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 242-2016 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合建桥梁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CJJ 242-2016 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合建桥梁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3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1978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J 242-2016 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合建桥梁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df<*>6结构设计与构造要求·<*>1.0.1在本规范的编制过程中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协调性与 可操作性的原则,吸取了我国公路、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合建 桥梁的建设经验与成果,同时研究了城市道路、公路、铁路、 轨道交通等相关行业规范的技术内容,参考了有关国际标准和 国外先进标准,将成熟且行之有效的技术内容纳人本规范,并 符合安全可靠、适用耐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与环境协调的 要求。 1.0.2我国已建成的城市轨道交通主要采用轮轨系统,车辆设 计行车速度一般在120k*/h以下,已积累很多成熟的建设经验。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确定为城市道路与轮轨系统的轨道交通(车辆 设计行车速度不超过120k*/h),满足轨道交通线形布置要求的 合建桥梁工程。改建、扩建工程以及其他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相 以工程的设计,因各自技术特点与本规范规定的轮轨系统有所不 司,故在使用本规范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1.0.3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的承载能力较弱, 且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 高的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 的恶化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是 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桥梁的安全性、耐久 生与防灾减灾能力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节约资源、保 护环境、确保桥梁安全耐久与防灾减灾能力、构建资源集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合建桥 梁作为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之一,桥梁设计在满足安全、适用的 前提下,应遵循节约资源、环保节能、防灾减灾的原则,控制工 程建设规模、工程用地、材料用量及工程投资。 <*>1.0.1在本规范的编制过程中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协调性与 可操作性的原则,吸取了我国公路、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合建 桥梁的建设经验与成果,同时研究了城市道路、公路、铁路、 轨道交通等相关行业规范的技术内容,参考了有关国际标准和 国外先进标准,将成熟且行之有效的技术内容纳人本规范,并 符合安全可靠、适用耐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与环境协调的 要求。 <*>GB/T 33661-2017 农历的编算和颁行.*df1.0.2我国已建成的城市<*>本章仅将本规范出现的重要术语列出。术语的解释,其中部 分是国际公认的定义,但大部分是概括性的含义,并非国际或国 家公认的定义。术语的英文名称不是标准化名称,仅供引用时 参考。 <*>3.0.1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 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 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 等所做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 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 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 市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车站衔 接组合而形成的网络系统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应以城市总体 规划为依据,符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 划宜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开展。 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合建桥梁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城 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要求。 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合建桥梁是城市交通中的重要构筑物。 设计时,应根据城乡规划、道路功能、等级、通行能力、多种交 通方式的关系及防洪、救灾要求,结合水文、地质、通航、环境 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需要分期实施时,则可按近期的要求进行 设计,并预留远期实施的条件,以使桥梁能长期充分地发挥它的 作用。 <*>交通,结构较为复杂,并且位于城市区域,关系城市安全,其建 设的复杂性、难度及施工期与运营期的安全风险高。通过开展工 <*>程安全风险评估,制定有效的应对桥梁风险的策略,完善桥梁风 验管理体制,从而做好桥梁的运营、检测、维护、反恐怖、安全 监控等方面工作,提高桥梁结构自身安全和交通运行安全的 性能。 <*>3.0.7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合建桥梁常用布置方式有共梁双层 <*>3.0.7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图1合建桥梁交通布置示意 <*>共梁双层是指主梁采用双层桥面,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分别 布置在上层或下层桥面。 共梁单层是指主梁采用单层桥面,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布置 在同一层桥面。 分梁共墩是指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分别布置在两片独立的主 梁上,共用一个桥墩。 <*>分梁分墩共基础是指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主梁与桥墩独立, 共用一个基础。 <*>分梁分墩共基础是指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主梁与桥墩独立, 共用一个基础。 3.0.8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要求做好环境保 护工作。在工程建设前期应作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 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 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 在工程设计阶段应作相应的环境保护设计。 3.0.9本条为强制性条文。考虑到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合建桥 梁既要承担城市道路交通功能,文要承担城市轨道交通功能,因 <*>3.0.10设计使用年限是设计规定的一个时期<*>表1桥梁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注:对有特殊要求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可在上述规定基础上经技术经济论证后 予以调整。 <*>性,为了减小桥梁维护或置换对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正常运 营的影响,本条规定桥梁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桥梁非 永久结构应设计为可更换,以满足桥梁使用年限要求。 <*>3.0.11根据桥梁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面临的不同情况,<*>三种设计状况及其相应的极限状态设计:<*>种设计状况及其相应的极限状态设计: 持久状况一一桥梁建成后承受自重、活载等持续时间很长的 状况。该状况桥梁应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设计。 短暂状况一一桥梁施工过程中承受临时性作用(或荷载)的 状况。该状况桥梁应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必要时才作正常 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偶然状况一在桥梁使用过程中偶然出现的如罕遇地震状 况。该状况桥梁仅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3.0.12本条为强制性条文。设计表达式与现行国家标准《工程 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 计统一标准》GB/T50283和公路桥梁相关设计规范的规定一 致。城市桥梁进行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桥梁按其 重要性、破环后果划分为三个设计安全等级(级、二级、三 级)。合建桥梁属重要结构,设计安全等级均按一级考虑。 3.0.13轨道交通的道床常用的有有雄道床和无确道床两种形 式。有作道床建设投资低,铺设、改建方便,但线路养护维修工 作量大;无雄道床整体性强、稳定性好、自重轻、整洁美观、线 路养护维修工作量小,但初期投资大,对下部结构基础变形限制 严。城市桥梁轨道结构宜采用整体式无道床,不宜采用有诈 道床。 <*>持久状况一一桥梁建成后承受自重、活载等持续时间很长的 状况。该状况桥梁应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设计。 短暂状况一一桥梁施工过程中承受临时性作用(或荷载)的 伏况。该状况桥梁应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必要时才作正常 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偶然状况一在桥梁使用过程中偶然出现的如罕遇地震状 <*>3.0.12本条为强制性条文。设计表达式与现行国家标准<*>4.1作用分类、代表值和作用效应组合 <*>4.1.1合建桥梁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其荷载分类参照公路规范。 引起结构反应的原因可以按其作用的性质分为两类,一类 是施加于结构上的外力,如车辆、人群、结构自重等,它们是 直接施加于结构上的,可用“荷载”一词来概括。另一类不是 以外力形式施加于结构,它们产生的效应与结构本身的特性, 结构所处环境等有关,如地震、基础变位、混凝土收缩和徐 变、温度变化等,它们是间接作用于结构的,如果也称“荷 载”,容易引起误解。自前国际上普遍地将所有引起结构反应 的原因统称为“作用”,而“荷载”仅限于表达施加于结构上 的直接作用。 作用按随时间的变异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偶然作 用。这种分类是结构上作用的基本分类。永久作用是经常作用 的其数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微小的作用;可变作用的数值是 随时间变化的;偶然作用的作用时间短暂,且发生的几率 很小。 