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 302-2019 城市园林绿化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CJJ/T 302-2019 城市园林绿化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8M
标准类别:林业标准
资源ID:20765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J/T 302-2019 城市园林绿化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4.4.1本条规定了日常管理子系统的主要内容,重点提出对园

林绿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园林绿化管护、园林绿化应急管理三 项日常核心业务的信息化管理要求,各地在具体设计和建设时可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拓展。 4.4.2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是以工程技术为手段,塑造园林艺术 形象的过程,包含了园林理水、斑山置石、园林建筑、园路、绿 化种植等许多内容。对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是城市园林 绿化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 1立项环节,项建议书主要说明项目立项的必要性、条 件的可行性以及建成后可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可能性: 供上级管理机构或部门进行决策之用。 2设计是对拟建设工程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所做的全面详尽 的安排。设计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 施工图设计。对设计的监督管理主要为对设计单位的选择、各阶 段成果的审查与报批等环节。 3施工阶段是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包括建 设准备与工程的组织实施等阶段。在建设准备阶段重点对落实施 工承包单位、监理单位以及设备安装单位所进行的招投标工作的 监督管理。在工程项目组织实施阶段重点对工程质量、进度、投 资控制及合同、信息、安全和文明施工的管理。 4竣工验收是建设工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考核建设

成果、检验设计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步骤,也是建设工程建设建成 并转人对外开放及使用的标志。绿化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的主要内 容是参与或监督竣工验收过程及验收结论。 5交付使用是园林绿化工.程全部完成合同收尾后,项目业 主与全部项目参与方之间进行项目所有权移交的过程,也是园林 绿化进入养护阶段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实体移交与资料文件移交 等。相关资料要满足绿化养护招投标及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

JGJ/T 12-2019 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4.4.3园林绿化管护是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重要的日常

之一,该功能需实现对园林绿化管护对象编码、管护机构、养护 级别、养护内容、年度养护管理资金及资金来源等基本信息的管 理,还需定期采集园林管护过程中关于植物养护,古树名木及后 备资源保护,园林建筑、小品及设施维护,环境卫生管理,病虫 害防治等日常养护记录数据,并实现养护数据的汇总和查询统 计等。 4.4.4当台风、暴雨、冰灾等自然灾害发生或者大范围的植物 病虫害暴发时,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需根据应急预案要求进行 应急处置,园林绿化应急管理模块需实现对应急预案的管理和应

4.4.4当台风、暴雨、冰灾等自然灾害发生或者大范

.4.4当台风、暴雨、冰灾等自然灾害发生或者大范围的植物

病虫害暴发时,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需根据应急预案要求进行 应急处置,园林绿化应急管理模块需实现对应急预案的管理和应 急抢险记录的采集、汇总、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以及园林绿 化灾害测预警功能

4.5智能监测与控制子系统

4.5.1城市园林绿化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的特点,通过物联网 传感、视频监控、遥感监测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可获取不同维 度、不同尺度的监测数据,形成城市园林绿化智能感知体系,帮 助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精准掌握绿地生长环境、绿地现场图 像、绿地分布变化等信息,科学指导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和监督管 理工作。

壤情、盐分、酸碱度等植物生长环境指标信息,通过无线传感 网络将指标数据传输至后台服务器,园林绿化管理人员就可以实

时浏览每个监测点位的监测数据,并通过设定报警值来实现自 动报警,方便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准确掌握植物生长环境客观数 据,建立园林养护问题的智能发现渠道,有效指导城市园林养护 管理工作,并可对城市绿地的养护效果进行客观精准的评价。

4.5.3通过在公园绿地、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园林附属设施

行道树等区域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可以 时掌握园林绿化重点区域现场实时图像,有效支持日常管理 工作。

4.5.4遥感影像可直观反映城市园林绿地分布现状,利用遥

4.5.4遥感影像可直观反映城市园林绿地分布现状,利用遥

影像分析技术可以准确获取城市园林绿地详细信息,通过对多时 相遥感影像的对比,可以定期掌握城市绿地分布动态变化情况 方便园林绿化管理部门从宏观上定期掌握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进 展、绿地违法占用和破坏等情况,及时开展监督执法工作

4.6.1本条规定了办公管理子系统的建设要求,城市园林绿化 管理部门以规范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为目的,实现通知公 告、公文流转、人员考勤、通讯录、即时通信等日常管理工作的 规范化、网络化和便捷化。 中

