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844-2019 高速公路边坡工程监测技术规程

DB35/T 1844-2019 高速公路边坡工程监测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5/T 1844-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03 MB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199802
下载资源

DB35/T 1844-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5/T 1844-2019 高速公路边坡工程监测技术规程

A.1北斗(GPS)静态测量原理

北斗(GPS)静态测量原

GPS静态测量,是利用测量型GPS接收机进行定位测量的一种。进行GPS静态测量时,认为GPS接收机 的天线在整个观测过程中的位置是静止,在数据处理时,将接收机天线的位置作为一个不随时间的改变 而改变的量,通过接收到的卫星数据的变化来进行空间距离后方交会求得待定点的坐标。在测量中,GPS 静态测量的具体观测模式是多台接收机在不同的测站及测点上进行静止同步观测,时间20min以上,如 图A.1所示。

TCAMDI 026-2019 定制式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特殊要求团体标准A.2全站仪测量方法原理

北斗(GPS)静态测量

全站仪测量方法原理如下: a)极坐标法:参考9.3.4。 b)前方交会法:全站仪前方交会测量是将仪器架设在已知点上,通过测量角度和距离来确定未知 点。已知条件A、B两点坐标分别为(xA,yA)、(xB,yB),求p点的坐标。待求数据p点的坐标 (Xp,Yp)为观测数据,为确定P点的位置,全站仪分别安置A、B两点,根据观测得到的ZA、 ZB和距离sAP、sBP全站仪内置程序自动进行P点坐标计算,并显示在屏幕面板,如图A.2 所示。

DB35/T18442019

图A.2全站仪前方交会法原理

全站仪自由设站测量是将仪器架设在未知点P上(P点为临时测站),通过观测临时测站至已知点A、 3或者再多一个C点的距离(已知点距离在输入坐标是仪器进行自动计算)及P点与已知点A、B的夹角。 全站仪内置程序自动进行计算临时测站的坐标,并作为测站,然后进行监测点的观测,如图A.3所示。

(X,, Yp) 图A.3全站仪自由设站法原理

DB35/T 18442019

B.1滑动测斜仪的监测方法

B.1.1滑动式测斜仪

滑动式测斜仪如图B.1所示。

B.1.2测斜管的工作原理

测斜仪量测原理示意图

深部位移监测,斜管理设理入稳定地层,管底可认为是位移为0,管口的水平位移值△就 位移增量的总和,计算方式见公式(B.1)

△,一一各量测分段位移增量的总和,单位为毫米(mm); 为各量测分段长度,通常为仪器标准的量测长度0.5m:

,=Zl sinX, (B. 1

在测斜管两端都有水平位移的情况下,就需要实测管口的水平位移值△,并向下推算各测点的水 平位移值△,计算方式见公式(B.2)

△一一各量测点水平位移值,单位为毫米(mm); Ao一一监测管孔口的水平位移量值,单位为毫米(mm); l;一一为各量测段长度,通常为仪器标准的量测长度0.5m; X;一一各量测长度范围内测斜管倾斜角度θ,单位为度(°) 测斜管可以用于测单向位移,也可以测双向位移

B.1.3滑动式测斜仪测量侧向位移

B.1.3.1联接测头和测读仪,检查密封装置、电池充电量,仪器工作止常时将测头缓慢放人测斜管底部。 B.1.3.2测量自孔底开始,自下而上沿导槽全长每隔一定距离(通常为0.5m~1.0m)测读一次,每 次测量时,应将测头稳定在某一位置上。整个高度测量完毕后,将测头旋转180°插入同一对导槽,按 以上方法重复再测量一次,两次测量的各测点应在同一位置上。如果测量数据有疑问,应及时补测。 B.1.3.3观测的技术要点如下: 测斜仪探头预先率定,数据采集仪、电缆等预先检查合格; 尽量采用同一人、同一仪器观测同一测斜孔,且将电缆放置在同一槽口处观测; C) 每次观测时,先将探头放入测斜管底5min~10min,待探头接近管内温度后再量测; 每个监测方向均应进行正、反两次量测;同一轴线正反向读数偏差不得大于规定要求(一般不 大于20),偏差过大时应进行复测,复测后偏差仍过大时应停止观测,寻找原因并及时纠正 观测时及时做好记录,检查合格后方可收线。

