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61/T 84-2014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技术规程

DBJ61/T 84-2014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61/T 84-2014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4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06088
下载资源

DBJ61/T 84-2014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61/T 84-2014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技术规程

可用雨水的部位都用雨水供应,则雨水回用管网的设计用水量 很容易达到不小于日雨水设计总量40%的要求。 2)提高雨水的利用率。管网耗用雨水的能力越大,则蓄水 地排空得越快,在不增加池容积的情况下,后续的降雨(比如 连续3d、7d等)都可收集蓄存进来,提高了水池的周转利用率 或雨水的收集效率,或者说所需的储存容积相对较小,使回用 雨水相对经济。雨水利用还有其他的水量平衡方法,比如月平 衡法,年平衡法。 3)雨水量非常充沛足以满足需用量的地区或项目,雨水需 用量小于可收集量,这种条件下,回用管网的用水应尽量由雨 水供应,不用或少用自来水补水。在降雨最多的一个月,集雨 量宜足以满足月用水量,做到不补自来水,而在其他月份,降 雨量小从而集雨量减少,再用自来水补充

7.1.3本条规定了雨水储存设施的设置规模。本条规定了两种

DB11/T 1588-2018 公共场所气象灾害警示标志设置规范7.1.3本条规定了雨水储存设施的设置规模。本条规定了两禾

A:集水面积【m】 Q:雨水用量【md] V:雨水储存池容积【m] α:降雨量【mm/d] b:雨水储水量【m】 b':溢流量计算后的b【nm CW:自来水补水量【m/d S:溢流水量【m】d] B:年雨水利用量【m/a] C:年雨水收集量【m/a] D:年用水量【m/a] U::雨水利用率【%] Uz:自来水替代率【%]

图11年雨水利用率和自来水替代率计算流程图

当R+b>V时,b'= V 当R+b

4)根据蓄水池储水量6和使用水量0,可以求出自来水补 给量 CW (m) :

下面求胜雨水利用率 下式: B 雨水利用量 雨水利用率(%) ×100= ×100 C 雨水收集量 B 自来水替代率(%) D 使用水量 雨水利用率×雨水收集量 使用水量 注:使用水量=雨水利用量+自来水补给量 莫拟计算中水量均衡概念见图12

顶(集水面积A【m】

雨水储水池(有效容积V【m】) 图12雨水储存池的水量均衡概念图

图12雨水储存池的水量均衡概念图

上述模拟计算方法的基础数据是逐日降雨量和逐日用水量, 而工程设计中,管网中的逐日用水量如何变化是未知的,本规 程第3.2节的用水定额不可作为逐日用水量,这使得计算几乎 无法完成,正如给水系统、热水系统中的储存容积计算一样, 用最高日用水量或平均日用水量代替逐日用水量都会使计算结 果失真。

7.1.4推荐水面景观水体用于储存雨水。水面景观水体的面

般牧人,可次储备大量雨水,做法定任水面的平的时水位应和溢 流水位之间预留一定空间,如(100~300)mm高度或更大。 7.1.5雨水设计径流总量中有10%左右损耗于水质净化过程和 初期径流雨水弃流,故可回用量为90%左右。 7.1.6管网的供水曲线在设计阶段无法确定,清水池容积一般 安经验确定。条文中的数字25%~35%,是借鉴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

队门约用地和使了雨尔收果的用度出发,雨尔收果奈 的调蓄水池(罐)宜设置在室外地下。调蓄水池(罐)与弃流 池、沉砂池合建可节省用地和减少工程量,其中弃流容积应单 独分隔设置,调蓄容积和沉砂容积宜合用。水池人孔或检查孔 没双层井盖的目的是保护人身安全。容积小的调蓄水池、调蓄 水罐等,可采用工程塑料、PE蓄水模块、不锈钢、玻璃钢等材 料加工或采用成品水箱。因工程塑料、PE蓄水模块等材质与不 锈钢、混凝土等相比本身抗压强度较低,蓄水池在埋地时文需 要有较大的承重能力,故采用塑料材质蓄水模块在结构上和承 重能力上要满足不同工程的安全设计要求

连续降雨或在某种故障状态时,池内水位可能超过溢流水位发 生溢流。重力溢流指靠重力作用能把溢流雨水排放到室外,且 溢流口高于室外地面。

性。通常,溢流管比进水管管径大一级是常规做法。室内蓄水 池的重力溢流管排水出口建议设置在室外,或室内蓄水池采用 密闭式,然后在室外设水池满水溢流井溢流,以避免溢流不急 时对室内造成水灾害。

1室内蓄水池的溢流口低于室外路面时,可采用两种方式 排除溢流雨水,自然溢流或设自动提升设备。当采用自动提升 设备排溢流雨水时,可采用图13所示方式设置溢流排水泵。溢

流提升设备的排水标准取50年重现期参照的是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屋面的溢流标准