4.6.2实现电脑端访问和移动端访问两种模式,利用移动智能 终端设备配置相应的移动APP软件实现移动办公

终端设备配置相应的移动APP软件实现移动办公

4.7企业信息管理子系统

4.7.1各级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根据园林绿化企业信用评价相关

4.7.1各级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根据园林绿化企业信用评价相关 管理办法,针对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建立企业信息管理子系统,实 现对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信息的采集、审核、监督等职能

4.7.2参与园林绿化工利

的基础信息、履约能力信息和良好行为信息,由各级园林绿化主 管部门或其委托的管理机构进行核实。企业不良行为信息由各级 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管理机构进行采集和录入。汇总上

4.7.3各级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管理机构应要求辖区 内所有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在项目中标后录入项目基本信息和五方 主体信息,其中五方主体是指承担工程项目建设的建设单位项目 负责人、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负责入、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各级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或其 委托的管理机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工程项目管理标准进行 不定期检查抽香,对检查抽查的结果及时录入系统,形成工程项 且信息得分

4.7.4参与园林绿化工程市场活动的施工企业,需录入本

4.7.5信用评分与运用模块为综合性模块。

4.8.4城市园林绿化评价主要包括《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

4.9.1基于城市园林绿化基础数据库,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 构建城市园林绿化决策分析模型,开展城市园林绿化整体分析、 任意区域园林绿化分析、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分析、公园选址 推荐分析、古树名未保护分析、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分析、城市 湿地资源保护分析、园林绿化预警分析和历史数据分析等,为城 市园林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决策支持。各地可以根据 实际情况增加树种选择比例、木本指数、道路林荫化分析、植物 应用分析、绿地系统规划执行情况分析、各类绿地现状分析等 内容。

4.9.2系统自动计算建成区总面积、绿化覆盖总面积和

盖率,并分别计算公园绿地、居住用地、单位用地、道路用地、 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其他绿地等各城市用地类型的占地面积、 绿化筱盖面积和绿化覆盖率等指标。

4.9.3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

4.9.4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是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

要考核指标,该功能采用“5000m(含)以上公园绿地按照500m 服务半径计算,2000m²(含)5000m²的公园绿地按照300m服 务半径计算;历史文化街区采用1000m²(含)以上的公园绿地 按照300m服务半径计算”的规则进行计算,通过公园绿地服务 半径覆盖分析专题图直观展现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平径覆盖情况

4.9.5对于建成区范围内公园绿地服务半径未覆盖的区域

地理空间分析的角度提出公园建设选址地点和面积的参考建议: 该参考建议具有良好的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效果,为城市公园 规划选址工作提供服务。

4.9.6通过古树名本保护分析可以准确掌握古树名木保折

(可日定义缓冲距离)用地情况:以及生存环境、生长势、有害 生物等数据的浏览,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提供决策分析指导。

古树名未保护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保护范围的管理。“保护范围”是确保古树名未生长最基 本的条件之一。古树名木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间,以满足 树木生长发育的需要。2000年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古树名木保 护管理办法》中,规定了古树名木的保护范围,一些省市制定古 树名术保护管理条例以及相关技术标准中,对古树名未保护范围 都做了具体规定。 2生存环境的诊断。生存环境是为古树名木生长发育提供 物质和能量的场所。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的生存环境是由无机环 境和有机环境组成。无机环境包括土壤、气候和地形、房屋、道 路、杂物、污染物等,有机环境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人 为因素。 3生长势的确定。古树名木生长势是指古树名木生长的健 康状况。可分为正常、轻弱、重弱、濒危四级。据此,对古树名 木制定相应的养护、复壮等技术措施。 4有害生物防控。加强有害生物防控是古树名术养护复壮 恢复生长势的重要措施之一,采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进 行防治。

4.9.8通过对城市园林绿化不同时相数据的对比分析,采

图的方式直观展示城市绿地变化情况:方便城市园林管理部门宏 观上堂握城市园林绿化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4. 10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

4.10.1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属于城市园林绿化监督管理信息系 统的基础支撑系统,主要实现对基础地理空间数据、规划数据、 监管网格数据、现状数据、业务管理数据等的采集、编辑和综合 管理。其巾,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涉及影像图、电子地图等的管 理:专业性较强,各地在设计和建设时川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 合的方案。例如,全市范围可以选择使用互联网地图作为基础底

