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0625-2010 机井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GB/T 50625-2010 机井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50625-201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1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25492
下载资源

GB/T 50625-201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50625-2010 机井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主要符号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执行。

主要符号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扶

3.1.2地下水超采已给我国许多地区带来了严重的不可逆转的

GB 50341-2014标准下载3.1.4由于对地下水资源评价必须在统一评价降水 蒸发 地表

水、地下水及其相互转化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机井规划时不宜单独 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实际情况也难操作。用水需求及供需分析 是全国和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一部分,同时供需分析需要对不 同用水户和不同水源统一进行供需分析,内容涉及面广、技术要求 高,并要经过多次反复的综合协调,还要通过有关部门审批,工作 专业性强,不适合在机并建设中独立开展。故条文中规定应采用 全国和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成果,

3.1.5因工业的类型太多,对水质的要求差别太大,目前还没有, 也很难有统一的水质标准,因此规定工业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有 关工业生产的用水标准。

好;辽宁省阜新市水利局在砂、砾石含水层中用锤击法打辐射井, 积累了很多经验。80年代以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通过试 验和生产实践,在砂、砾类含水层打辐射井取得了成功经验,特别 是在粉细砂、细砂等弱透水性砂层含水层中打辐射井提出了一整 套技术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业与生活用水、农田灌溉排水 基础工程降水、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

3.3.6供水管并投产后,常因需要定期检修设备、洗并或处理意

故障等而停止供水。为保证总供水量不至减少,需要进行 的设计和建设。备用并的数量按设计出水量确定。过去备 数量按设计出水量的10%确定,对于深并及设备检修耗时 ,似有不足。因此,本条规定“备用井的数量宜按设计水 0%~20%设置”,实施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

本条提出了对地下水保护的

4.1.2机井设计首先应该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再根据区域地

4.1.2机井设计首先应该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再根据区 下水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要求,进行供水水源论证,在论证 可行后,进行后续工作

4.1.2机井设计首先应该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再根据区域地

4.1.3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开采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调整开采方案,因此在并群设计时,要同 时布置长期观测网,对地下水开采动态进行监测。地下水长期观 测网的布置和长期观测孔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 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的规定。在单并设计时,在并管外侧设 置地下水位观测管,观测的层位要与开采层位相同,观测管内径不 小于30mm。

4.2 机并设计出水量

4.2.1机并设计出水量应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的性 质及厚度、预计的成井类型和地下水开采设计降深,选用稳定流相 应公式(潜水完整井、潜水非完整井、承压水完整井、承压水非完整 井)计算理论设计出水量。然后进行抽水试验或利用已有的抽水 试验资料,绘制抽水试验的流量降深曲线,求得的经验公式计 算,代入设计降深,求得设计出水量,理论设计出水量和试验计算 出水量相互印证,确定出设计出水量。

过滤管有效孔率,对于具有多层滤水结构的过滤管,其孔隙 率是各层滤水结构孔隙率乘积;充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不得大于 0.03m/s。用设计出水量作为并壁进水量,计算并壁的进水流速: 当计算的井壁进水流速大于允许并壁进水流速时,应调整过滤器 的长度或增加开采段的并径,使并壁的允许进水量大于或等于过 滤管的进水能力,过滤管的进水能力应大于或等于设计出水量。

.3.2并身结构设计应根据设计出水量确定抽水设备,进而

4.3.2并身结构设计应根据设计出水量确定抽水设备,进而确定 开采段并管内径;再根据含水层岩性确定井管与井孔壁间距,推算 出开采段的并径,由此上推,设计井身结构

4.3.9基岩地区不下过滤器管井的开采段并径,应根据

本进入并内,二是固定并管,延长机并使用寿命。

4.3.12管并设计,宜设置水位测量的观测管,观测管的进水段长 度应大于过滤器的1/3。

水水质条件、经济合理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对于城镇和工业供水 水源管并,因其供水保证率要求高,使用年限长,应采用钢管、铸铁 管材或高强度塑料管;农业灌溉管井,应侧重于经济性和实用性 管井深度大于150m时,采用钢管、钢筋混凝土管或塑料管材;管 井深度小于150m时,可采用混凝土管、塑料管等管材。 4.3.21缠丝过滤器的设计,骨架管的穿孔形状、尺寸及排列方 式,应按管材强度和加工工艺确定,条孔孔隙率小于圆孔孔隙率