图13溢流排水方式 (a)排水泵设于雨水储存池内;(b)排水泵设于雨水储存池外

2当不设溢流提升设备时,可采用雨水自然溢流。但由于 益流口低于室外路面,则路面发生积水时会使雨水溢流不出去 甚至室外雨水倒灌进室内蓄水池。所以采用这种方式处理溢流 雨水时应采取防止雨水进入室内的措施。采取的措施有多种 最安全的措施是蓄水池、弃流池与室内地下室空间隔开,使雨 水进不到地下室内。另一种措施是地下雨水蓄水池和弃流池密 团设置,当溢流发生时不使溢流雨水进入室内,检查口标高应 高于室外自然地面。由于蓄水构筑物可能被全部充满,必须设 置的开口、孔洞不可通往室内,这些开口包括人孔、液位控制 器或供电电缆的开口等等,采用连通器原理观察液位的液位计 亦不可设在建筑物室内。 3地下室内雨水蓄水池发生的溢流水量有难以预测的特 点,出现溢流时特别是需设备提升溢流雨水时应人员到位,应 寸不测情况,这是设置溢流报警信号的主要目的。 4设置超越管的作用是蓄水池故障时雨水仍能正常排到室 外。

7.2.5出水和进水都需要避免扰动沉积物。出水的做法有:设

浮动式吸水口,保持在水面下几十厘米处吸水;或者在池底吸 水,但吸水口端设矮堰与积泥区隔开等。进水的做法是淹没式 进水且进水口向上、斜向上或水平。图14所示为浮动式吸水口 和上向进水口。进水端均匀进水方式包括沿进水边设溢流堰进 水或多点分散进水。

图14雨水蓄存利用系统示意

①屋面集水与落水管;②滤网;③雨水蓄水池;④稳流进水管;③带水封的溢流管; 水位计;②吸水管与水泵;③泵组;③回用水供水管;0自来水管;(1)电磁阀; 2)自由出流补水口;(3)控制器;(14)补水混合水池;(5)用水点;(6渗透设施或下水道; )室外地面

7.2.6、7.2.7检查口或人孔一般设在集泥坑的上方

用移动式水泵排泥。检查口附近的给水栓用于接管冲洗池底 有的成品装置(型材拼装)把蓄水池和水质处理合并为一体 其中设置分层沉淀板,高效沉淀,自动集泥,故池底板无需集 泥,可不再需要坡度。室外地下雨水蓄水池(罐)的检查口或 人孔应设置防止人员落入水中的措施,如:加设双层并盖等。 7.2.8当不具备设置排泥设施或排泥确有困难时,应在雨水处

理前,自动冲洗水池池壁、池底和将蓄水池内的沉淀物与水搅 习,随净化系统排水将沉淀物排至污水管道,以免在蓄水池内 过量沉淀。可采用图15所示方式利用池水作为冲洗水源,由自 动控制系统控制操作。搅拌系统应确保在工作时间段内将池水 与沉淀物充分有效均匀混合。

图15无排泥设施蓄水池做法示意

7.3.1此条规定是落实产禁回用雨水进人生活饮用水给水系统 要求的具体措施之一。管道分开设置禁止两类管道有任何形式 的连接,包括通过倒流防止器等连接。管道包括配水管和水泵 吸水管等。

7.3.2雨水回用系统很难做到连续有雨水可用,因此

定可靠的补水水源,并应在雨水储罐、雨水清水池或雨水供水 箱上设置自动补水装置,对于只设雨水蓄水池的情况,应在蓄 水池上设置补水。在非雨季,可采用补水方式,也可关闭雨水 设施,转换成其他系统供水。 1补水可能是生活饮用水,也可能是再生水,要特别注意 补充的再生水水质不可低于雨水的水质。 2雨水供应不足应在如下情况下进行补水:a)雨水蓄水 池里没有了雨水;b)雨水清水池里的雨水已经用完。发生任何 种情况便应启动补水。补水水位应满足如下要求:补水结束 时的最高水位之上应留有容积,用于储存处理装置的出水,使 雨水处理装置的运行不会因补水而被迫中断。 3补水流量一般不应小于管网系统的最大时用水量。 7.3.3生活饮用水补水管出口,最好不进人雨水池(箱)之 内,即使设有空气隔断措施。补水可在池(箱)外间接进入 特别县向雨水茎水油补水时

