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300-2013《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pdf

JGJ300-2013《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755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300-2013《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pdf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0.1本条是建筑工程支撑结构设计和施工必须遵循的基本 原则。 1.0.2建筑工程施工搭设的支撑结构,一般由钢營及配件等组 成,包括钢管扣件式支撑结构、碗扣式支撑结构及承插式支撑结 构等(不含门式支撑结构)。主要用于模板支撑、安装.T程支撑、 物料平台支撑等。由于其构配件节点简单、安装方便等特点:在 建筑工程施工中广泛应用。 1.0.3明确了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强度、稳定性及抗倾覆) 刚度、构造及构配件性能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其他

建筑工程施工中广泛应用。 1.0.3明确了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强度、稳定性及抗倾覆) 刚度、构造及构配件性能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其他 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3明确了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强度、稳定性及抗倾覆)、

2术语、符号本章所规定的术语和符号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1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GB132规定编写的,并根据需要适当增加了一些内容,以便在本规范及今后的实施中统一概念。2. 1 术语2.1.5~2.1.8这4条是从结构概念出发,根据受力性能的不司,将当前建筑工程所采用的临时支撑结构划分为两种类型:框架式和桁架式支撑结构,单元框架是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中的基本计算单元,如图1所示;单元桁架是桁架式支撑结构中的基本计算单元。水平杆竖向剪刀撑单元框架立托图1单元框架平面示意图2.2 符号本节给出了本规范有关章节中引用的93个符号GB4717-2005 火灾报警控制器,并分别给予了定义。68

通常扣件式或碗扣式支撑结构属于框架式支撑结构,如果承 插式支撑结构不设竖向斜杆也属于框架式支撑结构,扣件式、碗 扣式和承插式支撑结构的节点转动刚度各不相同。 按照单元架构造要求设置斜杆的承插式支撑构属于桁架 式支撑结构。

状态设计时应采用的荷载效应组合。

钢材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系结构钢》GBT700和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的规定; 钢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及《建筑脚手架用焊接 钢管》YB/T4202的规定。 可锻铸铁件或钢铸件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一般工程用 铸造碳钢件》GB/T11352和《可锻铸铁件》GB/T9440的 规定。 一

3.0.4本节明确规定了支撑结构的地基要求,是保证支撑结构

压实填土地基、灰土地基是支撑结构常用的地基,应按 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要求进行施 且应符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要求。

结构抗倾覆和整体稳定性。可靠连接是指与既有结构的连接

承受拉力文能承受压力,如拓件式支撑结构可以采取水平杆与结 构顶紧,碗扣式、承插式支撑结构可采用可调底座、可调托撑或 增加短的水平杆方式与结构顶紧,也可采用抱柱等构造措施。连 接宜符合本规范第5.1.6条的规定。

承受拉力文能承受压力,如拍件式支撑结构可以采取水平杆与结 构顶紧,碗扣式、承插式支撑结构可采用可调底座、可调托撑或 增加短的水平杆方式与结构顶紧,也可采用抱柱等构造措施。连 接宜符合本规范第5.1.6条的规定。 3.0.6施工单位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案的编制,方案 应具有适用性和操作性,并进行认真的审核和审批,按照相关的 规定组织好专家论证工作。 实施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问现场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安 全技术交底(包括架体搭设参数、工艺、工序、作业要点和安全

3.0.6施工单位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案的编制,

实施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向现场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安 全技术交底(包括架体搭设参数、工艺、工序、作业要点和安全 要求等),并形成书面记录。交底方和全体被交底人员应在交底 文件上签字确认,并归档。

4.1.1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本条明确了支撑结构种类的划分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本条明确」支撑结构种类的划分 和计算模型的假定。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和有剪刀撑框架式 支撑结构均考虑了节点半刚性的影响。桁架式支撑结构不考虑节 点半刚性。

细比计算时构件的长度取节点间钢管的长度

4.1.4经试验测得框架式支撑结构节点的转动刚度:扣件式

::4经试验测得继深式支结构打点的转例别度:扣件 55kN?m/rad碗扣式50kN·m/rad、承插式40kN·m/rad。碗 扣式节点与承播式节点刚度的安全系数取2.0,拍件式节点刚度 的安全系数取1.5,得到表4.1.4节点刚度取值,供计算时 取用。 为达到本条的节点转动刚度值,要求:扣件的拧紧扭力矩 不应小于40N·m,耳不应大于65N·m;碗扣节点的F碗扣 应锁紧;承插节点的抗拨力不得小于3kNV。由于实际工程中, 扣件式节点质量差异较大,而耳往往长期重复使用:表面产生 磨损和锈蚀:导致扣件式节点的转动刚度离散性较大。为了安 全考虑,对长期重复使用的扣件式节点的转动刚度取值进行折 减,折减系数取0.8,在此情况下节点转动刚度为25×0.8= 20kN ·m/rad

