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823-2021 绿色建筑设备节能控制技术标准.pdf

DB34/T 3823-2021 绿色建筑设备节能控制技术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2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740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4/T 3823-2021 绿色建筑设备节能控制技术标准.pdf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3《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JGJ/T391 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JGJ/T334 5《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 6《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 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9《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 10《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093 1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 12《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 13《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14《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 15《公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设计标准》JGJ/T461 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 规范》GB 50171 1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 1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19《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GB/T19862 20《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范》DB34/T1922

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3《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JGJ/T391 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JGJ/T334 5《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 6《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 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9《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 10《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093 1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 12《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 13《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14《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 15《公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设计标准》JGJ/T461 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 规范》GB50171 1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 1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19《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GB/T19862 20《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范》DB34/T1922

JC/T2523-2019 煤化工用耐酸陶瓷球阀 技术条件.pdf绿色建筑设备节能控制技术标准

目次1总则493基本规定…504功能配置524.1一般规定…..524.2系统架构…534.3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554.4给水排水·574.5供配电574.6电梯与自动扶梯·574.7照明·574.8能源管理·584.9环境监控4.10可再生能源利用4.11管理功能625调试和试运行·685.1调 试:685.2综合效能调适·...70检测和验收·+*736.1检测…..737运行维护...757.1一般规定….757.2系统运行:767.3设备设施维护:787.4 综合节能评估·8048

1.0.2安徽省《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通知(建科函 【2017]2054号)》、《2019年全省建筑节能与科技工作要点要 求》(建科函【2019」472号)中均提出,要求全省城镇新建民用 建筑全面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民用建筑 中建筑设备节能控制工程的设计、调试、检测、验收和运行维护

3.0.1绿色建筑设备节能控制的建设目标,是在满足建筑物使 用和设备运行要求的前提下,实现设备运行安全、可靠、节能和 经济。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对建筑能效等级也有了相 关的要求,如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星级评定,这也是工程建设 且标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部分

3.0.2绿色建筑设备的节能控制是绿色建筑重要的一个组成音

分,本条规定了绿色建筑设备节能控制宜采用建筑设备一体化监 控方式,并且根据不同绿色建筑等级建筑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的 配置要求。建筑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是基于以太网、物联网控制 系统平台,将建筑内若干智能一体化控制设备以及现场的传感 器、执行器、网络元件等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共同实现建筑设 备智能控制并达到各项控制目标的软硬件的集合。建筑设备二体 化监控系统能将节能控制理念与配电控制技术整合为一体,结合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控制技术、配电技术等于一体,能 监控建筑内各机电、照明设备,将机电集成在一个统一的管理平 台下,实现节能、联动控制、信息共享、综合管理。同时,系统 又能减少很多交叉施工,将原来的施工现场做的较多工作移到成 套节能设备厂来完成,提高了整体的工程效率与质量,也方便后 期的服务,责任明确,维护有保障。一般情况下,二星级三星级 应采用建筑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

3.0.5由于传感器和执行器等需要定期校正,而且其性能参类

对控制策略的执行和运行能耗有直接影响,因此强调运行和维护 中应定期检查,以保证满足运行要求。随着使用时间(冬、夏和 过渡季和使用人员等情况的变化,必要时需对控制程序中的参 数进行优化调整,对于节省运行能耗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等有重 要的作用。

在绿色建筑设备节能控制工程项目中,可由专业的远程托管 服务机构实行后期的运维、管理。管理节能是系统重要的节能 手段之一,系统如果仅由物业管理单位来管理和维护的话,其信 息更新与扩充的速度和范围一般会受到局限,专业的远程托管服 务机构可以采用专业的技术手段、配置专业的技术人员等为项目 提供更加优越的后期运维管理服务。 3.0.6绿色建筑设备节能控制能够与所在的智慧城市(城区、社 区)平台对接,则可有效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与互通,实现相 关各方的互惠互利。 3.0.7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支撑技术 BIM是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能使 运行维护管理人员能够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正确的应对,实现数 据共享并协同工作。 BIM技术支持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的信息管理和应用。在建筑 工程建设的各阶段支持基于BIM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可以极大 地提升建筑工程信息化整体水平,工程建设各阶段、各专业之间 的协作配合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充分利用各自资源,有效地避免由 于数据不通畅带来的重复性劳动,大大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效 率,并显著降低成本。

4.1.1通常大型公共建筑类项目的建设中均可设置绿色建筑设 备节能控制的相关系统,并且为了满足项目的管理要求,监控范 围通常包括下列内容: 1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含冷热源、输配系统(水泵和风机) 空气处理设备和通风设备等; 2给水排水:含水泵、水箱(池)供应设备等; 3供配电:变配电设备、电源设备等; 4 电梯或自动扶梯等设备; 5照明:照明设备; 6能源管理; 7环境监控:含建筑内颗粒物浓度监测、地下车库一氧化 碳浓度监控、水质在线监测、室内外区域照度的监测、噪声监测: 8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光伏发电、地埋 管地源热泉。 在建筑中,外围护结构上的电动窗帘、遮阳板和通气窗等设 备的使用量越来越多。因为其开启或调节与暖通空调和照明等设 备的运行相关,往往也纳入系统的建筑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的管 理范畴。该类设备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确定是否纳入系统。 设计过程中可以选择按照本标准采用整体设计,也可以根据 项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或多个子系统设计。 4.1.3绿色建筑设备节能控制采取的节能控制系统具备与火灾 自动报警系统(FAS)及安全防范系统(SAS)的通信接口,主 要是能方便进行综合管理。

