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40:92《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程》.pdf

CECS40:92《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745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ECS40:92《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程》.p*f

第6,47条对构作成品,必须按规定进行抽样检查。检验 项目包括构件外观、规格尺寸和结构性能。 第6.4.8条对每一件构件成品,必须进行外观·检查。检查 构件的凝土是否振捣密实,有无露筋和影响结构使用性能的蜂 窝、空洞和裂缝。检查方法先用目测,当发现有上述缺陷时,应

注:1为构件长度(mm),以下各表

GB/T 37580-2019 聚乙烯(PE)埋地燃气管道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要求空心板类构件尺寸允许俪差和检验方法 表6. 4.

瑶板类构件内外缺陷的质量

牛内外缺陷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

注,墙板类构件包括内外墙板、内隔增板、阳台隔板等。

墙板类构件尺寸充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大型梁、柱类构件包括各种预应力和非预应力大梁,吊车梁、T形梁、薄腹 梁、基础梁、大型柱、基桩等。

(Ⅱ)结构性能检验 第6,4,10条成批生产的构件的结构性能检验,应以同一工 艺正常生产不超过3个月的同类型产品1000件为一批;3个月生 产不足1000件时亦作为一批。从每批中随机抽取1个构件作为试 件进行检验。 当连续检验10批,每批的结构性能均能符合要求时,上述规 定的1000件为一批可放宽至2000件为一批。 第6.4.11条预制混凝土构件成品应按下列规定进行结构性 能检验: 一、钢筋混凝土构件和允许出现裂缝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 进行承裁力、挠度和裂缝宽度检验; 一、要求不出现裂缝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进行承载力、挠 度和抗裂检验; 三、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非预应力杆件应按钢筋混凝土构 华的要求进行检验; 四、对设计成熟、生产数量较少的大型构件(如桁等), 妞采取加强材料和制作质量检验的措施时,可仅作挠度,抗裂或

裂缝宽度检验,当采取上述措施并有可靠的实践经验时,亦可不 作结构性能检验。 检验方法采用短期静力加荷,按《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 评定标准》附录二规定的方法进行。 第6.4.12条构件承载力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验: 一、当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进行检验时,应符合 下式的要求:

式中一一构件的承载力检验系数实测值,即试件的承裁力检 验荷载实测值与承载力检验荷裁设计值(均包括自 重)的比值; ?。一一结构重要性系数,由设计单位在图纸中注明; LYuJ一一构件承载力检验系数充许值,按表64,12取用。 二、当设计要求按构件实配钢筋的承载力进行检验时,应衔 含下式的要求:

式中了一一构件承载力检验修正系数,出设计单位在图纸中注 明。 注:承载力检验载设计值是指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根据构件设计控制面上 的内力组合设计值与构件检验的加荷方式,经换算后确定的荷载值(包括 自量)。 第6.4.13条构件的挠度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验: 一、当按《混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挠度允许值进行检 验时,应符合下式要求

构件承载力检验系数允许值u

或仅检验构件的挑度、抗裂或裂缝宽度时,应符合下式的

在正常使用短期荷载检验值下,按实配钢筋确定 的构件短期挠度计算值(mm)

注:①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混凝士受构件,当进行短期静力加荷试验时,“: 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静力荷载短期效应组合相应的刚度值确定: ②正常使用短期荷载检验值是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根据构件设计控制

面上的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值S,与构件检验的加载方式,经换算后确定的衙 载值。

式中?构件的抗裂检验系数实测值,即试件的开裂荷载 实测值与正常使用短期荷载检验值(均包括自重) 的比值; 。构件的抗裂检验系数允许值,其数值及检验期限 由设计单位在图纸中注明, 第6.4.15条构件的裂缝宽度检验应符合下式的要求,

w.. m*xL0m+x]

件的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mm)

第6,4,16条构件结构性能的检验结果应按下列规定评定: 一,当试件结构性能的全部检验结果均合第64,12条至第 6.1.15条的检验要求时,该批构件的结构性能应评为合格,

第6.4.15条的要求,但能符合第二次抽样检验的指标的要求时 可从同批构件中再抽两个试件进行第二次检验。第二次检验的指 标为:对承载力及抗裂检验系数的允许值应取第6.4.12条和第 6.4.14条规定允许值的0.55倍:对挠度的允许值应取第6.4.13条 规定允许值的1,10倍。 当第二次抽取的两个试件的全部检验结果均符合第二次检验 的要求时,该批构件的结构性能可评为合格。 三,当第二次抽取的第一个试件的全部检验结果均符合第 6412条至第6.4.15条的要求时,该批构件的结构性能即可评为 合格。 :第6.4.17条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应根据钢筋、混凝土利构件 的试验和检验资料,确定构件的质量。对合格的构件应盖合格 章,并出具“构件出厂合格证”交付使用单位

