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普通干线公路标准化设计指南(试行)(福建省公路管理局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2013年7月)

福建省普通干线公路标准化设计指南(试行)(福建省公路管理局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2013年7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8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1307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福建省普通干线公路标准化设计指南(试行)(福建省公路管理局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2013年7月)

8. 4. 1 一般规定

布局。 2主线下穿的分离式立交及人行天桥,要求桥型美观,主线通 视性良好,不同的结构形式宜交替布置,避免在较短距离内重复出 现同一种结构。对等级路上跨的,结合地形情况可考虑在中央分隔

带上设置桥墩的布孔形式,但桥墩设计应考虑防撞力的作用。若改 线不困难,被交路上跨主线的分离式立交尽量按正交设计。 3被交道路下穿主线立交桥,要充分考虑被交道路的等级及规 划GB/T 18916.62-2022 取水定额 第62部分:水泥.pdf,尽量保持被交道路的原状,并为将来扩建留有余地。 4通道设计时应统筹考虑,结合当地路网,以满足群众生产、 生活的交通方便为原则

1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净高为5.20m;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的净高为4.70m。 2 通道、天桥的净空 净高:通行拖拉机时 ≥2. 70m 通行农用汽车时 ≥3. 50m 人行通道 ≥2. 20m 净宽:通行拖拉机时 ≥4. 50m 通行农用汽车时 ≥6. 50m 通行农用汽车时天桥 ≥7. 00m 人行天桥 ≥3. 00m

9.1.1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级分为A、B、C、D四级

1.1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级分为A、B、C、D四级,一级公i 级以下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级与适用范围应符合 1. 1 规定。

1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级与

表9.1.2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各等级工作内容

表 9. 1. 3 路基护栏防撞等级的适用条件

表 9. 1. 4 桥梁护栏防撞等级适用条件

9.1.5对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应编制安全设施专篇,提高公路安全

1.5对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应编制安全设施专篇,提高公路安 障水平。

安全设施设计内容包括:标志、标线、护栏、隔离栅、视线诱 导设施、桥梁护网、防眩设施及百米牌等

1护栏的任何部分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以内。 2护栏立柱外侧土路肩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cm。路侧护栏立 柱外侧土路肩保护层厚度小于25cm时,宜设置加强板或混凝土基础。 3波形梁护栏立柱宜采用液压式打桩机打入法施工。遇到打桩 机打入困难、立柱无法打入道要求深度时,可采用潜孔钻钻孔法施 工,严禁将立柱地面以上部分切割、钻孔,不得使用锯短的立柱, 不得采用控埋法施工。

坡度、路堤高度与设置护栏的关

1边坡坡度和路堤高度在图 8.2.1 的I区方格阴影范围之内 的路段,边坡高度小于8m时,护栏防撞等级不得低于“单车特大事 故或二次重大事故”的有关规定的防撞等级。边坡高度大于8m时, 护栏防撞等级不得低于“二次特大事故”的有关规定的防撞等级。 2 边坡坡度和路堤高度在图 8.2.1 的II区方格阴影范围之内 的路段,防护等级宜按下表取用

3边坡坡度和路堤高度在图8.2.1的III区方格阴影范围之 路段,护栏防撞等级不得低于“一般事故或重大事故”的有关

定的防撞等级。 4位于急弯路段外侧、长直线尽头处的平曲线外侧、陡坡路段 的下坡一侧和视距不良路段时,可根据需要提高一个护栏的防撞等 级。 5路侧有江、河、湖、海、沼泽、航道等水域的路段必须设置 路侧护栏,且宜采用水泥混凝土防撞护栏,并应适当延长其设置长 度。 6 连续下坡路段宜设置加强型混凝土护栏。 7 挡墙路段设置座椅式砼护栏 8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路侧边沟无盖板、车辆无法安全穿越的 挖方路段应设置路侧护栏。 9三四级公路路侧有悬崖、深谷、深沟等的路段应设置路侧护 栏。 10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纵坡大于或等于现行《公路工程技术 标准》的最大纵坡值的下坡路段和连续长下坡路段宜设置护栏。 11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平曲线半径小于现行《公路工程技术 猫 12在发生过车辆驶出路外交通事故的地方,尤其是驶出路外 的交通事故多发的路段,可根据需要提高护栏的防撞等级。 13公路跨越铁路立交桥应根据不同的设计速度,按照“车辆 驶出桥外有可能造成二次特大事故”的有关规定提高一个防撞等级 设置护栏。新建跨越高速铁路的立交桥,其护栏按不低于最高防撞

