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 352-2020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SL/T 352-2020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8.3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1403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T 352-2020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及配混凝土试件的成型与养护

7.1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工作度(VC值)试验 (1)碾压混凝土的振动液化与工作度关系。 1)碾压混凝土的振动液化与工作度:碾压混凝土的振实 过程及原理与常态混凝土相似。拌和物在振动的作用下其颗粒 围绕某一不稳定平衡位置作颤振运动,并借助自身的质量向下 产生位移,浆体在振动作用下发生了液化。逐步挤压了拌和物 各组分之间的空气所占的空间,空气逐渐排出,因此拌和物得 到逐步增实。碾压混凝土特别十硬,内摩阻力大到自身质量所 不能克服的程度,必须供给辅助力量,才能使其完成液化过 程。通常的办法是施加压重,压重物的振动对拌和物做功,使 其颗粒下移直至液化。从振动开始到表面液化完成的时间 (s),因拌和物的干湿而异,它可以作为工作度的衡量标准, 通常称VC值。 2)振动下拌和物临界液化时间和振动参数关系:碾压混凝 土拌和物受振动产生液化需要能量,除了压力以外,这能量主要 央定于振动参数频率和振幅。对同一拌和物采用不同频率 不同振幅(或加速度),测得临界液化(出浆)时间必然不同 不同频率、振幅及振动加速度对液化临界时间影响的试验结果见 图2和图3。 图2的试验结果说明,碾压混凝土振动液化临界时间随振幅 曾大而降低。图3的试验结果说明,碾压混凝土的振动液化临界 时间随振动加速度的增加而降低,加速度在5g~10g范围内变 化平稳。加速度小于5g时,振动液化临界时间随加速度减小而 急剧增加。同时也说明,要用临界液化时间作为衡量工作度的标 准,必须在固定的振动台和相同的振动参数下进行。 3)附加压重质量和振动液化临界时间关系:常态混凝土的

图2不同振幅下频率与振动 液化时间的关系

图3加速度与振动 液化时间的关系

工作度以落度表示,干贫混凝土和零落度混凝土可以用VB 值表示。但碾压混凝土特别干硬,用标准4.3节的维勃稠度试验 方法,出浆时间较长且难于判断准确。试验表明某岸坡挡土墙施工组织设计,只要增加压重 质量,出浆时间就会明显缩短,而且随压重质量的增加逐渐趋于 稳定,不同表面压重质量与振动液化临界时间关系如图4所示。 它说明碾压混凝土振动增实过程中表面压重质量对拌和物液化作 用有明显影响,随着表面压重质量的增加,液化临界时间减小, 当压重增至17.75kg液化临界时间为15~20s。

图4表面压重质量与振动液化临界时间

7.2碾压混凝土拌和物表观密度试验 碾压混凝土表观密度测定采用容量筒法。 (1)容量筒容积: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单位体积质量的测 定为配合比设计计算材料用量提供了依据,也是对设计表观 密度的检验。相应于粗骨料最大粒径40mm、80mm的拌和 物,容量筒容积分别定为20L、30L。目前国内及国外碾压 混凝土所用粗骨料最大粒径为40mm及80mm左右,大于 80mm粒径的粗骨料很少应用。 (2)试验时压重块质量的确定:试验表明,试验时拌和物表 面承受的动压力的大小对表观密度和强度有一定的影响。当每平 方厘米面积上平均作用50g力时,所得强度值较高。为使表观 密度试验时拌和物的密实度能接近于强度试验成型时碾压混凝土 的密实度,故规定进行表观密度试验时,压重块总质量按压强为 4900Pa计算求得。 (3)成型振动时间的确定:从拌和物振动液化原理及液化过 程考虑,拌和物受振表面出浆,说明拌和物已经达到临界液化: 也就是说,这时拌和物已基本上密实了。试验表明,用本规程所 规定的振动台振动同一拌和物,不论用什么样的容量筒,只要装 料高度一致、单位表面积上压重质量一致,出浆时间差别并不 大。因此,用VC值控制振动时间是可行的,但为了保证拌和物 充分振捣密实,适当延长振捣时间是必要的。故规程中规定“下

