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J)/T 292-2019 大体积混凝土跳仓法应用技术规程

DB13(J)/T 292-2019 大体积混凝土跳仓法应用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3(J)/T 292-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15.9K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2059
下载资源

DB13(J)/T 292-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J)/T 292-2019 大体积混凝土跳仓法应用技术规程

大体积混凝土跳仓法应用技术规程

体积混凝土跳仓法应用技术规程

1.0.1采用跳仓法施工对控制混疑土裂缝、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和降低工程造价具有显著的意义。根据河北建设集团近五年87 项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测算分析,就河北省范围内工程按 2012定额计算,每立方米地下室混凝土约节约60元。 1.0.2本条对本规程的使用范围作了规定,本规程主要用在工业 与民用建筑地下室结构工程中,也可以用于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的 设备基础。 地下室楼板的混凝土属于预计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 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由于施工养护 条件不同于基础底板,如果采用跳仓法施工必须按本规程第4.5 节的有关规定执行。当地下室的范围较大,地上有若干栋多层或 高层房屋,如果同期施工,在地下室部分不再设置沉降缝或伸缩 缝等永久缝。 根据徐荣年著《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08)对于交通类工程,如:大体积路基、桥涵、飞机场道等 工程和拦水坝体工程,由于混凝土作业条件不同,如碾压瞩的水 泥用量和落度都比较低,水工用大体积混凝土所用水泥大多头为 低热水泥或大坝水泥,故此规程不再适用

GB/T 38106-2019 压力容器用铝及铝合金板材2.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第8.1.1条规定钢筋

2.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第8.1.1条规定钢筋 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按表2.1.4确定,长度超过表中规 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限值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或者结构单元)为超长混凝土结构

4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

3.0.13本款中所指的减少超长大体积结构混凝土外部

漠板、地基、桩基和已有混凝土等外部约束。 设计中应采取如下措施:采用有滑动卷材层的地下底板防水 外墙防水层采用柔性聚苯板保护,地下室顶板种植屋面时,采用 干铺防水油毡等。

在超长大体积结构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考虑硬质岩石地基对它 的约束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滑动层构造可采用 毡二油或一毡一油(夏季)以达到尽量减少约束的目的。 3.0.3本条主要强调裂缝综合控制措施,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 是基于材料、环境、管理等综合性问题。如采用预应力法、滑动 支座法、低温补仓法、诱导缝法、综合治理法等措施,控制混凝 土裂缝的产生。

3.0.8本条规定不应掺加膨胀剂和膨胀剂类外加剂的理

本条规定不应掺加纤维,是鉴于纤维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存在 不能均匀分散、团结现象,易导致混凝土内部缺陷,降低混凝士 强度。 本条规定不应预理冷却水管,是由于工民建领域大体积混凝 土水化时产生大量水化热,最高温升可达到65℃~75℃,此时如 通入冷却水,导致混凝土整体降温较大,导致较大的外约束应力 从而导致贯穿性开裂,国内外都有工程实例。 3.0.9本条确定了超长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方案阶段应做的试算 分析工作,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在浇筑前应进行温度、温度应 力及收缩应力的验算分析。其目的是为了确定温控指标(温升峰 直、里表温差、降温速率、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及制定温控 施工的技术措施(包括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拌制、运输 过程及混凝土养护的降温和保温措施,温度监测方法等),以防 止或控制有害裂缝的发生,确保施工质量。

4.1.1施工阶段采取的措施对于早期防裂最为有效,混

4.1.1施工阶段采取的措施对于早期防裂最为有效,混凝土跳仓 法施工可以有效释放一大部分温度收缩应变能量。这种先放后抗 的设计原则,与施工“后浇带”的原理是一致的,只是把相邻混 疑土块浇筑的时间缩短了,而且可以避免“后浇带”施工所产生 的许多施工弊病,加快施工进度。 4.1.3超长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跳仓法施工前,应对施工阶段大体 积混凝土浇注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试算,并确定 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注体的温升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 的控制指标,制定相应温控技术措施。其目的是为了确定温控指 标(温升峰值、里表温差、降温速率、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 及制定温控施工的技术措施(包括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士

4..1施工所段采取的指施对于早期防袋取为有效,混疑工跳仓 法施工可以有效释放一大部分温度收缩应变能量。这种先放后抗 的设计原则,与施工“后浇带”的原理是一致的,只是把相邻混 疑土块浇筑的时间缩短了,而且可以避免“后浇带”施工所产生 的许多施工弊病,加快施工进度。

