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607-2022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理检测规程.pdf

DB36T 1607-2022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理检测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6T 1607-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8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68448
下载资源

DB36T 1607-202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6T 1607-2022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理检测规程.pdf

ICS93.160 CCS ~ P 59

OB36/T1607—202

Regulationfor supervisiontesting of the qualityof waterconservancy anc hydropowerprojec

工业和信息化局商住楼更换供热管网工程施工方案DB36/T16072022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理检测规程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与定义 1基本规定 5平行检测 6跟踪检测 7见证取样 3专项检测 附录A(资料性)平行检测计划

DB36/T1607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江西省水利技术中心、江西安邦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戴国强、张乐文、吴晓彬、高江林、胡松涛、林太清、周永门、*剑、李焱 陈芳、简鸿福、吴永风、刘振、张宇驰、熊焕淮、周云水、**、尹康、涂明、章李乐、熊小光、陈修 平、熊亚铖、孙冰、李龙杰、徐济刚、刘斌。

DB36/T1607—2022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理检测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水利水电工程监理检测的术语与定义,基本规定以及平行检测、跟踪检测、见证取样、专项检测等相关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监理检测工作,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和其他涉水工程可参考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SL288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检测testing通过仪器、设备等对工程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工序、设备或实体质量进行试验或者量测以获取相关数据。3. 2检测人员inspector具有相应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从业资格且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3. 3平行检测parallelinspection监理单位按照有关规定或监理合同的约定,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取样,送项目法人委托或认可的具有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试验的活动。3. 4跟踪检测trackinginspection1

DB36/T16072022

监理单位按照有关规定或监理合同的约定,在施工单位实施试验(检测)取样时,监理人员应按照 定的比例监督施工单位取样、送样以及试样标识和记录,并与施工单位送样人共同在送样记录上签 字的活动。

在项目法人或监理机构见证下,由施工单位取样人员现场取样,共同送到具有相应资质 测单位进行检测的活动

检测计划testpla

的工程或具体的建设内容,制定的检测项目、方

4.1监理机构应核验承担监理检测单位的资质、试验范围、人员资格、检测能力等条件。 4.2监理检测工作进度应与工程进度同步。监理机构应要求检测单位及时出具检测报告并进行统计。 4.3监理检测中的不合格项目,应进行复检。复检宜由第三方检测单位实施,复检应双倍取样。当复 检合格时,要分析引起不合格项目的原因;复检不合格时,施工单位及时处理,处理后重新进行检测。 复检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4.4当监理对工程材料或实体质量有疑问时,应进行检测。 4.5监理检测工作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其他有关规定

5.1.1平行检测单位不应与承包人自检的检测单位为同一单位。承担平行检测的检测单位,不得承担该 项目的竣工验收抽检。 5.1.2平行检测单位不得与所检测工程的施工、设备制造(供应)等单位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 关系。 5.1.3监理机构可自行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平行检测,但需要发包人认可。也可由发包 人委托的检测单位进行平行检测,检测工作由监理机构负责管理。 5.1.4平行检测单位宜由一家检测单位负责实施。当需要分包平行检测项目时,分包单位资质应报监 理单位审核,由发包人认可。 5.1.5监理机构应制定平行检测计划,根据制定的平行检测计划安排平行检测工作,平行检测计划见 后附录A。

DB36/T16072022

行检测成果与自检成果差异较大时,监理机构应组织承包人及有关各方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并将 分析结果报项目法人。 5.1.7当监理人员自行平行检测取样试验的,取样人员应在具有相关专业工程师及以上资格的人员 指导下进行工作,取样过程及样品数量应当符合要求。 5.1.8根据施工质量情况要增加平行检测项目、数量时,监理机构可向发包人提出建议,经发包人同 意增加的平行检测费用由发包人承担。由质量缺陷、质量事故或复检增加的平行检测费用,由责任单位 承担。

5.2检测项目、内容与频率

原材料检测项目、内容与频率如表1。

表1原材料检测项目、内容与频率

DB36/T16072022

5.2.1混凝土工程中间产品检测项目、内容与频率如表2。

5.2.1混凝土工程中间产品检测项目、内容与频率如表2.