7.3.4雨水供水管网的供水范围应该把水量平衡计算中耗

水的用水部位都覆盖进来,才能使收集的雨水及时供应出去, 保证雨水利用设施发挥作用。工程中有条件时,雨水供水管网

的供水范围应尽量比水量计算的部位扩大一些,以消除计算与 实际用水的误差,确保雨水能及时耗用掉,使雨水蓄水池周转 出空余容积收集可能的后续雨水,

7.3.5推荐不同水质的用水分质供水。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情 况。雨水一般可有多种用途,有不同的水质标准,大多采用同 个管网供水,同一套水质处理装置,水质取其中的最高要求 标准。但是也有这样一种情况:标准要求最高的那种用水的水 量很小,这时再采用上述做法可能不经济,宜分开处理和分设 管网。 7.3.6规定雨水系统的供水方式和计算要求。供水方式包括水 泵水箱的设置、系统选择、管网压力分区等。 水泵选择和管道水力计算包括用水点的水量水压确定、设计利 流量计算公式的选用、管道的压力损失计算和管径选择、水泵 和水箱(水罐)的参数计算与选择等。 7.3.7规定补水管和供水管设置水表及压力表。设置各种水表 的主要作用是核查雨水回用量以及经济核算,设置压力表的主 要作用是对供水、补水系统的压力进行监控。 7.3.8推荐雨水管道的管材选用。雨水和自来水相比腐蚀性要 大宜优先选用管道内表面为非全属的管材

况。雨水一般可有多种用途,有不同的水质标准,大多采用同 个管网供水,同一套水质处理装置,水质取其中的最高要求 示准。但是也有这样一种情况:标准要求最高的那种用水的水 量很小,这时再采用上述做法可能不经济,宜分开处理和分设 管网。

泉水箱的设置、系统选、管网压力分区等。 水泵选择和管道水力计算包括用水点的水量水压确定、设计秒 流量计算公式的选用、管道的压力损失计算和管径选择、水泵 和水箱(水罐)的参数计算与选择等

的主要作用是核查雨水回用量以及经济核算,设置压力表的主 要作用是对供水、补水系统的压力进行监控。

大,宜优先选用管道内表面为非金属的管材。

时,建议可涂为绿色,以与常规给水的蓝色、消防的红色、燃 气的黄色等加以区别。

象,降雨的时间、雨量的大小都具有不确定性,雨水收集、处 理设施和回用系统应考虑自动运行,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降低 人工劳动强度、提高雨水利用率,控制回用水水质,保障人民 健康。推荐净化设备自动控制运行,由于雨水回用系统不具备 稳定持续的水源,因此雨水净化设备不能连续运转,净化设备 开、停等应由雨水蓄水池和清水池的水位进行自动控制。 雨水收集、处理系统作为回用水系统供水水源的一个组成 部分,本身具有水量不稳定的缺点,回用水系统应具有如生活 给水、中水给水等其他供水水源。当采用其他供水水源向雨水 清水池补水的方式时,补水系统应由雨水清水池的水位自动控 制,清水池在其他水源补水的满水位之上应预留雨水处理系统 工作所需要的调节容积

容包括各个工艺段的出水水质、净化工艺的工作状态等。回用 水系统内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蓄水池液位状态、回用水系统的 共水状态、雨水系统的可供水状态、设备在非雨季时段内的可 用状态等。并能通过液位信号对系统设备运行实施控制。

个部位设置,一个部位为补水管,另一个部位是净化设备的出 水管或者是向回用管网供水的于管上。

8.1.1规定确定雨水处理工艺的原则。影响雨水回用处理工艺 的主要因素有:雨水能回收的水量、雨水原水水质、雨水回用 场所的水质要求,三者相互联系,影响雨水回用水处理成本和 运行费用。在工艺流程选择中还应充分考虑其他因素,如降雨 的随机性很大,雨水回收水源不稳定,雨水储蓄和设备时常闲 置等,这些因素会影响雨水回用处理成本和运行费用。目前 股雨水处理通常以物理一化学处理法或物理法、化学法为主 在满足出水水质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处理工艺,以适应雨水利 用的李节性特点,同时节省投资和降低运行费用。工艺选择主 要在达标可行性分析及经济性分析的基础上合理选择。 8.1.2雨水的可生化性很差(详见3.1.2条说明),因此推荐 雨水处理采用物理、化学处理等便于适应李节间断运行的技术, 雨水处理是将雨水收集到蓄水池中,再集中进行物理、化学处 理,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目前给水与污水处理中的许多工艺 武房用工雨业外珊市

雨水处理采用物理、化学处理等便于适应季节间断运行的技术。 雨水处理是将雨水收集到蓄水池中,再集中进行物理、化学处 理,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目前给水与污水处理中的许多工艺 可以应用于雨水处理中

的原则是力求简单,主要原因是:第一,屋面雨水经初期径流 弃流后水质比较洁净;第二,降雨随机性较大,回收水源不稳 定,处理设施经常闲置。

1此工艺的出水当达不到景观水体的水质要求时,宜优先 考虑利用景观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和水体的生态处理设施对混 有雨水的水体进行净化。当所设的景观水体有确切的水质指标 要求时,一般设有水体净化设施。 2此处理工艺可用于原水较清洁的城市,比如环境质量较 好或雨水频繁的城市。 3根据北京水科所的实际工程运行经验,当原水CODcr在 100mg/L左右时,此工艺对于原水CODcr去除率一般可达到 50%左右。 4此处理工艺可用于原水较清洁的城市,且回用水场所水 质要求比较高的情况。

