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内蒙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7.8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1401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蒙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多功能厅、接待大厅、大型会议室、讲堂、音乐厅、教室、 餐厅和其他有声学要求的重要功能房间的各项声学设计指标应满 足有关标准的要求。 专项声学设计应将声学设计自标在相关设计文件中注明。 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声学设计专项报 告:运行评价查阅声学设计专项报告、检测报告,并现场核实。

窗户除了有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的功能外,还起到沟通内外 的作用,良好的视野有助于居住者或使用者心情舒畅,提高 效率。 对于居住建筑,主要判断建筑间距。根据国外经验,当两幢 主宅楼居住空间的水平视线距离不低于18m时即能基本满足要 求。对于公共建筑本条主要评价,在规定的使用区域,主要功能 房间都能看到室外自然环境,没有构筑物或周边建筑物造成明显 视线干扰。对于公共建筑,非功能空间包括走廊、核心筒简、卫生 间、电梯间、特殊功能房间,其余的为功能房间。 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运行评价查阅租 关竣工图,并现场核实。

8.2.6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运行

充足的然采光有利于居住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同时也有 利于降低人工照明能耗。各种光源的视觉试验结果表明DB33/T 1204-2020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检查用表标准.pdf,在同样 照度的条件下,天然光的辨认能力优于人工光,从而有利于人们 工作、生活、保护视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计算分析报告 运行评价查阅相关峻工图、计算分析报告、检测报告,并现场 核实。

8.2.7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运行评价。

天然采光不仅有利于照明 而且有利于增加室内

然信息交流,改善空间卫生环境,调节空间使用者的心情。建筑 的地下空间和大进深的地上室内空间,容易出现天然采光不足的 清况。通过反光板、棱镜玻璃窗、天窗、下沉庭院等设计手法或 采用导光管技术:可以有效改善这些空间的天然采光效果。本条 第1款,要求符合《建筑采光设计标准》中控制不舒适眩光的相 关规定。 第2款的内区,是针对外区而言的。为简化,一般情况下外 区定义为距离建筑外围护结构5m范围内的区域。 二款可同时得分。如果参评建筑无内区,第2款直接得6 分;如果参评建筑没有地下部分,第3款直接得4分。 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关设计文件、天然采光模拟分 析报告;运行评价查阅相关峻工图、大然采光模拟分析报告、天 然采光检测报告,并现场核实

8.2.8适用于集中供暖空调的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

本条文强调室内热舒适的调控性:包括主动式供暖空调未端 的可调性及个性化的调节措施:总的自标是尽量地满足用户改善 个人热舒适的差异化需求。对于采用供暖空调系统的公共建筑 应根据房间、区域的功能和所采取的系统形式,合理设置可调末 端装置。 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产品说明书;运 行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产品说明书,并现场核实

8.2.9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运行评价。

第1款主要通过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值进行简 化判断。此外,卫生间是住宅内部的一个空气污染源,卫生间开 设外窗有利于污浊空气的排放。 第2款主要针对不容易实现自然通风的公共建筑(例如大进

深内区、由于别的原因不能保证开窗通风面积满足自然通风要求 的区域)进行了自然通风优化设计或创新设计,保证建筑在过渡 季典型工况下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大于2次/h(按面积计算。 对于高大空间,主要考虑3m以下的活动区域)。本款可通过以 下两种方式进行判断: 1在过渡季节典型工况下,自然通风房间可开启外窗净面 积不得小于房间地板面积的4%,建筑内区房间若通过邻接房间 进行自然通风,其通风开口面积应大于该房间净面积的8%,且 不应小于2.3m(数据源自美国ASHRAE标准62.1)。 2对于复杂建筑,必要时需采用多区域网络法进行多房间 自然通风量的模拟分析计算。 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计算书、自然通 风模拟分析报告;运行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计算书、自然通风 模拟分析报告,并现场核实

