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58.93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3.4.3h=0.62(m)。

3.4.4H=3.04(m)。

3.4.5T1(t)为混凝土中心温度(℃)。

檐口悬挑脚手架搭设施工方案3.4.6混凝土表层温度及中心温差表如下:

T1(t)—T2(t)

3.5混凝土内平均温度

3.5.1Tm(t)=[T1(t)+T2(t)]/2

3.5.2混凝土内平均温度表

4.本工程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温差、裂缝的技术措施

为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必须从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升温、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延缓降温速率、减小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改善约束条件和设计构造等方面全面考虑。结合本工程实际采取以下措施:

4.1降低水化热和变形

4.1.1选用低水化热或中水化热的水泥品种配制混凝土。

4.1.2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根据试验,每增减10kg水泥,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温度相应升降1℃。

4.1.3在满足泵送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控制砂石含泥量,掺加掺合料和相应的减水剂、缓凝剂,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化,以达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4.1.4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加适量的膨胀剂,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4.2降低混凝土温度差,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

4.2.1选择较适意的气候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避开炎热天气,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入模温度。

4.2.2掺加相应的缓凝型减水剂。

4.2.3混凝土浇筑之后,做好保温保湿养护,缓缓降温,充分发挥徐变特性,降低温度应力。避免暴晒,注意保湿,以防止急剧的温度梯度发生。

4.2.4加强测温和监测管理,实行信息化控制,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差控制在25度以内,基面温差和基底面温差均控制在20度以内,及时调整保温和养护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致过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

4.2.5采取较长时间的养护,规定合理的撤除保温层时间,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

4.3改善约束条件,削减温度应力

采取分层或分块浇筑大体积混凝土,设计图纸已划定了两块浇筑区域,充分考虑到放松约束的程度,本方案不再重新计算,按图纸施工即可。

4.4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

4.4.1选择良好级配的粗骨料,严格控制其含泥量,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提高混凝土的密度和抗拉强度,减少收缩变形,保证施工质量。

4.4.2浇筑后及时排除表面积水,加强早期养护,提高混凝土相应龄期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

5.原材选择、配合比设计及主要施工机具

5.1.1水泥采用XX万年牌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经考察对比及复检符合大体积混凝土对水泥性能的要求。

5.1.2细骨料采用中砂,经复检各项指标符合大体积混凝土的要求。

5.1.3粗骨料采用5~40mm碎石,经检测各项指标符合大体积混凝土的要求。

5.1.4微膨胀剂采用UEA,考察对比及复检符合大体积混凝土对膨胀剂的性能要求。

5.1.5减水剂采用“JYH—1高小减水剂”,经考察对比及复检符合大体积混凝土对减水剂的性能要求。

5.1.6现场施工用水源自业主提供的自来饮用水,符合大体积混凝土对水的性能要求。

5.2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

经监理现场取样,由市质监站实验室完成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试配工作。

5.3主要施工机具仪表

5.3.1机械设备、仪表

混凝土浇筑采用现场搅拌——流动电箱、插入式振动器(四套使用,六套备用)、平板式振动器、小型水泵、水箱等,现场一部塔吊配合布管。

专用——玻璃温度计20支、测温埋管。

手推车、吊斗、胶管、铁锹、刮杠、抹子等。

塑料薄膜1000m2,麻袋或草袋1000个。

钢筋、模板、预埋件验收

商品混凝土场外运输与场内布料砼浇筑

(施工方案详见测温孔平面图)

表面处理保温养护测温拆模撤保温回填土

(1)备足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及外加剂,确保施工的连续性。

(2)备足施工用水,和业主、供电部门充分协调,确保施工期间的电力供应。

(3)计量精度每班至少检查两次,计量控制在:外加剂+0.5%,水泥、掺合料、膨胀剂、水+1%,砂石+2%以内。

(4)混凝土搅拌时间应符合先用搅拌机说明书中规定的时间,一般不小于90S,加膨胀剂混凝土搅拌时间延长30S,以搅拌均匀为准,时间不宜过长。

(5)随时测定砼的坍落度,由专业人员及时调整。

(1)根据本工程结构情况,混凝土浇筑采取斜面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300~500mm,坡度一般为1:6~1:7。

(2)混凝土浇筑自东向西开始,沿短边方向自东端10轴向西端推进。浇筑因混凝土为S6防水混凝土,不能上下分层浇注,应采用垂直斜面浇注法.(3)局部砼厚度较大时,先浇深部砼,30分钟后再浇上部砼。

(4)振动混凝土时,振动器应均匀地插拔,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左右,每点振动时间10~15S,以混凝土泛浆不再溢出气泡为准,不可过振。

(5)因为防水砼,不宜出现施工缝,否则必须按防水砼接茬技术措施处理.

