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904-2013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规范.pdf

DB33T 904-2013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1589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3T 904-2013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规范.pdf

F M, +M, cos0 uw+uw,cosocoso ≥1.3. N, cos W, sincos

M, +M, cos0 uw+uw,cosocoso L ≥1.3 N, cos 0 W, sincos

式中: F,一一抗滑安全系数,不小于1.3。 M,一一坡前泡沫混凝土在底面上产生的滑动抵抗力(kN/m); M,一一坡面上泡沫混凝土沿斜面方向产生的滑动抵抗力(kN/m); 0一一 斜坡的角度(°); NNB/T 14013-2016 页岩气井生产数据试井解释规范,一一坡面上泡沫混凝土沿斜面方向的滑动力(kN/m); W,一一坡前泡沫混凝土的自重及路面荷重(kN/m); W一一坡面上泡沫混凝土的自重及路面荷重(kN/m); 坡面上(或坡前)泡沫混凝土底面与天然坡或基础地基的摩擦系数,在没有实测资料时可取 0.5,如果泡沫混凝土与地基之间铺设防水土工布,则应通过试验确定摩擦系数。 按本标准4.5.4条进行泡沫混凝土轻质路堤的沉降计算及整体稳定性验算。

12. 2. 2施工要求

施工要求如下: a 泡沫混凝土浇注施工宜采用配管泵送方式; b 泡沫混凝土的单层浇注厚度,除狭小面积可按≤1m控制外,其它按0.3m~0.8m控制; C 泡沫混凝土的单块浇注面积应根据设备能力、浇注厚度确定,确保浇注工作在泡沫混凝土初凝 以前完成,上层浇注应待下浇注层终凝后方可进行: 在浇注完填筑体的顶层时,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土工布,养生时间为3d; e 当遇到大雨或长时间持续的小雨天气时,对未固化的表层应采取遮雨措施。重新浇注上层前, 应将已被雨水浸泡的表层进行铲除清理; )固化前,应避免对泡沫湿凝士的扰动

DB33/T9042013

2.2.3质量检验的要求

质量检验的要求如下: a)泡沫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的质量检验见表21

表21泡沫混凝土浇注过程检验表

b 泡沫混凝主固化后的质量检验内容包括容重和28d抗压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试样应在浇注 管管口制取,制取时测定并记录试样的湿容重,制作的试件应进行密封保湿养生。试件规格为 100mmx100mmx100mm立方体,一组3块,制取组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相同配合比连续浇注少于400㎡时,按每200m取一组试件; 相同配合比连续浇注多于400m时,按每400m取一组试件; 3)每个构造单元应至少取两组试件。

12.3EPS块体轻质路堤

12.3.1.1EPS块体材料要求如下:

a EPS块体材料的密度,一般宜在20kg/m~30kg/m内选用,其抗压强度应不小于100kPa; b 下列情况应采用阻燃型EPS块体: 1)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附近; 2)填方量大于1500m~2000m时; 3)暴露堆放时间过长。 2.3.1.2EPS标准块件常用尺寸(高×宽×长,单位m)可选用:0.5×1.2×6.0、0.5×1.2×2.5、 0.5×1.0×2.5、0.5×1.0×3.0。

12. 3. 2设计计算

2.1初步设计时应论证选用EPS块体作为软土地基上路堤填筑材料的必要性。 2.2根据路堤的稳定性和容许工后沉降要求,确定EPS块体的断面布置。 2.3进行EPS块体轻质路堤的横断面和纵断面设计,EPS块体轻质路堤典型横断面见图10.