B.2固定测斜仪的监测方法

固定测斜仪采用石英挠性伺服加速度计为敏感元件,当传感器探头相对于地球重心方向产生倾角6 时,由于重力作用,传感器中敏感元件相对于铅锤方向摆动一个角度,通过高灵敏的石英换能器将此角 度转换成信号,经过分析处理,直接在液晶屏上显示被测点的水平位移量△,值。 将初次测量的位移数据作为基准点,以后每次再测量的数据与初始值相减,所得差值即为该点土体 水平位移值△,=X测一X初,如图B.2所示,

图B.2固定测斜仪的监测方法

DB35/T 18442019

B.3多点位移计的监测方法

当被测结构物发生变形时将 ,测杆拉动位移计产生位移变形,变 形传递给振弦式位移计转变成振弦应力的变化,从而改变振弦的振动频率。电磁线圈激振振弦并测量其 振动频率,频率信号经电缆传输至读数装置,即可计算出被测结构物的变形量。

DB35/T18442019

高速公路边坡工程监测技术规程条文说明

前言 为了规范福建省高速公路高边坡工程的监测,统一工作流程,明确监测内容和方法,合理布设监测 网络,准确采集监测数据,科学评估边坡稳定性状态,预测其危害及发展趋势,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 理,使边坡满足坡体稳定、运营安全的原则,制定本规程。

随看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发展,通车运营里程的逐年增加,截止2015年通车运营里程已突破5000

针对高边坡工程特点,其在建筑、市政、铁路、公路、水利、水电、国 行业均存在此类工程,借鉴相关行业监测工作经验,结合公路设计相关规 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标准化管理指南等,开展了本规程的编制工作。 GB50007—2011建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版) GB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86—2015 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慧服务 GB50167—2014 工程摄影测量规范 GB50497—200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330—201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JTG/T3334一2018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 JTGD30—2015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F10一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CF80/1一201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YS5229—1996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JGJ8一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DZT0219一200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B35/T 18442019

ISBN:9787114109898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高边坡与滑坡)

3.9福建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气候等内外因素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尤其在高边坡施工阶段。 结合高速公路工程特点,为保障高边坡施工阶段稳定、安全,及时了解边坡变化情况,特开展高边坡建 设阶段的安全监测。施工安全监测结果是判断滑坡范围、滑动面位置及稳定状态,指导施工和优化调整 设计的重要依据。

4.1.1高速公路边坡工程监测内容、技术指标、工作要求等监测工作内容,应满足公路行业相关行业 规范,即GB50021—2001、CB50086—2015、JTGD30—2015、JTGF30—2006、JTGF80/1—2017、JTG/T 3334一2018等相关规范要求。

规范,即GB50021—2001、CB50086—2015、JTGD30—2015、JTGF30—2006、JTGF80/1—2017、JTG/T 3334一2018等相关规范要求。 4.1.2本条文参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一2015),《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JTG/T3334 2018)等规范监测分级思路,开展的三阶价段监测,即:施工安全监测、防治效果监测和运营安全监测 结合福建省高速公路工程特点,地质条件及大气降雨等气候因素,并针对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的特点, 对高边坡监测分阶段进行,即可分为:施工安全监测,交工通车后试运营阶段的工程效果监测和工程竣 工后高速公路运营期间的运营安全监测三个阶段。并根据各阶段的监测目的、要求、技术指标等不同, 而分别提出。 4.1.3路堑高边坡施工安全监测工作,要求及时了解和掌握路边坡开挖和防护工程施工过程中坡体 变形动态及其发展规律,准确掌握防护加固工程结构应力水平和工作状态,全面搜集大气降雨、地下水

