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1092-2016绿色建筑设计标准.pdf

DB33-1092-2016绿色建筑设计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1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1589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3-1092-2016绿色建筑设计标准.pdf

注:1、水冷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不应低于上 中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限值的1.30倍: 2、水冷变频螺杆式冷水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不应低于上 表中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限值的1.15倍。

注:1、水冷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不应低于上 中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限值的1.30倍: 2、水冷变频螺杆式冷水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不应低于上 表中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限值的1.15倍。

表26空调系统的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

H一每台运行水泵对应的设计扬程(mH2O); nb 每台运行水泵对应设计工作点的效率; Q 一设计冷(热)负荷,kW; △T一一规定的计算供回水温差,冷水系统按5℃,热水 系统按10℃,空气源热泵、漠化锂机组、水源热泵等机组的热水 共回水温差, 以及高温冷水的机组,冷水供回水温差按机组实际 参数确定。 A 与水泵流量有关的计算系数,按表27取:

式中:Ws 风道系统单位风量耗功率[W/(m/h)]; P 空调机组的余压或通风系统风机的风压(Pa); ncD 电机及传功效率(%),ncD取0.855: nCD 风机效率(%)DBJ20-2012标准下载,按设计图中标注的效率选择

风道系统单位风量耗功率Ws[W/(m/h

8.1.5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听以电力部门为了拉平日夜供电量,提高电厂发电效率和供电效 率,鼓励采用蓄能空调系统。但是,电锅炉蓄热系统中电锅炉容 量不宜过大,所以蓄热总量必须达到一定规模。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内、外区合一的变风量系统,作了 放宽。自前在浙江省内,采用变风量系统时,可能存在个别情况 下需要对个别的局部外区进行加热,如果为此单独设置空调热水 系统可能难度较大或者条件受到限制或者投入较高。 在冬季无加湿用蒸汽源,但冬季室内相对湿度的要求较高且 对加湿器的热性有工艺要求(例如有较高恒温恒湿要求的工艺 生房间),或对空调加湿有一定的卫生要求(例如无菌病房等), 不采用蒸汽无法实现湿度的精度要求时,才充许采用电极(或电热) 式蒸汽加湿器

8.1.6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补水造成的能源浪费现象严重,因此对冷热源站总补水量也应采 用计量手段加以控制。 8.1.7为了降低运行能耗,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应进行必要的监测 与控制。设计时应结合具体工程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具体的控制内容。

8.2.1目前,在浙江省市场上供货的进口、合资及国产压缩式机组 已经没有采用CFCs制冷剂。现在使用的制冷剂多数属于过渡制 冷剂,至今全球都在寻找理想替代物,但是还没有十分明确的结 论。 电动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压缩机,一般都有较 长的使用寿命,当选择过渡制冷剂时应考虑削减及淘汰年份,并 应满足《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联合国气候 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相关要 求。 另外,民用建筑要实现绿色应当率先采用环境友好的制冷剂, 制冷剂安全性及环境友好性可参见现行国家标准《制冷剂编号方 法和安全分类》GB/T7778及其修订内容。 8.2.2本条参考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中评分项的要求,对于一星级绿色建筑的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 环冷水(热泵)机组,直燃型和漠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 名义制冷量大于7100W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 式空调机组,燃油和燃气锅炉、房间空气调节器的名义工况和规 定条件下性能系数或效率提出要求。 对于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考虑到前浙江市场产品供应与使 用情况,大部分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均可达到一级能效,因此对 于一星级绿色公共建筑中使用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效率按现

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中加分项的要求, 相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的制冷 综合性能系数IPLV(C)提高16%。 表31~35列出了一星级绿色建筑中各种冷热源机组的名义工 况和规定条件下性能系数或效率的要求。 表31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冷水(热泵)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COP)

表32名义工况和规定条件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的性能参

8.2.3在冬季建筑物外区需要供热的地区,大型公共建筑的内区在 冬季仍然需要供冷,消耗少量电能,将内区多余热量转移至建筑 物外区,分别同时满足外区供热和内区供冷的空调需要 类似水环热泵系统的适用条件,当同一建筑物内同时存在供 冷和供热需求时,采用热回收型变冷媒流量空调系统比分别设置 冷热源节能效果明显。即使全年部分时间同时供冷和供热,在经 过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合理时,也应优先采用热回收型变冷媒流量 空调系统。 8.2.4通常锅炉的烟气温度达到180℃以上,在烟道上安装烟气冷 凝器或省煤器可以用烟气的余热加热或预热锅炉的补水。供水温 度不高于80℃的低温热水锅炉,宜采用冷凝锅炉,以降低排烟温

凝器或省煤器可以用烟气的余热加热或预热锅炉的补水。供水温 度不高于80℃的低温热水锅炉,宜采用冷凝锅炉,以降低排烟温 度,提高锅炉的热效率。但是选用冷凝热回收装置或冷凝锅炉时, 还应充分考虑烟道阻力问题

