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刚构托架施工方案汇报

连续刚构托架施工方案汇报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93.06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连续刚构托架施工方案汇报

安装方案:利用浇注墩身时所用塔吊进行全部托架安装。

墩身施工时预先在墩身上预留孔洞,待墩身施工完毕后,将大梁穿入墩身孔洞,穿大梁时可在墩身另一侧用5t倒链进行牵引,辅助大梁安装。

大梁安装完毕,在大梁两悬臂端焊接三角形牛腿。牛腿可事先做成“V”形。然后安装横向分配梁系、纵向分配梁系。

0#、1#块施工完毕后拆除托架。

⑴在刚构箱梁翼缘板上预留孔洞,在梁顶面设置8t卷扬机CHT 1022-2010 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利用卷扬机将侧模连同侧模支承梁一起松落至承台上,侧模支承梁需在墩身边缘处割断。

⑵在刚构箱梁顶板和底板上预留孔洞,在梁顶面设置8t卷扬机。将穿过墩身的大梁沿墩身外壁割断,利用卷扬机将底模连同底模支承梁、割断的大梁一起松落至承台顶面。

上表中所列数量为单幅0#、1#块现浇支架所需数量。由上表可以看出方案1用料远远多于方案2用料。其中二者分配梁系用料大致相同,但方案1另需使用大量钢管柱,两个主墩共计需使用1858m,也即545.3吨,整个辅墩全部支撑桩数量为1368m,再加上主墩平台提前割除的φ外1.4m支承桩约420m,但φ外1.4m钢管柱与φ外1.2m钢管柱不易对接,所以尚缺100多米的钢管柱。

另外方案1需在承台施工时增加预埋件(表中未列出),也增加较多材料。从上述角度看,方案2比方案1节省钢料。

方案1所用材料均可利用塔吊安装,但钢管接长及钢管间连接系安装困难,后续钢管柱的拆除也很困难,施工难度大。

方案2所需穿过墩身的大梁在施工时较难穿入,拆除时也不易拔出。另方案2需在墩身上预留孔洞,施工完毕后,孔洞处截断钢筋需重新接好,然后立模浇注砼,封堵后的孔洞砼与墩身砼可能颜色不一致,影响墩身外观。

方案1比方案2施工难度大,但墩身外观质量较好。

托架平台工作量两方案基本相同,所花人工和工期二者也基本相同。但方案1由于需使用大量钢管柱,存在大量钢管柱的焊接接长工作,另需焊接多层钢管柱间连接系,也增加较多工作量。

支架拆除时,方案1也较方案2工作量大,难度也大,势必工期较方案2长,同时所花费人工也较方案2多。

通过上述综合比较,托架方案2优于方案1。

0#、1#块腹板外侧模利用73#~76#墩吊箱侧板,由于吊箱侧板锈蚀比较严重,且有一定变形,吊箱侧板拆除后拟在面板上粘贴一层8mm的竹胶板作为侧模。

73#~76#墩吊箱共有9.4x12.05m侧板16块,每两块侧板组成一块外侧模18.8x12.05m(实际只需18.8x8.1m),在模板外侧设钢支架。根据0#、1#块腹板高度和分层浇注高度,并考虑方便后续的拆除工作,外侧模分二次安装。第一次安装8.1米高,分为二节,第一节高5.6m,分为2块,长度为9.4m/块,单块重约4.8t;第二节高2.5m,也分为2块,长度为9.4m/块,单块重约2.2t。第一次混凝土浇注完毕,将第一节外侧模拆除,翻到第二节上面,腹板剩余部分模板和倒角处模板以及翼缘板模板采用新制钢模。

模板外侧设钢支架,上下节支架之间及各块模板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第一节外侧模拆除后,在原第二节外侧模下接长支架,使模板支承在托架平台上。

73#~76#墩吊箱侧板计划在5月中旬和7月中旬拆除,0#、1#块模板计划在8月上旬安装和9月上旬安装,从时间上来看是可行的。

外隔墙高14.035m,厚0.5m,两隔墙间距1.5m,与主体结构同时浇注,也分二次浇注。外侧的模板采用新制钢模,设钢支架,第一次安装8.6米高DB13/T 5014-2019标准下载,分为二节,第一节高6.1m,第二节高2.5m,第一次混凝土浇注完毕,将第一节外侧模拆除,翻到第二节上面。内侧的模板为木模,不倒用,整个高度内安装,相邻两隔墙内侧模板之间用钢管支撑。

底模可采用竹胶板模板,单个0#、1#共需底模约108m2。

内模采用木模,包括内隔墙模板和顶板模板。内侧模也分二次安装,第一节的下段模板倒用。内模采用脚手钢管作支撑。

模板安装均利用塔吊进行。模板单块重量控制在10吨以内。

0#、1#块施工完毕后拆除模板。

⑴在刚构箱梁翼缘板上预留孔洞,在梁顶面设置2台8t卷扬机,每台卷扬机钢丝绳走2,利用卷扬机将侧模连同侧模支承梁一起松落至承台上,侧模支承梁需在墩身边缘处割断。

⑵在刚构箱梁顶板和底板上预留孔洞15#节能专项施工方案,通过梁顶面的2台8t卷扬机将底模连同托架拆除。

⑶外隔墙模板利用塔吊直接拆除。应先拆除主体结构外模后再拆除外隔墙模板。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