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G 119-2022 城市道路工程信息模型运维应用标准.pdf

SJG 119-2022 城市道路工程信息模型运维应用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SJG 119-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6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54051
下载资源

SJG 119-2022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JG 119-2022 城市道路工程信息模型运维应用标准.pdf

: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宜具备,“一”表示可

注: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宣具备, ”表示可不具备

: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宜具备, ”表示可

注: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宜具备射箭场满堂架施工方案, “一”表示可不具备

: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宜具备,“一”表示可

注: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宜具备,“一”表示可不具备

注: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宜具备, “一”表示可不具备。

: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宜具备,“一”表示可

: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宜具备, 一”表示可

: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宜具备,“一”表示可

: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宜具备,“一”表示可

注:表中“八”表示应具各,“△”表示宜具备, ”表示可不具备

: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宜具备,“一”表示可

注: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宜具备,“一”表示可不具备。

: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宜具备,“一”表示可

: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宜具备,“一”表示可

注: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宜具备, 表示可不具备

: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宜具备, “一”表示可

注: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宜具备, ”表示可不具备

: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宜具备,

: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宜具备,“一”表示可

”表示应具备,“△”表示宜具备,“一”表示可不具备

: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宜具备, 一”表示可

: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宜具备,“一”表示可

注: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宣具备, 一”表示可不具备

注: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宜具备,“一”表示可不具备。

注: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宜具备,“一”表示可不具备

: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宣具备, “一”表示可

注:表中“八”表示应具备,“△”表示宜具备, 一”表示可不具备,

: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宜具备, 一”表示可

注: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宜具备, “一”表示可不具备。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的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符合.的规定”或“应按….. 执行”;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执行”

深圳市工程建设地方标

1总则 301 2 术语和缩略语 .303 2.1术语 ..303 3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04 3.2应用策划 ..305 3.3应用管理 ..306 4 模型要求 ...308 4. 1 般规定 ..308 4.2 模型创建, .308 4.3 模型精细度. ..309 4.4 命名规则 .310 4.5 版本管理 ..315 空间管理 ...316 5. 1 一般规定 ..316 5.2 空间资源管理 ..316 5.3 空间保护管理, ..316 6 资产管理 .317 6. 1 一般规定. ....317 6. 2 资产统计 .317 6.3 资产更新 ..318 养护管理 ..319 7. 1 般规定 ....319 7. 2 养护规划. ..320 7. 3 检测评定 ...320 7. 4 养护工程设计 ..322 7. 5 养护工程施工管理 ..322 8运行管理 ..325 8.1 般规定 ..325 8.2 运行状态监测, ..325 8.3 超限运输管理 8.4能耗管理 ....326 9 应急管理 ...327 9.1 一般规定 ..327 9. 2 应急预案管理 9. 3 应急救援管理 328 附录A 运维模型应用流程图 329

附录B模型元素交付要求 附录C~附录F模型元素信息及应用成 息交付要求 331

使用和交付进行详细规定,规范和指导运维阶段的BIM应用,保证运维阶段信息有效传递,使城 市道路在运维阶段不同时期、不同参与单位交付的模型和信息保持一致,实现全生命期模型应用 规范化、标准化,更好地服务于工程的全生命期管理。 深圳市《交通建设工程BIM标准体系》(如图1)包括技术标准和应用标准两大部分

图1交通建设工程BIM标准体系

3.1.1BIM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建筑 信息模型作为工程设施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的方式和手段,其应用效果与参与主体的技 术水平、管理信息化水平密切相关。推进BIM技术应用应当循序渐进,需要综合内外部环境和条 件确定BIM应用目标和应用范围,保证确定的应用目标能够实现,通过BIM应用能带来更高的 效益。 3.1.2BIM应用是不同参与单位、不同成员在不同时空的协同过程,应用前应进行运维应用策 划,明确应用目标、应用范围及协同管理要求。应用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应用策划、应用实 施以及应用验收。

3.1.3城市道路运维阶段从城市道路工程竣工移交直至城市道路拆除。BIM应用可根据实际情

测、设计、施工、监理”等BIM应用宜基于BIM协同平台进行。这里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均 为养护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强调运维阶段各项养护工作宜应用BIM,而具体的应用要求则 应按3.1.4条和第7章养护管理的规定执行,即3.1.4条“城市道路大修和改扩建的BIM应用,可