8.2.5本条提出空气源热泵与土壤源热泵机组的经济合理应用,节

1与水冷机组相比,空气源热泵制冷工况耗电较高,价格也 高。但其具备供热功能,对不具备集中热源的夏热冬冷地区来说 较为适合,无其是机组的供冷、供热量和该地区建筑空调夏、冬 冷热负荷的需求量较匹配,冬季运行效率较高。土壤源热泵机组 据土壤耦合换热结果,制冷工况大致与水冷机组耗电相当或略 氏于水冷冷水机组,但是从浙江省的地址与建筑用地情况着,大 部分建筑室外理管空间较小,无其对于大型民用建筑,在没有足 够的室外理管空间情况下,实施土壤源热泵系统势必造成理管间 距过小,密度过大,最终导致散热不畅,对地下土壤温度场破坏 而造成机组效率下降。因此从技术经济、合理使用电力方面考虑, 中、小型公共建筑最为合适。对于浙江省内市政热力供应往往来

自于附近热电设施或工业设施的余热废热,应优先采用余热废热。 2对于浙江省部分地区,比如温州地区的部分建筑物,冷热 负荷悬殊,热负荷仅为冷负荷的2/3左右甚至更小,且供热时间短, 以需热量选择空气源热泵冬季供热,夏季不足冷量可采用投资低、 效率高的水冷式冷水机组补足,可节约投资和运行费用。 3冬季运行性能系数系指扣除各类热量折减后的冬季室外空 气调节计算温度时的机组供热量(W)与机组输入功率(W)(含 压缩机与风机输入功率之和)之比。浙江省部分室外温度较低的 山区,使用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时,必须考虑机组的经济性 和可靠性。在实际运行工况时,若机组制热COP太低,失去热泵 机组节能优势或者建筑物所在地具备集中热源、气源时时就不宜 采用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 4先进科学的融霜技术是机组冬季运行的可靠保证。空气源 热泵机组在冬季制热运行时,室外空气侧换热盘管低于露点温度 时,换热翅片上就会结霜,尤其浙江省冬季属于低温高湿区域, 结霜严重,会大大降低机组运行效率,为此必须除霜。除霜的方 法有很多,最佳的除霜控制应判断正确,除霜时间段,融霜修正 系数高。 5带有热回收功能的空气源或土壤源热泵机组可以把原来排 放的热量加以回收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对于地源热泵机 组,由于浙江省地区的冷热负荷比基本在3:2甚至更低,回收排放 热量平衡了总土壤的散热取热热平衡,因此对于有同时供冷、供 热要求的建筑应优先采用

压玉)的蒸汽锅炉汽水质量,除应符合锅炉产品和用户对汽水质量要 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汽 水质量》GB/T12145的有关规定。对可能被污染的凝结水,应 装设水质监测仪器和净化装置,经处理合格后予以回收。凝结水 的回收系统宜采用闭式系统。当输送距离较远或架空敷设利用余 压难以使凝结水返回时,宜采用加压凝结水回收系统。采用闭式 满管系统回收凝结水时,应进行水力计算和制水压图,以确定二 次蒸发箱的高度和二次蒸汽的压力,并使所有用户的凝结水能返 回锅炉房。采用余压系统回收凝结水时,凝结水管的管径应按汽 水混合状态进行计算。 对于不回收凝结水的单管供汽热网,或对于受污染凝结水, 要妥善处理好凝结水的地位热能的利用问题,可经过热交换器回 收凝结水热量。排放温度应符合国家排水规范的要求,一般不得 高于40℃。

安全系数取值一般如下: Ne≤22kW,K=1.25; 22kW) 为推荐值。 工程中常有空调冷热水的一些系统与冷热源供水温度的水温 和温差要求不同,又不单独设置冷热源的情况。可以采用再设换 热器的间接系统,也可采用设置二级混水泵和混水阀旁通调节水 温的直接串联系统。后者相对于前者有不增加换热器的投资和运 行阻力,不需再设置一套补水定压膨胀设施的优点。因此本条规 定了当各环路水温要求不一致时按系统分设二级泵的推荐条件。 一般换热器不需要定流量运行,因此本条本款规定在换热器 二次水侧的二次循环泵采用变速调节的节能措施。 采用热水作为热媒,不仅对供暖质量有明显的提高,而且便 于调节。因此本条本款规定供暖系统应采用热水作为热媒。 对于浙江省,冬季或过渡季有较长时间室外湿球温度能满足 冷却塔制备空调冷冻水。对于冬季或过渡季需要供冷的建筑,冬 李或过渡季季消除室内余热首先应直接采用室外新风作为免费冷 源,当建筑物室内空间有限,无法安装风管,或新风、排风口面 积受限制等原因时,在新风冷源不能满足供冷量需求时,应采用 冷却塔、地表水等直接提供空调冷水的方式,减少全年运行冷水 机组的时间。通常的系统做法是:当采用开式冷却塔或地表水时, 用被冷却塔冷却后的水或地表水作为一次水,通过板式换热器提 供二次空调冷水(如果是闭式冷却塔,则不通过板式换热器,直接 提供),再由阀门切换到空调冷水系统之中向空调机组供冷水,同