3334—2018等相关规范要求

工后高速公路运营期间的运营安全监测三个阶段。并根据各阶段的监测目的、要求、技术指标等不同, 而分别提出。 4.1.3路堑高边坡施工安全监测工作,要求及时了解和掌握路堑边坡开挖和防护工程施工过程中坡体 变形动态及其发展规律,准确掌握防护加固工程结构应力水平和工作状态,全面搜集大气降雨、地下水 活动等环境因素变化特点及其作用和影响 4.1.4高边坡与滑坡工程效 滑坡治理工程工程交工后坡体变

4.1.3路堑高边坡施工安全监测工作,要求及时了解和掌握路墅边坡开挖和防护工程施工过程中坡体 变形动态及其发展规律,准确掌握防护加固工程结构应力水平和工作状态,全面搜集大气降雨、地下水 活动等环境因素变化特点及其作用和影响

形特点、结构应力状态和环境因素变化等;验证坡体变形状态转化、结构受力水平与设计参数变化;评 估坡体与结构的稳定状态,检验工程效果。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过程中,高边坡病害与滑坡 灾害既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又存在明显的工程差异,其监测工作应体现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同时应采取 不同的的监测手段和方法。

DB35/T18442019

4.2.4 后玻 变形动态及其发展规律,同时监测防护加固工程结构应力水平和工作状态。并分析大气降雨、地下水活 动等环境因素变化特点及其作用和影响,综合评估路堑高边坡工后稳定性状态及发展趋势。 4.2.5路堤高边坡工程效果监测工作,要求了解和掌握路堤边坡填筑完成或路堤边坡防护加固工程施 工完成后路基沉降变形状态及其发展规律, 同时监测路堤边坡侧移变形动态。并分析大气降雨、地下水 后沉降特点及稳定性发展趋势。 42版东吉压

4.2.6路堑高边坡运营安全监测工作,要求及时了解和掌握路堑边坡在长期交通运营过程中坡体的变 形活动动态,同时了解防护加固工程结构应力水平和工作状态。并结合大气降雨、地下水活动等环境因 素变化特点及其作用和影响,动态分析路堑高边坡运营期间稳定性状态及发展趋势,综合评估路堑高边 坡运营安全风险。 4.2.7路堤高边坡运营安全监测工作,要求及时了解和掌握高路堤边坡在长期交通运营过程中路堤边 坡侧移变形活动动态。并结合大气降雨、地下水活动等环境因素变化特点及其作用和影响,动态分析路 提高边坡运营期间稳定性状态及发展趋势,综合评估路堤高边坡运营安全风险。 4.2.8滑坡治理施工安全监测工作,要求及时了解和掌握滑坡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坡体变形动态及其 发展规律,准确掌握治理工程结构应力水平和工作状态。并可全面搜集大气降雨、地下水活动等环境因 素变化特点,分析其对坡体稳定性作用和影响,评价滑坡施工阶段的稳定状态和变形发展程度。 4.2.9滑坡治理工程效果监测工作,要求了解和掌握公路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完成后,坡体变形动态及 其发展规律,同时监测治理工程结构应力水平和工作状态,并分析大气降雨、地下水活动等环境因素变 化特点及其作用和影响,综合评估滑坡治理工后稳定性状态及发展趋势。 4.2.10滑坡运营安全监测工作,要求实时掌握滑坡在交通运营长期过程中坡体变形活动动态,同时了 解治理工程结构应力水平和工作状态,结合大气降雨、地下水活动等环境因素变化特点及其作用和影响, 动态分析滑坡运营期间稳定性状态及发展趋势,综合评估滑坡运营安全风险。 4.2.11根据《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高边坡与滑坡)文件要求,高边坡与滑坡监测 工作,包括监测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边坡变形稳定性评价,同时,还包括边坡外业调查,边坡变形宏 观巡查。高边坡监测工作专业性强,对专业技术要求高,对此提出高边坡与滑坡监测的设计和施工应提 出具体要求,建议由专业技术资质的单位承担。 对坡体裂缝观测、地表变形监测、宏观变形巡查等普通监测在专业监测单位指导下,由施工单位负 责实施;对于坡体深部位移监测、地下水监测、应力监测等专业监测由专业监测单位负责,做好施工期 间坡体变形监测工作。 4.2.17根据福建省高速公路高边坡建设“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指导思想,高边坡与滑坡的监测数

