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T 82-2020 活动断层探察 野外地质调查

DB/T 82-2020 活动断层探察 野外地质调查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6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1060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T 82-2020 活动断层探察 野外地质调查

国内外众多的大地震现场考察及其灾害现象分析研究表明,活动断层是地震的根源,也是地震灾害 的元凶。查明地震活动断层的准确位置并对其属性和地震危险性做出科学评价,是地震灾害风险评估 和震害防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我国自“九五”期间开始逐步推进活动断层探测工作,多年来在理论和 工程技术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其成果在城市规划、国土利用、工程建设以及 地震科学研究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地震部门组织开展了活动断层探测技术梳理,理清了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果的基 本框架。为了规范并弓导我国的活动断层探测工作及其成果应用,制定了GB/T36072一2018《活动困 层探测》,该标准对活动断层探测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技术方法、数据管理、成果产出等方面的技术要 求作出了规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实现探测目的的各种技术方法进行评估分析,明确其技术指标和 数据汇总要求,并构建了活动断层探测工作标准框架。 野外地质调查是活动断层探察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获取第一手资料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调查 重点是活动断层及与之相关的活动褶皱、第四纪地层、第四纪火山、第四纪地貌等。野外地质调查记录 薄或专用的记录软件的文字记录、平面图和剖面图是珍贵的原始资料,也是进一步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基 础。为保障野外地质调查质量,借鉴国内外活动断层探察相关标准、调查内容和方法,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活动断层探察野外地质调查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和野外观测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活动断层填图、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以及断层活动性鉴定等工作的野外地质调查。地 震科学考察等也可参照使用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58区域地质图图例 GB17741一200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GB/T18208.3一2011地震现场工作第3部分:调查规范 GB/T36072一2018活动断层探测 DB/T53一20131:50000活动断层填图 DB/T65一20161:50000活动断层填图数据库规范 DB/T692017 活动断层探察遥感调查 DB/T 71—2018 活动断层探察 断错地貌测量 DB/T 722018 活动断层探察 图形符号

GB17741—2005、GB/T18208.3—2011、GB/T36072—2018、DB/T53—2013和DB/T71—2018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活动断层activefault 距今12万年以来有过活动的断层,包括晚更新世断层和全新世断层。 [GB/T36072—2018,定义3.1] 3.2 活动褶皱activefold 晚第四纪以来有活动的褶皱。 [DB/T53—2013,定义3.5] 3.3 地震地表破裂带earthquakesurfacerupturezone 强震过程中沿发震构造在地表产生的破裂和变形条带。 注:改写GB/T18208.3一2011NB/T 35112-2018 水电工程层析成像技术规程,定义3.11。 3.4 断错地貌faultedlandform 断层活动在地表形成的或受断层影响形成的地貌

4.2.1 应根据调查对象,采用追索法、穿越法或两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 4.2.2 活动断层调查宜采用追索法为主,穿越法为辅。 4.2.3 活动褶皱调查宜采用追索法和穿越法相结合。 4.2.4 第四纪地层调查宜采用穿越法。 4.2.5 第四纪火山调查宜采用穿越法。 4.2.6 第四纪地貌调查宜采用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

a)项目或课题名称; b) 调查区名称及范围; c) 调查内容; d) 调查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e) 调查组成员姓名及分工; f) 调查组所在单位名称。 3.3 记录的内页宜包含下列内容: a) 调查日期和天气; b) 观测点编号; ) 观测点坐标; d) 观测点名称; e) 观测点活动断层、活动褶皱、第四纪地层、第四纪火山、第四纪地貌等特征; f) 观测点平面图; g) 观测点剖面图; h) 探槽剖面图及相关信息描述; 1 采集样品类型和编号;

4.3.3记录的内页宜包含下列内容

4.3.6观测点坐标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记录经度、纬度和高程。经度记作“×××°××"××. X"E”,精确到0.1";纬度记作“××°××"×X.×"N”,精确到0.1";高程单位为米(m),精确到1m。 示例:105°45'38.5"E,36°27'55.0"N;海拔:2345m。 4.3.7观测点名称应使用观测点所在村庄或与附近村庄相对位置的名称。 4.3.8 观测点平面图宜包括下列内容: 断层空间展布、产状、水平或垂直位移量; b): 地震地表破裂带空间展布、破裂类型、水平或垂直位移量等; 褶皱空间展布、轴线、翼部地层符号、产状等: d) 地层和岩浆岩界线、符号、产状等; e) 采样位置、样品类型及编号; f) 正北方向; 图例; h) 线段比例尺; 按照DB/T53一2013、DB/T72一2018和GB/T958中规定的符号标注各种要素。 附录A中的图A.1给出了观测点平面图布局示例,附录B中的图B.1给出了地震地表破裂带平面 图示例,

