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浙S17:塑料排水检查井(三).pdf

2014浙S17:塑料排水检查井(三).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6.8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801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2014浙S17:塑料排水检查井(三).pdf

折江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浙江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2014浙S17

GB/T 41898-2022 食品金属容器内壁涂覆层耐蚀力和致密性的测定 电化学法 扫描版批准部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组织编制:浙江省标准设计站

ZHEJIANG GONGSHANGUNIVERSITY PRESS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

关于批准《塑料排水检查井(三)》图集

关于批准《塑料排水检查井(三)》图集 为浙江省标准设计图集的通知

各市建委(建设局),绍兴市建管局、义乌市建设局,省标准设计站,各 有关单位: 由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编,浙江前泽嘉盛排水材料有限公司 参编的《塑料排水检查井(三)》建筑设计图集,经审查,现批准为浙江省 标准设计图集,图集号为2014浙S17,该图集自2015年2月1日起施 行。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七日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检查井平面连接(现场支管活动接头接入) 21 检查井竖向标高及坡度调整(一)~(三) 22~24 检查井井底座接管: 25 检查井并底座与连接管变径连接 26 分离式井盖、并盖座选用安装 27 非分离式井盖、井盖座选用安装 28 偏沟式单算雨水口、雨水井 · 29 平算式单算雨水口、雨水井 30 立算式单算雨水口、雨水井 31 跌水井、水封井、油污隔离井连接 32 检查井基础做法·: 33 检查井回填做法 34 检查井抗浮处理回填做法 35

分离式检查并并盖座基础做法(并筒直径≤600mm) 36 分离式检查并井盖座基础做法(井筒直径=700mm): 37 附录一 塑料检查井部件品种表(一)~(五) 38~42 附录二 有流槽直立弯头井、直通井、异径直通井井底座 43 有流槽上、下弯头井井底座· 44 有流槽90°、45°平面弯头井井底座 45 有流槽45°~90°、0°~45°平面弯头井井底座·· 46 有流槽正三通井、汇合三通井井底座 47 有沉泥室直立弯头井、直通井底座 48 有沉泥室45°平面弯头井、90°平面弯头井井底座 49 有沉泥室三通井、四通井井底座 50

直通并、三通井、四通并井筒 51 单接头、二通汇合井筒 52 异径接头、渐变异径接头、过渡接头 53 二通汇合异径接头 54 井筒(井壁管)、收口锥体 55 支管活动接头、管箍、堵头 56 雨水收集井、雨水收集井圈 57 水封井、油污隔离井井底座 ·. 58 圆形、花卉复合井盖、井盖座 59 附录三 力学计算(一)、 60~61

并盖材料及井盖座类型选用见表1。

表1 井盖材料及井盖

井盖材料及井盖座类型选用

并底座、并简(并壁管)的材料选用

日、检查井的其他部件 检查并及其他部件的质量应符合《建筑小区排水用塑料检查 并》CJ/T233附录B和《市政排水用塑料检查井并》CJ/T326的 要求。 1、热收缩带(套) 当检查并采用热收缩带(套)作为密封材料时,热收缩带(套 应由检查井生产厂家配套供应。 2、橡胶密封圈 井筒(井壁管)与井底座承插连接的橡胶密封圈应由检查井 生产厂家配套供应。橡胶密封圈应采用氯丁橡胶或其它具有 耐腐蚀性能的合成橡胶,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 GB/T21873的要求。 3、胶粘剂 检查井接口的胶粘剂应由检查井生产厂家配套供应。 五、设计

1、检查井部件选用 (1)市政、建筑小区(居住区、公共建筑区、厂区等)检查井井 简直径应根据设置场所、排水性质、设置位置、管道直径、 汇入管道数量、埋设深度等因素确定。 (2)检查井汇入排水管径直径、排出管管顶理深与检查井形式和 并筒(井壁管)直径间的关系见表3、表4。

1、检查部件选用 (1)市政、建筑小区(居住区、公共建筑区、厂区等)检查井井 简直径应根据设置场所、排水性质、设置位置、管道直径、 汇入管道数量、埋设深度等因素确定。 (2)检查并汇入排水管径直径、排出管管顶理深与检查并形式和 并筒(井壁管)直径间的关系见表3、表4。