4.1.3超长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跳仓法施工前,应对施工

积混凝土浇注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试算,并确定 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注体的温升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 的控制指标,制定相应温控技术措施。其目的是为了确定温控指 标(温升峰值、里表温差、降温速率、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 及制定温控施工的技术措施(包括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 拌制、运输过程及混凝土养护的降温和保温措施,温度监测方法 等),以防止和控制有害裂缝的发生,确保施工质量

4.2.3地下室外墙在水平方向支承构件可能是墙或柱,间距可能 不等,如果按实际情况计算外墙板,类型可能较多,如果支座是 注子,柱必须竖向计算在外墙水平荷载作用下弯矩组合的偏压计 算。为了计算简单,外墙配筋统一,外墙在水平侧向荷载作用下

按单向板计算,并在楼板处按铰支座,在与基础底板相交处按固 接。

4.2.4无论有地上建筑或无地上建筑,地下室外墙除承受水平荷 载外,均有竖向轴力存在,应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按纯弯计算 混凝土裂缝宽度是不切实际的,造成计算结果裂缝超宽而增加钢 筋。

4.3.2高强度混凝土水化热及帅

应偏小,为控制裂缝混凝土强度不宜大于C40。

4.3.3在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中已

有跳仓法施工规定,但没有与基础结构设计相关的规定。本规程 是该规范的补充和延伸,采用跳仓法施工时对结构设计和施工提 出了相关规定。

4.3.4由于目前基础筱板按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

4.3.6基础结构构件,地震发生时不会产生塑性铰,不需要

延性,也就是基础梁的箍筋弯钩可按非抗震、支座边箍筋间距按 剪力确定,无加密区要求。基础结构构件可不验算混凝土裂缝宽 度,这是因为基础梁或筱板钢筋应力实测值远小于设计强度值, 其因素较多,例如,天然地基和桩基设计承载力均为极限值的1/2, 在柱下和墙下的反力比平均反力大得多,而跨中梁、板变形和内 力比计算值小得多;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巨大摩擦力;地下室 与上部结构整体作用,使基础构件内力及相应的挠度减小;混凝

土弯曲构件裂缝演算方法是根据简支梁的试验结果提出的,基础 构件与简支梁情况差的很远,等等。因此,没有必要再验算混凝 土裂缝宽度。

构件与简支梁情况差的很远,等等。因此,没有必要再验算混凝 土裂缝宽度。 4.3.9第四款设置沉降后浇带的目的,为控制相邻建筑高度不等 的基础、主楼与裙房或地下车库之间的差异沉降而可能产生结构 构件附加内力和裂缝。工程实践表明,在基础设计时减少主楼建 筑沉降量和使裙房或地下车库的沉降量不致过小采取本规程所规 定的措施,可不设置沉降后浇带。关于减少主楼建筑沉降量及使 裙房或地下车库的沉降量不致过小应采取的措施可参考《全国民 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结构(地基与基础)》第5.7节中规 定: 减少高层部分沉降的措施大致有: 采用压缩模量较高的第四纪中密以上的砂类土或砂卵石为基 础持力层,其厚度宜不小于4m,并较均匀且无软弱下卧层 适当扩大高层部分的基础底面积,以减小基底单位面积上的 压力; 当地基持力层为压缩性较高的土层时,高层建筑下可采用复 合地基等地基处理方法或桩基础,以减小高层部分的沉降量,裙 房可采用天然地基。 使裙房沉降量不致过小的措施有: 裙房的柱基础应尽可能减小基底面积,优先选用单独柱基或 条形基础,不宜采用满堂筱板式基础。有防水要求时可采用单独 柱基或条形基础另加防水板的方法。此时防水板下宜铺设一定厚 度的宜压缩材料。 尽量提高裙房地基承载力的设计取值。如果勘察报告上提供

4.3.9第四款设置沉降后浇带的且的,为控制相邻建筑

的地基承载力有一个变动幅度,则宜取其上限。土的承载力应进 行深宽修正,修正时d应取较大值以提高其承载力。地基设计计 算时,应注意尽量使裙房部分的基地压应力加大,以尽量减小差 异沉降。 裙房基础的理置深度可以小于高层部分的基础理置深度,以 使裙房基础持力层土的压缩性高于高层基础持力层土的压缩性。