8.2.10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运行评价。

重要功能区域指的是主要功能房间,高大空间(如剧场、体 育场馆、博物馆、展览馆等),以及对于气流组织有特殊要求的 区域。 本条第1款要求供暖、通风或空调工况下的气流组织应满足 功能要求,避免冬季热风无法下降、气流短路或制冷效果不佳, 确保主要房间的环境参数(温度、湿度分布:风速:辐射温度 等)达标。公共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图纸应有专门的气流组织设 计说明,提供射流公式校核报告,末端风口设计应有充分的依 据,必要时应提供相应的模拟分析优化报告。对于住宅,应分析 分体空调室内机位置与起居室床的关系是否会造成冷风直接吹到 居住者、分体空调室外机设计是否形成气流短路或恶化室外传热 等问题;对于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的住宅,还应校核室内 空调供暖时卧室和起居室室内热环境参数是否达标。设计评价主 要审查暖通空调设计图纸,以及必要的气流组织模拟分析或计算 报告。运行阶段检香典型房间的抽样实测报告

第2款要求卫生间、餐厅、地下车库等区域的空气和污染物 避免串通到室内别的空间或室外活动场所。住区内尽量将厨房和 卫生间设置于建筑单元(或户型)自然通风的负压侧,防止厨房 或卫生间的气味因主导风反灌进人室内,而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司时,可以对于不同功能房间保证一定压差,避免气味散发量大 的空间(比如卫生间、餐厅、地下车库等)的气味或污染物串通 到室内别的空间或室外主要活动场所。卫生间、餐厅、地下车库 等区域如设置机械排风:应保证负压,还应注意其取风口和排风 口的位置,避免短路或污染。运行评价需现场核查或检测。 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气流组织模拟分 析报告;运行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气流组织模拟分析报告,并 现场核实。

人员密度较高且随时间变化天的区域,指设计人员密度超过 0.25人/m²,设计总人数超过8人,且人员随时间变化大的 区域。 二氧化碳检测技术比较成熟、使用方便,但甲醛、氨、苯 VOC等空气污染物的浓度监测比较复杂,使用不方便,有些简 更方法不成熟,受环境条件变化影响大。对二氧化碳,要求检测 进、排风设备的工作状态,并与室内空气污染监测系统关联,实 现自动通风调节。对甲醛、颗粒物等其他污染物,要求可以超标 实时报警。 本条包括对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监控要求,即应设置与排风 联动的二氧化碳检测装置,根据当传感器监测到室内二氧化碳浓 度超过一定量值时,进行报警,同时自动启动排风系统。室内二 氧化碳浓度的设定量值可参考国家标准《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 生标准》GB/T17904(1800mg/m3)等相关标准的规定 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运行评价查阅相 关工图,并现场核实

8.2.12适用于设地下车库的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

地下车库空气流通不好,容易导致有害气体浓度过大,对人 本造成伤害。有地下车库的建筑,车库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 氧化碳检测装置,超过一定的量值时需报警,并立刻启动排风系 统。所设定的量值可参考国家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 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1(一氧化碳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上限为30mgm3)等相关标准的规定 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运行评价查阅相 关竣工图,并现场核实。

9.1.1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

项目部成立专门的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完善管理体 系和制度建设,根据预先设定的绿色建筑施工总自标,进行目标 分解、实施和考核活动。比选优化施工方案,制定相应施工计划 并严格执行,要求措施、进度和人员落实,实行过程和自标双 控。项自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 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建筑施工各级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评价方法为:查阅该项自组织机构的相关制度文件,在施工 过程中各种主要活动的可证明记录,包括可证明时间、人物、事 生的纸质和电子文件、影像资料等。

2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

建筑施工过程是对工程场地的一个改造过程,不但改变了场 地的原始状态,而且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包括水土流失、土壤 亏染、扬尘、噪声、污水排放、光污染等。为了有效减小施工对 环境的影响,应制定施工全过程的环境保护计划,明确施工中各 租关方应承拍的责任,将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实施 过程中开展定期检查,保证环境保护计划的实现。 评价方法为:香阅施工全过程环境保护计划书、施工单位 SO14001认证文件、环境保护实施记录文件(包括责任人签字 的检香记录、照片或影像等)、当地环保局或建委等有关主管部 门对环境影响因子如扬尘、噪声、污水排放评价的达标证明

3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

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保护。建筑施

9.1.4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也可在设计评

施工建设将绿色设计转化成绿色建筑。在这一过程中,参建 各方应对设计文件中绿色建筑重点内容正确理解与准确把握。施 工前由参建各方进行专业交底时,应对保障绿色建筑性能的重点 内容逐一交底。 评价方法为:查阅各专业设计文件交底记录。设计评价预审 时,香阅设计交底文件