3根据北京水科所的实际工程运行经验,当原水CODcr在 100mg/L左右时,此工艺对于原水CODcr去除率一般可达到 50%左右。 4此处理工艺可用于原水较清洁的城市,且回用水场所水 质要求比较高的情况。 8.1.4用户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时,应增加相应的深度处理措 施,这一条主要是针对用户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场所,其用水水 质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水质,比如循环冷却水补水、冲 则水和其他工业用水等,其水处理工艺应根据用水水质进行深 度处理,如:混凝、沉淀、过滤后再加活性炭过滤或膜过滤等 处理单元或专业成套雨水净化设备等。

施,这一条主要是针对用户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场所,其用水水 质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水质,比如循环冷却水补水、冲 则水和其他工业用水等,其水处理工艺应根据用水水质进行深 度处理,如:混凝、沉淀、过滤后再加活性炭过滤或膜过滤等 处理单元或专业成套雨水净化设备等。

8.1.5本条是根据经验推荐雨水回用水的消毒方式,一般雨水

可用水的加氯量可参考给水处理厂的加氯量。依据国外运行经 验,加氯量在(2~4)mg/L左右,出水即可满足城市杂用水水 质要求。

较少,污泥脱水速度快,一般考虑简单的处置方式即可,可采 用堆积脱水后外运等方法,一般不需要单独设置污泥处理构筑 物。

8.2.1规定雨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根据本规程第7.1.2条 第2款,回用系统的最高日设计用雨水能力(量)Wy应大于 0.4W(W一一集水面日雨水设计径流总量),并且当大于W时 Wy宜取W。雨水处理设备的运行时间建议取每日(12~16)h。 8.2.2雨水在蓄水池中的停留时间较长,一般为(1~3)d或 更长,具有较好的沉淀去除效率,蓄水池的设置应充分发挥其 沉淀功能。另外雨水在进入蓄水池之前,应考虑拦截固体杂物 也可采用专用设备先行处理,保证进入蓄水池之前的水质 8.2.3石英砂、无烟煤、重质矿石等滤料构成的快速过滤装置 都是建筑给水处理中一些较成熟的处理设备和技术,在雨水处理中 可借鉴使用。雨水过滤设备采用新型滤料和新工艺时,设计参数应 按实验数据确定。当雨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补时,应进行深度处理

。Z.I 规定雨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根据本规程第7.1.2茶 第2款,回用系统的最高日设计用雨水能力(量)Wy应大于 0.4W(W一集水面日雨水设计径流总量),并且当大于W时, Wy宜取W。雨水处理设备的运行时间建议取每日(12~16)h。

8.2.2雨水在蓄水池中的停留时间较长,一般为(1

更长,具有较好的沉淀去除效率,蓄水池的设置应充分发挥其 沉淀功能。另外雨水在进入蓄水池之前,应考虑拦截固体杂物 也可采用专用设备先行处理,保证进入蓄水池之前的水质

8.2.3石英砂、无烟煤、重质矿石等滤料构成的快速

都是建筑给水处理中一些较成熟的处理设备和技术,在雨水处理中 可借鉴使用。雨水过滤设备采用新型滤料和新工艺时,设计参数应 安实验数据确定。当雨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补时,应进行深度处理 深度处理设备可以采用膜过滤和反渗透装置等,

8.3.1本条规定了雨水处理站位置选择原则。在符合建筑主体 现划的基础上,应考虑雨水管道衔接要求,以利于雨水收集 储存和处理。

应设专门的储存间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药剂的储存量一般应 按不大于(7~15)d的用量储存。

9.0.1、9.0.2规定调蓄池的设置位置和方式。随看城市的发 展,不透水面积逐渐增加,导致雨水流量不断增大。而利用管 道本身的空隙容积来调节流量是有限的。如果在雨水管道设计 中利用一些天然洼地、池塘、景观水体等作为调蓄池,把雨水 径流的高峰流量暂存在内,待洪峰径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 中将水慢慢排出,由于调蓄池调蓄了洪峰流量,削减了洪峰 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下游雨水十管的管径,对降低工程造价和 提高系统排水的可靠性很有意义。此外,当需要设置雨水泵站 时,在泵站前如若设置调蓄池,则可降低装机容量,减少泵站 的造价。若没有可供利用的大然洼地、池塘或景观水体作调蓄 池,亦可采用人工修建的调蓄池。人工调蓄池的布置,既要考 虑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又要考虑降低工程造价。寒冷地区水池 的盖板上应覆土或采取其他相应措施。湿陷性黄土上修建的调 蓄池应优先考虑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地基基础应做相应 湿陷性等级的处理。如有条件时,可将雨停后调蓄池内收集的 雨水排至雨水收集池再利用