智能控制器的核心功能是实现控制算法,包括安全保护、节 能控制功能等的综合要求。智能控制器的硬件配置,需要确定安 全保护、节能控制功能等所有控制算法分别在哪个硬件设备上实 现。在本标准第4章功能配置中,一项功能描述用一段控制算法 实现。配置时可以在同一个硬件设备上实现全部控制算法,也可 以将控制算法拆分成功能互不重复的多段算法,分别装载在若干 个硬件设备上。但是,同一段控制算法应只能装载在一个硬件设 备上。当自动控制算法装载在多个硬件设备上时,自动控制功能 由多个设备协作完成,这些硬件设备之间需要能相互通讯。 配置智能控制器硬件时,应遵循分布控制原则设计本智能控 制器算法和网络整体控制,以避免通讯网络故障等影响被监控设 备的运行。 采用智能控制器,可简化工程实施中配置和编程的大量工 作。为适应装修改造和节能运行的要求,推荐采用程序可修改的 智能控制器。 2本条对符合功能总线的使用做了规定。一般控制系统中 的现场是一种工业总线,它具有简单、可靠、经济、实用等一体 列的突出优点,因而应用较为广泛。工业总线解决了总线节点设 备间的通信问题,但不能解决总线所带设备自身及其所连接负载 设备的供电问题。 复合功能总线是一种将传统的设备通信、设备供电、负载供 电线路融合为一条总线,并能同时实现每个节点的设备通信、设 备供电和负载供电三种功能。复合功能总线能减少控制系统的配 管、配线工程量,并能有效地解决工程中的抗共模干扰问题。在 工程设计、施工、运维和控制系统的整体性能方面都有一般工业 总线所不具备的突出优势。建筑工程中的照明灯具、传感器、阀 门等宜采用复合功能总线来实现监控功能。 3由于一体化智能控制箱(柜)内的电气、弱电控制元件 被安装在同一箱(租)体内,因此应采用有效的抗十扰技术措施 尽量避免强电对弱电控制元件的干扰。另外,一体化智能控制箱

(柜)内的电气与控制元件及其布线宜尽量占有相对独立的空 间,一般可将电气与控制元件、强弱电布线分别安装在箱/柜的上 下侧或箱(柜)的两侧。

4.3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1绿色建筑设备节能控制系统除包括对冷热水输配系统、 冷却塔风机等设备的精细化闭环控制外,还应考愿系统水力平衡 控制、分时分区控制的设计。 常见的空调分时分区控制原理为:采用空调区域控制器,通 过采集空调不同区域用户的空气温度,自动调整不同用户处阀门 的开度。 水力平衡控制装置原理为:通过测量分、集水器温度与分水 器后各支管道的出回水温度的温差分析各支管道的负荷区别;通 过测量分、集水器压力与分水器后各支管道的出水压力压差,分 析各支管道的流量情况。通过对分水器后各支管道上阀门的调节 控制各支管道上的流量。最后实现每个支管流量按需分配。 2由于空调系统具有多参量、非线性及冷热负荷波动性等 特点,易造成系统运行工况偏离最优效率运行状态,导致冷水机 组热转换效率降低,在保证舒适度条件下,为了提高空调系统能 效,必须对空调系统冷水机组、输配系统、空调机组、新风机组 风机盘管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优化控制实现建筑设备一体化监 控。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中央空调系统运行参数的适时调整 实现冷媒流量跟随负荷的变化而变化,确保主机在任何负荷条件 下都处于最佳运行工况,始终保持较高的转换效率(COP),最 大限度降低空调系统能耗,达到节约运行成本的目的。 4.3.2本条规定了冷热源和输配系统设备监控功能。设计时需 根据监控范围、监控内容、被监控设备配置情况和运行管理要求 等加以确定。

用与冷热源自带控制装置通讯的方式,则可通过数字通讯接口得 到其监测数据;当无法采用与冷热源通讯的方式,则需要在系统 单独设置监测点。 3规定了要求具备远程控制功能时应遵守的规定。第6)项 关于冷热源和锅炉的远程控制,一般情况下该类设备自带控制单 元,其启停需要检测水流、压力和内部元件加减载等保护过程,因 此要求远程控制应通过其自带控制单元实现。自带控制单元的标准 配置中会提供远程启停的于触点信号,也可以选择配置其开放数 字或网络通信接口,可以同时得到监测参数和故障报警信息等。 4规定了要求具备自动启停功能时应遵守的规定。第1)项 出于对冷热源设备运行的安全保护,即冷水机组启动时冷却塔风 机、电动水阀、冷却水泵、冷冻水泵要提前开机,而停机时则应 按相反顺序进行。第2)项根据建筑功能和使用时间确定,如每 天定时上下班的写字楼,要求冷热源设备也能自动定时开启和关 团,有利于设备的运行节能 5规定了要求具备自动调节功能时应遵守的规定。 4.3.3本条规定了空调机组应该具备的监控功能,为最低要求 设计时应根据监控范围、监控内容和设备配置情况加以确定。 4.3.4本条规定了新风机组应该具备的监控功能。新风机组与 空调机组的监控功能类似,主要区别在于送风温度设定值需要根 据与风机盘管或其他末端设备承担室内负荷的比例来确定。 4.3.6本条给出的是纳入监控范围的网络型风机盘管应具备的 监控功能。通常情况下,房间内的风机盘管往往采用智能控制器 就地控制方式。根据《公共建筑节能条例》,对用于公共区域的 风机盘管,应进行室温设定值的限制,需要考虑采取技术措施达 到该要求。 风机盘管保证室内温度可以采用风机启停/档位/转速和 水阀开关/开度等不同的控制方式。采用水阀控制时整个水系统 为变水量系统,仅采用风机后停控制时对提高房间的舒适度和实 现节能是不完善的,因此丛节能、水系统稳定性和舒适度等方面

出发,推荐采用风机和水阀共同控制

出发,推荐采用风机和水阀共同控制

出发,推存采用风机和水阀同控制。 4.3.9本条规定了通风设备应该具备的监控功能。有可燃、有 毒等危险物泄漏的事故通风控制需遵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 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相关规定。