用荷载不均匀等超出本规范规定的情况,其计算不能采用本规 范规定的方法,应另采用计算机软件对支撑结构作整体分析 计算。

4.2.1~4.2.3这3条规定了作用在支撑结构上的荷载分类及每 类荷载的组成。一般情况下,作用在支撑结构荷载分为两类:永 久荷载和可变荷载。

4.2.5本条规定了可变荷载标准值的取值方法。

4.2.6本条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按基本组合,变形计算时荷载效应按标准组合。当有施工荷载与 风荷载组时,设计值应乘以组合值系数如三0.9。

4.3.2纵问、横尚水平杆的抗弯强度采用《钢结构设计规范》

4.3.2纵向、横尚水平杆的抗弯强度,采用《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中4.1.1的公式进行验算,只考虑杆件单向弯曲,不 考虑塑性开展。

4.3.3节点抗剪强度的须进行验算,是因为纵向、横向水平相

4.3.3节点抗剪强度的须进行验算,是因为纵向、横向水平杆

(1)轴测图(2)俯视图(3)测视图图2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的失稳模态图(1)轴测图(2)俯视图(3)侧视图图3单元框架的失稳模态图74

当组合风荷载时,风荷载作用在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上,会引起局部立杆轴力变化(图4),需要对背风面轴力增大的立杆进行局部稳定性验算。风“轴力减小轴力增大剪刀摔面B图4风荷载作用于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引起的立杆轴力图(俯视图)当无竖向密安全网时,风荷载起的立杆轴力较小,可不进行立杆局部稳定性验算。3桁架式支撑结构架式支撑结构的稳定性是由单元桁架决定的。单元桁架按格构柱的设计方法,分为局部稳定性验算和整体稳定性验算。局部失稳模态如图5所示,整体失稳模态如图6所示,当支撑结构有侧向约束或单元架组合方式为梅花形时,可不进行单元架的整体稳定性验算,只进行局部稳定性验算。4.4.4当只考虑竖向荷载作用时,立杆按轴压构件计算;当考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如风荷载)作用时,立杆按压弯构件计算。当采用《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中轴压构件和压弯构件稳定性验算方法时,不考虑样件的塑性开展。75

图5单元桁架局部图6单元桁架整体失稳模态图失稳模态图4.+.5本条规定了立杆轴力设计值计算时的荷载效应组合。组合风荷载时应考虑风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4.4.6风荷载作用于支撑结构,会增加立杆的轴力。本条规定了风荷载作用于支撑结构.上引起立杆轴力的计算方法。公式是依据规整矩形平面支撑结构推导得到的,同时假定支撑结构的立杆在荷载作用下不脱离地面。此外,被支撑结构的风荷载(主要指混凝土结构的侧模承受的风荷载)对支撑结构的影响应另行考虑。本条对不同类型的支撑结构分别推导了在风荷载作用下的立杆轴力公式。1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风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计算立杆轴力的计算简图如图7所示,迎风面和背风面立杆轴力最大。2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风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计算风荷载作用于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由于剪力滞后效应,迎风面和背风面纵向、横向竖向剪刀撑面相交处的立杆轴力76

所示。2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对于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不仅要考虑风荷载直接作用于立杆引起的立杆节间局部弯矩,同时应考虑风荷载作用于独立支撑结构引起的立杆弯矩,如图11所示。风B=ngl图11风荷载作用于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引起的立杆弯矩图4.4.8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可靠连接时,风荷载作用于支撑结构引起的立杆轴力(NwK)和弯矩(Mrk)可不考虑,但应考虑风荷载直接作用于立杆上引起的立杆节间局部弯矩(MLk)。4.4.9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的失稳通常表现为整体失稳,而不是单根立杆的局部失稳。公式(4.4.9)沿用了以前的相关规范步距h表达的计算长度公式,计算长度系数u是通过理论推导和大量算例计算确定的,理论分析表明,计算长度系数主要与K、α、n,及节点连接形式有关。其中,K为刚度比,即立杆步距内的线刚度与节点等效转动刚度之比;α为伸长比,即扫地杆高度与悬臂长度中较大值79

臂长度对局部失稳有影响。本条规定了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 构、桁架式支撑结构中的单元桁架局部稳定性验算时立杆计算 度的计算公式。

4.4.12本条规定了加密的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稳定承载力 的计算方法,其承载力通过稳定系数反陕。 分析表明,当加密区立杆间距加密1倍(但步距不加密) 时,加密区立杆的稳定系数约为未加密时的0.8倍;当加密区立 杆间距加密1倍、步距也加密1倍时,加密区立杆的稳定系数约 为未加密时的1.2倍。 4.4.13独立的单元桁架有可能发生整体失稳,应进行整体稳定 玫坊灶数体瑙定性管方注