式,应按管材强度和加工工艺确定,条孔孔隙率小于圆孔孔隙率 圆孔孔隙率不大于35%,筒时骨架管上纵向垫筋数量应根据管井 确定,垫筋高度宜为6mm~8mm,使缠丝与管壁间留有2mm~

4.3.22缠丝过滤器的孔隙尺寸,应根据含水层的颗粒组成和均 匀性确定,碎石土类采用d20为碎石土类含水层筛分样颗粒组成 中,过筛重量累计为2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沙土类采用d5为砂 土类含水层筛分颗粒组成中过筛重量累计为50%时的最大颗粒 直径。

4.3.27滤料应选用磨圆度好的硅

水层岩性确定。中砂以上的含水岩层,滤料的倍比系数采用 (6~8)ds0。粉细砂含水层,在加大充填滤料厚度时,加大滤 比系数,当含水层颗粒均匀系数大于3,且充填滤料厚度达20 ~250mm 时,倍比系数可加大。Ds=(10~20)dsa

4.3.29填砾厚度和含水层颗粒相关,颗粒小应适当加大填

度。根据国内外工程实践,中、粗砂含水层,填砾厚度宜大于 100mm;粉、细砂含水层,填砾厚度宜大于150mm是合适的。滤 料应选用磨圆度好的硅质砂、砾石充填,滤料上部应高出过滤器上 端,底部宜低于过滤器下端2m以上。

4..30分层填砾时,为防正细颗粒含水层滤料下沉,导致管并浦

4.4.1大口井的构型一般分为圆筒形、截头圆锥形、阶梯圆筒形 和缩颈形(倒阶梯圆筒形)等四种,由于截头圆锥形大口井施工时 稳定性差,故不常用,本条仅列出三种。根据受力和施工条件,采

用沉井法施工的大口井,大部分采用阶梯圆筒形。在土体稳定的 地层中,利用大开槽法施工的大口井,一般采用圆筒形。在一些丘 陵山区,由于石料充足和施工条件限制,多采用缩颈形干砌筑井。 基岩大口井,由于施工困难,其构型多为圆筒形

大口并井径与井的出水量有一定的关系,根据非完整井的

出水量计算公式,并径与出水量成正比,但并径超过一一定范围,出 水量不可能无限增加。铁道部第一设计院资料,大口井井径超过 3.0m,出水量增加缓慢;广西省建委综合设计院试验,大口井井径 增加到10.0m,水量不再增加。其次,采用自重和不排水下沉施工 的大口井井径较小,采用加重排水下沉施工的大口井井径较大,采 用缩颈形人工开挖砌石的大口井井径较小。第三,从建并造价上 看,井径越大,造价越高,反之井径太小,在需水量一定的情况下 要增加井数,这不仅增加配套费用,而且增加了管理费用和难度。 因此,井径的选择应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出水量、施工方法和造价 等因素,综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方可确定。根据调查,大口井 并径般为2m~12m,常用4m~8m。 大口井井深由含水层埋藏深度、厚度决定。根据调查资料,大 口并并深一般为3m~20m,常用3m~~12m。并深大于20m,施工 困难,投资大。但在山前覆盖稳定层较厚时,旱筒可以适当加深。 为了使并壁进水孔堵塞后井底进水仍能保证一定的出水量 含水层在10m以上的大口并一般都采用非完整井,并底至不透水 层的距离不小于0.3m~~0.5m,一般为1.0m~2.0m。 4.4.3并筒壁厚应通过强度计算求得。沉并法施工沉井设计的 主要内容为强度计算和下沉验算,有关计算方法参照现行国家标 准《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和现行中国工 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 规程》CECS137相关规定。大开槽法施工的井径一般不超过 4.0m,按照本条所列的经验公式估算井简壁厚,经过实践验证基 本符合实际。

主要内容为强度计算和下沉验算,有关计算方法参照现行国家标 准《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和现行中国工 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 规程》CECS137相关规定。大开槽法施工的井径一般不超过 4.0m,按照本条所列的经验公式估算井筒壁厚,经过实践验证基 本符合实际。

4.4.4一般沉法施工设刃脚,大开槽法施工设底盘,本条仅规

定了刃脚和底盘的构造要求。刃脚设计参照现行中国工程建设标 准化协会标准《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规程》 CECS 137 的相关规定。

4.4.5井底反滤层是大口井的最优进水结构,具有进水面积大, 渗透流速小、不易涌砂和堵塞、容易施工、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含 水层厚度较大时,尽量采用井底进水。 4.4.6以井底进水的非完整大口并,为保证出水水质和防止井底 涌砂,般均在井底铺设反滤层。并底反滤层应尽量铺成半球形