4.3.9本条规定了通风设备应该具备的监控功能。有可燃、有

目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为了灵活地控制和管理照明系统,并 更好的结合人工照明与天然采光设施,宜设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以营造良好的室内光环境,并达到节能的目的。

4.8.1绿色建筑应设置电、气、热、水等的能耗计量系统和能 源管理系统。计量系统是实现运行节能、优化系统设置的基础条 件,能源管理系统使建筑能耗可知、可见、可控,从而达到优化 运行、降低消耗的目的

4.8.2本条文规定了建筑设备能源管理的功能包括下列内容:

1能耗是对建筑设备运行经济性的重要考核目标,同时也 是反映被监控设备本身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是运行状况监测和 敌障诊断分析的一项基础数据。具体项目的一次能源形式不同 因此对绿色建筑的能源管理涉及种类较多。 2大型设备的能耗较大,而且与其运行性能密切相关,有 条件时监测与管理每台设备的能耗可用于对设备运行效率、性能 和经济性的分析

热水设备的性能指标还包括提供热量和消耗能源。

3第1)项,采用远传计量系统对各类用水进行计量,可准 确掌握项目用水现状,如水系管网分布情况,各类用水设备、设 施、仪器、仪表分布及运转状态,用水总量和各用水单元之间的 定量关系,找出薄弱环节和节水潜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节水管 理措施和规划。 第2)项,远传水表可以实时的将用水量数据上传给管理系 统。远传水表应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分级安装。物业管理方应 通过远传水表的数据进行管道漏损情况检测,随时了解管道漏损 情况,及时查找漏损点并进行整改。

4.8.5照明插座用电是指建筑物内照明、插座等室内

算机等办公设备、厕所排气扇等。 空调用电是为建筑物提供空调、采暖服务的设备用电的统 称。常见的系统主要包括冷水机组、冷冻泵(一次冷冻泵、二次冷 冻泵、冷冻水加压泵等)、冷却泵、冷却塔风机、风冷热泵等和冬 季采暖循环泵(采暖系统中输配热量的水泵;对于采用外部热源 通过板换供热的建筑,仅包括板换二次泵;对于采用自备锅炉的, 包括一、二次泵)、全空气机组、新风机组、空调区域的排风机、 变冷媒流量多联机组。 若空调系统末端用电不可单独计量,空调系统末端用电应计 算在照明和插座子项中,包括220V排气扇、室内空调末端(风机 盘管、VAV、VRV未端)和分体式空调等。 电力用电是集中提供各种电力服务(包括电梯、非空调区域通 风、生活热水、自来水加压、排污等)的设备(不包括空调采暖系 统设备)用电的统称。电梯是指建筑物中所有电梯(包括货梯、客 梯、消防梯、扶梯等)及其附属的机房专用空调等设备。水泵是指 除空调采暖系统和消防系统以外的所有水泵,包括自来水加压 泵、生活热水泵、排污泵、中水泵等。通风机是指除空调采暖系 统和消防系统以外的所有风机,如车库通风机,厕所屋顶排风机 等。特殊用电是指不属于建筑物常规功能的用电设备的耗电量。 特殊用电的特点是能耗密度高、占总电耗比重大的用电区域 及设备。特殊用电包括信息中心、洗衣房、厨房餐厅、游泳池、 健身房等其他特殊用电。 4.8.6能耗监测数据均应记录,用于对设备性能和建筑能耗的 分析。但能耗监测数据的采集时间间隔可以较长,一般情况下每 小时记录一次即可满足要求。

4.9.1本条对建筑内颗粒物浓度限值的检测进行了规定,并明 确了室内、外环境监测的一些数据,这些数据都是现在环境污染 的主要原因所在,在项目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用户需求,灵活选择

掌握。 全装修项目可通过建筑设计因素(门窗渗透风量、新风量、净 化设备效率、室内源等)及室外颗粒物水平(建筑所在地近一年环 境大气监测数据),对建筑内部颗粒物浓度进行估算。计算方法可 参考现行行业标准《公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设计标准》JGJ/ 461中室内空气质量设计计算的相关规定。 室内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25μg/m²,且室内PM10年均浓 度不高于50μg/m。监测系统应具备出具PM2.5和PM10浓度计 算报告的功能。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浓度低于现行国家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规定限值,具体数值见表1:

表 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4.9.2有地下车库的建筑,车库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 碳监测装置,超过一定的数值时,进行报警,并立刻启动排风系 统,实现手动、自动、定时的功能。室内一氧化碳浓度的设定数 直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等相关标准的规定。一般地下车

库送(排)风机常常与消防补风、排烟风机合用,所以一氧化碳 风机控制器必须有消防联动的功能。 一氧化碳气体探测器的探测范围一般为(300~400)m²,安 装方式为距地(1.0~1.5)m安装,吸顶安装为距地(1.8~2.2)m 安装。

4.9.3当探测器监测到室内二氧化碳、甲醛、PM2.5等指标浓 度超过一定数值时,自动启动空气净化器、新风、排风等系统 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据相应水质标准规范要求,可选择对浊度、余氯、pH值、电导 率(TDS)等指标进行监测,例如管道直饮水可不监测浊度、余 氯,对终端直饮水设备没有在线监测的要求。对建筑内各类水质 实施在线监测,能够帮助物业管理部门随时掌握水质指标状况, 及时发现水质异常变化并采取有效措施。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应有 报警记录功能,其存储介质和数据库应能记录连续于年以上的运 行数据,且能随时供用户查询。水质监测的关键性位置和代表性 测点包括:水源、水处理设施出水及最不利用水点。

4. 10.1 对太阳能热水的节能控制的要求:

5电能质量在线检测装置的配置由当地电力部门确定。当 无数据传输要求时,电能质量数据应保存1年以上,以备查询。

无数据传输要求时,电能质量数据应保存1年以上,以备查询。 4.10.3地理管地源热泵的节能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2当有多个地理管地服热泵机房时电选择典型机房并设 计室外温温度传感器一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空气流通:能反 映被测区域空气状态的位置。对室外温度的监视可以为系统的运 行提供评价依据,也为辅助散热设备的启停控制提供依据。 4对地下换热器循环水也度和压力的监控,可以了解地下 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监视地下换热器的工作状况,通过计算可以 间接了解换热器内部是否结垢,可以及时发现换热器内部的堵 塞,为换热器的运行管理、维修及辅助设备的启停提供依据。 5对地下换热器循环水流量的监测除随时间变化的瞬态 流量外,还宜监测循环水的积累流量,可以了解地下换热器的实 际换热量,对平衡地下岩土热负荷:地下换热器及辅助散热/加 热设备的运行管理提供依据。 4.10.4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计量可为指导项目运行管理,提 供较为详细、准确的基础数据。项目中涉及的其他可再生能源系 统也应进行单独计量

4.11.1系统的人机界面属于管理层,是实现管理节能的基础。 人机界面可以了解室内外环境参数和设备系统的整体运行状况, 并可操作修改其启停状态及参数设定值等。该人机界面的设置位 置需要考虑管理方便和尽量靠近大型被监控设备。根据建筑功 能、运行管理和设备机房设置等不同要求,可设置有中央管理工 作站、操作分站等监控机房。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可能由专业 运行维护人员进行远程操作管理,则可不在建筑物内设置集中监 控人机界面。

4.11.2条文对系统人机界面的设备与网络接入做出了具

3为了实现后期运维和管理的功能配置,系统宜设置专线 方式接入网络,保证系统数据的传输。 4.11.3B/S架构可以实现任何一个能上网的地方都可以通过 PC端或者移动端查看设备运行、节能等数据及状态,是绿色建 筑设备节能控制系统最优的架构形式。 4.11.4对系统人机界面和数据库的要求: 1~4系统应实现的基本功能。要根据管理要求,综合进 行本规范第4.2~4.7节中各类信息的显示。 5为方便设备管理,在有条件时推荐进行相关信息的存储 和显示。 6由于管理功能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内的软件实现的,而软 件在运行中受到干扰会使程序失控,造成系统安全的隐患,隐蔽 推荐有条件时采用自动恢复技术使程序正常执行。干扰弓引起程序 失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干扰改变了CPU中程序计数器的值,或者 改变指令转移条件。程序自动恢复技术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首先及 时发现失控,然后是将程序恢复正常运行,实现方法可采用安全 软件和硬件的自动恢复技术。 8节能相关数据如:系统实时节能率、节能率变化趋势、 节能量报表等。 4.11.5关于操作源和控制权限管理的要求,以本规范第4章节 的空调机组为例,风机的控制权限管理进行功能描述,见表2。

表2空调机组风机的控制权限管

关于系统安全措施的配置原则

1用户的操作权限是指系统具有集中统一的用户注册管 理功能,并根据注册用户的权限,开放不同的功能。权限级别至 少包括管理级、操作级和浏览级等。 2系统可以统一通过防火墙和防病毒系统与外界连接,以 保证整个系统的数据安全及可靠工作,不是系统内的每个设备都 需具备此项功能。 3元余设计包括采用双机备份及切换、数据库备份、备用 电源及切换、通信链路的几余及切换、故障自诊断和事故情况下 的安全保障措施,

4.11.8本条针对系统与智能化集成系统的关联做出下列规

1系统监测的数据较多,可以根据需要提供给相关智能化 系统。根据《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公共区域的温度和能耗 等信息可能需要进行对外展示,如提供给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 而各设备的运行时间表、性能参数、运行时间和能耗累计等数据 可提供给建筑能效监管系统和物业运营及管理系统等,为其设备 管理和经济核算提供依据。 2智能化集成系统是各建筑智能化子系统的集成平台,系 统应为其提供监测的各种信息,并可接受其操作指令。 4.11.9本条文针对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管理功能做出 了规定: 2合理的室内温度的设定对节能具有较大的效果。为了更 好地控制人员的行为节能和管理节能,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必须 严格控制室内的温度效果,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无特殊要求 的场所,空调运行室内温度宜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共建筑室 内温度控制管理办法》(建科【2008]115号)的要求设定。 3建筑内人员数量多,经常出现和设计值不符的情况,建 筑运行过程中,应根据实际室内人员状况调节新风量,避免出现 由于室内人员数量多于设计值而新风量不足的状况,或者室内人 员数量过少,新风量过多而出现能源浪费的情况。 常见的实现控制方法:在人员聚集的公共空间或人员密度较

大的主要功能房间(人均使用面积低于2.5m/人,或该区域在短 时间内人员密度有明显变化的常用区域)加设二氧化碳传感器, 安装位置在呼吸区,即相对楼板地面标高(0.9~1.8)m,通过二 氧化碳浓度设定值控制新风阀或新风机组频率实现室内新风量 调节。 4多数空调系统都是按照最不利情况进行系统设计和设 备选型的,而建筑在绝大部分时间内是处于部分负荷状况的,或 者同一时间仅有一部分空间处于使用状态。针对部分负荷、部分 空间使用条件的情况,采取水泵变频、变风量、变水量等节能措 施,保证在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建筑使用时,能 根据实际需要提供恰当的能源供给,同时不降低能源转换效率, 并能够指导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实现节能高效运行。变频设备若运 行频率长时间低于额定值的60%时,建议更换设备。 采用变频措施后,效果的验证方法为: 采用变频优化技术后,应保证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 电输热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 规范》GB50736规定值低20%,同时应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的相关规定。 5新排风能量回收系统在回收能量的同时,由于换热芯体 的阻力的存在,会增加风机的输配能耗,因此并非总是节能的 不合理的应用甚至会增大能耗。 对于带旁通功能的新排风能量回收系统,当由于能量回收而 节省的能耗大于由于换热芯体阻力的存在而增加的能耗时,应切 换至回收功能;反之则应切换至旁通功能。 在运行阶段通常采用简化的控制方法,即通过空调系统的平 均能效和能量回收装置自身的性能参数来计算适宜启用回收功 能的室内外空气的临界温差(对于显热式装置)或熔差(对于全 热式装置)。当室内外空气的温差或熔差高于临界值时启用回收 功能,反之则后用劳通功能; 6冰蓄冷空调系统一般只控制循环水系统的出水温度恒

