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龙江片区保障性住房项目排水施工方案

昆明市龙江片区保障性住房项目排水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83.14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昆明市龙江片区保障性住房项目排水施工方案

根据本工程现场地质条件及基坑开挖深度,本工程采用集水井及降水井相结合的施工降排水方案。五号地块由于施工面积大,积水量较大,设置2m*2m集水井三个(利用在建地下车库内集水井作为集水井二),其中一、二、四号井集水后排入三号井内再集中用潜水泵泵入八号地块主排水管道。八号地块、七号地块及六号地块各设置直径1m,深度1.5m降水井点。所积水用潜水泵排入主排水管道。所有积水经主排水管道排入沉淀池沉淀后排入马溺河。

所有管道分布:五号地块3个集水井和六号地块1个降水井之间联通的管为消防水管;大小为DN90。八号地块从降水井里面接到主管上面的管道为DN40的消防水管。主管采用DN200的消防水管。

3.1、施工段要道口张挂红灯警示和醒目的安全标牌。

3.2、安排一名专职安全员时常巡视施工路段NB/T 20354.2-2015标准下载,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3.3、对施工段内埋设于地下的光缆、自来水管及其他管线,要注意保护。

 第四章、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第五章、文明施工、环境保证措施

 办公生活区整洁明亮,材料存放区堆码整齐,标识清楚,施工生产区井然有序。

 2.1.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以及省、市有关行政法规,开工前对全体员工进行社会公德及思想道德教育,增加全员文明施工意识和环保意识,不侵民扰民,争创文明施工标段。

2.2.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时,把环保工作作为施工生产的重要组成部

2.4.统一部署,有条不紊,统一指挥,做到道路畅通,环境整洁,文明卫生。对工程机械停工后分类划区停放,并对状况进行挂牌标识,对于工程材料除做到堆码整齐,有防污染措施外,还应挂牌表明产地、规格型号、检验状态等,并对人员驻地墙面进行标语书写等美化措施,消除杂乱无章的感觉。

2.5.遇天晴易产生飞尘的情况,应适当洒水以达到减尘灭尘的效果。

2.7.坚持挂牌上岗制度,驻地管理、施工人员一律佩戴上岗证、标明姓名、年龄、职务并附本人彩照,配不同颜色安全帽以示区分,接收监督检查。

2.8.集中办公,并做到职责上墙。         

2.9.由经理部办公室牵头定期组织开展环保检查,并形成文字,及时处理违章事宜,认真落实事后复查制度使环保工作做到言出必行,行之必果。

2.10.采用走访施工现场附近居民的活动,主动听取他们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主动联系当地环保机构,请他们现场予以指导,真正做到文明施工。

2.11.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业主做好治安联防工作,主动向当地公安机关办理外来劳动力暂住登记手续,开展工地与地方的共建活动,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2.12.做好施工便道的洒水,对危险地点设置醒目禁令,并做好防护设施。          

2.13.与施工周边单位和个人加强协作,搞好关系,为施工生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当出现矛盾时应本着互谅友好的原则解决争端。

 2.14.严禁违章驾驶车辆上路情况的发生,做好设备管理。   

 2.15.建设工地职工之家,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杜绝酗酒、打架滋事现象,不做与“六害”有关的事情,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2.16.完工后及时清理撤场,做到工完场清,力求最大限度的恢复原状。

      (1)做好防火、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做好防火自救措施。

(2)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做好施工医疗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工作

第六章、消防、地方协调等其他保证措施

施工前,对管道进行精度放线,实地量取沟槽开挖与民房、线杆等建筑物的有效距离,确定最佳合理的沟槽边坡并制定确保建筑物安全的方案。

工序技术交底时,应结合管线埋置及周边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交底,确保工序施工方案。

选派经验丰富的施工技术人员负责现场指挥,确保安全。

研究切实可行的加固措施,最大限度的保证地下管线架空线路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TB/T 3553-2019 轨道电路系统 不对称高压脉冲轨道电路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和其他有关消防法规。

建立健全安全各项安全防火组织网络和防火安全规章制度。

利用多种形式普及消防常识,适当组织培训和消防技能训练,提高防火、灭火技能。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明确消防重点,安排专人负责。

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

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具,专人管理。

根据工程规模和工程特点,定期检查,做好记录长江堤防隐蔽工程枞阳县大砥含B段护岸工程施工方案,并提出整改意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各项消防措施落实到位,并备有应急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做好与地方的协调工作,取得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努力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种矛盾,加强与居民的关系,紧密团结,互相帮助,为顺利完成工程项目创造条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