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716-2018 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施工指南

DB14/T 716-2018 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施工指南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4/T 716-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02408
下载资源

DB14/T 716-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4/T 716-2018 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施工指南

DB14/T 7162018

6)初压后禁止薄层找补,严重不平整时,应刨松5cm~10cm后,用新混合料找补; 7)振动压路机频率和振幅通过试验段确定; 8)桥头搭板端处可横向补充碾压; 9)对大型设备碾压不到的边角部位采用小型压路机碾压至规定压实度

6. 2. 6. 5 工作缝设置

DB14/T 7162018

e)根据水泥稳定混合料从拌和到压实所需时间一般不超过水泥初凝时间为原则,确定合理的流水 作业段落长度。试验段经检验合格后GB/T 51332-2018 含硝基苯类化合物废水处理设施工程技术标准,承包人应编制《试铺总结》报监理工程师审查,并报业主审查备 案。合格的试验路可作为正式工程的一部分,若试铺不合格,则应重新制定方案再作试铺,质量不合格 的试验路应铲除重铺

6. 2. 6. 7 养生及交通管制

6.2.7质量检测项目及频度

DB14/T7162018

7.1.2.4SBS改性沥青加工质量控制应满足以下要

a)现场加工质量控制 1) 原材料检验。签订供货合同前,业主应取样对基质沥青及SBS配伍性(相容性)进行检验, 供货商应在沥青、改性剂、稳定剂到货同时,提交产品出厂检测报告,进口材料应出具 SBS检测报告、中国口岸商检报告。业主应及时取样送省级以上权威检测部门检测认可; 2) SBS掺配剂量确认。业主应选送代表性样品到权威检测单位对SBS合理掺配剂量予以确认; 3) 现场加工设备性能确认。SBS改性沥青现场加工设备应具有SBS溶胀、剪切(研磨)、发 育等工艺流程,并具有磨细度调节和温度、计量的自动控制和打印记录功能; 4) SBS改性沥青生产全过程应有监理工程师旁站,每班抽取试样检测软化点、SBS磨细度(< 5μm)不得少于二次; 5) 承包人和监理单位均应建立SBS改性沥青台账,内容包括材料品种、到货日期、加工日期、 逐日校核原材料数量、改性沥青使用桩号及层次、加工抽样软化点及磨细度检测值等内容。 业主应经常对该台账进行检查。 b) 成品供应质量控制 1) 原材料确认:SBS改性成品改性沥青供货前,供货商应按业主要求提供基质沥青、SBS原 材料样品并获得认可; 2) 改性沥青样品认可:供货商应按业主对SBS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要求提供成品改性沥青样 品,经省级以上权威检测部门作改性沥青技术指标检测,必要时尚应补做混合料高、低温 稳定性检测,SBS成品改性沥青技术指标检测合格后方可签订供货合同; 3) 施工期间业主可向SBS改性沥青加工现场派驻监理工程师,负责监督生产所用原材料品 种、SBS 掺配剂量、抽样检测频度。 现场抽检:SBS成品改性沥青用罐车送到工 应附有驻厂监理工程师签认的出场质量检测报 告、运输车牌号、司机签字。工地试验室应及时取样先作软化点检测,合格后方可卸车入罐, 若检测不合格应拒收退货; d 监理工程师及丁地试验室应建立成品改性沥青供货台账,其中包括:到货时间、数量、检测结 果、使用日期、使用桩号及层次等; 为防止改性沥青储存过程中离析,沥青罐中应附有螺旋搅拌器或循环搅拌装置。配伍性好的改 性沥青现场加工并及时使用时,可不使用稳 2.5橡胶沥青加工质量控制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废胎胶粉掺量20%~22%;反应发育温度180℃~190℃,发育时间一般为45min60min; b) 橡胶沥青原则上应在24h内使用完毕。当由于不可抗力,如需临时存储时,应将橡胶沥青的温 度降到145℃~155℃范围内存储,存储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 在存储期间应检测橡胶沥青的技术指标。当经过较长时间存储,再次使用前应检测橡胶沥青的 指标是否满足技术要求,如果不满足要求,则应重新加工或掺加一定剂量(掺量一般小于10%) 的废胎胶粉重新预混、反应直至满足技术要求。 2.6其他改性材料经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能、施工工艺试验研究,能够满足本标准表15技术要求的 采用。