参照新建城市道路有关规定执行”和7.1.2条“城市道路的养护规划、检测评定、养护工程设计 和养护工程施工管理等BIM应用宜基于BIM协同平台进行”。

3.2.1运维应用策划作为运维总体计划的一部分,应与总体目标、计划协调一致。 3.2.2运维应用策划宜明确下列内容: 1工程概况:阐述开展BIM应用路段的项目关键信息,如路段名称、位置、简介、主要设 施、特点等; 2应用总体目标:阐述BIM应用要达到的目标和效益,建议对目标和效益进行量化; 3组织架构和职责:组织架构可以选择以养护管理单位或者养护施工单位为主导;开展BIM 应用应有完善的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标准,定人定岗,落实主要责任人; 5应用范围、深度和流程:是由养护管理单位在合同内提出,各参与单位结合合同要求、 项目特点和本单位BIM技术水平,进行执行层面细化,并以总体流程图和分项流程图的形式清晰 展示整个BIM应用过程: 6统一的空间、资产、评定单元划分原则:按城市道路类型不同、特点不同,空间管理、 资产管理、养护管理、运行管理和应急管理的内容会有所不同,因此应结合技术规范的要求,确 定管理颗粒度,明确空间、资产、评定单元划分原则,并形成文件,作为模型元素拆分、组合以 及检查、验收和检测评定的依据; 7基础技术条件需求:描述保证运维应用策划方案实施所需的硬件、软件、BIM协同平台、 网络等基础条件; 8协同机制:详细描述BIM应用团队协同的规程,主要包括模型协同创建要求、模型质量 控制要求、数据安全管理要求等。尤其是数据安全管理要求,模型中的数据是项目建设的资源, 也是企业的数字资产,工程各参与单位有义务按照相关信息管理规范,确保信息安全,信息共享 和交换环节需利用技术手段和规章制度有效避免数据被非法修改、增加、删除,避免信息被非法 获取; 9信息交换要求:在BIM应用实施前,充分考虑信息交换的需求。不同路段、不同参与单 应之间可能采用不同的BIM软件,为便于多源数据交互共享,养护管理单位应在BIM技术实施 前,综合考虑运维阶段不同时期模型应用和数据交换需求,评估后约定各参与方之间模型交互的 数据格式、信息互用协议等。多平台之间的交互信息,可基于工业基础类(IFC)的数据格式进 行交换; 10应用成果交付及版本管理要求:包括应用成果质量要求、交付要求、文件格式要求、版 本号管理要求及成果归档要求等; 11应用的实施计划:阐述BIM应用具体的实施步骤、主要时间节点、实施进度计划以及资 源投入计划等; 12应用保障措施:分为组织保证、制度保障、技术保障、环境保障四个方面,宜包含下列 内容: 1)人员、软件、硬件等资源支持; 2)培训宣贯措施; 3)合同管理措施; 4)统一的BIM协同平台与数据交石标准,

5)模型、数据维护制度; 6)模型、数据质量控制措施; 7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8)应用成果的共享、交付和审查机制; 9)施工现场应用效果反馈制度与检查机制; 10)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11)协调沟通机制。 13评价体系:为对BIM技术带来的效益进行有效量化,客观评价BIM技术实施水平,促 进BIM技术不断提升,很有必要引入BIM技术后评价体系。BIM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可以分为定 生评价和定量评价,定量评价可以从投资收益率(ROI)、实验研究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如 OPM3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bimSCORE打分卡、BIM能力成熟度模型)等方面进行构建。 3.2.3本标准规定了运维模型BIM应用整体流程和资产管理、养护管理等具体应用的分项流程。 运维阶段BIM应用的责任主体包括了城市道路管理(养护管理、路政管理、交通管理)、设 十、施工、监理、咨询、检测等参与单位。流程图采用泳道图的形式,描述每项任务、工作顺序 支责任主体,所需的参考资料、输入、输出信息和成果。路政管理、交通管理只描述了相关业务, 没在流程图中体现其责任主体。 参考资料是指对工程任务和BIM应用非常关键的信息,但不能直接实现模型输入操作,例如 技术规范、维修施工方案等

