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51.20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

3.8.3 在每一工作班内,当混凝土配合比由于外界影响有变动时(如下雨或原材料有变化),应及时检查。

3.8.4 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随时检查。

DZ∕T 0064.8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89部分:氘的测定在线高温热转换-气体同位素质谱法.pdf 3.8.5 按以下规定留置试块:

3.8.5.1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8.5.2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8.5.3 对现浇混凝土结构,每一现浇楼层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8.5.4 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应按规定留置抗渗试块。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可根据技术交底的要求确定。为保证留置的试块有代表性,应在第三盘以后至搅拌结束前30min之间取样。

3.9 冬期施工混凝土的搅拌:

3.9.1 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时,混凝土拌制应采取冬施措施,并应及时采取气温突然下降的防冻措施。

3.9.2 配制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应低于425号,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m3,水灰比不应大于0.6。

3.9.3 冬期施工宜使用无氯盐类防冻剂,对抗冻性要求高的混凝土。宜使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如掺用氯盐类防冻剂,应严格控制掺量,并严格执行有关掺用氯盐类防冻剂的规定。

3.9.4 混凝土所用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等冻结物及易冻裂的矿物质。

水泥不得直接加热,并宜在使用前运入暖棚内存放。

当骨料不加热时,水可加热到100℃,但水泥不应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投料顺序为先投入骨料和已加热的水,然后再投入水泥。

3.9.6 混凝土拌制前,应用热水或蒸汽冲洗搅拌机,拌制时间应取常温的1. 5倍。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

3.9.7 冬期混凝土拌制的质量检查除遵守3.8条的规定外,尚应进行以下检查:

3.9.7.1 检查外加剂的掺量。

3.9.7.2 测量水和外加剂溶液以及骨料的加热温度和加入搅拌机的温度。

3.9.7.3 测量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时的温度和浇筑时的温度。

以上检查每一工作班至少应测量检查四次。

3.9.7.4 混凝土试块的留置除应符合3.8.5条的规定外,尚应增设不少于两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分别用于检验受冻前的混凝土强度和转入常温养护28d的混凝土强度。

4.1 保证项目:

4.1.1 混凝土所用水泥、骨料、外加剂、混合料的规格、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方法:检查原材料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单。

4.1.2 混凝土的强度评定应符合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混凝土试块强度试压报告及强度评定资料。

4.2 基本项目:

4.2.1 混凝土应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4.2.2 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应符合要求。

检查方法:现场测定及检查施工记录。

4.2.3 冬期施工时,水、骨料加热温度及混凝土拌合物出机温度应符合要求。

检查方法:现场测定及检查施工记录。

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1 混凝土强度不足或强度不均匀,强度离差大,是常发生的质量问题,是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防止这一质量问题需要综合治理,除了在混凝土运输、浇筑、养护等各个环节要严格控制外,在混凝土拌制阶段要特别注意。要控制好各种原材料的质量。要认真执行配合比,严格原材料的配料计量。

5.2 混凝土裂缝是常发生的质量问题。造成的原因很多。在拌制阶段,如果砂、石含泥量大、用水量大、使用过期水泥或水泥用量过多等,都可能造成混凝土收缩裂缝。因此在拌制阶段,仍要严格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认真执行配合比,严格计量。

5.3 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差,坍落度不符合要求。造成这类质量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水灰比影响最大;第二是石子的级配差,针、片状颗粒含量过多;第三是搅拌时间过短或太长等。解决的办法应从以上三方面着手。

5.4 冬期施工混凝土易发生冻害。解决的办法是认真执行冬施的有关规定,在拌制阶段注意骨料及水的加热温度,保证混凝厂的出机温度。

5.5 要注意水泥、外加剂、混合料的存放保管。水泥应有水泥库,防止雨淋和受潮;出厂超过三个月的水泥应复试。外加剂、混合料要防止受潮和变质,要分规格、品种分别存放,以防止错用。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6.1 水泥出厂质量证明。

6.2 水泥进场试验报告。

6.3 外加剂出厂质量证明。

6.4 外加剂进场试验报告及掺量试验报告。

6.5 混合料出厂质量证明。

6.6 混合料进场试验报告及掺量试验报告。

6.7 砂子试验报告。

GB-50720-201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pdf 6.8 石子试验报告。

6.9 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6.10 混凝土试块强度试压报告。

附着式整体智能升降平台施工工法(附图).pdf 6.11 混凝土强度评定记录。

6.12 混凝土施工日志(含冬施日志)。

6.13 混凝土开盘鉴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