第6,5.1条对混凝土及预制混凝上构件的生产过程进行质 量控制时,应结合本单位的生产实际情况,采用一定的管理用表 格。 第6.5.2条在质量控制中应对所取得的大量反映生产质量 动态的数据,定期地(旬、月、季、年)加以处理、分析和研 究,并采用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各种图表,掌握质量动态,使产品 质量始终处于控制状态。为了掌握生产过程中的具体质量掌班情 况,应通过对不同特性值(例如强度,尺寸、缺陷等)的数据的 处理,分析研究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并掌握其波 动的情况和规律。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使产品的质量 得到保证和提高。 第6,5,3条为了对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缺陷按性质或按原因 作分析调查,应定期地(旬、月、季)根据检测所得的数据作成 排列图。从排列图中找出缺陷的主要项目和造成缺陷的主要原

附录一,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标号与强度等级的换算

(一)计量型管理图。计量型管理图是指管理的质量指标是 计量数据,例如强度、砂石的含水量、混凝土的水灰比、落度、 含气量、构件的几何尺寸等。较常用的有以下两种。 动极差(R.)及组内极差(Rm)三个管理图组成(附图2.3)。 单值管理图主要是在每批产品或每一抽样间隔周期内只能得 到一一个测定值:且其数据不易分批的情况下,用于判断生产过程的 平均值是否保持在所要求的水平。移动极差管理图是用来判断生 产过程的标准差是否保持在所要求的水平。组内极差管理图常与 移动极差管理图一起使用以分析质量异常的原因。 (1)X一R,一R管理图的中心线、控制线及警戒线位置 的确定。X一R,一R管理图的中心线、控制线及警戒线的位置 报据上一统计期或有代表性的历史统计资料计算定出,在生产比 较稳定的情况下,这些线的位置可经相当一段时间后再作校核和 调整。中心线,控制线及警戒线的位置计算时,可把统计期的数 据列成附表2.1的形式,然后按下列步骤计算。

混凝土强度数据(单位:N/mⅡ

①计算每组3个试件强度的平均值:

f.1.++f.u.2+f.u. 3 X.= 3

式中*。与n有关的计算系数,可由附表2.4查得。 当采用移动极差推估标准差,n一2,则*。二1.128 ?·计算R,管理图的上控制线和警戒线:

中D、D与n有关的计算系数,可由附表2.4查得。 析移动极差分散性时,n一2,此时D,=3.2

因之6,R,管理图没有下控制线。 ?计算R管理图的上控制线和警戒线:

因R,是由3个试件强度计算求得,即n=3,此时,D,=2.575, D;2.050。 因n<6,Rm管理图也没有下控制线。 在XR。R管理图纸上记上XR.一R的控制线和警戒 线,并将X1)Rs(1)及R㎡(1)点在该管理图纸上(见附图2.3)。 检查这若干组统计期的数据有没有落在上、下控制线外的 点。如有落在控制线外的,则舍去该数据重新计算控制线。 (2.)X一R.一R.管理图的使用。 :在X一R.一R管理图用的坐标纸上,根据统计期的数据 的计算结果定出X、R.及R的中心线(CL),上,下控制线 UCL、LCL和E、下警戒线U'CL、L'CL。 ②在一批产品中,抽取试样,测定其质量特性值X,X,

.X.,记在附表2.1的记录表中, ③计算组平均值X(1)、组内极差R㎡()值及移动极差 R.()值. ④在X一R.一R管理图上点上该组样本的X(1)、R,1)及 Rm(1)。 这样每生产一批产品在抽样测定后,就点上该组样本相应 的点,把相应点连成折线。 ③根据记入点的情况判断生产是否稳定。判断原则见本附 录第二款。 ③如果有异常波动出现,应分析原因,排除干抗扰因素,使 生产恢复正常。 在记事栏中必须注明出现异常波动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在使用X一R,一R,管理图时,重要的是如何从管理图中发 现异常波动。 2.均值一极差管理图(X一R)。在连续生产并可分批的 情况下,可采用以批为单元进行质量管理,此时,可应用X一R 管理图(见附图2.4),其中X为批强度平均值,R为批内极差, 它对质量差的产品批的判别较敏感。 (1)X一R管理图的中心线、控制线及警戒线位置的确 定。 ①计算混凝土强度每一批的样本均值

式中X,第i组混凝土强度值。 ②计算每一批混凝土强度的极差。

X,= Z X:/n

式中 R:第i批混凝土强度的批内极差; X、X—分别为一批混凝土批内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 值。

④计算X管理图的上、下控制线和警戒线。

③计算R管理图的上控制线。

(附2.19) (附2.20) (附2.21)

A2=1.881,42=1.253;当n=3时, A,=1.023, A', =0.682.

A2=1.881,42=1.253;当n=3时, A, =1.023, A',=0.682.