7. 1. 3. 1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DB14/T 7162018

表24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7.1.9.1与同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加入温拌添加剂后可使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及碾 氏30℃~40℃以上,其技术性能可达到同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要求;温拌剂的添力 占沥青质量的百分率计算,具体掺量应根据产品说明结合试验确定。 7.1.9.2加入温拌添加剂不应在施工过程中产生额外的有毒有害气体

7. 2. 1一般规定

DB14/T 7162018

麦27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DB14/T7162018

压路机机械至少包括10t~13t 振动压路机3台,25t以上轮胎压 另外,每个作业面还需配1台小型振录 进行补压

7. 3. 4 运输车辆

我重15t以上的自卸添

7. 4. 1配合比设计

DB14/T 7162018

b)胶乳类改性沥青混合料在喷入沥青后5s~10s喷洒胶乳,喷入胶乳后的拌和时间不少于10s;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投入抗车辙添加剂后应保证 有5s~10s的干拌时间;温拌沥青混合料温拌剂 为水溶液时,拌制过程中温拌添加剂宜 质洒1S~3S后添加,并在沥青喷酒完前添加 完毕:纤维沥青混合料投入纤维稳定剂后应有至少5s的于拌时间

7.5. 2. 2 外加剂的添加

DB14/T7162018

7. 5. 5. 1碾压工艺

7.5.5.2碾压温度及速度

<为确保路面压实效果,改性沥青不宜在夜间或低温条件下施工碾压。

7. 5. 6 工作缝

DB14/T7162018

横向施工缝采用平接缝。接缝位置可设在5m直尺测量最大间隙3mm的位置,并在当日完工后人工包 成垂直截面,如施工时间间隔较长时,可在下次摊铺前切除。接缝时,新铺混合料应严格按基准线或松 铺系数确定摊铺厚度。压路机可先采用45°方向碾压或先横向再纵向的方式碾压。接缝位置平整度采用 5m直尺测量的最大间隙不大于3mm。

DB14/T7162018

表44专用桥面防水材料技术要求

9.2.3专用防水材料防水粘结层施工

9.3质量检测项目与频度

桥面防水粘结层现场施工质量检测项

DB14/T 7162018

10连续配筋水泥混土路面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且满足配合比设计要求的42.5级、52.5级硅 通硅酸盐水泥。

10. 1. 2粗集料

10. 1. 3细集料

10.1.3.1细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应符合表46的规定,并 不宜使用再生细集料,交通荷载等级为极重、特重、重交通路面时宜采用天然砂。用于抗滑表层砂的硅 质含量不应低于25. 0%。

10.1.6钢筋(网)

DB14/T7162018

c)当JaJe时,该组试件强度视为合格。

不同施工方式的路面混凝土玥落 量应满足表49的要求。势落度损失与气温、湿度 运输时间、所用外加剂类型有关,可通过试验了解变化规律。

DB14/T 7162018

表49不同施工方式的路面混凝士落度及最大单位用水量

10.2.4外加剂使用

DB14/T7162018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摊铺可采用不设模板的滑模式摊铺机及相应的侧向卸料、布料设施,也可 采用设模板的有排振机配套的三辊轴摊铺机。

