护。

6.6.1耐热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应参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6.6.2水硬性耐热混凝土试块的制作、养护方法和强度等级按 照《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执行。 6.6.3气硬性耐热混凝土试块的养护方法为:将成型好的试块 在20℃士5℃环境中静置24小时后编号、拆模,养护龄期为28 天。 6.6.4耐热混凝土落度按照《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 法标准GB50080规定的方法检验,允许偏差按照表6.6.4执行

6.6.1耐热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应参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6.6.2水硬性耐热混凝土试块的制作、养护方法和强度等级按 照《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执行。 6.6.3气硬性耐热混凝土试块的养护方法为:将成型好的试块 在20℃士5℃环境中静置24小时后编号、拆模,养护龄期为28 天。 6.6.4耐热混凝土落度按照《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 法标准》GB50080规定的方法检验,允许偏差按照表6.6.4执行

表6.6.4拆落度分许偏差

6.6.5耐热混凝土的检验项目和技术要求。见表6.6.5。

表6.6.5耐热混摄士的检验项目和技术要求

附录A 耐热混凝土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本规程规定了耐热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使用的设备、试样、 试验步骤和结果判定

1高温箱型电阻炉的温度量程≥1000℃,箱式炉的炉膛尺 寸宜≥180mmX200mm×500mm,能保证按规定的升温速率均匀 升温。 2电热恒温干燥箱 能满足110℃±5℃烘干试样水分的要求。 3压力试验机 量程0~1000kN,精度一级。 A0.3试件的尺寸、数量及评定 1试件的尺寸100mm×100mm×100mm。 2选棱角完整,没有裂纹的同一配比,同一批号,抽检批每 100m耐热混凝土为一批,不足100m²亦为一批,大体积耐热混 凝土每200m²为一批,或参照相应规范。每检验批为三组,包括 强度等级,烘干强度,残余强度及线变化率。 3检验项目包括:耐热度、耐热混凝土强度等级、烘干强度、 残余强度和线变化率。 A.0.4试验方法 1耐热混凝土强度等级:水硬性耐热混凝土按GBJ107的 标准进行取样、制作、养护、检验和强度等级评定。气硬性耐热混 凝土按照本规程6.6.3的规定养护后,进行耐压试验,根据耐压 试验结果按GBJ107的规定评定强度等级。 2烘干强度:经标养后的试块,置于电热恒温干燥箱中NB/T 42145-2018 全钒液流电池安装技术规范,保 持110℃士5℃下烘于24小时,冷却至室温,然后试压一组,按

A.0.3规定评定烘干强度。 3残余强度:经烘干后的试块置于箱式电炉中加热,按平均 2℃/min~3℃/min匀速升温至设定温度,恒温3h后,自然冷却 至室温,立即送压、并按A.0.3规定评定耐热混凝土残余强度。 检测结果按本规程表6.6.5中技术要求评定。 4烧后线变化率:按照《致密耐火浇注料线变化率试验方 法》GB8932.5的规定检验。 5耐热度:测得的残余强度符合本规程表6.6.5中技术要 求规定时,且试块完整表面未出现裂纹,其设定加热的温度值即 为耐热度 6耐执混凝土检验报告格式见附录B。

A.0.3规定评定烘干强度

附录B耐热混凝土检验报告表

附录B耐热混凝土检验报告表

GB/T 12085.7-2022 光学和光子学 环境试验方法 第7部分:滴水、淋雨.pdfB.0.1耐热混凝土检验报告表可采用表B.0.1的格式

1.0.1~1.0.3为规范耐热混凝土的施工,统一耐热混凝土施工 过程中共性的技术间题,以达到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的要求。 本规程所指的耐热混凝土为没有配筋的素混凝土,应用于热 环境的钢筋混凝土,应综合考虑温度对钢筋强度、弹性模量、膨胀 系数的影响系数,及混凝土的残余强度,按照相应的设计公式设 计。长期处于温度冷热交替环境中耐热混凝土的耐久性,应进行 专门的试验或分析加以解决。对于有特殊防腐要求(耐酸、耐碱 等)、存在渗水(如地下水位以下的烟道等)、热膨胀和蒸汽(炼钢 热泼渣坑等)环境条件下的情况,本规程不适用。 耐热混凝土工程应用过程中尚应遵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等相关现行 国家标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