DB33/T9042013

块体轻质路堤典型横断

12.3.2.4按本标准第4.5.4条进行EPS块体轻质路堤的沉降计算及整体稳定性验算。 12.3.2.5应按式(67)~式(70)进行EPS块体材料的抗压强度验算。竖向应力计算示意图见图11 所示。

,作用于EPS块体表面的竖向压应力(kPa); [g.] EPS块体的容许抗压强度(kPa); α。—EPS块体抗压强度极限值(kPa),可由室内无侧限压缩试验确定; ,一轮压荷载传递到EPS块体上的压应力(kPa); 轮压荷载(kN); 冲击系数,取0.3; h一路面结构层与混凝土板的厚度(m) B、L一一分别为车轮着地宽度和长度(m) 0应力扩散角(°),对水泥路面取45°,对沥青路面取40°

,≤[.] [] = 2 9,=9,+9 P(1 + )

DB33/T9042013

图11竖向应力计算示意图

3.2.6当EPS块体铺设在地下水位以下或受洪水淹没时,应按式(71)进行抗浮验算。 W≥1.2Ff. . . . . 式中: W一一EPS路堤的总重量(kN);

3.2.6 取文法 式中: W一EPS路堤的总重量(kN);

12.3.3EPS块体轻质路堤构造设计

EPS块体轻质路堤构造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EPS块体轻质路堤的构造设计,应包括EPS块体的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板的设计、坡面覆土 保护层设计、施工基面和排水设计等内容; D EPS块体与路面之间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其厚度宜为100mm~150mm,并按构造要求配 置钢筋。为避免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被施工机械压碎,可增设碎石垫层,其厚度宜为300mm~ 500mm; 在EPS多层块体之间,每隔2m3m或4~6层应设一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其厚度宜为100 mm,并按构造要求配置钢筋; EPS块体轻质路堤两侧坡面应覆土保护,坡面覆土最小垂直厚度不小于500mm; e EPS块体底部应设置垫层,以保证施工基面的平整,

a)EPS块体材料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的抗压强度、密度及阻燃性; b EPS块体基底应整平压实,平整度和压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C EPS块体采用“搭积木”方式,分层纵横交错铺设,块体间的缝隙宽应小于20mm,块体间高 低差应小于5mm。当曲线段块体间缝隙大于容许误差时,应采用砂、无收缩水泥砂浆等填塞 块体间高低差可米用无收缩水泥砂浆调平; d 为使EPS块体间相互固定,设置有金属联结件,EPS块各层间采用双面爪型联结件。底层EPS 块用L型销钉固定于施工基面,边铺设边联结; e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混凝土可用泵送或手推车运送,浇筑后用平板振动器捣实并抹平。混凝 土横缝间隔为10m,其缝宽为10mm,可采用沥青浸渍杉木条嵌缝; f EPS块体轻质路堤两侧护坡应覆土,覆土应采用细粒料填筑,并充分夯实; EPS块体铺设时,应禁止车辆及其它重型机械直接在EPS块体上行驶。路面底基层、基层施 上时,应避免采用强振幅的压路机进行碾压,以防对现浇混凝土板的损伤; h)EPS块体轻质路堤施工现场应注意防火、防晒,防止与有机溶剂或石油等接触:

DB33/T9042013

i)EPS块体轻质路堤施工中应注意排水,避免地下水上升到EPS块体铺砌层; i)应严格控制EPS块体材料质量,并采取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

12.3.5质量检验的要求

质量检验的要求如下: a)EPS块体施工时,应对EPS块体的尺寸、密度、抗压强度、阻燃性和变形模量等指标进行检 验,抽样检查频率见表22。

表22抽样检查频率表

b)EPS块体轻质路堤的质量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的相关要求。 C)采用阻燃性型EPS块体时应进行燃烧性试验

12.4EPS颗粒混合土轻质路堤

12. 4. 1 设讯

12.4.1.1材料要求如下:

EPS:聚苯乙烯球状小珠,经发泡工艺由工厂生产,为白色圆形颗粒状,粒径3mm5mm, 密度15kg/m20kg/m,要求采用阻燃型; 固化剂:普通42.5号硅酸盐水泥,要求尽可能采用缓凝水泥,终凝时间大于6小时。水泥掺 量一般可在4%10%之间选用; 原料土:应按就地取材的原则,选用黏土、粉土、中细砂、粉煤灰、石屑及淤泥等一种或几 种混合土为原料土。

