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T5148-200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共99页

DT-T5148-200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共99页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3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1424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T-T5148-200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共99页

6.7.5孔口封闭灌浆法的主要缺点是在灌注浓浆时间较长时, 灌浆管容易在孔内被水泥浆凝住。为此必须使用性能良好的孔口 封闭器,以便在灌浆过程中经常活动灌浆管,防止其被水泥浆凝 住。

6.7.7自的是保证孔内浆液循环流动。 6.7.8采用孔口封闭灌浆法时,各灌浆段裂隙冲洗、压水试验 或简易压水的作法,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参照本标准6.3节 有关内容确定。通常采取的作法如下: (1)各灌浆段钻孔完成后仍应进行钻孔冲洗; (2)各灌浆段灌前裂隙冲洗和简易压水按6.3.3规定执行 但各段均在孔口封闭,在计算透水率时,段长取未灌段岩石的长 度,已灌段视为不透水。 6.7.9目的是尽快升高灌浆压力,在较浅的深度上即可使用最

6.7.7目的是保证孔内浆液循环流动。

6.7.9自的是尽快升高灌浆压力DB4407/T 72-2021 标准编制说明编写规范.pdf,在较浅的深度上即可

程灌浆段的段长和灌浆压力使用情

6.7.10高压灌浆应当特别注意的是控制灌浆压力和注人率。降 巴迪以平缝模型推导出灌浆缝面上产生的最大上抬力如下式表示 隆巴迪《内聚力在岩石水泥灌浆中所起的作用》)。由式中可见 上抬力与最大灌浆压力和最大注人量成正比。而注人量与注入率 直接有关,因此为防止上抬力过大而引起地面抬动,必须协调控 制灌浆压力和注人率

表6灌浆压力与注入率的关系

6.7.13根据这些年工程实践的经验,灌浆结束阶段的持续灌浆 时间由“94灌规”的90min改为“60min~90min”。同时取消了 “灌浆全过程中,在设计压力下的灌浆时间不少于120min”的规 定。在施工中,当地质条件较差或注人量很大时,持续时间可长 一些,反之可短。

6.7.14孔口封闭法灌浆达到结束条件后,在较长时间持续高压

6.8.1新增条文。自的是为了保证雌幕底线达到设计要求,对 于封闭式惟幕,这一条无为重要。有个别工程忽视了这一点,留 下隐患。

的注入率相比较,达到90%以上谓“相近”;达到70%~ “减少较多”;70%以下谓“减少很多”。

6.8.5、6.8.6、6.8.7各条措施可以单独采用,也

用。措施中均未提定量要求,施工人员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掌 握。

6.9.1新增条文。施工过程(工序)质量是保证灌浆工禾 的基础。

6.9.2检查孔压水试验成果是评价惟幕灌浆工程质量的主要

据,但也应注重施工过程质量以及其它检查成果,综合进 分析。

6.9.3第2、3、4项均为灌浆工程质量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位

6.9.3第2、3、4项均为灌浆工程质量容易发生问题的 在这些地方布置检查孔,一一是针对性强;二是可以利用检 行补充灌浆,

速或静弹性模量的方法比较适宜,压水试验的方法比较间接:倡!

85%的测试值达到设计标准,小于设计标准的85%的测试值不 超过3%,且不集中。 6.9.10检查孔完成检查任务后,按技术要求灌浆有两种作法: 一是检查一段,灌浆一段;二是全孔检查完后,自下而上分段灌 浆,都是可行的。一些工程的检查孔灌浆注人了不少水泥,相反 有的工程检查孔未再灌浆,浪费了钻孔资源,甚至留下缺陷。 6.9.11灌浆孔的封孔极为重要,封孔不实,等于增加了新的渗 漏通道,以往有些工程曾发生封孔不密实的情况,给工程留下隐 封孔质量抽样检查,主要指对已完成封孔的钻孔在原孔中进 行钻孔取芯检香,其检香的数量和合格标准各工程可根据具体情 况制定。一般说,钻孔孔深应符合要求,水泥浆液结石应当连 续、密实或较密实。

