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551-2012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pdf

SL551-2012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SL551-201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6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30506
下载资源

SL551-201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551-2012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pdf

K.3现场监测记录表格式

K.3.1电磁式(干簧管式)沉降仪监测记录表格式见 表 K. 3. 1 。

DBJ50-071-2016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65%(绿色建筑)设计标准.pdf3.1电磁式(干簧管式)沉降仪 测站编号 沉降管

表K.3.2水管式沉降仪监测记录表 测站编号 测线编号

3.3固定测斜仪监测记录表格式见表K.3.3。

K.3.3固定测斜仪监测记录表格式见表K.3.3

表K.3.3固定测斜仪监测记录表

表 K.3.3固定测斜仪监测记录表

K.3.4铟钢丝式水平位移计监测记录表格式见表K.3.4

K.3.4铟钢丝式水平位移计监测记录表格式见表K.3.4.

,4钢钢丝式水平位移计监测记录 测站编号 测线编号

K.3.5滑动式伺服加速度计式测斜仪监测记录表格式见

表K.3.5滑动式伺服加速度计式测斜仪监测记录表 工程部位 测斜孔编号 监测日期及时间 上游/下游水位(m

K.3.6振弦式位移计监测记录表格式见表K.3.

振弦式位移计监测记录表格式见表K.3.6。

表K.3.6振弦式位移计监测记录表

K.3.7差动电阻式位移计监测记录表格式见表K.3.7

K.3.7差动电阻式位移计监测记录表格式见表K.3.7

3.7差动电阻式位移计监测记录表

程部位 测站编号 测线编号

K.3.8电位器式位移计监测记录表格式见表K.3

.3.8电位器式位移计监测记录表

表 K.3. 9 旋转电位器式三向测缝计监测记录表

K. 3. 10 多点位移计(振弦式)监测记录表格式见表K.3.10。

表K.3.10多点位移计(振弦式)监测记录表

K.3.11测压管监测记录表格式见表K.3.11。

表 K.3. 11 测压管监测记录表

K.3.12孔隙水压力计监测记录表格式见表K.3.12

表 K.3.12 孔隙水压力计监测记录表 工程部位 断面编号 测点编号 厂家编号

K. 3. 13 量水堰法渗流量监测记录表格式见表K.3.13.

表 K.3. 13 量水堰法渗流量监测记录表

断面编号 测点编号 厂家编号

K.3.14容积法渗流量监测记录表格式见表K.3.

表K.3.14容积法渗流量监测记录表 排水孔编号

K.3.15土压力计(钢筋计、应变计、锚杆应力计等)监测记 录表格式见表 K. 3. 15。

应力计等)监测记录表

正程部位 断面编号 测点编号 一家

表K.3.15土压力计(钢筋计、应变计、锚杆

K.3.16锚索测力计(振弦式)监测记录表格式见表K.3.16

1.本表仅指垂向滑动式测斜仪监测成果统计表。 2.位移正负号规定:向大坝下游或岸坡临空面方向为正,反之为负。 3.测孔深度栏包括有两种情况,即孔口位移(通常为最大位移);若 存在明显滑动面,则需分别给出滑动面上下盘界面的深度。同理, 说明 测点高程栏也露给出相应的高程。 4.当位移或滑动面位错变形较大,且变形规律性较强时,需给出合位 移、合位移方向及合位移速度栏,否则为空缺。 5.当存在滑动面时,需计算位错值,即上盘位移减去下盘位移。