辨率影像图作为底图。如果采用城市主管部门的地图,建议优先 采用共享调用专业部门地图的方式。

4.11数据共享交换子系统

4.11.1为了实现城市园林绿化数据数出一门和资源共享,保证 城市园林绿化数据的唯一性,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需要建 设数据共享交换子系统。一是实现城市园林绿化数据向国家级、 省级(自治区、直辖市)园林管理部门的数据上传共享,二是实 现在城市各级园林绿化管理部门之间、相关市级委办局之间的数 据共享应用。服务方式是通过建立数据交换功能提供数据的导出 服务,或通过发布数据共享接口为其他系统提供在线调用服务。 数据共享交换子系统可以由前置数据库和数据交换软件组成

4. 12运维管理子系统

4.12.1各地在开展城市园林绿化监督管理工作时,因实际情况 不同,具体的监督管理内容、流程、地图等存在差异性。同时, 受管理部门业务要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上述内容在系统建成后 市存在调整的可能。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作用,增强系统对监 督管理业务的自适应能力,要求运维管理子系统具有较强的灵活 配置维护能力。在相应的部门、用户、权限、参数、流程、地 图、网格等发生变化时,系统维护人员只需要在运维管理子系统 更改相应的设置,即可满足新的需要。日志管理功能方便系统 维护人员及时掌握系统登录、功能使用等应用状况

5.1.2本条规定了系统各类数据的字母代号,在命名基础数据

5.1.3园林绿化系统数据中包含地理空间信息,一股是将这些 数据存储成GIS格式,既包括空间地理信息,文包含属性信息。 园林绿化系统数据的采集建库方式要按照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 本化的方式进行。所有空间数据应在遵守统一的空间参照系的前 提下,按照一张图的管理模式进行分图层管理。只有遵照统一的 空间参照系,不同来源、不同专题的空间数据才能实现叠加分析

应用。一般而言,城市园林绿化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应保持与所在 城市基础测绘所用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相一致,这样能够顺 利共享基础地理数据,在基础地理数据上叠加园林绿化专业图层 即可;如果空间参照系不同,则需先进行坐标转换,而坐标转换 相对专业且工作量大。在同等条件下,推荐系统平面坐标系统优 先采用CGCS2000国家大地座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 高程基准。如果系统的数据空间参照系没有统一,建议联系当地 的测绘主管部门进行坐标转换等,实现各类数据空间参照系的 统一

5.1.4在基础数据采集入库的同时,需要编写和提交相应的元

5.1.4在基础数据采集入库的同时,需要编写和提交相应的 数据。通过保持元数据的及时动态更新,将能方便基础数据的 询检索。

5.1.5空间数据包括矢量空间数据和栅格数据。矢量空间数

5.1.5空间数据包括矢量空间

据通用的数据格式一般包括主流GIS厂商定义的失量数据格 式。栅格数据主要有卫星遥感影像、航空遥感影像等数据, 般采用GeoTIFF格式的图像格式;而矢量空间数据主要是指 规划数据、业务采集数据等,在入库前宜按文件方式提交,文 件格式一般为Shapefile格式;在入库后宜采用空间数据库存储 的方式,例如基于Oracle的空间数据库引擎ArcSDE等。采用 空间数据库存储方式,将能实现城市内不同空间范围数据的无 缝拼接,从而有助于园林绿化监督管理数据的整体管理和统计 分析。

环节。系统数据质量检查的内容包括数据图形部分、属性部分的 准确性检查、属性完整性检查、图形拓扑检查等,各城市可结合 自身的系统建设要求提出相应的检查内容,并规定合理的检查流 程,确保系统数据库的入库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等。

5.1.7系统数据的更新是保持数据现势性、准确性的重要

而在数据更新之前要做好不同版本历史数据的备份。既要维护系 统数据库数据实现动态更新,又要能方便查询不同时期的历史数

据,以利于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5.1.8目前很多城市在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建立了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等应用,实现了基础 地理数据(如电子地图、影像图等)的统一管理、更新与共享应 用。例如,通过2017年完成的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完成 了地表形态、地表覆盖和重要地理国情监测要素等的数据采集、 建库和共享服务。本标准要求建立的园林绿化监督管理信息系统 属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建立数据共享应用机制: 实现与其他部门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及其他专题数据(包括地理国 情普查数据等)的在线共享应用,避免重复建设