无缝线路伸缩力是指因温度变化桥梁与长钢轨相对位移而产 生的纵向力;挠曲力指在列车荷载作用下桥梁挠曲变形引起桥梁 与长钢轨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纵向力;断轨力是因长钢轨折断,弓 起桥梁与长钢轨间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纵向力。上述纵向力的大小 与轨道扣件阻力,桥梁跨径、桥墩刚度以及是否铺设钢轨伸缩调 节器有关。 本规范所列的作用,除与轨道交通相关的作用外,其含义, 取值均同城市桥梁相关规范。根据作用特点,将列车静竖向活 <*>载、列车竖向动力作用、列车离心力、列车引起的土侧压力、列 车制动力(或牵引力)、无缝线路纵向力(伸缩力及挠曲力)、列 车横向摇摆力归为可变作用,将无缝线路断轨力和脱轨力归为偶 然作用。 <*>图2算例1 30*简支梁 <*>承载能力计算比较方法: 1)对上述算例,计算得到下列工况弯矩标准值: 恒载弯矩MD; 预应力次弯矩M*; 活载弯矩(汽车加列车)Mi; 梯度温度弯矩MT。 2)按公路规范验算时: <*>结构重要性系数Y%现浇结构取1.21,预制结构取1.1; 弯矩组合设计值Ma=1.2M*十1.2(有利时取1.0)M*十1.4 ML +0.75 X 1.4 Mr; 弯矩承载力设计值MR按公路规范计算。 YM 力富余指标。 3)按铁路规范验算时: 安全系数K:主力组合现浇结构取2.2,预制结构取2.0, 主力十附加力组合现浇结构取取1.98,预制结构取1.8; 计算弯矩M:主力组合M=M*十M*十M 主力十附加力组合M=M十M*十M.十M 弯矩极限承载力M.按铁路规范计算。 规范要求KM≤Mu,取 为铁路规范计算的截面承载力 KM 富余指标。 4)分别按两规范进行截面承载力计算,比较富余指标。 两个算例计算结果见表3~表10 <*>表3算例1单项弯矩值 <*>:算例1为简支梁,预应力次弯矩为零,梯度温度产生的内力也为零。 <*>表4算例1截面承载力验算 <*>表5算例2单项弯矩值 <*>表6算例2按公路规范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算例2按铁路规范进行截面承载 <*>表8算例3单项弯矩值 <*>表9算例3按公路规范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表10算例3按铁路规范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时间3*in~5*in),而且轨道交通与城市道路交通完全独立,所 以规定列车荷载效应与汽车荷载效应直接叠加,不作折减。 <*>4.3.2当轨道桥梁设计阶段其运营车辆型号已经确定时,列<*>4.3.2当轨道桥梁设计阶段其运营车型号已经确定时,列 车荷载按实际车辆荷载采用;当车辆类型尚未确定时,可采用 本规范规定的列车荷载进行设计。我国根据已经投入运营的列 车种类和今后的发展计划,将列车分为大型车和小型车两种, 具体线路设计时,可根据线路要求选用。当线路分近、远期规 划时,应按轨道交通列车近期和远期可能的列车编组对桥梁进 行验算。 桥梁结构设计阶段列车车辆类型尚未明确时,列车荷载可按 图5和表11的规定采用。 <*>列车静活载计算图式(尺寸单位以 <*>4.3.3汽车和列车过桥时,会对桥梁结构产生竖向动力作用, 冲击系数即车辆竖向动力效应的增大系数,铁路规范中称为 “动力系数”。冲击系数与车辆特性、桥梁动力特性等因素有 关。由于车辆类型及桥梁类型众多,车辆动力特性、桥面平整 度等影响冲击系数的因素较复杂,我国公路规范和铁路规范均 以试验、实测为基础,通过数据回归分析并进行适当修正后得 出冲击系数计算公式。公路规范用结构基锁来计算冲击系数, 铁路规范则用材料、桥型、跨径来反映桥梁动力特性,两者计 算公式有所不同。 对于合建桥梁,理论上应以汽车、列车共同通过桥梁时产生 的竖向动力增大效应作为其冲击影响。但目前尚无这方面的试 验、实测资料,因此本规范规定按公路规范、铁路规范分别计算 并取较大值作为汽车和列车共同的冲击系数。这样计算偏于保 守,但对荷载总量影响不大。目前这一规定是为了保证合建桥梁 设计安全,将来随着投入运营的合建桥梁数量的增多,可利用实 示工程开展动力增大效应的实测研究,进一步完善合建桥梁冲击 系数计算方法 <*>4.3.5汽车与列车制动力<*>桥应按照双线制动力考虑,但考虑到不是紧急制动,因此每线制 动力按照列车竖向静活载的10%考虑, <*>3制动力的分配 参照公路规范的规定。根据本规范关于支座选用的规定,活 动支座明确分为盆式橡胶活动支座和钢活动支座两类。 4.3.6根据现场实测和理论研究,轨道车辆在直线线路上行走 带有蛇行运动特征。蛇形运动导致车辆的各轮对对钢轨产生天 小、方向不断变化的横向作用力。苏联规范及我国早期的铁路规 范横向摇摆力采用均布荷载沿梁跨作用方式,欧美铁路规范以及 我国高速铁路规范采用单个集中力(100kN)作用梁跨跨中的作 用方式,日本铁路规范以及我国地铁规范假定列车行走在跨中 时,两节车辆连接处的相邻的两个转向架下的四个轮轴对钢轨施 加以同一方向大小相等的集中横向力。本规范采用地铁规范的规 定,横向摇摆力按4个集中力考虑,大小按轴重的15%取值, 作用在梁跨跨中。 4.3.8无缝线路伸缩力是指因温度变化由桥梁与长钢轨相对位 移而产生的纵向力;挠曲力是列车荷载作用下,由挠曲引起的桥 梁与长钢轨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纵向力。伸缩力及挠曲力的大小 <*>4.3.8无缝线路伸缩力是指因温度变化由桥梁与长<*>移而产生的纵向力;挠曲力是列车荷载作用下,由挠曲引起的桥 梁与长钢轨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纵向力。伸缩力及挠曲力的大小, 与轨道扣件阻力、梁跨径及桥墩刚度以及是否设钢轨伸缩调节器 有关,应通过建立梁、轨相互作用的模型进行计算求得 <*>4.3无缝线路断轨力按单股钢轨在梁上最不利的位置折断 ,可采用下式简化计算: <*>4.4.4检算桥面板强度时,车辆集中力作用在离线路中心2.11<*>5.1梁跨结构的刚度与变形<*>[0] = [L/a] <*>5.1.2轨道交通桥面的桥跨结构在列车和汽车静活载作月<*>确轨道梁端竖向转角不应大于5%0,无雄轨道不应大于3%0。<*>梁端折角大小影响列车过桥走行性和梁端轨道结构正常使用 性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认为折角大小只影响列车走行性和列车 对梁端的冲击作用,所制订梁端折角充许值较大,但近儿年来研 究发现控制梁端折角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梁端轨道扣件上拔力大 小。对于无雄轨道当折角大于3%时,钢轨扣件的上拨力就要超 过正常使用范围,造成扣件松动,因此制订了无轨道最大折角 允许值。有确轨道由于道作层的缓和作用,扣件的上拔力要有所 减小,所以梁端折角有所放松 除了折角大小外,梁端钢轨扣件上拔力还与梁端支座处悬臂 伸出段大小有关,悬臂长度越大,上拨力越大。对于大跨径桥 梁,梁端支座处外伸悬臂段较长,因此需要根据梁轨相互作用理 论,计算分析大跨径桥梁梁端的合理转角限值

