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9851.1-2022 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 第1部分:体育器材的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GB/T 19851.1-2022 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 第1部分:体育器材的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19851.1-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7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75764
下载资源

GB/T 19851.1-202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19851.1-2022 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 第1部分:体育器材的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ICS97.220.40 CCS Y 55

GB/T 19851.12022

DB36/T 1079-2018标准下载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要求 要求 试验方法 标志及使用说明书 附录A(资料性)健身器材的规格尺寸 参考文献..

GB/T19851.1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19851《中小学体育器材与场地》的第1部分,GB/T19851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一第1部分:体育器材的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2部分:体操器材; 第3部分:篮球架; 第4部分:篮球; 一一第5部分:排球; 第6部分:软式排球; 一一第7部分:乒乓球台; 第8部分:乒乓球; 一第9部分:羽毛球拍; 第10部分:网球拍; 一第12部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器材; 第13部分:排球网柱、羽毛球网柱、网球网柱; 一第14部分:球网; 第15部分:足球门; 一一第16部分:跨栏架; 第17部分:跳高架; 第18部分:实心球; 第19部分:垒球; 第20部分:跳绳; 第21部分:键球、花键; 第22部分:软式橄榄球。 本文件代替GB/T19851.1一2005《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第1部分:健身器材》,与GB/T19851.1 00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和结构调整如下: a)本文件名称由“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第1部分:健身器材”修改为“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 第1部分:体育器材的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 b)本文件适用范围由“健身器材”修改为“体育器材”,适用于所有中小学体育器材(见第1章, 2005年版的第1章); c)本文件的结构及内容全部重新进行修订;增加了智能化要求、电气安全要求、耐高低温性能要 求等(见5.6、5.8、5.9)。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9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澳瑞特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万德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舒华体育股份 有限公司、北京奥康达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江苏金陵体育器材股 分有限公司、上海跃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河北康纳一品体育器材有限公司、南通铁人运动用品有限公 、山东泰山体育器材有限公司、济南力生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江苏康力源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19851《中小学体育器材与场地》的第1部分,GB/T19851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体育器材的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2部分:体操器材; 一第3部分:篮球架; 第4部分:篮球; 一第5部分:排球; 一第6部分:软式排球; 一一第7部分:乒乓球台; 一第8部分:乒乓球; 一第9部分:羽毛球拍; 第10部分:网球拍; 一第12部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器材; 第13部分:排球网柱、羽毛球网柱、网球网柱; 一第14部分:球网; 第15部分:足球门; 一一第16部分:跨栏架; 第17部分:跳高架; 第18部分:实心球; 第19部分:垒球; 第20部分:跳绳; 一第21部分:键球、花键; 第22部分:软式橄榄球。 本文件代替GB/T19851.1一2005《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第1部分:健身器材》,与GB/T19851.1 200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和结构调整如下: a)本文件名称由“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第1部分:健身器材”修改为“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 第1部分:体育器材的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 b)本文件适用范围由“健身器材”修改为“体育器材”,适用于所有中小学体育器材(见第1章, 2005年版的第1章); c)本文件的结构及内容全部重新进行修订;增加了智能化要求、电气安全要求、耐高低温性能要 求等(见5.6、5.8、5.9)。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9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澳瑞特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万德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舒华体育股份 有限公司、北京奥康达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江苏金陵体育器材股 份有限公司、上海跃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河北康纳一品体育器材有限公司、南通铁人运动用品有限公 司、山东泰山体育器材有限公司、济南力生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江苏康力源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

GB/T19851.12022

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 第1部分:体育器材的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文件规定了中小学体育器材(以 、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及使用说明书。

QB/T3821一1999轻工产品金属镀层的结合强度测试方法 SN/T1877.2—2007塑料原料及其制品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方法

GB 19272、GB/1 34272 下列不诺租定文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小学体育器材sporteequipotforniddleschoolandprimaryschoo! 中小学体育教学、健康教育等活动中使用的各种具有运动功能或辅助运动功能的器械、设备。 3.2 智能化intelligentize 器材具有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等功能。

4.1器材应符合人体运动学规律,满足运动功能要求,并应具有安全性、可操作性、舒适性和适应性。 4.2器材的功能及结构尺寸设计应与使用对象的年龄段身体特点相适应。健身器材的规格尺寸参见 附录A。 .3适用于特殊教育学校使用的器材应满足使用对象的要求。 4.4 器材设计时应进行风险评估,评估方法参照GB/T31708。 4.5器材设计时应考虑成人能进人其内部帮助使用者。 4.6器材的结构、功能和可预见的非正常使用不应有潜在危险。 7 智能器材应具有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等功能。 4.8选用的材料应满足器材的使用性能要求,包括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抗老化性能、环保性能等

5.1.1.1柔软材料和塑料材料的燃烧特 GB84102006的规定(球类器材不适用)。 5.1.1.2其他硬质材料的燃烧特性按6.3.2检验,材料表面留下的燃烧斑块的直径应不大于50mm

5.1.2有害物质限量

人体易接触材料的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人体易接触材料有害物质限量

5.2.1器材应有防积水计

径应不小于750mm。封闭空间应具有可视性,直筒滑梯的不可视段应不超过1200mm,螺旋滑梯的 不可视段应不超过1500mm。 5.2.3把手端部直径应不小于50mm。 5.2.4器材各支撑人体的表面所有棱边和尖角,应使其半径不小于3.0mm;使用者或第三者易接触的 零部件的其他所有棱边应予以圆滑过渡或加以保护。 注:基材厚度小于6mm的外露边缘,圆滑过渡指曲率半径等于1/2基材厚度。 5.2.5人体易接触的管材末端应采用零部件或管塞封住,除使用工具外,应不可拆卸。 5.2.6 使用者可接触范围内设施表面突出的螺栓螺母应有永久性的保护措施,凸出小于8mm且无额 外防护措施的螺母和螺栓不应有毛刺。保护实例见图1。