4.3.9观测点剖面图宜包括下列内容

a)断层性质、产状、断层破碎带组成物质、宽度等; 断层与地层、岩浆岩的切割和压盖关系; c) 褶皱卷入地层的界线、符号、产状; d) 地层和岩浆岩界线、符号、地层产状; e) 采样位置、样品类型及编号; f) 剖面方向及方位角; g) 图例; h) 线段比例尺; i) 按照DB/T53一2013、DB/T72一2018和GB/T958中规定的符号标注各种要素。 图A.2给出了观测点剖面图布局示例,图B.2给出了断层剖面图示例。图B.3给出了第四纪地层 面图的示例

4.4.1年代样品的种类主要有7种,其代码和名称如下:

g)OTH:其他种类样品。

4.5观测点、样品和探槽标注

5.1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流程包括下列

资料收集; b) 遥感影像解译; c) 野外踏勘; d) 调查方案编制; e) 现场调查; f 资料整理与成果产出。 5.2每个工作阶段应按照DB/T65一2016的要求进行相关数据人库 5.3图1给出了工作流程的示意图

图1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流程示意图

5.1.1 应收集调查区及周边地区的下列资料: a)基础地质:不同比例尺地质图、矿产图、水文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第四纪地貌图、大地构造单 元划分图、活动断块划分图等及其说明书,工程勘探、钻探及其报告,科研专著、论文等; b) 基础地理信息:相关比例尺地形图、行政区划和交通图等: 遥感影像:不同时期的卫星、航空影像图; d 活动构造:活动构造分布图、地震地表破裂带考察与研究成果、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震小区划 报告等。 6.1.2 应将收集到的资料信息按照DB/T65一2016中附录A的表A.1~表A.5、表A.8~表A.15的要 求汇总人库。

应按照DB/T69一2017中的规定对调查区的遥感影像进行数据处理和影像解

/T69一2017中的规定对调查区的遥感影像进行数据处理和影像解译,编制遥

2.2应将遥感影像解译信息和解译图件按照DB/T65一2016中附录A的表 要求汇总人库

译信息和解译图件按照DB/T65一2016中附录A的表A.5、表A.6、表A.7的

应了解调查区交通条件、工作环境、人文和社会情况。 应初步查明调香区活动断层、活动褶皱、第四纪地层、第四纪火山、第四纪地貌

6.4.1应根据资料收集整理、遥感解译、野外踏勘,围绕工作目标和内容编制野外调查实施方案。 6.4.2实施方案应包括工作内容和目标、野外路线和观测点预选、调查时间、调查进度及人员组成、按 测方法等。 6.4.3应按照DB/T65—2016中附录A的表A.25、表A.26的要求将调查方案的相关内容汇总入库

6.5.1应调查断层出露位置、产状、性质、位移量、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等。 6.5.2 应调查断层与地层或地貌面的切割和压盖关系。 6.5.3 应调查断层带结构、物质组成和宽度。 6.5.4 宜在疑似断层通过的位置开展槽探工作,确认是否存在断层,断层活动时代、性质、古地震等 6.5.5 应调查褶皱类型、产出状态,被褶皱卷人的地层等。 6.5.6 应调查第四纪地层的分布、分层、岩性、颜色、厚度、产状、堆积类型等。 6.5.7 应调查第四纪火山岩的分布、岩石类型、颜色、厚度、喷发期次、内部结构等。 6.5.8 应调查第四纪地貌类型、分布、规模,获取断错地貌的相关参数。 6.5.9 应按4.4的要求采集相关年代样品。 6.5.10 应按DB/T65一2016中附录A下列表格的要求汇总野外调查数据并入库: a 按表A.27、表A.28、表A.29的要求将活动断层观测数据汇总人库; b) 按表A.23、表A.34、表A.37、表A.57的要求将地震地表破裂带观测与测量数据汇总人库; 按表A.69的要求将活动褶皱观测数据汇总入库; d 按表A.28、表A.30、表A.58~表A.61的要求将第四纪地层观测数据汇总入库; e 按表A.28、表A.62、表A.63的要求将第四纪火山岩观测数据汇总人库; 按表A.28、表A.31、表A.32、表A.35、表A.38的要求将地貌观测与测量数据汇总人库; g 按表A.51、表A.52的要求将样品采集汇总人库; h)按表A.39的要求将调查区的主要地名、地物点数据汇总入库