密度15kg/m~20kg/m,要求采用阻燃型; b 固化剂:普通42.5号硅酸盐水泥,要求尽可能采用缓凝水泥,终凝时间大于6小时。水泥掺 量一般可在4%10%之间选用; 原料土:应按就地取材的原则,选用黏土、粉土、中细砂、粉煤灰、石屑及淤泥等一种或几 种混合土为原料土。 12.4.1.2按工程需要制备的EPS颗粒混合土密度可在700~1300kg/m范围根据配合比的不同调整, 其CBR(%)值可达到8~25,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到80kPa~700kPa。 2.4.1.3施工前应现场取土进行室内试验确定目标配合比,试验时EPS掺入比(EPS颗粒与原料土的 体积比)可初选0.5~1.5,水泥掺量(水泥与混合料的质量比)可初选4%~10%,要求室内试验确定 的EPS颗粒混合土拌和均匀,容重小于11KN/m,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0.2Mpa,28天无侧限抗压强 度大于0.3Mpa,7天CBR(%)大于10。施工时应按照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 阶段进行生产质量控制。

12.4.2EPS颗粒混合土轻质路堤的施工流程

施工流程如图12所示。

DB33/T9042013

图12EPS颗粒混合土轻质路堤施工流程

施工要求如下: a) 施工前进行场地清理,去除表面松散土和植物残株,以防在原地基和轻质土之间产生薄弱面; b 原材料添加与拌和时,为防止泡沫珠飞散或上浮,宜对泡沫珠进行预湿处理,并应根据现场 气候、原料土的天然含水率等不同情况调整拌和时的加水量; EPS颗粒混合土经拌和均匀后,应采用自卸汽车快速运至工地,进行铺摊碾压,避免运输时 间过长,发生摊铺压实困难: 现场摊铺可采用推土机、平地机等,按规定的厚度进行施工,摊铺厚度宜为300mm~500mm, 松铺厚度根据现场试铺确定; 铺设砂砾垫层或碎石垫层时,应从路基横断面两侧向中间摊铺,厚度应均匀一致,表面平担, 并满足设计要求;砂砾垫层及碎石垫层应宽出路基坡脚0.5m~1.0m。

12.4.4EPS颗粒混合土的施工质量检验项目见

DB33/T 9042013

表23EPS颗粒混合土施工质量检验

12.5粉煤灰轻质路堤

12.5粉煤灰轻质路堤

12.5.1.1材料要求如下

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堤的粉煤灰烧失量宜小于12%,烧失量超过标准的粉煤灰应作对 比试验,分析论证后采用。粉煤灰的粒径应在0.001mm2mm之间,为便于压实,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宜大于45%; b 粉煤灰可掺入其它固化材料(石灰、水泥等),掺入比例根据试验确定。 2.5.1.2路堤横断面设计要求如下: a 纯灰路堤的边坡和路肩应采取土质护坡保护措施。护坡土料宜采用塑性指数不低于6的黏质 土,护坡水平方向厚度应不小于1m,并碾压密实; 土质护坡上间隔一定距离宜设置排水盲沟。排水盲沟宜设置于路堤中下部,可设置1~2排, 盲沟竖向间距2m左右,水平间距10m~15m; 粉煤灰轻质路堤上路床应采用土质填筑,也可与路面结构层相结合,采用石灰土、二灰土、 水泥稳定土等路面底基层材料作封顶层; 粉煤灰轻质路堤底部应离开地下水位或地表长期积水位500mm以上,否则应设置隔离层。隔 离层宜采用稳定性好材料,其厚度不宜小于300mm,横坡不宜小于3%; e 粉煤灰轻质路堤边坡坡率应视路堤高度而定。5m以下的路堤,边坡坡率应为1:1.5,5m以 上的路堤,上部边坡坡率应为1:1.5,下部边坡坡率应为1:1.75。 2.5.1.3粉煤灰的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应以饱水后测得的c、Φ值为准,地基土各层的c、Φ值应 安选用的计算方法取用相应的计算参数。 2.5.1.4宜通过承载板法等实测手段确定粉煤灰轻质路堤的回弹模量值。在初步设计中如无实测资料 寸,可根据公路等级选用重型击实标准相应的回弹模量,一般为30MPa~35MPa。 2.5.1.5软土地基上粉煤灰轻质路应进行沉降计算及稳定性验算,计算方法与土质路堤相同,具体见 本标准4.5.4相应内容。