9.2.1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

施工扬尘是最主要的天气污染源之一。施工中应采取降尘措 施,降低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施工中的降尘措施包括对易飞 扬物质的洒水、覆盖、遮挡,对出人车辆的清洗、封闭,对易产 生扬尘施工工艺的降尘措施等。在工地建筑结构脚手架外侧设置 密自防尘网或防尘布,具有很好的扬尘控制效果。 评价方法为:查阅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字确 认的降尘措施实施记录

9.2.2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

施工产生的噪声是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 居民投诉的主要对象。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 准》GB12523对噪声的测量、限值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是施工 噪声排放管理的依据。为了减低施工噪声排放,应该采取降低噪

声和噪声传播的有效措施,包括采用低噪声设备,运用吸声、消 声、隔声、隔振等降噪措施,降低施工机械噪声。 评价方法为:运行评价查阅场界噪声测量记录

9.2.3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

9.2.4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 施工过程中的用能,是建筑全寿命期能耗的组成部分。由于 建筑结构、高度、所在地区等的不同,建成每平方米建筑的用能 量有显著的差异。施工中应制定节能和用能方案,提出建成每平 方米建筑能耗目标值,预算各施工阶段用电负荷,合理配置临时 用电设备,尽量避免多台大型设备同时使用。合理安排工序,提 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做好 建筑施工能耗管理,包括现场耗能与运输耗能。为此应该做好能 耗监测、记录,用于指导施工过程中的能源节约。竣工时提供施 工过程能耗记录和建成每平方米建筑实际能耗值,为施工过程的

能耗统计提供基础数据。 记录主要建筑材料运输耗能,是指有记录的建筑材料占所有 建筑材料重量的85%以上。 评价方法为:运行评价查阅施工节能和用能方案,用能监测 记录,建成每平方米建筑能耗值

5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

施工过程中的用水,是建筑全寿命期水耗的组成部分。由于 建筑结构、高度、所在地区等的不同,建成每平方米建筑的用水 量有显著的差异。施工中应制定节水和用水方案,提出建成每平 方米建筑水耗自标值。为此应该做好水耗监测、记录,用于指导 施工过程中的节水。工时提供施工过程水耗记录和建成每平方 米建筑实际水耗值,为施工过程的水耗统计提供基础数据。 基坑降水抽取的地下水量大,要合理设计基坑开挖,减少基 坑水排放。配备地下水存储设备,合理利用抽取的基坑水。记录 基坑降水的抽取量、排放量和利用量数据。对于洗刷、降尘、绿 化、设备冷却等用水,应尽量采用循环水。循环水是指非城市市 政提供的工业或生活用自来水,具体包括工程项自中使用的中 水、基坑降水、工程使用后收集的沉淀水以及雨水等。 评价方法为:查阅施工节水和用水方案,用水监测记录,建 成每平方米建筑水耗值,有监理证明的循环水使用记录以及项目 配置的施工现场水循环使用设施,循环水使用照片、影像等证明 资料。

9.2.6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对不使用预拌混凝士

减少混凝土损耗、降低混凝土消耗量是施工中节材的重点内 容之一。我国各地方的工程量预算定额,一般规定预拌混凝土的 损耗率是1.5%,但在很多工程施工中超过了1.5%,甚至达到 厂2%~3%,因此有必要对预拌混凝土的损耗率提出要求。本 条参考有关定额标准及部分实际工程的调查数据,对损耗率分档 评分。

评价方法为:查阅混凝土工程量清单、混凝土用量结算清 单、预拌混凝土进货单,施工单位统计计算的预拌混凝土损耗 率。设计评价预审时,查阅对保温隔热材料、建筑砌块等提出的 砂浆要求文件。

9.2.7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也可在设计订

钢筋是钢筋混凝王结构建巩的大示消耗材科。钢筋浪费是建 筑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施工不合理都会造成钢筋浪 费。我国各地方的工程量预算定额,根据钢筋的规格不同,一般 现定的损耗率为2.5%~4.5%。根据对国内施工项自的初步调 查,施工中实际钢筋浪费率约为6%。因此有必要对钢筋的损耗 率提出要求。 专业化生产是指将钢筋用自动化机械设备按设计图纸要求加 工成钢筋半成品,并进行配送的生产方式。钢筋专业化生产不仅 可以通过统筹套裁节纳钢筋,还可减少现场作业、降低加工成 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施工环境和保证工程质量。 本条参考有关定额标准及部分实际工程的调查数据,对现场 加工钢筋损耗率分档评分。 评价方法为:查阅专业化生产成型钢筋用量结算清单、成型 钢筋进货单,施工单位统计计算的成型钢筋使用率,现场钢筋加 工的钢筋工程量清单、钢筋用量结算清单,钢筋进货单,施工单 立统计计算的现场加工钢筋损耗率。设计评价预审时,查阅采用 专业化加工的建议文件,如条件具备情况、有无加工厂、运输距 离等