7.1.1新增条文。本章主要针对平洞灌浆编写,竖井斜井和 其它地下洞室的灌浆,许多情况与平洞灌浆类似,但也有不同 因此规定“参照”执行。 7.1.3因为采用钢板衬砌时,施工方法不尽相同。有的先进行 围岩固结灌浆,再安装钢板;有的则先安装钢板,再回填混凝 土,然后进行顶拱回填灌浆。由于施工方法不同,对各类灌浆施 工顺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钢衬接触灌浆应在衬砌混凝土浇筑 结束60d后进行”,这是由于混凝土的凝固和冷却收缩的完成需 要较长的时间

7.1.4指孔口朝下的倒向孔和其它在灌浆结束后可能发生返浆

7.1.5“必要时”,即可能导致隧洞混凝土或钢板衬砌发生有害 变形的情况时。

7.1.5“必要时”,即可能导致隧洞混凝土或钢板衬砌

7.2.2意在避免混凝土浇筑后钻孔的困难,保证需要灌浆的空 间易于灌好。

7.2.2意在避免混凝土浇筑后钻孔的困难,保证需要灌浆的空

间易于灌好。 7.2.3通常隧洞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顶部仍有较大脱空,连通 市较远,一次灌浆很难填满一条隧洞的全部空腔。较好的办法是 分区段进行,这里建议每区段长度不大于3个衬砌段(50m左 右)。区段分隔的办法是当衬砌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其两端用 砌石或混凝土将端部顶拱缺口封堵严实。

2.4防止在灌浆过程中发生不易封堵的漏浆通路,致使

7.2.5对“94灌规”作了适当修改。由于隧洞顶部脱

对“94灌规”作了适当修改。由于隧洞顶部脱空区总是

在最高处,注人浆液析水后剩余的空隙也总是在最高处,所以回 填灌浆的每一序孔都应包括顶孔。这样做有利于确保全部空腔充 填饱满密实。

7.2.6、7.2.7指明灌浆方法,其中7.2.7是对“94灌规”的 补充。

7.2.6、7.2.7指明灌浆方法,其中7.2.7是对“94灌规”的

1的规定,尽量多灌浓浆;②将空隙大的部位“应灌注水泥砂 浆”,修改为“宜灌注水泥砂浆或高流态混凝土”,即工程有必要 且施工有条件时,应该这样做。

7.2.9 参见 SD134

7.2.10灌浆孔停止吸浆后延续灌注的时间,由“94灌规”的 5min增加为10min。如每隔5min记录一个数据,这样可以记录 2个数据,有利于获得更准确的情况。衡压时间长一点灌浆质量 也更好。

情况可不再进行专门封孔。回填灌浆孔如要加深作为固结 用,则可待固结灌浆完成后再按7.3.10要求封孔。

.3.3参见6.3.1条文说明。

/.3.5 环间苏序,就是每一环扎为单位进行, 如:集 1、3、5环孔为第一次序,第2、4、6环孔为第二次序,环内加 密,是指将每环上的孔间隔开来,按中间插入、逐渐加密的原则 进行钻孔灌浆。例如:先灌第1、3、5号孔,再灌第2、4、6号 孔,不可按1、2、3顺次进行。

于3个”,许多工程证明这样做是可行的。 近年来一些长距离引水隧洞、抽水蓄能输水隧洞采用了 浆,表7列出儿个工程的情况供参考。

表7水工隧洞围岩高压固结灌浆施工简况表

7.3.10孔口朝下的倒向孔和有涌水的钻孔必须采用“全孔灌浆 封孔法” 封孔。

7.4.3钢衬上预留灌孔,也常用于回填灌浆,但孔径应稍天。 7.4.4目的是使浆液在可能脱空的范围内得以流动、串通,防 止出现封闭区,同时也可减少钢衬上的钻孔数量。 7.4.5压缩空气应进行油水分离或过滤,避免将污物带人缝面 7.4.7由“94灌规”规定的1、0.8、0.6(或0.5)三个比级 修改为两个比级。意在尽量多灌注浓度较大的浆液,以减小或避 免浆液泌水后形成新的空隙。如果浓浆因黏度太大灌注困难时, 可加人减水剂。减水剂的种类和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7.4.8当竖井、斜井的钢衬接触灌浆采用本法时,如一个灌浆 片连续高度太大(如大于10m),应注意防止浆体自重压力压迫 钢衬变形。 7.4.11新增条文。小浪底水利枢纽引水发电压力钢管接触灌浆 中使用了FUKO管代替常规的钢衬钻孔灌浆法。FUKO管是德

