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预埋综合接地交底

隧道预埋综合接地交底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920.58K
标准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隧道预埋综合接地交底

技术交底书第1页共10页

交底内容:隧道综合接地。

理工大学体育中心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隧道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引接线等构成。

二、隧道综合接地总体原则

1、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内的金属构件和需要接地的设施、设备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2、距线路两测20m范围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3、不便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的第三方设施(路外公共建筑物、公共电力系统、金属管线等设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4、在综合接地系统中,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在贯通地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5、贯通地线应耐腐蚀并符合环保要求,环保性能应满足国家对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有关规定;

6、沿线电力变、配电所、牵引变电所及建筑物、构筑物按照专业设计要求设置接地装置后,可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三、隧道内综合接地总体技术要求

1、贯通地线的设置应便于设备就近接入和工程实施;

2、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衬砌内的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

3、衬砌内的接地钢筋应充分利用其结构钢筋,原则上不再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并在衬砌内预埋外联接地端子;接地装置应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4、隧道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应满足:接触网短路电流IK≤25KVA时,钢筋截面应不小于120mm²;接触网短路电流IK>25KVA时,钢筋截

技术交底书第2页共10页

面不小于200mm²(或直径不小于16mm)。

5、隧道内接地钢筋之间均要求可靠焊接,保证电气连接。

四、隧道内综合接地具体技术要求

1、二次衬砌中有结构钢筋的隧道:

⑴、利用二次衬砌的内层纵、环向结构钢筋作为接触网闪络保护接地钢筋;

⑵、接触网线垂直向上在拱顶的投影线两测,以0.5m为间隔,各选3根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

⑶、上述投影线两侧各1.5m外的其它位置,以1m为间隔,选择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

⑷、在每个台车位(作业段)中部选一根环向结构钢筋作为环向接地钢筋,环、纵向接地钢筋间可靠焊接;纵向接地钢筋在作业段间可不连接;

⑸、每个作业段内的环向接地钢筋与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2、二次衬砌中无结构钢筋的隧道,除接触网基础接地外,不再单独考虑接地钢筋设置。

3、线路两侧的贯通地线通过隧道内环向接地钢筋实现横向连接。

⑴、Ⅳ、Ⅴ围岩隧道,利用系统锚杆、钢拱架(或钢筋网片)作为接地极

⑵、Ⅲ级围岩隧道,利用系统锚杆和专用环向接地钢筋作为接地极(接触网基础接地)

⑶、锚杆接地极以约一个台车长度为间隔设置,用做接地极的锚杆环向间距要求为2倍锚杆长度;接地锚杆与钢筋网片、钢拱架或专用环向接地钢筋可靠焊接;在于两侧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⑷、隧道底板接地极按照1m间隔选用底板结构钢筋作为接地极钢筋,即在隧道底板的底层形成一个1m×1m的单层钢筋网;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

点要求施以“L”型焊接,其它节点绑扎;底板接地钢筋网按照一个台车位的长度考虑,间隔一个台车位设置一处。

技术交底书第3页共10页

隧道内的锚杆接地极、底板接地极和二次衬砌内的接地钢筋等接地装置均应通过连接钢筋与两侧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再通过电缆槽接地端子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⑴、隧道内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不锈钢材质;

⑵、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信号电缆槽底部,每间隔10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小于100m的隧道在中部设一处,接地端子供隧道接地装置与贯通地线的连接;

⑶、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壁上,每间隔5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小于50m的隧道在中部设一处,接地端子供轨旁设备、设施接地;

⑷、在每个专用洞室、变压器洞室两侧壁下部设置接地端子,供洞室设备及设施接地;

⑸、上述所有的接地端子均通过连接钢筋与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⑹、接触网基础采用后植入安装方式,在安装基础的位置预埋接地端子,接地端子每隔约300m预留1处(每处预留2个),长度小于300m隧道预留1处(每处预留2个),具体位置详见接触网相关图纸,接地端子与二次衬砌内的环向或纵向接地钢筋焊接;

⑺、在工程允许的情况下,接地端子也可根据设备、设施的接地需要来确定预埋的里程,以达到最佳接地性能并方便工程实施和管理。

7、隧道内接地钢筋、接地锚杆、接地钢拱架(或钢网片)、接地连接钢筋间均须可靠焊接。

8、隧道内各专业接入综合接地系统的地线种类

⑴、信号:沿线信号设备(所有相关金属设备外壳)的安全地和屏蔽地、工作地

⑵、通信:沿线泄露电缆悬吊钢索、通信电缆金属外皮等的屏蔽地线,通信设备

接地,避雷器的安全接地。通信站、微波站、无信基站在满足综合接地总体设计原则时,可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⑶、电力:电力电缆的金属外皮屏蔽地线,电力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线及设备外壳接地线。