5)模型、数据维护制度; 6)模型、数据质量控制措施; 7)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8)应用成果的共享、交付和审查机制; 9)施工现场应用效果反馈制度与检查机制; 10)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11)协调沟通机制。 13评价体系:为对BIM技术带来的效益进 BIM技术不断提升,很有必要引入BIM技术后 平价和定量评价,定量评价可以从投资收益率 M3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bimSCORE打分卡、

运维阶段BIM应用的责任主体包括了城市道路管理(养护管理、路政管理、交通管理)、设 计、施工、监理、咨询、检测等参与单位。流程图采用泳道图的形式,描述每项任务、工作顺序 支责任主体,所需的参考资料、输入、输出信息和成果。路政管理、交通管理只描述了相关业务, 没在流程图中体现其责任主体。 参考资料是指对工程任务和BIM应用非常关键的信息,但不能直接实现模型输入操作,例如 技术规范、维修施工方案等

3.3.2BIM技术应用需要组织、制度、技术、环境等方面的保障。环境保障包括协同平台和软 件、硬件等资源环境的支持。目前具备BIM的知识技能、掌握BIM软件工具的使用及工作方法 的高水平BIM人才仍比较紧缺,城市道路运维管理各参与单位可通过加强BIM技术人才的培养 和选拔,适应BIM应用要求,不断提升企业的BIM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3.3模型创建或更新后应对模型进行符合性审查,保证模型质量符合要求。审查内容包括模 型与实体是否一致、模型元素的关联关系是否正确、模型元素属性信息是否准确完整、模型元素 信息格式是否统一和交付物命名是否合规。质量审核的方式可包括模拟验证、模型评审、阶段验 收、指标分析、冲突检测、建筑限界检查等,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和管理便利选用合适的审核方 式,促进模型的优化、完善。 3.3.4模型审香和验收 可由模型交付方组织,模型创建、管理、使用方共同参与审核

口日巴 1具备处理大型模型及相关应用数据的能力:当大体量模型对前端染压力较大时,可采 用服务端染后像素流送的方式进行展示,主流的解决方案有参数化建模、限制有效编辑、跨文 件更新等; 2支持模型轻量化展示及应用功能,并具备支持多种类型用户端应用的能力:满足PC端 Web端、移动端等多种类型用户端应用的能力; 3支持以开放数据交换标准进行数据交换,支持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支持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信息模型存储标准》GB/T51447和现行深圳市地方标准《建筑信息模型数据存储标准》SJG114

能将平台中的模型与其他业务软件相互映射,支持多源异构数据融合; 4支持多用户协作与权限管理:允许多个用户基于互联网在同一个项目文件中同时进行编 辑修改,并有效管理用户访问的信息; 5支持基于BIM技术的开展城市道路空间管理、资产管理、养护管理、运行管理、应急管 理、合同和档案等业务协同管理; 6采用分布式架构:面向大数据应用,支持流式数据的实时处理、分布式计算和分析,支 持工程全生命期各阶段、各参与单位和各专业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7支持数据加密和自动备份:模型申的数据信息是工程建设的资源,也是数字化资产,工 程各参与方有义务按照相关信息安全管理规范,确保信息安全。 8提供数据接口:BIM协同平台应提供BIM软件和相关业务软件的运行环境或数据交换接 口,支持开展更广泛的基于BIM的业务应用。 3.3.12由于BIM协同平台无法满足所有的BIM应用要求,因此允许各参与单位根据具体应用 需要选用其他专业BIM软件,但必须保证所选用的BIM软件与BIM协同平台兼容,或可以输出 3IM协同平台兼容的数据格式,满足信息传递的需求,保证信息传递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支持各 专业BIM软件间的信息共享。 3.3.13与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交付、峻工交付不同,运维阶段是一个循环交替的过程,时间周期 较长,需要对应用成果进行过程交付和周期性交付。 1过程交付包括养护管理单位或养护施工单位发生改变时,需要进行的模型移交,也包括 空间管理应用、资产管理应用、养护管理应用、运行管理应用、应急管理应用的成果交付,如完 成施工工艺模拟的BIM应用后,需要交付相应BIM应用成果; 2城市道路大修或改扩建时,需要为大修、改扩建项目建设单位交付运维模型,作为设计、 施工的基础模型,将此类交付称为周期性交付; 3模型交付宜基于BIM协同平台中进行,交付前应进行模型质量审查,保证模型和实物 致和信息完整准确。

