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 3517-2018 铁路电力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装置

TB/T 3517-2018 铁路电力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装置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B/T 3517-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49 MB
标准类别:铁路运输标准
资源ID:199978
下载资源

TB/T 3517-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B/T 3517-2018 铁路电力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装置

过负荷保护; f) 手动/自动调压; PT断线告警; h) 控制回路异常告警; i) 油式调压器瓦斯保护/干式调压器温度保护; j) 遥测、遥控及遥信功能。 4.4.3.111 贯通线路保护测控装置功能主要包括: a) 电流速断保护; b) 过电流保护; c) 失压保护; d) 零序过电压告警; e) 零序电流速断保护; f) 零序过电流保护; g) 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 h) 备用电源自投; i) 合闸检同期; j) 检有压闭锁合闸; k) 母线及线路侧PT断线告警; 1) 控制回路异常告警; m) 电压电流基波、2次谐波、3次~9次奇次谐波测量; n) 遥测、遥控及遥信功能。 4.4.3.12 保护适应各种降压变压器接线形式,差动保护配置按照GB/T14285—2006中4.3.3的要 求执行。主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功能主要包括: a) 主变压器主保护包括: 1)差动速断保护; 2)二次谐波闭锁三段比率差动保护; 3)3 非电量保护: 一瓦斯保护; 一温度保护; 一压力释放保护。 b)主变压器后备保护包括: 1) 复合电压(负序电压和线间电压)启动的过流保护; 2) 零序电流速断保护; 3) 零序过电流保护; 4) 零序过电压保护; 5) 间隙零序过电流保护; 6) 过负荷保护。 c) 测控及辅助功能包括: 1) 主变油温测量; 2) 三相电压、三相电流、零序电压、有功、无功、功率因数测量; 3) 主变告警闭锁有载调压出口; 4) CT断线告警; 5) 本体信号告警:

6)遥测、遥控及遥信功能。

Q/GDW 11809-2018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模型交互规范4.4.3.13通用测控装置功能主要包括:

b) 电流电压遥测值的基波、2次谐波、3次~9次奇次谐波测量; c)遥信功能:不少于64点; d)遥控功能:不少于16点。

4.5.1系统技术指标

4.5.2通信网络指标

4.5.3保护定值技术指标

电流速断保护定值技术指标主要包括: )电流整定范围:(0.2~20)倍额定电流; b)返回系数:不小于0.9; 固有动作时间:不大于40ms(在1.5倍整定值时); d)时间整定范围:0~10s。

4. 5. 3.2过流保护

过流保护定值技术指标主要包括: a)电流整定范围:(0.2~20)倍额定电流; b 返回系数:不小于0.9; c) 固有动作时间:不大于40ms(1.5倍整定值时); d)时间整定范围:0.1s~10s

4.5.3.3零序电流速断保护

零序电流速断保护定值技术指标主要包括: a)线路零序电流整定范围:(0.1~2)倍额定电流; 变压器零序电流整定范围:(0.1~20)倍额定电流; b)返回系数:不小于0.9; c)时间整定范围:0~1s。

4.5.3.4零序过电流保护

零序过电流保护定值技术指标主要包括: a)线路零序电流整定范围:(0.1~2)倍额定电流:

变压器零序电流整定范围:(0.1~20)倍额定电流; b)返回系数:不小于0.9; c)时间整定范围:0. 1 s~10 s

4.5.3.5不平衡电流保

不平衡电流保护定值技术指标主要包括: a)整定范围:(0.1~5)倍额定电流; b)返回系数:不小于0.9; c)时间整定范围:0.1 s~10 s.