等级进行特殊设计。 公路跨越铁路立交桥应根据不同的设计速度,按照“车辆驶出 矫外有可能造成二次特大事故”的有关规定提高一个防撞等级设置 护栏。新建跨越高速铁路的立交桥,其护栏按不低于最高防撞等级 进行特殊设计。

9.2.1.3中央分隔带护栏

除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级为B级的一级公路中间带宽度小于 或等于12m时必须连续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外,其他情况应分路段 确定是否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防撞等级应符合规定。位于急弯路 段、陡坡路段或视距不良段时,可根据需要进一步提高护栏的防撞 等级。

9.2.1.4护栏护栏端头处理

护栏在设置的起点、交通分流处三角地带、中央分隔带开口 以及隧道入、出口处等位置,应进行便于失控车辆安全导向的端头 处理。不同型式的路基护栏之间或路基护栏与桥梁护栏之间应进行 过渡设计。

个指路标志应按《福建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指路标志设置指南》 统一设计,其他标志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对二级及以上等级的公路和其他等级的国、省道公路应优先设 置指路标志,其他公路或未设置相关指路标志的公路,经论证可设

置必要的警告标志。禁令标志应设置在交通法律、法规发生作用的 地点附近醒目的位置,并应避免与其他交通标志的互相影响。限速 标志应根据不同路段的通行能力、车型构成比例、车辆的运行速度 等分段进行设置。

9. 2. 2. 2

交通标志板采用反光膜材料时,一级公路上宜采用一、二级反 光膜,二、三级公路额交通标志宜采用三、四级以上反光膜,四级 公路宜采用四、五级以上反光膜。门架、悬臂型等悬空类交通标志 宜采用比路侧交通标志等级高的反光膜

9. 2. 2. 3颜色

绿色用于城市快速路指路标志的底色;蓝色用于一般道路指 志的底色

二级及以上等级的公路必须设置交通标线,其他公路宜视 设置交通标线。

2一纵向或横向连续设置的交通标线应根据需要设置排水孔。

9.2.3.2设计原则

1一般路段的交通标线 (1)一级公路的一般路段应设置车行道边缘线、车行道分界线 二级及以下等级的双车道公路应设置路面中心线,路面较宽或非机 动车较多的路段可设置车行道边缘线。

(2)当双尚四个及四个以上车道的整体式路基未设置中央分隔 带时,应设置双黄实线。除与公路、铁路或其他道路的平面交叉或 充许车辆左转弯的路段外,均应连续布置。 (3)车行道边缘线的宽度应为15~20cm,车行道分界线的宽 度应为10~15cm,路面中心线的宽度应为10~15cm,双黄实线的净 距宜为10cm~30cm。交通标线的宽度应根据公路的设计和路面宽度 确定。 2‧特殊路段的交通标线 (1)经常出现强侧向风的特大桥梁路段、宽度窄于路基的隧道 路段、急弯陡坡路段、车行道宽度渐变路段,应设置禁止变换车道 线,线宽与车行道分界线一致。 (2)二级及以下等级的公路桥梁与路基段同宽时,路面中心线 在桥梁长度范围应设置双黄中心实线,在桥梁引道两端大于160m范 围内应设置黄色虚实线。公路桥梁窄于路基段时,在桥梁及两端渐 变段内不划中心线 (3)设有爬坡车道的路段,应设置白色实线禁止跨越同向车行 首分界线将慢性爬坡车辆与其他车辆进行分离,渐变段弓引道设置长 300cm,间隔300cm的白色虚线,实线和虚线线宽均为15cm。 迪有 (4)紧急停车带、简易停车区、公共汽车停靠站处入口标线设 置长100cm,间隔100cm的白色虚线,车辆停靠分隔线采用白色实 线,实线和虚线线宽与车行道边缘线同宽。 (5)设计速度100km/h宽度窄于隧道入口前50m范围内的右侧 硒版启内应设署剑向行在方向的斑卫线其仙公路左隧道入口前20m