时停止冷水机组的运行。 采用高位膨胀水箱定压,具有安全、可靠、消耗电力相对较 少、初投资低等优点,因此推荐优先采用。 8.2.9通常,空调系统冬季和夏季的循环水量和系统的压力损失相 差很大,如果勉强合用,往往使水泵不能在高效率区运行或使系 统工作在小温差、大流量工况之下,导致能耗增大,所以一般不 宜合用。但若冬、夏季循环水泵的运行台数及单台水泵的流量、 扬程与冬、夏系统工况相吻合,冷水循环泵可以兼作热水循环泵 使用。 8.2.10公共建筑内的高大空间,如大堂、候车(机)厅、展厅等 处的供暖,如果采用常规的对流供暖方式供暖时,室内沿高度方 向会形成很大的温度梯度,不但建筑热损耗增大,而且人员活动 区的温度往往偏低,很难保持设计温度。采用辐射供暖时,室内 高度方向的温度梯度小;同时,由于有温度和辐射照度的综合作 用,既可以创造比较理想的热舒适环境,又可以比对流供暖时减 少能耗。 由于采用散热器采暖时,系统水量与地板辐射采暖相比较小, 系统热惰性小,且主要通过对流方式散热,因此室内空气预热响 应较快。对于间歇使用的民用建筑,建议采用散热器采暖的形式。 散热器暗装在罩内时,不但散热器的散热量会大幅度减少: 而且,由于罩内空气温度远远高于室内空气温度,从而使罩内墙 体的温差传热损失大大增加。为此,本条规定散热器应明装。 8.2.11保证水系统的水质和管路系统的清洁可以提高换热效率和 减少流动阻力,故提出对水质处理的要求。 循环冷却水系统及空调冷、热水系统水处理设计应符合下列 要求: 1具有过滤、缓蚀、阻垢、杀菌、火藻等水处理功能: 2冷却水系统宜设置排污控制: 3水处理装置宜采用化学加药方式改善水质,减少排污耗水 量。

8.2.13为了满足部分负荷运行的需要,风系统通过采用

大工 单风道未端装置的变风量空调系统。 8.2.15本条适用于进行供暖、通风或空调的各类公共建筑:对无 独立新风系统的建筑,新风与排风的温差不超过15℃或其他不宜 设置排风能量回收系统的建筑,本条不适用。 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建筑,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预冷) 处理,降低新风负荷,且排风热回收装置(全热和显热)的额定热回 收效率不低于60%;或采用带热回收的新风与排风双向换气装置 且双向换气装置的额定热回收效率不低于55%。 在居住建筑中遇到相同条件时,可参照本条实施。 8.2.16封闭吊顶的上、下两个空间通常存在温度差。当建筑的吊 顶内发热量较大或存在高大吊顶空间时,若采用吊顶内回风,使 得吊顶上、下两个空间的温度基本趋于一致,使空调区域加大, 增加了空调系统的负荷,空调能耗上升,不利于节能 吊顶空间的高度是指从房间顶板上表面的结构标高至吊顶上 表面的高度。房间高度指房间顶板上表面的结构标高至房间底板 上表面的结构标高。同一房间不同标高时,以各自高度的水平投 影面积加权平均计算。 8.2.17新风量的变化在满足人员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应根据室外 气候和室内负荷适当改变新风送风量。这里强调的是在设计上要 为这种变化的可能留有充分的条件,包括新风口的大小、风机的 大小、排风量的变化能够适应新风量的改变从而维持房间的空气 平衡。 8.2.18人员密度较高且随时间变化大的区域,指设计的人员密度 超过0.25人/m,设计总人数超过8人,且空调运行期间人数随时 间变化大的区域。 本条适用于人员密度较高、随时间变化大且设置独立全空气 系统或新风系统的设计。为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并减少不必要的新 风能耗,应采用新风量需求控制。即对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监控, 设置与排风联动的二氧化碳检测装置,在不利于新风作冷源的季