4.2.17根据福建省高速公路高边坡建设“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指导思想,高边坡与滑坡的监测数 据与结论,对高边坡防护加固设计、施工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可有效的确定工程治理方案。因此,对于 高边坡监测数据与结论应及时提交给项目业主,并由项目业主转送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等单位,用于 指导工程建设

于地形地貌采用遥感勘察测绘等,偶尔存在一定地形地貌误差,致使高边坡工程勘察设计存在个别遗漏; 对于滑坡工程,通常在工程建设阶段发现、发展及出现,其勘察设计阶段存在少量遗漏。因而对于需要 开展监测工作的边坡或滑坡工点,若地质资料不足时,应及时开展补充地质勘察等工作。

1高边坡与滑坡监测,主要开展坡体深部位移监测、地表变形和沉降监测、防护工程应力监测 。开展边坡工程监测,边坡的工程地质信息、设计信息是基本信息,是判断坡体变形,评价坡体 重要基础资料。因此,在开展高边坡与滑坡监测之前需详细搜集一切相关基础资料;边坡周边

DB35/T 18442019

施工进度情况、施工填筑工艺等信息,需要根据现场踏勘调查等工作来及时补充和完善,这是评价坡体 变形危险程度的重要指标参数;边坡变形发展历史等资料,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这是坡体变形分析、 现模判断、病害复杂程度的评价的重要指标参数, 5.2同4.3.2条文说明。对于缺乏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高边坡或滑坡工点,在监测工作开展之前,应先 完成基础资料的补充勘察、资料整理与分析等工作。外业调查工作,主要是结合边坡现场的具体情况, 羊细了解和掌握边坡的地形地貌、节理裂隙发育、风化程度等信息,并保存好其动态影像信息,以便边 坡、滑坡建设后地形地貌变化,再开展坡体稳定性评价和分析

及不同监测阶段的工作任务,结合监测条件,确定监测范围、对象、内容及监测方法,进行监测网、监 则断面和监测点布置设计,确定监测周期和监测频率及精度等要求。 6.2.1参考借鉴《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JTG/T3334一2018),对高边坡工程进行重要性分级。 并根据高边坡重要性程度开展相应的监测工作。结合福建地区高边坡工程地质、地形地貌、边坡高度等 特点,统计福建福银高速、邵三高速、漳龙高速、龙长高速、泉三高速、浦南高速、永武高速、宁武高 速、双永高速、莆永高速、漳永高速、京台高速、宁德沈海复线高速等多条山区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 高路堤及各类高速公路滑坡的统计分析,对高边坡、高路堤及滑坡进行了按规模分类。同时,结合边坡 在建设运营阶段变形破坏发育、发展经验等,提出高边坡安全等级划分方法。当高速公路与其他等级道 路存在交叉影响时,如需要开展监测工作,参考其等级标准进行监测工作。 6.2.2本条文参考《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则》(JTG/T3334一2018),滑坡规模大小不同,其危害 程度也不同。与此同时,公路通过滑坡的部位不同、构筑物或构造物的类型不同,滑坡对公路危害程度 也不相同。 6.2.3公路以路堤通过滑坡前部,可以增加滑坡的抗滑力;以路堑通过滑坡后部,可以减少滑坡的下 滑力。这两种工况均能提高滑坡的稳定性,降低滑坡的危害程度。反之,将加重滑坡的危害程度。 6.2.4本条文参考《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则》(JTG/T3334一2018),滑坡监测设计安全等级是滑 坡监测设计的重要指标。划分时,既要考虑公路等级与重要性,还要考虑滑坡危害程度及对重要建筑物 的破坏后果。 W 二、三、四级公路滑坡影响区有桥梁、隧道、高压输电塔、油气管道等重要建筑物,以及村庄和学 校时,其破坏后果极其严重,故其安全等级需提高一级,即二级公路滑坡影响区有重要建筑物的滑坡监 测工程列入I级,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滑坡监测工程同等对待;将三、四级公路滑坡影响区有重要建 筑物的滑坡防治工程列入II级,与二级公路滑坡监测工程同等对待。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次重大的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公路在抢险救灾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成为 抢险救灾的生命线。为提高公路防灾减灾的能力,对区域内唯一通道的二、三、四级公路滑坡监测工程 安全等级,按提高一级后的等级对待。 6.3.1高边坡监测包括施工安全监测、工程效果监测和运营安全监测,以施工安全监测和工程效果监 测为主。施工安全监测结果是判断高边坡施工过程中的稳定状态,指导施工和动态设计的重要依据。工 程效果监测要结合施工安全监测进行,监测结论用于检验高边坡工程效果,评判防护工程实施后高边坡 稳定状态和工程安全性, 6.3.2本条文参考《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则》(JTG/T3334一2018),滑坡防治监测包括施工安全