.4.2地1 长店兴 王用定, 寸心 力、水压及防水功能其厚度应不小于250mm,超长结构外墙厚度 不宜小于300mm。地下室外墙的混凝土养护养护难度大,控制裂 缝比其他构件困难,而混凝土强度等级高时,更不宜控制混凝士 裂缝,因此,混凝土强度等级宜低不宜高,不论多层建筑还是高 层建筑的地下室外墙,承受轴向压力、剪力对混凝强度等级不 需要太高,土压、水压作用下按偏压构件或按弯曲构件计算,混 凝土强度等级高低对配筋影响很小,所以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采用 C25~C40。地下室内部墙体及柱子,受力大,混凝土宜养护对控 制裂缝有利,因此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根据结构设计需要进行确定

的仓格长度则应严格控制在30m~40m。特殊情况:当墙体总长 度在50m~60m范围时,采用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同 时浇注,后浇带在7d后即浇注,则施工工期较跳仓施工工期为快

4.4.4地下室外墙在基础底

外墙下部约束,施工接缝位置应高出底板上皮不少于500mm,也

满足人防关于外墙水平施工缝的要求,地下水位高于接缝时应采 用钢板止水带。

并满足墙中心线即可,没有必要按习惯和某些图集要求端部下弯: 底板下部钢筋端部也可不沿外墙上弯,而外墙外侧竖向钢筋下端 与底板下部钢筋按搭接长度搭接,既能满足外墙外侧竖向钢筋的 锚固长度,也能满足与基础底板固接要求;而基础底板在外墙端 般是按铰支座计算,按本规程图4.4.5连接完全可满足构造要 求,而且方便施工节省人工。

第12.2.5条规定:高层建筑地下室外墙,其竖向和水平钢筋应双 层双向布置,间距不宜大于150mm,配筋率不宜小于0.3%。许 多工程的地下室外墙实际情况表明由于混凝土养护比较困难,裂 缝控制难度大,除高层建筑以外的其他建筑的地下室外墙竖向钢 筋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3%。当外墙长度较长时,水平钢筋配筋率 应适当增大,宜按0.4%0.5%(两侧总数)配筋。其直径宜细不 宜粗,间距不大于150mm,并宜将水平分布钢筋布置在竖向钢筋 的外侧。

竖向裂缝,不少工程就在这些部位出现此类裂缝。为了控制裂缝, 实践表明在附壁柱两侧采取如图4.4.7所示必要的附加钢筋措施 是有效的。无地上建筑的地下室外墙可以不设附壁柱,楼板的梁 在外墙端可按铰支座,虽加大了梁的跨中配筋,但不再配附壁柱 钢筋,总的钢筋用量反而节省。

5原材料、配比、制备与运输

5.1.1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特性主要是指由于大体积混凝士 在施工过程中的要求不同,地域环境不同,体积的大小不同等因 素导致其施工工艺存在差异。但就其拌合物的特性而言,应满足 良好的流动性,不泌水,合理的凝结时间以及落度损失小等基 本要求。

5.1.2供应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用混凝时,如不及时对

性能指标进行复查或复检的性能指标不全,可能会直接影响大体 积混凝土工程质量,并造成财产损失并威胁人身安全。

5.2.1为在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降低混凝土因水泥水化 热引起的温升,达到降低温度应力和保温养护费用的目的,在配 制混凝土时应选用保水性好、泌水小、干缩小的水泥,并尽量减 少水泥的用量。 5.2.2本条文规定了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所使用的骨料应采用 非活性骨料,但如使用了无法判定是否是碱活性骨料或有碱活性 的骨料时,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等水 泥标准规定的低碱水泥,并按照表1控制混凝土的碱含量;也可

5.2.1为在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降低混凝土因水泥水化 热引起的温升,达到降低温度应力和保温养护费用的目的,在配 刮混凝土时应选用保水性好、泌水小、干缩小的水泥,并尽量减 少水泥的用量。

5.2.2本条文规定了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所使用的骨料应

非活性骨料,但如使用了无法判定是否是碱活性骨料或有碱活性 的骨料时,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等水 尼标准规定的低碱水泥,并按照表1控制混凝土的碱含量;也可 采用抑制碱骨料反应的其他措施