K.4.5*凝土面板挠度变形监测成果统计表格式见表K.4.5。本表为*凝七面板斜坡式固定测斜仪或电平器监测成果统计表,对于垂向或水平向固定式测斜仪可参照此表编制。表K.4.5年度*凝土面板挠度变形监测成果统计表工程部位监测断面测孔编号各测点累计挠度变形(mm)测点1测点2测点3测点4测点n监测日期备注深度1深度 2深度3深度4.深度 n高程1高程2高程3高程4高程n全年最大值度特日期最小值征值日期统计年变幅1.面板挠度变形正负号规定:面板内法线方向为正,反之为负。说明2.年变幅为本年度年底值与去年年底值之差。统计者:校核者:K.4.6接缝变形(三向测缝计)监测成果统计表格式见表K.4.6。表 K.4.6年度接缝变形(三向测缝计)监测成果统计表工程部位监测断面各测点累计位移量(mm)测点1测点2测点3测点n监测日期高程1高程2高程3高程 n备注位置1位置2位置3.位置nXYXYZXYIZ全年最大值日期度特最小值征值日期统计年变幅接缝变形正负号规定:X代表开合度,张开为正,闭合为负;Y代表水说明平剪切位移,相对于稳定界面,向下游或左岸为正,反之为负;Z代表上、下剪切位移,相对于稳定界面,下沉为正,反之为负。统计者:校核者:140

7裂缝分布统计表格式见表

地下洞室(岸坡)围岩内部变形(多点位移计)监测成 表格式见表K. 4.8。

表 K.4.8 年度地下洞室(岸坡) 围岩内部变形(多点位移计)监测成果统计表

K.4.I2压力(应力)及温度监测成果统计表格式见表K.4.12 K.4.13上游(水库)、下游水位统计表格式见表 K.4.13

K.4.13上游(水库)、下游水位统计表格式见表K.4. 13。

表K.4.9年度地下洞室(岸坡)围岩内部变形(多点位移计)特征值统计表工程部位单位:mm监测测孔埋设孔口位置(m)深度最大值最小值年变幅备注断面编号位置桩号高程(m)位移日期位移日期1. 向洞壁方向位移(拉伸)为正;向围岩深度方向位移(压缩)为负。说明2.年变幅为本年度年底值与去年年底值之差。统计者:校核者:表K.4.10年度渗流压力(水位)监测成果统计表工程部位监测断面渗流压力/水位(kPa/m)上游水位下游水位降雨量监测日期备注测点1测点2测点n(m)(m)(mm)最大值全年日期特征最小值值统日期计年变幅说明需在备注中说明采用的仪器、设施。统计者:校核者:表 K.4.11年度渗流量监测成果统计表工程部位监测断面渗漏量(L/s)上游水位下游水位降雨量监测日期备注测点1测点2测点 n(m)(m)(mm)最大值全年日期特征最小值值统日期计年变幅统计者:校核者:142

表K.4.12年度压力(应力)及温度监测成果统计表工程部位监测断面压力(应力)及温度(MPa/℃)监测日期备注测点1测点2测点 3..测点n最大值日期全年特征值最小值统计日期年变幅统计者:校核者:表 K.4.13年度上游(水库)、下游水位统计表月份及水位(m)监测日期56891011120102:**::::31最高全月日期统计最低日期全年统计最高日期最低日期均值备注包括泄流情况统计者:校核者:K. 4.14逐日降水量统计表格式见表K.4.14。K. 4.15日均气温(库水温)统计表格式见表K.4.15。K. 4.16坝前(库区)泥沙淤积(冲刷)监测成果统计表(断143

面测量法)格式见表K.4.16,表K.4.14年度逐日降水量统计表月份及降水量(mm)监测日期23456781120102:::::::+*:31最大全月日期统计合计雨日全年统计最大日期总降水量总降水天数备注统计者:校核者:表 K. 4.15年度日均气温(库水温)统计表月份及气温/库水温(℃)监测日期234567891011120102::::::::::31最高全月日期统计最低日期全年统计最高日期最低日期均值备注统计者:校核者:14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总则 159 3 巡视检查 160 4 变形监测 161 5 渗流监测 163 6 压力(应力)监测 165 9 监测资料整编与分析 167

1.0.1本标准适用于运行期,也适用于施工期,因此将 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一94)“保障工程安全运行”, “保障工程安全”。