建筑模板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重要工具。我国的木胶合 板模板和竹胶合板模板发展迅速,目前与钢模板已成三足鼎立 之势。 散装、散拆的木(竹)胶合板模板施工技术落后,模板周转

次数少,费工费料,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废模板形成大量 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工具式定型模板,采用模数制设计,可以通过定型单元,包 括平面模板、内角、外角模板以及连接件等,在施工现场拼装成 多种形式的混凝士模板。既可以一次拼装,多次重复使用;又可 以灵活拼装,随时变化拼装模板的尺寸。定型模板的使用,提高 了周转次数,减少了废弃物的产出,是模板工程绿色技术的发展 方向。 本条用定型模板使用面积占模板工程总面积的比例进行分档 评分。 评价方法为:查阅模板工程施工方案,定型模板进货单或租 债合同,模板工程量清单,以及施工单位统计计算的定型模板使 用率。

9.2.10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

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经审查后,在建造过程中往可能需要进 行变更,这样有可能使绿色建筑的相关指标发生变化。本条盲在 强调在建造过程中严格执行审批后的设计文件,若在施工过程中 出于整体建筑功能要求,对绿色建筑设计文件进行变更,但不显 著影响该建筑绿色性能,其变更可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设计变 更应存留完整的资料档案,作为最终评审时的依据。

评价方法为:查阅各专业设计文件变更记录、洽商记录、会 议纪要、施工日志记录

建筑使用寿命的延长意味着更好地节约能源资源。建筑结构 时久性指标,决定着建筑的使用年限。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绿色 建筑设计文件和有关标准的要求,对保障建筑结构耐久性的相关 普施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是竣工验收及绿色建筑评价时的重要 依据。 对绿色建筑的材料、设备,应按照相应标准进行检测。 本条规定的检测,可采用实施各专业施工、验收规范所进行 的检测结果。也就是说,不必专门为绿色建筑实施额外的检测。 评价方法为:运行评价查阅建筑结构耐久性的施工专项方案 和检测报告,对有关绿色建筑材料、设备的检测报告。

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对节约能源资源有重要作用。 实践中,可由建设单位统一组织建筑主体工程和装修施工,也可 由建设单位提供菜单式的装修做法由业主选择,统一进行图纸设 计、材料购买和施工。在选材和施工方面尽可能采取工业化制 造,具备稳定性、耐久性、环保性和通用性的设备和装修装饰材 料,从而在工程竣工验收时室内装修一步到位,避免破坏建筑构 件和设施。 评价方法为:查阅主要功能空间竣工验收时的实景照片及说 明、装修材料、机电设备检测报告、性能复试报告、建筑竣工验 收证明、建筑质量保修书、使用说明书、业主反馈意见书。设计 评价预审时,查阅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图纸、效果图。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建筑的机电系统越来越复杂。本条强 调系统综合调试和联合试运转的目的,就是让建筑机电系统的设

计、安装和运行达到设计自标,保证绿色建筑的运行效果。主要 内容包括制定完整的机电系统综合调试和联合试运转方案,对通 风空调系统、空调水系统、给排水系统、热水系统、电气照明系 统、动力系统的综合调试过程以及联合试运转过程。建设单位是 机电系统综合调试和联合试运转的组织者,根据工程类别、承包 形式,建设单位也可以委托代建公司和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机电 系统综合调试和联合试运转。 评价方法为:查阅设计文件中机电系统综合调试和联合试运 转方案和技术要点、施工日志、调试运转记录。设计评价预审 时,查阅设计方提供的综合调试和联合试运转技术要点文件