定,对循环水系统的回水温度只监测不控制,其要求末端空调设 备应能够有效的通过调整水流量来控制室内的空气参数。所以大 多数采用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建筑,其末端空调设备自控性能较 高,循环水系统采用定压差或者定温差控制变流量运行。由于循 环水系统的供回水温差越低,其输送能耗越大,能源的浪费越严 重,因此冰蓄冷空调通风系统宜采用较大的供回水温差,建议供 回水温差不低于7℃,供水温度不宜低于5℃; 蓄能装置是在电网低谷时段储存冷量或热量,在电网高峰时 段供冷或供热的装置。蓄能装置具有降低运行费用、移峰填谷等 作用。合理调整蓄能装置的运行时间及运行策略不仅可以通过峰 谷电价差,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缓解高峰时段 的电网压力,为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作出贡献。 7为了适应建筑负荷的变化,目前大多数建筑物制冷系统 都采用多台冷水机组、冷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并联运行,并 联系统的最大优势是可根据建筑负荷的变化情况,确定冷水机组 开启的台数,保证冷水机组在较高的效率下运行,以达到节能运 行的目的。 冷却塔出水温度建议采用: 1)控制冷却塔风机的运行台数(对于单塔多风机设备); 2)控制冷却塔风机转速(特别适用于单塔单风机设备)。 4.11.10中央空调系统是整个公共建筑耗能的中心,而能源站 又是中央空调系统能耗的核心。随着市场上“高效机房”的不断 推出,一体化监控是实现 “高效机房”的有效手段

1能源管理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按照既考虑局 部,更着重总体的节能原则,使各类建筑设备在消耗能量最久、 运行效率最高的状态下达到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 建立建筑能源管理系统,有助于分析建筑各项能耗水平和能 耗结构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有效地实施建 筑节能。

2现在我国很多绿色建筑具有能源管理系统,但没有对能 源管理系统的实际数据进行专业的分析和挖掘,导致能源管理系 统没有起到真正的管理功能,没有真正找到建筑节能潜力和空 间,因此,本条文专门增加了数据挖掘和分析功能的要求,以期 提高我国绿色建筑运行管理分析水平和能力。 3对于公共建筑和采用集中冷热源的居住建筑,其能源消 耗情况较复杂,主要包括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其他动力系统等, 建议以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数据为基础,定期进行能源审计,调 查各部分能耗分布状况和分析节能潜力,提出节能运行和改造建 议。

行方案,优先运行可再生能源系统。保证可再生能源系 使用量,实现可再生能源实际应用效果和减排量。

5调试和试运行5.1 调 试5.1.1系统施工安装后的系统调试,是进行软件程序下载、参数初设和适当调整,直至符合设计规定要求的过程。同时,系统调试也是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的过程。根据国家相关施工管理的规定,系统调试,应以施工企业为主,监理单位监督,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参与配合。设计单位的参与,除应提供工程设计的参数外,还应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明确的修改意见;监理和建设单位共同参与,既可起到工程的监督和协调作用,有助于工程的管理和质量的验收,又能提高对系统的全面了解,利于将来运行的管理。系统调试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应配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测试仪器,否则是不可能很好完成此项工作及达到预期效果的。对于部分施工企业,本身不具备系统调试的能力,则可以委托给具有相应调试能力的单位。3被监控设备投入正常运行前,应对被监控设备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清洁卫生工作,且被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参数应达到设计要求,例如冷冻站的供水温度、压力和流量等参数应达到设计要求。与被监控设备相连的管道系统一般包括风、水、气、汽等,由主管道、分支管道以及安装在管道系统上的附件(节流阀和手动调节阀等组成。管道系统投入使用前,应通过手动调节保证各分支管路的流量(如空调系统的风量)分配达到设计工况要求,并提供检测报告。5.1.2调试工作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系统功能的实现和节能的效果,因此规定系统调试前应编制调试大纲,做好相关的技术准备。系统调试前,调试负责人应组织参与调试的工程师熟悉本项68

自的设计方案、设计图纸、产品说明书和被监控设备工艺流程等 技术资料,经现场调研踏勘后,编制调试大纲。编制调试大纲, 可以指导调试人员按规定的程序、正确方法与进度实施调试,同 时,也有利于监理人员对调试过程的监督。 2调试质量目标是指监控功能达到设计要求,有每年的节 能效果,包括主要或关键参数如控制精度和响应时间等指标; 4调试用工具和仪器仪表的性能参数应满足设计要求,其 校准期限应在有效期内; 6人员组织计划应明确调试负责人和调试成员的工作分 工; 7关键项目一般指下列几类调试内容: 1)调试过程中涉及人员和设备安全的调试项目,如人员的 高空作业和制冷机组的远程控制启停等; 2)控制程序复杂、对将来系统使用效果起重要作用的调试 项目; 3)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调试项目。调试方案应 包括模拟干扰量(或负荷)变化的方法、主要测试手段和测 试工器具、数据整理与分析方法等内容。 5.1.3调试工作的主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调试可按下列步 骤实施。 1系统的线缆一般包括通讯线缆、控制线缆和供电线缆, 校线调试应对全部线缆的接线进行测试; 2单体设备包括监控机房设备(软件平台和数据库等)、控制 器、各类传感器和各类执行器(电动阀和变频器等); 3网络通讯包括监控机房之间、管理计算机与网络设备和 控制器之间、建筑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与被监控设备自带控制单 元之间、建筑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与其他智能化系统之间的通 讯; 4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被监控设备一般包括供暖通风及 空气调节、给水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和自动扶梯等。其监