监测、防治效果监测和运营期长期监测, 以施工安全监测和防治效果监测为主。施工安全监测 断滑坡范围、滑动面位置及稳定状态,指导施工和优化调整设计的重要依据。防治效果监测要 安全监测进行,监测结论用于检验滑坡防治工程效果,评判防治工程实施后滑坡体稳定状态和

DB35/T18442019

表1滑坡定量预测模型和方法

5.6.7本条文参考《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则》(JTG/T3334一2018),滑坡预测的另一重要方面是 预测警戒值,是指用于判定滑坡体进入临界失稳状态的指标。日本的滑坡预报预警值是7mm/d。在我国 真正预测并实测到滑坡破坏时位移速率的工程实例很少,甘肃省黄茨滑坡的变形监测与预报分析提出预 警值为10mm/d,并成功预报滑坡,这一预警值在甘肃省焦家3号滑坡预报中得到了验证。目前,我国尚 无统一的预警值,且预警值可能随地区和滑坡类型不同而有一定差异。 公路滑坡防治工程预测预报与预警的目的是对施工中滑坡过大的变形进行预警,及时采取应急抢险 工程措施,控制滑坡变形发展,防止滑坡体进入临界失稳状态,保证工程安全。根据国内外滑坡部分滑 坡破坏前的变形速率的统计分析,从工程安全出发,滑坡预报的警戒值采用深部位移5mm/d、滑坡前缘 剪出裂缝的危险位移量10mm/d较为合适。 滑坡变形的警戒值5mm/d,是指滑坡持续变形3~5天超过警戒值,超警戒值的深部位移监测孔所代 表滑动块体的体积占整个滑坡体的一半以上。 滑坡前缘剪出裂缝的危险位移量10mm/d,是指其前缘剪出口有一半以上部位的位移超过警戒值。

DB35/T 18442019

用伸缩仪、位错仪、十分卡等监测地裂缝伸缩变化和位移情况。 7.1.3本条文参考《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一2007),根据高边坡与滑坡地表裂缝发 展阶段、位置等,提出地表裂缝观测设施的埋设、观测方法和措施、观测频率、观测精度、观测资料整 理与分析等技术要求。 7.1.4根据《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高边坡与滑坡)文件要求,为确保挖方高边坡 和滑坡治理工程施工期间的安全和稳定,边坡动态变形监测应与工程施工同步进行(对坡体裂缝观测、 地表变形监测、宏观变形查等普通监测由施工单位负责;对于坡体深部位移监测、地下水监测、应力 监测等专业监测由专业监测单位负责),做好施工期间坡体变形监测工作。 7.1.6本条文参考《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5229一1996),地表裂缝监测的技术设计,根据委托要 求及有关测绘、地质、设计、气象等资料进行。 7.1.7本条文参考引用《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5229一1996)。 7.2.1根据《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高边坡与滑坡)文件要求,滑坡裂缝变形、地 表裂缝、建筑物变形、滑坡及高边坡变形观测可采用简易观测法。主要采用经纬仪、水准仪和全站仪等 仪器设备对坡体明显的变形部位进行直接观测。 滑坡变形裂缝、地表变形裂缝、结构物变形裂缝观测点布置等需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布置。原则上, 主要特征变形点观测数量不少于3个断面、12个观测点。 7.2.2本条文参考引用《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则》(JTG/T3334一2018)。 7.2.3本条文屏幕三点式侧缝标点结构图引用《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一2003)》附 录C12.测缝标点结构图。 7.3.1本条文参考《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5229一1996),高边坡与滑坡地表裂缝观测根据坡体变 形情况,对不同位置裂缝观测编号,结合气象、施工阶段调整观测频率,对裂缝观测的描绘在平面图上, 分析高边坡与滑坡变形阶段,为高边坡的动态设计、滑坡防治提供设计依据。 7.3.6地表裂缝监测应掌握地表主裂缝宽度、张开、闭合、位错等变化情况,可采用伸缩仪、位错计 简易观测柱等人工百