渗透流速小、不易涌砂和堵塞、容易施工、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含 水层厚度较大时,尽量采用井底进水。

4.4.6以井底进水的非完整大口井,为保证出水水质和防止井底 涌砂,般均在井底铺设反滤层。井底反滤层应尽量铺成半球形 或锅底形,

4.5.1辐射井集水井不直接集取地下水,主要作用是辐射孔施

4.5.1辐射井集水井不直接集取地下水,主要作用是辐射孔施 工、储存辐射管内来水和安装水泵将水排出井外的场所。因此,集 水井井径主要取决于施工辐射管的设备大小、井下施工的要求以 及水泵抽水要求,与出水量大小关系不大。本条仅规定了井径不 小于2.50m,上限未作规定。 集水井深度视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和施工技术而定。一般情况 下,集水井深度愈深,含水层透水性愈好,辐射井出水量愈大,即集 水井深度愈深,开采数量愈大,但目前的施工技术文使得集水并深 度不能太深,在砂砾层中集水井最深达到40m深。因此,集水井 深度可根据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技术等因素确定。 集水井井筒结构设计应按照不同情况进行应力计算。漂浮下 管法施工的集水井井简结构设计的数据,均采用实践和计算后的 数值,作为设计的依据。 4.5.3辐射管(孔)管径设计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计算方法。砂砾

含水层的管径可以按管井过滤器规格设计。对于管长,一般情况 下,每条辐射管的出水量随管长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辐射管长度 增加管内水流阻力也增大,辐射管的单位出水量则逐渐减小,在辐

射管管径和井中水位降深一定的情况下,辐射管长度达到某长 度,其集水量不会随管长增加而增加,因此,辐射管也不宜太长。 本条规定的辐射管(孔)管径和管长的有关数据,均系采用本规范 条文说明第3.3.4条中列出的有关单位的试验研究报告。 4.5.4辐射管(孔)允许最大人管流速,砂、砾层是地下水允许最 大渗透流速,土层是防冲流速。

5.1.1经调查,现有凿井队最低级别为丁级。因此,条文中规定 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凿井队施工,是指具有丁级(含)以上 资质的凿井队

5.1.3施工前,进行现场踏勘十分必要,凿井施工单位要了解施

工现场是否具备施工所需的水、电、路、施工场地(即通常说的“三 通一平”)等条件,并要收集了解当地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以便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能够促使施工单位更加全面了解掌握有关 施工所需的技术资料,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一份好的施工组织设 计,能够指导机井施工有计划、有措施、有条不紊地进行,是确保机 井施工实现安全、优质、按时完成的一份重要纲领性文件。

5.2.1自前我国钻机市场上,钻机品种较多,每种钻机都有它的 适应性和局限性,可因地制宜选定。钻机选择总的原则,应根据管 井设计的孔深、孔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并考虑钻机运输、施 工、水电供应条件等因素确定。一般回转式正循环钻机适应在松 散层、基岩层、黏性土和砂土类地层钻孔;回转式反循环钻机适应 在黏土、砂、卵砾石层地层钻孔;冲击式钻机适应在松散层、黏土、 砂、卵砾石层地层钻孔;冲抓式钻机适应在黏土、砂、卵砾石层、漂 石地层钻孔。 5.2.2钻机及附属配套设备的安装,将对凿井施工安全及成井质

量带来重要影响,必须做到基础坚实,安装平稳,连接牢固,布局合 理,便于操作。对于安装钻机时,与地上及地下重要建筑物及设施 间的安全距离问题,由于遇到的情况将会相当复杂,要求也不一 样,很难统一规定。故本条删去了原规范相关条款中的一些具体 要求,修改为:“安装钻机时,钻机与地上及地下重要建筑物及设施 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应符合有关行业施工现场的规定”。 5.2.3钻进工艺应包括钻进方法、冲洗介质、泥浆质量、井孔防斜 及事故预防。选择适宜的钻进工艺,是确保成井质量的关键因素 之一。原规范规定的相关条款内容要求,经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故 仍沿用。 并孔倾斜度是成井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无其是采用填砾过 滤器的管井与井泵安装孔段更为重要。故在钻进过程中,要合理 选用钻进参数,特别注意防止孔斜。