9.0.3本条规定了采用人工水体调蓄时可采用驳岸的处理方

式。规则式驳岸指用块石、砖、混凝土等砌筑的岸壁,其特点 是间接规则,但缺少变化,对水质保障不利。设计时应尽可能 采用生态型驳岸,即使是规则的硬化驳岸,也应做成带空隙的, 为水生物提供一定的栖息场所。自然驳岸主要是指外观无固定

形状的岸坡处理,如卵石驳岸、植被护坡驳岸等,其特点是结 构简单实用,景观效果好,有利于植物和水生物的生存,对水 质保障有利。自然式驳岸的边坡根据土质情况确定,一般采用 1:4~1:8。混合式驳岸是规则式驳岸与自然式驳岸相结合的造 型。

9.0.4推荐调蓄池的设置类型。1 溢流堰式调蓄池:调蓄池

常设置在干管一侧,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较高,其管顶 股与池内最高水位持平;出水管较低,其管底一般与池内最低 水位持平。2底部流槽式调蓄池:雨水从池上游干管进入调蓄 地,当进水量小于出水量时,雨水经设在池最低部的渐缩断面 流槽全部流入下游干管而排走。池内流槽深度等于池下游干管 的直径。当进水量大于出水量时,池内逐渐被高峰时的多余水 量所充满,池内水位逐渐上升,直到进水量减少至小于池下游 干管的通过能力时,池内水位才逐渐下降,至排空为止。 5雄艺润梦 正期屋自场本折

常设置在十管一侧,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较高,其管顶一 般与池内最高水位持平:出水管较低,其管底一般与池内最低 水位持平。2底部流槽式调蓄池:雨水从池上游十管进入调蓄 池,当进水量小于出水量时,雨水经设在池最低部的渐缩断面 流槽全部流人下游十管而排走。池内流槽深度等于池下游十管 的直径。当进水量大于出水量时,池内逐渐被高峰时的多余水 量所充满,池内水位逐渐上升,直到进水量减少至小于池下游 干管的通过能力时,池内水位才逐渐下降,至排空为止。 9.0.5推荐调蓄排放系统的降雨设计重现期取2年是执行本规 程第4.1.8条的规定。 9.0.7推荐排空管道直径的确定方法。向外排水的流量最高值 发生在调蓄池中的最高水位之时,根据设计排水流量和调蓄池 的设计水位,便可计算确定调蓄池出水管径和向市政排水的管 径。排水管道管径也可以根据排空时间方法确定,按此原则确 定池出水管管径不应小于DN200。为方便计算,一般可按照调 蓄池容积的大小,先估算出水管管径,然后按照调蓄池放空时 间的要求校核选用的出水管管径是否满足

9.0.7推荐排空管道直径的确定方法。向外排水的流

9.0.7推荐排空管道直径的确定方法。向外排水的流量最高值 发生在调蓄池中的最高水位之时,根据设计排水流量和调蓄池 的设计水位,便可计算确定调蓄池出水管径和向市政排水的管 径。排水管道管径也可以根据排空时间方法确定,按此原则确 定池出水管管径不应小于DN200。为方便计算,一般可按照调 蓄池容积的大小,先估算出水管管径,然后按照调蓄池放空时 间的要求校核选用的出水管管径是否满足

10.1.1、10.1.2雨水利用工程包含了雨水收集、水质处理、 室内外管道安装等内容,比常规的雨水管道系统涵盖的内容多 系统复杂,施工要求更加严格。施工过程是雨水利用系统的 个关键环节,施工时是否按照经所在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图 纸施工、是否采用正确的材料、处理设备安装调试是否达到要 求、渗透设施的施工能否满足设计要求的雨水量等都可能对雨 水利用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熟悉设计 文件和施工图,深入理解设计意图及要求,严格按照设计文件 相应的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不得无图纸擅自施工,施工队伍必 须有国家或地方统一颁发的相应资质证书。 10.1.4规定雨水入渗工程施工前的必要工作。雨水渗透设施 在施工前,应根据施工场地的地层构造、地下水、土壤、周边 的土地利用以及现场渗透试验所得出的渗透量,校核采用的渗 透设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考虑入渗后不因湿陷性黄土的沉 降而影响周围建筑和管道基础。

在施工前,应根据施工场地的地层构造、地下水、土壤、周边 的地利用以及现场渗透试验所得出的渗透量,校核采用的渗 透设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考虑入渗后不因湿陷性黄土的沉 降而影响周围建筑和管道基础

10.1.6对屋面雨水系统的施工更改提出程序要求。屋面雨水

细的水力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更 改设计,如管材的变化、管径的调整、管道长度的更改等,都 会破坏系统的水力平衡,破坏虹吸产生的条件。所以,更改均 须原设计单位进行核算、出具设计变更书后方可更改

