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137-2019 水电工程危岩体工程地质勘察与防治规.pdf

NB/T 10137-2019 水电工程危岩体工程地质勘察与防治规.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4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3195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0137-2019 水电工程危岩体工程地质勘察与防治规.pdf

NB/T10137—20

NB/T 101372019

1 总则 38 基本规定· 39 4 危岩体勘察内容 40 5 危岩体勘察方法· 5.2工程地质调查· 41 5.4勘探与试验 42 6危岩体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43 6.1一般规定 43 6.4定量计算 43 7 危岩体危害性等别划分 44 8 危岩体防治 45 8.1一般规定 45 8.2防治原则 45 8.3 治理设计标准· 45 8.4 防治设计 46 8.5危岩体监测· 47 附录 C 危岩体稳定性定性分级 ·· 48 附录 D介 危岩体稳定性半定量评价法 附录E危岩体稳定性极限平衡分析方法 50 附录G危岩体滚石运动特征计算 53 附录H危岩体滚石运动冲击力计算 59

某水利泵站工程施工方案NB/T10137—2019

1.0.2本条文中未对临辅建筑物作硬性规定。临辅建筑物多零 星、分散且建筑物级别低,现有工程很少对其进行危岩体勘察与 防治。如果该区中存在危险性大的危岩体时,一般进行避让;确 需进行治理时,参照枢纽区进行勘察与防治。

NB/T101372019

3.0.1自前绝天多数水电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由于未进行工 程开口线之外自然边坡危岩体工程地质勘察,在招标设计及施工 详图设计阶段危岩体治理工程量较多,增加工程费用较多,而工 程开口线之外自然边坡治理费用未列人工程概算,导致这部分费 用最终通过专题报告进行调整概算解决。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 完成工程开口线之外自然边坡危岩体工程地质勘察与设计是必 要的。

3.0.4本条危岩体规模分类引自《水电工程地质观测规程》

NB/T 101372019

4.0.3结构面性状包括结构面产状、延伸长度、间距、表面特 征、张开度、充填物等特性。 4.0.5危岩体危害性等别划分与危岩体稳定性、危害对象和其 本身所具有的破坏能量有关,本规程建立危害性等别概念,以便 更好地进行危岩体防治

NB/T 101372019

5.2.2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 能够完整并高精度地重建扫描实物的空间三维形态,对扫描物体 表面无需进行任何处理,真正实现无接触测量。传统测绘技术是 单点定位高精度测量目标,即对指定目标中的某一点位进行精确 的三维坐标数据测量,进而得到一个单独的或一些离散的点坐标 数据;而三维激光扫描仪则是对确定目标的整体或局部进行完整 的三维坐标数据测量,得到完整的、全面的、连续的、关联的全 景点坐标数据,这些密集而连续的点数据称为“点云”,使三维 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越,可以真实反映扫描目标体的 整体形态特征,并通过扫描测量点云数据来逼近目标的完整原型 及矢量化数据结构。 由于扫描物体性状的差别,其三维点云数据的灰度颜色也有 所差别,如砂泥岩互层的风化差异形成的危岩体,由于砂岩的激 光发射率高,其在三维点云影像中更亮,泥岩相对较暗。通过点 云数据的灰度显示可以清晰分辨软弱层的空间位置,准确定位危 岩控制性因素。 控制性结构面是地质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利用三维点云数 据获取危岩体的岩体结构,对其成因模式、失稳方式和稳定性判 断都有重要意义。利用点云数据解译危岩体结构面产状,克服了 罗盘测量的“以点带面”的缺陷。通过多点拟合生成平面,用拟 合平面解译结构面,点云数据解译产状更能代表结构面的宏观分 布特征,更具代表性与准确性。 三维点云数据真实反映危岩体地貌形态,不存在负地形难以