2、井底座选用 (1)检查井井底座型号、规格应根据所连接排水管直径、数量、 并底标高、以及在检查并处交汇的角度等因素选用。 (2)检查井宜在一定直线距离处、拐弯、汇合处设计井筒直径大 于或等于700mm。 (3)排水管道上的检查并应采用有流槽的井底座。下列情况下应 采用设沉泥室的井底座: ①道路雨水口。 ②水封井井底座。 ③污水提升泵站的前一检查井。 ④污水倒虹管进水井的前一检查井。 (4)建筑物污水排出管排入起始检查井,若排出管与井底座有跌 落与变径时可采用直立弯头井井底座,如为管顶平接可采用 平面弯头井井底座。 5)接纳建筑物污水排出管的检查井井底座宜符合下列要求: ①有一根排出管排入检查井,排出管管底与检查并出水管底 标高之差小于等于0.5m时,宜选用有流槽三通并并底座,见

本图集14页,若排出管管底与检查井出水管管底标高之差大 于0.5m时宜设置直立弯头井并底座或单头接并简加直通井井 底座,将污水排往检查井下游,见本图集13页和14页。 ②有三根及少于三根管径小于或等于150mm(160mm)排出管 排入检查井,排出管管底与检查井出水管管底标高之差大于 0.5m,且排出管之间间距较小时,宜选用由三通汇合井并井筒 或单头接井筒加汇合异径接头收集排水管进水,通过直立弯 头井底座或直通井并底座将污水排至检查井下游,见本图集 17页。 ③有四根及少于四根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排出管埋设深度 小于0.7m,排出管之间有一定间距在绿地下且无法设置多个 直立弯头井时,宜采用多个井筒直径200mm的直通井将污水 汇集后流入带单头接井筒或直通井井筒的井底座排入检查井 下游,见本图集19页。 ④有五根及少于五根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排出管,排出管管 底与检查井出水管管底标高之差小于等于0.5m时,宜选用有 流槽五通汇合井井底座的排水方式,见本图集20页。 排水管道水流在检查井处转向时,应根据水流偏转角度选择 平面转弯检查井并底座,平面弯头的角度分为15°、30°、 45°、60°和90°。见本图集13页。 室外埋地排水管在下列情况下应设计直通井井底座检查井: ①排水管道直径等于150mm(160mm),且检查井直线距离大 于30m时。

②排水管管径大于或等于200mm,且污水检查井直线距离大 于40m,雨水检查井直线距离大于50m时,见本图集13页。 (8)当排水直线管段上有汇入管接入并底座时,可根据汇入管的 根数与连接角度选择有流槽的三通、左(右)斜三通、四通、 左(右)斜四通、二通汇合、三通汇合、四通汇合、五通汇 合、以及六通并等并底座。见本图集14~20页。 (9)当排水直线管段上有管道汇入检查井,但汇入管管底与检查 并井出水管管底标高之差大于0.5m,可依据汇入管平面布置情 况,采用单头接、直通井筒、三通井筒、四通井筒,或二通汇 合、三通汇合、四通汇合、五通汇合等部件,将多根汇入管 汇集,井筒与井底座上下串接后,将污水排入检查井下游。 见本图集15~20页。 10)当排水管落差大于2m时,应设跌水检查井,并符合下列规定 ①排水管管径小于等于200mm时,一次跌水水头不得大于6m。 ②排水管管径300mm(315mm)~600mm时一次跌水水头不宜 大于4m。 ③排水管管径大于600mm时,一次跌水水头应经计算确定。 11)在并底座与排水管道的连接需变径时宜采用变径接头,当变 径管管径小于井底座接口口径时,应管项平接。 12)当检查并上下游需要气体隔断时,应选用水封并并底座,且 井底座应设沉泥室。 13)在排水管道上需分离或阻拦油污进入下游管道时,应设置油 污隔离井底座。