形式的非金属风管的充许漏风量,应为矩形风管规定值的50%; 3砖、混凝土风道的充许漏风量不应大于矩形低压系统风管 规定值的1.5倍。 风管表面积比水管道大得多,其管壁传热引起的冷热量的损 失十分可观,往往会占空调送风冷量的5%以上,因此空调风管的 绝热是节能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由于离心玻璃棉是目前空调风管绝热最常用的材料,因此这 单将它用作为制定空调风管绝热最小热阻时的计算材料。按国家 玻璃棉标准,离心玻璃棉属2b号,密度在32~48kg/m²,导热系数 2=0.031+0.00017tm,一般空调风管绝热材料使用的平均温度为 20℃,可以推算得到20℃的导热系数为0.0344W/(m·k)。按管内 温度15℃时,计算经济厚度为28mm,计算热阻是0.81(m*.K/W); 低温空调风管管内温度按5℃计算,得到导热系数为0.0319W (mk),计算经济厚度为37mm,计算热阻是1.14(m².K/W)。 当选择复合型风管时,复合型风管(如机制玻镁复合风管、 机制纤维增强镁质复合、彩钢板复合风管等)风管绝热材料的热 阻也应符合表8.2.26的规定。 该条不适用于风管内风温与风管外环境温度不存在温差的场 合。比如空调区域明装的回风管、处理至室内温(湿)度的新风 送风管。空调区域明装的回风管、处理至室内温(湿)度的新风 送风管绝热层的最小热阻按实际设计需要的防表面结露热阻,确 定绝热层厚度。 8.2.20本条强调这些特殊房间排风的重要性,因为个别房间的异 味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迅速排除,可能影响整个建筑的室内空 气品质。这些房间必须设置排气装置,使污染空气不循环到非污 染区。条文中的这些房间在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时,除不宜与其他 场所合用风道系统外,不同污染物性质的房间的排风系统也宜分 开设置。在这些房间门关闭时,后动排风系统,使这些房间相对 于相邻空间应保持1~5Pa的微负压状态,且换气次数不宜小于10 次/h。保持负压的风量计算公式:

8.2.21发热量大房间的通风设计要

1变配电室等发热量较大的机电设备用房如夏李室内计算温 度取值过低,甚至低于室外通风温度,既没有必要,也无法充分 利用室外空气消除室内余热,需要耗费大量制冷能量。因此规定 夏季室内计算温度取值不宜低于室外通风计算温度,但不包括设 备需要较低的环境温度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 2厨房的热加工间夏季仅靠机械通风不能保证人员对环境的 温度要求,一般需要设置空气处理机组对空气进行降温。由于排 除厨房油烟所需风量很大,需要采用大风量的不设热回收装置的 直流式送风系统。如计算室温取值过低,供冷能耗大,直流系统 使得温度较低的室内空气直接排走,不利于节能 8.2.22对于莲续性使用的地下车库应采用一氧化碳联动系统,间 性使用的地下车库可采用定时启动装置。 8.2.23本条中重要功能区域指的是主要功能房间,高大空间(如 剧场、体育场馆、博物馆、展览馆等),以及对气流组织有特殊要 求的区域。包括以下等内容: 1舒适性空气调节系统采用上送风气流组织形式时,宜加大 夏季设计送风温差; 2建筑空间高度大于或等于10m、且体积大于10000m²时, 宜采用辐射供暖供冷或分层空气调节系统: 3房间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送风及室外机排风气流组织应设 计合理; 4空调室内机位置设计应避免造成冷风直接吹到居住者,分

体空调室外机设计应避免造成气流短路或恶化室外传热。 8.2.24对多区域的空调变风量系统,未端装置可选用单风道型与 风机动力型。风机动力型未端装置额外增加了未端装置的内置风 机能耗与噪音,因此本标准对于多区域空调变风量系统,在气流 组织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推荐采用单风道未端装置的变风量空调 系统。

IV 监测、控制与计量

8.2.25为了降低运行能耗,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应进行必要的监 测与控制。检测控制的内容可包括参数检测、参数与设备状态显 示、自动调节与控制、工况自动转换、设备联锁与自动保护、能 量计量以及中央监控与管理。具体内容和方式应根据建筑物的功 能与要求、系统类型、设备运行时间以及工艺对管理的要求等因 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对于建筑面积大于20000m²且系统规 模大(总制冷量不小于528kW的系统),制冷空调设备台数多且相 关各部分相距较远时,应采用集中监控系统;对于不具备采用集 中监控系统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宜采用就地控制设备或系 统。

要的是要能根据末端负荷的变化,并结合机组的特性来自动控制 机组的投入台数,尽量使机组运行在高效的状态下;由于工程情 况的不同,这里只是原则上提出群控的要求和条件。具体设计时, 应根据负荷特性、设备容量、设备的部分负荷效率以及投资等多 方面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后确定群控方案。同时,也应该将冷水机 组、水泵、冷却塔等相关设备综合考虑。

1目前,许多工程采用的是总回水温度来控制,但由于冷水 机组的最高效率点通常位于该机组的某一部分负荷区域,因此, 采用冷量控制的方式比采用温度控制的方式更有利于冷水机组在 高效率区域运行而节能,是目前最合理和节能的控制方式。同时, 在台数控制的基础原则是:

1)让设备尽可能处于高效运行; 2)让相同型号的设备的运行时间尽量接近以保持其同样的运 行寿命(通常优先启动累计运行小时数最少的设备); 3)满足用户侧低负荷运行的需求 2设备的连锁启停主要是保证设备的运行安全性。 3自前,绝大多数空调水系统控制是建立在变流量系统的基 础上的,冷热源的供、回水温及压差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是 确保供暖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的前提,当供、回水温度过小或压 差过大的话,将会造成能源浪费,甚至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因此 必须对它们加以控制与监测。回水温度主要用于监测(回水温度 的高低由用户侧决定)和高(低)限报警。对于冷冻水而言,其 供水温度通常是由冷水机组自身所带的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对于 热水系统来说,当采用换热器供热时,供水温度应在自动控制系 统中进行控制;如果采用其他热源装置供热,则要求该装置应自 带供水温度控制系统。在冷却水系统中,冷却水的供水温度对制 冷机组的运行效率影响很大,同时也会影响到机组的正常运行, 故必须加以控制。 机组冷却水总供水温度可以采用: 1)控制冷却塔风机的运行台数(对于单塔多风机设备); 2)控制冷却塔风机转速(特别适用于单塔单风机设备); 3)通过在冷却水供、回水总管设置旁通电动阀等方式进行控 制。 其中方法(1)节能效果明显,应优先采用。如环境噪声要求 较高(如夜间)时,可优先采用方法(2),它在降低运行噪声的同 时,同样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但投资稍大。在气候越来越凉, 风机全部关闭后,冷却水温仍然下降时,可采用方法(3)进行旁 通控制。在气候逐渐变热时,则反向进行控制。 4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及故障报警是冷、热源系统监控的 个基本内容。 8.2.28从节能的观点来看,较低的冷却水进水温度有利于提高冷

水机组的能效比,因此,尽可能降低冷却水温对于节能是有利的。 但为了保证冷水机组能够正常运行,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通 常冷却水进水温度有最低水温限制的要求。为此,必须采取一定 的冷却水水温控制措施。 通常有三种做法: 1)调节冷却塔风机运行台数: 2)调节冷却塔风机转速: 3)供、回水总管上设置旁通电动阀,通过调节旁通流量保证 进入冷水机组的冷却水温高于最低限值。 在(1)、(2)两种方式中,冷却塔机的运行总能耗也得以 降低。在停止冷水机组运行期间,当采用冷却塔供应空调冷水时, 为了保证空调未端所必须的冷水供水温度,应对冷却塔出水温度 进行控制

1空气温、湿度控制和监测是空调风系统控制的一个基本要 求。在新风系统中,通常控制送风温度和送风(或典型房间 取决于新风系统的加湿控制方式)的相对湿度。在带回风的系统 中,通常控制回风(或室同)温度和相对湿度,如不具备湿度控 制条件(如夏季使用两管制供水系统)时,舒适性空调的相对湿 度可不作控制。在温、湿度同时控制的过程中,应考虑到人体的 舒适性范围,防止由于单纯追求某一项指标而发生冷、热相互抵 消的情况,当技术可靠时,可考虑夜间(或节假日)对室内温度 进行自动再设定控制。 2变风量采用风机变速是最节能的方式。尽管风机变速的做 法投资有一定增加,但对于采用变风量系统的工程而言,这点投 资应该是有保证的,其节能所带来的效益能够较快地回收投资。 风机变速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定静压控制法、变静压控制法和总风 量控制法,第一种方法的控制最简单,运行最稳定,但节能效果 不如后两种;第二种方法是最节能的办法,但需要较强的技术和 控制软件的支持;第三种介于第一、二种之间。就一般情况来说,

8.3.1对于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且建 筑面积在20000m²及以上时应采用冷凝热回收型冷水机组;对于 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且建筑面积在 20000m以下时宜采用冷凝热回收型冷水机组。 当技术经济合理时,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有稳定热水需求的 公共建筑宜采用空调冷却水对生活热水的补水进行预热

8.3.2水环热泵空调系统是用水环路将小型的水/空气热泵机组 并联在一起,构成一个以回收建筑物内部余热为主要特点的热泵 供暖、供冷的空调系统。在冬季,大型公共建筑的内区在冬季仍 然需要供冷,或者部分公共建筑存在大量稳定的工艺散热量时, 只要消耗少量电能,将内区多余热量或工艺散热量转移至建筑物 外区等需要供暖的区域,可节省能源和减少向环境排热。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实现建筑内部冷、热转移: 2)可独立计量; 3)运行调节比较方便,在需要长时间向建筑同时供热和供冷 时,能够减少建筑外提供的供热量而节能。 但由于水环热泵系统的初投资相对较大,且因为分散设置后 每个压缩机的安装容量较小,使得COP值相对较低,从而导致整 个建筑空调系统的电气安装容量相对较大,因此,在设计选用时, 需要进行较细的分析。从能耗上看,只有当冬季建筑物内存在明 显可观的冷负荷时,才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8.3.3游泳池的室内空气湿度控制需要依赖全空气系统,地板供暖 仅可用于冬季供暖的一部分并增加冬季地面舒适性。冬季除湿的 游泳池如果不采用热回收机组,除湿的制冷耗电和加热新风的能 耗都非常巨大。由于冬季李游泳池室内温度较高,所以新风能耗巨 大;如果在加上对除湿冷空气的再热,则使得游泳池的冬季能耗 数倍于其它功能的建筑。采用除湿热回收机组,可将湿空气的冷 凝热和电机能耗用于加热送风,节能效果显著。 8.3.4本条对二星级绿色建筑的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 输冷(热)比做出规定。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相关条文中对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 比有明确要求。本条参考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中评分项要求,对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 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规定值低 20%。公式8.3.4中各符号的含义及单位参见第8.1.4条条文解释。