(6)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混凝土上下的垫层提前2小时洒水浇湿. (7)混凝土浇筑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注意机械操作,防止机械损伤侧壁防水层。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2.4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初凝前一次抹压临时覆盖塑料膜

(2)混凝土表面泌水应及时引导集中排除。

(3)混凝土硬化厚的表面塑性收缩裂缝可灌注水泥素浆刮平。

6.2.5混凝土的养护与温控

(1)混凝土表面在初凝后覆盖塑料薄膜,混凝土实测内部温差或内外温差超过20℃再覆盖50mm厚麻袋或草袋降温层。当气温低于混凝土成型温度时,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覆盖塑料膜和保温层,在有可能降雨时为保持保温层的干燥状态,保温层表面应覆有不透水的遮盖。

(2)混凝土养护期间需进行其他作业时,应掀开保温层尽快完成随即恢复保温层。

(3)混凝土硬化期的实测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a、混凝土内部温差(中心与表面下100或500mm处)不大于20℃;

b、混凝土表面温度(表面以下100或50mm)与混凝土表面处50mm的温度差不大于25℃;

c、混凝土降温速度不大于1.5℃/d;

d、撤除保温层时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

当实测温度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应及时调整保温层或采取其他措施使其满足温度及温差的规定。

(4)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自混凝土浇筑开始计算,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少于14d,炎热天气适当延长。

a、测温延续时间自混凝土浇筑至撤保温层为止,同时应不少于20d;

b、测温时间间隔,混凝土浇筑后1~3d为2H,4~7d为4H,其他为8H;

c、测温点在平面图上编号,并在现场挂编号标志,测温做详细记录并整理绘制温度曲线图,温度变化情况及时反馈,当各种温差达到18℃时应预警,22℃时应报警。

d、使用普通玻璃温度计测温:测温管端应用软木塞封堵,只允许在放置或取出温度计时打开。温度计应系线绳垂吊到管底,停留不少于3min后取出迅速查看温度。每处测温点由不少于3根,间距各为1000mm呈三角形布置,分别埋于距板底200mm,板中间距500~1000mm及距混凝土表面100mm处的测温管构成。测温点间距6m左右,测温管下端封闭,上端开口,管口高于保温层50~100mm。

7.质量标准及产品保护

7.1.1底板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

7.1.2底板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压力和膨胀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抗压、抗渗试验报告。

7.1.3底板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缝、加强带、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7.1.4底板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含碱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各种原材料试验报告、配合比。

7.2.1底板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埋设件位置应正确。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7.2.2底板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不应有裂缝

检验方法:用刻度放大镜检查。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7.2.4底板结构允许偏差(mm)

电梯井长宽对定位中心+25,0

7.3.1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应采取标准条件下养护混凝土抗渗试件的试验结果评定。试件应在浇筑地点制作。

连续浇筑混凝土每500m2应留置一组抗渗试件(一组为6个抗渗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

抗渗性能试验应符合现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的有关规定。

7.3.2用于检查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的留置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7.3.3底板混凝土外观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混凝土外露面积每100m2抽查1处,每处10m2,且不得少于3处;细部构造应按全数检查。

7.4.1跨越模板及钢筋应搭设马道,且应于通道处整体加设敷盖雨布.

7.4.2泵管下应设置木枋,不准直接摆放在钢筋上。

7.4.3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之前不准踩踏。

7.4.4拆模后应立即回填土。

7.4.5混凝土表面裂缝处理:

裂缝宽>0.2mm非贯穿裂缝可将表面凿开30~50mm三角凹槽掺膨胀剂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修补。贯穿性或深裂缝宜用化学浆修补。

8.1.1所有机械设备均设漏电保护器。

8.1.2所有机电设备均需按规定进行试运转,正常后投入使用。

8.1.3现场应有足够的照明体育馆新建工程模板施工方案,动力、照明线需埋地或沿专用电秤架控敷设。

8.1.4马道应牢固,稳定具有足够承载力。

8.1.5振动器操作人员应有绝缘靴和手套。

8.1.6地泵泵管应敷设在牢固的专用架上,转弯处设有支撑的井式架固定。受料斗的高度应保证混凝土压力,防止吸入空气发生气捶现象。检修机械时必须先行卸压,清管时管端应设在安全挡板并严禁管端前后站人,以防射伤。

陈家坝黄土梁滑坡等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8.2.1采用低噪音设备防止扰民。

8.2.2夜间使用聚光邓照射施工点以防环境造成光污染。

8.2.3施工污水经沉清后有组织排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