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筋构造施工工艺

配筋构造施工工艺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93.57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配筋构造施工工艺

(3)焊接网制作方向的钢筋间距宜为100、150、200mm,与制作方向垂直的钢筋间距宜为100~400mm,且应为10mm的整倍数。

(4)焊接网钢筋强度设计值:对冷轧带肋钢筋fy=360N/mm2,对冷拔光圆钢筋fy=320N/mm2。

(a)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b)冷拔光圆钢筋焊接网

DGTJ08-2289-2019标准下载注:1.d为纵向受力钢筋;

2.当钢筋直径d≥8mm时,其锚固长度应按表中数值增加5d;

3.受力钢筋并筋时,其锚固长度应按表中数值乘以1.4。

2.钢筋焊接网的搭接接头,应设置在受力较小处。钢筋焊接网在受拉方向的搭接接头可采用叠接法或扣接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冷轧带肋钢筋;(b)冷拔光面钢筋

(3)钢筋焊接网在受压方向的搭接长度,应取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0.7倍。

(a)叠接法;(b)扣接法;(c)平接法

1.单向板与双向板短跨方向的下部钢筋焊接网,不宜设置搭接接头。

(a)采用局部套在柱上的焊接网片;(b)采用附加钢筋

4.当楼板上开孔洞时,可将通过洞口的钢筋切断,按等强度设计原则增加附加绑扎钢筋加强。

对一、二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结构的分布钢筋,应选用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

(a)墙端无暗柱;(b)墙端设有暗柱

(a)由锚板和直锚筋组成;(b)由锚板、直锚筋和弯折锚筋组成

1.受力预埋件的锚筋应采用热轧钢筋,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

2.预埋件的受力直锚筋不宜少于4根,且不宜多于4层;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不宜大于25mm。受剪预埋件的直锚筋可采用2根。

预埋件的锚筋应位于构件的外层主筋内侧。

3.受力预埋件的锚板宜采用Q235级钢板。锚板厚度宜大于锚筋直径的0.6倍,受拉和受弯预埋件的锚板厚度尚宜大于b/8(b为锚筋间距)。

对受拉和受弯预埋件,其锚筋的间距b、b1和锚板至构件边缘的距离c、c1,均不应小于3d和45mm。

4.受拉直锚筋和弯折锚筋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s,且不应小于30d;受剪和受压直锚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d为锚筋直径)。

弯折锚筋与钢板间的夹角,一般不小于15°,且不大于45°。

5.考虑地震作用的预埋件,其实配的锚筋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大25%,且应相应调整锚板厚度。在靠近锚板处,宜设置一根直径不小于10mm的封闭箍筋。

铰接排架柱顶预埋件的直锚筋:对一级抗震等级应为4根直径16mm,对二级抗震等级应为4根直径14mm。

吊环的弯心直径为2.5d(d为吊环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60mm。

吊环的埋入深度不应小于30d,并与主筋钩牢。埋深不够时,可焊在受力钢筋上。

2.吊环的设计计算,应满足下列要求:

(1)吊环应采用HPB235级钢筋制作,严禁使用冷加工钢筋;

(2)在构件自重标准值作用下,每个吊环按2个截面计算的吊环应力不大于50N/mm2(已考虑超载系数、吸附系数、动力系数、钢筋弯折引起的应力集中系数、钢筋角度影响系数等)。

(3)构件上设有四个吊环时,设计时仅取三个吊环进行计算。吊环的应力计算公式:

式中As——一个吊环的钢筋截面面积(mm2);

G——构件重量(t);

σ——吊环的拉应力(N/mm2);

n——吊环截面个数;2个吊环时为4,4个吊环时为6。

吊环露出混凝土的高度h

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平法),对我国传统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设计表示方法作了重大改革,既简化了施工图,又统一了表示方法,以确保设计与施工质量。

本节是根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OOG101)编写的。

1.按平法设计绘制的施工图,一般是由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构成。但对于复杂的房屋建筑,尚需增加模板、开洞和预埋件等平面图。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需增加剖面配筋图。

2.按平法设计绘制结构施工图时,必须根据具体工程设计,按照各类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在按结构层绘制的平面布置图上直接表示各构件的尺寸、配筋和所选用的标准构造详图。