4.1.1运维模型包括运维基础模型、运维过程模型和运维交付模型。运维过程模型包括城市道 路路网模型、空简管理模型、资产管理模型、养护管理模型、运行管理模型和应急管理模型等。 成市道路路网模型可应用于养护管理、运行管理、应急管理的路网级养护规划、路径规划等。 本标准第4.3节规定了运维模型的模型精细度等级的代号、几何表达要求和非几何信息表达 要求,并在第3.3.13条规定了运维模型的交付场景,包括管养主体更换的过程交付和大修、改扩 建工程需要的周期性交付。 4.1.2运维模型应用可包括空间管理、应急管理、运行管理中以路段为对象的路网展示、路径 现划等宏观应用,也可包括以建(构)筑物为对象的资产管理、设施管理等申观应用,还可包括 以构件、设备为对象的检查、维修和信息查询等微观应用。在满足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可根据不 司的应用场景选取不同精细度等级的模型开展应用。精细度等级较低的模型和轻量化的模型都有 利于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月8日起全面采用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考虑到工程的实际情况,经主管部门同意,也可采用深圳坐标等其他坐标系统或高程系 统,但需要分别明确与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高程的转换关系。 3定位基点positionbasepoint,是指模型元素的空间定位特征点。同一种类型的模型元素 立选取相同的定位基点及度量单位。 4本标准中,模型元素的尺寸属性信息统一采用mm、m、km等国际单位作为计量单位。 4.2.7一般情况下,构件材质、颜色的改变,可通过修改模型元素的属性实现模型更新,只有 构件的形状、构造尺寸发生变化,才可能需要修改模型元素形状、构造尺寸等儿何表达,同时更 新模型元素属性信息。如下列情况宜进行模型变更: 1新增、迁移或拆除道路设施时; 2道路设施更换、重构后,设施或构件的几何信息发生较大变化时; 3城市建设引起道路线形发生局部改变时; 4道路设施、构件的形状、几何尺寸发生改变,未引起关联设施定位位置的改变,且不影 响模型应用时,可不进行模型变更,但仍然需更新模型属性信息; 5城市道路空间发生调整,宜同步变更空间管理模型。 基于BIM协同平台,通过资产管理、养护管理和应急管理等业务流程关联信息,动态更新模 型元素信息,可保证数据来源的唯一性和准确性。

表1模型精细度等级代号及要求

4.3.2根据各专业设计交付标准和施工应用标准,设计信息模型和施工信息模型的各级模型精 细度对应的几何表达要求如表2。

表2各级模型精细度对应的几何表达要求

4.3.3根据各专业设计交付标准和施工应用标准,设计信息模型和施工信息模型的各级模型精

各级模型精细度对应的信

4.3.4记录模型元素属性信息来源和形成时间, 可道溯模型信息编辑记录和形成过程 数据分析和应用。

4.4.1规范的交付物名称,有利于协同及存档管理。考虑到各类工程实际情况较为复杂,且各 参与单位习惯不一,因此本标准只规定命名的一般原则。为了保证交付物的文件命名标准化,在 实际应用过程中可在运维应用策划中进一步明确具体命名要求,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过程文件、 交付文件执行统一的命名规则。 1本标准未对构成交付物名称的字段进行统一规定和分类,本条文说明给出了各字段的应

其中,第一层级为路段简称:第二层级为运维年代号,第三层级为文件夹类型,根据工作状 态确定,如表6所示“过程”表示正处于编制过程中的文件夹,第四层级为应用成果类型。外部 参考文件夹中的文件夹名称可根据工程管理需求另行规定

4.5.1通过交付审核并正式发布的交付物,才具有相应的版本号。 4.5.3运维阶段是一个周期很长的过程,因道路设施的迁、增、拆,模型会发生变更,需要在 莫型文件命名字段中添加版本号,进行版本管理。 4.5.4版本号格式参见4.4.3条模型文件命名的条文说明,文件名中“V2.6”为文件版本号。 4.5.5应用需求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可认定为需变更主版本号。宜根据实际情况在同一主版本 号下做子版本号变更管理。版本号管理要求宜在运维应用策划方案中规定。