5.2墩台结构的刚度与变形

给城市景观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根据已建上海3号线高架线路墩 台纵向刚度调查和不少城市地铁高架工程中梁轨相互作用理论计 算结果分析,目前墩台纵向刚度限值可以有较大幅度降低。此 外,地铁规范对不同梁跨的墩、台纵向刚度采用不同限值,跨径 和墩台限值两者之间函数关系不连续,有间断点,不利于不同跨 径设计时的合理取值 本规范在地铁设计规范的相应条文基础上作了些修改,主要 将最小墩、台纵向刚度限值与梁跨跨径写成函数形式,以方便不 司跨径桥梁设计时,更加合理使用限值条文,并将原来墩台最小 刚度限值中量值打八折作为考虑轨道交通线最小台最小纵向刚 度限值。公轨合建桥梁除了考虑列车制动力对钢轨应力的影响 外,还要考虑道路车辆制动作用对钢轨应力的影响。道路车辆的 制动力对钢轨作用和轨道列车对钢轨制动力的作用路径不同,目 前尚未见过研究,但已有轨桥相互作用分析表明,轨道车辆制动 产生的钢轨应力约占钢轨附加应力(制动力、温度力、挠曲力) 的40%。本规范考虑道路车辆比轨道荷载稍轻,制动力较小, 且每辆车制动作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同步,所以道路车辆制动产 生的钢轨应力应比列车车辆作用稍小,考虑为30%,由此定出 考虑道路车辆制动时所需墩台最小纵向刚度的附加值0.3n,其 中n为车道数。当车道数大于4时,同时制动的概率非常小,所 以n最大值取为4。

5.2.2本条中的公式与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

主发来文,频全 刚度参数等的限值,大都是针对中小跨径桥梁而言,国外设计规 范也大致如此。大跨径轨道交通合建桥梁设计时动力参数限值没 有相应的规范条文可循,基本上是根据经验和已建成的同等跨径 的同类桥梁,结合车桥动力作用仿真模拟计算,分析车桥动力响 应的合理性,以确定其动力设计参数。因此本条提出对大跨径桥 梁(跨径大于100m)应进行车桥耦合动力响应综合分析。对于

非常规桥型或结构形式,因其结构动力性能尚未可靠掌握,也应 进行车桥耦合动力响应综合分析,分析的桥梁动力响应和车辆过 桥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的指标应满足本规范要求。

6.1.11对于分梁布置的合建桥梁,仅承担轨道交通的主梁符合

轨道交通相关规范中结构设计按铁路规范的规定,采用“容 许应力法”;城市桥梁规范中结构设计按公路规范的规定,采用 “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合建桥梁中的轨道交 通与道路交通共用构件按城市桥梁规范进行设计,其理由见第4 章第4.1节条文说明

6.1.12本条参考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提出了合建桥梁的材料

关于桥梁用钢,国内公路桥梁中有的采用桥梁用结构钢, 有的采用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两种钢材性能指标差异很小。 各桥梁都要求采用桥梁用结构钢,公路规范则采用低合金高强 构钢。本规范规定合建桥梁两种钢材都可采用,设计应根据 购受力、构造特点以及环境等因素合理选用