5.2.4本条文对膨胀剂和膨胀剂类外加剂的使用规定基于如

5.2.4本条文对膨胀剂和膨胀剂类外加剂的使用规定基于如下考 患:1.掺微膨胀剂补偿收缩混凝土需要饱和水养护14大,否则 很难达到控制裂缝的目的。大量工程实践表明一且养护条件不满 足要求,混凝土的收循将会比不加微膨胀剂的混凝土收缩大很多, 其至产生贯裂缝。自前,大量工程实践证明,不掺加微膨胀剂的 混凝土,同样能保证工程不产生裂缝,使裂缝控制风险远远小于 掺加微膨胀剂的混凝土。2.掺膨胀剂类外加剂存在“延迟膨胀” 的风险和“过量膨胀”的危害,混凝土的早期塑性收缩在先,与 膨胀剂的线膨胀不同步,待混凝土有一定强度时再膨胀反而会造 成混凝土裂缝。另外如果掺量不准确,会出现过量膨胀,无其是 混凝土先期水分不足、后期遇到潮湿环境后再膨胀造成混凝土 裂。中国建材院赵顺增教授认为:混凝土强度为5MPa~10MPa 是膨胀的最佳发展期,并将其定义为“有效膨胀窗口”。混凝土 在塑性阶段生成钙矾石不会产生膨胀,待有一定强度时再膨胀会 造成混凝土裂缝。控制有效膨胀窗口的技术难度很大,如果掺量 不准确,会出现过量膨胀,尤其是混凝土先期水分不足、后期遇 到潮湿环境后再膨胀造成混凝土开裂。

5.2.5可采用自来水或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地下水

1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施工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 的计算; 2 走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长度的确定: 3 施工阶段温控措施: 4 原材料优选、配合比设计、制备与运输: 5 混凝土主要施工设备和现场总平面布置: 6 温控监测设备和测试布置图; 混凝土浇筑顺序和施工进度计划; 混凝土保温和保湿养护方法: 9 主要应急保障措施: 105 特殊部位和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措施。 6.1.2由于基础底板及地下室梁结构的约束条件特点与地下室内 外墙不同,分仓技术措施应分开编写,分仓区格不要求在相同的 垂直线上。 地下室顶板也可采用跳仓法施工,有关分仓、混凝土浇筑的 规定与基础底板相似,地上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工作更为重要, 同时应采取保温隔热措施,以控制施工期间混凝土出现裂缝 地下室外墙及地下室顶板在完成施工后,应及时回填和覆盖 土是非常重要的防控裂缝措施。

地下室顶板也可采用跳仓法施工,有关分仓、混凝土浇筑的 规定与基础底板相似,地上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工作更为重要, 司时应采取保温隔热措施,以控制施工期间混凝土出现裂缝 地下室外墙及地下室顶板在完成施工后,应及时回填和覆盖 土是非常重要的防控裂缝措施

6.1.4本条确定了超长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方案编制阶段应做的

试算分析工作,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在浇筑前进行温度、温度应 力及收缩应力的验算分析。其目的是为了缺定温控指标(温升峰 直、里表温差、降温速率、混凝土表面及大气温差)及制定温控 施工的技术措施(包括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拌制、运输 过程及混凝土养护的降温和保温措施,温度监测方法等),以防 上或控制有害裂缝的发生,确保施工质量

过程及混凝土养护的降温和保温措施,温度监测方法等),以防 止或控制有害裂缝的发生,确保施工质量。 6.1.5由于基础底板及地下室量结构在约束条件特点与地下室内 外墙不同,分仓技术措施应分开编写,分仓区格不要求在相同的 垂直线上。 地下室顶板也可采用跳仓法施工,有关分仓、混凝土浇筑等 的规定与基础板相似,但是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工作更为重要 司时应采取保温隔热措施,以控制施工期间混凝土出现裂缝 地下室外墙及地下室库顶板在完成防水施工后及时回填和覆 盖土是非常重要的防控裂缝措施,

6.1.5由于基础底板及地下室量结构在约束条件特点与地下室内

地下室顶板也可采用跳仓法施工,有关分仓、混凝土浇筑等 的规定与基础板相似,但是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工作更为重要 司时应采取保温隔热措施,以控制施工期间混凝土出现裂缝 地下室外墙及地下室库顶板在完成防水施工后及时回填和覆 盖土是非常重要的防控裂缝措施