3.在平法施工图上表示各构件尺寸和配筋的方式,分为平面注写方式、列表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等三种。

4.在平法施工图上,应将所有构件进行编号,编号中含有类型代号和序号等。其中,类型代号应与标准构造详图上所注类型代号一致,使两者结合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图。

5.在平法施工图上,应注明各结构层楼地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等。

6.为了确保施工人员准确无误地按平法施工图进行施工,在具体工程的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必须注明所选用平法标准图的图集号,以免图集升版后在施工中用错版本。

1.梁平法施工图是在梁平面布置图上,通常采用平面注写方式表达。

对于轴线未居中的梁应标注其偏心定位尺寸(贴柱边的梁可不注)。

2.平面标注方式,系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表达。

3.梁集中标注的内容有四项必注值及一项选注值(集中标注可以从梁的任意一跨引出),规定如下:

(1)梁编号为必注值,由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悬挑代号组成。例KL2(2A)表示第2号框架梁,两跨,一端有悬挑(A为一端悬挑,B为两端悬挑)。

(2)梁截面尺寸为必注值,用b×h表示;当为加腋梁时,用b×h、yc1×c2表示,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同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即为b×h1/h2。

(3)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该项为必注值。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

对非抗震结构中的各类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及肢数时,也可用斜线“/”隔开,先注写支座端部的箍筋,在斜线后注写梁跨中部的箍筋。

(4)梁上部贯通筋或梁立筋根数为必注值,所注根数应根据结构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数等构造要求而定。当同排钢筋中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加号“+”将贯通筋和架立筋相连。注写时须将角部纵筋写在加号的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以示不同直径。

例:2Φ22+(4Φ12)用于六肢箍,其中2Φ22为贯通筋,4Φ12为架立筋。

当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均为贯通筋,且多数跨配筋相同时,此项可加注下部钢筋的配筋值,用分号“;”隔开。

例:3Φ22;3Φ20表示梁的上部配置3Φ22的贯通筋;梁的下部配置3Φ20的贯通筋。

(5)梁顶面标高高差、该项为选注值。

梁顶面标高的高差,系指相对于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值。有高差时,须将其写入括号内,无高差时不注。

4.梁原位标注的内容规定如下:

(1)梁支座上部纵筋含贯通筋在内的所有纵筋,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

(3)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腰筋)按标准构造详图施工,设计图中不注。具体工程有不同要求时,应由设计者注明。

当梁某跨侧面布置有抗扭纵筋时,须在该跨的适当位置标注抗扭纵筋的总配筋值,并在其前面加“*”号。

(4)附加箍筋或吊筋,将其直接画在平面图中的主梁上,用线引注总配筋值。

(5)当在梁上集中标注的内容不适用于某跨或某悬挑部分时,将其不同数值原位标注在该跨或该悬挑部位,并下划实线。

1.柱平法施工图是在柱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列表注写方法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2.列表注写方式,系在柱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有时需要选择几个)截面标准几何参数代号;在柱表中注写柱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含柱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与配筋的具体数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其箍筋类型图。

注写柱纵筋,分角筋、截面b边中部筋和h边中部筋(对于采用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可仅注写一侧中部筋)。当为圆柱时,表中角筋一栏注写圆柱的全部纵筋。

注写箍筋类型号及箍筋肢数、箍筋级别、直径和间距等。当为抗震设计时,用斜线“/”区分柱端箍筋加密区与柱身非加密区长度范围内箍筋的不同间距。

具体工程所设计的各种箍筋类型图以及箍筋复合的具体方式,须画在表的上部或图中的适当位置DLT1342-2014标准下载,并在其止标注与表中相对应的b、h和编上类型号。

19.470~34.470

(37.470~59.070)

当纵筋采用两种直径时,须再注写截面各边中部筋的具体数值(对于采用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可仅在一侧注写中部筋)。

当采用截面注写方式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一个柱平面布置图上加括号来区分表达不同标准层的注写数值。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是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时,分别列出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和剪力墙梁表,对应于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的编号,注写几何尺寸与配筋具体数值。

采用截面注写方式时[学士]矿井采区总进风巷施工组织设计,以直接在墙柱、墙身、墙梁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的上述两种注写方式具体表达,与柱平法施工图类似,从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