D=3.267,D=2,511;当n=3时, D, =2.575,D',=2.050

当n≤6时,R管理图没有下控制线;当n≥7时,R管理图有 下控制线,其值为D:R 在X一R管理图上画出X一R管理图的上、下控制线和警戒 线。 把求得的X()和R(1)点在准备好的X一R管理图上(见附图 2.4),看这若干批数据中,有没有落在上、下控制线之外。如有 落在外的,要舍去这些数据,重新计算控制线。 ③以所得结果作为正式的X一R管理图。 (2)X—R管理图的使用。X一R管理图 与 XR.Rm管 理图的使用方法相同。 (二)计数型管理图。计数型管理图包括不合格品率管理

④在P管理图上画出P管理图的上、下控制线。 ③把求得的P(1)点点在准备好的P管理图上(附图2.5)。 看这若干批统计期的数据,有没有落在上、下控制线之外。如有 个别数据超出上、下控制线时,则应剔除这些数据重新予以计 算。 (2)P管理图的使用。 ①在生产出的一批产品中,抽取n个样品,检查它们中的 不合格品,得出不合格品数m,于是样品的不合格品率为 n。 拉 每生产一批产品,在抽样检测后,就点上该批样本不合格品率相 应的点,把相继的点连成折线。 ③根据记入点的情况判断生产是否稳定。判断原则详见本 附录第二款。 ④如果有异常波动出现,应分析原因,排除干扰因素,使 生产恢复正常。 2,不合格品数(nP)管理图。nP管理图的绘制利使用与P管 理图相似(附图2.6)。仅是以不合格品数nP作为管理图的参数 其中心线、控制线的位置确定如下:

中心线: CL=nP

当下控制线或下警戒线的坐标值为负值时,则不予考虑。 由于C管理图是为控制缺陷等使用的,缺陷数只能是整数, 所以UCL及LCL如遇到非整数时,UCL应是比C+3√C大的 最小整数(例如C+3/C=8.27,则UCL应为9);LCL是比 C一3C小的最大整数。 ④在C管理图用纸上记上C管理图的上、下控制线和警成 线。 ③将求得的C(1)值点在C管理图上(附图2.?),看这若 干组统计期的数据,有没有落在上、下控制线之外的。如有超出 控制线的点,将该数据剔除,重新计算控制线。 (2)C管理图的使用, ①在C管理图用纸的坐标纸上,根据统让期的数据算出采 的C管理图上、下控制线值和上、下警戒线值,作出上,下控制线 和警戒线。根据C(1)的平均值C作出C管理图的中心线CL。其横 坐标为检查期的序号,纵坐标为C(1)。 ②以与统计期的数据相同的检查期为检查期,统计缺陷数 C。 ③在C管理图上点上该检查期的缺陷数,并依次连成折 线。 ④根据记入点的情况判断生产是否稳定。判断原则见本附 录第二款。 ③如有异常波动出现,应分析原因,排除干扰因素,使生 产恢复正常。 二、管理图的判断。 ?)正常情况。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没有系统因素的影响,

即只有偶然因素的作用,这时认为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或称控制状态。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属稳定状态:1.连续不少于25点都落在3g的控制线内;2.在连续35点中,落在3g控制线外的不超过1点;3.在连续100点中,落在3控制线外的不超过2点。(二)异常情况。1.如果数据点落在上下控制线(3控制线)以外,认为出现了异常波动。2. 在中心线的一侧连续出现若干点。(1)连续5点时,要注意生产过程;(2)连续6点时,开始调查原因;(3)连续7点时,必须采取措施。其示意图如附图2.8所示。LCL附图2.8异常情况()3.多数点落在中心线的一侧。(1)连续11点中,至少有10点落在中心线的同一侧;(2)连续14点中,至少有12点落在中心线的同一侧:(3)连续17点中,至少有14点落在中心线的同侧:(4)连续20点中,至少有16点落在中心线的同一侧。其示意图如附图2.9。140

UCLU'CLCLCL."LCL附图2.11异常况(四)三、管理图用系数表(附表2.4)。管理图用系数表附表2.4n234668910A21.8811.0230.7290.5770.4830.4190.3730.3370.308*?1.1281.6932.0592.3262.5342.7042.8472.9703.078Ds0.0760.1360.1840.223D3.2672.5752.2822.1152.0041.9241.8641.8161.777142

一,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 正面词采用“应”1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二、条文中指定必须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 “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非必须按所指定的 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的要求(或规定)”

JC/T 2328-2015标准下载本规程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加单位:西安冶金建筑学院 北京市第一建筑构件广 主要起草人:韩素芳耿维恕钟炳垣许鹤力

(京)新登字078号

统书号:T80058·208 定价:13.00元

统一书号:T80058:208 定价:13.00元

GB/T 51189-2016标准下载统一书号:T80058:208 定价:13.00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