10.1.1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

10.1.3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

本条则主要考察建筑的运行。除了本标准第10.1.2条已做出 要求的固体污染物之外,建筑运行过程中还会产生各类废气和污 水:可能造成多种有机和无机的化学污染,放射性等物理污染 以及病原体等生物污染。此外,还不应忽略的是噪声、电磁辐射 等物理污染(光污染已在第4.2.4条体现)。为此需要通过合理的 支术措施和排放管理手段,杜绝建筑运行过程中相关污染物的不 大标排放。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应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B16297、《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饮食业油烟 排放标准》GB1848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医疗机构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 准》CT343、《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制冷空 周设备和系统减少卤代制冷剂排放规范》GB/T26205等国家现 行标准的规定 评价方法为:查阅污染物排放管理制度文件,项目运行期排 放废气、污水等污染物的排放检测报告,并现场核查

10.1.4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

绿色建筑设置的节能、节水设施,如热能回收设备、地源/ 水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太阳能光热水设备、遮阳设 备、雨水收集处理设备等,均应工作正常,才能使预期的目标得 以实现。本标准中第5.2.13、5.2.14、5.2.15、5.2.16、 6.2.12条等对相关设施虽有技术要求,但偏重于技术合理性, 有必要考察其实际运行情况。 评价方法为:查阅节能、节水设施的竣工文件、运行记录,

现场核查设备系统的工作情况

10.1.5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

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系统是建筑物的主要用能设备。本 标准中第5.2.7、5.2.8、5.2.9、8.2.9、8.2.12、8.2.13条虽 已要求采用自动控制措施进行节能和室内环境保障,但本条主要 考察其实际工作正常,及其运行数据。因此,需对绿色建筑的上 术系统及主要设备进行有效的监测,对主要运行数据进行实时采 集并记录;并对上述设备系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自动控制,通过 在各种不同运行工况下的自动调节来降低能耗。对手建筑面积2 万m?以下的公共建筑和建筑面积10万m²以下的住宅区公共设 施的监控,可以不设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但应设简易有效的 控制措施。 评价方法为:查阅设备自控系统工文件、运行记录,并现 场核查设备及其自控系统的工作情况。设计评价预审时,查阅建 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的监控点数

10.2.1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

物业管理单位通过1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提高环 境管理水平的需要,可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环保支 出、降低成本的自的,减少由于污染事故或违反法律、法规所造 成的环境风险。 物业管理具有完善的管理措施:定期进行物业管理人员的培 训。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可以促进物业管理单位质量管 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是在组织内建立起完整 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体系,注重过程的控制,优化组织 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通过管理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

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预期的能源消耗或使用 目标。 评价方法为:查阅相关认证证书和工作文件

10.2.2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

是在本标准控制项第10.1.1、10.1.4条的基础上所提出的 更高一级的要求。节能、节水、节材等资源节约与绿化的操作管 理制度必须成为指导操作管理人员工作的指南,应挂在各个操作 现场的墙上,促使值班人员严格遵守规定,以有效保证工作的 质量。 可再生能源系统、雨废水回用系统等节能、节水设施的运行 维护技术要求高,维护的工作量大,无论是自行运维还是购买专 业服务,都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日常运行中应 做好记录。 评价方法为:查阅相关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操 作人员的专业证书、节能节水设施的运行记录,并现场核查。

管理是运行节纳能源、资源的重要手段,必须在管理业绩上 与节能、节约资源情况挂钩。因此要求物业管理单位在保证建筑 的使用性能要求、投诉率低于规定值的前提下,实现其经济效益 与建筑用能系统的耗能状况、水资源和各类耗材等的使用情况直 接挂钩。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更是节能的有效方式。 评价方法为:查阅物业管理机构的工作考核体系文件、业主 和租用者以及管理企业之间的合同

在建筑物长期的运行过程中,用户和物业管理人员的意识与 行为,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自标实现。因此需要坚持倡导绿色理 念与绿色生活方式的教育宣传制度,培训各类人员正确使用绿色 设施,形成良好的绿色行为与风气。 评价方法为:查阅绿色教育宣传的工作记录与报道记录,绿