4.5.3.6过负荷保护

过负荷保护定值技术指标主要包括: a)整定范围:(0.1~5)倍额定电流; b 返回系数:不小于0.9; 时间整定范围:0.1s~300s

4.5.3.7低电压/失压保护

低电压/失压保护定值技术指标主要包括: a)电压整定范围:(0.1~0.9)倍额定电压; b)返回系数:不大于1.05; c)时间整定范围:0.1s~10s

4.5.3.8过电压保护

过电压保护定值技术指标主要包括: a)电压整定范围:(0.5~1.5)倍额定电压; b)返回系数:不小于0.9; c)时间整定范围:0.1s~10s。

4.5.3.9不平衡电压保护

不平衡电压保护定值技术指标主要包括: a)电压整定范围:(0.01~0.5)倍额定电压; 返回系数:不小于0.9; c)时间整定范围:0.1s~10s

4.5.3. 10赛序过压保

零序过压保护定值技术指标主要包括: a)零序电压整定范围:(0.1~3)倍额定电压; b)返回系数:不小于0.9; c)时间元件整定范围:0.1s~60s。

4.5.3.11差动速断保护

差动速断保护定值技术指标主要包括: a)动作电流整定范围:(0.2~20)倍额定电流; b)动作时间:在2倍整定值时,动作时间不大于30ms。

4.5.3.12比率差动保护

比率差动保护定值技术指标主要包括: a)动作电流整定范围:(0.2~5)倍额定电流; b) 比率制动系数:0.25~0.75; ) 二次谐波闭锁系数:0.1~0.5; d) 动作时间:在1.2倍整定值时,动作时间不大于40ms

4.5.3.13重合闸

重合闸定值技术指标主要包括: a) 重合充电时间:5s~60s; b) 延时时间整定范围:0.2s~10s; c) 后加速保持时间的范围:0.6s~1s; d) 重合闸后合闸闭锁时间:30s~180s。

4.5.3.14检同期

检同期定值技术指标主要包括: a) 同期功角整定范围:0°~60°; b) 同期检测时间整定范围:10s~300s; ) 检同期允许压差:2V~100V; d) 检同期允许频差:0~2Hz; e) 合闸检无压定值范围:(0.02~1)倍额定电压; f) 断路器合闸时间:0.01s~1.0s。

4.5.3.15备自投

备自投定值技术指标主要包括: 备自投无压定值:(0~0.5)倍额定电压; b) 备自投有压定值:(0.5~1)倍额定电压; c) 备自投有流定值:(0.1~1)倍额定电流; d) 备自投充电时间:5s~60$;

4.5.3. 16定值准确度和变差

定值准确度和变差应符合DL/T478一2013中4.3的规定,零序电流保护和零序电压保护定值准 确度要求在4.5.3.3、4.5.3.4、4.5.3.10规定的整定范围内,相对误差不大于2.5%。电磁兼容试验时 应施加额定数量的激励量,允许的试验误差为正常试验条件下的两倍。

4.5.4测控技术参数

4.5.4.1工频交流模拟量

工频交流模拟量技术参数主要包括: a)允许基本误差极限: 1)交流电压、交流电流:±0.5%; 2)有功功率、无功功率:±1%; 3) 相角或功率因数:±1%; 4) 频率:±0.2%。 b) 被测量的参比条件应符合CB/T13729—2002中表8的规定。 c)影响量的参数范围和允许的该变量误差应符合CB/T13729—2002中表9的规定

4. 5.4. 2状态量

4. 5. 5 过载能力

装置过载能力应满足TB/T3226—2010中4.9的要求。 4.6机械结构及安装要求

4.6.1间隔层保护测控装置结构可以满足开关柜上分散安装或集中组屏安装方式。装置

尺寸、外观应符合DL/T478—2013中4.10.1的规定。 4.6.2间隔层保护测控装置分散开关柜安装时,结构和安装应符合GB/T11022一2011中第5章的 规定。 4.6.3间隔层保护测控装置集中组屏安装时,其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符合GB/T7267一2015的规定, 屏内各装置应有外壳防护,以便清楚地观察液晶显示及指示信号。 4.6.4各装置应插拔方便,接触可靠。接插件的插拔力、接触电阻、额定电流、寿命等应符合有关接插 件标准的规定。电流端子在插件拔出时,应同时有可靠的短接措施。屏的连接导线及连接件应符合 JB/T5777.2—2002中5.5的规定。 4.6.5配套的旋钮、控制开关、转换开关、按钮等操作和调整件,应操作灵活,不应有卡死、松动和接触 不良等现象。 4.6.6屏柜的其他结构要求应符合JB/T5777.2一2002的有关规定。 4.6.7系统中站控层设备外观应美观大方,应组屏布置,操作部件高度设置应易于操作。 4.6.8绝缘导线应具有阻燃性能,敷设和连接应符合JB/T5777.2—2002中5.6的规定。 4.6.9间隔层装置应采用防尘、抗电磁干扰的全密封结构,外壳防护满足GB/T4208一2017外壳防护 等级要求,装置接线端子不低于IP20,壳体不低于IP51。 4.6.10柜内端子排导电部分为铜质,端子的选用应满足回路载流量及所接电缆截面的需要。屏柜内 应装设接地铜排及多组接地螺栓,以满足装置可靠接地的要求。