4.4.12本条规定了加密的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稳定承车

分析表明,当加密区立杆间距加密1倍(但步距不加 时,加密区立杆的稳定系数约为未加密时的0.8倍;当加密 杆间距加密1倍、步距也加密1倍时,加密区立杆的稳定系 为未加密时的1.2倍

4.4.13独立的单元架有可能发生整体失稳,应进行整体

mm?), gk? G2K BL

M. = 0. 9gk LHB 或 M == 0. 9gk2 LB 2 2

mm?²),gk = G2K LH

由koMey≤M.,引人抗倾覆系数k。=1.2,整理得:

H ≤0.7319. /gk2 B ek B h 为计算简便,采用公式 H ≤ 0. 54 k B

4.6地基承载力验剪

4.6.2支撑结构支承子地基土上时,应根据现行国家标推《建 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对支撑结构底下的地基土具体 情况进行地基承载能力计算。当地基土均时,一般可不进行地 基的变形验算。如果对地基变形量有要求时,则应采取措施加以 控制

5.1.1本条限定了2种类型支撑结构的搭设高度,当超过高度 要求时应另行设计。

过大会导致支撑结构立杆因局部失稳而导致整体册塌。本条既规 定了支撑结构立杆顶部插入可调托撑后,其伸出顶层水平杆的悬 臂长度的限值,又限定了可调托撑螺杆外露长度,以保证支撑结 构立杆的局部稳定性

顶或抱柱等连接措施,这样可提高支撑结构的承载力,保证支撑 结构的稳定。

5.2框架式支撑结构构造

定。剪刀撑不仅可增加支撑结构刚度和承载力,还保证支撑结构 稳定承载能力。

5.2.2水平剪刀撑能够为立杆提供有效的刚性侧向支撑,半

杆失稳模态的波形限制在水平剪刀撑之间。本规范有剪刀撑框架 式支撑结构中计算长度系数的计算要求水平剪刀撑的间隔层数不 大于6步。理论计算表明,在顶层位置设置水平剪刀撑可较大幅 度提高支撑结构的稳定承载力,所以本规范规定顶层应设置水平 剪力撑。当立杆支撑在地基上但得不到有效水平约束时,扫地杆 段的受力状态如同顶层悬臂段,为安全起见,扫地杆层也宜设置 水平剪刀撑。

5.2.3为保证接长后剪刀撑杆件抗弯刚度,本条规定

5.2.4如果框架式支撑结构搭设高度5m以下,承受荷载较

小、支撑在地质条件好或支撑在楼板上(如住宅结构楼板支撑结 构),并且与既有结构进行抱柱或水平杆与结构顶紧时可不设置 竖向或水平向剪刀撑。 上述4个条件缺一不可,全部满足时框架式支撑结构可以不 设剪刀撑

5.2.6、5.2.7在钢结构安装及梁板结构等有较大荷载

荷载下立杆要加密,且应伸至非加密区内至少2跨 支撑结构非加密区立杆、水平杆的间距与加密区间距互为倍 数,才可保证加密的杆件伸人非加密区。

5.3桁架式支撑结构构造

5.3.1本条规定单元桁架的斜杆布置方式。单元桁架应满

5.3.1本条规定单元桁架的斜杆布置方式。单元桁架应满布鉴 向斜杆以满足承载力要求,竖向斜杆布置宜规则均匀。理论分机 表明对称式或螺旋式斜杆布置方式承载力相同。另外应布置水平

斜杆以提高单元架几何稳定性,5.3.2在实际工程中还有单元桁架间隔(2~~3)跨布置的情况:这实际上是单元桁架和框架式支撑混合使用的支撑结构,故称之为混合式支撑结构,如图14所示。框架式支撑单元架图14混合式支撑结构单元桁架布置方式在混合式支撑结构中有框架式和桁架式两种计算模型,需要对不同的计算模型分别进行稳定性验算。单元桁架应按本规范第4.4.3条进行稳定性验算,单元桁架间的框架式支撑应按本规范第4.4.2条进行稳定性验算。风荷载弓起的内力应根据支撑结构中单元桁架的平面布置进行计算。混合式支撑结构中的单无桁架应满足桁架式支撑结构的构造要求,单元桁架间的框架式支撑应满足框架武支撑结构的构造要求。同时支撑结构应满足本规范第5.3.3条的规定。5.3.3为保证结构体系不变性,支撑结构应满足本条第1、3款。为了防止结构出现整体扭转,支撑结构应满足本条第2款。当立杆支撑在地基上但得不到有效水平约束时,扫地杆段的受力状态如同项层悬臂段,为安全起见,扫地杆层也宜设置水平斜杆。5.3.4本条规定参考了《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以保证支撑结构立杆的局部稳定性。86