12. 5. 2施工要求

DB33/T9042013

a)粉煤灰轻质路堤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当分成不同作业段填筑时,先填地段应分层留 台阶,台阶宽度应不小于1.5m,以保证相邻作业段接头范围内的压实度; 土质护坡应与粉煤灰填筑同步进行。土质护坡摊铺宽度应保证削坡后的净宽满足设计要求, 同时应按设计要求作好土质护坡的排水盲沟: 粉煤灰的含水率宜在灰场调节后再运到工地直接摊铺碾压,以达到提高工效之目的。已摊铺的 粉煤灰因故造成过湿或过干,应晾晒或喷洒水分调整含水率,以达到1.0倍~1.1倍含水率; d 摊铺后的粉煤灰应及时碾压,做到当天摊铺,当天碾压完毕,以防止水分蒸发影响压实效果。碾 压时,应使粉煤灰处于最佳含水率范围内; e 粉煤灰轻质路堤因故较长时间不能继续施工时,应进行表层覆土封闭并碾压密实,作好路拱横 坡,以利表面排水。应保持路基排水设施的完好,加强日常养护工作; 施工中应采取必要措施确保符合环保要求,并应补充施工环保、运输、临时防雨等措施

粉煤灰轻质路堤的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的要求,压实度检验方式 以环刀法为准,取样位置应在压实层中部。用灌砂法、核子密度仪等方法检测时应与环刀法建立相关关 系。

13.1.1动态监测与分析适用于高速公路项目,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本章要求执行。 13.1.2监测设计应包含以下内容: a)沉降板、位移桩、测斜管等布置设计、典型断面的设置和监测内容; b 提出填筑期、预压期、路面施工期等沉降速率控制指标和侧向位移的控制指标。 13.1.3动态监测与分析应包含以下内容: a 路堤填筑前,应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及时埋设观测标志及观测仪器; b 施工期应对沉降、位移等进行定期观测,并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动态调整填筑控制标 准、预压期、超载高度和预抛高等参数; C 根据沉降观测结果,提供路基沉降土方量,校验路基填筑标高。 3.1.4动态监测工作除施工企业自行监测外,还应由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单位进行监测

13.2观测仪标及断面布置

3.2.2观测断面布置原则如下: a 在不处理及预压处理的一般软基路段,纵向设置间距一般为100m200m,当软土深度或填 土厚度变化较大时,需根据实际情况加密; b 对于桥头路段,第一个观测断面设置于桥台后5m~10m处,第二个观测断面设在过渡段 第三个观测断面设在桥头路段与一般路段交界段; c)对于沿河(塘)软土地基路段,纵向设置间距要求不大于50m。