5.1.1空间管理主要是对城市道路红线范围内地上和地下空间、城市道路安全保护空间、城市 道路功能空间和城市道路养护作业空间等空间的管理,保护道路设施安全。管理内容包括空间资 源台账管理、空间资源统计查询、空间资源分析、空间利用规划和空间检查管理等。 5.1.35.1.5城市道路空间管理模型宜在运维基础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各类空间信息创建,满 足空间管理、运行管理、应急管理的需求,同时还宜表达城市道路空间范围内及与之共界址线或 共界址面的建(构)筑物、管线模型,并与实际空间和相关建(构)筑物、管线实体保持一致。

5.2.2~5.2.5空间资源管理通过建立空间资源台帐,实现对空间资源按照空间分类、空间用途、 使用状态、管理单位等进行分类、查询、统计、分析与展示,全面了解、掌握空间资源数量、分 布、用途、使用状态、空间利用主体等信息,并保持动态更新,满足资产管理、养护管理、运行 管理和应急管理的需要。如发生相关危化品泄漏、火灾等意外事故后,可以快速查资询空间利用 情况(包括主管部门和运维管理各参与单位等相关单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的信息),支持对设施 抢修、应急救援快速响应

.1城市道路的资产统计,除应用城市道路工程信息模型开展资产台账管理、资产数量统

还可通过城市道路工程信息模型的应用和数据积累,开展资产全生命期成本分析,为城市道路整 体规划、管理、养护及运营的提供决策支持,形成市级、区级的道路资产管理分层级决策体系。

表8评定单元划分原则

续表8评定单元划分原则

.5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的路网级养护规划、巡查路径规划需要结合GIS和路网模型进行 寸城市道路路网模型还可应用于运行管理、应急管理等BIM应用中,因此路网模型需要结合 路网管理需求的精细度等级的模型创建。

7.2.1~7.2.2养护规划分为路网级养护规划和路段级养护规划。路网级养护规划编制包含养护 规划单元划分、养护基础数据调查、养护规划目标、道路技术状况预测、养护规划方案初拟比选 费用估算、养护规划效益分析及优先级排序等内容。路段级养护规划包含养护规划单元划分、城 市道路技术状况调查与检测、养护规划目标、道路使用性能预测、养护规划方案初拟比选、费用 估算和养护规划效益分析等内容。 7.2.3~7.2.4路网级养护规划和路段级养护规划两者的工作流程比较相似,但从规划目标、内 容等方面看,两者的差异主要有: 1路网级养护规划目标更为宏观,只需考虑路网内各条道路的养护需求,不需考虑各条道 路不同专业的养护需求,因此路网级养护规划是以路段为规划单元,而路段级养护规划的规划单 元需要根据不同工程对象的特点进行划分; 2路网级养护规划与路段级养护规划相比,路网级养护规划道路现状调查信息可不包含交 通安全隐患路段和病害多发路段; 3路网级养护规划是对不同规划单元道路技术状况指标进行预测,而路段级养护规划需要 对路面、路基、桥涵、隧道及沿线设施等各专业设施进行性能预测; 4路网级养护规划初拟方案只需给出养护类型、养护时机和养护费用,不需给出各专业不 司养护类型的具体养护措施,路网级养护规划方案比选不需考虑养护作业次数、施工难易程度、 交通干扰程度等具体因素; 5费用估算方面,路网级养护规划费用估算不需给出区域内路网中各条道路不同专业的养 护费用。