(1)二级及以上等级的公路平面交义应设置渠化标线,其他公 路的平面宜设置渠化标线。 (2)平面交叉应根据其型式、车道宽度、交叉公路的优先通行 权和各种交通流量的分析结果设置渠化标线

1大小:根据设计速度及弯道半径,宜采用镜面直径600~ 1000mm的凸面反光镜。 2设置:农村公路凸面反光镜一般设置于小半径弯道外侧(曲 线半径小于 15m)处,或者有效视距小于 20m的弯道处, 一 般配合 视线诱导标一起使用。

9. 2. 4. 2 材料

凸面反光镜镜面材料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聚碳酸酯树脂(PC) 聚甲基内烯甲酯(亚克力)或不锈钢,镜背材料为玻璃纤维增强材 料(玻璃钢),紧固件材料为碳素结构钢,镜面及镜背边缘用橡胶 软垫封装

服务区应提供停车场、公共厕所、加油站、小卖部等设施。 2 服务区平均间距宜为50km。 3服务区宜靠近城镇,根据用地情况设置单侧或双侧停车场 用地面积30~60亩/处;建筑规模1200~1500m2/处。 4服务区的生活废水等应进行污水处理和综合治理

亭车区应提供公共厕所、长凳等设施和少量停车车位。

对于山区公路,应尽可能地利用路侧可利用土地,修建小型停 车区,路侧风景优美的地方可结合小型停车区设置观景台。 小型停车区及观景台的修建可参考相应的行业规范,应注意以 下几点: 停车区及观景台的预告及指示标志。 2 停车区及观景台的驶入、驶出车道设计 3 停车区及观景台的管理等

加油站的设置不得侵占公路建筑限界。加油站附近易发生同方 可车辆交织冲突和方向的侧撞事故,应注意加油站的出入口及过 渡段的设计。在经常发生加油站进出车辆与主路车辆碰撞事故的路 段,可以考虑设置警告标志,对进出加油站的路段进行渠化处理等

此实施基础工程、地下管线及预留预埋工程等。

9. 4. 21 监控设施宜分期修建,当服务水平降至二级时,实施二期工 程。 9.4.3 新修公路应设公路养护班站,公路养护班站宜每40~50km

9.4.2监控设施宜分期修建,当服务水平降至二级时,实施 程。

4.3新修公路应设公路养护班站,公路养护班站宜每40501 置一处,每处用地面积5亩。

公路环境景观设计是指利用养木、灌术及花草等公路绿化物, 对公路两侧边坡、分隔带及沿线空地等可绿化的公路用地进行合理 覆盖的活动。

公路环境的景观设计原则

公路景观设计必须在满足道路的交通功能的前提下,根据其特 定的性质和要求,结合公路沿线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生态环境 等自然因素以及区域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人文因素进行综合考 虑,公路环境景观设计主要应做到以下几个原则:

1因地制宜,融合与协调。 公路是一个有机整体,在景观设计时既要注意内部各组成部分 之间的协调,使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尽量与原有的地形地貌相协 调,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2以人文本,舒适与安全。 安全舒适是公路景观设计的重要目的,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 怎视觉空间变化、安全设施的色彩及大小,以及道路感觉的多样 性、视觉导向性和视觉连续性等交通心理因素,满足司乘人员的视 觉及心理安全舒适的需求。 3风格鲜明,统一与变化 公路一般穿越不同区域,景观设计应保持和谐统一,在统一中 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并充分地结合地域特征和人文特点,使司 乘人员处于一个良好的行车环境中,提高行车安全。 4和谐共赢,保护与发展。 公路的景观设计必须考虑保持长期的自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避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各种动植物和名胜古迹,

10.3公路环境景观的设计内容

10.3.1现状勘查与分析

景观绿化设计前期应根据路线走向及所经的地域特征、地质条 件及环境气候等进行现场实地勘察,并对公路绿化用地情况以及现 有绿化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现有风景资源充分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