②排水管管径大于或等于200mm,且污水检查井直线距离大 于40m,雨水检查井直线距离大于50m时,见本图集13页。 (8)当排水直线管段上有汇入管接入并底座时,可根据汇入管的 根数与连接角度选择有流槽的三通、左(右)斜三通、四通、 左(右)斜四通、二通汇合、三通汇合、四通汇合、五通汇 合、以及六通并等并底座。见本图集14~20页。 (9)当排水直线管段上有管道汇入检查井,但汇入管管底与检查 并井出水管管底标高之差大于0.5m,可依据汇入管平面布置情 况,采用单头接、直通井筒、三通井筒、四通井筒,或二通汇 合、三通汇合、四通汇合、五通汇合等部件,将多根汇入管 汇集,井筒与井底座上下串接后,将污水排入检查井下游。 见本图集15~20页。 10)当排水管落差大于2m时,应设跌水检查井,并符合下列规定: ①排水管管径小于等于200mm时,一次跌水水头不得大于6m。 ②排水管管径300mm(315mm)~600mm时一次跌水水头不宜 大于4m。 ③排水管管径大于600mm时,一次跌水水头应经计算确定。 11)在并底座与排水管道的连接需变径时宜采用变径接头,当变 径管管径小于井底座接口口径时,应管项平接。 12)当检查并上下游需要气体隔断时,应选用水封并并底座,且 井底座应设沉泥室。 13)在排水管道上需分离或阻拦油污进入下游管道时,应设置油 污隔离井底座。

并壁管)上增设支管活动接头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经支管活动接头汇入检查井的排水管管径应符合表5要求。

表5 并筒(并壁管)连接支管活动接头管径

②汇入检查井的排水管管底与检查井出水管管底间的标高差 应大于等于本图集21页表11中所规定的值。 2)排水管道标高和坡度的调整宜采用下列方法: 当邻近两座检查井之间的排水管管底标高存在标高差大于30 mm,采用检查井进、出水承口橡胶密封圈连接允许最大偏转 角值,达不到调整目的时,宜采用跌水井或利用上、下弯头 井及异径接头管顶平接等方法来调整排水管管底间的高做法 见本图集22~24页。

(1)并坑应与管沟同时进行,并应保持并底座主管道与管沟中管 道在同一轴线上。有沉泥室的检查井井坑DB11/T 1211-2015 中央空调系统运行节能监测.pdf,应根据选用的规格 格,局部开挖沉泥室深度。并坑开挖的其他规定应符合《塑 料检查并应用技术规程》中的井坑开挖要求。

2)地下水位较高地区或在雨季施工,应有排水、降低水位措施 2、基础施工 检查井基础应根据当地地质勘察资料,经结构设计确定。 当无资料时,可按本图集33页施工。 3、井底座接管安装 1)检查井与排水管道的连接安装顺序为: ①建筑小区应从管道的上游向下游延伸的顺序进行安装: ②市政管道应从管道的下游向上游延伸的顺序进行安装: ③以井→管→井→管顺序安装: 在管道基础的轴线上,先确定井的中心位置;按井底座的 尺寸开挖基坑,铺设垫层:调整井底座基础标高,然后进行 并底座的安装,并与管道连接。 2)井底座接口与管道的连接,应符合现行标准的规定,并按下 列要求进行: ①接口连接施工方法应与管道管材的连接施工方法相适应: ②井底座接口与塑料管道的连接需要变径时,宜采用变径接 头。当进水管管径小于井底座接口口径时,应管顶平接: ③井底座接口与非塑料管道相接时,应采用专用过渡接头进 行连接。当过渡接头与井底座接口采用承插连接,宜再采用 热收缩带进行补强: 井底座接口和钢带增强螺旋管相接时,应采用专用过渡接 头进行连接。当过渡接头与井底座接口和钢带增强螺旋采用 承插连接,宜再采用热收缩带进行补强:

)地下水位较高地区或在雨季施工,应有排水、降低水位措施 基础施工 检查井基础应根据当地地质勘察资料,经结构设计确定。 当无资料时,可按本图集33页施工。 井底座接管安装 检查井与排水管道的连接安装顺序为: ①建筑小区应从管道的上游向下游延伸的顺序进行安装: ②市政管道应从管道的下游向上游延伸的顺序进行安装: ③以井→管→井→管顺序安装: 在管道基础的轴线上,先确定井的中心位置;按井底座的 尺寸开挖基坑,铺设垫层:调整井底座基础标高,然后进行 并底座的安装,并与管道连接。 井底座接口与管道的连接,应符合现行标准的规定,并按下 列要求进行: ①接口连接施工方法应与管道管材的连接施工方法相适应: ②井底座接口与塑料管道的连接需要变径时,宜采用变径接 头。当进水管管径小于井底座接口口径时,应管顶平接: ③井底座接口与非塑料管道相接时,应采用专用过渡接头进 行连接。当过渡接头与井底座接口采用承插连接,宜再采用 热收缩带进行补强: ④井底座接口和钢带增强螺旋管相接时,应采用专用过渡接 头进行连接。当过渡接头与井底座接口和钢带增强螺旋采用 承插连接,宜再采用热收缩带进行补强:

③与其他管材连接时,应采用现行标准和规范规定的连接方 法进行连接。 4、井筒及收口锥体安装 (1)并筒(并壁管)的安装与连接,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①井筒(并壁管)与井底座的连接,应当在并底座安装后进行 ②在插接时,应采用专用的收紧工具,不得使用重锤直接敲 打,并及时调整并壁管的垂直度: ③当井底座井位中心和井筒(井壁管)垂直度调整好后,应 进行及时固定,并临时封堵管口; (2)并筒(并壁管)与并底座的连接宣采用弹性橡胶密封圈承插 或热收缩套(带)等方式进行连接。 (3)井筒(井壁管)的长度应根据检查井的埋深和检查井井盖座 的设计标高,经计算确定。 (4)并筒(井壁管)切割时,切口应平整,与管材轴线相垂直, 尚可留有一定的富余长度。 (5)在井筒(井壁管)上接入排水支管时,可根据支管的数量, 采用井筒(井壁管)接管件或支管活接头进行连接。 (6)在井筒(并壁管)上开孔时,开孔直径不应超过活接头管件 外径6mm,需要多处开孔时,开孔边缘相互净间距不应小于 100mm;支管、连管接入不得倒坡。 (7)在收口式检查井上安装并壁收口锥体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①井壁收口锥体上口离地面的高度应接设计要求进行; ②采用专用工具将并壁收口锥体安装在并壁管上,然后再接

③与其他管材连接时,应采用现行标准和规范规定的连接方 法进行连接。 4、井筒及收口锥体安装 1)并筒(并壁管)的安装与连接,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①井筒(井壁管)与井底座的连接,应当在井底座安装后进行 ②在插接时,应采用专用的收紧工具,不得使用重锤直接敲 打,并及时调整并壁管的垂直度: ③当井底座井位中心和井筒(井壁管)垂直度调整好后,应 进行及时固定,并临时封堵管口; 2)并筒(并壁管)与并底座的连接宣采用弹性橡胶密封圈承插 或热收缩套(带)等方式进行连接。 3)井筒(井壁管)的长度应根据检查井的埋深和检查井井盖座 的设计标高,经计算确定。 4)并筒(并壁管)切割时,切口应平整,与管材轴线相垂直, 尚可留有一定的富余长度。 (5)在井筒(井壁管)上接入排水支管时,可根据支管的数量, 采用井筒(井壁管)接管件或支管活接头进行连接。 6)在并筒(并壁管)上开孔时,开孔直径不应超过活接头管件 外径6mm,需要多处开孔时,开孔边缘相互净间距不应小于 100mm;支管、连管接入不得倒坡。 7)在收口式检查井上安装井壁收口锥体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①井壁收口锥体上口离地面的高度应接设计要求进行; ②采用专用工具将井壁收口锥体安装在井壁管上,然后再接

上井筒; ③井筒长度宜留出一定的富余量,并高出地面。 井筒(井壁管)安装完毕的检查井,应根据沟槽内地下水的 状况,及时采取抗浮的措施。 雨水口 道路上安置雨水口时,应根据路面的高程调整好高度,并采 取适当的措施加以保护。 雨水口的安装,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①道路路基完工或草坪地面平整后,开挖雨水口与雨水支管 的沟槽: ②按雨水口的标高和雨水支管的坡度,在雨水检查井的井筒 (井壁管)上开孔,并安装支管活接头: ③支管活接头安装好后,再连接并铺设雨水支管,同时临时 封堵雨水支管管口: ④在安装道路路缘石同时开挖雨水口基坑,并安放雨水口, 接好雨水支管后,用中粗砂填实并稳固。 闭水试验 闭水试验的方法与排水管道系统的试验方法相同。 检查井的闭水试验应与排水管道系统的闭水试验同时进行。 闭水试验的结果应以井为单位进行记录。若有渗漏时,应采 取有效措施进行修补。 回填 回填应在闭水试验合格后进行

