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 3275-2018铁路混凝土

TBT 3275-2018铁路混凝土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BT 3275-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78 MB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199327
下载资源

TBT 3275-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BT 3275-2018铁路混凝土

气泡间距系数,单位为厘米(cm)。 亚土中浆气比P/A小于或等于 4. 33时:

气泡间距系数,单位为厘米(cm)。 当混凝土中浆气比P/A小于或等于4.33时:

...............(G. 8

GB/T 18910.201-2021 液晶显示器件 第20-1部分:目检 单色液晶显示屏附录H (规范性附录) 水泥净浆粘度比试验方法

试验设备要求如下: a)旋转粘度计:符合GB/T10247的规定,粘度测试范围为10mPa·s~100000mPa·s; b)搅拌机:符合JC/T729规定的水泥净浆搅拌机; C 圆模:上口直径36mm,下口直径60mm,高度60mm,内壁光滑无暗缝的金属制品; d 辅助工具:Φ400mm×5mm玻璃板、刮刀、卡尺、烧杯、量筒和电子天平等,

的配合比见表H.1,水泥和减水剂选用实际工程用水泥和减水剂,减水剂的月 净浆的流动度达到260mm±20mm时为准:

表H.1水泥净浆的配合比

b)用湿布将玻璃板、圆模内壁、搅拌锅、搅拌叶片全部润湿。将圆模置于玻璃板的中间位置,并 用湿布覆盖; c) 按表H.1规定称取基准水泥净浆用水泥、水和适量的减水剂,将减水剂和约1/2的水同时加 人搅拌锅中,用剩余的水反复冲洗盛装减水剂的烧杯,直至将减水剂冲洗十净并全部加人揽 拌锅中。然后加入水泥,并将搅拌锅固定在搅拌机上,按JC/T729规定的搅拌程序搅拌; d) 搅拌结束后,将搅拌锅取下,用搅拌勺边搅拌边将浆体倒入置于玻璃板中间位置的圆模内 用刮刀将高出圆模的浆体刮除并抹平,立即平稳提起圆模。圆模提起后,用刮刀将粘附于圆 模内壁上的浆体刮下,以保证每次试验的浆体量基本相同。提起圆模1min后,用卡尺测量水 泥净浆扩展体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二者的平均值即为浆体的流动度; e) 调整减水剂掺量,重复步骤b)~d),直至将基准水泥净浆流动度调整为260mm±20mm。此 时的减水剂掺量即为基准水泥净浆的减水剂掺量; f) 确定减水剂掺量后,根据估计的基准水泥净浆粘度,按旋转粘度计使用说明书规定选择适宜 的转子和转速,并调节旋转粘度计的水准器气泡至居中; g) 按步骤c)拌制基准水泥净浆,倒入250mL烧杯内,将其放置于旋转粘度计转子正下方。调节 旋转粘度计,使转子插入基准水泥净浆液面下至规定深度; h) 启动旋转粘度计测试基准水泥净浆的粘度。若测得的粘度值不在所选转子和转速对应的粘 度测试范围内,则更换转子或重新设定转速后进行测试。连续测试3次,取3次测得粘度的平 均值作为基准水泥净浆的粘度,记录为;

按表H.1规定称取掺粘度改性剂的水泥净浆用水泥、水、减水剂和粘度改性 d)制备出掺粘度改性剂的水泥净浆; 重复步骤f)~h),掺粘度改性剂水泥净浆的粘度记录为2

粘度比按式(H.1)计算:

粘度比按式(H.1)计算:

粘度比,用百分数表示(%),精确至1%; 基准水泥净浆的粘度,单位为毫帕秒(mPa·s); 掺粘度改性剂的水泥净浆的粘度,单位为毫帕秒(mPa·s)。

m=×100% n1

...........(H.