4.11新增条文。小浪底水利枢纽引水发电压力钢管接触

中使用了FUKO管代替常规的钢衬钻孔灌浆法。FUKO管是德 国一家公司用于处理建筑物接缝的专利产品,这是一条四周带有 出浆孔的特制管子,浆液可以由出浆孔流出而不能回流,还可以 多次向管子中注浆。施工时要先将FUKO管黏结固定在钢衬的 外面混凝土收缩后容易产生脱空的部位,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 疑士凝固收缩稳定后,即可通过FUKO管进行接触灌浆。小浪 底水利枢纽采用这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1参见条文说明6.9.1。

7.5.2对“94灌规”作了修改。补充了检查孔“应布置在顶拱 中心线”,因该部位最不易回填密实;其次,对检查孔数量的要 求作了修改,原规定为“灌浆孔总数的5%”,不便于执行。 7.5.3比“94灌规”增加了(2)、(3)两种检查方法:其 2)法曾在青海龙羊峡水电站和新疆635水利枢纽使用,(3)法 曾在广西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使用,效果均较(1)法好,

中心线”,因该部位最不易回填密实;其次,对检查孔数 求作了修改,原规定为“灌浆孔总数的5%”,不便于执

7.5.3比94灌规”增加了(2)、(3)两种检查方法

)法曾在青海龙羊峡水电站和新疆635水利枢纽使用,(3) 在广西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使用,效果均较(1)法好,

更用物探手段(例如测试岩体波速)检查其质量,较坝基岩石固 结灌浆难度更大一一些。压水试验的方法技术成熟,简单易行,有 规范可循

7.5.5试段合格率由“94灌规”的80%增加到85%,

试段合格率由“94灌规”的80%增加到85%,标准略

7.5.6参见条文说明6.9.8。

规定。许多工程的实践经验表明,有较多部位经过一次、两次基 至次以上灌浆后,再进行检查时,仍有脱空感觉。为此,有些 工程规定:经过一次、两次灌浆后,如脱空面积不超过一定数 值,且经判断脱空程度不很严重,即不再进行灌浆。如太平哨 云峰、湖南镇等工程,规定为不大于0.5m²;石门工程,规定为 不大于1m。

不利于接缝灌浆的进行。另外,因接缝灌浆属充填性灌浆,要求 缝面洁净,缝内不应存在渗水和渗压,故各灌区的灌浆应在库水 位低于该灌区的条件下进行。

8.1.2在“94灌规”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拱坝和重力坝纵横缝

接缝灌浆的施工实践表明,后灌浆的灌区可能要受到先灌区 的影响,例如串浆、缝面挤压等,对灌浆质量不利。“横缝灌浆 宜从大坝中部向两岸推进”,目的是尽量减少向一个方向的累积 变形,防止坝块产生不利的侧向应力。“纵缝灌浆宜从下游向上 游推进”,目的是使由接缝灌浆可能引起的坝块变形倾向上游, 对大坝运行有利。有的时候,需要提前蓄水或汛期挡水,这时为 防止上游坝块单独受力,故先对上游第一条纵缝灌浆,可使上游 两个浇筑块联合受力,有利安全

第3款将“94灌规”中规定的上部混凝士冷却层厚度由9m 改为6m。一是因为原规定过严,施工中难以达到,有些工程因 等待上部混凝土的冷却错过了接缝灌浆的有利时机;二是近些年 来有的工程(如五强溪、二滩、三峡工程等)已按6m控制,未 发现工程质量尚题。 第4款接缝张开度大于或等于0.5mm时,采用普通水泥浆 液可以灌进。而张开度小于0.5mm时,需采取特殊措施施灌 见本标准8.7.5。

