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3-183-2022 基桩竖向承载力自平衡法静载试验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pdf

DBJ/T13-183-2022 基桩竖向承载力自平衡法静载试验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T13-183-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67551
下载资源

DBJ/T13-183-202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13-183-2022 基桩竖向承载力自平衡法静载试验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pdf

3当位移变化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4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按第15min、30min、60min测 读位移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变形, 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15min、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 一次。

4.3.4加载终止条件及最终加载值:

可参照本标准第4.3.2条和第4.3.3条执行。加载终止条件和相应的 最终加载值的取值按如下规定: 1)在某级荷载作用下,向上位移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 的向上位移量5倍; 2)按向上位移量控制,当累计向上位移量超过100mm时; 3)对于验收抽样检测的工程桩,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上拔 荷载值。 4.3.5检测数据可按照本标准附录E中的格式记录。 4.3.6当测试桩身应变和桩身截面位移时,数据的测读依据本标

准第4.3.3条的规定执行

郑州市中州路跨西流湖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5.1抗压桩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试验荷载值为下段的极限加载值Oxu。

5.1.4各试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根据试桩的上段桩极限加载值Qsu和下段桩极限加载值Qxu, 可按下式确定试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单荷载箱:

式中:Qu一试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kN): Qsu一试桩上段桩的极限加载值(kN); Qxu一试桩下段桩的极限加载值(kN); Qmui一试桩中部第i段桩的极限加载值(kN); Wp一试桩荷载箱上部桩自重(kN): Wi一桩顶配载的有效重量(kN); 确定:粘性土、粉土I=0.8;砂土 >1=0.7;岩石 >1=1,若上 部有不同类型的土层,1按土层厚度加权取平均值。转换系 数"1有条件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抢来点 平

.2抗拔桩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5.2.1绘制上拔荷载U与桩顶上拔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5. 2. 2当进行桩身应力、

表,并按本标准附录B绘制桩身轴力分布图、计算不同土层的分层

5.3.1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 准值,当各试验桩条件基本相同时,可按下列步骤与方法确定: 1按5.1和5.2的方法确定n根正常条件试桩的极限承载力 测定值Qui,下标i根据Qui值由小到大的顺序确定; 2计算试桩极限承载力平均值:

3计算每根试桩的极限承载力与平均值之比:

4 计算 αi的标准差 Sn:

5 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 当 Sn<0.15 时 :

当 Sn>0.15时:

3.2折减系数入,按下列方法

α,= Q. / Q

Quk=/Qum :

5.3.3施工后为验收提供依据的工程桩检测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 力标准值应根据试桩类型、试桩位置、实际地质条件、施工情况等 综合确定,当各试桩条件基本相同时,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 直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参加统计的试桩结果,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 时,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附录 A荷载箱的技术要求

A.0.1荷载箱应满足其所处场地环境类别中的耐久要求。荷载箱 应在出厂前组装并做好防腐蚀措施。 XX A.0.2荷载箱宜进行整体检定,加载分级数不宜少于五级,当无 法进行整体检定时,可对组成荷载箱的液压缸逐一进行检定,液压 缸应为同型号,且相同油压时的液压缸出力相对误差应小于3%。 A.0.3荷载箱的极限输出推力不应小于额定输出推力的1.2倍。 A.0.4荷载箱检定或校准示值重复性不应大于2.5%。 A.0.5荷载箱空载启动压力应小于额定压力的4%。 A.0.6荷载箱在1.2倍额定压力下持荷时间不应小于30min,在 额定压力下持荷时间不应小于2h,持荷过程中荷载箱不应出现泄 漏、压力减小值大于5%等异常现象。Y A.0.7,荷载箱打开压力应小于额定压力的8%。 A.0.8荷载箱有效行程应不小于100mm,加长型有效行程应不小 于160mm 人 A.0.9上下位移通道应在荷载箱圆周方向均匀布置。 A.0.10荷载箱的有效面积比应满足以下要求: 1钻孔灌注桩荷载箱的有效面积比应为45%45%); 2,干作业成孔灌注桩荷载箱的有效面积比应为p>45%。 3荷载箱有效面积比应按下式计算:

Ah ×100% Ap

B.0.1自平衡法基桩内力测试适用于混凝土预制桩、钢桩利 断面尺寸基本恒定或已知的桩,可得到桩侧各土层的分层摩阳 端阻力。

2采用弦式传感器测量时,将钢筋计实测频率通过率定系数 换算成力,再计算成与钢筋计断面处的混凝土应变相等的钢筋应变 量。 3在数据整理过程中,应将零漂大、变化无规律的测点删除, 求出同一断面有效测点的应变平均值,并按下式计算该断面处桩身 轴力:

Q = 8, ·E, : A

式中:Qi 桩身第i断面处轴力(kN); 第i断面处应变平均值; 第i断面处桩身材料弹性模量(kPa),当桩身断面、 配筋一致时,宜按标定断面处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确 定; Ai一一第i断面处桩身截面面积(m²)。 4按每级试验荷载下桩身不同断面处的轴力值制成表格,并 绘制轴力分布图。再由桩顶极限荷载下对应的各断面轴力值计算桩 侧土的分层极限摩阻力和极限端阻力:

.0.1自平衡法静载试验位移测量系统的安装与连接见图C.0.1

C.0.2采用位移丝测量装置时,位移丝和位移传感器的安装示意 见图C.0.2

D.1桩身无内力测试元件

自平衡法试验曲线 (b)等效转换曲线 图D.1基桩自平衡法结果转换示意图

1 基桩自平衡法结果转换示意图

D.1.2转换假定 1桩为弹性体; 2等效的试验桩分为上、下段桩,分界截面即为自平衡桩的 平衡点α截面: 3基桩自平衡法试验中的下段桩与等效受压桩下段的位移相 等,即Sa=Sx; 4基桩自平衡法试验中,桩端的承载力一位移量关系及不同 深度的桩侧摩阻力一变位量关系与标准试验法是相同的:

5桩上段的桩身压缩量s为上段桩桩端及桩侧荷载两部分 引起的弹性压缩变形之和:

4S=4S/+4S2

式中4s1 受压桩上段在荷载箱下段力作用下产生的弹 性压缩变形量(mm); 4S2一 受压桩上段在荷载箱上段力作用下产生的弹 性压缩变形量(mm)。 6计算上段桩弹性压缩变形量△s2时,侧摩阻力使用平均值 qsm; 7 可由单元上下两面的轴向力和平均断面刚度来求各单元应 变。

式中 Qx一某一位移对应的荷载箱向下加载值(kN); Qs—某一位移对应的荷载箱向上加载值(kN); L一上段桩长度(m): >一—向下、向上摩阻力转换系数; EP 桩身弹性模量(kPa); 桩身截面面积(m²); 试桩荷载箱上部桩自重(KN): W 桩顶配载的有效重量(kN)。

2根据假定(D.1.2.3)与等效桩顶荷载Q对应的桩顶位移S。 则有

Sx可直接测定,s可通过计算求得;符号含义同前。 身有内力测试元件

将荷载箱以上部分分割成n个单元(图D.2.1),任意单元i 的桩轴向力Q(i)和变位量s(i)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D.3.1对于多层荷载箱,宜按本标准第D.1或D.2条的方法将每 层荷载箱从下往上依次进行转换

附录E数据图表E.0.1将实测的自平衡法现场检测数据编制成表宜按表E的格式记录。表E.0.1单桩竖向承载力自平衡法静载试验记录表工程名称桩号日期荷测备油压向上位移(mm)向下位移(mm)载读加载注级时表表本累表表本累(MPa)(kN)间次21次计项目负责:X校对:X记录:E.0.2自平衡静载试验的结果宜按表E.0.2的格式记录。表E.0.2自平衡静载试验结果汇总表二程名称桩号工程地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桩型桩径桩长桩底标高成桩日期测试日期加载方法加载历时向上位移向下位移桩顶位移加载(min)(mm)(mm)(mm)值本级累计本级累计本级累计本级累计项目负责:校对:记录:31

E.0.3自平衡静载试验荷载箱宜按表E.0.3的格式记录

E.0.3直平衡静载试验荷载箱宜按表E.0.3的格式记录。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先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技术通用规范》GB55003 《建筑基桩技术规范》JGJ9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 《建筑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技术规程》JGJ/T403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 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基桩竖向承载力自平衡 法静载试验技术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 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自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 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

1.0.1基桩自平衡法是基桩静载试验的一种新方法,是接近于竖 句抗压(拔)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其原理是把一种特制 的荷载箱与钢筋笼接而安置于桩身的指定位置,将荷载箱的高 压油管和位移杆引到地面。试验时,由高压油泵从地面平台通过 油管对荷载箱内腔施加压力,箱盖与箱底被推开,作用力传递到 桩身,从而调动桩周土的摩阻力与端阻力,荷载箱上部桩侧极限 摩阻力及桩自重与荷载箱下部桩侧极限摩阻力及极限端阻力相平 衡来维持加载,从而获得桩的竖向抗压和抗拔承载力。其测试原 理见图1。