6.5.1应调查断层出露位置、产状、性质、位移量、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等。 6.5.2 应调查断层与地层或地貌面的切割和压盖关系。 6.5.3 应调查断层带结构、物质组成和宽度。 6.5.4 宜在疑似断层通过的位置开展槽探工作,确认是否存在断层,断层活动时代、性质、古地震等 6.5.5 应调查褶皱类型、产出状态,被褶皱卷人的地层等。 6.5.6 应调查第四纪地层的分布、分层、岩性、颜色、厚度、产状、堆积类型等。 6.5.7 应调查第四纪火山岩的分布、岩石类型、颜色、厚度、喷发期次、内部结构等。 6.5.8 应调查第四纪地貌类型、分布、规模,获取断错地貌的相关参数。 6.5.9 应按4.4的要求采集相关年代样品。 6.5.10 应按DB/T65一2016中附录A下列表格的要求汇总野外调查数据并入库: a 按表A.27、表A.28、表A.29的要求将活动断层观测数据汇总人库; b) 按表A.23、表A.34、表A.37、表A.57的要求将地震地表破裂带观测与测量数据汇总人库 按表A.69的要求将活动褶皱观测数据汇总入库; d 按表A.28、表A.30、表A.58~表A.61的要求将第四纪地层观测数据汇总入库; e 按表A.28、表A.62、表A.63的要求将第四纪火山岩观测数据汇总人库; f 按表A.28、表A.31、表A.32、表A.35、表A.38的要求将地貌观测与测量数据汇总入库; g 按表A.51、表A.52的要求将样品采集汇总人库; h)按表A.39的要求将调查区的主要地名、地物点数据汇总入库

6.6资料整理与成果产出

6 比例尺:数字比例尺置于图名下方中间位置,线段比例尺置于数字比例尺下方中间位置。 图中标注下列信息: 1)观测点及编号、年代样品采集点及编号、探槽位置及编号; 2) 断层线与地震地表破裂带,褶皱轴,前第四系与第四系界线,前第四系符号,第四系早更新 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全新统界线及符号; 3)经纬度,市、县、乡镇位置及名称,主要河流、湖泊、山峰位置及名称。 d 图例及说明,宜放图框右侧或下侧。 责任表:包括图名、比例尺、负责人、主要成员、数字化成图、审核、承担单位、项目名称,置于实 际材料图图框右下角。 应按照DB/T72一2018的规定使用图形符号。 图B.4给出了实际材料图的样式。

b)比例尺:数字比例尺置于图名下方中间位置,线段比例尺置于数字比例尺下方中间位置。 C 图中标注下列信息: 1)观测点及编号、年代样品采集点及编号、探槽位置及编号; 2) 断层线与地震地表破裂带,褶皱轴,前第四系与第四系界线,前第四系符号,第四系早更新 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全新统界线及符号; 3)经纬度,市、县、乡镇位置及名称,主要河流、湖泊、山峰位置及名称。 d 图例及说明,宜放图框右侧或下侧。 e 责任表:包括图名、比例尺、负责人、主要成员、数字化成图、审核、承担单位、项目名称,置于实 际材料图图框右下角。 f 应按照DB/T72一2018的规定使用图形符号。 图B.4给出了实际材料图的样式。 5.3 应按下列基本结构编写野外调查报告: a) 前言; 区域构造环境; c 第四纪地层; d) 第四纪地貌; e) 第四纪火山岩; f) 活动断层; g) 活动褶皱; h) 地震地表破裂带; i) 主要认识和结论; ) 结束语; k)参考文献; 1)附件。 附录C给出了野外地质调查报告提纲。 6.4应按照DB/T65一2016中附录A的相关表格的要求,完善活动断层数据库入库资料。