6.3.2本条给出模板和支架系统在变形验算时的基本规

筑,因竖向结构与水平结构的混凝土竖向厚度尺寸差异大,在两 者结合部位容易出现因混凝土早期塑性收缩差异而产生的裂缝,

因此,提倡竖向结构模板与水平结构模板分别支拆,混凝土分别 烧筑。

6.4.1当纵向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时,宜采用连续布筋,一次到位 的方式,以防在封闭仓时,因温差过大而造成纵向钢筋连接困难, 如长度不足或翘曲等现象。

6.5.2本条强调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施工的浇筑工艺应符 合下列规定: 大型基础底板或整个设备基础混凝土的浇筑法应采用大斜坡 推进法施工,大推进坡度为1:6~1:7; 要求排除泌水,由于采用一次推进大斜坡浇筑法施工,泌水 沿斜面流到坑底,再机械或人工请出;且要求混凝土表面的水泥 浆应分散开,在初凝之前可用木抹子进行二次压实。 6.5.4本条强调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施工浇筑面应及时进 行多次抹压处理,楼板表面严禁掸水扫毛工艺。

6.6.2保湿养护可采用喷雾、塑料薄膜或养护剂养护,但应检查 养护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度。

5.6.3麻袋、阻燃保温被等可作为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或目标, 必要时,可搭设挡风保温棚或遮阳降温棚

合大体积混凝土保护层等因素确定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为混 疑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 本条中所说的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温度是指保温覆盖层或模板 与混凝土交界面之间测得的温度,表面温度在覆盖养护或带模养 护时用于温差计算:环境温度用来确定结束覆盖养护或拆模的时 间,在拆除覆盖养护层或拆除模板后用于温差计算。由于结束覆 盖养护或拆模后无法测得混凝土表面温度,故采用在基础表面以 内450mm位置设置测温点来代替混凝土表面温度,用于温差计 算。 当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50mm位置处的温度与混凝土浇筑 体表面温度差值有大于20℃的趋势时,应增加保温覆盖层或在模 板外侧加挂保温覆盖层;结束覆盖养护或拆模后,当混凝土浇筑 体表面以内50mm位置处的温度与混凝土温度差值有大于20℃的 趋势时,应重新覆盖或增加外保温措施 3测温点布置以及相两测温点的位置关系应符合本规程 7.2.4条的规定。 4降温速率可通过现场测数据经计算获得。 6.7.4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需在监测数据指导下进行,并 需要及时调整技术措施,监测系统宜具有实时在线和自动记录功 能。若实现该系统功能有一定困难,亦可采取手动方式测量,但 考虑到测试数据代表性,数据采集频度应满足本条规定。 6.7.5本条对混凝土测温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对大体积混凝土测 温开始和结束时间作了规定了。虽然混凝土裂缝控制要求在相应 温差不大于25℃时可以停止覆盖养护,但考虑到天气变化对温差

温开始和结束时间作了规定了。虽然混凝土裂缝控制要求在 温差不大于25℃时可以停止覆盖养护,但考虑到天气变化对

可能产生的影响,测温还应继续一段时间,故规定温差小于20℃ 时,才可以停止测温。 6.7.6多数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对称轴线,如实际工程不 对称,可根据经验及理论计算结果选择有代表性温度测试位置。 6.7.8本条对大体积混凝土测温频率进行了规定,每次测温都应 形成报告。 6.7.11温度监测是信息化施工的体现,是从温度方面判断混凝士 质量的一种直观方法。监测单位应每大提供温度监测日报,若监 则过程中出现温控指标不正常变化,也应及时反馈给委托单位 以便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7.1.1本条明确了制定本章内容的目的与作用,旨在保障工程质 量和工程管理质量,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基础。 7.1.3分仓缝的施工质量是跳仓法施工的关键,按照相关规定对 其进行相应检测与验收

7.2.1根据近年相关资料,本节所指特定砼工程,是指重点工程 或厚度超过3m的混凝土超长结构,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混凝 土构件竖向温度变形相当严重,此时必须进行本节的内容工作,

根据边年相天货科, 本节所指特定性工程,定指点工程 成厚度超过3m的混凝土超长结构,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混凝 土构件竖向温度变形相当严重,此时必须进行本节的内容工作。 7.2.2针对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应力,本阶段检 则的变形应力主要为温度变形应力、湿度变形应力和结构承受荷 载时产生的应力。

测的变形应力主要为温度变形应力、湿度变形应力和结构承受荷 载时产生的应力。

7.2.3此条是强制性条文,监测预警是结构实施监测的主要

之一,是预防工程事故发生、确保结构及周边环境安全的重要措 施。监测预警值是监测工作的实施前提,是监测期间对结构正常 异常和危险不同状态进行判断的重要依据,应分级制定,因此结 构监测必须确定监测预警值。

