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改扩建工程一标段地下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改扩建工程一标段地下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66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常委会会议厅改扩建工程一标段地下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柱模板的截面高度H=1000mm,H方向对拉螺栓2道,

柱模板的计算高度L=6600mm,

DG/TJ08-502-2020 预拌砂浆应用技术标准.pdf柱箍间距计算跨度d=400mm。

柱箍采用方钢管100×100×4mm。

柱模板竖楞截面宽度50mm,高度100mm。

B方向竖楞11根,H方向竖楞8根。

面板厚度18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4。

木方剪切强度1.6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4。

9.2.2柱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其中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8.000h;

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10.000℃;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000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3.000m;

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82.420kN/m2

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82.420kN/m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F2=2.000=kN/m2。

9.2.3柱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简支梁计算,计算如下

面板的计算宽度取柱箍间距0.40m,木方间距取150mm。

荷载计算值q=1.2×82.42×0.400+1.40×2.0×0.400=40.68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21.600cm3I=19.440cm4

其中f——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面板的最*弯距(N.mm);

  W——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3.00N/mm2;

其中q——荷载设计值(kN/m);

经计算得到M=0.125×40.68×0.15×0.15=0.114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f=0.114×1000×1000/21600=5.3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f<[f],满足要求!

v=5ql4/384EI<[v]=l/400

面板最*挠度计算值v=5×82.42×0.4×1504/(384×6000×194400)=0.19mm

面板的最*挠度小于145.0/400,满足要求!

9.2.4竖楞木方的计算

竖楞木方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如下:

竖楞木方的计算宽度取BH两方向最*间距0.145m。

荷载计算值q=1.2×82.42×0.15+1.40×2×0.15=15.26kN/m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q=6.104/0.400=15.26kN/m

最*弯矩M=0.1ql2=0.1×15.26×0.40×0.40=0.244kN.m

最*支座力N=1.1×0.400×15.26=6.72KN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5.00×10.00×10.00/6=83.33cm3;

I=5.00×10.00×10.00×10.00/12=416.67cm4;

抗弯计算强度f=0.244×106/83333.3=2.93N/mm2

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最*挠度小于400.0/250=1.6mm,满足要求!

9.2.5B方向柱箍的计算

B柱箍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截面抵抗矩W=47.27cm3;

截面惯性矩I=236.34cm4;

q=(1.2×82.42+1.40×2)×0.400=40.681kN/m

M=0.125ql2=0.125×40.68×0.900×0.900=4.12kN.m

抗弯强度:f=M/w=4120000/47270=87N/mm2<215.0N/mm2,满足要求!

挠度验算:V=5ql4/384EI=5×32.97×9004/384×2.06×105×2363400=0.58mm<1.8=900/500(满足要求。)

9.2.6对拉螺栓的计算

其中N——对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对拉螺栓有效面积(mm2);

  f——对拉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N/mm2;

对拉螺栓的直径(mm):18

对拉螺栓有效直径(mm):15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mm2):A=174.000

对拉螺栓最*容许拉力值(kN):[N]=29.580

H方向:N=40.68×1.75/4=17.80<[N]=29.580满足要求!

B方向:l=12500mm,M=40.68×1.252/8=7.495kN/m

f=7.495×106/47.27×103=168N/mm2

N=40.68×1.25/2=25.4<[N]=29.580满足要求!

本工程地下主梁的梁截面为1200×1000,按此梁计算。

梁截面宽度B=1200mm,

梁截面高度H=1000mm,

面板:δ=15mm,l=200mm;

龙骨:50×100mm,@200mm,l=600mm;

托梁:100×100mm方木,3跨,@600mm,l=560mm;

支架立柱:φ48×3.0钢管。

面板:δ=15mm,l=200mm;

水平背楞:50×100mm,@200mm,l=600mm;

竖向钢楞:φ48×3.0(双管),@600mm;M14对拉螺栓1道(26型“3”型扣件)。

面板自重标准值:0.30kN/m2

混凝土自重标准值:24.0kN/m2

钢筋自重标准值:1.50kN/m2

Σ=25.8kN/m2

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标准值:2.0kN/m2

荷载设计值:q1=1.2×25.8+1.4×2.0=33.76kN/m2

永久荷载设计值:q2=25.8kN/m2

N/mm2<[σ]=12.0N/mm2

50×100木方,l=600mm:

q1=33.76×0.20=6.752kN/m

q2=25.8×0.20=5.18kN/m

N/mm2<[σ]=13.0N/mm2

100×100木方,l=600mm: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10.00×10.00×10.00/6=166.6cm3;

