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课件1.4 工程结构的抗震设防.pdf

抗震课件1.4 工程结构的抗震设防.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1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0861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抗震课件1.4 工程结构的抗震设防.pdf

第一章 结构抗震基本知识

1.4工程结构抗震设防(重点

基本术语 地震影响和抗震设防烈度 建筑分类 多遇地震烈度和罕遇地震烈度 抗震设防目标 西站小学教学楼安全施工组织设计,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 度。 ,抗震设防标准:衡量抗震设防要求的尺度,由抗震设防 烈度和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确定。 ·地震作用: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竖 向和扭转地震作用。 设计地震动参数:抗震设计用的加速度(速度、位移) 时程曲线、加速度反应谱和峰值加速度。 ·设计特征周期: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下降段 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 ·抗震措施:为了结构抗震所采取的措施,除了地震作用 计算和抗力计算外的抗震设计内容。 ·抗震构造措施:为了提高结构和构件抗震性能所采取的

1.4.2地震影响和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 设防烈度的取值依据: 规范规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 图》 中的地震基本烈度。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7度 8度 9度 设计基本加速度值/g 0.050.10(0.15)0.20(0.30) 0.40 注:g为重力加速度。 规范规定: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1.4.2地震影响和抗震设防烈度

建筑所在地区遭受的地震影响,应采取相 应于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 计特征周期或规定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来表征。 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 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 设计地震分为三组,第一组表示近震中 距,而第二、三组表示较远震中距的影响,

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将建筑分为四个 抗震设防类别:

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将建筑分为四个 抗震设防类别:

1.4.4 多遇、基本、罕遇地震烈度

多遇烈度:建筑所在地区在设计基准期(50年)内出 现的频度最高的烈度。也称为常遇烈度、小震烈度,用 Is表示。其超越概率为63.2%,重现期为50年。

基本烈度:一个地区未来5( 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 受的具有10%超越概率的地震 烈度值称为该地区的基本烈 度。

1.4.5抗震设防目标 简称为:“小 震不坏,中震可 修,大震不倒”。 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 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 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 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三水准”设防对建筑性能的要求:

三水准”设防对建筑性能的要求

某校教学楼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组织设计1.4.5抗震设防目标

“小震不坏”满足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极限状态 要求以及建筑的弹性变形不超过规定的弹性变形限值。 “中震可修”要求建筑结构具有相当的延性能力,不 发生不可修复的脆性破坏。 “大震不倒”要求建筑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其弹塑性 变形不能超过规定的弹塑性变形限值

1.4.6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大多数结构) 小震下承载力(小震不环)和变形验算 (中震可修); 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大震不倒) 第二阶段(特殊结构) 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变形验算,构造措 施(大震不倒)

1.4.7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仪表专业通用施工组织设计模板设计思想与抗震思想区别 ·设防:单体一一系统 ·目标:生命安全不同性能 ·要求:固定一最优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