1.0.2水利部门的围堰、堤防等包括在“其他类型的

1.0.4巡视检查是工程安全监测重要一环,可以与仪器监测互

1.0.5地震反应监测和泄水建筑物水力学观测等项目,因受地 区和工程条件制约,选择性较大,故置于附录,以供参照执行。 1.0.7大坝监测仪器国家标准目前已有钢弦式、差动电阻式等 多种监测仪器,由于品种、型式繁多,故未在引用标准中列出。 1.0.8附录A.2各监测项自的测次,主要根据不同阶段(施 工、初蓄、运行)划分。由于监测频次与施工方式、降水以及蓄 水过程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本规范对监测频次规定的幅度较 大,以便于根据情况灵活选择。

1.0.9第1款中监测工程预算约占主体建筑物总投资的1%~ 2.5%,系引用水电水利规划总院取费标准。执行时可根据实际 情况增减。

1.0.9第1款中监测工程预算约占主体建筑物总投资的1%~

乐目 均属工程施工、建设和管理 单位应当进行的经常性、规范化的安全监测工作范畴。为安全鉴 定所进行的检查内容,可根据需要增减。

行的检查内容,可根据需要增减。 本条为新增内容,以弥补原规范巡视检查内容的缺失。

3.2.6本条为新增内容,以弥补原规范巡视检查内容的

4.1.3按国际测量工作者协会(FIG)在1981年提出的监测值 误差,不超过变形量1/20~1/10。由于土石坝种类、坝型、等 级的不同,难以给出统一的允许变形量要求;另外确定的精度指 标既要考虑工程的前期变形情况,文要兼顾工程相对稳定后对监 测点精度的要求。为此本标准结合实际工程要求,给出表面变形 监测点相对邻近的工作基点通用精度指标值,其水平和垂直方向 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士3mm。

4.1.3按国际测量工作者协会(FIG)在1981年提出

误差,不超过变形量1/20~1/10。由于土石坝种类、坝型、等 级的不同,难以给出统一的允许变形量要求;另外确定的精度指 标既要考虑工程的前期变形情况,又要兼顾工程相对稳定后对监 测点精度的要求。为此本标准结合实际工程要求,给出表面变形 监测点相对邻近的工作基点通用精度指标值,其水平和垂直方向 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士3mm。 4.1.4由于习惯上将“竖向位移”统称为“垂直位移”。为统 起见,恢复原“垂直位移”提法。 4.2.2布设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网的目的:一是为土石坝工程 建立变形监测基准,并通过监测网复测对基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做出检验与评价;二是通过监测获取工作基点的坐标、高程。 4.3.3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在土石坝内部水平位移监测中应用 较为广泛,但其名称与*凝土坝监测中使用的引张线容易**, 前者为监测沿钢丝展布的轴向位移,而后者为监测与垂直钢丝轴 向的横向位移,两者功能完全不同,应予以注意。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型监测仪器的应用,横梁式 沉降仪和深式测点组监测方法自前已很少应用。因此删除了原规 范中的横梁式沉降仪和深式测点组监测内容。另外,水平向固定 式测斜仪在坝体分层垂直位移监测中开始应用,并取得了初步成 果,因此本条款增加了水平向固定式测斜仪的内容。 为了解坝基的垂直位移情况,采用大量程位移计连接位移传 递杆,并延伸至坝基深部,以监测坝基面的沉降。在本标准中将 改装后位移计称为坝基沉降计。

变形,效果不够理想。目前有些工程开始应用固定式测斜仪,在

工程实际应用中,应注意采用正确的仪器结构(如固定测斜仪测 头与杆件连接方式、测头间距及传感器角度设置等)及数据处理 方法,以取得理想成果。 在*凝土防渗墙挠度监测中,采用测斜仪(滑动式或固定 式)监测已获得较好成果,因此本条中增加了应用测斜仪监测的 内容。