⑷、电气化:接触网的回流线(或PW线)接地

技术交底书第4页共10页

⑸、其它:沿线信息化系统设备的安全地线和屏蔽地线,工作线;无碴轨道板、隧道内非预应力钢筋接地;沿线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内金属构件的防感应接地。

⑴、接地端子应直接灌注在电缆槽或其他混凝土制品中。接地端子采用不锈钢制造,不锈钢材料的成分应满足:CR≥16%,NI≥5%,MO≥2%,C≤0.08%,接地端子的端子规格为M16,并应配置防异物堵塞的段子孔塞,方便开启。

⑵、接地连接线宜采用不锈钢连接线,由钢丝绳、两个线鼻以及两个配套的防盗螺栓(每个螺栓上应配两个平垫圈和一个弹簧垫圈)组成。钢丝绳的采用直径不大于1mm的不锈钢丝制造,总截面积不小于200mm²(IK>25KVA)或120mm²(IK≤25KVA)。线鼻与钢丝绳的连接处应能承受5KN的拉力且3min不得松动和断股。如接地设备有特殊规定,应根据相关设备要求选用接地连接线。

⑶、引接线与设备的连接,可焊接或螺栓连接,用螺栓连接时应采取防松措施。

⑷、贯通地线采用35mm²铜缆,其连接和“T”形分支引接,采用铜质”C”形压接件进行连接,贯通地线与接地端子间的连接采用压接并栓接。压接压力不小于12t,并且地下连接处采取防腐措施。

⑸、贯通地线要求尽可能直,禁止形成环状;隧道、路堤路堑、桥梁间的过渡地段贯通地线应平顺连接。

⑹、接地钢筋间应采用搭接焊工艺,焊接要求,双边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5mm,单边焊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焊缝厚度不小于4mm。钢筋间十字交叉时采用直径14mm

(IK≤25KVA)或16mm(IK>25KVA)的“L”型钢筋进行焊接(焊接长度同前)

⑺、对施工中外露的接地钢筋进行防腐处理,采用外涂沥青,外包聚卤乙烯,聚苯乙烯带的方式。

⑻、安装有避雷器的接触网支柱,通信,信号等弱电系统设备不与其共用接地点,强、弱电设备接地点间隔要求不小于20m。

五、Ⅴ、Ⅳ、Ⅲ级围岩隧道综合接地示意图

技术交底书第5页共10页

隧道综合接地投影关系图

本图适用于Ⅴ、Ⅳ、Ⅲ级围岩隧道的综合接地设置。图示反映隧道综合接地的投影关系,接地锚杆,钢拱架、环向、纵向接地钢筋、贯通地线间的立体连接关系。隧道内的锚杆接地极、底板接地极和二次衬砌内的接地极钢筋等接地设置均应通过连接钢筋与两侧电缆槽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六、隧道电缆槽处接地端子示意图

隧道电缆槽处(单侧)接地端子详图

技术交底书第6页共10页

隧道接地端子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自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电力电缆槽底部,每间隔10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小于100m的隧道在中部设一处。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壁上,每间隔5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所有接地钢筋间的连接应保证焊接质量,采用搭接焊成“L”。

技术交底书第7页共10页

山东某工程加氢装置压缩机施工方案技术交底书第8页共10页

八、隧道接触网闪络保护接地

在每个台车位(作业段)中部选一根环向结构钢筋作为环向接地钢筋,环向接地钢筋与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接触网基础采用后植入安装方式,在安装基础的位置预埋接地端子(2个),并与二次衬砌内的环向或纵向接地钢筋焊接。接地钢筋应优先利用衬砌中的结构钢筋,并满足接触网最大短路电流要求,施工时应对接地钢筋做出标示。所有接地钢筋间的连接均应保证焊接质量,采用搭接焊或“L”型焊接。隧道接触网闪络保护接地具体见二次衬砌接地钢筋断面图。

二次衬砌(钢筋混凝土)接地钢筋断面图(示意)

技术交底书第9页共10页

二次衬砌(素混凝土)接地钢筋断面图(示意)

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九、隧道初期支护综合接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