图1地表裂缝监测方式

DB35/T18442019

图2滑坡地表裂缝监测方式

8.1.2本条文参考《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则》(JTG/T3334一2018) 8.1.3本条文参考《水利水电边坡设计规范》。边坡裂缝观测是边坡变形速度、危险程度的直观反映: 对处治坡体的临时应急抢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在对裂缝监测时,应提出明确的相关技术要求。 8.2.1本条文参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规范》要求,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提出本条建议。 8.2.2本条文参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规范》要求,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提出本条建议。 3.3.1裂缝监测方法的特点:人工、自记测缝法投入快、精度高、测程可测、方法简易直观、资料可 靠;遥测法自动程度高,全天候观测,安全、速度快、自动采集、存储、打印和显示观测值,远距离传 输,精度相对低,一般仪器易出故障,长期稳定性差,资料需要用其他监测方法校核后使用。 8.3.5本条文参考《建筑基坑 要求,提出本条建议

9.2.1高边坡和滑坡地表位移监测通车应用于边坡开挖施工阶段,变形阶段及应急抢险阶段等,其主 要目的是保障工程建设、道路通行的人员、设备安全。由于地表位移监测技术较为成熟,现场实施较为 便捷,并可有效利用北斗、GPS等自动化监测系统等,可直观的反映坡体的变形现状和发展速度等。在 工程应用中,建议结合坡体的实际情况开展监测断面设计,且不宜少于3个监测段面,每个监测断面不 宜少于3个测点。 9.2.7本条文参考《岩土工程监测规范》要求,提出本条建议。 9.2.8本条文参考《岩土工程监测规范》要求,提出本条建议。 9.3.3北斗(GPS)静态测量原理:GPS静态测量,是利用测量型GPS接收机进行定位测量的一种。进 行GPS静态测量时,认为GPS接收机的天线在整个观测过程中的位置是静止,在数据处理时,将接收机 天线的位置作为一个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量,通过接收到的卫星数据的变化来进行空间距离后方交 会求得待定点的坐标。在测量中,GPS静态测量的具体观测模式是多台接收机在不同的测站及测点上进 行静止同步观测,时间20min以上。如下图:

DB35/T 18442019

9.3.4全站仪测量方法原理

图3北斗(GPS)静态测量原理

北斗(GPS)静态测量原

9.3.4全站仪测量方法原理: a) 极坐标法:参考规程第9.3.4。 b 前方交会法:全站仪前方交会测量是将仪器架设在已知点上,通过测量角度和距离来确定未知 点。已知条件A、B两点坐标分别为(xA,yA)、(xB,yB),求p点的坐标。待求数据p点的坐标(Xp,Yp)为 见测数据,为确定P点的位置,全站仪分别安置A、B两点,根据观测得到的ZA、ZB和距离sAP、sBP 全站仪内置程序自动进行P点坐标计算,并显示在屏幕面板。如下图:

c)自由设站法:全站仪自由设站测量是将仪器架设在未知点P上(P点为临时测站),通过观测 临时测站至已知点A、B或者再多一个C点的距离(已知点距离在输入坐标是仪器进行自动计算)及P 点与已知点A、B的夹角。全站仪内置程序自动进行计算临时测站的坐标,并作为测站,然后进行监测 点的观测。如下图