4.5.1*凝士面板与项体填筑料

已成为目前*凝土面板坝存在的工程问题之一。当前不少工程采 用大量程位移计的组合埋设对其面板进行脱空监测,并取得了成 功经验。因此本条增加了脱空监测内容

位移计是常用的手段之一。为此增加了多点位移计的内容

5.1.2已建土石坝渗流监测设施更新改造时常用钻孔

.2已建土石坝渗流监测设施更新改造时常用钻孔理设仪器 应避免破坏或影响渗流安全关键部位的结构,如坝趾、心墙, 之间反滤部位,保证工程渗流安全。

5.2.2监测线布置与工程轮廓尺寸与渗流场分布有关,并

大量已建土石坝在除险加固时,坝体内设置防渗墙防渗,本 条补充了在防渗墙前后设置渗流监测点,以监测防渗墙的防渗 效果。

5.2.3测压管透水段不是指测压管上花管段,而是指测压管外

敷设透水材料的区域。透水材料的长度取决于监测的目的与监测 部位渗透特性,通常坝体测压管透水段比较短,对于绕渗或地下 水位蓝测的测压管,其透水段相对较长,

5.2.4 坝区大气气压一年的变化在 2~3kPa。开敞式渗泛

设施中安装水压力计监测水位时,水压力计的量测数值与大气压 有关,故在有条件时,应同时观测记录坝址气压,进行气压修 正,以获取准确水压力。

.2透水性较强的坝基,一般沿坝轴线设置防渗体,由于

5.3.2透水性较强的坝基,一般沿坝轴线设置防渗体

测横断面有限,可在横断面之间防渗墙前后增设测点,以便全面 了解防渗体的防渗效果,

5.3.3测压管一般是在工程竣工后钻孔安装,考虑到隐函

施工困难,为保证接触面埋设测压管的有效性,将原规范透水段 和回填反滤段的长度0.5m改为小于1.0m。

5.5.2分布式光纤温度测量系统具有精度高、长距离分不

续监测的特点,突破了自前监测点式分布瓶颈,已在国内外土石 坝渗漏监测中应用,并积累一定应用经验,本条款建议应用该项 监测新技术。

别是在周边缝的边缘部分。 沥青*凝土心墙或斜墙在施工过程中的温度较高,一般常用 的仪器及电缆不能满足要求。设计时应先估算施工期可能出现的 最高温度,采购或研制符合要求的耐高温仪器及电缆,当无法得 到符合要求的产品时,经批准后在超高温部位可不设置仪器。 6.4.3在防渗墙内埋设应力应变仪器时,应做好仪器的定位 主要有钢丝绳法及钢筋笼法。其中钢丝绳法更加可靠和简易,是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其所用沉重块应选用铸铁而不宜采用*凝 土块

6.4.3在防渗墙内埋设应力应变仪器时,应做好仪器的 主要有钢丝绳法及钢筋笼法。其中钢丝绳法更加可靠和简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其所用沉重块应选用铸铁而不宜采月 土块。

9.1.4考到计算机技未的普通运用,本茶款要求建立监测资 料数据库或信息管理系统,对监测资料形成电子化文档DB45/T 2149-2020标准下载,并在此 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提高监测资料整编的效率和可用性。

2.2考虑监测设施和仪器设备的变更,如校测高程改变、 和设备维修、设备或仪表损坏、失效报废或改(扩)建等, 可能导致测值的非正常变化,为便于分析原因,这些变更情 应作为监测设施和仪器的考证资料记录在案。

9.3.2强调刊印成册的整编资料应生成标准格式电子文

设包括MICROSOFT的WORD及EXCEL文档、AUTODH CAD文档、ACROBAT的 PDF 文档等

9.4.1为满足工程安全评估的需要,对蓝测资料及时分析是十 分必要的,本条款提出各个阶段资料分析的基本要求及其工作 重点。

DB13/T 2971-2019标准下载9.4.4由于测量因素(包括仪器故障、人工测读及输人

生的异常测值会影响分析成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此本务 见定了在资料分析时,应对测量因素产生的异常值进行处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