板宜设置在路中和两侧土路肩处,并应注意以工

DB33/T9042013

a)路中沉降板的设置应防止与通信管道或防撞护栏位置冲突,高速公路埋设位置宜设在路中偏 右0.5m~0.6m b 单车道匝道仅单侧设置于土路肩处,超高路段设置于超高外侧土路肩处;有中间分隔带的双 车道匝道设置于路中线处。 C 斜交桥涵构造物相邻路段,应沿斜交方向设置。 3.3.2沉降观测应满足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3.4.1位移边桩、测斜管设置原则如下: a)位移边桩宜设置于观测断面的路堤坡脚、边沟外缘以及边沟外缘10m处,并结合稳定分析在预测 可能的滑裂面与地面的切面位置布设测点。于路基两侧沿监测横断面延长线上设置基准桩,并保持其与 最外侧边桩的距离在30m以上。 b)测斜管宜设置于大于极限填筑高度且路基填高3m以上的沿河、沿塘路段,以及路基填高在4.0 以上的高路堤路段(刚性桩处理路段可放宽至5.0m)。测斜管需穿越软土层并进入硬土层1m以上。 3.4.2位移边桩观测精度:测距仪误差土5mm,方向观测水平角误差为土2.5”;测斜管测量精度: ± 0. 02 mm/500 mm。

3.5.2路基填筑期间,每填筑一层后立即观测一次;填筑间歇期间,重点路段(如极限填筑高度以上 的高路堤等)每3天观测一次,若填筑间隔时间较长,宜每7天观测一次;路堤填筑完成进入预压期后, 第1个月每7天观测一次,第2个月每15天观测一次,第3个月及以后每30天观测一次,直至预压期 结束。 13.5.3路面施工期间,每层加载后应至少观测一次。若间隔时间较长,第1个月每15天观测一次, 第2个月起每30天观测一次。

a 所有观测数据应及时记录,随时计算、校核、汇总,并整理分析,以便能全面了解、分析土 体变化情况而作出判断。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复查或复测处理; b 路基施工至路床范围1层~2层以及预压一段时间后应及时编写观测报告,根据观测的成果 及时对设计参数如预压高度(包括路基预抛高)和预压期等进行动态调整; C 在预压荷载卸载之前,根据预压期的观测成果编写阶段观测报告,提出各路段的卸载时间和 路面预抛高数据; d 监测工作全部完成后编写总报告。

13. 7监测控制指标

13.7.1填筑期控制要求如下:

极限填筑高度以内,填筑速率要求不大于1.5m/月~2.0m/月;大于极限填筑高度,按每 7天填筑一层; 采用排水固结法处理地基时,应控制填筑速率,使之与地基的强度增长相适应。一般路堤, 沉降速率应不大于15mm/24小时:对于桥头路堤,沉降速率应不大于10mm/24小时。对于

DB33/T9042013

真空预压处理路段,在稳定抽真空时期、填土高度5m以下时,沉降速率应不大于20mm/24 小时; 非排水固结法处理的路段,沉降速率应不大于10mm/24小时; d) 各种地基其水平位移应不大于5mm/24小时; 当观测数据超出以上范围或路堤稳定出现异常情况而可能失稳时,观测单位应立即通知施工 单位停止加载并采取处理措施,待路堤恢复稳定后,方可继续填筑。 3.7.2 预压卸载时,要求推算的工后沉降量小于设计容许值,同时满足以下沉降速率标准方可卸载升 它路槽并开始路面铺筑: 对欠载预压的路段,按连续两个月的月沉降速率不大于3mm进行控制 对等载预压的路段,按连续两个月的月沉降速率桥头不大于3mm、一般路段不大于5mm进 行控制; 对超载预压的路段,当有效应力面积比不大于0.75并且预压期超过6个月以上时,按连续两 个月的月沉降速率不大于7mm进行控制。有效应力面积比为0.75~1.0时,按连续两个月的 月沉降速率桥头不大于5mm、一般路段不大于7mm进行控制。有效应力面积比超过1.0时 按连续两个月的月沉降速率桥头不大于3mm、一般路段不大于5mm进行控制。 3.7.3 施工至基层顶面后,连续两个月的沉降速率不大于3mm/月,方可铺筑沥青混凝土下面层