7.2.4在进行变形应力监测时,应实时记录并分析监测

行及时的反馈,对现场工作起到指导和预警的作用

则对象有效信息、的关键环节,

测点要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变化趋势。在结合结构分析 结果布置测点时,宜对结构的内力分布、变形和动力特性等作全 面的分析,选择结构静动力反应及变形较大的部位,并结合现场 实际情况确定测点位置;测点的数量既要考虑到监测系统的可靠 性,又要考虑经济性。

土骨料最大粒径的3倍~4倍,一般采用的标距为40mm

7.2.7当结构表面或内部无法安装应变监测传感器时,可采用间 接监测的方法,间接监测应变时可用位移传感器等位移计构成的 装置进行。 7.2.8应变计传感器的选择应根据实际工程的要求以及经济等因 素选择确定,一般情况下应变计特性对比如表7.2.8所示。 7.2.9不同的应变传感器的使用及技术规定按照相关规范或者说 明书的技术要求严格执行。

7.2.7当结构表面或内部无法安装应变监测传感器时,可采

妾监测的方法,间接监测应变时可用位移传感器等位移计构成的 装置进行。

明书的技术要求严格执行。

7.2.10传感器安装应牢固,并考虑固定材料的耐久

表7.2.8应变计技术特点

7.2.11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应力主要是与温度 有关的应力变形,同时监测温度与变形应力。 7.2.12在进行监测数据处理时,当连接方式对结果有影响时,也 要考虑修正。

7.3.1凝土结构工程验收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结构实检验的 范围仅限于涉及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结构实体检验采用由各方 参与的见证抽样形式,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公正性。 对结构实体进行检验,并不是在子分部工程验收前的重新检 验,而是在相应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对重要项目进行的 验证性检验,其目的是为了强化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验收,真 实地反映结构混凝土强度、受力钢筋位置、结构位置与尺寸等质 量指标,确保结构安全,

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完成GB/T 51308-2019 海上风力发电场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结构位置与 尺寸偏差可由专业检测机构完成,也可由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

完成。为保证结构实体检验的可行性、代表性,施工单位应编制 结构性能检验专项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实施。结构实 体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检验的方案应在施工前编制,其他 检验方案应在检验前编制,

7.3.3回弹一取芯法仪适用于本规范规定的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

7.3.3回弹一取心法仅适用于本规范规定的混凝土结构子分部

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检验应按不同强度等级分别检验,应优 先选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方法检验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当未取得 司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或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检验不符合要求时, 可采用回弹一取芯的方法进行检验。 当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检验不合格时,应按本规范第7.3.6 条处理。当选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方法时,如按《混凝土结构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附录C规定判为不合格时,可按 附录D的回弹一取芯法再次对不合格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进行检 验,如满足要求可判为合格,如再不合格仍可按本规范第7.3.6 条处理。

7.3.6本条规定的出现不合格的情况是专门针对实体验收阶

现的不合格的情况。尽管实体验收阶段,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 钢筋保护层厚度等均是第三方检测机构完成的,但其检验的方法 或抽样数量或多或少与现行国家相关标准有差异,通常为在确保 质量前提下尽量减轻验收管理工作量,施工质量验收阶段有关检 测的抽样数量规定的相对较少。因此规定,当出现不合格的情况 时,委托第三方的检测,并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进行。实际 上,其检侧面将较大,且更具有代表性。检测的结果将作为进 步验收的依据。

7.3.8超声对测法检测混凝土构件内部缺陷是自前公认的成熟的 签测方法,已有大量成功应用经验,当仅有一个可测面时,采用 超声法检测存在困难,此时可采用冲击回波法和电磁波反射法(雷 达仪)进行检测。非破损方法检测混凝土构件内部缺陷,基本上都 是通过波(超声波、应力波和电磁波)的传播特性、透射、反射 现律来间接得到内部缺陷的相关信息,受检混凝土性能、含水量 及缺陷特性等因素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因此,对于判别困难的区 或宜通过钻取混凝土芯样或剔凿进行验证

7.3.13本条提出了对验收文件存档的要求。这不仅是为了落实在 没计使用年限内的责任,而且在有必要进行维护、修理、检测、 加固或改变使用功能时GTCC-050-2019 车站列控中心(硬件)-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可以提供有效的依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