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含气量试验

含气量试样成型采用维勃振动台,需要一套卡具,使含气量 量钵固定在振动台上。碾压混凝土试样装入量钵后置于振动台上 振动液化,使其达到密实。根据抗压强度试验,当表面压强达到 4900Pa时,强度最高,也即密实度最大,以此换算得混凝土表 面压重需15kg。振动时间与抗压强度规定相同。

7.4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凝结时间试验

对碾压混凝土的室内试验和现场实测结果说明,可取用贯入 阻力一历时关系曲线上转折点对应的时间作为初凝时间,测试结 果如图5~图7所示。 实践表明,初凝时间不宜用作判别碾压混凝土仓面直接铺筑 允许时间,因为铺筑允许时间一般短于初凝时间。碾压混凝土仓 面直接铺筑允许时间应由现场试验确定

图5碾压混凝土拌和物 初凝时间测定实例 (天生桥工程室内试验)

图6 碾压混凝土贯入阻力 与历时的关系 (铜街子工程室内试验资料) 397

图7温度对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初凝时间的影响 (铜街子工程实例)

1994年颁布的SL48《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提出了 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凝结时间测定方法(贯入阻力法)。实施中有 科研和施工单位反映,贯入阻力一一历时过程线上决定初凝时间 的拐点不易取得,甚之没有拐点出现。因此,对该试验方法的适 用性提出置疑 碾压混凝土与常态混凝土凝结时间测定都采用人阻力法 两者的区别在于:①常态混凝土初凝时间测定时测针截面积为 100mm²,终凝时间测针截面积为20mm²。而碾压混凝土初凝和 终凝时间测定采用统一测针,测针截面积均为20mm²;②常态 混凝土初凝时间由贯入阻力为3.5MPa的点确定,而碾压混凝土 初凝时间由贯入阻力一一历时关系中的拐点确定。 常态混凝土贯入阻力仪力值的最小分度值一般为5N。由于 测定碾压混凝土贯入阻力的测针直径变细(截面积相差5倍), 碾压混凝土初凝阶段的贯入阻力约70~200N。因此将常态混凝 土贯入阻力仪用于测定碾压混凝土贯入阻力,测出的贯入阻力值 波动较大,拐点处会模糊不清,不易判断。为此,提出采用高精 度贯入阻力仪,测量误差士1%,分辨力不大于0.1N。该仪器比 常态混凝土贯入阻力仪分辨率高出50倍,可以准确地测定不同

历时碾压混凝土拌和物的阻力值,清晰地显示出碾压混凝土凝结状态的变化。试验表明,采用高精度贯入阻力仪测定的贯人阻力波动小,贯人阻力的突变拐点分辨清楚。试验测定的试样全部出现拐点,贯入阻力与历时关系图的特性是:贯人阻力一一历时关系由两段直线组成,水化初期贯人阻力值较低,增长速率也较缓慢,至一定历时直线斜率突变,出现一个拐点,增长速率增加。7.5碾压混凝土试件的成型与养护方法本节是将成型的内容从原标准6.5碾压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中抽取出来的。(1)成型振动机械的选择。碾压混凝土的现场施工是依靠振动碾压实现的,因此室内试验采用振动与施压相结合模拟现场施工情况。国产1m振动台实测振动频率为47.67Hz,标准压重下测定的振动加速度为5.07g。振动成型器重35kg,振幅3mm,振动频率47Hz。两种振动机械的频率、振幅都在较佳的工作范围内。选用国产振动台外加压重及振动成型器所进行的试验结果列于表4中。表4#振动台与振动成型器对比试验结果配比用料91d28d施振配合比水灰比水泥粉煤灰振动分层抗压时间抗压编号/(kg//(kg/外加剂机械与否强度弹模/(kg/强度/%/s/MPa/GPam")m")m3)/MPaA10. 89030木0.2振动台60不分6. 3G10.89030木0.2振动台40二层6.3E10. 89030木0.2振动器40不分5. 8H10.89030木0.2振动器40二层6. 4E20.89030木 0.2振动器不分7. 2H20. 89030木0.2振动器40二层8. 4399