5.1.8目前很多城市在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过禾

5.2.1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

5.2基础地理空间数据

103的规定,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是城市规划、建设、运行、 管理和服务过程中需要的基本的、公用的地理空间数据,包括城 市行政区划、交通、水系、建(构)筑物、地名、地址、遥感影 像、高程、三维模型数据、地理格网、地下空间设施、综合管 线、测量控制点、地籍、规划用地与控制线、土地利用、园林绿 化等数据。本系统使用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主要内容与地理空间 框架数据相同,也包括遥感影像数据、地名数据、地址数据、行 政区划数据、水系数据、建(构)筑物数据等,但有条件的城市 还可以将地形图数据等其他数据归入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在城市 园林绿化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中使用。 5.2.2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产品规范包括《城市测量规范》(CJ/T 8、《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 范》GB/T7931、《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 影测量内业规范》GB/T7930和《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 规定》GB21139等。结合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需要,基础地理 空间数据达到1:2000的精度要求即可满足要求;有条件的城市

5.2.2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产品规范包括《城市测量规范》CJJI/T

8、《1:500 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 范》GB/T7931、《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 影测量内业规范》GB/T7930和《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 规定》GB21139等。结合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需要,基础地理 空间数据达到1:2000的精度要求即可满足要求;有条件的城市 如有1:500的数据,使用效果会更好。同时,基础地理空间数

据通用的数据格式一般包括主流GIS厂商定义的失量数据格式。 由于这部分数据标准内容很多,也相对比较专业,在本标准中不 宜展开说明,在具体实施时可参考上述标准自行明确。 5.2.3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一般由城市测绘部门负责采集和生产,

宜展开说明,在具体实施时可参考上述标准自行明确。 5.2.3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一般由城市测绘部门负责采集和生产, 均有相应的技术规定。在城市园林绿化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 程中,这部分数据建议优先共享专业部门的数据

5.2.3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一般股由城市测绘部门负责采集和生产,

5.3.1本条规定了城市绿地规划数据的内容。

5.3.2本条规定了城市绿地规划数据包括规划图形数据和规划 文档数据。其中提到的规划图形数据宜采用通用失量空间数据格 式或栅格图像格式,其中,通用矢量空间数据格式主要是指 ArcGIS格式、Shapefile格式和SuperMap格式等;通用棚栅格图 像格式主要是指GeoTIFF格式、TIFF格式或JPG格式等。规 划文本应为通用电子文档格式主要是指D(C格式、PDF格式或 是JPG等图片格式。

5.3.3本条规定了城市绿地规划数据的更新要求。

5.4.1本条规定了监管网格的划分依据。其中网格划分宜根据 城市道路、街巷、河流、山系、湖泊和风景区等,并结合园林绿 化权属确定,且不应穿越城市公园及连续的绿地,主要是便于绿 地的分区域监督管理,

5.4.2本条规定了园林绿化管理网格的编码规则。园林绿化

理网格的编码规则没有采用数字城管标准中的网格缩码规则,主 要是考虑到数字城管国标中网格编码由15位组成,包括6位县 级及以上行政区划代码,还有3位街道码、3位社区码、3位顺 序码。由于园林绿化的管理范围与城管的管理范围划分不一样, 一般不按照街道、社区这样细分,且数字城管网格编码比较长,

所以做了一些简化处理

5.4.4本条规定园林绿化管理网格空间数据描述应采

量单位。结合不同城市的管理网格大小有所不同,因此,面积计 量单位和长度计量单位都提了两种:平方来或公、来或千来, 各城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选用合适的计量单位。

5.5.1本条规定了现状数据的内容。现状数据反映城市绿地在 一定的规划周期内的建设和管护水平,并为协同办公、综合评 价、数据管理等子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因其 特殊性而单列。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城市湿地资源保护也是城 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与城市绿地联系紧密,各地可根据实际 情况增加内容。

要求,应重新调查整理入库。属性数据相关内容应按照项目批准 的相关文件录入,其中功能特征指城市绿地在防灾避险、海绵城 市、绿道、城市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建设内容。指标数据应按照竣 工图录人。

5.5.4本条规定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数据的内容。

5.5.5本条规定了城市湿地资源保护现状数据的内容

5.6.1本条规定了业务管理数据的内

综合管理水平。植物养护、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保护、园林建 筑、小品及设施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是管护数据 应包含的基本内容,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并与国家或当地

的园林绿化养护标准量化对应

5.6.4本条规定了灾害应对数据的内容。灾害应对类

风、旱涝、冻害、雪灾等对城市绿地的影响程度及处理方法, 地可根据历史档案资料、气象资料等列项。

5.6.5本条规定了园林绿化监测数据的内容。监测类

用环境监测设备所采集到的环境监测数据,利用视频监控摄像头 采集到的视频监控数据,以及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对比分析得出的 园林绿化遥感监测数据等。