(2)回填材料应采用易于压实的土料GB/T 19812.5-2019 塑料节水灌溉器材 第5部分:地埋式滴灌管,不得采用淤泥、淤泥质 土、湿陷性土、膨胀土、冻土,最大粒径不得超过40mm, 同时不得夹杂石块、砖头等尖硬的物体。 3)回填前,可采用砂土袋等措施对检查井进行临时固定,且井 坑内不得有积水。 4)检查井回填的纵向长度,每侧为井壁管管径的3倍;回填的 横向宽度,至两侧槽帮,且每侧回填材料的宽度不小于400mm。 5)井筒(井壁管)周围≥100mm宽的范围内,宜采用中粗砂、 砂卵石、炉渣或炉渣石灰土等非冻胀性材料进行回填。 6)井筒(井壁管)周围的回填应采用人工分层、对称回填、夯 实。应严格控制井筒(井壁管)的初始变形量,严禁机械回填 8、承压板安装 (1)承压板的安装应与道路路面同时施工,宜采用预制钢筋混凝 土承压板。 2)承压板的孔口内径应大于井筒(井壁管)的外径。承压板上 边缘与井筒上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3)承压板下应铺设300mm的垫层作基础。垫层材料可采用级配 砂石、路床材料或C20混凝土。 4)承压板垫层铺设前,应在井筒(井壁管)外侧放置挡圈,并 在井筒(并壁管)与挡圈之间的缝隙中做好防渗水措施。 5)承压板吊装就位前,应先用小木桩在垫层上进行定位,保证 承压板孔口与井筒(并壁管)同心。

2)回填材料应采用易于压实的土料,不得采用淤泥、淤泥质 土、湿陷性土、膨胀土、冻土,最大粒径不得超过40mm, 同时不得夹杂石块、砖头等尖硬的物体。 3)回填前,可采用砂土袋等措施对检查井进行临时固定,且井 坑内不得有积水。 4)检查并回填的纵向长度,每侧为并壁管管径的3倍;回填的 横向宽度,至两侧槽帮,且每侧回填材料的宽度不小于400mm。 5)井筒(井壁管)周围≥100mm宽的范围内,宜采用中粗砂、 砂卵石、炉渣或炉渣石灰土等非冻胀性材料进行回填。 6)井筒(井壁管)周围的回填应采用人工分层、对称回填、夯 实。应严格控制井筒(井壁管)的初始变形量,严禁机械回填 8、承压板安装 (1)承压板的安装应与道路路面同时施工,宜采用预制钢筋混凝 土承压板。 2)承压板的孔口内径应大于井筒(井壁管)的外径。承压板上 边缘与井筒上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3)承压板下应铺设300mm的垫层作基础。垫层材料可采用级配 砂石、路床材料或C20混凝土。 4)承压板垫层铺设前,应在并筒(井壁管)外侧放置挡圈,并 在井筒(井壁管)与挡圈之间的缝隙中做好防渗水措施。 5)承压板吊装就位前,应先用小木桩在垫层上进行定位,保证 承压板孔口与井筒(并壁管)同心。

(1)井盖安装前应测量井筒的长度,并应切割井简的多余部分 切割后的井筒顶面应水平、平整。 (2)安装井盖应按检查井的输送介质性质确定,污水井盖和雨 井盖等不得混淆。 (3)安装并盖时,并盖不能偏移,并于并筒的轴心对准,安装 应将周围均匀回填至设计要求高度。 10、施工验收 塑料排水检查井施工验收应按国家现行验收规范执行。 七、维护、保养 1、检查并盖受外部原因损坏或遗失时,应按原规格及时更技 2、检查管道积泥情况,不得下井探测,应采用检查镜目测。 3、宜采用专业疏通机械实施管道水力清通。 4、雨水检查井内积泥、砂清理宜采用机械吸泥工具实施清理 如采用人工清理时,应采用专用清挖工具。不得使用有损 塑料检查井的清通工具。 5、爬梯应定期检查、发现间题应及时修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