归纳绿化特点及优势,提出详细的总体规划

10.3.2总体规划设讯

总体规划设计应根据以下要求进行统一科学布局: 1根据公路等级、功能要求、区域环境等情况进行科学布 局。 2根据现状勘香与分析报告,明确规划原则、规划期限和目 标、绿化等级及绿地布局等。 3山区公路绿化应注重边坡防护,沿海公路绿化应注重防抗 台风。 根据公路的重要性和区域环境的差异,着力体现不同规划 区域的景观风貌。 5植物配置应注重空间层次、形态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 化等;人文景观的营造应与植物景观相得益彰,取传统精髓,突 出地域特色,体现地方风情和时代特点。 6毗邻山、河、江、海等路段,应巧于因借、注重透景,营 造“山水相依、生机益然”的滨水景观特色。 在平交路口立交桥/环岛及分隔带服务区班站、超 限点等区域宜作为节点绿化。 8 有条件的班站和路段可设置苗圃基地,以供日后养护。 10.3.3 景观绿化设计 1 结构物景观造型

公路结构物主要是桥梁、隧道结构物等。结构物是公路景观的 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上,不仅要考虑其技术经济的合理性,还要 在造型设计上与该地区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相互呼应。 2路基路面的景观设计 通过合理地采用路基立面和断面造型,使公路结构更好地与自 然地形、地貌相适应。 路面对于驾乘人员来说,是占据视野的重要景观要素,可以采 用不同颜色的材料来修筑路肩、行车道和分隔带,加强公路的修饰 生,提供良好的视觉诱导。 3分隔带、交通岛的绿化 分隔带绿化植物配置应形式简洁,树形整齐,排列一致,满足 防眩功能,保障车辆的安全通行。绿化植物的高度、冠幅、种植间 距必须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并尽可能选用当地的缓生的具有较强 抗逆性的品种。分隔带宽度大于1.5 米的,可植乔灌木及地被植 物;分隔带宽度小于1.5米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 路面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围 内采用通透式配置为主,可通过选择不同叶色、花期的地被植物分 段设置,并适当点缀孤树及花灌木,形成疏朗开阔的绿化美化效 H 果。 4绿化带的绿化 公路两侧绿化带使公路沿线形成一条绿色长廊,是景观环境再 造、防尘隔声、协调公路与周围环境关系的有效手段,应根据相 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景观效果的连续性

与完整性。 (1)绿化带宽度有限路段种植行道树,宜以大乔木为主,长 铺以地被或草皮,乔木间距一般为4至6米,弯道内侧和视线较差 地段的养木间距应当适当延长:绿化条件较好路段宜复层种植,综 合应用乔木、灌木、地被、草皮,形成层次丰富的立体绿化带。 (2)濒临溪、河、江、海等水体的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 地形设计,在公路和水面之间留出透景线,形成滨水绿化带。 (3)在岔路口、环岛、弯道内侧或集镇、学校、企业出入口 等处应保证足够的安全视距,宜以低矮灌木、地被、草皮为主,不 宜设计高大乔灌木,弯道外侧可适当配置高大的乔木。 (4)在隧道出入口路段可采用过渡栽植手法,宜配置冠大荫 浓的高大乔木,发挥提醒和明暗过渡的作用。 5边坡及垂直绿化 边坡绿化具有很好的护坡功能,对稳定边坡、防止冲刷、保持 水土具有直接作用。边坡绿化要求覆盖率高,青绿期长,但由于边 坡坡面立地条件差,养护难度高,设计应根据公路边坡的实际情况 故好草灌品种以及防护方式的选择,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2)植物应选择耐干旱、耐薄、根系发达、覆盖度好、易 于成活、便于管理、同时兼顾景观效果的草本或木本植物。 (3)施工时可适当增加种子用量;在土壤肥力相对较高的土 质边坡的种子用材中,可适当多掺播灌木种子,并适当减少草种的