施使用手册,并向建筑使用者

10.2.5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

是在本标准控制项第10.1.4、10.1.5条的基础上所提出的 更高一级的要求。保持建筑物与居住区的公共设施设备系统运行 正常,是绿色建筑实现各项自标的基础。机电设备系统的调试不 仅限于新建建筑的试运行和工验收,而应是一项持续性、长期 性的工作。因此,物业管理单位有责任定期检查、调试设备系 统,标定各类检测器的准确度,根据运行数据,或第三方检测的 数据,不断提升设备系统的性能,提高建筑物的能效管理水平。 评价方法为:查阅相关设备的检查、调试、运行、标定记 录,以及能效改进方案等文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央空调与通 风系统已成为许多建筑中的一项重要设施。对于使用空调可能会 造成疾病转播(如军团菌、非典等)的认识也不断提高:从而深 刻意识到了清洗空调系统的重要性。 评价方法为:查阅物业管理措施、清洗计划和工作记录。

10.2.7适用于设置非传统水源利用设施的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 平价,也可在设计评价中进行预审。无非传统水源利用设施的项 日不参评。 是在本标准控制项第10.1.4条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更高要求 更用非传统水源的场合,其水质的安全性十分重要。为保证合理 更用非传统水源,实现节水自标,必须定期对使用的非传统水源 进行检测,并准确记录。所使用的非传统水源应满足现行国家标 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的要 求。同时,要提供非传统水源的供水量记录。 评价方法为:查阅非传统水源的检测、计量记录。设计评价

10.2.7适用于设置非传统水源利用设施的各类民用建金

预审时,查阅非传统水源的水表设计文件。

通过智能化技术与绿色建筑其他方面技术的有机结合,可望 有效提升建筑综合性能。由于居住建筑/居住区和公共建筑的使 特性与技术需求差别较天,故其智能化系统的技术要求也有所 不同:但系统设计上均要求达到基本配置。此外,还对系统工作 运行情况提出了要求。 居住建筑智能化系统应满足《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 要求》CJ/T174的基本配置要求,主要评价内容为居住区安全 技术防范系统、住宅信息通信系统、居住区建筑设备监控管理系 统、居住区监控中心等。 公共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应满足《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1 50314的基础配置要求,主要评价内容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信 息通信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管理系统、安(消)防监控中心等。 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以系统合成配置的 综合技术功效对智能化系统工程标准等级予以了界定,绿色建筑 应达到其中的应选配置(即符合建筑基本功能的基础配置)的 要求。 评价方法为:查阅智能化系统竣工文件、验收报告及运行记 录,并现场核查。设计评价预审时,查阅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信 息通信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管理系统、监控中心等设计文件

10.2.9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

信息化管理是实现绿色建筑物业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的重要 手段,对保障建筑的安全、舒适、高效及节能环保的运行效果。 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 完善的建筑工程及设备、能耗监管、配件档案及维修记录是极为 重要的。本条第3款是在本标准控制项第10.1.3、10.1.5条的 基础上所提出的更高一级的要求:要求相关的运行记录数据均为 智能化系统输出的电子文档。应提供至少1年的用水量、用电

量、用气量、用冷热量的数据,作为评价的依据 评价方法为:查阅针对建筑物及设备的配件档案和维修的信 息记录,能耗分项计量和监管的数据,并现场核查物业信息管理 系统。

10.2.10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

光伏、光热等可再生能源在本地区有较丰富资源,应充分发 挥其效能,及时维护和正常使用是建筑节能减排的措施之

10.2.11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

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是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病虫害坚持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并加强预测预报。因此,一方面提倡采用生物制 利、仿生制剂等无公害防治技术,另一方面规范杀虫剂、除草 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防止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可 特续发展。 评价方法为:查阅病虫害防治用品的进货清单与使用记录 并现场核查。

10.2.12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

10.2.14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

11.1.1绿色建筑全寿命期内各环节和阶段,都有可能在技术、 产品选用和管理方式上进行性能提升和创新。为鼓励性能提升和 创新,在各环节和阶段采用先进、适用、经济的技术、产品和管 理方式。 有的在属性分类上属于性能提升,如采用高性能的空调设 备、建筑材料、节水装置等,鼓励采用高性能的技术、设备或材 料;有的在属性分类上属于创新,如建筑信息模型(BIM)、碳 排放分析计算、技术集成应用等,鼓励在技术、管理、生产方式 等方面的创新。 11.1.2加分项的评定结果为某得分值或不得分。考虑到与绿色 建筑总得分要求的平衡,以及加分项对建筑四节一环保性能的贡 献,本标准对加分项总分作了不大于10分的限制。附加分与加 八