5.2.4钻并成孔后,要用疏孔器进行疏孔破壁,将钻进

本条规定疏孔器长度宜为6m~8m,这是因为蔬孔器长短与 疏孔质量有关,疏孔器愈长纠正孔斜段效果愈好,有利于并孔上下 畅通保证安全下管;同时还规定破壁钻头要比使用的原钻头直径 大10mm~20mm,目的是将孔壁的泥皮破坏掉,以增加井的出水 量。 换浆的目的是清除并孔内稠泥浆和孔底沉淀物,以保证下管 深度、填砾质量、便于洗井,提高成井质量。正确的换浆方法,是不 断地向靠近井孔的泥浆循环沟中均匀的注人少量清水,使流出孔 口的泥浆逐步稀释,严禁向泥浆池内大量注入清水,要使孔内泥浆 逐渐由稠变稀,不得突变。本条规定换浆质量应达到“泥浆密度应 小于1.1,出孔泥浆与人孔泥浆性能应接近一致,孔口捞取泥浆样 应达到无粉砂沉淀的要求”。 试孔(亦称探孔)是在下管前最后一次检查井孔是否圆、正、直 和上下畅通,校正孔深,以便顺利安全下管,试孔合格后应立即

5.2.5管并地层岩性的确定有两种情况,一是建并处

5.2.5官开地层性的确定有两种情况,一是建并处的地层(包 括含水层)埋深、厚度、岩性及颗粒组成等资料已比较清楚,管井地 层岩性则可根据水文物探测井资料及钻进岩屑综合分析确定;参 考现行国家标准《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一99的规定,在钻 进中采取地层的岩土样,可全面了解地层、含水层的岩性、结构以 及颗粒组成,为评价含水层的特征及进行管并过滤器设计、井管安 装提供可靠依据。钻井成孔后,下管前进行井孔电测,进一步校正 含水层位置、厚度和分析地下水矿化度,有利于更加准确地进行井 管组合、排列及确定填砾与管外封闭位置,提高成井质量。 5.2.6为了使井管居中安装在并孔内,保证使并管周围的回填砾 料(或井孔回填封闭材料)水平厚度一致,采用填砾过滤器的管井 下管时安装找中器是十分必要的。其数量应根据并深和并管类型 确定。原规范“每井至少安装2组”的规定是符合实际的,一般应 安装在井深底部和中部。由于无砂混凝土管井与混凝土管井每节 并管长度仅1m左右,下管时由于井管接口多加之管材强度较低: 下管时井管抗弯能力差,故应适当增加找中器的数量。 5.2.7采用填砾过滤器的管并,在并管安装完毕后要及时进行填 砾,以防并壁塌事故的发生。填砾时严禁利用小车将砾砂直接 到入井孔或只在井孔一侧回填,正确的回填方法是:沿井管四周连 续均匀填人,随填随测填砾高度,及时校核数量。当发现填入数量 及深度与计算有较大出入时,应及时找出原因并排除。 对于不良含水层与非开采含水层在井管外要进行封闭,使用 的封闭材料一般有黏土球、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可根据井型与要求 严格程度来选用。但其封闭效果应达到设计要求。 5.2.8原规范规定“填砾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洗井并补填砾料”,实 践中也有许多管井是在井管周围全部回填、封闭完毕后洗井,参考 现行国家标准《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一99,引用了“洗井 应及时进行”的原则规定。 · ·65·

括含水层)埋深、厚度、岩性及颗粒组成等资料已比较清楚,管井地 层岩性则可根据水文物探测井资料及钻进岩屑综合分析确定;参 考现行国家标准《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一99的规定,在钻 进中采取地层的岩土样,可全面了解地层、含水层的岩性、结构以 及颗粒组成,为评价含水层的特征及进行管并过滤器设计、井管安 装提供可靠依据。钻井成孔后,下管前进行并孔电测,进一步校正 含水层位置、厚度和分析地下水矿化度,有利于更加准确地进行井 管组合、排列及确定填砾与管外封闭位置,提高成井质量。

进中采取地层的岩土样,可全面了解地层、含水层的岩性、结构以 及颗粒组成,为评价含水层的特征及进行管并过滤器设计、井管安 装提供可靠依据。钻井成孔后,下管前进行井孔电测,进一步校正 含水层位置、厚度和分析地下水矿化度,有利于更加准确地进行井 管组合、排列及确定填砾与管外封闭位置,提高成井质量。 5.2.6为了使井管居中安装在井孔内,保证使井管周围的回填砾 料(或井孔回填封闭材料)水平厚度一致,采用填砾过滤器的管并, 下管时安装找中器是十分必要的。其数量应根据井深和井管类型 确定。原规范“每井至少安装2组”的规定是符合实际的,一般应 安装在井深底部和中部。由于无砂混凝土管井与混凝土管井每节 并管长度仅1m左右,下管时由于井管接口多加之管材强度较低, 下管时井管抗弯能力差,故应适当增加找中器的数量。 5.2.7采用填砾过滤器的管并,在并管安装完毕后要及时进行填 砾,以防井壁塌事故的发生。填砾时严禁利用小车将砾砂直接 到共孔求口在共孔一侧尚歧正确