输冷(热)比做出规定。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相关条文中对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 比有明确要求。本条参考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中评分项要求,对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 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规定值低 20%。公式8.3.4中各符号的含义及单位参见第8.1.4条条文解释

8.3.5舒适型空调一般都有一定的洁净度要求,因此,送入室内的 空气都应通过必要的过滤处理;同时,为防止空气处理机组盘管 的表面积尘,严重影响其热湿交换性能,进入盘管的空气也需进 行过滤净化处理。 本条中主要功能房间包括间歇性人员密度较高的空间或区域 (如会议室等),以及人员经常停留的空间或区域(如办公室等)。 空气净化装置的类型,应根据人员密度、初投资、运行费用 及空调区环境要求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空气过滤净化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空气过滤净化装置的指标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 2空气过滤净化装置在空气净化处理过程中不应产生新的污 染; 3空气过滤净化装置宜设置在空气热湿处理设备的进风口处 净化要求高时可在出风口处设置二级过滤净化装置: 4应设置检查口; 5宜具备过滤净化失效报警功能; 6高压静电空气净化装置应设置与风机有效联动的措施 8.3.620世纪80年代后期,直接数字控制(DDC)系统开始进入我国 经过20多年的实践,证明其在设备及系统控制、运行管理等方面 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且能够较大地节约能源,在大多数工程项目的 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就目前来看,多数大、中型工 程也是以此为基本的控制系统形式的。但实际情况错综复杂,作 为一个总的原则,设计时要求结合具体工程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 较确定具体的控制内容,

8.4.1对于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考虑到前浙江市场产品供应与 更用情况,本条要求三星级绿色建筑采用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比《公共建

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的规定提高24%。表36列出了三 星级绿色建筑中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 的要求,

表36名义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冷综合性能系

8.4.2目前,电动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磁悬浮技术日 趋完善,相关成熟产品也能在市场上采购与选用。为了有较好的 能量调节能力和较好的的部分负荷能效比,标准建议采用磁悬浮 或其他高效电动蒸气压缩循环技术。 当采用两台及以下的电动蒸气压缩循循环冷水(热泵)机组作 为空调冷源,且要求冷源长期在离心机组单机容量的50%以下运 行,并经经济技术比较可行时,宜采用磁悬浮或其他高效电动蒸 气压缩循环技术。 8.4.3蓄能空调系统对于昼夜电力峰谷差异的调节具有积极的作 用,能够满足城市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为此,宜根 据当地能源政策、峰谷电价、能源紧缺状况和设备系统特点等进 行选择。 当峰谷电价差高于2.5倍时,且满足下列条件的民用建筑宜 采用蓄冷蓄热技术: 1建筑的冷热负荷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有条件利用闲置设 备进行制冷制热时; 2逐时负荷的峰谷差异悬殊,使用常规空调系统会导致装机 容量过大,且经常处于部分负荷下运行时; 3空调高峰与电网高峰时段重合,且在电网低谷时空调负荷 较小时; 4有避峰限电要求或必须设置应急冷源的场所:

8.4.2目前,电动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磁悬浮技术日 趋完善,相关成熟产品也能在市场上采购与选用。为了有较好的 能量调节能力和较好的的部分负荷能效比,标准建议采用磁悬浮 或其他高效电动蒸气压缩循环技术。 当采用两台及以下的电动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作 为空调冷源,且要求冷源长期在离心机组单机容量的50%以下运 行,并经经济技术比较可行时,宜采用磁悬浮或其他高效电动蒸 气压缩循环技术。