图1自平衡法静载试验原理示意图

基桩自平衡法自前已用于除预制实心桩外的所有桩型,包 (钻)孔灌注桩,干作业成孔灌注桩、管桩和深基础(沉井

1.0.2基桩自平衡法自前已用于除预制实心桩外的所有桩型

1.0.2基桩自平衡法自前已用于除预制实心桩外的所有

地下连续墙),桩受力的形式有摩擦桩、端承摩擦桩、摩擦端承桩、 端承桩、抗拔桩。无其适用于传统静载试验方法难以实施的大吨 位试桩以及水上试桩、坡地试桩、基坑底试桩、狭窄场地试桩等。 由于自平衡法测试时需要在桩身或桩底预理荷载箱,对于钻孔灌 注桩而言,为了保证足够的操作空间和便于灌注混凝土的导管顺 利通过,需要规定其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即桩身直径应大于等 于800mm。对于端承型桩,桩端阻力大于桩侧阻力加上桩身自重, 此时不仅需要将荷载箱设置在桩底,并还需在桩顶堆置配重提 反力,或者采取缩小荷载箱面积以减小持力层的受力面积、增加 嵌岩深度等措施创造平衡条件以判定基桩极限承载力。 沉井、地下连续墙等其他深基础的承载力测试可按本标准执 行,但应用在深厚欠固结层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时应做充分论 证。 基桩自平衡法具有许多优点: 1试验装置简单,不需要构筑庞大笨重的反力架及堆载物 2安全性高,由于没有试桩压重平台堆载或锚桩钢梁,设备 运输、安装和试验过程中的安全性都大大提高; 统静载法相比约降低30%至50%的费用,而且加载吨位越大,效 益越明显; 4自平衡试验后,通过压浆管对“平衡点”荷载箱进行压力 灌浆后,基桩仍可作为“工程桩”使用; 5在同一根桩上我们可采用双荷载箱或多荷载箱技术,也 可以在同一桩端深度的不同的时间(后压浆试桩效果对比)进行试 验; 6加载可根据实际需要持续任意长时间,可方便的观测侧 阻和端阻的静蠕变效果,同样沉降结束后也可方便的测得土阻力

的恢复情况: 7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可用于普通施工场地的试桩,对诸如 高吨位试桩、水上试桩、坡地试桩、基坑底试桩、狭窄场地试桩、 斜桩、嵌岩桩等情况下更显其优越性。 1.0.3桩基工程一般按勘察、设计、施工、验收四个阶段进行 基桩试验和检测工作多数情况下存在于设计和验收两阶段,即施 工前和施工后。大多数桩基工程的试验和检测工作确是在这两个 阶段展开的,但对桩数较多、施工周期较长的大型桩基工程,验 收检测应结合施工过程尽早穿插进行。 因为设计和验收是完全不同的阶段,自的不同,所以要求也 不同。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是指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参 考依据、确定技术经济合理性而进行的专门试验的桩,允许达到 极限或破坏状态,试桩数量有一定统计方面的要求:施工后为验 收提供依据的工程桩检测是从已施工完毕工程桩基中选取一个小 样本的基桩进行试验检验,判定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从而推定 整体基桩施工质量能否被接受。验收检测的试桩不必达到极限或 1.0.4福建省的岩土工程地质环境变化极大,从滨海软土到山区 地质情况皆有,为保证基础建设质量,进行基桩自平衡法静载试 验,强调首先应按照本标准的规定严格实施,除此而外尚应符合 国家现行强制性标准中的规定。

1.0.4福建省的岩土工程地质环境变化极大,从滨海软土至到 地质情况皆有,为保证基础建设质量,进行基桩自平衡法静 验,强调首先应按照本标准的规定严格实施,除此而外尚应 国家现行强制性标准中的规定。

商南220kV输变电线路工程∏接庄商线停电施工方案2.1.2自平衡法静载试验

图2组合型荷载箱示意图

图3一体式环形荷载箱示意图

【工艺标准】振冲地基施工工艺标准图4一体式桩端荷载箱示意图

2.2对于上部桩的自重Wp的取值,尤其大直径桩和长

对于上部桩的自重Wp的取值,无其大直径桩和长桩,鉴于 限承载力的计算有一定影响,故根据受检桩的地质情况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