料(或井孔回填封闭材料)水平厚度一致,采用填砾过滤器的管井 下管时安装找中器是十分必要的。其数量应根据井深和井管类型 确定。原规范“每井至少安装2组”的规定是符合实际的,一般应 安装在井深底部和中部。由于无砂混凝土管井与混凝土管井每节 井管长度仅1m左右,下管时由于井管接口多加之管材强度较低, 下管时井管抗弯能力差,故应适当增加找中器的数量。

5.2.7采用填砾过滤器的管并,在并管安装完毕后要及

砾,以防井壁塌事故的发生。填砾时严禁利用小车将砾砂直接 到人井孔或只在井孔一侧回填,正确的回填方法是:沿井管四周连 续均匀填人,随填随测填砾高度,及时校核数量。当发现填入数量 及深度与计算有较大出人时,应及时找出原因并排除。 对于不良含水层与非开采含水层在井管外要进行封闭,使用 的封闭材料一般有黏土球、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可根据井型与要求 严格程度来选用。但其封闭效果应达到设计要求。 5.2.8原规范规定“填砾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洗井并补填砾料”,实

践中也有许多管井是在井管周围全部回填、封闭完毕后洗井,参考 现行国家标准《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一99,引用了“洗井 应及时进行”的原则规定

5.2.9洗并质量应达到出水量和水位基本稳定、水清砂净的基本

要求。本条参考现行国家标准《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 99,引用了“出水量应接近设计要求或连续两次单位出水量之差小 于10%的规定

5.2.10为厂与现行国家标准《供水管并技术规范》GB

99、《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一2001及相关规范标准名 词一致,原规范中的“试验抽水”名词,修改为:“抽水试验”。但管 并施工中的抽水试验与供水水文地质勘察中的抽水试验其要求是 有区别的。作为管并施工中的抽水试验是以确定单并出水量及相 对应的动水位为目的,做抽水试验时不需布置观测孔,抽水试验时 一般只做次大降深抽水即可。 管井出水含砂量标准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供水管井技术规 范》GB50296一99和原规范的要求拟定。

5.3.2列举大开槽法施工的基本要求和应符合的有关标准。 5.3.3列举沉井法施工的基本要求和应符合的有关标准。 5.3.4对大口井滤水结构部分,规定了滤料应过筛以确定滤料粒 径,同时应除去杂质泥土,然后备料量方,以便施工时砾料数量清 楚,符合设计要求。

5. 4 辐射并施工

5.4.1目前集水井成孔主要采用三种方法:沉井法、冲抓锤钻进、 反循环回转式钻进法。另有冲击钻进法、泵吸锤钻进法但较少采 用。目前集水井下管方法,常用的有漂浮下管法、分节下管法、托 盘下管法3种。漂浮下管法,是利用井水浮力,使预制的封底集水 井筒漂浮在井孔中,利用水浮力和井筒重力调节沉浮,将井筒1节 节由孔口下入,这种方法须保证并筒接口面的封闭止水的质量,由 于接口牢固,止水效果好,浮力得到控制,施工安全、顺利,因此适

宜于不同井深的集水井。分节下管法,仅适用于黄土、粘土 土层稳定性的限制,下管井深小于30m。托盘下管法是在夫 砌筑边下沉,适用于井深小于20m、并径小于2.5m的集水