5.8元数据采集及建库

5.8.1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对于基础数据的检索和查询 应用比较关键。而元数据的采集和记录则更关键,即在基础数据 采集、处理和更新的同时,均要建立相应的元数据。元数据采集 建库的流程将由各城市在具体实施时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元数 据采集建库时,应注意经过清洗、去重、修复等处理措施,保证

5.8.2元数据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数据的内容、质量及状况等 信息。元数据的具体内容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地理空间信 息共享与服务元数据标准》CJJ/T144的有关规定。具体包括: 基础数据的类别、名称、数据格式、数据坐标范围、时间范围 数据量大小、维护和更新频率、数据更新原因、数据质量说明 数据平面位置精度、数据高程精度、数据属性精度、质量评检单 位、质量评检日期、数据志、元数据密级、元数据负责单位、元 数据作者等内容。在明确元数据字段内容的同时,还需要明确元 数据层次、各内容字段之间的关系以及字段的约束条件,如是否 可空、是否大于0等条件。 5.8.3当有新的系统数据或系统数据有变化时,应在提交系统 数据文件的同时,提交相应的元数据说明文件,元数据说明文件

5.8.3当有新的系统数据或系统数据有变化时,应在提交系

数据文件的同时,提交相应的元数据说明文件,元数据说明文 建议采用纯文本或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格式存储,其文件 名称宜与所描述的园林绿化数据文件名称关联。在系统数据入库 过程时同步导人对应的元数据,并很好地实现数据关联和互 操作。

6.1.1系统运行环境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网络环境,这 是保障城市园林绿化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硬件环境配置建议根据实际需求定制,并随着应用的拓展而进 一步扩展,其中计算机场地、机房等设计管理应符合国家现行 标准的规定。软件环境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软件、中间件软件、 数据库平台软件及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城市园林绿化监督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行是建立在这些第三方软件平台的基 础之上。网络环境方面应特别注意保障网络、数据和应用等方 面的安全

6.1.2本条规定了系统的性能要求。这些性能指标需要综合

本茶规定系统的性能要求。这些性能指标需要综合 系统设计以及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网络环境的配置共同来 实现。

6.1.3系统运行维护主要应做好系统硬件环境、软件环域

据、网络环境和系统安全等方面的维护。对于园林绿化监管系统 使用数据中很可能包含涉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等情况,在系统 使用前需做脱密处理。未做脱密处理的这部分内容应按相关的保 密管理法规进行管理,涉及系统软硬件环境和网络环境、人员配 备与教育等多方面。 6.1.4系统运行维护人员应明确分工和职责,运维人员分为管 理岗、技术支持岗以及操作岗。管理岗负责建立运行维护团队 t

6.1.4系统运行维护人员应明确分工和职责,运维人员分

6.2.1系统硬件环境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移动

6.2.1系统硬件环境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移动终端设备、 硬件云资源、视频输出设备、打印机、扫描仪、传感器设备、数 据备份设备等。其中,移动终端设备主要是指智能手机、PAD 等,用于安装APP,实现园林绿化移动巡查、数据采集等。输 出设备主要包括投影仪、液晶显示器或大屏幕拼接系统等,用于 系统的演示或应急指挥等。硬件配置一方面要考虑系统功能运行 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数据备份要求,备份设备的选择和参数 配置需要满足数据备份时长和数据量的要求,例如视频监控数据 建议保留1个月数据,有条件的可以适当延长到3个月等。建议 在条件具备时逐步采用硬件云资源

6.2.2系统服务器配置是保障城市园林绿化监督管理信息

正常运行和运行效率的关键。在做服务器配置选型时,重点是分 析系统访问并发用户数据数、系统运行预期的数据量等指标,然 后选择CPU的主频、核心数、硬盘存储空间等服务器参数,以 及采用多台服务器进行负载均衡或是双机热备等方式,以满足系 统运行要求,

6.2.3本条规定了系统服务器应配置的服务内容,包括

杀规定了系统服分 寸服务内谷,包括数据库 理信息应用服务、业务应用服务、无线数据采集服务、

服务、地理信息应用服务、业务应用服务、无线数据采集服务、 统一认证服务和备份服务等

会越来越多,因此要重点考虑良好的节点扩充性和高数据传输速 率,采用可伸缩的网络拓扑结构能方便未来的扩展

操作系统,各地可以选择使用。

自前主流的智能手机均能满足上述要求,要保证拍摄内容清晰 6.2.7随着系统应用的深入以及数据的不断丰富扩充,所需的 硬件容量也在不断增加,所以系统要能支持硬件环境从小容量到 大容量的平滑过渡,降低系统更新设备所造成的困难。随着云计 算技术的发展,建议有条件的城市园林绿化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 设直接采用云中心、云存储形式,而目前非云架构下的系统也将 逐步向云平台升级过渡。