天于桥梁用钢,国内公路桥梁中有的采用桥梁用结构钢,也 有的采用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两种钢材性能指标差异很小。铁 路桥梁都要求采用桥梁用结构钢,公路规范则采用低合金高强度 结构钢。本规范规定合建桥梁两种钢材都可采用,设计应根据结 构受力、构造特点以及环境等因素合理选用。 6.1.13桥梁结构的耐久性是指在预定作用和预期的维护与使用 条件下,结构及其部件能在预定的期限内维持其所需的最低性能 要求的能力。一个耐久性好的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当暴露于正 常环境时,能够保持其初始的构件外形、结构质量和服役功能。 本规范规定主体结构工程及因结构损坏或大修对运营产生重大影 响的其他结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但实际上桥梁承 重构件往往存在一定缺陷,导致结构未达到规定的使用期就不得 不重建,部分桥梁甚至在预期的一半寿命内就需要拆除重建。世 界工业发送国家的调香表明,每年因腐蚀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占 国民经济产值的2%~4%,因此结构耐久性问题越来越得到工 程界的重视。桥梁结构耐久性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综合问题,涉 及设计、材料、施工、监测与运营维护等多个方面,其中结构耐

6.1.14斜交桥梁由于梁体两侧挠度差异,

安全和旅客乘坐的舒适度,故一般不设置斜梁。斜交不可避免 时,应做成与桥轴线小于60°的斜交。出于同样的原因,为避免 台后轨枕一头支于桥台另一头支于路基会造成不均匀沉降影响行 车的平稳性,规定斜交桥后边线宜做成与线路中线垂直。

6.2.1道路与轨道交通分层设置可避免相互干扰,便于运营管 理,有利于保证运营安全,在道路线型设计允许时,宜优先采用 分层设置方案。如必须采用共梁单层布置:轨道交通宜布置在横 新面的中间,原因是:①避免主梁扭转和挑臂变形对列车运行的 不利影响;②便于轨道交通设备和设施布置,有利于日常轨道设 施的管理和养护维修

早期应用较多。铰接板梁结构刚度小、整体性差,行车条件差 铰缝在荷载反复作用下容易破坏,病害较多

6.2.3与钢梁相比,混凝土梁、组合梁造价较低,通

工也可实现较快的施工速度。钢梁自重轻,跨越能力大,但造价 高,道路沥青铺装要求高,列车过桥时噪声大。因此,对中小跨 径梁式桥,优先采用混凝土梁或组合梁。

曲线梁桥在选择结构形式及横断面截面形状时,必须考虑具有足 够的抗扭刚度。 对于曲线桥梁,特别是独柱支承的曲线梁桥,在温度变化、 收缩、徐变、预加力、制动力、离心力等情况作用下,其平面变 形与曲线梁桥的曲率半径、墩柱的抗推刚度、支承体系的约束情 况及支座的剪切刚度密切相关,在设计中应采用满足梁体受力和 变形要求的合理支承形式,并在墩顶设置防止梁体外移、倾覆的 限位构造等。 梁的抗倾覆计算,在现行行业标准《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 范》JTGD64中已有规定,可作参考。

6.3.1本条规定是为防止同一基础中采用直径、材料或长度相 差过大的桩可能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 5.3.3、6.3.4支座的使用寿命通常小于桥梁设计使用年限。从 耐久性的角度,支座一般被视为可更换构件CIAS 11001标准下载,因此在结构设计中 应考虑为支座更换预留良好的条件。 从结构耐久性的角度要求桥梁结构的各部位均应保持良好的 排水、通风条件,减小结构腐蚀

6.4.3相对板式橡胶支座,盆式橡胶支座和钢支座使用寿命长, 限位效果好,有利于保持轨道线路的稳定性,减小维修工作量: 宜优先采用。板式橡胶支座使用寿命较短,且梁体易移位,需另 设限位措施,因此不推荐采用 合建桥梁应优先通过结构措施来减小不均匀沉降,在不均匀 流降难以控制或控制措施费用过高时,方可考虑采用可调高 支座。

6.4.5轨道交通系统中杂散电流(迷流)的存在不可避

电流腐蚀防护的内容,包括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等措施

6.4.6桥梁基础沉降引起的线形变化对列车运行和超静定结构

受力有较大的影响。应在桥墩合适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以便桥 梁施工期间每个施工步骤的观测和桥梁运营期的定期观测。无确 轨道对沉降要求较严,铺设无雄轨道的桥梁沉降观测要求由无 轨道铺设要求确定

6.4.9桥面防排水要求参考了行业标准《城市桥梁设计规范》

道桥排水结构施工组织设计统一书号:15112:28926 定价:11.00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