附录 I (规范性附录) 扩展度之差、用水量敏感度试验方法

试验设备要求如下: a)混凝土落度仪:符合JG/T248的规定; b)混凝土搅拌机:符合JG244的规定; 底板:硬质不吸水的光滑正方形平板,边长为900mm,最大挠度不超过3mm。平板表面标有 落度筒的中心位置和直径分别为200mm、300mm、500mm、600mm和700mm的同心圆 见图.1:

试验设备要求如下: a)混凝土落度仪:符合JG/T248的规定; b)混凝土搅拌机:符合JG244的规定; c)底板:硬质不吸水的光滑正方形平板,边长为900mm,最大挠度不超过3mm。平板表面标有 落度筒的中心位置和直径分别为200mm、300mm、500mm、600mm和700mm的同心圆 见图.1:

d)辅助工具:铲子、抹刀、量筒、钢尺(精度1mm)和秒表等。 2试验室温湿度 试验室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不低于50%

3试验原材料及基准混凝土配合比

a) 水泥为满足GB8076要求的基准水泥; b) 减水剂为实际工程用减水剂; c) 砂为细度模数在2.5~2.7之间的Ⅱ区中砂; d) 碎石为5mm~20mm的连续级配碎石。其中5mm~10mm占40%,10mm~20mm占60% 针片状颗粒含量小于5%,紧密空隙率小于40%,含泥量小于0.5%。 . 3. 2 基准混凝土配合比见表1.1。

a) 水泥为满足GB8076要求的基准水泥; b) 减水剂为实际工程用减水剂; c) 砂为细度模数在2.5~2.7之间的Ⅱ区中砂; d) 碎石为5mm~20mm的连续级配碎石。其中5mm~10mm占40%,10mm~20mm占60% 针片状颗粒含量小于5%,紧密空隙率小于40%,含泥量小于0.5%。 3. 2 基准混凝土配合比见表1.1。

表I.1基准混凝土配合比

.4.1扩展度之差应按下列步骤进行试验: a)按I.3.2的规定称取水泥、水、中砂、碎石和适量的减水剂,倒入强制式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搅拌 均匀后,按GB/T50080规定的方法测定混凝土的扩展度。当混凝土扩展度调整到640mm~ 660mm时将所用减水剂的量确定为基准混凝土的减水剂用量。此时混凝土的扩展度值记 为SF。; b) 在基准混凝土中掺入推荐掺量的增粘剂,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按GB/T 50080规定的方法测定掺增粘剂混凝土的扩展度,记为SF,。 1.4.2 用水量敏感度应按下列步骤进行试验: a)在基准混凝土中掺人推荐掺量的增粘剂,同时将混凝土的用水量增加3kg/m²,按GB/T 50080规定的方法测定混凝土的扩展度,并观察扩展后混凝土的离析泌水情况。 b)若混凝土没有出现离析泌水的现象,则继续以3kg/m的幅度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并按GB/T 50080规定的方法测定混凝土的扩展度,直至观察到扩展后的混凝土出现如图1.2所示的泌 水环,且泌水环的宽度不天于10mm时止。此时混凝土的用水量记为W

凝土中掺入推荐掺量的增粘剂,同时将混凝土的用水量增加3kg/m²,按 定的方法测定混凝土的扩展度,并观察扩展后混凝土的离析泌水情况。 没有出现离析泌水的现象,则继续以3kg/m的幅度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并按 定的方法测定混凝土的扩展度,直至观察到扩展后的混凝土出现如图I.2所无 泌水环的宽度不大于10mm时止。此时混凝土的用水量记为W

试验结果按如下要求计算: a)扩展度之差按式(I.1)计算

.2混凝土扩展后的离析泌水环示意图

SF 扩展度之差,单位为毫米(mm); SF。一一基准混凝土的扩展度,单位为毫米(mm); SF,一一用水量为165kg/m"的掺增粘剂的混凝土的扩展度,单位为毫米(mm)。

.............(. 2)

量敏感度,单位为干克每立方米(kg/m); 站剂的混凝土泌水环宽度达到10mm时的单方用水量,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 昆凝土的单方用水量,为165kg/m

于测试掺内养护剂混凝土硬化阶段的抗

浇灌于圆环试模中的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自身收缩和十燥收缩,受到圆环的药束作用发生开 裂。将浇灌于圆环试模中的混凝土从硬化至开裂所经历的时间,作为掺内养护剂混凝土抗裂性的评价 指标。

风驰验汉备安 试验模具:由底板、外环、内钢环组成。内钢环壁厚13mm±0.12mm,外径为330mm±3.3mm 高为152mm±6mm。环的内外表面光滑,不可有凸起或凹陷。外环可用PVC、钢或其他不吸 水的材料制作,外环内径为406mm±3mm,高度为152mm±6mm。模具安装完成后要保证 内外环间距为38mm±3mm。底板要求表面光滑平整且不吸水;

图J.1试验模具尺寸

)应变片:测量精度1μ8; 数据采集系统:应能分别自动记录每片应变片的应变值,测量精度为±1um/m,且每次记录 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30min。