表4(续)配比用料91d28d施振配合比水灰比水泥粉煤灰振动分层抗压时间抗压编号/ (kg//(kg//(kg/外加剂机械与否强度弹模强度/%/s/GPam3)m")m3)/MPa/MPa压不R250.89030糖0.25振动器25分弹7. 010.625.5二层压不R270.89030硅3.0振动器25分弹7. 611.028.1二层R340.759842木0.2振动台不分7. 110.522.3R350.709741木0.2振动台不分11.820.7注:表中“木”代表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糖”代表糖蜜减水剂,“硅”代表硅灰。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相同的配合比,只要选定的压重和振时合理,无论是振动台还是振动成型器,均可达到相近的密实度,强度也相近。但同时也可看到,强度相近时,振动成型器成型的混凝土静态弹性模量大于振动台成型的弹性模量。这是由于振动台所提供的能量或振动波是自下而上传递并逐步衰减的,即使分层振动也不能减小振动能量沿高度方向的衰减,所以分层振时对强度并无改善(见A1及G1)。而振动器则相反,它的振动能量是自上向下传递并递减的。利用分层的办法可以使混凝土上下层获得能量大致均匀,从而使密实度增大,强度提高。因此,若成型高度较大的试件(如导热及徐变试件)振动台不但很难达到振实要求,而且试件上下的密实度不均匀造成较大的试验误差,除此之外,振动成型器比振动台更接近施工碾压的实际情况。根据试验结果及国内振动机械设备的情况,碾压混凝土试件400

既可采用振动台成型也可采用振动器成型,但对高天试件以振动 成型器为佳。 (2)单位面积压重质量的选择。 碾压混凝土在施工和成型中承受振动和压力,单位面积上压 重质量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选用振动台进行不同压重质量对碾 压混凝土强度影响的试验,试验中使用三级配碾压混凝土拌和 物,湿筛去除大于40mm的粗骨料,分别选用单位面积上的压 强为2450Pa、4900Pa、7350Pa、9800Pa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列 于表5。

表5压强对碾压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注:拌和物VC值为20s。

试验结果表明,选用的压强越小,要达到较高的碾压混凝土 强度所需的施振时间就越长。从施工角度考虑,单位压重过小技 术上难以达到要求。因此室内试件成型的单位面积上的压重质量 须与施工情况接近。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规定成型压重压强按 4900Pa计算。 (3)施振时间的选择。 在选定振动机具及单位面积上的压强以后,施振时间就是振 实程度的决定因素。它直接反映碾压混凝土拌和物接受振动能量 的多少,而拌和物只有接受足够的能量才能密实。若达不到相应 的能量,拌和物就不能充分液化,内部气泡排出不充分,试件就 不密实;然而过量的振动造成浆液流失,碾压混凝土不均匀。这 两种情况都会使碾压混凝土强度降低。

为了确定合适的振动时间,我们用振动成型器对不同配合比的拌和物进行振实成型试验,考察其28d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列于表6中,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碾压混凝土拌和物越干硬、工作度越大,达到最佳密实度所需要的施振时间也越长。表6人成型施振时间对碾压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不同施振时间的配比用料砂料工作度28d抗压强度/MPa编号水泥粉煤灰细度VC分层外加剂/(kg//(kg//(kg/模数/s15s20s30s40s50s/ %m3)m3)m)P969059木0.21.0315不分6.757.888.038.13Q969030木0.21. 0330不分6.036.886.557. 02EI969030木0.22.0820不分5. 705.205.80H1969030木0.22.08二层6. 206.406.00(4)取消用维勃试验振动台成型试件方法。虽然国外规范规定可以用维勃试验振动台成型碾压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但根据我国使用情况,均采用振动成型器成型试件,其优点是成型抗压强度试件的速度比维勃振动台快许多;振动成型器不但可以成型抗压强度试件,也可成型其他试验试件,特别是分层成型的试件。7.6碾压混凝土表观密度试验(1)碾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必须采用密实度控制。通常用相对密实度表示,即实测混凝土表观密度与理论表观密度(按绝对体积法计算的单位材料总重量)的比值百分率。(2)美国混凝土学会要求碾压混凝土的密实度达98%以上,柳溪坝达98%~99%。苏联的研究证明,碾压混凝土密实度下降1%,强度下降8%~10%。(3)为使实测的混凝土表观密度尽量接近理论表观密度,402

