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271-2014 区域地下水位监测网设计规范

DZ/T 0271-2014 区域地下水位监测网设计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Z/T 0271-2014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7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02139
下载资源

DZ/T 0271-2014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Z/T 0271-2014 区域地下水位监测网设计规范

A.5水文地质单元分区图

A.5.3水文地质单元分区

按照地下水系统十含水层结构十地貌单元十其他进行命

XXX监测区非饱和带岩性分区图。

XJJ 136-2021 村镇装配式承重复合墙结构居住建筑技术标准.pdf采用明显的黑色线元标示出监测区边界。

A.6.3非饱和带分区图分区要素

非饱和带的岩性分类包括:粉土/黏土,页岩,灰岩,砂岩,层状的灰岩、砂岩、页岩,含较多粉粒利 的砂砾石,变质岩,火成岩,砂砾石,玄武岩,岩溶发育灰岩。

A.7地下水补给分区图

XXX监测区地下水补给分区

A.7.3地下水补给影响分区图分区要素

银据叠加结果将监测区划分为强补给区、中等补给区和弱补给区,

A.8地下水局部影响因素分区图

A.8地下水局部影响因素分区图

A.8.3地下水局部影响因素分区图

按照非饱和带岩性十地下水位埋深进行命名、排序。 根据附录C地下水局部影响分区图编图要求,图面反映内容主要有地质构造带、地表水体、水源地 保护区或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泉排泄区等。

A.9地下水位动态综合分区图

A.9地下水位动态综合分区图

XXX监测区地下水位动态综合分区图

A.9.2 工作区范围

采用明显的线元标示出监测区边界。

A.9.3地下水动态综合分区要素

按照水文地质单元十包气带岩性十补给影响分区+局部影响分区进行命名

专题要系图例直前。按照面、线、点的 素综合分区,大致反映出分区总体变化趋势,突出各分区边界

A.10监测区地下水位监测网设计图

A.10.2工作区范围

示例3:地下水类型 第四系潜水(无红色篇头指示点) 第四系承压水(数字表示监测层位) 第四系混合水 基岩裂隙水 岩溶水

k5120左侧表示孔号,右侧表示孔深(m)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水文地质背景调查内容表 为规范水文地质调查内容,推荐按照表B.1~表B.7给出的调查内容开展不同类型区的水文地质 调查。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水文地质背景调查内容表

为规范水文地质调查内容,推荐按照表B.1~表B.7给出的调查内容开展不同类型区的水文地

表B.1平原地区水文地质背景调查内容

表B.2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背景调查内容

表B.3黄土地区水文地质背景调查内容

B.6滨海及沿海岛屿地区水文地质背景调查内

表B.7丘陵山地地区水文地质背景调查内容

类型区 调查内容 1.丘陵山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应以水文地质 测绘为主,调查泉水类型、分布、水质、水 量和泉水动态特征.选择代表性沟谷或小 流域进行枯水期测流获取地下水排泄量 资料。 2.调查山地和丘陵的成因、形态特征、规模 和分布,河流阶地、坳沟等的成因、形态、 结构、规模、分布及其水文地质意义;地表 丘陵山地地区 水文网的分布、水流特性及与地下水的补 给或排泄关系。 3.调查含水层(组)的地层时代、产状、分布 和水文地质条件,风化裂隙水、断裂构造 带脉状水、火成岩和变质岩裂水的分布 和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山间河谷平原、山 间盆地、山前冲洪积扇及沟谷第四纪松散 堆积层的时代、岩性特征、厚度,含水层的 分布及其水文地质条件。 4.调查断裂构造的类型、规模、力学性质、活 动性、胶结和充填程度;裙皱构造的类型、 形态、规模和分布;调查不同构造的水理 性质、地下水赋存条件和储水构造的分布

调查内容 1.白流盆地或自流斜地的分布及其水文地质条件。 2.侏罗纪至第三纪陆相沉积盆地地层、岩性、岩相特 征,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来源、单井出水能 力,地下水化学成分及其在横向和垂向上的分带 规律 1.花岗岩和片麻岩类风化裂隙带的厚度及分布范围, 围岩蚀变带的类型、宽度、裂隙发育和破碎程度,地 下水赋存条件、水质、水量, 2.玄武岩的喷发方式,柱状节理和气孔结构等特征与 地下水赋存的关系。中心喷发台地要注意火山的 调套,由火山口向周围观察玄武岩岩性、岩相变化 规律与地下水位、水质及单井出水能力的关系,并 注意边缘地下水溢出带的分布。多期玄武岩喷发 地区,应注意调查各次喷发熔岩流接触带的性质及 单井出水能力。侵人其他地层中的安山玄武岩.应 注意调食其柱状节理的发育程度、风化带厚度、围 岩蚀变类型、蚀变带宽度及侵人接触带裂隙发育程 度与地下水的关系