4. 7. 1绝缘电阻

满足TB/T3226—2010中4.10.1规定的要求。 4.7.2介质强度

满足TB/T3226—2010中4.10.1规定的要求。 4.7.2介质强度 满足TB/T3226—2010中4.10.2规定的要求。 4.7.3冲击电压 满足CB/T13729—2002中3.6.3规定的要求。

4.8.1耐受低温能力

根据4.1.1按GB/T7261一2016中第10章的规定进行低温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施加规定的激励 量,试验结果应满足4.5.1、4.5.3.16和4.5.4.1中c)的有关要求

4.8.2耐受高温能力

根据4.1.1按GB/T7261一2016中第10章的规定进行高温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施加规 量,试验结果应满足4.5.1、4.5.3.16和4.5.4.1中c)的有关要求

4. 9. 1一般要求

装置应具备耐受交变湿热的能力,在完成湿热试验并在正常试验的大气条件下恢复2h以后,装 能和外观应满足相关规定。

.10装置电磁兼容抗扰度要求

装置应能承受GB/T17626.12—2013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的1MHz及100kHz振铃源 试验,试验期间设备不应误动作或误发信号,试验后设备仍可靠工作。性能指标满足4.5.1、4 和4.5.4.1的要求。

4.10.2承受静电放电抗扰度能力

4.10.3承受辐射电磁场抗扰度能力

备不应误动作或误发信号.试验后设备仍可靠工作。性能指标满足4.5.1、4.5.3.16和4.5.4.1的要求。

4.10.4承受快速脱变抗扰度能力

装置应能承受GB/T17626.4—2008中规定的)

1.10.5承受浪涌(冲击)抗扰度能力

装置应能承受GB/T17626.5—2008 不应误动作或误发信号.试验后设备仍可靠工作。性能指标满足4.5.1、4.5.3.16和4.5.4.1的要求

4.10.6承受工频磁场抗扰度能力

装置应能承受GB/T17626.8一2006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4级的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试验间 备不应误动作或误发信号,试验后设备仍可靠工作。性能指标满足4.5.1、4.5.3.16和4.5.4.1的 要求

4.10.7承受抗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能力

验。试验间设备不应误动作或误发信号,试验后设备仍可靠工作。性能指标满足4.5.1、4.5.3.16和 4.5.4.1的要求。

4.12直流电源变化影响

4.12.1直流电源为4.2.1规定的极限参数时,装置应可靠工作。 4.12.2装置上电、断电、电源缓慢上升或下降时,装置均不应误动作或误发信号,当电源恢复正常后, 装置应自动恢复正常运行。 4.12.3按GB/T17626.29—2006的规定进行直流电源中断影响试验,装置均不应误动作或误发信号 装置应保持正常工作。电源中断时间对保护测控设备宜不低于200ms,对通信管理设备宜不低于500ms。 4.12.4将输人直流电源的极性颠倒时,在DL/T478—2013中表20规定的运行时间内装置应正常工作。

为、信号指示、通信状态应正确,无部件损坏、软件运行异常或其他异常情况出现。

5.1.1试验大气条件

正常试验大气条件按下列要求: a)环境温度:+15℃~+35℃ b) 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 kPa ~106 kPa。

1.2试验基准大气条件

试验基准大气条件按下列要求:

a)环境温度:+20℃±2℃; b)相对湿度:60%~70%; c)太气压力:86kPa~106kP

1.3试验大气条件及环

试验大气条件及环境按下列要求: a)除另有规定外,各项试验均在5.1.1.1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 b) 除另有规定外,周围环境应符合4.1.3规定的要求; c) 被试验装置和测试仪表应良好接地。

5.1.2试验用设备及仪表及其准确度等级

试验用设备及仪表及其准确度等级按下列要求: a)准确度等级应符合GB/T7261—2016的规定; b)设备及仪表符合CB/T13729—2002中4.2.1.4.2.2的规定。

按GB/T7261一2016中第5章的要求进行检

5.3. 1基本性能试验

5.3.1.1保护功能测试

5.3.1.1保护功能测试

按GB/T7261一2016中6.5规定的试验方法对装置交流输人回路、各种元件的整定值及功能动作 特性进行测试。

5.3.1.2测控功能测试

按照GB/T13729一2002中4.2规定的试验方法对装置的测量回路精度、开关量输人输 行测试。

5.3.1.3通信功能测试

通信功能测试内容主要包括: a)按GB/T13730—2002中的要求进行通信接口测试、规约测试。 b)当通信管理按双机配置时,进行通道及装置切换测试

5.3.2系统功能试验

5.3.2.1保护测控功能整组模拟

系统客装置通过5.3.1试验后,参照附录A图示连接好通电,进行保护测控功能试验。检查装 居采集、保护及自动装置动作情况、开关量输入输出、事项及动作报文、故障录波、音响告警、卫星 寸钟对时等正确性,