6.2.7随着系统应用的深入以及数据的不断丰富扩充

6.3.1系统软件环境主要是指保障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软件支 掌环境,一般是采购成熟的第三方软件。其中,操作系统软件、 数据库平台软件、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巾间件软件和安全软 件等为必需配置,数据交换软件、备份软件和灾难恢复软件等根 据需要选择配置。在满足系统使用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国产 软件。

6.3.2数据库平台软件是园林绿化监督管理信息系统重要的支

撑平台软件之一,主要实现系统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查询等功 能。应满足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统一存储、管理海量空间数 据、数据库服务恢复、数据备份和恢复以及有效的技术支持服务 等要求。目前主流的数据库平台如Oracle、SQLServer、MySQI 等均能满足要求。

6.3.3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软件也是园林绿化监督

信息系统重要的支撑平台软件之一,由于园林绿化监督管理信息 系统应用了大量的地图数据,要实现丰富的地图浏览、地图查询 和地图分析等功能,往往是借助GIS平台软件来实现。目前主 流的GIS平台如 ArcGIS、SuperMap等均能满足系统对 GIS平 台的要求。

6.3.+针对园林绿化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日常维护要求,在系

框架中设计了运维管理子系统,系统运维单位一般应通过该子系 统来实现系统用户、权限、数据、流程等方面的动态调整和维 护,从而尽量减少系统重新开发。当系统机构人员、工作流程、 工作表单、地图图层、园林绿化指标、数据字典等管理内容发生 变化时,一般股是通过运行维护管理子系统来调整配置,无须软件 开发人员介入,就可实现整个园林绿化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动态 调整,满足日常性的系统维护管理需求。这些要求应体现为系统 的功能需求,并通过系统设计和研发实现。这也是保障系统建设 和运维管理相应组织机构和机制建设的内容之

系统软件。在做系统升级的设计、开发和部署时,要能保证系统 返本向下兼容。即低版本的软件或数据能够顺利迁移至升级后的 高版本上,这也是减少系统升级成本、保障系统平稳过渡的重要 措施。

6.4.1~6.4.5网络环境是保证信息传递和交换的基础设施。应 在已有或新建的网络基础上,建立一个覆盖城市园林绿化监管所 有相关部门并满足数据传输要求的网络环境,从而实现使用城 市园林绿化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多个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网 络环境建设应遵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有条件的城市可以根 据实际需求采用史高的配置。在各部门、各系统间进行信息交 换或服务调用时要进行安全测试,符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要 求,以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在搭建系统网络环境的同时,要建 立网络管理制度及网络运行保障体系,保证网络环境后期维护 有据可依。

络设备及安全设备处于监控状态,当设备出现异常时,能够进行 实时告警。

6.5.1数据的更新和备份管理制度是指对数据的格式、时间、 流程以及相关责任要求,通过这些管理制度的执行,确保数据在 系统内部可用。

6.5.2在园林绿化数据更新方面明确责任和建立良好的更新制 度十分重要,包括更新责任单位、更新周期和更新方式等HG/T 2099-2020 釜用机械密封试验规范.pdf,一般 应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而作出不同的规定。

度十分重要,包括更新责任单位、更新周期和更新方式等,一般 应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而作出不同的规定。

绿化各类数据的管理和维护更新,包括数据的导入、更新、历史 数据的保存、导出等。

6.6.1应针对系统部署、运行、维护及数据管理与更新建立安 全机制。系统硬件设备或机房辅助设备应稳定可靠、性能优良和 电磁辐射小,应具备多种自动防护能力,应有良好的接地保护措 施等。

GB/T 42015-2022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支付服务数据安全要求.pdf6.6.3在系统交付使用前应通过第三方安全测评机构

进行安全测评和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分析系统当前的安全运行状 况,查找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供安全改进建议,从而最大限度 地降低系统的安全风险。城市园林绿化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 保护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合适的等级,保证其具有 相应等级的基本安全保护能力,务必确保系统具备物理安全、网 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等基本安全要求;建立 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满足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 建设管理和系统运维管理等基本管理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