顺序分别编成4位顺序号。 示例:如统一编号3701020202的监测井,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所辖第0202号地下水位监测井。 C.1.2.2监测井原编号:监测井的钻孔编号。 C.1.2.31 监测井原编号所属报告名称:监测井原编号的出处,指钻探报告或其他工程报告的名称。 C.1.2.4 监测井坐标:以北京1954坐标为基础的监测井井口所在位置的地理坐标和投影坐标,其中, T、y精确到米,以米(m)为单位;纬度、经度按"DD:MM:SS.S”格式填写,精确到0.1s。 C.1.2.5 监测并位置:监测井所在位置的详细地址,并具体细化描述监测井的地物指向, C.1.2.6 监测井地面高程和监测井井口高程:按五等水准测量标准获得的监测并地面高程和监测井井 口高程数值,单位为米(m),精确到0.001m。 C.1.2.71 监测井级别:按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企业级划分的监测井级别。 C.1.2.8 监测井类别:按监测井属性划分的类别,分为专门监测井、生产井(机井、民井、大口井)、泉 点等。 C.1.2.9 地下水类型:按地下水储存介质条件或者理藏条件划分的类型。按含水介质为孔隙水、裂隙 水、岩溶水,其中孔隙水按照埋藏条件分为潜水和承压水,裂隙水按照储存介质条件分为红层孔隙裂隙 水和基岩裂隙水。选择其中最贴切的条件填写类型。 C.1.2.10 现状孔深:调查时实际测量的监测井钻孔深度,单位为米(m),精确到0.01m。 C.1.2.11 终孔孔深:监测井建成时钻井成孔时的深度,单位为米(m),精确到0.01m。 C2临测预目监测共的测科目分为下科

项序分别编成4位顺序号

C.2.2.6近两年的地下水位变化曲线图:以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水位,绘制近两年的地下水位变化 曲线。 C.2.2.7地下水位历时变化曲线图:以横轴为时间(根据水位数据量确定时间单位),纵轴为水位,绘制 地下水位历时变化曲线。

D.1区域地下水监测点布设密度

表D.1给出了区域地下水监测点布设密度要求

表D.1给出了区域地下水监测点布设密度要求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区域地下水位监测网设计密度

表D.1区域地下水监测网设计密度参照表 单位为点数每100平方千

单位为点数每100平方千米

D.2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表D.2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

表D.3给出了地下水开采程度分级要求。

表D3地下水开采程度分级表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区域地下水位监测频率设计方法

本标准采用时间序列分析与统计检验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把监测频率与监测目的用统计参数结 合起来,表E.1给出了确定监测频率的目标与定量指标。总目标分解为3个技术目标:监测趋势、识别 周期变化、估计平均值。

表E.1确定监测频率的且标与定量指标

观测频率同时取决于地下水水位的变化特征:趋势特征、周期特征与平稳随机变量的特征。 趋势特征包括趋势类型(如线型或阶梯趋势)和趋势大小。趋势越大,统计检验出趋势的概率越高。 因而,用低频率的观测即可发现大幅度的趋势变化。 周期特征包括周期数量,每个周期的时间与振幅。显而易见,高频率的周期波动只有用高频率的观 才能监测到。 平稳随机变量的特征包括时间相关结构与标准差。时间相关结构用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函数描述 地下水时间序列自相关越高,观测频率应越低。标准差越大,说明随机干扰越多,越难监测趋势和识别 周期变化,需要的观测频率越高。

对于阶梯趋势检验,N.可由式(E.2)计算:

E1检验阶梯趋势的能力与监测频率的相互关

监测频率足够高才可以监测周期性变化。图E.2显示监测频率对监测周期变化的影响。当监测间

DZ/T 0271—2014

隔大于周期的一半时,则无法监测到真实的周期变化;只有当监测间隔小于周期的一半时,才有可能监 测到真实的周期变化

图E.2监测频率对监测周期变化的影响

地下水位的周期变化不仅有年周期变化,还有其他的周期变化。通常用调和序列分析识别不同 。调和序列参数的估计精度与监测频率相关,监测频率越高,参数估计的精度越高。参数估计精 置信区间可以用作识别周期变化的定量指标。半置信区间的计算式为式(E.6):

一一监测序列的标准差。 给定置信度,半置信区间是监测频率、监测序列的相关结构和标准差的函数。随着监测频率的增 加,半置信区间逐渐减小,估计精度提高。给定需要的估计精度,所需的监测频率()可由式E.6 计算。

对于估计平稳序列的平均值,有两个定量指标可以应用:一个是估计平均值的半置信区间,另 古计的平均值的信息含量。在此只介绍半置信区间,其计算式为式(E.7):

估计平均值的标准化的半置信区间与监测频率

最后,选取于T,,和M中最大的频率作为监测区域地下水位的监测频率,它可以满足监测区域 地下水位实际动态变化的要求

克里金插值的加权平均值(Z。)定义为式(F.1)

DZ/T02712014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克里金插值法基本原理

Z;: 入2 插值的精度为插值误差的标准差[var(2。一Z。)],定义为式(F.2):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区域地下水位监测网设计报告

下水位监测网设计、结论和建议、附图、附表、参考文献等共八个部分

本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项目来源、目的、任务DB11/T 1322.86-2019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86部分: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单位,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实施方案。

G.4区域地下水位监测网现状调查及评价

本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 a)地下水位监测历史; b) 地下水位监测网现状调查; 地下水位监测数据管理和信息服务现状; d)地下水位监测网现状评价

区域地下水位监测网设计

本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 a) 结论:

本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 a)结论:

本部分应包括7.3.1中的图件

CECS 508-2018-T 居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技术规程本部分应包括7.4中的表格。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