基准混凝王和受检混凝主的原材料和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a)水泥、砂、碎石和水满足GB8076的规定,减水剂满足本标准规定; b)水泥用量为400kg/m; 砂率为38%~42%; d 内养护剂用量根据推荐掺量确定; e 基准混凝土用水量为152kg/m²,受检混凝土用水量为(152kg/m²+内养护齐 护剂蓄水量根据推荐量确定:

)减水剂用量以基准混凝 昆凝土珊落度达到180mm±10mm日

a)将试验模具的内环外表面、外环内表面涂刷脱模剂,并在内环内表面粘贴应变片。内环内表 面上应至少粘贴两片应变片以监测钢环的应变发展,应变片应对称粘贴在钢环内表面中间高 度处。然后,将内、外环固定在底板上。 b) 按J.4规定的受检混凝土配合比制备混凝土拌合物,用9.5mm标准筛筛出细石混凝土,并将 细石混凝土分两层浇筑到试验模具中,采用插捣方式成型试件,每层插捣次数为25次。每组 试验至少成型三个试件。 c)i 试件成型后10min内,将其移入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60%±5%的恒温恒湿环境 中,立即拧掉底板上的定位螺丝,并在5min内将应变片连接到数据采集系统上,开始测试 读取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的第一个数据后5min内,在试件上表面覆盖一层薄膜。 d)当试件在恒温恒湿环境中放置24h±1h时(自加水时算起),拆除外环,并用石蜡或黏性铝锡 薄膜密封试件上表面,以确保试件只通过外侧面失水。将试件上表面密封后读取第一个应变 值的时间作为试件开始产生收缩变形的起始时间,精确至1h。 e) 持续监测由于试件收缩引起的钢环上的压缩应变。每天记录恒温恒湿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 度,并观测一次试件的开裂情况。每3d读取一次数据采集系统记录的压应变数据。 抗裂性试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停止试验: 1)试件出现裂缝时; 钢环上两个应变片的应变值突减不小于30μ8时; 测试时间达到28 d时

从试件上表面密封后读取第一个应变值时的时间开始算起,到钢环上两个应变片的应变值突减不 小于30μ8时所经历的时间,作为该试件的开裂龄期,精确至1h。 取三个试件开裂龄期的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开裂龄期即抗裂性试验结果

试验方法宜用于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天于40mm、增实因数大于1.05的混凝

试验设备要求如下: a)跳桌:符合JC/T958的规定; b)电子天平:最大称量为20kg,分度值不大于1g; c)带盖板的圆筒:由钢制成,圆筒内径为150mm±0.2mm,高为300mm±0.2mm,连同提手重 4.3kg±0.3kg;盖板直径为146mm±0.1mm,厚为6mm±0.1mm,连同提手共重830g± 20 g(图 K. 1) ;

a)跳桌:符合JC/T958的规定; b)电子天平:最大称量为20kg,分度值不大于1g; c)带盖板的圆筒:由钢制成,圆筒内径为150mm±0.2mm,高为300mm±0.2mm,连同提手重 4.3kg±0.3kg;盖板直径为146mm±0.1mm,厚为6mm±0.1mm,连同提手共重830g± 20 g(图 K. 1) ;

d)量尺:刻度误差不大于1%见图K.2。

试验室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不低于50%

试验室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不低于50% K.4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确定

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0=0.003× W C F S G Pw P. Pr P. P.

式中: Q一一绝对体积为3L时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精确至0.05kg; W——单方混凝土中水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C一一单方混凝土中水泥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F一一单方混凝土中掺合料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S一一单方混凝土中细骨料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G一一单方混凝土中粗骨料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水的表观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O. 水泥的表观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掺合料的表观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2 一一细骨料的表观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粗骨料的表观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b 当混凝土拌合物配合比及原材料的表观密度未知时,在圆筒内装入质量为7.5kg的混凝土拌 合物,无需振实,将圆筒放在水平平台上,用量筒沿筒壁徐徐注水,并敲击筒壁,将拌合物中的 气泡排出,直至筒内水面与筒口平齐;记录注入圆筒中水的体积,并按式(K.2)确定混凝土拌 合物的质量:

式中: Q——绝对体积为3L时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精确至0.05kg; V一一圆筒的容积,单位为毫升(mL); V一一注入圆筒中水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一混凝土含气量,用百分数表示(%)。

a)将圆筒放在天平上,将混凝土拌合物装人圆筒,装料期间不应施加任何震动或扰动。圆筒内 混凝土拌合物质量的确定应符合K.3的规定。 6 用不吸水的小尺轻拨拌合物表面,使其大致成为一个水平面,然后将盖板轻放在拌合物上。 c)将圆筒移至跳桌台面中央,使跳桌台面以每秒一次的速度连续跳动15次。 d)将量尺的横尺置于筒口,使筒壁卡人横尺的凹槽中,滑动有刻度的竖尺,竖尺的底端应插人盖 板中心的小筒内,读取混凝土增实因数JC,精确至0.01

a)将圆筒放在大平上,将混凝土拌合物装人圆筒,装料期间不应施加任何震动或扰动。圆筒内 混凝土拌合物质量的确定应符合K.3的规定。 b 用不吸水的小尺轻拨拌合物表面,使其大致成为一个水平面,然后将盖板轻放在拌合物上。 C 将圆筒移至跳桌台面中央,使跳桌台面以每秒一次的速度连续跳动15次。 将量尺的横尺置于筒口,使筒壁卡人横尺的凹槽中,滑动有刻度的竖尺,竖尺的底端应插人盖 板中心的小简内,读取混凝土增实因数JC,精确至0.01

按如下方法进行标定: a)将干净的圆筒与玻璃板一起称重: b)将圆筒装满水,并缓慢地将玻璃板从筒口一侧推到另一侧,容量筒内应满水并且不应存在气 泡,擦干筒外壁,再次称重; c)两次质量之差除以该温度下水的密度即为量筒的容积;常温下水的密度可取1kg/L

验设备要求如下: L型仪:用硬质不吸水材料制成,由前槽(竖向)和后槽(水平)两部分组成,具体外形尺寸见图 L.1。前槽与后槽之间有一闸板隔开。闸板前设有一垂直钢筋栅,钢筋栅由3根长为150mm 的12光圆钢筋组成,钢筋净间距为40mm。

b)辅助工具:铲子和抹刀等。

b)辅助工具:铲子和抹刀等。

L. 2 试验室温湿度

将L型仪水平放在坚实平整的地面上,保证闻板可以自由地开关; 用湿布湿润L型仪内表面,开清除多余明水

c 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装入L型仪前槽,使混凝土表面与前槽上口平齐; d) 待混凝土静置1min后,迅速提起L型仪闸板,使混凝土流进后槽水平部分,如图L.2所示; e) 当混凝土停止流动后,测量并记录前槽中混凝土的高度(H,)和后槽中混凝土的高度(H,),精 确至1mm; f) 以上试验应在5min内完成。

L型仪充填比按式(L.1)计算:

PR = H2 H,

PR一L型仪充填比,无量纲,精确到0.01; H,一一混凝土停止流动后,L型仪前槽两侧壁和中部混凝土拌合物高度的平均值,单位为毫米 (mm) ; H,一一混凝土停止流动后,L型仪后槽两侧壁和中部混凝土拌合物高度的平均值,单位为毫米 (mm)。

试验材料及设备要求如下: a) 标准砂:符合GB/T17671的规定; b): 拌合水:蒸馏水; c) 养护水:饮用水; 加压成型机:即小型千斤顶压力机,最大量程应在15kN以上; e) 抗折机:试件支点跨距为50mm,支撑圆柱直径为5mm,试件破坏荷载应为满量程的20%, 80%; f) 试模及模套:能成型尺寸为10mm×10mm×60mm胶砂试件的不锈钢制试模及模套; g) 球形拌合锅:直径200mm,高70mm,厚度1mm~2mm

GB/T 40538-2021 空间飞行器结构刚度控制要求M. 4 试验室温湿度

式验室温度为17℃~25℃,相对湿度

试件的抗折强度按式(M.1)计算

R= 0. 075 x E

式中: R一一试件的抗折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F一一试件被折断时施加在试件中部的荷载,单位为牛顿(N)。 剔除9块试件抗折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其余7块试件的抗折强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 抗折强度,精确至0.01MPa

式中: R一一试件的抗折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F一一试件被折断时施加在试件中部的荷载,单位为牛顿(N)。 剔除9块试件抗折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其余7块试件的抗折强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 抗折强度,精确至0.01MPa

M. 6. 2 抗蚀系数

抗蚀系数按式(M.2)计算:

DB37T 4097-2020 商用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耐久性测评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铁道行业标准 铁路混凝土 Concrete for railway construction TB/T 32752018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