来·计算时应叠加到落地部分中靠近跨空部分的立杆轴力中去, 总高度取H是因为考虑到平衡段垂直跨空方向并末用架加强 则验算落地部分时高度仍取支撑结构总高。 公式(6.2.2)未考虑由风荷载起的落地部分立杆的附加 轴力,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风荷载的影响。 5.2.3本条规定跨空支撑结构的构造要求。斜腹杆宜满足倾角 40°~~60°,此时受力性能较好。由于扣件节点容易发生滑动,不 宜使用扣件传力方式。

7.1.1支撑结构.写其他设施相连接,其受力状态会发生变化: 存在安全隐惠,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7.1.2根据工程特点、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基础类型、 施工工艺条件等需要预压或监测的支撑结构,预压按照《钢管满 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GJ/T194执行,监测按照本规范第8章 规定执行,并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于大型的梁(板)的支撑 结构,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支撑结构进行预压。 7.1.3支撑结构使用过程中随意拆除构配件会影响支撑结构的 承载能力,存在安全隐惠,基至会导致倾覆及塌事故发生, 7.1.4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 的相关规定进行培训和考核。 7.1.5六级及以.上大风停止高处作业的规定,是根据现行行业

7.2.2本条是对支撑结构搭设场地的要求,地基承载力影响支 撑结构的稳定性,地基坚实牢固是避免架体塌的重要措施

7.3.2由于支撑结构组件较为单薄易发生倾覆、滑移、甚至

2由于支撑构组件较为单薄易发生倾覆、滑移、甚至剪 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应采取稳定措施,确保安全施工。

拍文构纽件教为单博勿发土顾、滑移、甚全劳 防止事故发生应采取稳定措施,确保安全施工。 楼板连续施工时,当支撑层楼板承载力或度不满足要 采用上下层支撑立杆在同一轴线上的传力方式,以避免

塌,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应采取稳定措施,确保安全施工

多层楼板连续施工时,当支撑层楼板承载力或挠度不满足要 求时,应采用上下层支撑立杆在同一轴线上的传力方式,以避免

楼面承载力不够导致楼面破坏

7.4.1明确支撑结构进行检香与验收的阶段

7.4.2明确支撑结构地基与基础检查验收的要求,是保证支撑 结构稳定、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 7.4.3、7.4.4明确支撑结构搭设完毕、使用前与使用中的检查 项目。

7.4.2明确支撑结构地基与基础检查验收的要求,是保证支撑 结构稳定、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 7.4.3、7.4.4明确支撑结构搭设完毕、使用前与使用中的检查 项目。 7.4.6支撑结构搭设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验收,验收人 员应包括:施工单位和项目两级技术、安全、质量等相关人员; 监理单位的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经施工单位项目 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 工。验收记录按要求存档

员应包括:施工单位和项目两级技术、安全、质量等相关人员; 监理单位的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经施工单位项目 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 工。验收记录按要求存档

7.5.1支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构造或用途发生变化时,将影响 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应重新进行复核验算,并按相关的审批程序 进行审批。

7.5.3施工现场有许多易燃材料,尤其支撑结构的主龙骨和次 龙骨经常采用木方,在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 措施。

2本条规定了支撑结构拆除必须遵守的要求,有利于拆除 中保证支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7.7.1专业架子工佩带安全防护用品搭设支撑结构,是避免安

7.7.1专业架子工佩带安全防护用品搭设支撑结构,是避免安

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2在施工过程中湘2010J906 住宅防火型排气道.pdf,当支撑结构实际荷载超过设计规定时, 在安全隐患,甚至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本条的规定旨在防止 结构因超载而影响支撑结构安全,

结构工程不受破坏,在拆模板支撑结构前应检查混凝土同条件试 块的强度报告,末达到拆模要求强度不允许拆模板及其支撑 结构,

8.0.1支撑结构应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 法》(建质[2009]87号文)等有关规定编制监测方案。 8.0.3位移监测点的布置原则应最大程度地反映出结构的变形 模态。本条规定了对支撑结构位移蓝测点的具体位置。 8.0.4内力监测反映杆件实际工作状态下的受力状态,是评价 支撑结构承载情况的重要指标。内力监测点的布置原则应根据其 杆件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和实际受力情况考虑,并同时兼顾监测方 案的成本。

8.0.5本条规定保证了监测设备在精度、可靠性等方面满足 程监测需求

GB/T 35096-2018标准下载8.0.5本条规定保证了监测设备在精度、可靠性等方面

数之 环境变化较大等情况下,加大监测频率,进行实时监测及启 急预案的要求,

8.0.9本条规定了监测报警值的取值参考范围,其同时兼顾了 累计变化量与变化速率值两个参考量。 8.0.10监测记录是整个监测过程的重要环节,应做到记录工作 的规范性、记录人员的诚实性、并确保不遗漏主要信息、及时作 出反馈。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