控功能应根据本规程第4章的设计要求逐项调试,包括监测、安 全保护、远程控制、自动启停和自动调节等。需要注意模拟全年 运行可能出现的各种工况: 5管理功能调试包括三方面内容: 1)用户操作权限管理功能; 2)与其他智能化系统通讯和集成; 3)与智能化集成系统的通讯和集成

5.1.4本条规定系统调试工作应形成书面记录,记录内容及

格式可见相关国家标准和本规程附录A。调试记录和根据调 录整理的调试报告是日后进行验收、保养、维护的重要文档

5.1.6关于系统与被监控设备的联合试运行,由于建筑设备

本化监控系统的功能实现与被监控设备相关,推荐有条件时联合 并行试运行。但当试运行季节与设计条件相差较大时,冷热源设 备无法开启,因此不作严格限制

5.2.1我国工程建设体制是由设计院设计、建设单位订货、施 工单位安装等多方构成,在空调设备、电气、控制专业结合的分 界面上经常出现脱节、管理混乱、联合调试互相扯皮,调试困难 的现象:随着建筑各子系统日益复杂,子系统之间关联性越来越 强,绿色建筑设备节能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和精细化调试的要求, 传统的调试体系已不能满足建筑动态负荷变化和实际使用功能 的要求。 绿色建筑设备节能控制系统包括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给水 排水、供配电、电梯和自动扶梯、照明、能源管理、环境监控、 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综合效能调适是保证系统实现优化运行的重 要环节,避免由于设计缺陷、施工质量和设备运行问题,影响建 筑的正常运行。因此,为了确保建筑系统能够达到项目开发方对 建筑产品定位要求、设计和用户的使用要求,必须建立新的具有 针对性的综合效能调适体系。

5.2.2综合效能调适计划是一份具有前瞻性的整体技术文件。 份计划得当、时间分配合理、计划周密的调适计划,可以更好 地理解综合效能调适工作的整体思路

5.2.2综合效能调适计划是

5.2.3本条款结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GB50243中关于系统调试的相关条款,着重强调和增加 了在《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2043中未涉及竣 工后有生产负荷的综合效能调适内容,并根据建筑系统的特性 增加了系统联合工况运转的不同季节工况的调适要求。

1现场检查是检查设备的安装数量、位置、铭牌参数等是 否与设计一致,检查设备能否正常运行,其运行参数是否止常。 平衡调试验证是验证系统风平衡和水力平衡性能,杜绝系统 水力失调。 设备性能测试及控制功能验证包括对主要设备性能进行现 场测试验证,对控制功能的控制逻辑现场验证,以及对设备的性 能和控制系统的状态进行判断是否满足设计和使用功能要求 系统联合运转是为了保证各设备系统正常运行、满足使用要 求和实现节能效果,通过系统联合运转调适,使控制的各环节达 到正常或规定工况,设备系统各项功能均可以正常实现且达到设 计要求,相关参数的数值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综合效果验收是在设备系统均调适完毕后,且各项参数接近 设计工况的条件下进行效果测试验收,以保证设计意图的最终实 现。 2控制系统的调适主要是功能的验证,分三个层级:现场 单点调试验证、单机调试验证、系统联合调试验证。 现场单点调试主要是对现场的控制盘箱及其各控制点位所 监控的末端设备进行逐一调试。通过单点调试确认控制器是否可 以正确输出控制命令、正确读取末端设备或被控设备所发出的各 类信号:确认未端传感器是否可以正确检测被测区域环境参数; 确认末端执行器是否可以正确按照控制命令进行动作。

单机调试验证是以被控系统为主线,根据控制逻辑的要求对 各设备系统的控制程序进行调试,从而使被控的设备系统可以按 照设计的功能需求投入使用。 系统联合调试验证是在管理层对自控系统所控制的各设备 间联动是否正确进行调试和检查,同时对自控系统的图形界面进 行检查。

6.1.1本条文对系统检测方案的内容做出来规定:

2检测的依据包括业主委托合同、工程设计文件、产品技 术文件和相关标准规范等; 3检测项目包括涉及不同被监控设备的各项监控功能和系 统管理功能;抽样数量和判定方法有所不同。

6. 1. 3 系统检测的要求,

1系统检测的核心就是核查各项监测功能和管理功能符合 设计要求。关于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设备的检测,这单没 做规定,因为考虑到设备厂商的出厂合格证和随带文件等可以证 明;而设备运输过程中是否损坏,在施工过程的设备进场阶段已 有检查,所以系统检测时不规定对设备本身性能的检测; 2安全保护功能涉及设备和人员安全,管理功能中的用户 及其操作权限的分配涉及系统的运行安全,所以需要全数检测。 其他功能检测时,根据被监控设备的配置情况确定抽检的比例和 数量; 3、4根据与检测单位的委托合同确定具体工作内容,不作 规定; 5检测项目的合格判据,就是满足本规范第4章的设计要 求。 6.1.4物理的方法是指改变传感器所在环境的物理参数值来检 查系统性能的方法,例如将传感器置于标准恒温箱中,检查传感 器的测量值和系统管理平台显示值等与恒温箱的实际温度偏差, 确认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和显示更新速度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模