排放分析计算、技术集成应用等,鼓励在技术、管理、生产方式 等方面的创新。 11.1.2加分项的评定结果为某得分值或不得分。考虑到与绿色 建筑总得分要求的平衡,以及加分项对建筑四节一环保性能的贡 献,本标准对加分项总分作了不大于10分的限制。附加分与加 权得分相加后得到绿色建筑总得分,作为确定绿色建筑等级的最 终依据。某些加分项是对前面章节中评分项的提高,符合条件 时,加分项和相应评分项可都得分。

献,本标准对加分项总分作了不大于10分的限制。附加分与加 权得分相加后得到绿色建筑总得分,作为确定绿色建筑等级的最 终依据。某些加分项是对前面章节中评分项的提高,符合条件 时,加分项和相应评分项可都得分

11. 2 加 分 项

11.2.1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运行评价

本条是第5.2.3条的更高层次要求。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 升,对于绿色建筑的节能与能源利用影响较大,而且也对室内环 境质量有一定影响。为便于操作,参照国家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的做法,分别提供了规定性指标和性能化计算两种可供选择的

达标方法。 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计算分析报告; 运行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计算分析报告,并现场核实。

本条是第5.2.4条的更高层次要求,除指标数值以外的其他 说明内容与第5.2.4条同。尚需说明的是对于住宅或小型公建中 采用分体空调器、燃气热水炉等其他设备作为供暖空调冷热源的 情况(包括同时作为供暖和生活热水热源的热水炉),可以《房 间空气调节器能效既定值及能效等级》GB12012.3、《转速可近 空型号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665等现 行有关国家标准中的能效等级1级作为判定本条是否达标的 依据。 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运行评价相关峻 工图、主要产品形式检验报告,并现场核实

11.2.3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运行评价。

分布式热电冷供系统为建筑或区域提供电力、供冷、供热 包括供热水)三种需求,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 在应用颁布式热电冷联技术时,必须进行科学论证,从负荷 预测、系统配置、运行模式、经济和环保效益等多方面对方案做 可行性分析,严格以热定电,系统设计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计算分析报告 包括负荷预测、系统配置、运行模式、经济和环保效益等多方 面);运行评价查阅相关工图、主要产品形式检验报告、计算 分析报告,并现场核实。

本条是第6.2.6条的更高层次要求。绿色建筑鼓励选用更高 节水性能的节水器具。自前我国已对部分用水器具的用水效率制 定了相关标准,如:《水嘴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 GB25501、《坐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5502 《小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8377、《淋浴器

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8378、《便器冲洗用水 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8379,今后还将陆续出台其 他用水器具的标准。 在设计文件中要注明对卫生器具的节水要求和相应的参数或 标准。卫生器具有用水效率相关标准的,应全部采用,方可认定 达标。 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产品说明书;运 行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产品说明书、产品节水性能检测报告 并现场核实,

11.2.5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运行评价

当主体结构采用钢结构、木结构,或预制构件用量不小于 60%时,本条可得分。对其他情况,尚需经充分论证后方可申请 本条评价。 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计算分析报告: 运行评价查阅竣工图、计算分析报告,并现场核实。

1.2.6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

主要功能房间包括间歇性人员密度较高的空间或区域(如会 议室等),以及人员经常停留空间或区域(如办公室等)。空气处 理措施包括在空气处理机组中设置中效过滤段、在主要功能房间 设置空气净化装置等。 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暖通空调专业设计图纸和文件: 运行评价查阅暖通空调专业竣工图纸、主要产品形式检验报告 运行记录、第三方检测报告等,并现场检查。

11.2.7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

本条是第8.1.7条的更高层次要求。以TVOC为例,英国 3REEAM新版文件的要求已提高至300ug/m3,比我国现行国 家标准还要低不少。甲醛更是如此,多个国家的绿色建筑标准要 求均在50~60μg/m的水平,相比之下,我国的0.08mg/m²的 要求也高出了不少。在进一步提高对于室内环境质量指标要求的 司时,也适当考虑了我国当前的大气环境条件和装修材料工艺水