取样时,混凝土拌和物应具有足够代表性,且应包括全部粗 骨料。 (4)严格控制碾压混凝土的振实时间。振实时简对表观密度 的影响见表7。从中可见随振实时间的延长,碾压混凝土密实度 有所提高。为了与强度试验成型振实时间相一致,表观密度试验 试件成型的振实时间也规定为2~3倍VC值。同时考虑到碾压 混凝土成型后有部分游离水会分泌蒸发,碾压混凝土的表观密度 应以养护3d后测得的表观密度作为现场施工时密实度的控制标 准表观密度。

表7振实时间对碾压混凝士表观密度的影响

(5)铜街子工程采用核子密度仪现场测定的碾压混凝土表观 密度见表8。从表可见只要碾压混凝土密实,其相对密实度均可 达98%以上。

表8碾压混凝士表观密度的现场测定值

本方法参照SL/T264《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制定。 (1)边界条件。两向应力条件下的剪切试验,应该是在两 则无摩擦阻力的条件下进行的。试件在剪力盒中,在法向应力 和水平推力的作用下,加力板与上、下底板接触会产生摩擦阻 力,从而产生水平方向的约束。由于滚轴的摩擦系数很小,试 件上端(或下端)加上滚轴排后可以认为未对试件产生水平轴 向约束。 表9是不同上、下边界条件下碾压混凝土抗剪试验结果。从 表中可以看出,不同边界条件对碾压混凝土的抗剪强度试验结果 有较天影响。当只在试件上端加滚轴排而下端不加时,可以看成 试件上端不受水平约束,下端轴向有水平约束。试件无水平方向 推力,这正与重力坝设计单位长度坝体的两向受力情况相似。同 时,试验结果表明其抗剪强度也居于另外两边界条件的抗剪强度 之间,说明上端加滚轴排,下端不加滚轴排的模拟方法是正 确的。

表9不同上、下边界条件下碾压混凝土抗剪强度

(2)最大垂直荷载。抗剪试验中加于试件上的最大垂直荷载 重应满足大坝设计要求。垂直荷载可按4~5级施加,坝项高100m 级重力坝最大法向应力不低于3MPa,200m级重力坝不低于 6MPa。试验时应尽量综合利用一块试件得到更多的资料。 3)试件注水饱和。使试验结果接近于坝体蓄水所处状况

碾压混凝土本体存在着渗水的原因:①用水量超过水泥水化 所需水量,而在内部形成毛细孔通道;②骨料和水泥石界面上的 微裂隙;③碾压不密实而造成的孔洞。 液体完全流过材料形成渗透,渗透流量可用达西定律表 示,即

渗透系数K反映材料渗透率的大小,K值越大,表示渗透 率越大;反之,则渗透率越小。 渗透性测试方法必须与渗透性评定标准相适应。我国和苏联 采用抗渗等级作为评定标准,欧美和日本则采用渗透系数。抗渗 等级评定是根据作用水头对建筑物最小厚度的比值大小,分别提 出不同的抗渗等级。 渗透系数评定碾压混凝土的渗透性比抗渗等级物理概念清 楚;与现场坝体压水试验测定参数一致,便于室内和现场试验分 析比较;同时,吸收国外经验和对外技术交流方便。所以增加了 碾压混凝土渗透系数测定方法。 测定碾压混凝土渗透系数的试件有圆柱体和立方体。圆柱体 和立方体试件只沿液体流动方向受压,更接近大坝实际情况。

在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场计算中,绝热温升一历时函数关系是 特别重要的热性能参数。随着电子计算机和有限元法的发展,复 杂结构的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准确计算。但是必 须准确选择碾压混凝土热学性能参数,使其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否则即使方法准确,所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仍有较大的差异。 根据绝热介质不同,碾压混凝土绝热温升测定仪分为水循环 绝热式和空气循环绝热式两种。本试验方法对绝热温升测定不做 硬性规定,但必须满足以下技术条件:试件尺寸大于最大骨料粒 径的3倍;试验温度10~80℃;试验跟踪精度士0.1℃。 碾压混凝土绝热温升增长的物理表现是:出搅拌机(或刚入 绝热箱)碾压混凝土的温度称为初始温度,此时绝热温升值为 零。以后随着水泥开始水化产生热量,绝热温升逐渐增高,最后 达到一个稳定值。绝热温升T是历时t的函数,即Tf(t): 应满足以下数学条件:①当t=0时,T=f(o)=0;②当t=α 时,T=f(αo)=T。(定值);③T=f(t)在(0,αo)区间单调 增加;④dT/dt=g(t)在(O,o)区间单调减小。 碾压混凝土掺加了大量粉煤灰,水化温升持续时间很长,根 据有限的试验历时(一般28d)确定最终绝热温升(T。)是困难 的,且有较大的随意性。本试验方法提出利用双曲线型函数特 性,根据实测绝热温升值推断最终绝热温升T。