7.1.1应测定断层产状。走向、倾向用方位角表示,精确到度(°) 7.1.2应根据断层与地层的切割和压盖关系确定其活动时代,按照表1的判别依据确定其运动性质。 7.1.3 在断层露头的观测点,应按照4.3.9的要求绘制断层剖面图。可按照4.3.8的要求绘制断层平 面图。

表1断层活动性质判别依据

DB/T82—2020表1(续)判别依据断层分类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断层面擦痕特征滑动方向垂直或基本垂直断层走向,二者夹角大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于或等于85°滑动方向平行或基本平行断层走向。二者夹角走滑断层两盘相对水平运动小于或等于10°两盘相对水平位移量大于正断性质的垂直位滑动方向与断层走向斜交,二者夹角大于10°且正走滑断层移量小于或等于45°两盘相对水平位移量大于逆断性质的垂直位滑动方向与断层走向斜交,二者夹角大于10°且逆走滑断层移量小于或等于45°两盘正断性质的垂直位移量大于相对水平位滑动方向与断层走向斜交,二者夹角大于45°且走滑正断层移量小于85°两盘逆断性质的垂直位移量大于相对水平位滑动方向与断层走向斜交,二者夹角大于45°且走滑逆断层移量小于85°7.1.55应调查地震地表破裂带空间展布、长度、宽度,识别各种破裂类型并描述其规模,测量同震位移量。调查内容和测量要求见表2。表2地震地表破裂调查内容和测量要求同震位移标志调查内容测量要求走向、倾向、长度、高1)地形剖面走向宜垂直或基本垂直地震陡坎走向;地震陡坎度测量,实测跨地震2)走向测量精确到度(°),高度测量精确到0.1m;陡坎地形剖面3)根据地震陡坎高度测量值绘制地震垂直位移分布图1)测量其长轴方向作为走向,精确到度(°);平面分布,走向、长2)沿长轴和短轴测量单个鼓包或垄脊的最大长度、宽度,并测量地震鼓包度、宽度、高度测量,其高度,精确到0.1m;和脊与其他破裂类型的3)若有其他破裂类型伴生,宜按一定比例尺绘制地表破裂带平面组合特征分布图地震地表平面分布,走向、长1)测量其延伸方向作为走向,精确到度(°);破裂度、宽度、深度测量,2)测量单条裂缝长度、宽度、深度,精确到0.1m;地震裂缝与其他破裂类型的3)若有其他破裂类型伴生,宜按一定比例尺绘制地表破裂带平面组合特征分布图平面分布,走向、长1)测量其最大长度方向作为走向,精确到度(°):度、宽度、深度。实地震沟槽2)测量其长度、宽度、深度,精确到0.1m;测跨地震沟槽地形3)跨沟槽地形剖面走向宜垂直或基本垂直沟槽走向剖面出露位置,产状测1)断层走向用方位角表示,精确到度(°);地震断层量,断层面上的擦痕2)测定擦痕或阶步的侧伏向和侧伏角,精确到度(°);和阶步观测3)应绘制断层剖面8

7.2.1应观测褶皱类型和产出状态。 7.2.2 应测量褶皱轴向,两冀被卷人地层的产状,精确到度()。 7.2.3 应确定被褶皱卷人的最新地层和未被卷人的最老地层的时代。 7.2.4 应按照4.3.9要求绘制褶皱部面图。可按照4.3.8的要求绘制褶皱平面图

7.3.1应确认地层的岩性。根据粒径大小可分为粘土、砂、砾石三大类,粒径的划分指标见表3。其中 砂可细分为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石可细分为细粒砾石、中粒砾石、粗粒砾石、巨砾(漂砾)。 7.3.2应确认地层的堆积类型。根据沉积环境划分冲积(al)、洪积(pl)、冲洪积(pal)、湖积(1)、风积 eol)、坡积(dl)、残积(el)、残坡积(edl)、崩积(col)、冰(gl)、海积(ml)等。观测各堆积类型构成的地 貌特征,分析与活动构造的关系。

表3粘土、砂、砾石粒径划分指标

7.3.3应确认地层堆积时代。堆积时代自上而下分为下更新统(QP1)、中更新统(QP2)、上更新统 Qp3)和全新统(Qh)。其中,上更新统可细分为下段(Qp31)和上段(Qp3²),全新统可细分为下段 Qh")、中段(Qh²)和上段(Qh")。 7.3.4测量地层厚度和产状。厚度精确到0.1m,产状精确到度()