与使用充水闷管测温法测得的坝块混凝士的温度相互比较,防止

发生误差。表8为几个工程实例,供参考。

8.1.5相邻的纵缝(或横缝)灌区,系指与被灌浆的纵缝(或 横缝)灌区相隔一个坝块(或一个坝段)的纵缝(或横缝)灌 区。 8.1.6本条将“94灌规”中上、下层灌区灌浆的间隔时间由 14d改为10d。根据室内试验资料,水泥浆液在自然条件下凝固, 14d强度可达70%以上。灌人接缝中的水泥浆液受到泌水、压实 作用,其强度可比室内条件高。施工实践经验也表明,下层灌区 灌浆10d后,基本不会再受上层灌区灌浆的影响。 有条件时,上层灌区和下层灌区连续灌浆,有利于加快施工 进度。但如下层灌浆结束4h之后再进行上层灌浆,就可能对下 层灌区内已处于凝固状态但尚未有强度的浆液结石产生破坏作 用。

达100%,而高度超过15m的灌区,合格率则下降到70%~ 85%。为此本条规定“灌区高度以9m~12m为宜”。 8.2.3“塑料拔管方式”,即将充气膨胀的塑料软管按设计规定 埋人坝块接缝中,待坝块混凝土浇筑后放气拔出,形成与缝面相

达100%,而高度超过15m的灌区,合格率则下降到70%~ 85%。为此本条规定“灌区高度以9m~12m为宜”。

达100%,而高度超过15m的灌区,合格率则下降到70%~ 85%。为此本条规定“灌区高度以9m~12m为宜”。 8.2.3“塑料拔管方式”,即将充气膨胀的塑料软管按设计规定 埋人坝块接缝中,待坝块混凝土浇筑后放气拔出,形成与缝面相 通的灌浆管路系统的施工措施。 在“94灌规”的基础上,升浆和出浆设施的形成增加了 “出浆槽方式”。二滩水电站拱坝横缝灌浆采用了这种升浆和出浆 方式(图1),效果良好。

在“94灌规”的基础上,升浆和出浆设施的形成增加了 “出浆槽方式”。二滩水电站拱坝横缝灌浆采用了这种升浆和出浆 方式(图1),效果良好。

8.2.4升浆管管顶若距排气槽太远

滩大坝接缝灌浆系统典型布置示意

新增条文。出浆槽方式的特点是:取消了缝面预埋的升

浆營、出浆盒或塑料拔管系统,而用灌区底部预留水平出浆槽代 之为减少缝内阻力,将常规梯形键槽改为球面键槽。二滩水电 站的实践表明这种方式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节省材料,施工进 度快。一旦发现管路堵塞,即可重新设一套出浆槽和回浆管路, 并不受先后浇筑块顺序的制约,转缝灵活。 出浆槽方式目前仅有二滩工程横缝灌浆的经验,其它工程采 用时应注意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试验和总结。

8.3灌浆系统的加工与安装

8.3.2灌浆管路如跨越缝面,过缝措施一定要做好。通?

8.3.5实践证明,弯管段加工方法不当和工艺不严,常会造成 管路不畅或堵塞。

~30cm,厚度为塑料板3mm~5mm,镀锌板不小于0.8mm,黑 铁板不小于1.0mm。金属止浆片应作防锈处理。止浆片搭接长 度不得小于4cm,并应搭接牢固。由于塑料板可节约金属材料, 不会锈蚀,成本较低,各工程常用。 止浆片止浆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现场安装质量 及其附近混凝士浇筑和振捣密实状况

8.3.7后浇筑块混凝土浇完后何时将塑料软管拔出,应通过现

场试验确定。若干实例可供参考:湖北隔河岩水电站为24h;贵 州东风水电站为夏季16h,春秋季约20h,冬季24h;河北潘家 口水库为夏季24h,冬季48h~72h;贵州乌江渡、湖南五强溪和 东江水电站为3d。

8.3.9新增条文。规定采用出浆槽方式的注意事项。

片若埋设不好,基岩灌浆的浆液会进人基础灌区的缝面内,影响 基础灌区的接缝灌浆质量。另外基础灌区底层止浆片比较容易锈 蚀、破损,更应做好和保护好。 8.3.12强调“必须绘制该灌区灌浆系统的竣工图”。据反映 不少工程接缝灌浆系统出现问题时,查阅竣工图几乎千篇律 没能反映每个灌区灌浆系统实际埋设的具体尺寸及变更,处理时 难度极大。 8.3.13从多数工程的使用情况看,区别不同类型的管路,以选 三E