用量:景观要求较高路段,可适当播撒自繁自育能力较强的多年生 地被;在边坡平台处可种植花灌木,丰富景观。 (4)土质边坡:粘土土质边坡开挖后坡面稳定,可采用喷播 绿化。松散土质边坡中高度较小的边坡可采用三维植被网,高度较 高的边坡可采用骨架护坡内喷草或挂网喷草。 (5)石质边坡:稳定的边坡可栽植攀援植物。较不稳定的边 坡在工程防护后宜栽植攀援植物或结合工程防护同步设计。 (6)隧道洞口边坡应做好垂直绿化以遮蔽硬质环境,宜选择 耐干旱、耐薄等抗性较强的树种或攀援植物。 (7)在跨线桥桥头护坡、桥梁墩柱等处宜选用较耐荫的藤本 植物。 6节点景观设计 (1)根据绿地功能、规模,综合利用周边自然环境,可植 树、种灌、栽花、培草等各种方式进行合理配置,实现最优绿化模 式。 (2)可运用硬质景观的造景手法,如布设园林小品、憩息亨 等,与植物景观相结合。 (1)以植物造景为主,可形式多样、层次丰富,整体景观简 洁、明快、大方。 (2)人文建设和修饰则着重体现福建地域特点和公路文化,宜 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公路精神等融合在绿化中,营造出各种不

(1)以植物造景为主,可形式多样、层次丰富,整体景观简 洁、明快、大方。 (2)人文建设和修饰则着重体现福建地域特点和公路文化,宜 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公路精神等融合在绿化中,营造出各种不

同风格的站点绿化景观,着力体现出地域的历史文脉和精神风貌。

10.4公路环境景观植物的选择

植物选用应采用“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不同路 段的周边环境选用适应性强、抗性强、生长旺盛、易于养护且具有 定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的植物种类。 山区路段应选择耐寒抗冻且生长强健的的植物(如:香樟、苦 楝、秋枫等);沿海路段应选择抗风沙耐盐碱并具有滨海特色的植 物(如:棕榈类、草海桐、木麻黄等),有条件的可设立防风林带。 植物选择应符合如下要求: 1 乔木应选择寿命长、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的种类 2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的种类 3 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密、耐修剪的 种类。 4 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的植物和 类。 5一草皮应选择萌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油自 匝公羊 6藤本植物应选择抗逆性好、生长速度快、生态功能强的种类, 7花卉应选择色泽鲜艳、花冠整齐、花量大、花期较长的种类 8 竹类应选择具有较高观赏性、生态价值和经济利用价值的 种类。

10.5公路环境景观设计植物的配置

主要有两类:整齐式行道树布置、自然式布置。 1整齐式行道树布置 苗木选择以四季常青为主,季相变化为辅;植物配置形式有: (1)养木为主,配以草坪及地被植物:(2)养木和灌木组合布置: (3)常绿乔木配以花卉、灌木、草坪、绿篱(或色块);另外,若条 件充许可多行高低布置,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档次。 2自然式布置 在道路两侧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绿地以及节点绿地,可采用自 然式的的园林布局手法,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观节点,适当增设富有 地方特色的园林小品,体现当地人文景观

附录福建省级士线公路常用绿化植物

旅人蕉、朱蕉、棕竹、细叶棕竹等。 5竹类 黄金间碧玉竹、青皮竹、泰国竹、佛肚竹、刚竹、雷竹、粉单 竹、麻竹、早园竹、观音竹、箸竹、小琴丝竹、紫竹等。 6观叶灌木 金叶垂榕、黄金榕、琴叶榕、柳叶榕、福木、红刺露兜树、海 桐、花叶扶桑、苏铁、红干层、木本夜来香、金脉爵床、八角金 盘、铺地柏、南天竹、鹅掌柴、花叶鹅掌柴、红背桂、红桑、日本 丁香、假连翘、花叶假连翘、黄叶假连翘、九里香、变叶木、戟叶 变叶木、海南变叶木、洒金变叶木、福建茶、小叶黄杨、金叶女 贞、虎刺梅、龙舌兰、银边龙舌兰、丝兰、酒瓶兰、一叶兰、虎尾 兰、仙人掌、海芋、春羽、龟背竹、花叶艳山姜、月季等。 7观花灌木 非洲茉莉、鸳鸯茉莉、希美丽、木槿、扶桑、吊灯花、悬铃 花、一品红、美蕊花、三角梅、大花子、绣球、红苞花、红花糍 木、黄蝉、软枝黄蝉、毛杜鹃、西洋杜鹃、双荚决明、硬骨凌霄、 桃金娘、龙船花、云南黄素馨、茉莉花、文殊兰、蜘蛛兰、矮种美 人蕉等。 8地被 紫背竹芋、合果芋、白蝶合果芋绿萝、吊竹梅、肾蕨、冷水 花、小蚌兰、白鹤芋、沿阶草、银边沿阶草、红花马缨丹、黄花马 婴丹、紫花马缨丹、银叶菊、龙叶珠、虾衣花、炮竹红、天门冬、 常春藤、络石、旱伞草、纸莎草、鸢尾、干屈菜、水仙、荷花、睡 莲、三裂麒菊、红花浆草、巴西花生藤、马蹄金、紫绢苋、圆 叶洋苋、彩叶草、细叶美女樱、红绿草、葱兰、韭兰、朱顶红、百