大隧道和高边坡中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随着5G等新技术逐渐成熟,桥梁、隧道、边坡结构健康监测的发展也迎来新的机遇。 2020年12月25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公路桥梁安全耐久水平的意见》要求 加强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健全完善公路桥梁基础数据库,完善、更新桥梁档案,落实分级建设、 全面完整、规范管理、动态更新工作要求。统一数据标准和接口标准,推进数字化、信息化、智 能化,2025年底前实现跨江跨海跨峡谷等特殊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全面覆盖,公路桥梁运行安 全水平和服务品质明显提升。到2035年,公路桥梁建设养护管理水平进入世界前列,公路桥梁结 构健康监测系统全面建立,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基本完善,创新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标准化、智能 化水平全面提升,平均服役寿命明显延长,基本实现并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7.4.1参考《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养护工程按照养护目的和养护工程对象,分为预防养护、 修复养护、专项养护和应急养护。预防养护是指道路整体性能良好但有轻微病害,为延缓性能过 快衰减、延长使用寿命而预先采取的主动防护工程。修复养护是指道路出现明显病害或部分丧失 服务功能,为恢复技术状况而进行的功能性、结构性修复或定期更换,包括大修、中修、小修。 应急养护是指在突发情况下造成道路损毁、中断、产生重大安全隐患等,为较快恢复道路安全通 行能力而实施的应急性抢通、保通、抢修。本标准规定了预防养护设计、修复养护设计和应急养 护设计的BIM应用要求,内容包括基础数据调查、病害诊断和养护对策选择、养护技术设计、养 护施工图设计等。 专项养护是指为恢复、保持或提升道路服务功能而集中实施的完善增设、加固改造、拆除重 建、灾后恢复等工程。专项养护设计内容工作内容一般结合阶段性重点工作确定,工程对象和内 容在技术要求上存在不确定性,可按本标准第3.1.4条的规定,其BIM应用参照新建城市道路有 关规定执行。 养护工程设计的对象是各种病害,是对各种病害进行处治,分类施策是养护工程的重要特征, 但各种病害发育的程度、形成机理都不同,因此在养护管理过程中基于养护管理模型开展病害检 查、维修并记录相关信息,并基于养护管理模型对病害进行分类处理,辅助养护基础数据采集、 病害调查与结构性能评估,为养护工程设计提供结构化的、高质量的基础数据。 养护工程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施工材料、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等, 使养护工程更加高效、经济。养护工程设计宜将结构性能评估结果、养护类型、交通量分析结果 等信息附加或关联到养护管理模型,支持养护技术方案设计,从技术和环境因素、经济因素、交 通因素等方面进行养护技术方案综合分析、比选和优化。 此外养护工程还要充分考虑新建设施与既有设施的相互关系,需要通过可视化分析重点展示 养护部位病害情况和局部构造,通过碰撞检查重点检查开挖工程或基础工程对地下管线的冲突、 植筋或锚栓对原结构钢筋的冲突情况,输出拆除工程量和新增工程量、新旧结构的相对关系和连 接构造图。

7.5养护工程施工管理

7.5.1城市道路养护工程施工管理的BIM应用, 包括交通组织管理、施工工艺模拟、质量管理 进度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管理、造价管理和养护工程验收等,也可依据本标准第3.1.3

DB31/T 329.19-2014标准下载表9养护工程典型维修施工工艺模拟应用要点

续表9养护工程典型维修施工工艺模拟应用要点

7.5.6~7.5.10施工过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管理等宜基于在 3IM协同平台,根据内置业务规则、流程、计划,自动推送检查任务至相关单位及人员,提醒进 行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的检查,并对异常问题处理过程和结果进程跟踪,形成PDCA循 环,并对质量、安全间题进行汇总、分析和展示,辅助质量、进度、安全管理决策。

8.2.1运行状态监测包括城市道路运行状态监测系统和环境监测系统的设备集成与监测、管理、 噪控与展示等。通过对设备、道路运行状态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设备的集成与监测,采集 交通、环境、设备和道路运行状态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为后期运行管理、维修保 养提供数据支撑。

超重车辆过桥监测内容一般包括位移监测、变形监测、裂缝发展等,同时应选择不同桥型进 行挠度、应变、反力等的监测,并予以记录,积累数据

8.4.2城市道路能耗管理主要集中在用电和用水两方面,如道路照明、隧道照明、其他机电设 备用电和绿化用水、消防用水等。 8.4.3基于BIM进行能耗对比、分析,可以为设备检修、能耗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达到节能减 排的目标。通过对不同回路的实时能耗监测数据与历史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诊断供电、供 水各回路的能耗异常增加或异常减少等情况陕西某框剪小高层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进行预警预报和巡检维修。 8.4.4为保障隧道内驾驶员视觉需求和驾驶安全,隧道内亮度要与实时车流量、洞外实时亮度 的变化相适应,因此,隧道运营中照明调光极为重要。通过将能耗与环境关联分析,依据隧道洞 口外环境光照亮度、天气情况和隧道内环境条件、运行速度等运行监测信息,动态调控隧道各照 明段灯具运行数量和灯具亮度,合理安排用能,以达到隧道运营安全和节能降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