式中n一一由试验确定的系数。 当t=0时,T=O;当t=8时,T=T。;当T=T。/2时, 二n,即n表示绝热温升为最终绝热温升一半的历时。 美国垦务局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混凝土绝热温升一一历 时表达式为

式中㎡由试验确定的系数。 式(4)是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计算惯用的表达式。根据我 国目前采用水泥和掺合料的品质,提出另一种碾压混凝土绝热温 升一一历时表达式,即

7.25碾压混凝土拌和物仓面贯入阻力检测

用手持式贯入阻力仪测定碾压混凝土拌和物现场预布砂浆试 样的贯入阻力,实时监控层面间隔时间。当实测贯入阻力等于层

面直接浇筑充许间隔时间所对应的贯入阻力限值,此时现场层面 已达到允许间隔时间临界状况,应及时覆盖上层碾压混凝土。 提出这种监控方法的理念是,碾压混凝土层面特性主要取决 于碾压混凝土振动液化时浮出层面的砂浆性质,而这种砂浆性质 可用其贯人阻力表征。 龙滩坝上游围堰现场仓面,用手持式贯入阻力仪测定仓面碾 压混凝土贯入阻力的结果如图8所示,

7.26碾压混凝土表观密度现场检测

图8手持式贯入阻力仪实测的仓面贯入阻力 (龙滩坝围堰现场实测)

本试验采用表层型核子水分一密度仪,用透射法测量刚碾压 完毕的混凝土层的表观密度。其基本原理是:从发射源放射出的 丫射线穿透被测试的介质后,探测器接收到的射线强度与介质 密度的关系为:

p一一介质密度,g/cm; d一一放射源到探测器的距离(即源距),cm。 当放射源、源强、源距确定之后,被探测器测到穿透介质的 射线计数率N仅与被测介质的密度有关,两者的相关性见图9。 据此,通过测量射线计数率N,可测定被测介质的密度β。

Y射线计数率与被测介质密度的关系(i

碾压混凝土表观密度现场测定时应注意: (1)为防止碾压完后混凝土表面泌水,影响测定密度值,须 在20min内测定。 (2)为了消除在不同条件、不同地区下放射性本底的差异, 以及放射源衰减等影响因素造成的测量误差,试验前应用标准计 数计进行仪器检验,满足仪器技术指标后才能使用。标准计数检 验方法见SL275《核子水分一密度仪现场测试规程》。 (3)为消除所用原材料(特别是花岗岩地区)成分对密度测 量的影响。应采用工程材料及配合比配制碾压混凝土标准试块进 行标定。 (4)碾压层混凝土表观密度检测深度应尽量与层厚相近。 (5)碾压混凝土表观密度为单位体积的质量(包括拌和水)。 (6)标准试块如采用木制试模制作,木模内面应涂防水材 料,以防混凝士试件失水。

本次修订重新编写了本节试验方法,增加基准表观密度测 定,并根据现场实际操作情况,将仪器现场标定用试件由边长 450mm立方体修改为600mm×600mm×400mm棱柱体,将进 行4个深度测量改为进行等深度4个方向测量。

本次修订删除了原标准7.2节“射钉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该方 法由原水电部第三工程局的周孝正和原交通部公路研究所的蔡正咏 等合作在1991年研制成功,本标准95版修订时引人。“射钉法检测 混凝土强度”方法的原理是用射钉贯人混凝土中,根据贯入深度来 推定强度,可以避免如回弹仪受混凝土表面状态的影响,在三峡工 程对外交通工程、河南省的一些水利工程中应用效果较好。现在逐 步被淘汰主要是由于安全管制的原因,射钉弹的购买和携带都存在 可题,外出检测时射钉弹在乘坐飞机和火车时均属于危险品,无法 随身携带和办理托运,故导致这种检测方法逐步失去使用价值。