合、马蹄莲、长春花、假俭草、马尼拉草、白慕大草、斑叶钝草、 百喜草等。 9藤本 爬山虎、炮仗花、白花油麻藤、紫藤、辟荔、笃萝、牵牛花、 常春藤、络石等。 10时花 非洲凤仙花、四季秋海棠、一串红、矮牵牛、杂交石竹、羽不 甘蓝、孔雀草、万寿菊、旱金莲、三色堇、夏堇、鸡冠花、金盏 菊、千日红、百日草、大波斯菊、瓜叶菊、醉蝶花、宣草、薰 草、千屈菜等

第士一章设计概(预)算

11.1.4福建省交通工程造价管理站闽交价[2012]36号《福

11.1.6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综(2008)78号“关于公布取消 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且的通知”

11.1.7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投资(1999)1340号《国家计委

11.1.7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投资(1999)1340号《国 关于加强对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概算中“价差预备费”管理 题的通知》

:1.9福建省交通厅闽交基(1996)158号“关于福建省交通 工程概、预算编制中汽车货物运输费用取用的通知”和福建省 、省交通厅(1990)闽价(工)第495号“关于整顿公路搬运 卸价格的通知”

.1.13福建省物价局闽价(2002)房237号《福建省物价局、 厅关于重新规范土地系统收取征地管理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11.1.13福建省物价局闽价(2002)房237号《福建省物价局、财

11.1. 14 以上编制依据如有发布更新,以发布更新的版本为准,

11.1. 14 以上编制依据如有发布更新,以发布更新的版本为准

11. 2 费率与费用

11.2.1费率:依据《编制办法》或《福建省补充规定》计互

.2.2人工工资:依据《福建省补充规定》人工工资厦门市为55 /日;除厦门外其他地区为47.0元/日

11.2.2人工工资:依据《福建省补充规定》人工工资厦门市为55.0

.2.3材料预算单价:外购材料按当地调查价并参考福建省交 程造价管理站最新发布的“福建省公路、水运工程主要材料市 导价”加运杂费取定,砂、石等地方性材料按各项目自采加工 或调查价格加运杂费取定。

CECS 526-2018-T 智慧住区建设评价标准11.2.4机械台班养路费按福建省交通工程造价管理站间

.2.4机械台班养路费按福建省交通工程造价管理站闽交 200842号《福建省公路工程机械台班养路费及车船使用税标准 以下简称《福建省养路费标准》)计算。

11.2.5绿化工程费:设计文件具备绿化设计的项目,

实计列。设计文件不含绿化设计的项目,建议按本省规定一级 20万/公里,二级路及以下6万/公里计列项且绿化工程费

11.2.6标准化建设费用的计列

普通干线公路概(预)算标准化建设费用,如拌和站预制场、 加工场等费用,包含临时征地、场地硬化、隔仓、防雨设施、便道 与便桥、标志与标识牌费用。编列原则为:根据相关章节的设计规 定,按照图纸设计数量,采用“有量有价”的方法计算费用。计入 概预算总造价。

GTCC-046-2019 机车车辆牵引变流器-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11.2.8征地、拆迁补偿按福建省的相关规定计算。 11. 2. 9交 建设项目管理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监理费、设计文 件审查费、竣(交)验收试验检测费按《编制办法》规定计算。 11.2.10试验研究费按实际研究课题清单估列费用。 11.2.11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费:按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发 布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或按勘察设计合 同计算。

1.2.11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费:按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 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或按勘察设计 门计算。

福建省晋通公路标准化指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