.4.1应查明第四纪火山岩分布范围、层序、厚度、产状、结构构造、接触关系等,初步判定其喷发时代, 分析火山构造与活动断层的关系。 .4.2应确认火山地貌类型。如火山口、熔岩锥、熔岩流、熔岩脊等

应区分火山岩的岩石类型。如熔岩(lv)、火山碎屑岩(pr)等,熔岩类宜区分玄 安岩()、流纹岩(入)等,火山碎屑岩宜区分集块岩(a)、角砾岩(vb)、凝灰岩(tf)

5.1应查明不同地貌类型的空间展布、海拨高度和相对高度、构成物质、形成日 .5.2 应观察和识别各种断错地貌,并对其进行水平和垂直位移测量。 .5.3 典型断错地貌宜按照DB/T71一2018的规定进行测量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平面图、剖面图布局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平面图、剖面图布局

图A.1观测点平面图布局示例

A.2图A.2给出了观测点面图的布局示例

图A.2观测点部面图布局示例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平面图和剖面图示例

B.1给出了地震地表破裂带平面图示例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平面图和剖面图示例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平面图和部面图示例

图B.1地震地表破裂带平面图示例

B.2图B.2给出了断层剖面图示例

图B.2断层剖面图示例

B.3图B.3给出了第四纪地层剖面图示例

B.3图B.3给出了第四纪地层剖面图示例

图B.3第四纪地层部面图示例

3.4图B.4给出了野外地质调查实际材料图的样式。

XX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 XXXXX断裂活动断层填图实际材料图

XX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 XXXXX断裂活动断层填图实际材料图

图B.4野外地质调查实际材料图样立

前言包含下列内容: a)任务来源; b) 调查内容和目标; C 调查区地理概况; d)已有成果; e) 技术路线; f) 技术队伍; g)工作量统计; h)其他应说明的信息

区域构造环境包含下列内容: a)所属大地构造单元(活动块体)划分 b)前第四纪地层和火山岩; c)地貌与新构造运动特征

第四纪地层包含下列内容: a)分布、堆积时代; b)堆积类型、岩性、颜色、厚度; c)应插入野外调查所获取的第四纪地层剖面图、平面图

第四纪地貌包含下列内容: a)地貌类型、分布、规模、形成时代; b)断错地貌调查; c)应插入野外调查所获取的断错地貌平面图、剖面图。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野外地质调查报告提纲

a)分布、产出状态和规模; b)岩石类型、颜色、厚度; C) 应插入野外调查所获取的火山平面图、剖面图

活动断层包括下列内容: )调查区断层的平面分布、分段、次级构造; b)活动时代、活动性质、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量、位移速率; )古地震期次、重复间隔、最新一次古地震的离逝时间: d)应插入野外调查所获取的断层平面图、剖面图、图切剖面图

活动褶皱包括下列内容: a) 褶皱类型,平面展布和剖面特征; b) 卷人地层和活动时代; C 缩短量和缩短速率; d)应插入野外调查所获取的活动褶皱平面图和部面图

GB/T 26332.6-2022 光学和光子学 光学薄膜 第6部分:反射膜基本要求.pdf地震地表破裂带包括下列内容: a)历史记载概述; b)空间展布; c)破裂类型及组合特征; d)同震位移量; e)应插入野外调查所获取的破裂带 剖面图、同震位移实测图等

主要认识和结论包括下列内容: a)第四纪地层、第四纪火山岩、第四纪地貌总体特征; b)活动断层、活动褶皱、地震地表破裂带的主要认识: c)结论,

结束语包括下列内容: a) 野外调查获得的进展; b)存在问题; c)展望。

参考文献包括下列内容: a)应属于公开出版物或者可以公开获取或检索的文件; b)参考文献的清单应按照GB/T23289的规定列出。

DGJ 08-93-2002《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设计规程》附件包括下列内容: )年龄样品测试报告; b)野外照片集或录像专辑

L1 GB/T13989一201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2] GB/T23289术语工作文后参考文献及源标识符 [3] DD2006一200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4 DZ/T0175—1997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 【5] SY5517一1992野外石油天然气地质调查规范 [61 1:50 000覆盖区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中国地质调查局,2015)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