图1螺母和螺栓的保护实例

5.2.7突出物应符合GB/T34272一2017中5.6.8的要求。组合突出物应符合GB/T34272—2017中 5.6.9的要求。嵌入式突出物应符合GB/T34272一2017中5.6.10的要求。旋转或悬挂部件上的突出 物应符合GB/T34272—2017中5.6.11的要求。 5.2.8防跌落保护应符合GB/T342722017中5.4的要求。 5.2.9握持与抓持应符合.GB/T.342722017中5.5的要求。 5.2.10挤夹危险除应符合GB/T34272一2017中5.7的要求外,若存在危及手的挤夹结构,活动部件 与邻近的活动部件或固定部件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60mm;手指防挤夹还应接6.4.3.3检验合格。 5.2.11 缠绕危险应符合GB/T34272—2017中5.8的要求。 5.2.12 悬挂部件应符合GB/T34272一2017中5.9的要求。 5.2.13跌落保护应符合GB/T342722017中5.10的要求。 5.2.14绳索应符合GB/T34272—2017中5.12的要求

5.3.1木制件封边和贴面应无皱泡、脱胶、起翘等缺陷。 5.3.2涂饰件外表面应光滑平整、色泽均匀、结合牢固,不应有起皮脱落、漏涂、锈蚀、裂痕以及较明显 的流痕、花斑、结点等缺陷 5.3.3外露焊缝表面应光滑、规整、无烧穿及明显的焊瘤、咬边、凸起、凹陷、气孔、溅渣等缺陷。 5.3.4电镀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花斑、麻点、针孔、桔皮、烧焦、毛刺、划痕等缺陷 b 耐魔蚀性能按6.5.3试验应达到6级以上; c)镀层的结合强度,按6.5.4中的弯曲法或锉刀法进行试验后,应无起皮、脱落等现象。 3.5金属制件热浸镀锌层耐盐雾性能按照6.5.5试验,经240h试验后不应出现腐蚀现象。 3.6金属涂饰件涂层理化性能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金属涂饰你涂层理化性能要求

5.4.1承载使用者人体质量的器材,按6.6试验;在承载面施加人体质量(100kg)4倍的静荷载,器材不 应损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器材不适用)。 5.4.2承载使用者人体质量和(或)反作用力(或)使用者的作用力矩的器材,按6.6试验,在承载面施加 的力F按式(1)计算,器材不应损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器材不适用)。 F= (G+1.5G) X 4 X 9.81 ·(1 式中: F 荷载,单位为牛顿(N); G 制造商明示的最大训练荷载,单位为千克(kg); Gk 由使用者人体质量施加于承载面上的荷裁,单位为千克(kg); 1.5 动载系数; 安全系数; 9.81 重力常数。

.4.3承受明显冲击荷载器材的静不 力应不小于5500N。如:单杠、双杠、平衡木、吊环等(1型 和Ⅱ型助跳板助跳板不适用)

5.4.3承受明显冲击荷载器材的静荷载能力应不小于5500N。如:单杠、双杠、平衡木、吊环等(I型

5.5.1非固定安装的器材稳定性

按6.7.1进行试验,在锻炼、折叠和储存的状态时,器材在任何方向上应保持稳定可靠,不倾倒 注:具有倾倒性功能的器材除外

按6.7.2检验,器材单一水平方向承受不小于1500N的拉力时,不应有任何方向的倾斜、翻转或较 明显的永久变形。

5.6.1智能器材宜配备信息化管理系统。

5.6.2信息化管理系统一般包括器材参数、运动数据、场地信息等数据内容,具有数据查询、统 功能。 5.6.3 数据采集应包括运动次数、时间、距离等参数。 5.6.4 数据传输可采用有线传输或无线传输的方式。 5.6.5数据处理的结果应采用语音播报、固定显示屏显示或智能终端显示等呈现方式

5.6.2信息化管理系统一般包括器材参数、运动数据、场地信息等数据内容,具有数据查询、统计等 功能。 5.6.3数据采集应包括运动次数、时间、距离等参数。 5.6.4 数据传输可采用有线传输或无线传输的方式。 5.6.5数据处理的结果应采用语音播报、固定显示屏显示或智能终端显示等呈现方式

5.7.1器材在正常使用时产生的噪声应不大于65dB(A)。 5.7.2器材的任何零部件在正常使用过程中GB/T 39331-2020 增材制造 数据处理通则.pdf,不应存在感官所能觉察到的明显异味等现象

5.7.1器材在正常使用时产生的噪声应不大于65dB(A)。

5.9电子部件高低温性能要

.10.1制造商应明示器材使用寿命周期或失效条件。 .10.2承载使用者且具有运动功能的器材应进行疲劳性能试验,试验后不应有影响安全的变形或项 失效现象。 疲劳试验次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摆动类器材20万次; 转动类器材10万次; 其他具有活动性能的器材10万次

表3有害物质限量检验方法(续)

使用者或第三者易接触表面及零部件的圆角半径应使用半径规测量,见图2。

6.4.3.1常见的挤夹方式见GB/T34272—2017中附录D。 5.4.3.2挤夹按GB/T34272—2017中附录E规定的方法检验。 6.4.3.3手指防挤夹检验采用指形试棒(见图3)DB15/T 1813-2020 直压立式纱网沙障固沙造林技术规程,按图4方法进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