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DB/Z 331-2018 儿童公园(园区)设计规范.pdf

SZDB/Z 331-2018 儿童公园(园区)设计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林业标准
资源ID:22159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ZDB/Z 331-2018 儿童公园(园区)设计规范.pdf

ICS91.020 p 50

SZDB/Z 3312018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 of children's park(children's zone

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一般要求 5总体设计 3景点设计 园路与铺装场地设计 3种植设计DB11/T 1592-2018 城市桥梁日常养护作业规程, 9公园建筑. 10服务设施 1游乐设施 12电气及给排水设计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常见有毒植物. 参考文献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一般要求 5总体设计 6景点设计 7园路与铺装场地设计 8种植设计. 9公园建筑. 10服务设施. 11游乐设施 12电气及给排水设计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常见有毒植物. 参考文献

SZDB/Z 3312018

本规范根据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陈征东、赖燕玲、徐萍、方健彬、吴、宋亮华、龙丹丹、郭恒、王辉、骆建 文、宁文权、张威威、陈月如、王超、刘娜、刘伟。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儿童公园(园区)设计规范

总体设计、景点设计、园路与铺装场地设 计、种植设计、公园建筑、服务设施、游乐设施、电气及给排水设计等方面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深圳市新建儿童公园(园区)项目,改、扩建项目可参照执行。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SZDB/Z 331—2018儿童公园children'spark为少年儿童提供康乐游憩及开展科普、文化活动的公园。[SZDB/Z260—2017,定义2.11]3. 2儿童园区children'szone独立或附属于其它公园,游戏器械较简单的儿童活动场所。3. 3园林建筑landscapearchitecture在城市绿地内,既有一定的使用功能又具有观赏价值,成为绿地景观构成要素的建筑。3. 4自然安息角natural angleof repose土壤自然堆积形成的一个稳定且坡度一致的土体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又叫自然倾斜角。角度的大小与土壤的土质、颗粒大小、含水量等有关系。[GB51192—2016,定义2.0.10]3. 5第三卫生间familytoilets用于协助老、幼及行动不便者使用的厕所间。[CJJ14—2016,定义2.0.9]3. 6戏水池paddlingpools人工建筑的,具有较高趣味性和吸引力的戏水娱乐水池。3. 7滑梯slide滑道部件带有倾斜表面,由起始段、滑行段、出口段组成,能引导使用者从指定的轨道内滑下,并配套攀爬、登高等其他游乐部件的无动力类游乐设施。[GB/T28622—2012,定义3.1]3.8有动力类游乐设施dynamic recreationfacilities具有人力、电力、内燃机或蒸汽等动力驱动,承载游客进行游乐的设施。[GB/T20306—2017,定义2.3.1]3. 9无动力类游乐设施unpoweredrecreationfacilities本身无动力驱动,由乘客操作或娱乐体验的游乐设施。[GB/T20306—2017,定义2.3.2]3. 102

秋千swing 通过枢轴或铰链柔性吊挂,使用者靠自身重量绕水平回转中心往复摆动的游乐设施。 [GB/T28622—2012,定义4.1]

公园(园区)的总面积和服务半径应符合表1的

表1儿童公园(园区)的总面积和服务半径

4.1.2儿童公园按总面积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三个等级,等级划分应符合表2的要求

儿童公园的用地类型主要包括四类: a)I园路与铺装场地; b)II管理建筑用地; c)II园林建筑、服务建筑及功能场馆用地; d)IV绿化用地。 IIV用地面积=IIV类用地比例×公园陆地面积; I~IV用地比例指各类用地面积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根据公园规模等级按表3确定

表3儿童公园用地比例

SZDB/Z 3312018

SZDB/Z 3312018

GB/T 50528-2018 烧结砖瓦工厂节能设计标准SZDB/Z 3312018

表3儿童公园用地比例(续)

4.3.1应选用新技术、新材料,达到安全、节能的要求,并引入海绵城市及立体绿化相关技术。 4.3.2公园的所有室内、室外材料均应满足GB6566—2010、GB24408—2009、GB50325—2010和SJG 29一2016等的要求,

5.1.1功能分区应设出入口区、游览观赏区、安静休息区、动力游乐区、无动力游乐区、园务管理区: 在游览观赏区内可设趣味游览区、科普教育区、探索游戏区、互动感官区、体育运动区、生态体验区等。 5.1.2应充分分析各功能区对空间和环境的需求,以及各功能区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各功能区间相互 协调、衔接顺畅。 5.1.3出入口区应综合分析城市规划及道路系统,根据游客量合理设置主、次入口及简易入口,同时, 尽可能与公共交通、城市绿道接驳

5. 2 地形与竖向设计

5.2.1保护、利用基地内的原有地形地貌、植被,必要时可因地制宜作适当改造,宜园内平衡土方。 5.2.2在改造地形填挖土方时,公园内古树名木严禁砍伐或移植,并应采取保护措施。 5.2.3公园地形应按照自然安息角设计坡度,当超过土壤的自然安息角时,应采取护坡、固土或防冲 刷的措施。 5.2.4地形营造应结合儿童游乐和安全需求合理设置缓坡。 5.2.5地形与竖向设计应符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一低影响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要求。 5.2.6 竖向设计应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要求,创造多种地形和多种园林空间,丰富景观层次。 5.2.7 对原地表层适宜栽植的土壤,应加以保护并有效利用,不适宜栽植的土壤,应改良土壤或客土 更换。 5.2.8 人工堆土改造地形应保证山体稳定和周围设施的安全,安全措施应符合GB51192一2016的规定。 5.2.9 若用填充物堆置土山时,其上部覆盖种植土厚度应符合植物正常生长的要求,

1便用功能、空间尺度、色彩搭配、游玩习惯、 兴趣爱好等设计应以儿童为核心,兼顾儿童家 类配套需求GTCC-006-2018 电气化铁路用铜合金接触线-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同时满足周边居民日常休闲、健身、游览需要。

6.2应分析不同景点的游客密度,在总体布局时处理好喧器空间与安静空间的过渡衔接,避免相互干 扰。 6.3应主题突出、风格明显,突出趣味性、康乐性、互动性、科普性、探索性、生态性和安全性。 6.4考虑到儿童安全监护,景点设计应避免视线盲区。 6.5公园内的建筑、园路、场地等的坡度设计应符合GB50763一2012的规定。 6.6应结合景观构思,适量布置动物、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趣味雕塑。 6.7游客能近距离接触的雕塑的材料应结实、耐用,在雕塑周边设防攀爬围护或设置柔软地面。 6.8 防护护栏必须采用防止儿童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作栏杆时,其杆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