DB35/T18442019

9.3.5水准仪测量法原理图

图5全站仪自由设站法原理

图6水准测量法原理图

0.1.1依据《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高边坡与滑坡)文件要求,高边坡和滑坡在工 呈建设阶段要求开展深部位移监测工作,施工期并应加密监测。同时,福建地区年降雨量大,工程地质 条件差异较大,沿海地区岩质边坡居多,球状风化的孤滚石地层居多,闽西北地区全风化、强风化地层 内主,闽中地区煤系地层较多,坡体岩体节理裂隙发育,构造发育等,受持续强降雨等作用,边坡稳定 生影响明显。目前,随着通信等科技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监测手段、信息处理、报警发布等技术得到较 大发展且技术成熟。对超高边坡、大型滑坡等边坡,在运营阶段边坡的稳定对高速公路安全顺畅运营影 向较大,因此,建议对其开展自动化监测或深部位移监测工作,以便及时了解坡体变形情况。 0.1.2依据《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高边坡与滑坡)文件要求,高边坡监测、数据 分析与处理、坡体稳定性评价与分析,技术性较强,对边坡专业理论知识、勘察设计经验要求较高,建 义本项工作由有资质的专业单位实施。 0.1.9依据《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高边坡与滑坡)文件要求,高边坡监测、数据 分析与处理、坡体稳定性评价与分析,技术性较强,对边坡专业理论知识、勘察设计经验要求较高,建 义本项工作由有边坡工程专业的技术人员实施。 0.1.15依据《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高边坡与滑坡)文件要求,高边坡监测应结 合地表宏观巡查同步实施。边坡监测具有点位性,对于局部坡体变形、浅层坡体变形不一定能全面覆盖。

DB35/T 18442019

而高边坡宏观巡查,可有效的发现坡体局部变形,有利于病害的及时发现。 10.2.1边坡监测除对变形体范围内监测外,监测范围应扩展至变形体界限外一定范围。其一,有利于 确定变形范围、规模等;其二,有利于综合分析和判断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10.2.2参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边坡监测点布设要求,并结合福建省高速公路近20年来边坡 工程实践,考虑福建边坡工程地质特点,提出布设技术指标。此技术指标已应用与福建近1000多处高 边坡监测的设置中。

a)滑动测斜仪的监测方法

2.传输电缆3.测斜探头4.测斜管5.孔壁回填6.导向槽7.导向

测斜仪量测原理示意图

2)测斜管的工作原理。深部位移监测,斜管埋设埋入稳定地层,管底可认为是位移为0,管口的水 平位移值An就是各分段位移增量的总和:

A,=Zl,sinX

在测斜管两端都有水平位移的情况下,就需要实测管口的水平位移值△0,并向下推算各测点的水 平位移值△,即:

测斜管可以用于测单可位移,也可以测双可位移。 3)滑动式测斜仪测量侧向位移。 ①联接测头和测读仪,检查密封装置、电池充电量,仪器工作正常时将测头缓慢放入测斜管底部。 ②测量自孔底开始,自下而上沿导槽全长每隔一定距离(通常为0.5~1.0m)测读一次,每次测量时, 应将测头稳定在某一位置上。整个高度测量完毕后,将测头旋转180度插入同一对导槽,按以上方法重 复再测量一次,两次测量的各测点应在同一位置上。如果测量数据有疑问,应及时补测。 ③观测的技术要点: A测斜仪探头预先率定,数据采集仪、电缆等预先检查合格

DB35/T18442019

B尽量采用同一人、同一仪器观测同一测斜孔,且将电缆放置在同一槽口处观测。 C每次观测时,先将探头放入测斜管底5min10min,待探头接近管内温度后再量测。 D每个监测方向均应进行正、反两次量测;同一轴线正反向读数偏差不得大于规定要求(一般不大 20),偏差过大时应进行复测,复测后偏差仍过大时应停止观测,寻找原因并及时纠正。 E观测时及时做好记录,检查合格后方可收线。

b)固定测斜仪的监测方法

固定测斜仪采用石英挠性伺服加速度计为敏感元件,当传感器探头相对于地球重心方向产生倾角6 时,由于重力作用,传感器中敏感元件相对于铅锤方向摆动一个角度,通过高灵敏的石英换能器将此角 度转换成信号,经过分析处理,直接在液晶屏上显示被测点的水平位移量△X值。 将初次测量的位移数据作为基准点,以后每次再测量的数据与初始值相减,所得差值即为该点土体 水平位移值△X=X测一X初