拟的方法是指不改变传感器所在环境的物理参数,而是通过标准 电压或电流信号源来模拟传感器的模拟信号输出,或者通过发送 通讯顿来模拟数字传感器的输出,来检查系统性能的方法。由于 物理的方法能够检测包括传感器性能在内的系统整体性能,所以 应是优先采用的方法,只有当条件不充许采用物理方法时,才可 以采用模拟的方法

6.1.6远程控制功能的检测

另外一人在相应的被监控设备现场处检查其是否按照指令动作 及动作结果是否满足要求。对于有设备状态反馈的建筑设备一体 化监控系统,还要通过检查软件平台上的设备状态反馈来确认远 程控制功能是否满足要求。需要注意调整被监控设备的手动/自动 转换开关状态

6.1.8自动调节功能不仅是系统正常运行、实现舒适室内环境 的保障,更是实现节能功效的基础,所以自动调节功能的检测非 常重要,这也是以往检测中常被忽略的内容。检查内容应包括室 内温湿度等环境参数控制逻辑的控制效果。考虑到检测阶段建筑 并未投入使用,空调负荷未达到设计值、空调冷热源可能也并未 投入使用,因此在检测阶段对于控制逻辑的控制精度、稳定时间 和超调量等控制性能不要求检测,而只要求检查调节设备如水阀 和风机等的调节动作方向是否满足自动控制功能设计要求即可 6.1.9运行数据是评价系统性能,进行节能诊断的基础,所以 本规范第4章规定运行数据必须记录并保存一定时间。对系统记 录功能的检查内容,包括数据库里数据项是否全面、多长时间保 存一条数据记录、数据记录的分辨率是否满足要求、存储介质的

本规范第4章规定运行数据必须记录并保存一定时间。对系统记 录功能的检查内容,包括数据库单数据项是否全面、多长时间保 存一条数据记录、数据记录的分辨率是否满足要求、存储介质的 空间是否足够保存设计要求的保存时长等。

7.1.1不同的建筑类型、不同的机电设备,其使用功能、日 调节方式等都有所不同,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维护管理 是非常必要的。

调节方式等都有所不同,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维护管理措施 是非常必要的。 7.1.2运行维护单位的接管验收的接管主体为建筑所属业主单 位,由业主提供系统相关技术材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物业承接查验办法》(建房【2010】165号)对绿色 建筑物业的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进行承接查验与验收。 1运行维护单位的接管验收是物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和前提 条件,也是物业管理工作真正开始的首要环节。物业接管验收有 助于促进提高施工单位建设质量,加强物业建设和管理的衔接, 提供物业管理的必备条件,确保物业管理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在 接管验收过程中应把握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细致入微与整体 把握的原则,灵活应对非原则性不一致问题,严格检查工程质量 2通过参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 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现行国家标准 (如《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等标准管理体系)建立起 的物业管理机制,有利于吸取国际上先进的物业管理做法,在建 筑运行过程中达到节约能源,降低能耗,降低环境破坏风险,减 少环保支出,减低运行成本。 3系统的运营与维护需要现代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模式: 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 从技术、人员两方面作为主要管理内容。对于物业设施设备,应 建立运行维护操作规程、工作管理制度。人员方面,应建立完善

的责任制度和物业设施设备岗位管理制度。 运行维护操作规程主要规范物业管理人员对物业设备设施 的操作与维修,应包含安全操作规程、保养维护规程。 工作管理制度主要规程常规运行管理及物资管理,包括设备 运行管理制度、预防性计划维修制度、物资工具及保管制度、人 员责任制度等。 经济管理制度包括对资金筹集运用的管理,固定资产和经租 房产租金的管理,租金收支管理,商品房资金的管理,物业有偿 服务管理费的管理,流动资金和专用资金的管理,资金分配的管 理,财务收支汇总平衡等。 4系统设备运行的操作规程应包括设施设备的概况、运行 方式、操作方法、巡查规程、安全管理、紧急事故处理等方面。 不同运营位置应设置不同的运行管理岗位,明确岗位人员配置和 责任。 7.1.3系统的运行管理除了常规建筑运行管理内容外,还具有 特殊的绿色建筑设备节能控制技术的实施运行,在运行过程中人 员的操作水平也会影响其实施效果,因此系统的运行,应当对操 作人员针对绿色建筑设备节能控制技术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培 训。 具有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对于工作内容具有一定的了解与 操作能力。对于工作人员还应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工作,提高其专 业技术能力、实际应对能力,以应对实际操作中不断发现的新问 题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

7.2.1本条文规定了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7.2.1本条文规定了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1对照系统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技术文件,保证技术文件的 真实性和准确性。下列文件为必备文件档案,并作为节能运行管 理、责任分析、管理评定的重要依据: 1)建筑设备系统的设备明细表;

2)主要材料、设备的技术资料、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试 验报告; 3)仪器仪表的出厂合格证明、使用说明书和校正记录; 4)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和竣工图(含更新改造 和维修改造); 5)隐蔽部位或内容检查验收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 6)设备单机试运转记录; 7)系统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 8)综合效能调适报告。 以上资料是系统管理平台可自动生成的电子版,宜打印出来 以纸质版形式形成文件档案存储,便于管理和查阅。 2运行管理记录齐全,主要包括:设备运行记录、巡回检 查记录、运行状态调整记录、故障与排除记录、事故分析及其处 理记录、设备系统缺陷记录、运行值班记录、维护保养记录、能 耗统计表格和分析资料、节能相关数据记录等。系统管理平台出 具的原始记录应详细、准确、清楚,并符合相关管理制度的要求 系统可用定期打印汇总报表和数据数字化储存的方式记录 并保存运行原始资料。 运行记录的时间间隔。主要设备记录的时间间隔应不天于 4h:次要设备的记录时间间隔应不大于1d。 3对电、水、气、冷/热量等分类、分项、分区计量,是进 行节能潜力分析和能源系统优化管理的前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 分析总结,能够摸清建筑能耗特点及运行特点,可实现节能潜力 挖掘,提高设备用能效率。 根据建筑应用不同和能源利用比例不同,应设立不同的分级 分项计量装置,例如:以电能为主要能源的,设立多级电表,大 功率设备安装连续电量记录仪等。 4无成本/低成本运行措施在运行过程中的实用性较好,能 够真正付出少的代价,起到实际的作用,是绿色建筑设备节能控 制技术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针对不同建筑特点,可从建筑能耗