10.2.1规定渗透设施施工的总体要求。渗透设施的渗透能力 依赖于设置场所土壤的渗透能力和地质条件。因此,在渗透设 施施工安装时,不得损害自然土壤的渗透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注意事项如下: 1事前调查包括设置场所地下理设构筑物调查;周边地表 状况和地形坡度调查;地下管线和排水系统调查,并确定渗透 设施的溢流排水方案;分析雨水人渗造成地质危害的可能性; 2选择施工方法要考虑其可操作性、经济性、安全性。根 据用地场所的制约条件确定人力施工或机械施工的施工方案; 3工程计划要制定出每一大适当的作业量,为了保护渗透 面不受影响,应注意开挖面不可隔夜施工。施工应避开多雨李 节,降雨时不应施工。 10.2.2~10.2.4对渗透设施的施工过程提出技术要求。入渗 井、渗透雨水口、渗透管沟、入渗池等渗透设施应保证施工安 装的精确度,对成套成品应有可靠的成品保护措施,施工现场 应保证清洁,防止泥砂、石料等混入渗透设施内,影响渗透能 力和设施的正常使用。 1土方开挖工作可用人工或小型机械施工,在有滑坡危险

的山地区域,应有护坡保土措施。在采用机械挖掘时,挖掘工 作从地面向下进行,表面用铁歌等器具剥除。剥落的砂土要予 以排除。在用铁嵌等进行人工挖掘时,应对侧面做层状剥离 切成光滑面。为了保护挖掘底面的渗透能力,应避免用脚踏实 应尽力避免超挖,在不得已产生超挖时,不得用超挖土回填 应用碎石填充。在挖掘过程中,发现与当初设想的土壤不符时 应从速与设计者商议,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2沟槽开挖后,为保护底面应立即铺砂,但是地基为砂砾 时可以省略铺砂。铺砂用脚轻轻的踏实,不得用滚轮等机械碾 压,砂用人工铺平。 3为防止砂土进入碎石层影响储存和渗透能力、可能产生 的地面沉陷,充填碎石应全面包裹土工布。透水土工布应选用 其孔隙率相当的产品,防止砂土侵入。为便于透水土工布的作 业,对挖掘面作串形固定。 4为防止砂土混入碎石,应从底面尚上敷设土工布;碎石 投放可用人工或机械施工,注意不要造成土工布的陷落;充填 碎石时为防止下沉和塌陷进行的碾压应以不影响碎石的透水能 力和储留量为原则,碾压的次数和方法要予以充分考虑。 5成品井体、管沟等应轻拿轻放,宜采用小型机械运输工 具搬运,严禁抛落、踩压等野蛮施工。井体的安装应在井室挖 掘后快速进行,施工中应协调砾石填充和土工布的敷设,避免 造成土工布的陷落和破损。当采用砌筑的并体时,并底和并壁 不应采用砂浆垫层或用灰浆勾缝防渗。施工期间井体应做盖板 理设时防止砂土流入。并体接好后,再接连接管(集水管、排 水管、透水管等),最后安装防护筛网。

6渗透管沟的坡度和接管方向应满足设计要求,当使用底 部不穿孔的穿孔管沟时,应注意管道的上下面朝向。 7渗透管沟施工完毕后,对填理的回填土宜采用滚轮充分 碾压。由于碎石之间相互咬合,可能弓引起初期下沉,回填后 (1~2)d应该注意观察并修补。回填土壤上部应使用优良土壤 8工程完工后,进行多余材料的整理和清扫工作,泥砂等 不可混入渗透设施内。 9工程完工后应进行渗透能力的确认,在竣工时,选定几 个渗透设施,根据注水试验确定其渗透能力。渗透管沟在其长 很长的情况下,注水试验要耗用大量的水,预先选(2~3)m 试验区较好。此举便于长年测定渗透能力的变化。注水试验原 则上采用定水位法,受条件限制也可以用变水位法。

10.3.2规定透水地面基层的施工要求。基层开挖不应扰乱路 床,开挖时防止雨水流入路床,施工做好排水。采用人工或小 型压路机平整路床,尽量不破坏路床,并保证路基的平整度 做好路面的纵向坡度。路基碾压一般使用小型压实器或者小型 压路器,要充分掌握路床土壤的特性,不得推探揉和碾压过度 火山灰质黏土含水量多,易造成返浆现象,使强度下降,施工 中要充分注意排水。