平,因此,将现行国家标准规定值的70%作为室内空气品质的 更高要求。 评价方法为:运行评价查阅室内污染物检测报告(应依据相 关国家标准进行检测),并现场检查。

11.2.8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运行评价

11.2.8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运行评价。 本条主要自的是为了鼓励设计创新,通过对建筑设计方案的 优化,降低建筑建造和运营成本,提高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水 平。例如,建筑设计充分体现我区对保温、自然通风等节能措施 的不同需求,建筑形体设计等与场地微气候结合紧密,应用自然 采光、通风、太阳能利用等被动式技术优先的理念,设计策略明 显有利于降低供暖、照明、生活热水、机械通风、空调、电梯等 的负荷需求,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减少建筑用能时间或促进运行 阶段的行为节能。 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分析论证报告: 运行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分析论证报告,并现场核实

虽然选用废弃场地、利用旧建筑具体技术存在不同,但同属 于项自策划、规划前期均需考虑的问题,而且基本不存在两点内 容可同时达标的情况,故进行了条文合并处理 我国城市可建设用地日趋紧缺,对废弃地进行改造并加以利 用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废弃场地进行绿色 建筑建设,在技术难度、建设成本方面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代 价。因此,对于优先选用废弃地的建设理念和行为进行鼓励。本 条所指的废弃场地主要包括裸岩、石砾地、盐碱地、沙荒地、废 窑坑、废旧仓库或工厂弃置地等。绿色建筑可优先考虑合理利用 废弃场地,采取改造或改良等治理措施,对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毒 物质进行检测与再利用评估,确保场地利用不存在安全隐惠、符 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本条所指的“尚可利用的旧建筑”系指建筑质量能保证使用 安全的旧建筑,或通过少量改造加固后能保证使用安全的旧建 筑。虽然自前多数项自为新建DBJ50/T 327-2019标准下载,且多为净地交付,项自方很难有 权选择利用旧建筑。但仍需对利用“可利用的”旧建筑的行为予 以鼓励,防止大拆大建。对于一些从技术经济分析角度不可行, 日出于保护文物或体现风貌而留存的历史建筑,由于有相关政策 或财政资金支持,因此不在本条中得分。 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香阅相关设计文件、环评报告、旧建 筑利用专项报告;运行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环评报告、旧建筑 利用专项报告、检测报告,并现场核实。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支撑技术。 BIM是在CAD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 BIM是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使 设计人员和工程人员能够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正确的应对,实现 数据共享并协同工作。 BIM技术支持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的信息管理和利用。在建 筑工程建设的各阶段支持基于BIM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可以极 大地提升建筑工程信息化整体水平,工程建设各阶段、各专业之 可的协作配合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充分利用各自资源,有效地避免 由于数据不通畅带来的重复性劳动,大大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和 效率,并显著降低成本。 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规划设计阶段的BIM技术应用 报告:运行评价查阅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运行维护阶段的 BIM技术应用报告

11.2.11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运行评

建筑碳排放计算及其碳足迹分析,不仅有助于帮助绿色建筑 项目进一步达到和优化节能、节水、节材等资源节约目标,而且 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对于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的贡 献量。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我国也有了较为成熟的计算方法和

一定量的案例实践。在计算分析基础上,再进一步采取租关节能 威排措施降低碳排放,做到有的放失。绿色建筑作为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载体,理应将此作为一项技术措施同步开展。 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包括建筑固有的碳排放量和标准运行工 兑下的资源消耗碳排放量。设计阶段的碳排放计算分析报告主要 分析建筑的固有碳排放量,运行阶段主要分析在标准运行工况下 建筑的资源消耗碳排放量。 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设计阶段的碳排放计算分析报 告,以及相应措施;运行评价查阅设计、运行阶段的碳排放计算 分析报告,以及相应措施的运行情况

11.2.12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运行评价

本条主要是对前面未提及的其他技术和管理创新予以鼓励。 对于不在前面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包含范畴内,对在保护自然资源 和生态环境、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减少环境污染与智能化 系统建设等方面实现杰出性能的项目进行引导,通过各类项目对 创新项的追求以提高绿色建筑技术水平。 当某项目采取了创新的技术措施,并提供了足够证据表明该 技术措施可有效提高环境友好性,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实 现可持续发展或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时,可参与评审。项目的创 新点应较大地优于相应指标的要求,或达到规定指标但具备显著 降低成本、提高工效等优点。本条未列出所有的创新项内容,只 要申请方能够提供足够相关证明,并通过专家组的评审即可认为 满足要求。 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时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分析论证报 告:运行评价时查阅相关竣工图、分析论证报告,并现场核实

北京SOHO现代城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案统一书号:15112·23969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