8.3.13从多数工程的使用情况看,区别不同类型的管距

8.4灌浆系统的检查和维护

8.4.1本条对“94灌规”相关内容进行了合开。每层混凝王 筑前、后,都应对灌浆系统进行检查(最好是通水检查),发现 问题及时处理,这是保证接缝灌浆系统完好,从而保证接缝灌浆 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实践经验证明,凡是这道工序控制不严 的,常会发生灌浆管路堵塞情况。 对于预埋管方式,删去了“94灌规”中要求在“先浇块浇 筑前”对预埋灌浆系统进行通水检查的内容,因为在先浇块混凝 土浇筑前的灌浆系统是由专业施工人员按8.3.1和8.3.5要求加 工、制作、清点、检查后现场进行安装的,一般不会造成管路堵 塞。另外,在先浇块安装灌浆系统时,多数是仓号准备工作基本 就绪,出浆盒和排气槽与模板四周的密封材料(水泥砂浆或腻 子)未必凝固、牢靠,如果此时进行通水检查,可能有损封闭效 果,且易造成仓号再次污染,对浇筑混凝土产生不利影响。 本条强调每层混凝土浇筑后,应进行灌浆系统的通水检套 从而判断该层混凝土浇筑中对灌浆系统有否损环,必要时采取措 施补救。

8.4.4实践经验证明:污水流人缝内和先浇缝面不

成缝面堵塞或不通畅的原因之一。有的.程米取在后浇块收仓的 将靠近接缝的混凝土浇高5cm~10cm的措施,使以后在清洗此

块仓面时,污水不会流人接缝内而从其它部位排出,效果尚好, 可供参考

8.4.5具体说,应做好下列维护工作

(1)维护仓面内灌浆系统不受损坏,严禁任何人员攀爬、摇 或改动管路,严防吊罐等重物碰撞管路; (2)确保止浆片四周混凝土振捣密实,严防大骨料集中于止 浆片附近,禁止入仓混凝土直接倒向止浆片; (3)防止混凝土振捣时,出浆盒产生错位,或水泥砂浆流 人,将出浆盒堵塞; (4)维护先浇块缝面洁净,防止浇筑过程中有污物站污缝 面

8.4.6灌浆系统的检查应有专人负责,维护应有专人值班。以

8.5灌浆前的准备工作

8.5.1充水闷管测温法是且前国内各工程均在使用白

使用此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充冷却水管内的水的温度不宜低于5℃; (2)坝块中应有多少层冷却水管的闷管测温资料,应根据灌 区的高度、冷却水管的埋设情况而定,通常一个灌区可选2~4 层的充水闷温资料,以其平均值作为该坝块混凝土的温度; (3)条文中未规定闷温时间,各工程可结合实际情况灵活掌 握。因为冷却水管埋设的层距和间距不同,所以采取的闷温时间 也可有异。如有的工程冷却水管的层距和间距为3m,闷温时间 为5d;有的工程冷却水管层距和间距为2m,闷温时间为3d; (4)闷温水的放出和测温要迅速准确,尽量减少外界气温的 影响。一般应准备三个容积为10L~20L用绝热材料制作的小 桶,将闷温的水放人桶后立即插入温度计量测,取三桶水温度的 平均值作为该层冷却管的闷温资料。 设计规定的其它方法,如预埋测温计量测法,参见8.1.4条

8.5.8这是灌浆前的最后一次检查

查中若发现仍有串、漏或管路堵塞等异常情况,尚可进行 研究好施灌措施后进行灌浆,防止在灌浆过程中再出现问是

非常困难。施工单位应根据通水检查和预灌性压水检查掌握的详 尽资料,拟订好周密可行的施灌方案,预计到可能发生的各种不 利情况,准备好应对措施,以期一次灌浆成功。否则,可能造成 全部串浆灌区无一一合格的严重后果。

8.5.13在灌浆过程中,灌浆泵与灌区间的通话和信号联系是非 常必要的。,尤其是采用多区同时灌浆方式时,通话联系会更频 繁

据施单位反映:对管路通畅,混凝土温度满足设计要求的灌 区,开始灌注水灰比为3的浆液目的!!是润滑管路、缝面。为了 尽快使浓浆充填缝面,使用较浓的浆液更有利于提高灌浆质量, 缩短灌浆时间,因此取消开灌水灰比3。