c)多点位移计的监测方法:当被测结构物发生变形时将会通过多点位移计的锚头带动测杆,测杆拉 动位移计产生位移变形,变形传递给振弦式位移计转变成振弦应力的变化,从而改变振弦的振动频率。 电磁线圈激振振弦并测量其振动频率,频率信号经电缆传输至读数装置,即可计算出被测结构物的变形 量

11.1.1本条文参考《工程测量规范》文件要求。结合福建高速公路监测经验,采纳此条。地表倾斜盘 监测可以有效可靠地确定滑坡坡体的变形范围,并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滑坡变形的活动状态和发 展规律DB3303T 004-2018 水库工程运行管理规范,特别适用于滑坡前缘剪出口的分析与判断和滑坡滑动方向的确定。 11.3.1倾斜盘测斜原理。

图8倾斜盘工作原理图

DB35/T 18442019

杆(索)应力监测、钢筋应力监测、岩土体应力监测等。 12.1.4本条文参考《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高边坡与滑坡)文件要求。 12.1.6本条文参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文件要求。 12.2.3本条文参考《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高边坡与滑坡)、《公路滑坡防治设计 规范则》(JTG/T3334一2018)等文件要求。 12.3.1本条文参考《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等文件要求。 12.3.2本条文参考《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等文件要求。 12.3.3本条文参考《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则》(JTG/T3334一2018)等文件要求。 12.3.4本条文参考《水电水利工程边坡施工技术规范》等文件要求,结合福建高边坡应力监测具体情 况,采纳此条建议。

13.1.1对于高边坡与滑坡,地下水对其稳定影响明确。“治坡先治水”是边坡与滑坡工程治理的重要 思想。因此,对坡体的稳定性监测,首先应监测坡体地下水位的高低及排水工程的出水量等重要指标。 同时,地下水位高低及出水量变化是判断和分析边坡稳定的重要数据指标。 13.1.2本条文参考《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等其他行业监测文件要求,同时,结合福建 也区高速公路特点,建议采纳本条建议。 13.1.3本条文参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附录F文件要求。

4.1.1依据《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高边坡与滑坡)文件要求,高边坡和滑坡在工 呈建设阶段要求开展深部位移监测工作,施工期并应加密监测。同时,福建地区年降雨量大,工程地质 条件差异较大,沿海地区岩质边坡居多,球状风化的孤滚石地层居多,闽西北地区全风化、强风化地层 为主,闽中地区煤系地层较多,坡体岩体节理裂隙发育,构造发育等,受持续强降雨等作用,边坡稳定 生影响明显。目前,随着通信等科技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监测手段、信息处理、报警发布等技术得到较 大发展且技术成熟。同时,考虑福建省高速公路边坡数量巨大,且自动化监测费用较高等因素,且“超 高边坡”、“大型滑坡”等边坡,在运营阶段边坡的稳定对高速公路安全顺畅运营影响较大,因此,提 出对“超高边坡”、“大型滑坡”开展自动化监测或深部位移监测工作,以便及时了解坡体变形情况。 4.1.3对于自动化监测的边坡,选择的都是“超高边坡”、“大型滑坡”,此类坡体变形对道路安全 页畅运营影响较大。同时,自动化监测毕竞为电子系数,考虑其一监测数据偶然的不稳定因素,其二监 测数据出现变形的判断分析等,建议人工观测设施需保留,以便对比分析,判断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15.1.1为规范和统一高边坡与滑坡的监测报告内容,特提出本章节内容。结合福建省高速公 年来,高边坡与滑坡监测的数据内容,工作经验,监测所需的基础资料等,对监测成果报告进 化的明确。

SN/T 5134-2019 森林葱蜗牛检疫鉴定方法福建省地方 你 高速公路边坡工程监测技术规程 DB35/T1844—2019 2019年6月第一版2019年6月第一次印届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