数据收集及分析、运行优化策略及设备使用时间、供暖通风与空 气调节节能、照明系统节能、室内室外空气管理、用户服务与管 理等方面实施无成本/低成本解决办法。 5建筑工和交工过程中,都是按照设计状态进行调试验 收的,而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性质、情况、功能等可能发生 一些改变,而且建筑系统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寻优的过程,因此, 系统运行也是一个不断调适与再调适过程,以此不断提升设备系 统的性能,优化系统控制算法,提高建筑物的能效管理水平。 建筑再调适是在系统管理平台自行智能调适运行策略的基 础上,可加入系统管理技术人员的管理指令。 7.2.2系统对冷热源、风机、水泵等设备进行有效的监控,对 用能数据和运行状态进行实时采集并记录,运行效果和稳定性满

7.3.2关于传感器维护保养周期的确定,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

7.3.2关于传感器维护保养周期的确定,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 一是测量仪表需要定期校验,在检定合格期内的测量精度才有保 障,通常检测用仪表的检定周期为三到六个月;二是根据实际工

程效果的调研,传感器实际无故障运行时间与设备种类和现场情 况等相关,通常不到出厂值的一半。做好定期维护保养,有利于 提高实际的无故障运行时间并保证监控效果。 1在软件平台上查看,显示数值在正常范围内且没有故障 报警信息,可初步判断传感器工作正常; 2在现场检查是否仍符合验收合格的要求,如安装稳固、 接线良好、工作电源电压正常稳定等; 3敏感元件如受污,会直接影响测量结果,与测量的介质 和现场状况相关,需要定期清洁并采取必要的防腐措施; 4无线式传感器的电池供电需要定期检查并更换

7.3.3执行器的维护保养内容

根据设计要求,可根据控制指令与执行状态反馈的偏差进行 执行器的故障报警,在软件平台上会有显示。包括执行器部件结 合牢固、能完全打开和关闭、执行动作快速正确、调节过程稳定 反馈信号正确等

7.3.5运行记录是建筑能耗统计和建筑节能工作的基础。每年

时建筑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进行一次客观分析,并对控制程序包 含参数设置等进行调整,是运营管理水平的体现,推荐执行。因 为该工作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专门的节能服务或运行维护单位参 与。

可能每年都会停止使用几个月,被监控设备本身和与其相关的传 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监控设备均需要全面检查,符合验收合 标准才可使用。

算结果的错误,因此要求建筑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的手动/自动模 式置于“手动”模式,由运行维护人员通过软件平台给出动作指令 远程控制被监控设备的运行,此时相关被监控设备电气控制箱 )的手动/自动转换开关仍可保持“自动”状态。

设备控制箱(柜)的手动/自动转换开关置于“手动”状态DB15/T 353.1-2020标准下载,由运行 维护人员在现场通过控制箱(柜)上的启/停开关来控制被监控设 备的运行。

7.4.1对系统的运营效果进行评估是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运营 可题的重要手段,也是优化绿色建筑设备运行的重要途径。 1绿色建筑设备涉及的面产,所以制定系统运营效果评估 技术方案和评估计划,是评估有序和全面开展的保障条件。根据 评估结果,可发现系统是否达到预期运行目标,进而针对发现的 运营问题制定系统优化运营方案,保持甚至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和 运营效果; 2保持建筑及其区域的公共设施设备系统、装置运行正常, 做好定期巡检和维保工作,是系统长期运行管理中实现各项目标 的基础。制定的管理制度、巡检规定、作业标准及相应的维保计 划是保障使用者安全、健康的基本保障。定期的巡检内容还应做 好归档和记录; 系统、设备、装置的检查、调适不仅限于新建建筑的试运行 和工验收,而应是一项持续性、长期性的工作。建筑设备运行 期间,所有与建筑设备运行相关的管理、运行状态,建筑设备的 安全性、经济性等会随时间、环境、使用需求调整而发生变化, 因此持续到位的维护特别重要; 3应定期(每年)开展能源诊断。住宅类建筑能源诊断的 内容主要包括:能耗现状调查、室内热环境和暖通空调系统等现 状诊断。住宅类建筑能源诊断检测方法可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居 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的有关规定。公共建筑能源诊 断的内容主要包括:冷水机组、热泵机组的实际性能系数、锅炉 运行效率、水泵效率、水系统补水率、水系统供回水温差、冷却 塔冷却性能、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风系统平衡度等,公共建筑 能源诊断检测方法可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

准》JGJ/T177的有关规定。 能源诊断可由物业管理部门自检,或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 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检测。物业管理部门应保存历年的能源检测记 录,并至少提供最近一年完整机电系统作业标准、各类检测器的 标定记录、运行数据或第三方检测的数据等资料,不断提升设备 系统的性能。 对系统运营效果进行综合节能评估时,考虑综合评估的工作 量大,还要花较大的费用,故不强调必须进行综合评估,可视具 体情况选择性进行综合评估,评估时间为使用一年后,主要考虑 一年的时间为一个采暖空调周期,时间过短无法全面评估节能效 果。

个系统还是其中一个或者某儿个子系统设计实施,均应对室 环境进行重点监测和评估,建筑内的相关设备是主要的能耗 也必须进行检测和评估。

TB/T 2136-2018标准下载7.4.4综合节能评估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系统节能

益的分析评定指标;系统的年节能量、年节能费用、费效比、回 收年限和温室气体减排量等。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