可使浆液很快充满缝面,加快灌注进度。除进浆管、排气管外, 其它管路可间断地放浆,以利缝内浆液的扩散,并可保持各管路

在灌浆过程中不被堵塞。测量放出浆液的密度和放浆量,以计算 缝内实际注人的水泥量。

在灌浆过程中不被堵塞。测量放出浆液的密度和放浆量,以计算 缝内实际注人的水泥量。 8.6.10下层灌浆结束时间亦应有所控制,上、下层灌区灌浆结 速间隔时间不官过长

束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 1h之内为好。上、下灌区在 同时进行灌浆时,灌注面积大,可能对未灌浆的邻缝灌区产生不 利影响,故要求对未灌浆的邻缝灌区进行通水平压。

GB 51143-2015(2021版) 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完整清晰正版).pdf.8.1参见条文说明6.9.1。

8.8.2对灌浆施工记录和成果资料的分析主要分为两方面: 为开灌前的条件;二为灌浆施工情况。其中最主要的是灌浆时坝 块的温度和龄期、灌浆结束时排气管的出浆密度和压力。钻孔及 槽检是评定接缝灌浆质量的辅助手段,因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

每个灌区都凿槽、钻检查孔,以进行取样、压水试验和孔 检查门作

8.8.4应从评为灌浆质量好的、中等的、不合格的各类灌区中 选取若有代表性的灌区进行钻孔取心、压水试验等检查工作 作为评定的辅助资料。不合格的灌区应多选一些,因为若该灌区 检查结果较好,灌区质量有可能重新评为合格。吉林白山水电站 大坝接缝灌浆就有通过钻孔取芯检查成果重新评定达到合格的情 况。 骑缝钻孔和槽检取样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由于能直观缝面 充填状况,许多工程仍较多采用。手工凿槽劳动强度大,可少 用。检查孔压水试验,有的工程采用单孔压水,有的工程采用双 孔压水,具体的试验方法及合格标准可视工程实际情况而定。 8.8.5“94灌规”要求每一坝段内纵缝灌区合格率不低于 70%,每一条横缝灌区的合格率不低于70%。近年来的工程实 践证明,这一标准应予以适当提高,施工中经过努力亦可以做 到,故本条文均修改为75%。

本章对“94灌规”作了较大的改动,较系统和详细地提出 厂岸坡接触灌浆三种方法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检查要求,专作 章。 9.0.3郎94灌规”中的钻孔灌浆法。 9.0.4岸坡建基面应整修平整,通常要求不平度不宜大于 10cm。如果岸坡起伏高差太大,出浆盒极易堵塞,灌浆管路也 不易安装稳固,易错位、断裂。止浆及排气设施很难形成。 9.0.5新增内容。直接钻孔灌浆法类似在有盖重条件下的固结 灌浆工艺(图3),唯其应受坝块混凝土温度和龄期限制。但由 于岸坡坝体混凝土浇筑进度不可能等待较长时间,为此本条文提 出预留横向廊道或上、下游平台,以便白后进入廊道或平台进行 岸坡接触灌浆。 采用该灌浆法避免了在要浇筑的仓号内打孔理设灌浆系统的 相互十扰现象,排除厂接触灌浆系统在浇筑过程中遭损坏的症 结。此法适用于规模较小、坡度较缓、岩基较好的岸坡坝段,

图3岸坡接触灌浆(直接钻孔灌浆法)布孔示意图(尺于单位:m)

9.0.6岸坡接触灌浆系统安装后,现场仍需检查、维护。灌前 也需做“测温、测缝、测流量”等准备工作。 9.0.7先从上、下游边缘开始施灌,可以达到封闭灌浆范围的 手的。然后再白自下而上分层分序地进行钻灌。上、下游边缘孔灌 浆的浆液浓度应适当加浓,压力适当降低。

一孔压水时,其注人率等于或接近于0,另一孔孔口不冒水

DB37/T 3090-2017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规范10竣工资料和工程验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