若换能器平置于无缝的混凝土表面上,相距同样为d,测得传 播时间为t。,则t。u一d,代人式(7),则可得垂直裂缝深度h

8.5超声波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

钻孔间测距修正:一般钻孔可认为是一条直线,如果两钻于 直线不平行,则需修正。简单的处理是:可按梯形考虑,以两首

上查找,如长径比为2.0的芯 样试件抗压强度,除以0.83 可换算成长径比为1.0的芯样 试件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 可不换算。 混凝土芯样圆柱体试件 与150mm立方体试件之间 的强度换算系数,是根据二 滩水电站关于试验尺寸对混 凝土强度影响的研究成果 (见表10),和本规程规定长 径比为2的芯样强度/长径比 为1的芯样强度=0.83,

f 15o / f 10 = 0. 95,f 1so / f 200 =1. 05 等而编制的。

图10不同长径比芯样的 抗压强度换算系数

表10圆柱体与立方体试件的强度比

8.7混凝土与岩体接触面、碾压混凝土层间

本项试验方法,依据SL/T264《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 程》,结合碾压混凝土层间结合原位直剪试验特点制订。 本项试验方法已在铜街子、岩滩、龙滩等水电工程上应用, 经100余块剪切面积分别为50cm×50cm、70cm×70cm试体的 现场检测,证明试验方法简便合适,试验结果能够较好地反应碾 压混凝土坝体层面抗剪特性与应力、应变性能。成果经设计采用 与工程运行的考验,具有可靠性。部分现场试验结果见表11。

8.8混凝土中钢筋半电池电位检测

本方法的基本原理:混凝土中钢筋半电池电位,是测点处钢 筋表面微阳极和微阴极的混合电位。当构件中钢筋表面阴极极化 性能变化不大时,钢筋半电池电位主要决定于阳极性状:阳极钝 化,电位偏正;阳极活化,电位偏负。 依据美国ASTMC876StandardTestMethodforCorrosion Potentials of Uncoated Reinforcing Steel in Concrete (混凝土中 无保护层配筋的腐蚀电位的标准试验方法)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 院研究报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的无破坏电测法》编 写的。 已饱水或接近饱水的混凝土,其中钢筋由于缺氧,阴极极化 性能很强。这时测得的钢筋半电池电位为负,而钢筋往往还未生 锈,因此不能采用本法。 用预湿混凝土的方法,未能使钢筋半电池电位在5min内变 化在土2mV以内,原因是整个测量电路的电阻太大,或是由于 外来杂散电流的影响。无论哪种情况,均不宜再用本法。

8.9海砂、混凝土拌和物中氯离子

试验基本原理:用氯离子选择电极和甘汞电极置于液相中测 得的电极电位E,与液相中氯离子浓度C的对数,呈线性关系, 即E=K一0.0591gC。因此,可根据测得的电极电位值来推算出 氯离子浓度。

本章名称由“水泥砂浆”修改为“水工砂浆”,与建筑砂浆 中的水泥砂浆区别,以防混淆。同时,将各节名称中的“水泥砂

9.5砂浆凝结时间试验

本次修订新增试验方法。砂浆凝结时间与4.9节混凝土拌和 物凝结时间试验的检测方法基本相同,但在试验时只使用 20mm截面积的测针测试贯入阻力

本次修订新增试验方法。水工砂浆吸水率与其耐久性紧密 相关。

9.9砂浆粘结强度试验

有关技术文献介绍的粘结强度检测一般采用张拉或剪切两种 方法。按照试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准确度高的原则,本方法 采用“8”字形砂浆粘结试件测试抗拉强度的试验方法。 本方法的“8”字形试模模腔尺寸和拉伸夹具,引用自DL T5193一2004《环氧树脂砂浆技术规程》5.10节环氧砂浆抗拉 强度测试方法中的试模和夹具

