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散水技术交底记录

38散水技术交底记录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31.23K
标准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38散水技术交底记录

交底提要:散水工程的相关材料、机具准备、质量要求及施工工艺。

1、外墙装饰已基本完工,外脚手架已拆除,散水基底标高尺寸均经过检查,并已办完隐、预检手续。

2、散水应分块浇筑,分块长度不大于6米,留缝位置应考虑建筑整体效果。

3、根据标高线钉好水平桩。

4、核对混凝土的配合比SY/T 4204-2019标准下载,检查后台磅秤,进行开盘交底,散水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15。

5、散水尺寸应按设计图纸要求,图纸中未明确时,一般灰土垫层宽度不小于800mm,厚度不小于150mm,混凝土宽度不小于600mm,厚度不小于50mm。

1、土:宜优先使用基槽中挖出的土,或土质与之相似的粘土、亚粘土,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使用前宜过筛,其粒径不大于15mm,含水量以12%~15%为宜(手感可捏成团,轻掰即散)。

2、石灰:应用块灰或生石灰粉,使用前充分熟化,不得含有未熟化生石灰块,其粒径不大于5mm,也不得含有过多水份。

3、水泥:宜用32.5级及其以上硅酸盐、普通硅酸盐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宜选用同一批号,颜色一致。

4、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5、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O.5~2.Ocm,含泥量不大于2%。

铁锹、筛子(5mm)、小推车、振捣器、刮杠、木抹子、铁抹子尺板、小水筒、鬃刷子、沥青锅、小镏子(用方钢或钢筋制作)。

注:砼施工程具体要求请参照本书“独立柱基础工程技术交底记录”中质量标准部分相应内容。

场地平整——灰土垫层——支模——砼浇筑——表面压光——拆模——侧帮压光——沥青砂填缝修整养护——完成

根据散水基底标高钉好水平控制桩,在散水垫层宽度加200mm范围内,拉线控制用平秋将地铲平,如土质松软,应先夯砸不小于三遍。

灰土垫层一般采用3:7灰土垫层(或依据施工图纸)按规定夯实至设计干密度。

根据散水的外形尺寸支好帮模,放好分隔缝模板,分隔模板用木模时两面应用木刨刨光,吏设时要拉通线,、抄平、做到通顺、平直、坡向正确(向外坡4%),严禁用砌砖代替模板。

(四)散水与建筑物外墙分离,分隔缝宽20毫米,沿外墙一周做到整齐一致,纵向6米左右设分隔缝一道,房屋转角处与外墙呈450角,分隔缝宽20毫米,分隔缝应避开雨落管,以防雨水从分隔缝内渗入基础。

(五)混凝土的拌制(现场搅拌)

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沙子——水,应严格控制坍落度(以3~5cm为宜),搅拌要均匀,搅拌时间不小于90秒。

1、清除模极内的杂物,办好隐、预检手续,可适当湿润模板及灰土垫层,但水不可过多,以地面不留积水为宜。

2、一般采用平扳式振捣器,振实压光,应随打随抹,一次完成,提倡用原浆压光。

(七)当散水有一定强度时(表面仍湿润,但用手轻按已按不出手印),拆除侧模,起出分格条,随即用砂浆抹平压光侧边,并用阳角镥子将散水棱角镥直、压光,包括分格缝处棱角,侧边及分格缝内与散水大面的质量要求相同,也要见光,棱角顺直、整齐。

(八)养护已抹平压光的混凝土应在12小时左右用湿锯末覆盖,养护不少于7天。

养护期满后,分隔缝内清理干净,用1:2沥青砂浆填塞(宜掺适量滑石粉以便操作)填塞时分隔缝两边粘贴3cm宽美纹纸,既可防止沥青污染散水表面,也可使分隔缝内沥青砂浆平直、美观。分隔缝要勾抹烫压平整,可用Φ14~Φ16方钢或用Φ10~Φ12光圆钢筋砸扁做成小镏子,用火烫红后用来烫压分隔缝。如上口留出1.5cm左右用油膏填嵌则、观感更佳,烫压好后,沥青砂浆应低于散水面3~5mm,使分隔缝处棱角更加突出,更显散水特色,(分隔缝处棱角施工务必精工细作,棱角顺直、整齐才显美观)。

(十)冬雨季施工时应另行编制季节性施工方案,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散水质量。

1、意外墙面保护,必要时立木板遮挡。

2、严禁在已完成的散水上拌合砂浆,以免污染外墙和散水。

3、在覆盖养护期应有专人负责淋水,保持锯末湿润,早期严禁上人。

GB/T 37982-2019 信息技术 多路径管理(API)(十二)应注意问题及说明

1、混凝土不密实:主要是由于漏振和振捣不密实,或配合比不准造成。

2、表面不平标高不准:水平标高线桩不准,操作时未认真拽平。

3、侧边与大面颜色不一致:主要是由于拆模过晚,后抹的侧边与先抹的大面颜色不一BIM技术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pdf,需掌握好拆模时间。

4、分格缝填塞不直、污染:填塞沥青砂浆时一定要认真细致,为防止污染可将分格缝两边覆盖分格缝内沥青砂浆一定要勾抹烫压平整。

5、表面不规则裂缝:一是由于不是原浆压光,表面浆皮风裂所致;二是由于3:7灰土垫层施工不认真,或肥槽回填时未夯实所致,故在施工前一定要做好施工隐、预检工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