NB/T 101372

NB/T10137—2019

表达的问题,能准确表达危岩体的微地形地貌形态。三维激光扫 描获取的内容要依靠全方位的点云数据作为基础,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复杂的地形条件或者植被遮挡等因素的影响,有可能造成某 些信息难以识别提取,因此需要对危岩体多次不同位置进行扫 描,这样才能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危岩体信息。另外它相对于传统 单点测量精度略低。 采用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均能获取危岩体的空间分 布及边界范围,拉裂缝、软弱层面(带)的空间发育特征,结构 面的产状。

5.4.1~5.4.3危岩体一般山高坡陡,人员难以到达,调查困 难,勘探和试验工作更难,一般不进行勘探与试验,如强行规定 进行勘探与试验工作,则不现实。因此本规程仅规定对工程影响 较大的特大型危岩体 与试验工作

NB/T 101372019

6危岩体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6.1.1对规模较小的危岩体全部进行稳定性定量计算是不现 的,因此本规程仅规定对工程影响较大的大型、特大型危岩体利 定性进行定量计算。

6.4.3危岩体坠落式、倾倒式定量计算方法相对还不成熟, 前无相对统一的分析标准

NB/T101372019

7.0.1危岩体危险性严格说来还与危岩体分布位置即离危害对 象高度有关,分布位置越高,势能越大,危岩体破坏能量也越 大,危险性也相对越高。由于不易精确定量且缺乏相应的统计资 料,本规程暂未考虑危岩体离危害对象高度的影响,实际操作中 根据危岩体分布位置进行适当微调。 7.0.2水工建筑物分危岩体防治关键部位及非关键部位,在危 害对象分级中进行区别对待,以合理减少防治工程量。 7.0.4本表中危害性等别I等、Ⅱ等、Ⅲ等与《水电水利工程 边坡设计规范》DL/T5353一2006中枢纽工程区边坡(A类) 级别基本对应,危害性等别IV等基本与水库边坡(B类)Ⅲ级 对应。

NB/T 101372019

8.1.1中型、小型危岩体稳定性分析一般采用定性或半定量分 析方法,不易采用定量防治标准,故本规程规定宜采用工程经验 类比确定防治设计方案。

8.2.1危岩体如能采用清除方法,则能彻底消除安全隐惠。但 清除危岩体时也可能会产生新的危岩体,对危岩体下方安全也可 能产生危胁,需综合考虑。 8.2.2危岩体防治措施受危岩体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与工程的 持点及其相互关系、危岩体的类型规模和分布特点、危岩体的危 害性等别以及危岩体防治工程措施的适宜性和经济性等因素影 响,因此需综合考虑。

8.2.1危岩体如能采用清除方法,则能彻底消除安全隐惠。但

NB/T 101372019

砂浆将对危岩体产生侧压力,对其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 考虑新浇混凝土或砂浆对危岩体稳定产生影响。《水电水利工利 模板施工规范》DL/T5110一2013列出了有关新浇混凝土或在 浆产生的侧压力计算公式,需要时进行计算。

8.4.5国内水电工程被动网防护使用较多,安装时防护网钢柱 脚多通过锚杆与地基连接,遇到较大冲击时,绝大多数产生倾倒 破坏,起不到应有的防护效果,故本规程对防护网钢柱基础连接 进行规定,并需验算钢柱与拉锚绳联合抗冲及抗倾覆能力。 《铁路沿线斜坡柔性安全防护网》TB/T3089一2016对被动 柔性防护网的规定,除与主动柔性防护网有关规定相同外,还包 括拉锚系统构件,钢丝绳锚杆应为直径不小于16mm的单根钢 丝绳弯折后用绳卡或铝合金紧固套管固定而成,并在固定后的环 套内嵌套鸡心环;拉锚绳应在一端用相应规格的绳卡或铝合金紧 固套管固定并制作挂环;被动网支撑绳应在一端制作挂环并带有 相应规格和数量的减压环,缝合绳应按钢丝绳网规格预先切断; 与锚垫板配套的钢筋锚杆采用精轧螺纹钢筋,也可采用普通螺纹 钢筋在一端加工不短于150mm的加工螺纹段,螺纹规格应能承 受不小于30kN的紧固力;减压环最小变形能吸收能力不应小于 其额定值,其启动荷载应介于与其相连的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的 20%50%之间,变形过程中环管不应发生褶曲和破裂,未伸出 段始终保持为原始圆形形状