10.3.3规定透水地面透水垫层的施工要求。透水垫

用砂石外,还可采用透水性混凝土。透水性混凝土垫层所用水 泥宜选用P·032.5、P·S32.5以上标号,不得使用快硬水泥

早强水泥及受潮变质过期的水泥;所用石子应符合《普通混凝 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有关规定,粒径应在 (5~10)mm之间,单级配,5mm以下颗粒含量不应大于35% (体积比)。透水性混凝垫层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通过 试验确定;透水性混凝土摊铺厚度应小于300mm,应机械或人 工方法进行碾压或夯实,使之达到最大密实度的92%左右。 10.3.5规定透水面砖及其敷设要求。透水面砖可采用透水性 混凝土路面砖、透水性陶瓷路面砖、透水性陶土路面砖等透水 生好、环保美观的路面砖,并应满足设计要求。透水路面砖应 按景观设计图案铺设,铺砖时应轻拿轻放,采用橡胶锤敲打稳 定,不得损伤砖的边角;透水砖间应预留5mm的缝隙,采用细 砂填缝,并用高频小振幅振平机夯平。铺设透水路面砖前应用 水湿润透水路基,透水砖铺设后的养护期不得少于3d。 10.3.6规定透水性混凝土面层及其施工要求。为保证透水路 面的整体透水效果和强度,混凝土垫层夏李施工要做好酒水养 护工作;冬李在日最低气温低于2℃时应避免无砂混凝土垫层施 工 透水性沥青混凝土按下列要求施工: 1)应使用人力或沥青修整器保证敷设均匀,在混合物温度 未冷却时迅速施工。为确保规定的密度,混合材料不能分离。 使用沥青修整器敷均时,必须人工修正。在温度降低时,有团 块或沥青分离物,在敷均时注意予以剔除。 2)步行道碾压使用夯或小型压路机,车行道使用碎石路面 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确保路面平坦,特别是接缝处应仔细施 T

透水性水泥混凝土按下列要求施工: 1)在路盘上安好模板后,对路盘面进行清扫: 2)人工操作时用耙子敷均,用压实器压实,用刮板找平

10.4.1规定雨水管道在室外埋地敷设时的技术要求。陕西省 南北方地区温度差别较大,冻土层深度不一。一般情况下室外 理地管道均需敷设在冻土层以下。当条件限制必须敷设在冻士 层内时,需采取可靠的防冻措施。 10.4.2规定屋面雨水管道系统的试压要求。室内的虹吸式屋 面雨水收集管道必须有一定的承压能力,灌水试验时,灌水高 度必须达到每根立管上部雨水斗,持续时间1h。管道、管件和 连接方式要求承受的负压值,是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要求,避 免管道被吸瘾。另外,系统还要满足本规程5.4.11条的有关规 定。

10.5.1水处理设备的安装应按照工艺流程要求进行,任何安 装顺序、安装方向的错误均会导致出水不合格。检测仪表的安 装位置也对检测精度产生影响,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安装。

排水工程验收等相关规范、规程,按照设计要求,及时逐项验 收每道工序,并取样试验。另外,还应结合外形量测和直观检 查,并辅以调查了解,使验收的结论定性、定量准确。雨水回 用管道在回填土前,在检查井间管道安装完毕后,即应做闭水 式验。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 规范》GB50268中的有关要求。 10.6.2规定雨水储存设施的试压要求。敞口雨水蓄水池(罐) 应做满水试验:满水试验静置24h观察,应不渗不漏;密闭水 箱(罐)应做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系统工作压力的1.5倍 在试验压力下10min压力不降,不渗不漏

11.0.1规定须验收的项目内容。雨水利用工程的验收,应根 据有关规范、规程及地方要求按系统的组成逐项进行。 1工程布置。验收应检查各组成部分是否齐全、配套,布 置是否合理。验收可采用综合评判法,以能否提高雨水利用效 率为前提。 2雨水人渗工程。雨水人渗工程的面积可采用量测法,其 质量可采用直观检查法。雨水人渗工程的入渗性能符合要求, 引水沟(管)渠、沟坎及溢流设施布置合理。雨水人渗工程的 尺寸不得小于设计尺寸。 3雨水收集传输工程。雨水收集传输应采用量测法与直观 检查法。收集传输管道坡度符合要求,雨水口、雨水管沟、渗 透管沟、人渗井以及检查井布置合理,收集传输管道长度与大 小不得小于设计值。 4雨水储存与调蓄工程。工程容积检查宜采用量测法,工 程质量可采用直观检查和访问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工程牢固无 损伤,防渗性能好为原则。初期径流池、蓄水池、沉淀池、过 滤池及配套设施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5雨水回用工程。雨水回用工程可采用试运行法,雨水回 用符合设计要求。 6雨水调蓄工程。雨水调蓄工程宜采用量测法和直观检查 法,调蓄工程设施开后止常,工程尺寸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7相关附属设施。相关附属设施包括控制设施,可采用与

以上工程同步进行,也可采用试运行、试开后的方法,质量 灵动性符合设计要求

灰动性合设订要求 11.0.3规定验收的文件内容。管网、设备安装完毕后,除了 外观的验收外,功能性的验收必不可少。本条要求的文件可反 快系统的功能状况,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方面,施工单位 应认真按照每个环节的施工要求,及时做好施工各个环节记录 及问题记录。如:管道是否畅通,流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水 质是否满足标准等均须进行验收。不满足要求的施工部分,整 政后须重新验收,直至验收合格。 11.0.6竣工资料的收集对工程质量的验收以及日后系统的维