5.3.2.2通信设备整组功能模拟

5.3.2.3站控设备功能整组模拟

系统各装置通过5.3.1试验后,参照附录A图示连接好通电,进行整组功能试验。检查站控层 示及存储的信号状态、测量数据、音响告警、故障记录、操作事项、打印报告等。

按GB/T7261一2016中规定的方法,对装置进行绝缘电阻测量及介质强度、冲击电压试验。 5.5低温试验

5. 8. 1振动试验(正弦

9.6工频磁场抗扰度试

按GB/T7261—2016中第15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系统出厂前应由制造厂的检验部门进行出厂检验,出厂检验应在GB/T7261一2016中表 正常工作大气条件下进行。检验项目见表1。

6.2.1型式检验在GB/T7261—2016中表

b)产品的结构、工艺或材料的变更影响到产品的某些特性或参数变化时,应进行部分或全

式检验; c)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发生不允许的偏差时; d) 连续生产的定型产品每满4年或累计生产达2000台时; 转场生产或停产1年及以上重新生产时; f)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批产品检验有较大差显时

6.2.3型式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项目见表1。检验在GB/T7261一2016中表1所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

型式检验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任意抽取一套作为检验样品。受试品的间隔及通信层装置按 表1规定的a)、b)、d)、e)、f)、g)、h)、i)、j)、k)、l)、m)各项进行检验,受试品的站控层装置按表1规定 的a)、b)、c)j)各项进行检验

6.2.4.2合格判定

合格判定按下列要求: a) 样品经过型式检验,未发现主要缺陷,则判定产品合格;检验中如发现有一主要缺陷,则进行 第二次抽样,重复进行型式检验。如未发现主要缺陷,仍判定该装置型式检验合格,如第二次 抽样样品仍存在主要缺陷,则判定型式检验不合格。 b) 样品检验结果达不到4.4~4.12要求中的任一条时,均按存在主要缺陷判定。 c) 检验中系统各装置出现故障允许进行修复,如修复内容对已做过检验的项目的检验结果没有 影响,可继续往下进行检验,反之,受影响的检验项目应重做

:"V"表示应进行的检测项目,“一"表示不进行的检测

7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系统各装置应在机箱的显著部位设置持久明晰的标志或铭牌标主下列内究

系统各装置应在机箱的显著部位设置持久明晰的标志或铭牌标志下列内容

a) 装置型号、名称; b) 制造厂名全称及商标; c) 额定参数; d) 对外端子编号及接口标识; e) 出厂日期及编号。 7. 1. 2 系统屏柜应在柜体显著部位设置持久明晰的标志或铭牌DB37/T 3364-2018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钢支撑通用技术要求,标示下列内容: a) 屏柜名称; b) 制造厂名全称及商标; c) 尺寸颜色; d) 出厂日期及编号。 7. 1. 3 包装箱上应以不易洗刷或脱落的涂料作如下标记: a) 发货厂名、产品名称、型号; b) 收货单位名称、地址、到站; c) 包装箱外形尺寸(长×宽×高)及毛重; d) 包装箱外面书写“防潮”“向上”“小心轻放”等字样。 7.1.4标志标识,应符合GB/T191—2008的规定。

a) 装置型号、名称; b) 制造厂名全称及商标; c) 额定参数; d) 对外端子编号及接口标识; e) 出厂日期及编号。 7. 1. 2 系统屏柜应在柜体显著部位设置持久明晰的标志或铭牌,标示下列内容: a) 屏柜名称; b) 制造厂名全称及商标; c) 尺寸颜色; d) 出厂日期及编号。 7. 1. 3 包装箱上应以不易洗刷或脱落的涂料作如下标记: a) 发货厂名、产品名称、型号; b) 收货单位名称、地址、到站; c) 包装箱外形尺寸(长×宽×高)及毛重; d) 包装箱外面书写“防潮”“向上”“小心轻放”等字样。 7.1.4标志标识,应符合GB/T191—2008的规定。

按GB/T13384—2008的规定进行。

气体和尘埃、雨、雪的侵害。

DB15/T 489-2019 石油化学工业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范(蒙)系统功能典型模拟试验接线见图A.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系统功能典型模拟试验接线图

图A.1系统功能典型模拟试验接线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