5区域供冷供热时。 考虑到蓄能空调对建筑物本身不是节能措施,蓄能空调节省 费用,但不节电。因此在设计蓄能空调时,本条从释冷、或蓄冷 两种途径规定了比例要求,在设计蓄能形式冷热源蓄能装置至少 应满足释冷或蓄冷的两个比例要求之一。 8.4.4空调区散湿量较小的情况,一般指空调区单位面积的散湿 量不超过30g/(m·h)。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将空调区的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与处 理方式分开进行,通常是由干燥的新风来负担室内的湿负荷,用 高温未端来负担室内的显热负荷,因此空气除湿后无需再热升温 消除了再热能耗。同时,降温所需要的高温冷源可由多种方式获 得,其冷媒温度高于常规冷却除湿联合进行时的冷媒温度要求, 即使采用人工冷源,系统制冷能效比也高于常规系统,因此冷源 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再者,夏李采用高温末端之后,未端的换 热能力增大,冬季的热媒温度可明显低于常规系统,这为使用可 再生能源等低品位能源作为热源提供了条件。但自前处理潜热的 技术手段还有待提高,设计不当则会导致投资过高或综合节能效 益不佳,无法体现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优势。因此,温湿度独 立控制空调系统的设计,需注意解决好以下问题: 1除湿方式和高温冷源的选 1)对于我国的潮湿地区[空气含湿量高于12g/(kg·干空气)], 引入的新风应进行除湿处理,达到设计要求的含湿量之后再送入 房间。设计者应通过对空调区全年温湿度要求的分析,合理采用 各种除湿方式。如果空调区全年充许的温、湿度变化范围较大, 冷却除湿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也是可应用的除湿的方式之一。对 于千燥地区,将室外新风直接引入房间(千热地区可能需要适当的 降温,但不需要专门的除湿措施),即可满足房间的除湿要求。 2)人工制取高温冷水、高温冷媒系统、蒸发冷却等方式或大 然冷源(如地表水、地下水等),都可作为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高 温冷源。因此应对建筑所在地的气候特点进行分析论证后合理采

用,主要的原则是:尽可能减少人工冷源的使用。 2考虑全年运行工况,充分利用天然冷源 1)由于全年室外空气参数的变化,设计采用人工冷源的系统 在过渡季节也可直接应用天然冷源或可再生能源等低品位能源。 例如:在室外空气的湿球温度较低时,应采用冷却塔制取的16℃~ 18℃高温冷水直接供冷;与采用7℃冷水的常规系统相比,前者 全年冷却塔供冷的时间远远多于后者,从而减少了冷水机组的运 行时间。 2当冬李供热与夏李供冷采用同一个未端设备时,例如夏李 采用千式风机盘管或辐射末端设备,一般冬季采用同一末端时的 热水温度在30℃/40℃即可满足要求,如果有低品位可再生热源, 则应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和利用。 3不宜采用再热方式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优势即为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与处 理方式分开进行,因此空气处理时通常不宜采用再热升温方式, 避免造成能源的浪费。在现有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设备中, 有采用热泵蒸发器冷却除湿后,用冷凝热再热的方式。也有采用 表冷器除湿后用排风、冷却水等进行再热的措施。它们的共同特 点是:再热利用的是废热,但会造成冷量的浪费。 8.4.5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合适的场合具有相当好的效益。空调负 荷与热水需求较大,用能可靠性较高的建筑(比如医院、酒店等 建筑),应优先使用热回收技术的地源热泵系统,此系统节能效 果显著,综合COP高达7左右。浙江省推行热回收技术的地源热 泵系统有利于提高其效率和性价比。 1公共建筑在符合当地相关规定、并满足下列条件时,中央 空调系统宜采用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1)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的取水区域靠近负荷中心和冷热源机 房,地表水深度、面积、水质、水位、水温应能满足地表水水源 热泵系统的正常运行,水平距离水源350m内,且垂直高差15米 内的建筑区为水源热泵适宜区,比如浙江省的于岛湖等地表水:

表37房间空调器能源效率等级指标

表38单冷式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等级指标(Wh/Wh)

8.4.10当冷冻机控制系统可实施集成的条件时,可以根据室外空 气的状态,在一定范围内对冷水机组的出水温度进行再设定优化 控制。 8.4.11在以排除房间余热为主的通风系统中,根据房间温度控制 通风设备运行态势或转速,可避免在气候凉爽或房间发热量不大 的情况下通风设备满负荷运行的状态发生,既可节约电能,又能 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 8.4.12目前大多数建筑物内的风机盘管没有做联网型控制,往往 会造成下班或人离开房间后,风机盘管没有关闭的现象,造成能 源的浪费。因此,当风机盘管实现联网控制后,中央控制室可根 据状态显示实际情况及时关闭风机盘管,从而实现节能,而且, 此系统可以联动控制空调新风机组的启停,同样也能达到节能的 目的。 8.4.13公共建筑中整幢建筑所使用的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应 设置统一的集中控制系统