无法成孔。故本条规定“回填土不宜用卵砾石、碎石或其混合料” 5.4.3在砂砾含水层中的辐射管(孔),采用顶进法、套管法施工 因有顶、旋转、拔、高压水冲的要求,必须用液压式水平钻机。另 外,砂砾含水层水量相对较大,采用液压式水平钻机,可以保证施 工安全。 顶进法施工,是将滤水钢管用钻机直接打进含水层,顶进过程 中含水层中的粉粒进人滤水钢管内,随水流人集水井排走,同时使 粗粒挤到滤水钢管周围形成天然反滤层。 套管法施工,是用液压式水平钻机将套管打进含水层,再从套 管中插进滤水管,然后脱掉钻头,拨出套管,把滤水管留在含水层 中,滤水管在开始排水时,能带出含水层中的粉粒,使粗粒挤到滤 水管尼龙网外部形成天然反滤层 辐射井研究初期,在集水并井筒上预埋孔,打辐射管设控制排 砂装置。在生产实践中发现,若预留预埋孔,水平钻机就位非常麻 烦,另外,为适应各种滤水管直径的需要,预埋孔不得不留大,这样 在辐射管施工中容易发生井喷。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生产 实践验证,可以不设置预理孔和控制排砂和密封装置,改用直接在 集水井井壁开辐射孔,孔径略大于套管(滤水钢管)外径10mm~ 15mm,利用此空隙进行排砂,施工安全方便,避免发生井喷,但我 国情况各异,预埋孔和控制排砂的密封装置设置与否,应因地制 宜,故不作统一规定。

5.4.4在黄土及黏土裂隙含水层辐射孔钻进时,随看水平钻杆加

4.4仕黄 有向上偏移的趋势,因此在开始钻进时,应有意将水平钻机白 向下倾斜3°~5°,防止钻孔向上偏移过大。

6.2机泵与输变电配套

6.2.2井用水泵的选配,原规范规定:“当机井动水位理埋深大于 8.0m时,宜选用潜水电泵或长轴深并泵。”本条改为:当动水位埋 深大于充许吸程时,宜选用潜水电泵或长轴深井泵。因为离心泵 允许吸上真空高度一般在3.3m~8.2m.,各泵不一,且随着流量、 扬程的变化而改变。因此,不宜以8m深度为限,统一要求。宜根 据各种规格型号的离心泵的充许吸程确定,比较合理。 6.2.5井泵配套间隙宜能保证泵体在安泵段井管内顺利安装和 正常运转。考虑到井管连接时,会产生的允许垂直偏差和机并投 产后可能发生的偏斜,因此,要求安泵段井管内径与泵体外径,必 须留有适当的间隙。苏联《给水、外部管网及构筑物设计规范》供 水管井部分规定:“当深井泵的电动机位于井上部时,开采井管的 直径(即安装泵体的井管内径)应比水泵的标定直径大50mm。”据 调查,国内市政供水和灌溉部门都注意留有足够的间隙,一般安泵 段井管内径比泵体外径大50mm~100mm。据此,原规范规定金 属井管最小内径与泵体最大外径之差不得小于50mm,非金属井 管其差值不得小于100mm。经实践证明,是合理的。 6.2.6泵机配套是为泵选配适宜的动力机。长轴深井泵和潜水 电泵一般是泵机成套和整体供应,不需另行选配动力机。对其他 泵型,都要选配相应的动力机。在供电条件较好地区宜选用电动 机。因为电动机启动容易,操作简单,运用可靠,运行成本较低。 而在无电或供电较困难的地区可选择柴油机。柴油机具有灵活机

6.2.5并泵配套间隙宜能保证泵体在安泵段并管内顺利安装禾

电泵一般是泵机成套和整体供应,不需另行选配动力机。对其他 泵型,都要选配相应的动力机。在供电条件较好地区宜选用电动 机。因为电动机启动容易,操作简单,运用可靠,运行成本较低 而在无电或供电较困难的地区可选择柴油机。柴油机具有灵活机 动,适应性强的优点。电动机配套,安全系数采用1.1~1.3,柴油 机配套,安全系数采用1.2~1.4。小功率取大值,大功率取小值

红长期头政 6.2.8机并装置效率系指抽水系统,包括水泵、动力机、管路系统 及传动系统的综合效率。是衡量机并抽水装置配套合理与否及效 率高低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为了验证新机泵 的装置效率:电动机配套不低于45%,柴油机配套不低于40%的 正确性,专门给原陕西省地下水工作队下达了“机井装置效率指标 试验研究”课题。课题组进行了广泛调查,收集北方各省(市、自治 区)机配套资料,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 机泵。采用室内测试和野外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三种类型并泵 (离心泵、潜水电泵、长轴深井泵),二种动力机(电动机、柴油机): 三种输水管材(钢管、橡胶管、塑料管)和附件等,经过不同组合配置: 形成了具有产泛代表性的机泵装置,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和试验,取得 了大量数据。在此基础上,经筛选得到3730眼规律性较强,且具有代 表性的不同类型、不同使用年限的单并资料。经系统分析并通过优化 计算,得出了三种类型机泵不同使用年限的装置效率,详见表1。 根据表1所列的实测数据,验证了最初确定的:“新机泵装置 效率指标,电动机配套不低于45%,柴油机配套不低于40%”是合 理的,故本条文仍继续沿用。