9.10砂浆轴向拉伸试验

砂浆极限拉伸试验的基本要求是:沿试件横截面拉应力应均 匀分布,无较大偏心;沿试件长度应有一均匀应力段。在此均匀 应力段上测得的极限拉伸值和轴心抗拉强度,才是较真实的。试 件形状和尺寸,是经过试验确定的。加载时,试件中部等断面段

应力分布均匀,拉断时,断在渐变段的概率高。 研究表明:偏心率在20%以内,对试验结果影响不大,因 此条文规定试件偏心率不得大于20%。 砂浆试件相对于混凝土试件断面较小,材料较均质,抗拉强 度和内部产生微细裂缝的荷载较大。因此,规定砂浆试件的加荷 速度为0.24kN/min,预拉荷载为25%30%破坏荷载。

本次修订在各方法中均增加了试验基本原理一节,以方便理 解条文内容。

本次修订新增试验方法。不溶物含量是水质控制的一个重 参数。

XJJ 113-2019标准下载本次修订新增试验方法。不溶物含量是水质控制的一个重 参数。

本附录配合比设计方法中包括了常态混凝土、碾压混凝土和 海水环境混凝土等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公式(A.2.2)中的保证率系数t没有 赋值,是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复杂,不同工程部位有不同保证 率P要求。大体积混凝土要求P为80%;体积较大的钢筋混凝 土结构要求P为85%~90%:薄壁和厂房结构要求P为95%。 故给出表A.2.2强度保证率P和保证率系数t的关系,以供 查用。 水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长,混凝土承受荷载时间晚,为了 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尤其是掺加掺合料的混凝土,设计龄期常 采用90d或180d,由公式(A.2.2)计算的配制强度是指设计龄 期的抗压强度。 对港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设计抗压强度一般为25~ 30MPa,比按耐久性要求的水灰比最大允许值所配制的混凝土强 度低。自前施工质量验收,不能通过现场检测工程结构中已浇筑 的混凝土拌和物的实际水灰比进行验收,只能通过混凝土试件的 强度检测进行验收。因此,有必要规定按耐久性要求的水灰比最 大允许值所对应的混凝土强度,以便对混凝土质量进行双控。所 以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确定配制强度时,提出两个强度指标 由设计强度计算配制强度和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水灰比所决定的强 度。国外标准,按耐久性要求也规定了最低强度值,如美国 ACI357MarineandOffshoreConcreteStructures(海洋和近海 混凝土建筑)规定龄期28d圆柱体抗压强度最低为35MPa。 本次修订,在A.5常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部分,新增了 A.5.2泵送混凝土、A.5.3抗冲磨混凝土、A.5.4面板混凝土 等配合比设计原则性规定。分别参考DL/T5330《水工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规程》、DL/T5207《水工建筑物抗冲磨防空蚀混凝 土技术规范》、SL49《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SL228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等标准编写。 本次修订删除了原标准A.7.3~A.7.6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 最高限值、南方海港规程浪溅区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指标 不同暴露部位混凝土拌和物水胶比最大充许值和最低小水泥用量 等条文,有关内容直接引用SL654《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 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的规定

附录B水工砂浆配合比设计方法

在日常使用中,经验不足的技术人员容易混淆水工砂浆与建 筑砂浆,两种砂浆的区别是: (1)所用的施工部位和建筑物所处环境不同。水工砂浆用于 经常或周期性地受环境水作用的水工建筑物,在工民建工程中有 时也应该使用水工砂浆,如经常浸泡在水中的建筑基础砌石所用 的砂浆。建筑砂浆,包括砌筑砂浆、抹灰砂浆、勾缝砂浆及特种 砂浆等,主要用于基础、墙壁、柱、地面等工民建工程,水利工 程的附属建筑物,也会用到建筑砂浆。 (2)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方法不同。水工砂浆的设计方法与试 验内容基本上与水工混凝土相同,配合比设计按照本标准附录B 进行,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使用复合硅酸盐水泥、砌筑水 泥;各项性能试验按照本标准第9章“水工砂浆”,不测试保水 性、分层度等性能。建筑砂浆的配合比设计按照JGJ98《砌筑 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220《抹灰砂浆技术规程》等标 准进行,性能试验按照JGJ/T70《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标准》进行。

DB43/T 1712-2019 银行业金融机构智能预警系统安全防范要求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咨询服务中心

水工建筑物/材料与试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