护、维修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程序必不可少。

12.0.1规定设施运行管理的组织和任务。雨水利用工程的管 理应按照“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进行。为争取小区居民对 雨水利用的支持,小区应进行宣传,并纳人相关规定,以保障 雨水利用设施的运行。对渗透设施实施长期、正确的维护,必 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 为了确保渗透设施的渗透能力,保证公共设施使用人员和 通行车辆的安全,应对渗透设施实行正常的维护管理。单一的 渗透设施规模很小,而设施的数量文较多,往往设在居民区 公园及道路等场所,对这些各种各样的设施,保持一定的管理 水平,确定适当的管理体制是重要的。渗透设施的维护管理主 体是居民和物业管理公司,雨水利用的效果依赖于政府管理机 构、技术人员和普通市民的密切联系。单栋住宅的雨水利用设 施与渗透设施并用,居民同时也是雨水利用设施的维护管理者 设置在公共设施中的渗透设施,建设单位有必要通过合作,明 确各方费用的分担及责任。 12.0.3规定雨水利用系统的各组成部分需要清扫和清淤。特 别是在每年汛期前,对渗透雨水口、人渗并、渗透管沟、雨水 诸罐、蓄水池等雨水滞蓄、渗透设施进行清淤,保障汛期滞蓄

12.0.3规定雨水利用系统的各组成部分需要清扫和清淤。特 别是在每年汛期前,对渗透雨水口、人渗井、渗透管沟、雨水 诸罐、蓄水池等雨水滞蓄、渗透设施进行清淤,保障汛期滞蓄 设施有足够的滞蓄空间和下渗能力,并保障收集与排水设施通 畅、运行安全。

12.0.4规定不得向雨水收集口排放污染物。居住小区中尚雨 水口倾倒生活污废水或污物的现象较普遍,特别是地下室或首 会附属空间有人居住时,更易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会严重破坏 雨水利用设施的功能,运行管理中必须杜绝这种现象。 12.0.5规定渗透设施的技术管理内容。渗透设施的维护管理, 着眼于持续的渗透能力和稳定性。渗透设施因空隙堵塞而造成 参透能力下降。在渗透设施接有溢水管时,能直观大体的判断 机能下降的情况。 维护管理着重以下儿方面: 1)维持渗透能力,防止空隙堵塞的对策,清扫的方法及频 率,使用年限的延长。 2)渗透设施的维修、检查频率,并盖移位的修正,破损的 修补,地面沉陷的修补。 3)降低维护管理成本,减少清扫次数,便于清扫等。 4)对居民、管理技术人员等进行普及培训。 维护管理的详细内容如下: 1)设施检查。设施检查包括机能检查和安全检查。机能检 查是以核定渗透设施的渗透机能为检查点,安全检查是以保证 更用人员、通过人员及通行车辆安全以及排除对用地设施的影 问所作的安全方面的检查。定期检查原则上每年一次。另外, 在发布暴雨、洪水警报和用户投诉时要进行非常时期的特殊要 求检查。年度检查应对渗透设施全部检查,受条件所限时,检 查点可选择在砂土、水易于汇集处,减少检查频次和场所,减 少人力和经济负担。渗透设施机能检查和安全检查内容见表4。

JGJ/T 436-2018 住宅建筑室内装修污染控制技术标准表4渗透设施检查的内容

2)设施的清扫(机能恢复)。依据检查结果,进行以恢复 参透设施机能为目的的清扫工作。清扫的内容有清扫砂土、垃 吸、落叶,去除防止孔隙堵塞的物质,清扫树根等,同时对渗 透设施周围进行清扫也是必要的。另外,清扫时的清洗水不得 进入设施内。 清扫方法,在场地狭小、个数较少时可用人工清扫;对数

量多、型号相同的设施宜使用清扫车和高压清洗。渗透设施在 正常的维护管理条件下经过20年,其渗透能力应无明显的下 降。 各种渗透设施的清扫内容见表5。 3)设施的修补。设施破损以及地表面沉陷时需要进行修 补。不能修补时可以替换或重新设置。地表面发生沉陷和下沉 时,必须调查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范围,采取相应的对策

设施机能恢复的确认。设施机能恢复的确认方法,原则上 有定水位法和变水位法,应通过试验来确定。各种设施的机能

确认方法要点见表6。

表6设施机能恢复确认方法和要点

12.0.15定期检测包括按照回用水水质要求SL/T 802-2020 水工建筑物水泥化学复合灌浆施工规范(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对处理

12.0.15定期检测包括按照回用水水质要求,对处理储存的雨 水进行化验,对首场降雨或降雨间隔期较长所发生的径流进行 抽检等。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