表1不同使用年限机并装置效率

6.3井台、井房、出水池配套

6.3.4为保证工业、生活供水机井的供水安全,本条文规定了应 建造井房。而对于灌溉机井,宜分别情况根据需要而定。 6.3.5机并因没有并盖或防护设施,造成人、畜掉落井内的事故 经常发生,因此本条文规定了“机井的防护设施,应能保护机泵和 人畜安全,并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管井应加井盖,并盖宜坚 固耐用,不易搬动。大口井、辐射井应加上井盖或设置防护栅栏或 围墙”,这是原规范没有的

6.3.7为便于对机并的监测,本条文规定了设置必要的监测设施

6.3.7为便于对机并的监测,本条文规定了设置必要的监测设施 和设备。

7.1.1、7.1.2机井工程包括机井施工、配套工程施工两个相对独 立的工程,这两个工程应分别由相应资质的施工队伍来完成,因此 在组织验收时,应对机井施工情况和配套工程建设情况分别组织 验收。对于井群工程,验收工作应在每眼单井均通过验收之后进 行。 7.1.3机井工程验收既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有关记录、文件和分析

验收。对于井群工程,验收工作应在每眼单井均通过验收之后进 行。 7.1.3机井工程验收既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有关记录、文件和分析 成果资料进行验收,又要采取适当方式在施工现场对施工结果进 行验收。

7.1.3机井工程验收既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有关记录、文件和分析

7.1.3机井工程验收既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有关记录、文件利 成果资料进行验收,又要采取适当方式在施工现场对施工结 行验收。

7. 2 机并施工验收

7.2.2现场验收应在资料文件验收的基础上进行,通过资料文件 可了解机井施工状况,通过现场验收可以检查有关记录、验证施工 结果。每一项施工过程均应当有验收要求,一般可参照施工设计 要求,以不低于设计标准为限来认定是否可以通过验收。 对于不同供水性质的机井,其验收标准(如对于孔深、孔斜、井 水含砂量、抽水试验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尺度内具体掌握, 一般情况下,以生活饮用为目的的机并,其验收标准应高于工业和 农业机井;取深层水(包括基岩水)的机井验收标准应高于取浅层 水的机并验收标准;设计取水年限长的机井验收标准应高于设计 年限短的机井。 对于大口井和辐射井的施工验收应包括隐蔽部位的隐蔽检查 和验收,应对井筒的制作进行中间验收。

7. 3 机井配套验收

7.3.1、7.3.2本条文明确了机井配套验收的条件和质量要求。 机并配套应由有相应资质的企业进行施工,在重要过程须有监理 方监督外,还必须对施工重要过程有文字记录,包括记录人的签 名。配套验收可参照施工设计要求,以不低于设计标准为限来认 定是否可以通过验收。对于保证人员安全的电路和井盖等防护措 施应当有专业人员验收。配套应达到使用方便、安全、高效的要 求。

8.1.1对机井改造与修复应纳入机并建设和管理。因此,机井改 造与修复前应通过现场抽水试验或探查以取得可靠资料,经诊断 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确有改造或修复的 必要和可能时然主部门批准层可进径连版

问题产生的原因,开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确有改造或修复的 必要和可能时,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改造或修复。 8.1.2我国现有机井中,有相当一部分因布局不合理或受损,不 能正常发挥效益,其中有不少可以通过改造和修复重新发挥正常 的功能。因此,应按国家有关要求,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方案和措 施对这部分机井进行改造或修复。 信

能正常发挥效益,其中有不少可以通过改造和修复重新发控 的功能。因此,应按国家有关要求,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方案 施对这部分机井进行改造或修复

8.1.3为保证机并改造或修复的质量,本条文规定了应由具有相 应资质等级的单位实施并按合同进行现场验收。

8.2.1本条文将机并正常使用中的装置效率:电动机配套低子 35%,柴油机配套低于30%作为需要改造的标准,是根据原陕西 省地下水工作队完成的《机井装置效率指标的试验研究》成果,通 过分析研究得出的。 8.2.2本条文关于机井节能控潜改造的措施是参昭水利部开展

碧桂园塔吊基础施工方案(45P)-公众号(建筑教程资料库)发布.doc8.3.2内套补管法、外护管修并法、活口竹棕套管法、先拔后下换 管法或先下后拔换管法的要求如下:

8.3.2内套补管法、外护管修并法、活口竹棕套管法、先

原因造成的涌砂、水质变坏,进咸水、苦水的机并。修补时,宜在环 管部位,内套塑料管、铁皮套管或竹棕套管,重新封闭井壁管段。 封闭长度应超过坏管部位上下各3m以上。封闭时,应首先查清 封闭段即坏管位置深度,管内不得有堵塞物,对错口的井管接口 处,应用闯管器纠正顺直后,方可进行补管。 2采用外护管修并法,适用于浅部坏管维修。选用的护管筒 内径应比井管外径大100mm~150mm,宜用1.75mm~2.5mm 厚钢板卷成,护管长度应大于破管上下边沿各0.5m,一般开挖深 至预定管长,有困难时,可加压送下管位,然后在护管内与并管壁 之间,灌注水泥浆,堵住漏洞。 3采用活口竹棕套管法,适用于浅层的大口径管井和多孔混 凝土管并过滤器部分井管损坏时修复。活口竹棕套管宜用竹片纵 横编制而成,外包棕皮,使用时卷起来用补并器送入并内,下并内 后利用竹片弹力紧贴井壁。 4机井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生脱节、管破、涌砂,或因井管弯 曲和地下水位下降,机井更新水泵,需要将小口径机井管换成便于 安装较大水泵的井管时,宜采用先拔后下换管法或先下后拨换管 法进行拨管和换管。 · 1)先拨后下换管法,应先确定坏管位置,计划换管深度。在井 管内超过这个深度的1.5倍处,用豆子袋或海带包进行封闭,将井 眼堵塞。再用直径160mm小钻头,沿井管口四周钻孔4个~6 个,深度宜超过计划换管位置0.5m,并将并管外壁四周土层松动 掏空,若遇有填砾层,应采用泥浆泵或空压机加压上返,使滤料进 地表沉砂池。然后割管提管,在提管过程中,如遇并管质量差, 可采用割管器切割分段提拨。并管拔出后,按成并工艺下管,应先 清孔,按计划设计要求扩大井径,换浆、疏孔、试孔,用打印器摸清 管口情况,用导正器、活腰盘,套接变径管,逐节下管。 2)先下后拨换管法,应先在超过换管深度3m~5m处进行封 闭堵塞井孔并在井内安装扶正器,支撑固定井管。再按正常泥浆

回转钻进方法,在井口四周钻孔4个~6个,深度超过换管位置 3.0m,每钻进一次,用偏圈冲击一次,如此反复进行,直至预定深 度。然后封闭已下好的外部大井管,填泥球外封,待沉实后,起拔 管内扶正器,提出原井管。若为金属井管,则应先割或反丝后提 出,并在原井管顶端外与已换井管下部接口处,用水泥浆封闭连接 约3m段。3d后打开井管内封闭物,进行抽水试井。 8.3.3、8.3.4洗井方法和机井遗物卡井打捞方法的详细技术要 求,可参考庞庆信、丁芳文著《旧井修复与机井挖潜改造》水利电力 出版社,1989

9.1.1~9.1.4为了确保人身安全,防止地下水遭到污染,对已达 到报废标准的机并,应按程序报批及时进行报废处理。机井报废 审批程序一般应由机井所有者向有权审批该井取水许可的水行政 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该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组成专 家组进行鉴定,达到报废标准的机井由该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 批。同时该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批准报废的机并提出具体的处理 方法,并监督实施。统计部门对批准报废的机井予以注销登记。

9.2.2由于机并报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全国各地地质与水文 地质情况干变方化,建井材料、建井深度、投资、井的出水量以及建 并的困难程度也各不相同,对机并报废的标准认识是不一样的 所以无法制定一个统一的机井报废标准,只能制定一个原则性标 准,实践中各地再具体规定

9.3.1~9.3.3处理报废机并必须行动及时、方法措施科学合理: 以免造成地下水水质遭到污染以及人身遭到伤害。对于因地下水 水质发生变化或受损无法修复而报废的机并,规定采用回填的方 法处理,主要是考虑这类机井已彻底报废,无再生机会,所以采用 回填的方法处理。但回填必须密实RB/T 034-2020 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指南.pdf,以使地下水不遭到污染。 9.3.4机井报废后,应对地面以下一定深度的井管进行割除,以 利干机耕或建筑施工等。

统一书号:1580177·555 价:17.00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