10. 4. 1工艺流程

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可分为:滑模摊铺机施工、模板法双层施工和模 板法单层施工三种。宽幅新建工程宜采用滑模摊铺机施工;分幅施工宜采用模板法。 以上三种施工工艺的具体流程如下: a)采用滑模摊铺机施工时,工艺流程为:设置基准线→下承层清扫、润湿→架设有承托的钢筋网 侧向卸料、布料→滑模摊铺机摊铺、振捣、初平、精品、拉毛→初期养生→糙面加工→后期 养生:

DB14/T 7162018

b 采用模板法双层施工时,工艺流程为:下承层清扫、润湿一→设置模板一→浇筑下2/3厚混凝土一 混凝土整平、振捣→铺设钢筋网→浇筑上1/3厚混凝土→三辊轴摊铺机初平、振捣、精平、拉 毛→初期养生→糙面加工→后期养生; C 采用模板法单层施工时,工艺流程为:下承层清扫、润湿→设置模板→架设有承托的钢筋网一 侧向卸料、布料→三辊轴摊铺机初平、振捣、精平、拉毛→初期养生→糙面加工→后期养生。

10.4.5拉毛和初期养生

DB14/T 7162018

精平后混凝土板初凝前应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拉毛,终凝后的初期养生可采用喷洒养生剂、覆盖塑 料薄膜或用透水土工布覆盖洒水等方式进行

10.4.6糙面加工(刻槽)和后期养生

刻槽应采用专用刻槽机进行,刻槽应在面板形成一定强度且不产生槽边破损的前提下尽早实施。采 用硅酸盐水泥时,路面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前或摊铺后15日内为后期养生期,养生期间重载车辆不得 通行,并应经常酒水保持湿养生。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拌和站、摊铺机体标定、检查后正式施工前,应先铺试验段100m~200m 通过试铺确定如下参数: a)主要工程机械配备及组合 通过试铺确定混凝土搅拌站和摊铺机实际生产能力,及配套的运输、场拌和摊铺设备工作效能及合 理组合方式; b) 确定各工序施工人员合理组合 c)混凝土生产配合比 根据材料现场检测(级配、含水量)和路面摊铺现场混凝土均匀性、工作性(落度、含气量等) 检测,了解搅拌机出料和摊铺现场指标值的差异,通过试拌和试铺调整并最终确定拌和楼混凝土生产配 合比。采用生产配合比拌制的混凝土铺筑试验路,并留样作不同龄期弯拉强度、抗压强度核验; d)合理施工工艺 按选定的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充程铺筑试验路段,明确每道工序中的施工要点(机械 人员配置,质量、进度控制方法等); e)试验路段观测、总结 试验路段铺后一周内,应观测气温变化及路面收缩裂纹分布规律,总结减少裂缝的技术措施(严控 摊铺落度、夏季高温时采用早晚或夜间施工、加强初期养护等) 。试验路经检验合格后,承包人应编 制试铺总结,报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并报业主审查备案。合格的试验路段可作为正式工程一部分,若 试铺不合格应重新制定方案再作试验,质量不合格的试验路应清除重铺。 10.6面板补强配筋

部距板底1/3厚度位置,需增设排补强钢筋,配筋率与上部钢筋网相同。面板需按图1要求在构造物 两端切缝。填挖交界或其他有不均匀沉降的路段,亦应在距板底1/3厚度位置,增设一排补强钢筋。

DBJT 15-169-2019 装配式市政桥梁工程技术规范注:H为面层底面到构造物底面的距离:L为面层底面到构造物顶面的距离

构造物横穿公路处的面层配筋(L小于400mm或

DB14/T 7162018

GB/T 12234-2019 石油、天然气工业用螺柱连接阀盖的钢制闸阀10. 6.2板端结构

10.8质量检测项目和频度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应通过法人负责、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等质量管理体系 亚格控制工程质量。作为日常管理措施,应通过搅拌站自动打印资料,统计实际材料用量及平均配合比, 十算路面平均实铺厚度;每班拌和料应留样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工程完工后,应按表 54项目要求进行检测,相关资料作为工程质量验收依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