表2混凝士工程中间产品检测内容、项目与频率

5.2.2土石方工程检测项目、内容与频率如表3。

表3土石方工程检测内容、项目与频率

DB36/T16072022

表3土石方工程检测内容、项目与频率(续)

5.2.3地基与基础处理工程检测项目、内容与频率如下。

表4地基与基础处理工程检测内容、项目与频率

表5水工金属结构工程检测内容、项目与频率

DB36/T16072022

表5水工金属结构工程检测内容、项目与频率(续)

6.1.1监理机构对承包人检测中的取样和送样进行监督并保存记录,跟踪检测费用由承包人, 6.1.2监理机构应依据施工合同审核承包人制定的检测计划、程序、方法、项目、数量、所 测人员和检测设备等。 6.1.3地基与基础处理工程、水工金属结构工程等重要隐蔽工程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检测应全

6.2检测项目、内容与频率

6.2.1原材料检测内容、项目与频率如表6

表6原材料检测内容、项目与频率

DB36/T16072022

表6原材料检测内容、项目与频率(续)

6.2.2混凝土工程中间产品检测项目、内容与

表7混凝土工程中间产品检测项目、内容与频率

6.2.3土石方工程检测项目、内容与频率如表

DB36/T16072022

表8土石方工程检测项目、内容及频率

7.1.1涉及工程结构安全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应进行见证取样。 7.1.2施工单位应与监理单位共同制定见证取样检测计划,确定见证取样单位与人员。 7.1.3自工程开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取样、见证人员名单应报工程质量监督单位与质量检测单位。 取样、见证人员更换时,应重新报备。 7.1.4取样人员应在试样或其包装上作出标识、封志。并标明样品编号、取样部位、取样日期等信息, 并由见证人与取样人员签字。

DB36/T16072022

7.1.5样品由施工单位负责制样。取见证人员做好样品的成型、保养、封样送检等全过程工作,并防 止样品在运输途中损坏。 7.1.6取样过程应该留影像资料。见证人员填写见证记录。影像资料与见证记录由施工单位归入施工 技术档案。 7.1.7检测单位对出现的不合格检测结果应及时告知施工、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 72检测项且、内容与频率

7.2 检测项目、内容与频率

7.2.1检测项目、内容与频率如表 9。

表9检测项目、内容与频率

DB36/T16072022

表9见证取样检测项目、内容与频率(续)

8.1.1工程开工前,承包人应与监理机构共同确认专项检测内容。 8.1.2承包人应编制专项检测计划,专项检测计划应当包括检测单位、资质、人员以及检测项目、检 则频率、检测方法。专项检测计划报监理机构审核,由发包人确认。 8.1.3专项检测可由承包人实施,也可由发包人实施。承担专项检测工作的检测单位应报监理机构核 查后由发包人认可。 8.1.4承包人负责专项检测现场组织协调T/CCIAT 0024-2020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管理标准.pdf,提供专项检测作业条件。 8.1.5已开展专项检测项目的,可不再进行承包人自检、平行检测与工抽检。 8.1.6监理机构应确认专项检测试验成果, 8.1.7专项检测内容还应包含新工艺、新材料及新产品的检测内容

8.2检测项目、内容与频率

8.2.1检测项目、内容与频率见表10。

表10检测项目、内容与频率

DB36/T16072022

表10检测项目、内容与频率(续)

DB36/T 1607—2022表10专项检测项目、内容与频率(续)检测项目检测内容检测频率振动水泵抽检每种型号总数量的30%噪音绝缘电阻及吸收比定子绕组的直流电阻电动机抽检每种型号总数量的30%定子绕组的交流耐压定子绕组直流耐压及泄漏电流注:专项检测内容可在SL288条文说明中查找。12

DB36/T16072022

附录A (资料性) 平行检测计划 工程平行检测计划 平行检测计划由检测单位编制,由监理单位审核高中体育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发包人确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程概况: (二)承担平行检测单位资质、投入检测人员及相关试验设备; (三)检测依据; (四)检测项目、内容及数量; (五)质量保证措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