13.8沉降预测和预抛高计算

13.8.1沉降预测方法如下

式中: N一一沉降观测值总数; S一一沉降观测值(mm); J一一各种土工参数和加载信息的函数。 以地基中各土层的室内试验参数为基准,在合理的范围内给出各种土工参数和修正系数的上 下限区域,在此区域内给出各参数试算的值,进行各种组合,计算J,在符合最近一段时间 沉降值的前提下取出最小的J相对应的一组参数组合。根据这组参数和实际加载信息,代入 沉降计算理论公式,推算相应的沉降曲线。 3.8.2 预抛高设置原则如下: a 预抛高分为路基填筑期预抛高与路面施工期预抛高,宜采用路基材料预抛高; ) 预抛高路段可根据计算预抛高值的差异进行分段;构造物之间距离小于200m时宜划分为同 预抛高值路段; 路段之间或与构造物相邻路段应设置预抛高渐变段,渐变段长度按0.4%0.6%的坡率进行控 制,并且不小于20Ⅲ; 1 等载预压和超载预压路段需预抛高时应考虑路堤的稳定; e)预抛高沉平时间宜采用交工验收后9个月~18个月。

13.8.3预抛高值根据沉降预测计算获得,可乘以1.1倍~1.3倍的系数。

DB33/T 9042013

DB33/T9042013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浙江省软土分布图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浙江省软土分布图

图A.1浙江省软土分布图

DB33/T9042013附录B(规范性附录)不同地基处理方法的软土试验项目表B.1不同地基处理方法的软土试验项目试验方法直接剪切处理方法界限含固结三轴渗透无侧限有机质含水率密度比重压缩灵敏度水率固结试验试验试验抗压强度含量快剪快剪浅层处理☆☆☆☆☆☆△△排水固结法☆☆☆☆☆☆☆△☆△☆水泥搅拌桩☆☆☆☆☆☆☆☆△☆轻质路堤☆☆☆☆☆☆☆△△△桩承式加☆☆☆☆☆筋路堤塑料套管☆☆☆☆☆☆混凝土桩注1:本表所列为常用地基处理方法;注2:表列试验项目中,“☆”为必做项目,“△”为可做项目。57

DB33/T9042013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软土室内试验项目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软土室内试验项目

表C.1软土室内试验项目

主1:常规项目指必做试验项目:选代表性样品 要的试 均位有指 标,数量应满足数理统计的要求;必要时选做指设计有特殊要求所需要的试验项目,每一土层指标数量宜满 足数理统计的要求,应大于3组; 注2:固结系数、压缩指数、前期固结压力、渗透系数等应同时提供垂直和水平向试验指标;高压固结试验,试验 压力应能满足绘制完整压缩曲线的要求,最大压力不宜小于1600kPa

DB33/T9042013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浙江省软土工程特性

表D.1浙江省软土工程特性

DB33/T9042013

DB33/T9042013

E.4温(岭)黄(岩)平原软土分布区(I4)

E.5温(州)瑞(安)平(阳)平原软土分布区(I5)

E.5温(州)瑞(安)平(阳)平原软土分布区(I5)

DB45/T 1192-2015 城市交通地理信息数据分层及命名规则DB33/T 9042013

DB33/T9042013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桩体荷载分担比系数

表F.1桩体荷载分担比系数

表F.1桩体荷载分担比系数(续)

DB33/T 9042013

DB33/T9042013

29]桂炎德,徐立新.沪杭甬高速公路(红垦至活渚段)拓宽工程设计方法[J].华东公路.2001. 30]杨少华,段冰,姜正晖,江建坤.轻质土技术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与研究[J].公路.2011. 31]杨少华,胡建福,曾怀武,王黎明.人造轻质土在高等级公路上的应用[J].公路.2006.

[29]桂炎德,徐立新.沪杭甬高速2 华东公路.2001. [30]杨少华MT/T 159-2019标准下载,段冰,姜正晖,江建坤. 设中的应用与研究[J].公路.2011. [311杨少华.胡建福,曾怀式,王黎 的应用T1.公路.2006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