I=10.00×10.00×10.00×10.00/12=833.34cm4;

将龙骨的跨度调整为l=600mm

q=33.76×0.6=20.25kN/m

q2=25.8×0.6=15.48kN/m

M=0.125×0.56×0.56×20.25=0.7938kN.m

mm<1.4mm=560/400;挠度满足要求。

9.3.2支架立柱稳定验算:(φ48×3.0)

H=6.6mh=1.50m钢管截面特征:A=4.24cm2

2.1托梁采用φ48×3.0:

P1=20.25×0.56=11.34kN

支架自重:6.6×0.0329×1.2=0.26kN(立杆)

(0.60+0.60)×0.0329×1.2×4=0.19kN(横杆)

10×0.0125×1.2=0.15kN(扣件)

N=11.34+0.6=11.94kN

N/mm2<[σ]=205.0N/mm2

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标准值:4.0kN/m2

N/mm2<[σ]=13.0N/mm2

l=600mm,@200mm

50×100木方,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5.00×10.00×10.00/6=83.33cm3;

I=5.00×10.00×10.00×10.00/12=416.67cm4;

N/mm2<[σ]=13.0N/mm2

由于梁高为1.0m,中间设一道对拉螺栓。

水平背楞产生的集中力:

将集中荷载转化为等效均布线荷载:

q1=4.128/0.2=20.64kN/m

φ48×3.0双管:W=4.24×103

N/mm2<[σ]=205.0N/mm2

选用M14螺栓,其轴向容许拉力=17.80kN>N=13.416kN,满足要求。

(“3”型扣件选用26型)

地下工程顶板最厚400mm。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5.3m。

模板做法:15mm厚木胶合板;

50×100mm次龙骨,@250mm;

100×100mm主龙骨,@900mm。

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b=0.90米,立杆的横距l=0.90米,立杆的步距h=1.50米。采用的钢管类型为Ø48×3.5碗扣式脚手架。

多层板及次龙骨自重:0.30×1.2=0.36kN/㎡

新浇混凝土自重:24.0×0.40×1.2=11.52kN/㎡

钢筋自重:1.10×0.40×1.2=0.528kN/㎡

施工均布活荷载:2.50×1.4=3.50kN/㎡

荷载标准值:q2=0.36+9.6+0.44=10.4kN/㎡

跨中集中荷载:p=2.50×1.4=3.50kN

当板厚超过300mm时,采取恒荷载效应组合控制,计算结果如下:

q1=1.3G=1.4×0.7QK=1.35×10.4+1.4×0.7×2.5=16.49kN/㎡

活荷载效应组合控制,计算结果如下:q1=0.36+11.52+0.528+3.50=15.908kN/㎡

所以,取较*值q1=16.49kN/㎡计算。

∵M2>M1,∴取最*值,按M2=0.23kN·m进行验算。

多层板取1000mm宽进行计算:

N/mm2<[σ]=12.0N/mm2

9.4.3次龙骨验算(按简支计算)

面板均布荷载传至次龙骨的均布线荷载:

q1=16.49×0.26=4.29kN/m

q2=10.4×0.26=2.70kN/m

∵M2>M1,∴取最*值,按M2=1.06kN·m进行验算。

N/mm2<[σ]=13.0N/mm2

9.4.4主龙骨验算(按简支计算)

次龙骨上永久荷载传至主龙骨的集中荷载:P1=10.4×1.2×0.26×0.9=2.92kN

施工可变荷载传至主龙骨的集中荷载:P2=1.50×1.4×0.26×0.9=0.49kN

次龙骨传至主龙骨的集中荷载设计值:P=P1+P1=2.92+0.49=3.41kN

将集中荷载转化为等效均布线荷载:q=kN/m

4.1强度验算(按简支计算)

N/mm2<[σ]=13.0N/mm2

9.4.5支架立柱稳定验算

永久荷载作用在支架立柱上的集中力:

N1=1.2×10.4×0.9×0.9=10.11kN

施工荷载作用在支架立柱上的集中力:

某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围蔽指导补充——仿真绿植围蔽.pdfN2=1.4×1.0=1.40kN

N=N1+N2=11.51kN

立杆步距:h=1.50mi=1.59cm

立杆计算长度:l0=h+2a=1.50+2×0.30=2.1m

(a为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

查附录C表C,φ=0.381

N/ΦA=11510/0.381×4.24×100=71.25<[σ]=205N/mm2

T/CCIAT0021-2020 智慧工地*景成像测量标准及条文说明.pdf(立杆稳定验算其杆件和扣件的自重及风荷载未计入内)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