9.1.1设计应选用技术先进、成熟可靠、高效低损、谐波含量小、经济 合理的产品,同时绿色建筑设计不应简化或降低标准。采用节能设备 与节能技术,初期投资会增大,节能设备本身的制造也要消耗能源, 故应考虑运行费用降低、投资回收年限、设备寿命等的综合经济效益, 必须避免盲目采用节能设备导致的浪费。绿色环保也是需综合考虑的 一个方面。 9.1.2合理、准确的计算是绿色设计的基础。负荷计算方案设计阶段可 采用负荷密度法、单位指标法等;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应采用需要 系数法(或准确度相当的其它方法)。照度计算方法有利用系数法、点 照度法等等,应按工程特点选择。 9.1.3变压器靠近负荷、减小供电线路的长度不仅能较少线损,且减少 了线路的投资。合理的变压器配置可避免浪费。 9.1.4用户系统的功率因数需满足电力部门的规定。 9.1.5高次谐波是电气系统环境的污染,损害供电质量和电气设备,必 须防治。 9.1.6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9.1.6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1本款从源头上避免谐波污染: 2实际使用的非线性负载越来越多,谐波监测是治理的依据: 3本措施可避免高次谐波产生谐振放大,但不能减少谐波

9.2.6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选取合理的 照度标准既满足要求又避免浪费;同时应保证良好的照明质量。 9.2.7本条要求主要功能房间满足目标值,进一步提高照明节能要求 9.2.8国家已开始陆续对光源、镇流器制订能效标准,可参照, 9.2.10本条旨在减少光污染对人的起居活动的影响。 9.2.11自前有多种照明控制技术,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控制方式。

器自身的损耗量可观,故必须加以

9.2.13电动机负荷用量大,提高其自身效率节能效果明显,亦有节材 的作用。 9.2.14合理选择电动机及其控制、调速方式,可明显减少能耗道路改造污水管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电气 设计人应与各专业、工艺设计人协商。 9.2.15电梯能耗占建筑的总能耗量较大。应选用效率高的节能电梯, 如选用无齿轮电梯、能源再生电梯等高效节能电梯。群控功能的实施: 可降低电梯空载率,减少乘客等候时间,达到节能目的。 9.2.16电动机在重载、轻载、空载时,应能自动输入与之相适应的电 压、电流,保证电动机输出功率与实际载荷始终得到最佳匹配;设置 感应传感器,无乘客时可暂停或减小运行速度,达到节能目的。 9.2.18电开水炉的能耗较大。选择适当的启、停温度,下班时段停运 都可避免浪费。

9.2.19根据《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第十一条做出本条规定。 能耗监测是对电、水、燃气、热力、燃油等能源用量的监测,宜 按各功能区域、按管理模式合理设置各计量表,由物业人员管理。本 条规定的项目应设置远程抄表系统,建立能耗集中计量数据库,进行 数据分析,找出不足:对于异常用能情况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提高管 理水平。 大、中型中央空调系统是指冷负荷不小于528kW(制冷量)的系 统;对于单个空调系统冷负荷小于528kW的系统以及户式中央空调系 统,可不作要求。此条中的中央空调系统不含变制冷剂流量一拖多联 VRF系统。 9.2.20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现行地方 标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用电分项计量系统设计标准》 DB33/1090对此均有明确的要求

9.2.22对于集中供冷(热)的空调系统、集中热水系统、通风系统等 公共设施,即使未设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也应设置简易有效的 监测、控制措施,使其良好、高效地工作,避免浪费能源。 9.2.23大、中型中央空调系统是指冷负荷不小于528kW(制冷量)的系 统,此类建筑应设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于单个空调系统冷负荷小 于528kW的系统以及户式中央空调系统,可不作要求。此条中的中央 空调系统不含变制冷剂流量一拖多联VRF系统

2.24当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或风力发电系统时,建议采用并网型 充,这样可充分利用能源,不需装设储能环节,降低了成本。

9.3.1相对一星级提高要求。 9.3.2除满足一星级的三相平衡要求外,增加本条要求。对三相供电的 用户,若每户的照明(或其它种类的单一、单相负荷)都接在同一相 上,平时运行很容易使供电于线甚至变压器的三相不平衡,故应予注 意。 9.3.3导体截面的选择应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考虑。既要满足载流量、 电压损失等技术条件永漳公路漳平段E标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也要避免选取过大、浪费。 9.3.4就地补偿比集中补偿有更好的节能效果,但需注意经济技术比较 9.3.5比一星级提出了谐波防治的更高要求。 9.3.6目前实际情况中,室外照明往往失控,作为绿色建筑,应限制合 理的照度标准、照明功率密度值。 9.3.7恰当的照明方式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显著降低整个房间 或区域的照明功率密度值。 9.3.8直接照明比间接照明效率更高。装饰性照明可不受此条限制。 9.3.9目前LED的实用化技术发展很快,光效、寿命、显色性、可靠

9.4.1相对一、二星级标准提高要求 9.4.2对谐波的防止、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9.4.3室内所有区域达到照明功率密度目标值,需要精心设计,同时采 购质量好的产品。 9.4.4把光污染减少到最小,才符合绿色要求

9.4.1相对一、二星级标准提高要求 9.4.2对谐波的防止、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9.4.3室内所有区域达到照明功率密度目标值,需要精心设计,同时采 购质量好的产品。 9.4.4把光污染减少到最小,才符合绿色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