8.5.1~8.5.3危岩体变形监测包括地质巡视、简易观测及监测 等方法,《水电工程地质观测规程》NB/T35039一2014对危岩 体变形观测有详细的规定,本规程仅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NB/T101372019

附录 C危岩体稳定性定性分级

表中结构面不利组合完备指存在顺坡结构面或两组结构面交 线顺坡、倾角小于坡角且大于结构面擦角。结构面不利组合较 完备指存在顺坡结构面或两组结构面交线顺坡、倾角小于坡角 主控结构面非连续。 本表总结了西南地区长河坝、黄金坪、猴子岩、两河口、双 江口、锦屏一级、锦屏二级、溪洛渡等特大型、大型水电站危岩 体稳定性分析评价经验,可操作性强,适用于野外现场定性判 断。如长河坝水电站开关站自然边坡K2危岩体,三面临空,前 缘坡度70°~80°,大小为10m×5m×10m。其后缘发育一顺坡 向陡倾裂隙(N20°W/SW80°),卸荷张开10cm~25cm,充填 岩块及岩屑,底部未脱离母岩,故结构面不利组合较完备,总体 稳定性差。 再比如,长河坝水电站右岸Y8危岩体,地形突出,为一小 山脊。裂隙发育,卸荷强烈且张开,表部为顺坡陡倾J4裂隙控 制的松动岩带。由于地形陡(50°~60°),结构面不利组合完备 危石总体处于不稳定状态

NB/T 101372019

附录 D危岩体稳定性半定量评价法

NB/T101372019

附录E危岩体稳定性极限平衡分析方法

E.0.2坠落式危岩体稳定性计算方法较多,目前还不成熟,本 规程给出的公式是基于结构面强度控制推导而来的。另外还有基 于岩体抗拉强度、力的平衡而推导出的计算公式,可作参考,如 《重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一2003中规定: 1)对后缘有陡倾裂隙的悬挑式危岩体按下列二式计算,稳 定性系数取两种计算结果中的较小值(图E-1):

后缘有陆倾裂隙的坠落式危岩体稳定

式中:c一—危岩体黏聚力标准值(kPa); H一后缘裂隙上端到未贯通段下端的垂直距离(m);

NB/T 10137—2019

NB/T10137—2019

NB/T101372019

附录G.危岩体滚石运动特征计算

NB/T 10137—2019

由此说明滚石在边坡上运动的加速度的影响规律可以用这一 来描述,在危岩体防治设计中计算滚石的冲击能量时,可以 该模型来计算滚石运动加速度,进而计算运动速度,求出滚 某位置的动能郑州市房产测绘实施细则(试行)(郑房[2019]4号 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办公室2019年1月4日)).pdf,并以此作为危岩体防治设计的理论依据 为了检验加速度回归公式的效果,设计预测试验,将滚石在

NB/T101372019

NB/T 101372019

G.0.3~G.0.4公式均根据运动学原理计算得出。 G.0.5影响滚石碰撞速度恢复系数的主要因素是边坡覆盖层与 植被特征。对32组滚石试验数据的参数进行数据处理,进行了 碰撞恢复系数(2)与边坡覆盖层与植被特征(1)的一元线 性回归:

y2=0.3650+0.0992x1

附录H危岩体滚石运动冲击力计算

H.0.1~H.0.2在隧道手册公式基础上结合陈洪凯、叶四桥的 相关成果提出,滚石冲击过程冲击力由小到大,公式实质上是计 算最大冲击力。

H.0.1~H.0.2在隧道手册公式基础上结合陈洪凯、叶四桥 相关成果提出,滚石冲击过程冲击力由小到大电气施工图设计施工方案,公式实质上是 算最大冲击力。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